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剛成立的革命軍是怎麼打敗足以推翻清朝的太平天國大軍的
太平天國存活了11年,但最終卻在內外的圍剿之下慘遭滅亡。而辛亥革命,卻只有幾萬人便將清王朝的統治推翻,武昌起義打響了第1槍,想必大家對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都有一些疑問,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從這幾個方面的區別來探討。
辛亥革命期間,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以拉攏強大的派系。清廷皇室和革命義士,一個沒有權利,另一個是軟弱的,所以他們只能選擇一個,最終只能雙方互相遷就,清朝的皇帝被迫退位,中華民國成立實行三民主義,採取西方的總統制。但最終辛亥革命的成果卻被袁世凱給竊取了,清朝雖然不復存在,但是辛亥革命也稱不上是成功的。
總而言之,辛亥革命最終的勝利以及太平天國最終的失敗告終都是有必然性的,自古以來勝敗卻是兵家常事,但民心所向才是最終的勝利。
Ⅱ 英國人曾提出幫太平天國滅掉清朝,為何洪秀全沒答應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後期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極盛時候太平天國佔領了中國中部與南部的主要省份,與清軍劃江而治。尤其是當時清朝富庶的糧倉與稅庫,都是淪陷到太平天國的手中。由於太平天國勢力的強大,就連曾國藩、左宗棠這樣的晚清能臣,都發出了大清“大勢已去”的感慨。
無論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動機如何,是功還是過。但是反對英法殖民勢力是不容分說的。試想想,如果洪秀全在英法的幫助下滅掉清朝,如清軍入關剃發易服一樣,對中華文明也是一種劫難。
Ⅲ 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促使衰敗大清,一躍成為亞洲軍事強國
十九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一場來勢洶洶的「太平天國運動」差點就導致清朝歷史提前終結。最終,清朝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終於成功的剿滅了太平天國。在清朝和太平天國交戰的十三年時間(1851年-1864年)里,清朝還發生了另一場著名的戰爭,那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
到了1862年初,西方國家開始直接幫助清朝打擊太平天國,主要有三種方式:英、法軍隊直接進行干涉;幫助清朝組建僱傭軍;為清朝提供先進的武器和訓練。其中,提供先進的武器和訓練對中國近代軍事技術發展意義非常重大。
在此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清朝軍隊的武器和戰斗水平都取得了飛速提升。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清軍在新疆打敗了由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勢力,成功保住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此戰的意義尤其重大。光緒十年(1885年),清軍在越南和號稱「世界第二」的法國爆發了「中法戰爭」,結果雙方均有得失。此戰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幅提高,成為西方國家眼中的亞洲第一強國。
雖然清朝最終在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被打得慘敗,但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之前清朝在近代軍事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進步。
Ⅳ 清朝為什麼會被太平天國滅掉了
首先:清朝並不是被太平天國給滅掉的。
其次:太平天國只是加速了大清王朝的瓦解。
並且最終太平天國是被清王朝給滅掉了。
最後:滅掉清王朝的是孫中山先生為主領導的辛亥革命給徹底瓦解的。但是最後的勝利果實是被袁世凱給竊取了
Ⅳ 清朝為什麼不先抵抗外敵,而是執意要先消滅太平天國
因為外國人只想要錢,最多割塊肉,而太平天國卻想要清朝的命!
