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劉曉明的簡介
1970——1974 大連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學習
1974——1975 外交部北郊五·七幹校學員
1975——1978 駐尚比亞共和國大使館職員
1978——1982 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科員
1982——1983 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外交學院學習
1983——1989 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副處長
1989——1990 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二秘
1990——1993 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一秘
1993——1994 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處長
1994——1995 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參贊
1995——1998 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長
1998——2001 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公使
2001——2003 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3——2004 外交部大使
2004——2004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2004——2005 甘肅省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
2005——2006 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2006——2009 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9 —— 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
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獲得榮譽:
獲美國「弗萊徹院長勛章」
獲朝鮮「一級友誼勛章」
B. 劉曉明的任免信息
2015年12月,劉曉明為杭州市商務委員會(杭州市糧食局)主任(局長)。
2016年3月,免去劉曉明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杭州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職務。
C. 潮汕人有幾個做到省級
現任財政部常務副部長 劉琨 饒平人
普寧市南徑鎮平洋山村的——鄭澤光。2013年5月起鄭澤光任外交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
上一任外交部助理 孔泉 也是普寧人,孔泉,現任法國命全權大使.
李卓彬:普寧人,學者型政治家,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劉曉明,廣東揭陽人,現任駐英國大使.
張紀南,廣東揭陽人,現任中組部副部長.第十七屆、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常委。
李克農,廣東揭陽人,現任海關部署第一副署長.
黃漢標,廣東揭東人,現任北京軍(中國七大軍區)區副司令員.中將,張萬年的女婿
李統厚,廣東普寧人,現任甘肅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少將
江普生 普寧人雲南省省委常委 中共十七大代表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書記
蔡春生 汕頭人 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精神文明辦主任。
鄭雁雄 潮陽人 現任廣東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林少春 潮陽人 現任廣東省副省長
許瑞生 潮陽人 現任廣東省副省長
林木聲 汕頭人 廣東省委常委 省委秘書長
劉志忠:潮陽人,重慶市政協主席,原重慶市市委副書記
現任廣東省文化廳廳長 方健宏 惠來人
溫武瑞,廣東省普寧市人,1964年出生。現任環境資源保護部司長
陳逸葵 潮陽人 廣東省人大秘書長
省水利廳廳長 林旭細 潮州人
貴州省人民防空辦公室主任,貴州省人民防空辦公室黨組書記 江建民 陸豐人
現任任廣州軍區副政委兼紀委書 2005年7月任駐港部隊政委。十七屆中紀委委員 張汝成潮陽人
許仁道:普寧人,空軍少將,現任濟南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
劉桂楠:潮州人 少將 畢業於華南師范大學。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劉廷英:揭陽人 少將 湖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
許金裕:揭陽漁湖人 少將 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副院長、院長
庄根南:潮陽人:少將 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孫漢波:揭陽人:少將 廣東省軍區參謀長
杜之明:澄海人 技術少將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城技術部的高級工程師。
李立成:揭陽人 少將 廣西軍區副司令員。
吳子勇:汕頭人 少將 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副部長。
邱達雄:汕頭人 少將 廣西軍區司令員
張武展:揭陽人 少將 總參謀部管理局副局長
鄭大進:潮陽人 少將 海南軍區副政治委員。
林有秀:揭陽人 少將 湖北省軍區參謀長,廣州軍區裝備部副部長
鄭木明:饒平人 少將 解放軍第1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南方醫科大學校長。
趙資賢:潮陽人 少將 廣東省軍區參謀長
謝春光:揭陽人 少將 武警重慶市總隊總隊長
蔡家作:揭陽人 少將 駐香港部隊參謀長
陳辛仁:普寧人,中國外交學院part委書記,駐芬蘭、伊朗、荷蘭、菲律賓大使,現任北京外交學院party委書記、副院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
余國耀:普寧人,國務院研究室農村組組長、研究員,農業部政策研究室外副主任,C.P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局長
姚念:潮南人,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參贊,中國駐印度孟買總領事,外交部外事局局長,中國駐突尼西亞大使。
巫志遠:普寧人,外交部駐外使館武官
陳端:普寧流沙人,外交部駐模里西斯大使。
鍾瑞明:潮南區兩英鎮古厝鄉人,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參贊兼總領事
蔡東士 潮陽人 現任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前廣大省委副書記 .
