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1842英國發生了什麼

1842英國發生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7 01:51:48

① 19 20 世紀的英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影響最深遠的莫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之間的世界金融危機。

一戰中,崛起的工業大國德國向傳統歐洲強國法國、英國和俄國發起了猛烈的沖擊,造成了法國124萬,英國90萬,俄國170萬士兵的人口減員,為了應對戰爭的巨大消耗,英國不得不向大洋彼岸的歌舞昇平之邦、昔日的殖民地借負大量外債(如軍火,原材料,燃料方面的物資訂購和龐大的金融貸款)。雖然最終取勝,但戰後的英國已經由美國的最大債主國變成了最大債權國(直白一點講就是由借錢的變成了欠錢了),國際地位必然有所下降,這一點從對印度的態度以及凡爾賽、華盛頓兩大協議的內容中可以清楚看出來。不過更悲劇還在後面,戰後經濟剛在20年代有所恢復,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就狂嘯而來。各國為了應對本國的金融擠兌風潮,紛紛開始從外國撤回資金和投資,包括英國在內,貿易所得銳減,經濟基礎建設因此停滯,失業率倍增,造成的惡劣影響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也沒能完全消除(英國政府在二戰前的一系列綏靖政策,出發點也就在這里)。

然後,最慘重的打擊到來。希特勒閃電戰擊潰大半歐洲,滅亡法國,對英國本土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空中轟炸和潛艇封鎖,嚴重摧毀了英國的工業生產,破壞了大量城市。要不是美國通過了援助法案,以英國本土國力,那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而日本對其遠東殖民地的擴張,更是雪上加霜。二戰結束後,英國的情況可以說比一戰時更差,既要重建廢墟遍地的本土,又要支付戰爭中美國提供的大量援助物質,債務繁重,軍力也大不如前,無心也無力再像以前那樣維持海外殖民地的駐軍,鎮壓各地的民族主義風潮,所以只能心有不甘地簽署一系列法令,放棄對各殖民地的宗主權,頗有日暮西山的感覺,相當悲涼。

② 第一次英阿戰爭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1839年,英軍佔領坎大哈、加茲尼和喀布爾。為回擊殖民者,阿富汗國內開展了人民游擊戰爭。

1841年11月,喀布爾爆發起義,英國傀儡沙阿•舒德扎被殺,佔領軍隨之潰散,其殘部撤離喀布爾。

1842年,英國派出部隊到阿富汗進行征討,但未奏效。

1842年末,英國不得不承認失敗,放棄了阿富汗領土。

③ 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哪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南京條約》。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於南京(時稱江寧)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英國強佔香港島,中國的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

五口通商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1842英國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英《南京條約》(又名《江寧條約》),條約具體內容有:

一,宣布停止戰爭,簽訂和平條約,兩國從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相處狀態。

二,簽訂「五口通商」,英國有派領事入駐的權利,准許英國商家及其家屬入駐。

三,巨額賠款。清政府需賠付巨款給英國。具體應賠付1200萬銀元,分四年繳納清楚。若四年沒有完成,則酌情按每年百元應加五銀元利息。

四,割地。清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領土開始變得不再完整。

五,中國海關稅應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勸開始喪失。

六,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貿易制度,允許英國與中國自由通商。

七,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條約簽訂後,中國失去香港島,五口通商成為西方資本主義殖民掠奪的手段,而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負擔,致使勞動人民生活更加艱苦,更促使西方列強趁火打劫,從而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合約,中國人民逐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④ 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

一、原因:

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硝煙引起英國不滿

根本原因: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傾銷產品,掠奪原料,把中國淪為其殖民地

二、經過:

第一階段:從英軍封鎖珠江口到《穿鼻草約》的簽訂(1840)

第二階段:從清政府對英宣戰到《廣州和約》的簽訂。

第三階段:英軍的擴大侵略和《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戰爭結束)

結果:清政府戰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

三、影響:

①政治上:鴉片戰爭後,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

②經濟上:鴉片戰爭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佔主導地位。鴉片戰爭後,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③階級關繫上:鴉片戰爭過程中的巨額開支,以及對英國的戰爭賠款,最終都加到人民頭上。同時貪官土豪的勒索和盤剝,導致本已尖銳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國運動。

