Ⅰ 水晶頭骨是什麼
有關於水晶頭骨的書籍,最著名的是《水晶頭骨之謎》作者:凱瑞·路易斯·托馬斯 克利斯·馬頓 譯者:田力男 曾臻。不知道有沒有同學看過。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本書內容的真實性,從中也可以了解水晶頭骨。
墨西哥的原居民阿茲台克人有用石頭、骨頭、木頭等材料雕刻人頭骨的習
俗,稱為「死亡頭」。其中有一些是用水晶雕刻的,形狀誇張、抽象,風格較
為一致,而且一般都很小。比如大英博物館藏有兩個被鑒定為屬於「古代墨西
哥」的小頭骨,小的一個是用滑石雕刻的,大的一個是用水晶雕刻的,高度也
不過1.25英寸。兩個都有穿孔,估計是當念珠或護身符用的。巴黎的一家博物
館也藏有一個水晶頭骨,大約為真人頭骨的一半大小,法國專家認為是阿茲台
克人在14或15世紀時製作的。但是這並不是神秘現象或「新時代宗教」鼓吹者所說的水晶頭骨。他們心目中的水晶頭骨,與真人頭骨差不多大小,風格寫實,維妙維俏,據稱是瑪雅人的聖物,擁有神秘的力量。他們並聲稱,美洲原居民有一個傳說,祖先留下了十三個水晶頭骨,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會揭示出人類過去和末來的秘密。
最著名的一個水晶頭骨後來屬於英國探險家弗雷德里克·阿爾伯特·米歇
爾-黑吉斯(Frederick Albert Mitchell-Hedges)所有,被稱為米歇爾-黑
吉斯水晶頭骨,米歇爾-黑吉斯則稱之為「厄運頭骨」(Skull of Doom)。
米歇爾-黑吉斯只在1954年出版的自傳《危險,我的夥伴》(Danger My Ally)
一書中,唯一一次提到這個頭骨,此前此後都對它保持沉默。這本書與其說是
自傳,不如說是虛構小說,裡面記載的許多事件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有的明
顯是捏造的。他自稱曾與美國鋼鐵大王摩根打撲克,在美國南方漂流,創了多
項岸上海釣記錄,甚至一度和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是室友。他還聲稱曾經被迫
加入20世紀初活躍在美、墨邊界的土匪(也有的認為是革命家)潘丘·維拉
(Pancho Villa)的隊伍,參加了一場發生在拉里多(Laredo)的戰役,並拯
救了400名村民。但是調查表明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發生過這場戰役。在1928年,倫敦的《每日快訊》揭發說,米歇爾-黑吉斯為了增加知名度而偽造了一起搶劫案。米歇爾-黑吉斯控告《每日快訊》誹謗,被法庭裁定敗訴。總之,此人算不上誠實。在這本書中,米歇爾-黑吉斯附了一張水晶頭骨的照片,對它的介紹卻很簡略,但水晶頭骨的神話卻由此開始。然而,米歇爾-黑吉斯對這塊水晶頭骨的作用的描述,卻與現在傳說的絕然不同。在他看來,它是邪惡的化身,而不是智慧的化身:
「厄運頭骨是用純水晶製造的,科學家們認為製造過程用了150多年的時間,一代又一代的製造者花費了一生的所有日子,耐心地用沙琢磨一塊巨大的水晶,直到完美的頭骨最終出現。
「它至少有3600年老,根據傳說,瑪雅人的大祭司在舉行秘密儀式時使用
它。據說當他藉助這個頭骨發布死令時,死亡將無可避免地降臨。它被形容為
所有邪惡的化身。」
至於他是從哪裡、在什麼時候得到這個厄運頭骨的,他卻語焉不詳,只含
糊地說「我有理由不透露我是如何擁有它的。」奇怪的是,在這本書的以後版
本中,有關這塊頭骨的部分卻被出版商全部刪去。是不是因為有知情者威脅
要揭露事實真相呢?後來,米歇爾-黑吉斯的養女安娜自稱厄運頭骨是她在
1927年隨養父到中美洲英屬宏都拉斯(現在的貝里斯)盧巴安敦(Lubaantun)
挖掘瑪雅遺址時,在一個金字塔裡面發現的。《水晶頭骨之謎》對此有繪聲繪
色的描述:
「安娜從窟窿里出來以後,日光還很充足。她撣去寶貝上面的灰塵,驚奇
地端詳著它。『我從來沒有見到這么漂亮的東西。』這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一塊和真人頭骨一般大小的頭骨,唯一與真人頭骨不同的是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原來是一塊真的水晶頭骨!一看就知道是從整塊的水晶石上鏤刻下來的。
安娜把它拿到燈下,經它反射的燈光變得撲朔迷離,異常明亮,只有純度極高
的水晶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奇怪的是,經過這么多年它還能完好無損!
「看著水晶頭骨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陽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幾個
探測隊員頓時像被施了催眠術一般盯著頭骨目瞪口呆。安娜的父親從她手中接
過頭骨,把它舉了起來給眾人看,霎時間每個人都狂喜不已。『來幫忙的瑪雅
人看了以後又哭又笑。』安娜回憶說。那時候每個人都好像著了魔一般,彷彿
有一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在在場的每個人身上復活了一樣。安娜說那是她漫長
的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了。」
事實如何呢?在80年代,兩名美國學者兼私人偵探喬·尼克爾(Joe Nickell)和約翰·費歇爾(John F. Fischer)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調查此事,無可質疑地證明這一切完全是捏造出來的。他們的調查結果後來收入1988年出版的《超自然的秘密:調查世界神秘事件》(Secrets of the Supernatural: Investigating the World's Occult Mysteries)一書。
最早提到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文獻,發表於1936年的《人》雜志(大不
列顛與愛爾蘭王家人類學研究所出版)。這期雜志發表了一張米歇爾-黑吉斯
頭骨的照片,幾位專家將這個頭骨與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具水晶頭骨做了比較。
這兩具頭骨有一些顯著的不同。大英博物館的頭骨是一整塊水晶,而米歇爾-
黑吉斯頭骨的下頷則是獨立的,可以拆下。大英博物館的頭骨的眼窩是兩個不
自然的圓孔,牙齒也不分明,而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眼窩、牙齒以及其他細
節都相當逼真。但是,這兩個頭骨總體上還是很相近,做鑒定的一名專家認為,
很難說它們是獨立製作的,而是以同一具女性頭骨為模型,也可能是其中一個
復制了另一個。
但是,這期《人》雜志卻對米歇爾-黑吉斯隻字不提。事實上,它把這具