林樹森 潮陽人 現任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前貴州省省長
D.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英國什麼地方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在大不列顛島。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簡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前身為公使館),始建於187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
2018年12月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頒發中國駐英國使領館首張生物識別簽證。
根據中國有關法律規定和對等原則,中國駐英使領館自2018年11月1日起對包括英國公民在內的簽證申請人員全部留存指紋,12月17日同步頒發生物識別簽證,這是中國順應國際簽證技術發展趨勢、完善對申簽人員個人信息採集的一種技術手段。
中國駐英國使領館一向致力於提高中英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並願為此提供一切必要的簽證便利。
(4)住英國大使劉曉明祖籍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1876年12月2日郭嵩燾攜妻子梁氏以及副使劉錫鴻、參贊黎庶昌、翻譯鳳儀、德明、馬格里(英國人,此人後來被晉升為中國駐英公使館參贊並被維多利亞女王冊封為爵士,是策劃1896年中國公使館誘捕孫中山事件的主謀)等30餘人。
於上海乘船啟程,1877年1月21日抵達英國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頓,然後改乘火車前往倫敦。
在郭嵩燾一行抵英之前,時任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蘇格蘭人金登干已經租好波特蘭大街49號。郭一行抵倫敦後便下榻在這座100年前建造的五層樓房。
郭嵩燾覲見維多利亞女王,就馬嘉里案件正式道歉,並遞交了國書,成為中國第一任駐外使節,在任3年2個月。波特蘭大街49號從此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中國公使館(後改為大使館),並一直沿用至今。
E. 英屬維爾京群島與中國有外交關系嗎
有啊英屬維爾京群島(中英建交就是隔壁的中美也建交)
劉大使與史密斯總理及部分內閣成員座談
F. 中國駐外大使館級別一覽表
我國駐外外交人員的職務分為外交職務和領事職務。
外交職務分為特命全權大使、代表、副代表、公使、公使銜參贊、參贊、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隨員。
領事職務:領事是政府派駐外國,維護本國利益,保護本國公民及法人合法權益的官員,駐外領事館是其工作機構。駐外大使館通常設立領事部,指派外交官員負責領事事務,或兼任領事官員。領事職務分為:總領事、副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隨員。
外交銜級設七級:大使銜、公使銜、參贊銜、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三等秘書銜、隨員銜。
駐外外交人員的外交銜級,根據其在駐外外交機構中擔任的職務、公務員職務級別和外交工作需要確定。
大使本人在國內的級別最高者是副部(目前約有10來人)、司、副司級。公使及公使銜參贊一般是司、副司級;參贊是副司、正處級;一、二等秘書為處、副處級;三等秘書、隨員為正、副科級。
總領事屬司、副司級;副總領事是副司、正處級;領事多為處、副處級;副領事、領事隨員則屬科、副科級。
大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大使」,是最高一級的外交使節。由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兩個等級(公使、代辦)的外交使節更高的禮遇,有權請求駐在國元首接見,與駐在國高級官員談判。
公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或「全權公使」。公使為外交使節的第二等級,由國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禮遇僅次於大使,但實質地位、職務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同大使相同。
臨時代辦:在外交代表大使或公使缺位或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被委派代理其職務的外交人員,稱臨時代辦。臨時代辦由外交人員中等級最高者擔任,他以臨時代辦的名義行使使館首長的職權。