Ⅵ 太平天國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是中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場農民革命運動。可是這場曾經吒叱風雲的運動從洪秀全率眾起事開始,到佔領南京建立「天朝」政權,僅僅只維持了十幾年的時間就覆滅了,這引起後人無盡的深思。
其中的教訓實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教訓,只有兩個字:腐敗。
「朕睡緊都做得王,坐得江山」
太平天國從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為首的領袖人物就喪失了進取心,實行無為而治。他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6月52歲時自殺(一說飢餓病死),11年中從未邁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只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轎出宮,去看視生病的東王楊秀清。其餘時間都在他的太陽城金龍殿坐享榮華,其帝王生活的威儀和氣派,是相當排場的。
據一位對太平天國並無敵意的英國翻譯兼代理寧波領事富禮賜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記》中記錄著天王府的情景,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宮前調查時,忽然間聲音雜起,鼓聲、鈸聲、鑼聲與炮聲交作,原來是天王進膳的時間,直至膳畢,這些聲音才停止。此時:「聖門半開,好些軟弱可憐的女子或進或出,各提盤碗筷子及其它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種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純金製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鏈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綉金龍袍亦有金鈕。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聖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走。
天王的後宮婦女的牢籠
太平天國實行一夫多妻制。在楊秀清答復美國人的一份外事文書中公開承認:「兄弟聘娶妻妾,婚姻天定,多少聽天。」天王洪秀全擁有的妻妾則有準確的數字:金田起義後不久15人,一年後至永安,據突圍時被俘的天德王洪大泉口供:「洪秀全耽於女色,有36個女人。」後來有所減少,到1864年天京淪陷幼天王洪福瑱被俘後的口供中說:「我現年16歲,老天王是我父親。我88個母後,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我九歲時就給我四個妻子。」這里天王的88個後妃已超過了歷代封建帝王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後妃的人數了。
洪秀全還為他的後妃規定了許多奇怪的清規戒律,都要嚴格遵行。如禁止女子抬頭看他,「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看主單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個大膽看眼上,怠慢爾王怠慢天1(均引自《天父詩》)
在《天父詩》里看不到洪秀全在初創拜上帝教時所倡導的「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只有對婦女的絕對權威和壓制。
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太平軍進入天京後,就廣為宣揚兩句話:「正是萬國來朝之候,大興土木之時。」其實當時根本沒有一國來朝,而大興土木則立即就開始了。
天王府的建設從進城後第二個月就開始。王府是在原兩江總督署的基礎上向周圍擴建十里,四周有三丈高的黃牆環繞的宮殿群,宮牆外面一道深寬各二丈的御溝,溝上有三孔石橋稱五龍橋供行人進出往來。過橋迎面第一道大門為天朝門,門外懸掛著十餘丈的黃綢,上有天王御筆手書5尺大的朱字詔令:「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准進,否則雲中雪(太平軍形容」殺頭「的隱語)」。