頭骨稱為悉尼·博尼(Sydney Burney)先生擁有的頭骨,感謝博尼「允許對
它進行操作和測量」,發表頭骨的照片也註明「經W·悉尼·博尼的允許」。
顯然,在當時,這是博尼頭骨,而不是米歇爾-黑吉斯頭骨。那麼這具頭骨怎
么落到了米歇爾-黑吉斯手裡呢?原來,在1943年後期,博尼將它拿到倫敦的
蘇士比拍賣行拍賣,由於出價達不到他的要求,他自己又把它買進,在1944年賣給了米歇爾-黑吉斯。大英博物館參與了這次拍賣。《水晶頭骨之謎》提及此事時聲稱:
「大英博物館曾經要購買這個頭骨,但沒有買成。原因是博尼先生本人又
買了回去,繼而又轉售給米歇爾-黑吉斯先生,並且非他不賣,價錢只要400
英磅!」
給人的印象好像是博尼和米歇爾-黑吉斯有什麼幕後交易,並聲稱根據的
是大英博物館前任館員手寫的筆記。但是這個由當時大英博物館的館員布朗霍
茲(H.J. Braunholtz)記錄的筆記並沒有這種說法。原文為:
「在蘇士比銷售中競叫,第54批號,15x43,達到340英鎊。被博尼買進。
後來被博尼先生以400英鎊賣給米歇爾-黑吉斯先生。」
顯然,大英博物館沒買到這具頭骨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出價(340英鎊)
低於米歇爾-黑吉斯(400英鎊),而不是《水晶頭骨之謎》所說的博尼「寧願不以高價賣給其他買主」。當這筆交易被揭露出來的時候,米歇爾-黑吉斯早已去世,其養女安娜如何解釋呢?她聲稱米歇爾-黑吉斯在瑪雅遺址挖掘出這具頭骨之後,為了能得到另一次探險的資助,將它抵押給博尼。她在80年代給尼克爾的信中說:
「當時擁有它的人(指博尼)只是替我父親保管,根本沒有權利將它拿去
拍賣。此人被視為我父親的知交,在我們旅行時,我們必須留下許多東西讓人
保管。當我父親聽說它被拿去拍賣時,他非常非常地生氣,立即趕往倫敦,將
它撤下。」
這個解釋讓人疑惑。根據米歇爾-黑吉斯的自傳,他從1936年直到1947年一直呆在英國,只有這段時期的早期曾有幾個月外出釣魚。在1936年,其父去世,給他留下了一大筆的財產,完全有能力花400英鎊將頭骨「贖回」,為什麼不早一點這么做,而要等到1944年拍賣以後呢?尼克爾問安娜是否有任何書面的資料,比如書信、剪報,能夠用於證明在那次拍賣之前,頭骨確實屬於米歇爾-黑吉斯所有。安娜回答說沒有任何文件能夠證明,因為其父的所有文件都在一次旋風中丟失了。這樣,有關米歇爾-黑吉斯父女發現並擁有水晶頭骨的唯一證據就是安娜本人的說辭。此人的信用如何呢?跟她父親一樣不可靠。
她在1968年2月17日給水晶頭骨研究者富蘭克·多蘭德(Frank Dorland)
的信(後收入理查德·加文(Richard Garvin)在1973年寫的一本書《水晶頭
骨》(The Crystal Skull))中說:
「這塊水晶頭骨在1926年我們到盧巴安敦的那次探險中首次出現。我們在
1926年間抵達那裡,在1927年雨季之前離開。」「我發現頭骨埋在祭壇之下,
而其下頷則是三個月後在25英尺外的地方發現的。」
按照這個說法,水晶頭骨是安娜在1926-27年間被發現的。在1962年3月《命運》雜志(Fate)發表的一篇采訪中,安娜卻又說是在30年代末由她的父親發現的。在1983年3月1日給尼克爾的回信中,安娜又換了一種說法:「我的父親於1924年,在我們對貝里斯的盧巴安敦進行挖掘時發現了這個頭骨。」當尼克爾向她指出她的這個說法和以前給多蘭德的信在時間和人物上都不一致時,安娜回信解釋說:
「我確實首先看到了這個頭骨--或者說我看到了某物在閃光而叫來了我
的父親--這是他的探險,我們全都幫忙仔細地移動石頭。因為是我首先看到
它,所以人們讓我撿起它。加文書中所說的日期1926-27年是不正確的。在
1924年我的父親將它交給了瑪雅人,而當這次探險在1927年結束,我的父親
將特許挖掘的物品都交給了大英博物館之後,瑪雅人又將它交給了父親。」
但是在《水晶頭骨之謎》一書中,安娜卻又回憶說,頭骨是她在17歲生日
那一天發現的,而她17歲這一年是1927年。如此反反復復,出爾反爾,使人無法相信她的證詞。而且,根據米歇爾-黑吉斯的自傳,在1926年末,他已經「結束了對盧巴安敦的最後一次訪問,回到了倫敦」,在1927年時,他並不在貝里斯。
《水晶頭骨之謎》附有一張「弗烈德里克和安娜·米歇爾-黑吉斯(右,
20歲)於1920年代末在中美洲的叢林里」的照片,以做為安娜參加挖掘的證據,但是「20歲」的注釋表明這張照片即使是真實的,也照於「1927年發現頭骨」的三年之後。事實上,安娜極可能根本就沒有參加20年代對瑪雅遺址的挖掘。這次挖掘的主要成員托馬斯·甘(Thomas Gann)博士在回憶這次挖掘時,沒有提到安娜,也沒有提到發現水晶頭骨。里奇蒙德·布朗女士(Lady Richmond Brown)長期跟隨米歇爾-黑吉斯旅行,拍照了大量的米歇爾-黑吉斯及其發現的照片,卻沒有一張是水晶頭骨;在她拍照的盧巴安敦探險的照片中,也找不到安娜。米歇爾-黑吉斯本人在30年代就這次探險給報紙寫了許多文章,並在1931年出了一本有關著作《神奇與恐怖之地》(Land of Wonder and Fear),都沒有提到安娜參與了這次探險,也沒有提及水晶頭骨。參加這次探險的其他人員在文章、書中也都沒有提到安娜和水晶頭骨。其中,埃里克·湯姆遜(Eric Thompson)更是一直指責有關這個頭骨的故事都是虛構的。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埃克赫姆博士(Gordon F. Ekholm)發現了博尼於1933
年3月21日寫給該館的一封信,徹底推翻了安娜的說法。信中說:
「在我買到這個水晶頭骨之前,它已在一位收藏者手中數年,而在這位收
藏者得到它之前,也已在一名英國人手中數年,在那之前的情況我無法追溯。」
很顯然,水晶頭骨是博尼從一位收藏家(從上下文看,這位收藏家可能不
是英國人)手中買來的,而這個頭骨面世的年代,看來早於1927年。博尼進一
步說:
「我將它帶到大英博物館給喬伊斯(Joyce)先生看,他很友好地讓我將它
與博物館收藏的水晶頭骨做比較。寶石鑒定家格魯寧船長(Captain Gruening)
也在場,對它做了非常詳細的鑒定,並發現它的製造方法及其外表與博物館收
藏的水晶頭骨一模一樣。它也被從人類學的角度做了鑒定,發現它很可能是來
自美洲。它的高度為5.5英寸,長度為8.5英寸。我想不起還有其他任何信息能夠提供給你,但是如果你有任何問題需要我回答的,敬請讓我知道,我將盡力回答。」
在信中,博尼要價1000英鎊。顯然,博尼對這個水晶頭骨是怎麼出土的一
無所知,否則不會不在信中提及,而只提到專家的鑒定。要而言之,所謂安娜
在20年代在瑪雅遺址發現這個水晶頭骨的說法,不過是一個謊言。
如果米歇爾-黑吉斯頭骨不是在瑪雅遺址發現的,就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它
是瑪雅人的文物。一開始我就提到,阿茲台克人有雕刻頭骨的習俗,也出土了
許多這類工藝品,而瑪雅人並無這樣的習俗,而且瑪雅人生活的地區也沒有水
晶礦藏。據此一些專家認為它是阿茲台克人製造的,而且時間不會早於殖民地
時期,因為據鑒定過這具頭骨的多蘭德說,它的牙齒有機械琢磨的跡象。這個
