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人為什麼這么喜歡茶
其三,不能不提及當時的東印度公司。這傢具有政治背景的貿易公司,不僅壟斷了中國茶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而且成為英國在亞洲東部對外殖民擴張的橋頭堡。在這家背景特殊的公司的大力推廣下,也為了及時消化庫存,英國人普遍更容易接受。
其四,來自英國皇家貴族的推動。從人稱"飲茶皇後"、於1662年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熱衷舉辦茶會,一直到19世紀40年代英國正式出現「下午茶」文化,英國皇家貴族對於英國社會飲茶風氣的帶動與普及,實在是功不可沒。
可見,一種外來文化在當地的紮根與融合,並不僅僅是因為這種外來文化天然的優越性或者互補性,一定有其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等方面的深層次因素共振的結果。
英國對於中國茶的喜愛以及形成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下午茶文化」正源於此。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干貨。
❷ 英國人為什麼愛喝茶
英國人愛喝茶是世界聞名的。然而茶的故鄉並不在英國,而在中國,中國是種茶、制茶和飲茶最早的國家,英國最早的茶原是300年前從中國運過去的。據說,英語中tea的發音原是中國南方某地方言對茶的叫法。在17世紀以前,英國人還不知道茶為何物。據說茶是由英王查理二世(1630~1685年)的王後凱瑟琳帶到英國的。凱瑟琳出生於葡萄牙。她出嫁時從東印度公司購買了中國紅茶100千克,把它帶到英國王宮,她把喝茶當做一種宮廷樂趣。不久,英國朝廷大臣、貴族、社會名流紛紛效仿,天長日久,喝茶的風氣逐漸遍及全英國。
到今天,飲茶不僅是英國人所喜愛的消遣方式,茶葉更是一項重要的生意,英國擁有許多茶葉公司。茶是英國最流行的飲料,將近一半的英國人喜歡飲茶。人們普遍認為茶能醫治百病,有的人竟到了飯可以不吃,茶不可不喝的地步。
英國人喝茶比較定時,不像中國人那樣隨時隨地都可以喝茶。英國人習慣於三餐兩茶。每天,人們工作、學習一段時間後,需要停下來休息一刻鍾左右,喝杯茶,吃點東西,這段時間叫茶休。茶休一般為一天兩次,即上午茶和下午茶。上午茶一般在10點半左右,下午茶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鍾時。
茶休在英國是「雷打不動」的休息時間,這在別的西方國家是沒有的。在英國,人們主要喝奶茶,沖茶時,先在茶里放少許牛奶,再放熱開水。有的英國人還喜歡在奶茶中加點兒糖;有些人則喜歡在清茶里加些檸檬汁,但不能同時在茶里又加奶又加檸檬汁。
❸ 東方樹葉碰上西方貴族,英國「茶」在歐洲文學界的滲透發展,是什麼樣子
自十六世紀以來,陸續有茶葉歷經絲綢之路從中國傳到英國,起初茶葉只是作為一種飲品,後來隨著英國人發現茶葉對一些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英國人就將其視為一種萬能葯,茶葉從而作為一種奢侈品風靡於英國的上層階級。
後來,英國進行殖民擴張,英國的進口關稅降低,茶葉的價格下降,逐漸流行於英國的平民階級,隨著殖民擴張,也開始流傳在其他的殖民地地區。茶葉於是成為歐洲人一種不可或缺的飲品,從而影響到了歐洲文學的發展,歐洲的文學作品常常描寫喝茶的場景。
總結
茶葉在進入英國後,不斷發展,與英國本土文化融合發展,最後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這種文化成為了英國人民日常生活一部分,隨著殖民擴張,也逐漸融入了歐洲人民的生活,從而影響到了歐洲文學作品的創作和發展。
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歐洲人對茶文化的定義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傳統的英國茶文化內涵並沒有改變。歐洲文學中對茶葉的種類和飲茶的工具的細致描寫,揭示了歐洲不同的社會階級和民族之間的生活狀況,並為歐洲文學作品中對社會矛盾的發生和解決的描寫和解讀提供了線索支撐。
❹ 從波士頓傾茶事件到鴉片戰爭,英國人為何對茶葉情有獨鍾
茶葉不僅是中國人喜歡的飲品,同樣的英國人也對茶葉情有獨鍾。在英國,有一首經典民謠是這樣唱的:「當時鍾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哪怕是在戰爭中,英國人也保持著喝茶的習慣。
第三點,那就是茶稅。由於茶葉深受歐洲人的喜愛,所以茶葉貿易日益興盛。作為世界主要貿易商,英國通過茶葉和茶稅賺的缽滿盆溢,英國人自然不會放棄這塊肥肉。
❺ 英國獨愛紅茶的原因是什麼
1.綠茶保存難
當時英國的茶葉需從中國進口,而在大海上漂流的過程中,受到潮氣、海風的侵蝕,綠茶茶葉很難保持良好的狀態。
而紅茶經過完全發酵,具有保存更久的優勢。
2.紅茶更適合英國人
英國人選擇紅茶,還與地理環境以及紅茶的品性有關。
英國地處歐洲西北部,氣溫較低,且雨量較多,濕氣霧氣較重,而紅茶性溫,暖胃,自然容易受到追捧。
❻ 近代英國為什麼對中國茶葉那麼有興趣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茶葉故鄉和發源地,在茶葉種植和出口一直獨占鰲頭。
而在西方國家的飲料世界中,首推的就是咖啡了,其次是牛奶、果汁,最後才是茶葉,其中也不乏一些花卉和果乾製作而成的花茶。但仍然有很多西方人對於中國的茶葉並不感興趣。但又為什麼在19世紀時,英國要大量進口中國茶葉呢?