參贊:使館中職位低於大使的外交官。參贊分為公使銜參贊、
G. 中國駐英國大使的簡介!!
中國駐英大使傅瑩。傅瑩(1953年1月-),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英國肯特大學國際關系碩士研究生;中國職業外交官。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大使,是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現任中國駐英國大使;是繼王海容之後,中國第二位副部長級的女外交官。 簡歷1977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1985-1986年在英國肯特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
1978-1982年任駐羅馬尼亞使館隨員。1982-1990年任外交部翻譯室三秘、二秘、副處長等職,承擔國家領導人的翻譯工作,參與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和平談判。1992-1993年參加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工作。
1993-1997年在外交部亞洲司工作,任副處長、一秘、參贊等職,主要負責亞洲多邊合作和東盟事務。
1997年出任駐印度尼西亞使館公使銜參贊。
1998年出任駐菲律賓大使。
2000年出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參與推進中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朝核問題斡旋和六方會談。
2003-2007年3月任駐澳大利亞大使。
傅瑩,2007年4月出任中國駐英國大使。
愛好閱讀、藝術,喜歡體育運動,打高爾夫和網球。
丈夫郝時遠,民族學家,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有一女兒。
H. 中國駐英大使如何撰文談貿易戰
此前的4月6日,劉曉明就已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合作,保護知識產權》的署名文章,批駁美國污衊中國「竊取」知識產權。
劉曉明認為,美國依據所謂「301調查」,污衊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指責中國「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方無視中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事實,其所作所為不僅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定,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也是赤裸裸的「傲慢與偏見」。
對誰都是傷害。
I. 中國上世紀60年代駐英國大使是誰
這是歷任駐英大使資料
宦鄉(1909-1989)(1954.10-1962.03,代辦)中國駐歐洲共同體兼比利時和盧森堡大使,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熊向暉(1919-2005)(1962.06-1967.01,代辦)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宋之光(1916-2005)(1972.07-1977.12)
柯華(1915-)(1978.09-1983.03)
陳肇源(1918-)(1983.04-1985.03)
胡定一(1921-)(1985.04-1987.06)
冀朝鑄(1929-)(1987.08-1991.03)
馬毓真(1934-)(1991.05-1995.1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姜恩柱(1938-)(1995.12-1997.01)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
馬振崗(1940-)(1997.03-2002.07)
查培新(1946-)(2002.08-2007.03)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
傅瑩(1953-,女,蒙古族)(2007.04—2010.02)外交部副部長
劉曉明(1956-)(2010.02— )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宦鄉,(1910.11-1989.02),貴州遵義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1964年4月至1978年8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副部級,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1945年冬至1949年初,參加我黨地下活動,曾任上海文匯報副總編,天津進步日報(原大公報)黨組副書記、總主筆,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籌備處副秘書長兼新聞處長(1949年1月至1949年11月)。建國後進入外交部工作。1949年11月至1954年10月,外交部歐洲司司長。1954年10月至1962年6月,中國駐英國代辦處常任代辦。1962年7月至1966年6月,外交部部長助理兼研究室主任。1976年1月至1978年9月,駐比利時、盧森堡、歐共體大使。1978年10月至1986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顧問。1982年7月起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及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總幹事、黨組書記(1986年8月),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台灣研究會會長,《世界經濟報》名譽社長等職。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1982年6月當選為黨的十二大代表,1980年6月當選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1989年2月去世。
熊向輝,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1962.06-1967.01,代辦)。
宋之光,廣東番禺人。日本法政大學肄業。190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清遠縣區委委員、新四軍第一師旅宣教科科長、蘇中軍區團政治處主任、第三野戰軍團副政委。建國後,歷任駐民主德國大使館二等秘書、一等秘書、參贊,外交部西歐司副司長,駐法國大使館參贊,駐民主德國、英國大使外交部部長助理,駐日本大使,第六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顧問。
柯華,生於廣東省普寧縣。190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1月在中央黨校畢業後分配到陝甘寧邊區黨委(後改為中共中央西北局),先後任宣傳部幹事、秘書、科長、處長等職。1949年5月西安解放後至1952年,柯華先後任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及西安市委副書記。1952年8月至1950年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委副書記兼秘書長,文化部第一副部長。1950年7月至1954年12月任西北行政委員會副秘書長。1954年12月柯華調外交部,先後任禮賓司長、非洲司長、西亞非洲司長、亞洲司長及駐幾內亞、迦納、菲律賓、英國大使。1980年0月自英國回國後任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顧問至1987年。1988年至1990年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自1984年迄今先後任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
陳肇源,廣東順德人。190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0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一二零師教導團政治教員,抗大七分校政治部秘書主任,晉綏軍區司令部、第十八兵團司令部秘書。1950年後,歷任外交部西歐非洲司專員,駐瑞典大使館參贊,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駐印度大使館參贊、駐緬甸、西班牙、印度大使,外交部南亞司司長,駐英國大使。