頭骨有兩個穿孔(安娜聲稱她「發現」該頭骨時,穿孔就已存在),估計是在
擺設時用於固定頭骨,而該穿孔明顯是用近代機械工具鑽出來的。安娜曾經在六、七十年代將它交給多蘭德和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的晶體實驗室鑒定,得出了它是由一整塊水晶雕刻而成的結論。多蘭德告訴尼克爾,他沒有發現水晶頭骨的物理性質與自然形成的石英水晶有任何不同,其水晶「是如此接近在加州卡拉維拉斯(Calaveras)郡巨大的水晶礦發現的水晶,我猜測其原來的水晶塊就是從那裡來的……」研究瑪雅文化的專家漢蒙德(Norman Hammond)
則認為,這個水晶頭骨在解剖學上非常逼真,更象是西方進入科學時代以後的
產物:「它最可能是16-18世紀的死者紀念物。如果其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想
法並非不可能,那麼根據它所用的水晶塊體積是如此巨大,我們無法排除這種可能,即它是在清代的中國,為一位歐洲客戶製造的。」尼克爾向安娜要求對水晶頭骨做進一步的年代鑒定,卻被安娜以已經鑒定過了為由拒絕。
既然安娜不再允許對米歇爾-黑吉斯頭骨做科學鑒定,我們只有回頭來看
看大英博物館的水晶頭骨的情況。這個頭骨據說來自墨西哥,被一位西班牙軍官帶到歐洲,賣給一位英國收藏家。這位收藏家死後又被法國古董商博(Eugene Boban)獲得,轉賣給紐約的一家公司,再賣給大英博物館。從造型上看,這個頭骨比米歇爾-黑吉斯頭骨更象是阿茲台克人的作品,因此大英博物館在以前對它的說明是「可能源自阿茲台克--不早於殖民地時期」。近來,大英博物館科學研究部對它做了進一步的鑒定,認為其水晶很可能來自巴西,而且有用製造珠寶用的轉盤加工的痕跡,而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人並無這種技藝。這些痕跡以及其高度光滑的表面表明,它是用傳統的歐洲技術雕刻的。在19世紀初期,有大量的巴西水晶被運到德國,與傳說的相反,博班可能是在德國得到了這個水晶頭骨。因此,大英博物館現在將這個水晶頭骨的說明改為:
「可能是歐洲作品,19世紀。」
如果米歇爾-黑吉斯頭骨象一些專家認為的那樣,與大英博物館的頭骨有同一來源,那麼它也很可能是在19世紀在德國製造的。既然這些水晶頭骨可以肯定絕非是瑪雅人的作品,很可能是19世紀歐洲人的創作,那麼籠罩在水晶頭骨上的那層神秘光環也就消失了。那麼又如何解釋許多人在看到水晶頭骨時所感到的那種魔力?甚至連多蘭德本人,在他獲准研究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六年間,也覺得有神秘體驗。他說他在與水晶頭骨共處時,能聽到一種「非常安靜又非常引人注意,象是從高音銀鍾發出」的聲音。他還從水晶頭骨上看到「其
他的頭骨,高山,手指和面容」等影像。但是他也承認,這些現象並非米歇爾-黑吉斯頭骨所特有,因為他從博物館借來一個水晶球後,這些現象也都一一感覺到了,雖然較不顯著。顯然,多蘭德受到了水晶的催眠。水晶是一種很引入注目的奇妙石頭,而頭骨做為死亡的象徵,也一樣引入注目,這兩者結合起來,成為絕佳的催眠工具,使得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人產生了幻覺、幻聽。因此這種體驗也就因人而異,另一位研究人員加文在與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相處時,就沒有聽到或看到那些現象。心理暗示也能治癒某些疾病,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覺得在看到或觸摸了水晶頭骨之後,身體變好了,覺得水晶頭骨有治病的魔力。
「新時代宗教」也就建立在催眠之上。在《水晶頭骨之謎》出現過的尼克·那切瑞諾(Nick Nocerino)在「新時代宗教」中是一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被稱為「老師的老師」。他自稱用科學方法和形而上學的方法(實際上就是迷信的方法)研究水晶頭骨多年,創建了國際水晶頭骨協會並任會長,被「新時代宗教」追隨者視為鑒定水晶頭骨的權威。他當然是相信水晶頭骨有超自然的魔力的,然而,國際水晶頭骨協會在其網站中對水晶頭骨的介紹卻還顯得相當實在,很有參考價值(http://www.crystalskullsociety.org/answers.htm)。這個資料提到,目前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個水晶頭骨被製造出來,包括數百個與真人頭骨一模一樣的,後者價格在1萬到5萬美金之間。還有一些更便宜也更逼真的(下頷可以移動)的水晶頭骨是中國製造的。它們模仿那些「古代」的水晶頭骨到了難以分辨的地步。顯然,神秘現象鼓吹者所謂用現代技術也無法製造水晶頭骨的說法不過是謊言。那切瑞諾還指出,所謂十三個水晶頭骨放在一起就會揭示出人類過去和末來的秘密的說法並非美洲原居民的傳說,而是他本人在兒童時代的一個幻想(他稱之為「洞察」),1980年開始他在有關水晶頭骨的演講中與聽眾分享這個幻想,就這么傳播開去,被越傳越神。國際水晶頭骨協會並介紹說,那切瑞諾已鑒定出49個古代水晶頭骨(他們說的古代指一千年以前,並且認為是用古代工具製造的),在一次秘密聚會上,13個水晶頭骨的確被放在了一起。然而世界並沒有因此發生巨變,人類過去和末來的秘密還依舊有待破解。
神秘的瑪雅文明:水晶頭骨千古之謎
雖然人們對瑪雅文化中種種不可理解的成就早有所聞,但這個1927年在中美洲宏都拉斯瑪雅神廟中發現的水晶頭顱,卻依然不能不令人震驚。
這個頭顱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頭,是依照一個女人的頭顱雕成的,據至雅古代傳說,這個水晶頭顱具有神奇的力量,是瑪雅神廟中求神占卜的重要用具,至今一千多年歷史,專家們研究過頭顱的表面及其內部結構後,肯定其歷史非常悠久,確是瑪雅時代遺留的文物。
但令研究者們困惑的卻是:這顆水晶人頭雕刻得非常逼真。不僅外觀,而且內部結構都與人的顱骨骨骼構造完全相符。而且工藝水平極高,隱藏在基底的棱鏡和眼窩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鏡片組合在一起,發現眩目的亮光。我們知道,近代光學產生於十七世紀,而人類准確地認識自己的骨骼結構更是十八世紀解剖學興起以後的事。這個水晶頭顱卻是在非常了解人體骨骼構造和光學原理的基礎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瑪雅人是怎樣掌握這些高深的解剖學和光學知識的呢?還有,水晶即石英晶體,它的硬度非常高,僅次於鑽石(即金鋼石)和剛玉,用銅、鐵或石制工具,都無法加工它。即使是現代人,要雕琢這樣的水晶製品,也只能使用金鋼石等現代工具。而一千多年前的瑪雅人還不懂得煉鐵,他們又是使用什麼樣的工具加工這個水晶頭顱的呢?難道他們早已掌握了我們現在還不曉得的某種技術嗎?