盡管歐洲人並不喜歡喝茶,但英國人卻除外。英國人非常喜歡喝茶,尤其是在起床前倚在靠背喝上一杯熱茶,被看作是生活上最大的享受。但也喝錫蘭所產的紅茶,裡面會加糖牛奶或者奶精。每日的下午茶更是必不可少。
英國飲茶史劃時代意義的一年是在1662年。這一年人稱「飲茶皇後」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國查理二世。當年的陪嫁其中就有221磅的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在紅茶貴重堪比銀子的世代,皇後高雅的品飲使得貴族們紛紛效。直到十九世紀英國人在印度北部偶發現漫山遍野的野茶樹,至此茶葉開始變得比啤酒還便宜(據講是東印度公司派人去武夷山偷取的茶種並且私雇一百多名茶農和茶工到印度,在大吉嶺試種成功),從英格蘭的多佛到阿伯丁,幾乎全英國都開始流行喝茶。
《傲慢與偏見》中有這樣一段對茶的描寫:「茶壺送來書房時,房間里利己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後,整個深心得到了極好的慰藉。慢慢細雨中散步歸來,一杯熱茶所提供的溫馨美妙難以形容」。
工業革命也推動了這種新飲料的流行。工業化帶來的生產,大批的工人揮汗如雨的工作,查的解渴性、消毒、保健性以及到後來能感受得到的廉價型,得到了國家中主力勞動階層的熱烈擁戴。茶取代了諸多飲料,開始獨占鰲頭。
十七世紀時英國東印度東印度公司首次來到廣州運茶,而繼設立了辦事處和商館,委託代購中國茶葉。壟斷經營帶來的利潤是巨大的,茶葉業務快速發展,18世紀開始,茶葉已經取代絲綢稱為中國出口第一大宗了。
紅茶在英國的崛起離不開英國人的支持,也有為了商業利益和出口貿易,後來印度引進了茶樹工業,至此名印度橫空出世,稱為紅茶出口第一大國,英國殖民地的紅茶逐漸成為了主流,歐洲紅茶市場逐漸擺脫了對中國依賴。
可想而知,平靜的茶葉生產引進到如今英國每天大約要喝掉1.65億杯茶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❼ 開坦克都要喝茶,英國人的茶文化究竟經歷了什麼
英國人愛茶,那是人人周知的事,當然,他們的關於茶的文化,也與中國息息相關,正是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使得英國人認識了茶,並深陷它的魅力中無法自拔,英國人對茶的深切情感,甚至比原產地的中國人更甚。
為此,英國人還發明了種專用於此的煮茶的器皿,取名叫做Boiling Vessel(BV)。BV設計成了立方體,可以在適應坦克內狹小的空間。而且,BV除了可以喝茶煮茶,BV還可以為士兵提供熱熱的口糧,讓士兵不用一直食用冷掉的食物,剛發明出來的BV直接安裝在了Centurion坦克中,這便是英國茶文化的發展了。
❽ 英國的茶文化和中國的茶文化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1、相同之處
二、不同之處
1、茶種類不一樣
英國多喝紅茶,茶種包括英國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國傳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傳入的綠茶,也成了英國茶的標准部分。
中國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潮州鳳凰單叢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2、起源時間不一樣
中國,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英國人從1660年代開始進口茶葉。當時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愛好帶進英國宮廷。
3、泡茶方法不一樣
中國,宋代時有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飲茶法,逐漸代替了唐代餅茶煎飲法和宋代末茶點飲法,即撮泡法。置茶於茶壺或蓋甌中中,以沸水沖泡,再分釃到茶盞(甌、杯)中飲用。
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起放在熱水杯里,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裡,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丟棄。家庭飲用時,由於茶葉很碎,通常茶壺里還有個過濾杯,用開水沖下去,過濾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檸檬而喝。
❾ 請問茶是發源與中國嗎茶的歷史以及西方的茶與東方的茶的簡介!謝謝!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葯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葯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親而解之」。據考證: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葯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俞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茶葉從發明到利用,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它之所以深受人們的歡迎,除了可作為飲料被人們飲用外,還因為它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療的作用。三國時代,諸葛亮帶兵南征北戰。一次,兵至雲南勵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害眼病,諸諸亮命令士兵採茶煮水喝,不久,把眼病治好了。直到現在,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 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 「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 「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