進了天朝門到第二道門即聖天門,門旁置兩面大鼓和兩座琉璃瓦的吹鼓亭,每天24小時鼓聲不斷,琴音裊裊,樂曲悠揚。過聖天門即進入宮殿區,迎面有一座牌坊,東西兩排數十間朝房,正面是天王坐朝的金龍殿。在大殿後面,是一條長長的穿堂,又有七八進,到末層第九進是一座三層大樓,頂層四面繞欄,欄內長窗,登樓可以眺望到數十里遠。這種重殿疊宇的建設,是按照洪秀全自己設計的九重天庭。王府內還建有東花園、西花園、後林苑,園中水池內有石舫,池畔又建有五層高樓,也可以登高遠眺。
據史料記載,這座宮殿的裝飾為「雕鏤工麗,飾以黃金,繪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龍,鴟吻用鎏金,門窗用綢緞裱糊,牆壁用泥金彩畫,取大理石鋪地。」(《盾鼻隨聞錄》卷五)
天王府的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燒毀了一部分,於次年正月又開始了第二期工程。兩期工程所用的磚石木料都是從明故宮、廟宇、民房拆取搬來的,建築工人主要是徵用沒有隨軍的婦女、老人,工匠則是奉天王的詔命從安徽、湖北招募來的且都是無償勞動。
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計劃擴建到周圍的20里。
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天京諸王豪貴也上下爭奢賽富,競相大搞華麗排常如輿馬定製,從基層管轄25人的「兩司馬」乘4人抬黑轎開始,層層加大。東王楊秀清每次出行要乘48人抬的大黃轎,夏日轎下設玻璃注水養金魚的水轎,每次出行時前後儀仗數里,像賽會一般。
而天王洪秀全從不出宮門,宮內有美女牽的金車,宮外常備64人抬龍鳳黃輿。為了適應豪華的鋪張,宮內專設典天輿一千人、典天馬一百人,還有典天鑼、典天樂……等等。奢侈已極。
太平軍從武漢到南京,繳獲戰利品及沒收天京工商業財物,驅趕居民男女分居後接收居民家中錢財不計其數,為了管理使用這些金銀財寶,天朝設立專管鑄印和製造金銀器皿的典金官;專管雕琢玉器的典玉局;管製造冠帽的典角帽;製造靴鞋的典金靴等。如為天王製造24隻金碗,金筷子,「筋長近尺,浴盆亦以金。」(《金陵省難紀略》)連凈桶夜壺都俱以金造。
天朝各官在穿戴裝飾上更是追求華麗奢侈之風,互相爭奇斗艷,奢侈已極,一冠袍可抵中人之產。而天王洪秀全的金鈕扣和八斤重的金冠,更是無價之寶。
除了供天王如此揮霍之外,還有參加爭吃爭穿爭排場的朝里朝外文武各級官員31萬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王親國戚和洪秀全起事時的功勛兄弟,此時都是些冗員閑差,坐享榮華,很快就把庫中掠奪來的金山銀海挖空吸幹了。
據潛伏在天京北王府典輿衙內當書手的著名間諜張繼庚,1853年9月向清軍統帥向榮投送的第一封情報中講到太平天國的庫存金銀情況時說:「偽聖庫初破城時運存一千八百餘萬兩,此時只有八百餘萬兩。」兩個月後投送的第六封情報又說:「偽聖庫前九月稟報時尚存八百餘萬兩,現只存百餘萬兩不足,不知其用何以如是浪費?」(《太平天國》Ⅳ761,774頁)
王爺遍地走 國戚亂朝綱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國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突然發生的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以下官員2萬餘人死在韋昌輝、秦日綱等人的刀下。原來傳說有天王密詔殺楊的說法,但洪秀全始終否認,所傳楊秀清逼封萬歲和天王密詔迄今沒有確切的證據,因而近人一般認為是韋昌輝矯詔。無論如何,這均是腐敗引致政治上的爭權奪利所引起的必然結果。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受到致命的打擊。
太平天國前期共封了五個對起義和建朝有過貢獻的外姓王。這五王為從廣西向南京進軍的途中戰死了的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肖朝貴;在天京事變中被北王韋昌輝殺了的東王楊秀清;隨後又被天王洪秀全捕殺的北王韋昌輝;天京事變後五個外姓王就只剩下翼王石達開一個人了。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朝輔政,受到滿朝文武臣民的擁護。可是此時洪家兄弟在東王死後急於封王,先由天王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又封其出獄不久的次兄洪仁達為福王,用以牽制石達開。石達開忿然領兵出走,發誓不再回來。
石達開出走後,在滿朝文武臣民的抗議聲中,洪秀全不得不把兩個王兄的爵位革掉以謝天下,但還是未能把石達開及其率領的幾十萬精兵召回天京,從而喪失了一次振興天國的機會。