胡定一,男,1921年12月生,重慶市人,大學畢業。1948—1950年,北京外事處、南京外事處科員;1950—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編譯科科員、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三秘;1954—1958年,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代辦處三秘、二秘;1958—1960年,外交部西歐司科長;1960—1966年,駐迦納共和國大使館二秘、一秘;1966—1972年,外交部非洲司處長;1972—1979年,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一秘、參贊;1979—1980年,駐舊金山總領事;1980—1985年,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公使;1985—1987年,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已婚,有一子一女。
冀朝鑄,新中國外交舞台上的知名外交家。1929年7月生於山西汾陽。1908年為躲避日本侵華的戰火,剛九歲的他就跟隨父母去了紐約。在美國,冀朝鑄被送進私立學校,先後在紐約城鄉學校、霍萊斯·曼一林肯中學讀書,並在那裡樹立了早期的革命思想,高中畢業之後,他向三所美國大學提出了申請: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1948年,冀朝鑄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但是在他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冀朝鑄毅然放棄了自己在哈佛的學業, 1950年10月回國, 就讀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52年4月赴朝鮮開城參加中國和談代表團工作。1954年4月回國在外交部工作,先後參加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工作。親歷了中美建交和談、尼克松1972年訪華、《中美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1970年0月,赴中國駐美國聯絡處工作,任參贊,1975年5月回國,擔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1979年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長。1982年0月任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銜參贊。1985年任中國駐斐濟、萬那杜、吉里巴斯大使。1987年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大使。1991年任聯合國副秘書長。
馬毓真,男,1904年9月生,山東省人,大學畢業。1954—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科員; 1960—1969年,駐緬甸聯邦大使館隨員、三秘;1969—1980年,外交部新聞司副處長、處長;1980—1984年,駐迦納共和國大使館一秘、參贊;1984—1988年,外交部新聞司司長;1988—1991年,駐洛杉磯總領事;1991—1995年E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1995—1997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1997—2001年,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2001—2004年,外交部大使。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已婚,有一子一女。
姜恩柱,江蘇高郵人,1938年12月出生,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大學文化。曾任駐英國代辦處隨員,駐英國大使館三等秘書,二等秘書。回國後,歷任外交部西歐司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1990年後任外交部部長助理。1991年12月—1995年8月任外交部副部長。1993年4月出任中英會談(中英政府就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進行的會談)中方代表。1993年7月—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95年12月—1997年3月任中國駐英國大使。1997年7月—2000年1月任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社長。2000年1月—2002年8月17日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2002年8月29日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被任命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3年3月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是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香港)。
馬振崗,男,1940年11月生,山東省人,大學畢業。1965—1967年,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進修;1967—l97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美大司科員;1970—1974年,駐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1974—1981年,外交部美大司隨員、三秘;1981—1985年,駐溫哥華總領館三秘銜副領事、二秘銜領事;1985—1990年,外交部美大司副處長、處長;1990—1991年,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參贊;1991—1995年,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長、司長;1995—1996年,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1997—2002年,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2002—2004年,外交部大使;2004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外委會副主任。
查培新,1946年4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大學本科學歷,夫人張小康,有一子。1972-1973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科員;1973-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聯絡處隨員;1978-1990年,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美大司科員、副處長、副司長;1990-1993年,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參贊、公使銜參贊;1993-1996年,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司長、司長;1997-1998年,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1998-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2002.07-~,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
傅瑩,2007年4月出任中國駐英國大使。1978-1982年任駐羅馬尼亞使館隨員。1982-1990年任外交部翻譯室三秘、二秘、副處長等職,承擔國家領導人的翻譯工作,參與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和平談判。1992-1993年參加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工作。1993-1997年在外交部亞洲司工作,任副處長、一秘、參贊等職,主要負責亞洲多邊合作和東盟事務。1997年出任駐印度尼西亞使館公使銜參贊。1998年出任駐菲律賓大使。2000年出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參與推進中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朝核問題斡旋和六方會談。2003-2007年3月任駐澳大利亞大使。1977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1985-1986年在英國肯特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愛好閱讀、藝術,喜歡體育運動,打高爾夫和網球。丈夫郝時遠,民族學家,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有一女兒。
J. 駐英大使劉曉明是正部長還是副部長
駐常任理事國的大使般為副部級,其他地方的很少副部級了,有些駐小國的大使多為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