④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

⑤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進入反侵略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4)1842英國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與中國機會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勢力大舉進入中國,這對滿族貴族構成巨大的威脅。因為,在滿族貴族的眼中,偌大一個中國是只有他們才有資格享受的盛宴。

對西方勢力的湧入,滿族人如芒刺在身,不把這些西方人排擠出去,清朝帝國絕無安寧之日。因此,與那些指望通過藉助西方科學技術實現民族富強的中國人不同,如何盡快把外國勢力趕出中國,成為清朝統治者最大的政治。

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並沒有按照滿族貴族的心願進行,相反,最終的結果是以英國人為代表的西方人擊敗了保守的滿族貴族對中國的統治。最終實現了1859年夏天英國資產者的喉舌——倫敦《每日電訊 》鼓吹的目標,即「英國人高出中國人之上,應成為中國人的主人。」

在英國人強行把中國拖到世界的陽光地帶的同時,西方人也把科學、民主的思想,創業與進步的概念,甚至基督教傳播到了中國。

外國勢力對於滿族貴族集團的勝利,對滿族集團最大的威脅,不是苦不堪言的割地賠款,也不是外國商品的湧入,其最大的威脅是外國的入侵催生了華夏民族種族意識的覺醒。從此,一些「先進的中國人」,藉助於西方文明勢力,向野蠻落後、阻礙中國發展的滿族統治者提出挑戰。

如果沒有西方文明的導入,中國人將永遠如被漁夫關在瓶子中的魔鬼一樣,也如被壓在大山之下的孫悟空一樣,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施展出來。西方文明,徹底揭開了滿族統治者虛偽統治的蓋子,並在滿族統治的棺材上重重打上一顆釘子,從而為中國文明的復興揭開了新的一頁。

中國人對以西方文明為代表的人類文明成果的應用,經歷了僅僅將其作為安內和攘外的工具和手段,最終過渡到將其作為推翻國內野蠻政治體制的手段,從而把中國重新導入世界文明發展的陽光大道。

與一般人不同,林則徐在很早時期,就意識到西方的強大和利用西方文明成果的必要性,但在這些魯莽的愛國者的眼中,西方文明成果僅僅是中國用來與西方決一死戰的工具而已。他們是清朝政治忠實的保護者,他們構成中國落後政治的堅實支柱。在他們看來,雖然滿清王朝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他們從未對滿族貴族的統治提出任何懷疑。

在滿清政府的裹挾下,他們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政策,明確提出要吸收和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其目的直接指向西方列強。例如左宗棠在上海通過中外信貸來購置西方的武器,並模仿西方國家在蘭州建成軍火庫和毛紡廠,其目的直指向西方列強。他們眼中的「夷」就是指西方列強。

在這些人的眼中,中國文明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文明,而西方人都是野蠻一族。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抗擊西方勢力,抵制西方文明對中國文明的洗禮。這些魯莽的愛國者,其言行大多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世人把林則徐稱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實,林則徐的所作所為實在辜負了人們的美好評價,可謂是浪得虛名。

以早期李鴻章、曾國藩等人為代表,他們則把利用西方提供的洋槍洋炮作為鎮壓國內反政府武裝,如太平天國運動、捻軍等的強大工具。

清朝後期以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運動的領袖們,則對頑固不化、裝模作樣的滿族統治者越來越難以容忍。他們也逐步由迷信滿清政治統治,轉變到利用外國勢力來對滿族貴族進行打壓,迫使清朝統治者步步後退,以致最後逐步走向與滿清統治者公開的決裂。

以慈禧為代表的滿清貴族企圖通過向西方八個國家宣戰再次把中國引入與西方的全面對抗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則異口同聲宣布其詔書為「偽招」,為後來的革命勢力以武裝形式對抗滿清勢力開啟了先驅性道路。

李鴻章等人雖然在與列強的接觸中,存在諸多過分損害中國國家主權的行為,他也因此被罵為中國歷史上與「秦檜」一樣的「賣國者」。直到今天,中國人都無法原諒李鴻章的所作所為,但在利用國際勢力打壓國內落後勢力方面,李鴻章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康有為等人,則對滿族政治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並企圖藉助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改造中國的政治生態,其目標已經指向滿族貴族的政治統治本身。