從這個奇異的水晶頭顱來看,也許瑪雅人掌握的科學技術,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高超得多。但他們又是怎樣獲得這些科學技術的呢?這就更是謎中之謎了。
文章錄入:風碩 責任編輯:風碩
上一篇文章: 揭開藏羚羊世界之謎
下一篇文章: 神秘緯度30.27度
【字體:小 大】【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列印此文】【關閉窗口】
閱讀說明:
◇ 本站資源僅供教師正常教學和學生學習之用,未經本站明確許可,不得用於商業用途或其他用途,以免引起的侵權責任。
◇ 未經本站明確許可,任何網站不得非法盜鏈及抄襲本站資源;如引用頁面,請註明來自本站,謝謝您的支持!
◇ 如果您發現該文章不能閱讀,可在本站 留言本 請將下面的地址通知 管理員,並留下您的用戶名,以便及時處理,謝謝!
本文(URL)地址: "http://www.lsysh.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95"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沒有任何評論
Ⅱ 英國人的樣貌特徵
英國人(British )大多是高加索人種,俗稱白種人。因緯度較高,膚色蒼白,身高較高,眼睛大,眼睛顏色淺,面部有立體感,嘴唇薄,毛發旺盛。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英國人口達6513萬,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蘭東南部。其中英格蘭人佔83.9%;蘇格蘭人佔8.4%;其他還有威爾士人佔4.8%、北愛爾蘭人佔2.9%。
英國名義上沒有官方語,實際上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英格蘭以外地區有其他官方語言,例如威爾士語(威爾士人口的26%使用)、蘇格蘭蓋爾語(6萬人使用)等。
英國皇室的長相沒有特殊的地方,就是和其他的英國人一樣。
(2)英國人頭顱怎麼那麼高擴展閱讀:
英國人喜歡的食物:
1、蘇格蘭牛肉(Scotch Beef)。產自蘇格蘭農場的特定品種的牛肉,對養殖以及屠宰過程都有規定。
2、哈里斯毛料(Harris Tweed) 。產自蘇格蘭哈里斯島的毛料,用當地盛產的羊毛為原料,傳統上手工編織而成。
3、威爾士羊肉(Welsh Lamb)。養殖在山青水秀威爾士的羊肉,味道鮮美肉質很嫩。
4、康沃爾濃縮奶油(Cornish Clotted Cream) 。英式下午茶中的必備配料,康沃爾濃縮奶油與果醬一起抹在司空餅上混搭享用,別具滋味。
5、坎伯蘭香腸(Cumberland Sausages)。產自英國坎伯蘭郡的香腸,豬肉餡含量必須超過九成,比一般的香腸要粗,盤起來可達半米長。
6、斯蒂爾頓藍紋乳酪(Stilton Cheese)。斯蒂爾頓乳酪是受歐盟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乳酪種類之一,只有在德比郡, 萊斯特郡以及諾丁漢郡三個地區生產,且需遵守一些製作過程原則的乾酪可以用此名字出售。
Ⅲ 英國人均GDP為什麼那麼高
英國高科技厲害,他不怎麼生產汽車,但是他搞賽車運動,賽車科技是汽車工業的源頭技術,英國航空機械 賽車頂尖技術都很發達,可以說英國和美國一樣占據了工業的最高端領域,小日本和德國只佔據中低端的民用領域 ,還有一點畢竟他是老牌殖民國家 很多國際貿易他都有做,他有占據很多國際商路的優勢,英國政府全世界人脈關系很廣很復雜的,畢竟積累了幾百年的國際貿易經驗,不是我們中國這新興國家可以比的,中國人多產值大,中國都做利潤低的生意,但是英國玩的都是高端 最賺錢的生意 還有跟在美國後面 靠打仗占據的壟斷資源資本巨大優勢,是無法想像的,中國人在外面是孫子得縮著頭,英國人在外面和美國人一樣都是爺,明白沒,落後國家誰要是不聽話他們的炸彈導彈就揍誰,明白了么,人家是地球的統治階層,咱是螞蟻階層,雖然總體力量沒咱大,但是人家統治方式經驗比咱先進100倍,中國人幫德國人日本人打工,德國人和日本人再幫美國人和英國人打工,咱的技術地位不如人家,英國人和美國人一樣只要造好了飛機導彈炸彈,就能免費用全世界的資源,人家不需要打工
Ⅳ 英國人為什麼長的那麼高~~
因為他不是中國人啊
Ⅳ 因為一頭豬,英國和美國差點打了一仗嗎
自古以來 很多國家都發生過不少戰爭 這些戰爭導致了很多人死亡,所以大部分國家都是不希望戰爭發生的 ,尤其是我們中國。
於是兩個國家在島上對峙了三個月時間後,決定開始談判,談判的結果就是島嶼兩方一人一半,北邊由英國管轄,南邊歸美國,後來在1872年的時候,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居中調停,將這座島嶼徹底劃給了美國,此事才徹底平息,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美國覺得自己勝過了英國,所以為了紀念這一頭豬,於是在聖胡安島成立了一座豬戰紀念館,這個紀念館現在還能看到。
Ⅵ 英國人為什麼都那麼高!