太平軍經過天京事變損失了幾萬名精華骨幹,加上翼王石達開分裂出走帶走了幾十萬精兵,使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大為削弱,形勢岌岌可危。此時,曾國藩統率的湘軍四路圍攻安慶,揚言年內攻破天京活捉洪秀全。幸由新起的青年猛將陳玉成在安徽重振軍威,與李秀成及捻軍合力向敵人反攻,於1858年11月15日在三河大戰中,一舉殲滅了湘軍主力李續賓部6千餘人。後又乘勝追擊,不戰而解了安慶之圍,保衛了天京上游的門戶。陳玉成又回師皖北,大破清軍於廬州,活捉了清朝安徽巡撫李孟群,這才把天京事變後兩年來十分危急的局勢扭轉並穩定下來。
洪秀全鑒於封王兄引起的風波,宣布天朝永遠不再封王,在原來的侯爵之上,增設豫、燕、福、安、義,共6等爵位,記功封陳玉成為成天豫,封李秀成為合天侯。同時恢復前期的五軍主將制,以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楊輔清為中軍主將,韋俊為右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而以陳玉成為「又正掌率」、李秀成為副掌率,統率全軍。這新的爵位的制訂及封號,大體上反映了天京事變後,各路太平軍的隸屬關系和按照軍事才能而形成的指揮系統,上下悅服,太平天國又一次出現了亂後重建的中興景象。
可是封了陳玉成卻又引起新的連鎖反應。陳玉成由於功勞巨大,原來以封爵中的第二等豫爵提任又正掌率是得人心的,現在突然越階四級封了王,自然又有其他有功的戰將攀比。首先是駐在浦口防守天京北大門的後軍主將李秀成,與他原來的部將已經叛變投敵的李昭壽秘密通信,被人發現後報到天朝。
天王洪秀全駭得不知所措,一面下令封江防變,一面親書「萬古忠義」的手詔把李秀成封為忠王。接著封中軍主將楊輔清為輔王、左軍主將李世賢為侍王,剩下右軍主將韋俊因系韋昌輝之弟受封晚,在安徽池州率部數萬人叛變投敵。
這些被封的大大小小洪家王成為京城一霸。尤其是當了「京內又正總鑒」的信王洪仁發、「御林兵馬哥」勇王洪仁達為首的洪氏家族王黨,總攬朝政,橫行天京。如他們借出售「洪氏票」掌管城門進出,連忠王李秀成有一次出城調兵也得拿出10萬兩銀子的買路錢才得出城。又如在天京尚未陷入最後一次重圍前,朝中有人建議提前購運糧食回京儲備,以備戰時之需。但由於進出城門的「洪氏票」價格昂貴,運糧回來後須交納重稅,運糧無利可圖,販運糧食的人不肯再去購糧,以至後來天京被圍後果然出現糧荒。洪秀全號召軍民吃草,美其名曰「甜露」。他本人就是因吃草生病,無葯醫治而死的(有的記載是服毒自盡)。
由於洪秀全對無功的王兄王弟濫封王,一時間封王之風迅速蔓延開來,幾個王兄更是仗勢賣官鬻爵,隨便濫封。後來,實在沒有爵位可封了,就在「王」字頭上加一「斜字,造成新字」�「,為六等王,總共封了2700多個王。
所有受封為王的,不論等級,不分有職無職,一朝受封,立即修王府,選美人,辦儀仗,出門時前呼後擁,盈街塞巷。按太平天國禮制規定,低至最底層管轄25個人的十六級小官「兩司馬」出門時可乘四人抬的黑轎,上面領兵的將王等人其威風更不用說了。至今浙江還流傳侍王李世賢出門坐54人抬的龍鳳黃轎,轎上可以召集部下開會。王爺轎輿所到之處,小官和軍民百姓都要迴避,迴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送,如果不小心撞了儀仗,輕則杖責,重則斬首。因為當時王爺太多,百姓們迎不勝迎,遂流傳出民謠:「王爺遍地走,小民淚直流「
這么多的王爺需要大量的雜役服侍,於是就抓兵拉夫,招降納叛。反過來為了養兵,為了營造安樂窩,他們又巧立名目,橫征暴斂,諸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灶捐、禮拜捐、門牌稅、人頭稅、犒師費等等二三十種。田賦則由天朝初時制定的每畝一斗七升五合,兩年中即增加到每畝七斗。
地皮刮下來,都進了大小王爺和地方官的腰包,於是盛行在天京的大興土木、講排場的奢侈風氣又刮到了蘇、浙新占區,許多王府官舍紛紛興建起來。現在仍保留下來壯麗宏大的浙江金華侍王府、江蘇蘇州忠王府,都是在戰火紛飛的兩三年時間興建起來的。尤其是蘇州忠王府宮殿、住宅、園林三部分,連後來的新主人李鴻章也為之驚嘆:「忠王府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園三四所,戲台兩三座,平生所未見之境也。」(轉引自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38)這座建築從1860年6月太平軍攻佔蘇州開始,到1863年12月蘇州失守,「匠作數百人,終年不輟,工且未竣,城已破矣。」。(《劫餘灰錄》)
李秀成自稱他擁有百萬雄兵,所以財大氣粗,除了蘇州的這座「園亭花木,無一不精」的王府以外,在天京另建有一所更恢宏巍峨的王府,有意無意地與大權旁落有氣無力的天王比富爭榮。他毫不隱諱地向1861年訪問天京的英國翻譯富禮賜自誇他的新王府的壯麗。
富禮賜在他的《天京游記》中說:「忠王又自誇彼之新邸,除天王宮外,為太平天國中之最佳最美的建築物。」
富禮賜在忠王的舊王府住過,由忠王的兄弟親自接待,他在書中寫著在忠王府的見聞:「筷子、叉、匙羹均用銀制,刀子為英國製品,酒杯為銀質鑲金的。」