歷史到了孫中山時代,則完全改觀。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則直接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政治文明成果,促使清朝政權壽終正寢,一命嗚呼。此時,所謂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中的「夷」已經不再是西方國家了,而是指統治中國的滿清集團及其走狗了。他們直接利用西方文明提供的先進軍事技術,直接把滿族政權予以摧毀。

先進的中國人,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感召下,逐步把中國帶出文明的沼澤地帶。如《 聖經 》中的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似乎有一種異曲同工之處。

西方文明是東方文明的拯救者,沒有西方文明,中國人可能還要在黑暗之中呆更長的時間,甚至說根本逃不出這個「黑洞」。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重新回歸世界主流文明的希望。

⑤ 1842年發生了什麼大事呀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即《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簽訂,是關於結束鴉片戰爭的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是英國的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

⑥ 1840-1842年是什麼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辟中國市場的目的。十九世紀初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英國資產階級從這項可恥的貿易中大發橫財。由於鴉片輸入猛增,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如不採取制止措施,將要造成國家財源枯竭和軍隊瓦解。於是,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並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面對清政府的禁煙措施,英國資產階級特別是其中的鴉片利益集團,立即掀起一片侵華戰爭叫囂。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與清朝統治者相反,沿海各地人民始終堅持了反對侵略的斗爭。1841年5月廣州北郊三元里一百零三鄉人民群眾圍殲英軍的戰斗,是人民群眾自發抗英的高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二次鴉片戰爭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進一步發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他們越來越不滿足於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從中國掠奪到的權益,要求在《南京條約》的基礎上簽訂新的不平等條約。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兩次以幫助鎮壓了太平天國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國全境開放、鴉片貿易合法化等無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絕。隨後,英法兩國即策劃了一場新的侵華戰爭,以武力來達到其罪惡的目的。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法國以1856年2月法國神父馬賴在廣西西林從事非法活動被殺事件作為侵華借口。英國則急不可奈地製造了一個發動戰爭的借口--「亞羅號」事件。亞羅號是一艘中國走私船,曾經在香港領過一張登記證,已經過期。1856年10月,中國水師在廣州附近登上亞羅號拘捕匪徒,遭到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的抗議。盡管兩廣總督葉名琛同意交還在亞羅號上被捕的中國水手,英方卻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軍突然發動進攻,佔領廣州以南沿江各炮台,並一度沖進廣州城內。由於力量不夠,1857年1月英軍從省河撤退,等待援軍。

1857年9月,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統率海陸軍來到香港。10月,法國全權代表葛羅也率兵到達。12月中旬,英法聯軍5000餘人發動了對廣州的進攻,29日佔領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盎俘。廣東巡撫、廣州將軍等人投降敵人,在英法監視下組織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

1858年4月,英法艦隊到達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聯軍發動進攻,大沽炮台在經過頑強抵抗後失陷。英法艦隊隨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達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團,立即派大學士桂良等趕往天津議和。在英法的威嚇下,桂良於6月下旬分別與英、法簽訂了可恥的賣國條約--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駐北京;開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江寧(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僱用外人;外國傳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外國人往內地游歷通商;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來往;中國給英國賠款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條約》已先簽訂。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別任命普魯斯和布爾布隆為駐華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軍艦到達大沽口外,拒絕清政府從北塘登陸的指定,蠻橫地要經大沽口溯白河進京換約。6月25日,英法軍艦向大沽炮台發動進攻。經過整頓的大沽守軍奮起反擊,擊沉擊傷英法兵艦十餘艘,斃傷侵略軍四、五百名。英法聯軍狼狽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權代表額爾金和葛羅率大批軍隊再度開到中國。5月下旬,英軍佔領大連灣。6月初,法軍占煙台,完成了對渤海灣的封鎖。8月1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21日陷大沽炮台,24日佔領天津。清軍退守張家灣、通州(今通縣)一線。9月9日,聯軍向通州推進,21日在通州八里橋打敗清軍。次日,咸豐皇帝倉皇逃往熱河。10月初,聯軍佔領圓明園,在恣意搶劫破壞之後,又放火焚燒,一座世界上最瑰麗多姿的宮苑傑作就這樣毀於英法侵略軍之手。13日,北京留守當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門,聯軍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親王奕欣與英、法代表先後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至此結束。《北京條約》規定:開天津為商埠;准許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給英國;發還天主教資產;對英、法賠款增加到800萬兩。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國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中國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廣大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從未停止過。他們在英法聯軍所到之處,奮起進行保衛祖國的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⑦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什麼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
南京條約。