人的生長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分析影響長高的因素,綜合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長高效果。影響長高的因素經過我們多年的分析研究有以下方面: 第一、內分泌失調 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嚴重影響身高的生長。侏儒症就是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凡是家長懷疑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有問題,可以到當地比較大的、正規的、有內分泌科的醫院去檢查。確診是生長激素分泌有問題,務必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屬於處方葯,未經確診和大夫的指導嚴禁使用生長激素,因為正常少兒使用生長激素有嚴重的不良後果。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生長激素價格較高,增高效果不是100%。 第二、營養不足 營養不足也是影響少兒增高的重要方面,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更要保證每天至少一袋鮮牛奶,服用方法:睡前喝熱奶。這樣的好處是:1、鮮牛奶可以補充鈣及多種營養。2、牛奶有很好的鎮靜和催眠的作用,兒童睡覺越好生長激素分泌的就越多(註:生長激素是在熟睡40分鍾以後一夜分泌幾次。)3、熱奶有利於身體的血液循環,血液循環的好可以更好的保證營養輸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蛋白質粉、肉、蛋、菜、奶、豆製品要保持平衡、足量,不得少食、節食、偏食。來我們這里做手術增高的女孩中有的是在青春期減肥造成身材矮小。 第三、早熟 在我們多年咨詢的少兒中,有些女孩早熟,9歲、10歲來例假,14歲左右就不再生長了。我們問家長孩子為什麼早熟?有個家長說:當時我們給她爺爺、奶奶買的蜂王精,孩子當甜水喝。蜂王精含性激素,激發兒童早熟,因此,我們敬告各位家長,壯陽、抗衰老葯等激發兒童早熟的葯品或補品一定收藏好,千萬不要讓兒童誤服、偷服。否則,孩子將提前停止生長,您的全家將非常後悔。 第四、微量元素缺乏 缺乏微量元素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比如:鈣、鋅、鐵、磷、碘、錳、鉻、氟、銅、硒等。但是最主要的元素是:鈣、鋅、鐵。兒童一年生長的最快季節是春天3、4、5月份,秋季次之。建議家長在這兩個季節給兒童服用我們提供的增高葯。沒有必要一年四季都服用。現在國內市場的增高葯比較多,建議您的孩子服用我們推薦的產品。首先,我們對增高的市場很了解,也清楚什麼成分對增高有效。其次、我們是真心真意讓您的孩子長高,而不單純僅僅是為了贏利,凡是把贏利放在第一位的商人都是不道德的。真正的儒商應該是:首先是顧客滿意,其次才是贏利。 第五、運動 運動有利於正在發育的少兒生長,建議家長不僅僅注意孩子的學習,還要注意孩子的體育運動。少兒放學寫完作業後可以到戶外活動,比如:打羽毛球、踢足球等。周六、日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到戶外活動曬太陽。注意:1、不要練習舉重等壓迫身體的活動。2、活動不要過度,不能太累,過度疲勞也有礙生長。 第六、季節 每年的春、秋兩季是少兒生長發育的重要季節,3、4、5月份最為重要。而5月是少兒一年中生長最多的月份。因此,建議家長3、4、5月份要特別關心孩子的生長。採用我們獨家推出的立體增高計劃,增高葯、助長器、飲食、運動等同時進行。 第七、日照 日照有利於身體鈣的吸收。好象有個專家說:曬太陽一小時相當於吃兩枚雞蛋。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建議家長提醒孩子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多游泳,既鍛煉身體又接受日光浴。 第八、不良飲食習慣(禁止減肥) 在我們接觸的矮小青年中,有的女孩在發育時期過分擔心自己身體發胖,背著家長偷偷節食或者不好好吃飯,其結果是嚴重的影響了身體的增長。實際上,節食減肥不僅僅影響身體的增高還無精力學習。 第九、睡眠 人的生長激素主要是在睡覺時分泌。因此,正在發育的少兒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非常有助於身體的增長。建議:1、正在發育的少兒不要因為玩或過度的學習影響正常、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並妨礙身體生長。2、睡覺前喝一袋熱鮮奶,促進睡眠和生長激素的分泌。 第十、情緒 良好的情緒也有利於身體的健康成長。家庭不和、對孩子的粗暴打罵都造成孩子精神緊張,有礙孩子的生長發育。凡是打罵孩子的家長往往素質較低,建議家長看書、看報,多多學習,不要因為自己無能、情緒不好而連累年幼無知、無辜的孩子。應該多多關心、愛護、呵護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 第十一、疾病和葯物 很多疾病和葯物對孩子的身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建議孩子有病要及時、徹底的治療。治癒後還要注意飲食和預防。有些葯物對身體的生長是非常有害的,比如治療哮喘病的激素。 第十二、大氣壓強 每個成人承受的大氣壓強是12-15噸。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也要承受數噸的大氣壓強。據理論推算,如果把少年兒童放到太空上生活一年,他們的身高生長速度至少是地球上的一倍。其生長原理是:壓力減少可以讓骨細胞輕松、快速的生長。 總結,人的高度除了遺傳的因素以外,還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Ⅶ 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從相貌區分
三個國家的人在一些外貌細節和日常生活工作細節上可以加以區分。
一、外貌細節
英國人:膚色蒼白,身高較高,眼睛大,眼睛顏色淺,面部有立體感,嘴唇薄,毛發旺盛。
法國人:法國人面容相對來說比較柔和而且絕大多數發色也較深。
德國人:德國人皮膚顏色較淺,多白皮膚,金發,棕發,紅發等淺發,多藍色或綠色眼睛。
二、日常工作
英國人:英國人處事比較講效率。
法國人:法國人處事比較講舒適愜意。
德國人:德國人處事比較講靠譜。
(7)英國人頭顱怎麼那麼高擴展閱讀
1、英國人
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中、上層的人士由於過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具、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
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一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少許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人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自己遭到冷遇。
2、法國人
法蘭西民族是由多個民族混合構成的,除了主體法蘭西人外,邊境地區還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佛拉芒人、巴斯克人等少數民族,大約佔了總人口的7.9%。
居民中64%信奉天主教,3%信奉伊斯蘭教,3%信奉新教,1%信奉猶太教,28%自稱無宗教信仰。
3、德國人
德國人要求的交屋與還屋,干凈度都足以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一般人家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德國的鄉村、
城鎮,美麗的花園小別墅都是一塵不染。十分注意衣物整潔,和衣物的整齊堆放。德國人為了環保,寧可不用空調。衛生環保的國家,整個國家猶如一個清潔、美麗的大花園。