「他(指王弟)把忠王所藏的許多珍奇的東西給我看。除了天王之外,只有忠王有一頂真金的王冠,以余觀之,此真極美精品也。冠身為極薄金片,鏤成虎形,虎身及虎尾長大可繞冠前冠後;兩旁各有一小禽,當中則有鳳凰屹立冠頂。冠之上下前後復鑲以珠寶,余曾戴之頭上,其重約三磅。忠王又有一金如意,上面嵌有許多寶玉及珍珠,……凡各器物可用銀質者皆用銀制,刀鞘及帶均是銀的,傘柄是銀的,扇子、鞭子、蚊拍其柄全是銀的,而王弟之手上則金鐲銀鐲累累也。」
由此可知,有人說擁有百萬雄兵的後期統帥李秀成同時也擁有百萬家財是可能的。
為了斂財致富,新封諸王一個個擁兵自重。當陳玉成為保衛天京上游門戶安慶而浴血奮戰的危急關頭,擁有百萬大軍的李秀成、李世賢兄弟一心經營其蘇浙領地,始終未發一兵一卒前往皖北助戰,坐視安慶和廬州相繼失守、陳玉成犧牲而不顧。直到廬州失守後17天,天京再一次陷入湘軍重圍的時候,李秀成才為時已晚看到大局動搖的危險性,組織起13王60萬大軍,救援天京。但因諸王各懷私念而消極畏戰,對陣46天,竟未把飢病交加的2萬湘軍打退,借口缺寒衣而各自散去,直到天京淪陷為止,再也沒有哪個王來解圍了。
這些王爺們各回自己的安樂窩,享受榮華富貴,小王不聽中王,中王不聽大王,最後紛紛叛變。李秀成苦心經營的蘇州,也被其叛變投敵的心腹部屬四王將它完整地奉送給李鴻章了。李秀成從佔領蘇州到蘇州失守,僅三年半時間,他擁有的百萬大軍就這樣冰消瓦解了。腐敗毒菌吞噬了李秀成的百萬大軍。李秀成在蘇州失守以後只率數百親隨狼狽逃回天京,但天京也在半年後失守,天京失守時,李秀成保護幼天王突圍出城以後,與大隊離散,孤身逃到方山,解下纏在腰上的百寶囊休息時被人發現,寶囊被人哄(hong)搶,他也被捉住送到清營成了階下囚。他在天京的兩座新舊王府被搶後也被大火夷為平地,與天王府一樣只落得一片廢墟,任憑野鴿飛來飛去了。太平天國的早衰早亡,撇開政策上和軍事戰略上失誤這些原因不說,單從農村進入城市之後,擋不住貪圖享受、腐敗之風的誘惑,而且上行下效,愈演愈烈,終導致百萬大軍轉瞬間冰消瓦解,這個教訓是極其慘痛的,不能不引起後人的深思。
Ⅶ 大清氣數已盡,可太平天國為何還會失敗
1854年,英國使者要求太平天國給予英國通商權力,楊秀清回復說:「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言下之意是通商與否我說了算,而且你不準輸入鴉片。
皇帝做到這個份上,洪秀全就是腦癱了躺在地上只會抽抽,很難爛的過他。所以說洪秀全個人品行不行,又什麼嫉賢妒能啦之類的,都是偽命題,北邊的這位已經攤到地上了,你說南邊這位輸了是因為蹲著了?
Ⅷ 中國的歷史在清朝被太平天國取代的情況下,會有什麼變化
太平天國如果真的取代了清朝,那後續中國歷史也許會被改寫,但是太平天國不能真正佔領完當時清帝國全境,他的國政主流思想在當時中國根本就站不住腳。天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眼光和能力本身就帶有局限性,他的皇上帝信仰只能在沿海地區和長江以南起作用,而在守舊的北方不行。
北方內陸的封建地主沒有被西方思想所侵蝕,一直保有中國古老傳統思想,洪秀全北征軍一支,如果真的打敗清軍,圍攻北京,咸豐帝也許會像躲避英法聯軍一樣躲到北方,哪裡會有更強悍的蒙古鐵騎等候著他,清軍仗著地大物博,會拖垮太平軍,洪秀全不是朱元璋,他沒有長遠的打算,只圖眼前的富貴,驕奢淫逸的生活腐蝕了他的鬥志,導致北征軍孤軍深入,陷入四面埋伏,在北京附近全軍戰死。
大清為此也付出慘重代價,和俄國媾和,他喪失了東北大片領土,中國由此進入割讓領土的喪國辱權時期,太平天國加速了清朝滅亡,也使清朝無能為力對付外夷。即便太平天國推翻清朝,結局可能會更慘,中國四分五裂局面會出現,新疆地區軍閥乘勝孤立,西藏佛教深厚根本就不容洋教,外蒙再遭俄國策劃,也許悲劇更早一點來臨,太平天國最多隻會維持半壁江山,相當於明朝後期。他的本質和後來民國是有區別的,封建王朝取代不了資本主義的先進性,最終還是被取代。
Ⅸ 太平天國對清政府最大的打擊是哪方面的
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要感謝太平天國所奠定的基礎。
為什麼呢?今日不談空泛的所謂漢族覺醒,也不說形成了幾個以地域和門生故吏為核心形成的官僚集團。
說財政。
辛亥革命發生以後,北洋
下一次宣統皇帝再等上舞台,還要靠日本人幫忙了。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呢?他們摧毀了滿清王朝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基本體系,在太平天國和兩次鴉片戰爭之後,還活著的葉赫大清本質是一個為洋人看住中國的半殖半封政權,他過去統治中國的體系事實上已經崩潰了。
全靠著洋人的一口氣吊著,當列強放棄清王朝的時候,一切也就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太平天國,實已亡清之根本。
活著的清王朝,其實與後來滿洲國別無二致,都是帝國主義在華的代言人,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