簡介: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Jing)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代表在泊於南京(時稱江寧)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英國強佔香港島,中國的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⑧ 1842年8月29日,發生了什麼事啊!國恥

簽訂了南京條約 1842年,英國侵略軍先後攻佔吳淞、上海、鎮江後,於8月初將軍艦開到南京江面,並把炮口對准南京城。道光皇帝派耆英為欽差大臣和伊裡布同去浙江前線,就關於結束鴉片戰爭問題向英國侵略者試探投降的條件,當時英軍兵臨南京城下,耆英趕忙來到南京,沒有經過一次正式談判,就全部承認了侵略者提出的「議和條件」。1842年8月29日,在英國軍艦「漢華麗」號上,耆英、伊裡布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所以《江寧條約》也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幾點:(1)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自此以後,香港就成為英國在遠東的軍事和商業基地。)(2)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在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國可以派駐領事等官。(這樣,封建中國的門戶就被打開了。)(3)中國賠償鴉片煙費600萬銀元,軍費1200萬銀元,商欠300萬銀元,共2100萬銀元。(這是對中國人民無恥的掠奪。)(4)英國進出口貨物納稅,「均宜秉公認定則例」。(就是說,中國抽收進出口貨物的稅率,都要與英國共同商議,中國沒有權力自己確定,這就是協定關稅的開始。英國資產階級根據這項特權,把大批商品運到中國來,控制中國市場,使中國海關喪失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5)英國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國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制。(從此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和中國商人接觸,選擇和培養他們的代理人。)

⑨ 鴉片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⑩ 鴉片戰爭是哪一年發生的

公元1840年,英國人以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損害英國利益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了一場持續三年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不止是對於中國,對於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之後,中國開始了近代割地賠款,主權由人的屈辱歷史。而各國列強,也都紛紛加緊了對中國的勒索、瓜分。用強盜的態度,拿不出來就搶,搶不到就拿出槍炮,再不然就是一把火燒掉。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大部分教科書在介紹這段時期的歷史時,都更關注中國的歷史,而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當時的世界背景。我們借著這個機會,給大家講一講,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當時世界的歷史大事件。
第一次鴉片是以1840年開始,至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結束。我們就以時間為劃分,講講當時的歷史大事件。
鴉片戰爭爆發的這一年,對於英國來說,可以說順風順水的一年。歐洲大陸上,已經沒有什麼國家,能真正跟英國正面對抗。德國還處於德意志聯邦的狀態,一片散沙。俾斯麥與威廉一世還得31年後,才能統一德國。
法國也好不到哪裡去,自從拿破崙去世後,法國在歐洲的實力,就已經一落千丈。而拿破崙三世,還得8年後,才能重新當選為法國總統。那一年,他正因為造反失敗被捕。

閱讀全文

與1842英國發生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種姓性質怎麼樣 瀏覽:357
印度跟中國哪裡 瀏覽:796
英國出產什麼車 瀏覽:258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用筷子 瀏覽:802
希臘與伊朗哪個強 瀏覽:819
伊朗瓷磚怎麼樣 瀏覽:583
如何上好中國近代史這門課 瀏覽:298
義大利旅行哪裡好 瀏覽:628
人民幣9000對印尼多少錢 瀏覽:662
一塊印尼放點什麼都軟了 瀏覽:282
中國有哪些技術領跑全球 瀏覽:853
越南對外戰爭有哪些 瀏覽:588
義大利和西班牙哪個是主場 瀏覽:767
為什麼印度景色總是昏黃的 瀏覽:816
印尼產的摩托車怎麼能看出來 瀏覽:730
義大利商務男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63
越南當兵去什麼地方 瀏覽:238
印度紅犬什麼時候能長大 瀏覽:775
印尼電話卡上網慢怎麼做 瀏覽:697
英國最厲害的時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