國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飯上的錢(包括飲料和煙、酒)只佔凈收入的14.3%。德國人去別人家造訪帶很簡單的禮物:一瓶酒、一板巧克力、一本書或者一束花……價值從幾歐元到幾十歐元不等。
德國人的消費比較個性化,並不相互攀比。追時尚的人首先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品牌,而不會輕易受他人的影響或跟大牌明星看齊。所以在德國人身上,不會看到很多LV手包或奢華的手錶。
Ⅷ 英國人為什麼那麼高英國人身高竟然有2米多,至少我在中國沒看見多少。英國人身高是八國聯軍裡面最高的
1、西方人基因決定他們長得高,我們可以看到東邊的韓國是亞洲最高175,所以基因很重要;
2、其次是營養原因,同樣的人中,日本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平均只有160,現在快要175了,因為在戰後日本為了提升民族體制,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給孩子補充營養;
3、經濟發展水平,亞洲最低的是朝鮮,157,和南方的弟弟相比差了一頭』
4、英國最先進行工業革命,在當時是世界老大,所以身高很高,接近現在,美國人的身高在過去的兩百年裡長了十厘米以上,有一篇很著名的英語短文就這樣講的。
5、中國人在建國以前和現在差不多,因為建國幾十年到改革開放的兩輩人營養跟不上導致中國的身高下降,現在終於又回來了;
6、基因總有限度,現在美國人英國人已經不再長了,而中國人還在漲,不用三五十年中國應該成為亞洲巔峰吧。
7、最後是觀念問題,中國孩子挑食,家長也不注意,英國很注意要飲食文化。
Ⅸ 13個水晶頭骨有什麼奧秘
根據一個古老的印第安人的傳說,古時候一共有13個水晶頭骨,和人類的頭骨一般大,下巴還可以活動,能說話,能唱歌。據說這些頭骨可以為人類提供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還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這些信息資料不但對研究人類居住的行星發展趨勢十分重要,而且對研究人類和繁衍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許有一天人們會找到所有的水晶頭骨,把它們聚集在一起,集人類大智於一體,發揮它們應用的作用。但前提是人類的道德和精神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否則即使聚集到一起了,也是對偉大文化的一種褻瀆。
這個傳說在美洲土著人當中世代流傳了幾千年。但後來我們發現,從中美洲中部瑪雅和阿茲特克後代到現代美國西南部飄布羅和納瓦喬的印第安人,直到美國東北部切諾基的塞尼卡的印第安人,對於這個傳說各有各的說法。比如切諾基人說,宇宙中有12個行星,每個行星上都住著人類。一個頭骨管著一個行星,再加上管理整個世界的一個,共有13個頭骨。英國人邁克?米歇爾?黑克斯熱愛考古學,作為大英博物館瑪雅文化委員會的成員,他堅信堪稱人類文明搖籃的聖地不是在中東,而是神秘消失的大西洋陸地。為了證實他的說法,他組織了一個探測隊,於1924年從利物浦出發,沿水路到達了中美洲英屬的漢德里斯。他堅信能在這里找到真正的人類文明發祥地的殘跡,與他同行還有他的養女安娜。這是一位終身未嫁的英國姑娘,隨著養父一起探險時年僅17歲。在當地瑪雅人的幫助下,他們在熱帶森林的叢林中發現了一座古代瑪雅人的城市的遺址。他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把生長在這座城市遺址上的灌木和大樹清理掉。實在清理不掉的枝枝蔓蔓,就放火燒掉,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城廢墟,於是在漸濃的煙火中顯露出來,然後探測隊開始了長達幾年的挖掘。
關於這座瑪雅人的城市廢墟,米歇爾?黑克斯寫道:「看到廢墟的宏大場面我們都驚呆了,隨著大火逐漸退去,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城牆,寬大的防梯以及墓冢……中間屹立著高大的城堡……城堡的相對高度遠遠高於周邊的山村……它高150英尺……佔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宮殿、梯田、墓冢、城牆、房屋、地下室以及帶有樓梯座位的觀看場,觀看場分上下二層,能容納1萬多觀眾。城堡的面積有7英畝半,當初每個地方都是用切割好的白石頭砌成……瑪雅人竟然單憑石斧和石鑿創造出了工藝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勞動強度簡直無法估量。」在充足的陽光下,人們撣去寶貝表面的灰塵,一件稀世珍品便完整無缺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一塊和真人頭骨一般大小,通體透明的水晶頭骨。
水晶頭骨一看就知道是從整塊水晶石上鏤刻出來的,安娜把它拿到燈下,經反射的燈光,頭骨變得異常撲朔迷離,異常明亮。這只有純度極高的水晶石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它具有雕刻精湛的牙齒,線條平滑的顴骨以及吻合無誤的下頦和頭顱,眼窩與真人頭骨眼窩大小完全一致,絲絲入扣。它能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陽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人們像被施了催眠術般盯著它,目瞪口呆,狂喜不已,似乎有一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在每人身上復活,莫名其妙的瑪雅人看到了頭骨以後又哭又笑。米歇爾?黑吉斯把頭骨放到了瑪雅人修建的祭壇上,於是召來了瑪雅人一次盛大的慶典,頭骨周圍燃燒著熊熊篝火,虔誠的瑪雅人在求它保佑。
圍繞著水晶頭骨,瑪雅人的慶祝活動持續了好幾天,一位瑪雅老人說這個頭骨非常古老,有10萬年之久的歷史了。老人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偉大的瑪雅人的祭司十分受人愛戴,人們為了永遠留住他的正直和智慧而製作這個頭骨。老人說,水晶頭骨也許還能說話,至於怎樣才能使他說話,他沒有講。
米歇爾?黑克斯不知道該怎樣處理他們所得到的這顆水晶頭骨。他逐漸認識到,水晶頭骨對於瑪雅人民來說更加神聖,更加重要,他不能把這個頭骨從可憐的瑪雅人那裡帶走。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把頭骨送給了瑪雅人,瑪雅人因此而興奮異常。對米歇爾感恩戴德,頭骨在瑪雅人那裡整整保存了三年多,其中的每一天,頭骨周圍都燃著篝火,從未熄滅。令瑪雅人為之頂禮膜拜的水晶頭骨,後來經科學家鑒定,這是從一整塊很大的高純度的水晶石上雕刻、打磨下來的傑出的藝術品。
檢測工作於197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薩坦科萊羅的海爾萊德派克爾德水晶實驗室進行。檢測表明,水晶頭骨是由真石英水晶製成,而天然真石英水晶完全是大自然的產物。
對此,檢測小組非常驚訝。這種高純度的水晶石可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了。按照寶石專家所使用的摩恩硬度標准,它只比鑽石稍微軟一點兒,再加上它脆而易碎,無疑會給雕刻工作帶來難以想像的困難。盡管如此,頭骨的雕刻工藝卻精美異常。根據檢測小組估算,即使用當今帶有鑽石頭的電動工具,也要刻上至少一年的時間。但是檢測小組斷定,要雕刻這個嬌貴的物品,根本不能使用任何帶鑽石頭的電動工具,因為它經不起用該工具所產生的振動、熱量和摩擦,它會因此而破碎的。以至於一個小組成員不得不說:「真難以想像還真有這樣一個頭骨。」
檢測小組最初認為,頭骨有可能不是用現代工具製成的。後來的檢測進一步證實了最初猜想的真實性。單純從頭骨極其平滑的表面來看,就看不出任何使用現代工具所遺留下來的任何痕跡,因為如果有就非常難以去掉。這些發現,足以肯定檢測小組最初的判斷是對的——這個水晶頭骨為手工製品。
可以想像,手工創制這樣一個水晶頭骨要花費多長時間!科學家們只能推算,這個頭骨也許是用河裡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一點點地從一大塊石英石上磨下來的。也許還用銅線或用手拉的雕刻用的「弓」具。檢測小組推斷,這個水晶頭骨一定耗費了好幾代人的畢生精力!至於他們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是難以確定的。據海爾萊德—派克爾德員工雜志《測量》最精確的估算,有可能是300年!
正像傑克和查爾斯講的那樣,無論是誰做這個頭骨,都要從三倍於成品大小的一大塊多棱石英水晶開始。開始時,他們無法知道水晶裡面的純度,也不知道有沒有氣泡或小洞,因此,他們事先要精心地挑出顆粒大小相當的沙子,先用大沙粒磨出雛形,再逐漸地用小沙粒磨出精細的表面,最後用像粉狀物小得幾乎分辨不出的沙粒打光。而且,一旦中間有所疏漏,則要從頭開始。甚至哪怕混進去了一顆大了點的沙粒,即便整個工作到了最後階段也要重新開始。整個工作從頭到尾,的確是十分艱難的。
科學家們卻怎麼也不能測得它的製作年代。傑克和查爾斯說,這是因為石英水晶根本不留年代記號,它從不會被侵蝕、腐化、風化或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變化,就是這個特點使它成為電子工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但即使是其他與水晶頭骨一樣沒有可見年齡記號的工藝品,科學家們也可以通過測定碳原子組成部分的射線和衰化程度,來鑒定其原材料的年代和工藝。然而,水晶頭骨卻不行。
因此,就檢測小組現有的科學知識和尖端技術以及專業水平,是無法知道水晶頭骨的確切年齡的。也許是幾百年甚至幾億年,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它和地球同齡,或者更早。
但海爾萊德派克爾德科學家,發現了有關水晶頭骨之謎的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即檢測顯示頭骨不僅取材於一整塊天然石英,而且其中還含有壓電二氧化硅的成份,就是現代電子產品上廣泛用的天然石英。
Ⅹ 13個水晶頭骨是什麼
根據一個古老的印第安人的傳說,古時候一共有13個水晶頭骨,和人類的頭骨一般大,下巴還可以活動,能說話,能唱歌。據說這些頭骨可以為人類提供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還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這些信息資料不但對研究人類居住的行星發展趨勢十分重要,而且對研究人類和繁衍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許有一天人們會找到所有的水晶頭骨,把它們聚集在一起,集人類大智於一體,發揮它們應用的作用。但前提是人類的道德和精神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否則即使聚集到一起了,也是對偉大文化的一種褻瀆。
這個傳說在美洲土著人當中世代流傳了幾千年。但後來我們發現,從中美洲中部瑪雅和阿茲特克後代到現代美國西南部飄布羅和納瓦喬的印第安人,直到美國東北部切諾基的塞尼卡的印第安人,對於這個傳說各有各的說法。比如切諾基人說,宇宙中有12個行星,每個行星上都住著人類。一個頭骨管著一個行星,再加上管理整個世界的一個,共有13個頭骨。
英國人邁克·米歇爾·黑克斯熱愛考古學,作為大英博物館瑪雅文化委員會的成員,他堅信堪稱人類文明搖籃的聖地不是在中東,而是神秘消失的大西洋陸地。為了證實他的說法,他組織了一個探測隊,於1924年從利物浦出發,沿水路到達了中美洲英屬的漢德里斯。他堅信能在這里找到真正的人類文明發祥地的殘跡,與他同行還有他的養女安娜。這是一位終身未嫁的英國姑娘,隨著養父一起探險時年僅17歲。在當地瑪雅人的幫助下,他們在熱帶森林的叢林中發現了一座古代瑪雅人的城市的遺址。他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把生長在這座城市遺址上的灌木和大樹清理掉。實在清理不掉的枝枝蔓蔓,就放火燒掉,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城廢墟,於是在漸濃的煙火中顯露出來,然後探測隊開始了長達幾年的挖掘。
關於這座瑪雅人的城市廢墟,米歇爾·黑克斯寫道:「看到廢墟的宏大場面我們都驚呆了,隨著大火逐漸退去,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城牆,寬大的防梯以及墓冢……中間屹立著高大的城堡……城堡的相對高度遠遠高於周邊的山村……它高150英尺……佔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宮殿、梯田、墓冢、城牆、房屋、地下室以及帶有樓梯座位的觀看場,觀看場分上下二層,能容納1萬多觀眾。城堡的面積有7英畝半,當初每個地方都是用切割好的白石頭砌成……瑪雅人竟然單憑石斧和石鑿創造出了工藝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勞動強度簡直無法估量。」
安娜17歲生日前夕,總想登在金字塔的最高處,一覽周圍的絢麗風光,但養父堅決拒絕安娜的要求,因為金字塔的最高處的岩石已經明顯的松動,爬上去是很危險的。但是,安娜還是背著養父一個人悄悄地,小心翼翼地爬上了金字塔的最高處。方圓幾英里的美麗風光盡收眼底,這時,她發現裡面有一個閃閃發亮的東西,安娜興奮不已,回去後立即把這一發現告訴給養父。米歇爾·黑克斯嚴厲地責備了安娜去了不該去的地方,似乎並沒有把安娜的發現放在心上。
但是,米歇爾·黑吉斯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開始去搬掉金字塔頂端松動的石頭,他們花了好幾周的時間才搬出了一個夠大的窟窿。
安娜主動要求順著窟窿下去探個虛實,那天正好是她17歲生日。
安娜身上系了兩根繩子,頭上綁了一盞燈,順著窟窿慢慢下去,行至黑暗處她非常緊張,害怕會有毒蛇和蠍子什麼的,她剛沉到下面就看到了那個閃閃發光的東西,她把它撿起來用襯衫包好,生怕損壞,然後告訴上面的人快點把她吊上去。
在充足的陽光下,人們撣去寶貝表面的灰塵,一件稀世珍品便完整無缺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一塊和真人頭骨一般大小,通體透明的水晶頭骨。
水晶頭骨一看就知道是從整塊水晶石上鏤刻出來的,安娜把它拿到燈下,經反射的燈光,頭骨變得異常撲朔迷離,異常明亮。這只有純度極高的水晶石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它具有雕刻精湛的牙齒,線條平滑的顴骨以及吻合無誤的下頦和頭顱,眼窩與真人頭骨眼窩大小完全一致,絲絲入扣。它能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陽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人們像被施了催眠術般盯著它,目瞪口呆,狂喜不已,似乎有一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在每人身上復活,莫名其妙的瑪雅人看到了頭骨以後又哭又笑。米歇爾·黑吉斯把頭骨放到了瑪雅人修建的祭壇上,於是召來了瑪雅人一次盛大的慶典,頭骨周圍燃燒著熊熊篝火,虔誠的瑪雅人在求它保佑。
圍繞著水晶頭骨,瑪雅人的慶祝活動持續了好幾天,一位瑪雅老人說這個頭骨非常古老,有10萬年之久的歷史了。老人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偉大的瑪雅人的祭司十分受人愛戴,人們為了永遠留住他的正直和智慧而製作這個頭骨。老人說,水晶頭骨也許還能說話,至於怎樣才能使他說話,他沒有講。
米歇爾·黑克斯不知道該怎樣處理他們所得到的這顆水晶頭骨。他逐漸認識到,水晶頭骨對於瑪雅人民來說更加神聖,更加重要,他不能把這個頭骨從可憐的瑪雅人那裡帶走。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把頭骨送給了瑪雅人,瑪雅人因此而興奮異常。對米歇爾感恩戴德,頭骨在瑪雅人那裡整整保存了三年多,其中的每一天,頭骨周圍都燃著篝火,從未熄滅。
直到1927年,米歇爾·黑吉斯的探測隊的發掘工作接近尾聲,他們在那裡,在瑪雅遠古人類的城市遺址的廢墟上,出土了幾百件奇珍異寶,但任何一件也不能與水晶頭骨相媲美。當安娜與她的養父與瑪雅朋友告別時,瑪雅部落酋長送給米歇爾·黑吉斯一包東西,打開一看,安娜驚喜地發現,正是她冒著生命危險才得到的那顆水晶頭骨。勤勞善良的瑪雅人為感謝米歇爾長期給予瑪雅人在醫療、工具等等方面的幫助,臨行時把水晶頭骨送給了他。
米歇爾·黑吉斯當初怎麼也沒想到,這塊水晶頭骨會成為人類發現的最神秘的瑰寶之一,它會改變所有來看過它的人的一生的命運,它具有某種通靈之力,向人們昭示遠古和未來的秘密。
令瑪雅人為之頂禮膜拜的水晶頭骨,後來經科學家鑒定,這是從一整塊很大的高純度的水晶石上雕刻、打磨下來的傑出的藝術品。
檢測工作於197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薩坦科萊羅的海爾萊德派克爾德水晶實驗室進行。檢測表明,水晶頭骨是由真石英水晶製成,而天然真石英水晶完全是大自然的產物。
對此,檢測小組非常驚訝。這種高純度的水晶石可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了。按照寶石專家所使用的摩恩硬度標准,它只比鑽石稍微軟一點兒,再加上它脆而易碎,無疑會給雕刻工作帶來難以想像的困難。盡管如此,頭骨的雕刻工藝卻精美異常。根據檢測小組估算,即使用當今帶有鑽石頭的電動工具,也要刻上至少一年的時間。但是檢測小組斷定,要雕刻這個嬌貴的物品,根本不能使用任何帶鑽石頭的電動工具,因為它經不起用該工具所產生的振動、熱量和摩擦,它會因此而破碎的。以至於一個小組成員不得不說:「真難以想像還真有這樣一個頭骨。」
檢測小組最初認為,頭骨有可能不是用現代工具製成的。後來的檢測進一步證實了最初猜想的真實性。單純從頭骨極其平滑的表面來看,就看不出任何使用現代工具所遺留下來的任何痕跡,因為如果有就非常難以去掉。這些發現,足以肯定檢測小組最初的判斷是對的——這個水晶頭骨為手工製品。
可以想像,手工創制這樣一個水晶頭骨要花費多長時間!科學家們只能推算,這個頭骨也許是用河裡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一點點地從一大塊石英石上磨下來的。也許還用銅線或用手拉的雕刻用的「弓」具。檢測小組推斷,這個水晶頭骨一定耗費了好幾代人的畢生精力!至於他們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是難以確定的。據海爾萊德—派克爾德員工雜志《測量》最精確的估算,有可能是300年!
正像傑克和查爾斯講的那樣,無論是誰做這個頭骨,都要從三倍於成品大小的一大塊多棱石英水晶開始。開始時,他們無法知道水晶裡面的純度,也不知道有沒有氣泡或小洞,因此,他們事先要精心地挑出顆粒大小相當的沙子,先用大沙粒磨出雛形,再逐漸地用小沙粒磨出精細的表面,最後用像粉狀物小得幾乎分辨不出的沙粒打光。而且,一旦中間有所疏漏,則要從頭開始。甚至哪怕混進去了一顆大了點的沙粒,即便整個工作到了最後階段也要重新開始。整個工作從頭到尾,的確是十分艱難的。
科學家們卻怎麼也不能測得它的製作年代。傑克和查爾斯說,這是因為石英水晶根本不留年代記號,它從不會被侵蝕、腐化、風化或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變化,就是這個特點使它成為電子工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但即使是其他與水晶頭骨一樣沒有可見年齡記號的工藝品,科學家們也可以通過測定碳原子組成部分的射線和衰化程度,來鑒定其原材料的年代和工藝。然而,水晶頭骨卻不行。
因此,就檢測小組現有的科學知識和尖端技術以及專業水平,是無法知道水晶頭骨的確切年齡的。也許是幾百年甚至幾億年,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它和地球同齡,或者更早。
但海爾萊德派克爾德科學家,發現了有關水晶頭骨之謎的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即檢測顯示頭骨不僅取材於一整塊天然石英,而且其中還含有壓電二氧化硅的成份,就是現代電子產品上廣泛用的天然石英。
海爾萊德派克德檢測小組,測試了水晶頭骨不尋常的視性能。比如說光從下面照射,會從眼裡透出去。這在知道了頭骨可視軸的方向性後,顯然是非常有可能的。光在頭骨中的運行速度,從一個方位出發比從另一方位出發要快得多。傑克說,不僅一般散射的光經過頭骨會有這樣奇異的效果,就是直射的或極化的光照在頭骨上,也會出現光沿著可視軸方向運行要比順著其他方向運行得快得多的現象,而且頭骨還會隨著光軸上的運行而旋轉。
水晶頭骨另外一個特性,是其讓人難以置信的環境穩定性。這也是壓電二氧化硅的另一個性能,這個性能使這種水晶成為現代電子應用中的無價之寶。也就是說無論在什麼環境中,水晶頭骨的各項性能都不會變化,尤其不會發生化學變化。而絕大多數相似的天然材料都會逐漸變化,甚至於普通的水,而水晶頭骨絕不會受其影響。正像傑克所說的:
「石英水晶具有極高的物理、化學和溫度穩定性。它只對光和電做出反應,就是這一點使它在電子行業中成為不可替代產品。」
現代科學測定出的壓電石英還有一個非凡性能,這個性能可以使它用於製作發掘時所使用的振器或共鳴器。傑克是這樣解釋這個性能的。
「如果將切出的一小塊水晶薄片和電軸平行放在一起,假如沒有不穩定的跳躍的電流通過,這片水晶就會振動起來。這片水晶振動時的a、C頻率可以達到接近他自身固有的頻率的強度。在這種頻率下水晶位於機械狀態,a、C的電壓也會隨之增強。」
另外一種解釋方法是,水晶和其他材料不同,在一定控制下有著驚人的蓄壓電力,它可以在一個持續而精確的頻率下進行振動。至少從理論上來講,水晶頭骨可以儲存壓電或某種信息,然後發出電脈沖或信息振波。
水晶可以振動的特性是其眾多性能中的一種,也正是這種性能使其成為現代電子工業中的無價之寶。例如它在聲振器電路上的應用,以及所有電子頻率要求較高的設備,尤其在精密電子行業,特別是用於計時的儀器,水晶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實際上,現在從手錶到鍾表每一件精密計時儀器上,都能見到石英水晶。它甚至還被用在原子鍾上,原子鍾可是世界上最精確的鍾表。我們的時間都是從它那兒對照出來的。它的精確度是每百萬年只差三秒。總之,石英水晶應用於科學前沿陣地上的每一個領域。以原子鍾為例,它曾被用於檢查愛因斯坦的「當速度接近光速,時間會變慢」的理論。另外在研究測定遠行星地震活動時,所使用的儀器也都是由石英水晶做成的。
石英不僅被應用於精密的計時儀器,而且還必不可少地被應用於信息技術、電子通訊和大眾傳播領域,不僅涉及航海設備,雷達和聲納系統,還決定著最新醫學和超聲技術的發展。它優越的帶電性在一切電子產品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從收音機到計算機,從陸地電視接收系統到最發達的在太空中繞行地球的通信衛星,所有這些現代科技產品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石英水晶。甚至目前龐大的信息高速公路,也要歸功於近來在水晶研究和技術領域的發展。
因此,當今水晶領域是科學發展的最前沿領域,它處於現代計算機、電子、電信和大眾傳播工業的核心地位。毫不誇張地說,水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整個社會面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電子信息世界,依靠電子而進行的交往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靠電子我們可以不斷地和幾千里以外的人進行交流,只要輕輕地按一下鍵子,就可以將從全世界搜集來的大量信息存儲起來,任意使用。水晶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技術大革命的核心了。現在我們已經無法離開這些應用了石英水晶的產品,石英水晶已成為我們現代文明的必需品。
當我們認識了石英的這種性能和使用價值後,現代人類不禁要問:為什麼水晶頭骨是用這種石英製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