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軍如何空襲空襲塔蘭托
盡管從空中對塔蘭托實施攻擊尚無先例,但義大利人也不敢馬虎。在開羅,年輕有為的英國情報軍官波洛克海軍上尉用一種老式的投影放大機,對偵察機從空中拍攝的塔蘭托港照片進行了認真判讀。他發現港內防禦兵力很強,大約有300門高射炮和22個探照燈具。然而,使波洛克迷惑不解的是,所有的照片上都有一些小白點,難道是洗印時出的毛病?或者是相機鏡頭有污斑?然而,小白點的排列頗有規律性,間距大致相等。這是什麼呢?波洛克敏銳地斷定:是攔阻氣球。不久前為抗擊德機轟炸倫敦,英國就曾使用過這種氣球,想不到義大利人這么快也學會了這一手。攔阻氣球是由金屬線或鋼纜系留於空中一定高度上的障礙物,通常設在港口、艦艇和重要軍事目標的上空,以防敵機低空突襲。一旦飛機從低空進入,就有可能撞上鋼纜,導致機毀人亡。塔蘭托基地司令阿圖羅·里卡迪將軍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他拍著胸脯對不時來此視察的義大利海軍官員保證:「我的塔蘭托固若金湯!火力、照明、攔阻都已聯成網路,任何一架飛機都別想鑽進來!」然而,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英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就是要突破他自認為固若金湯的塔蘭托。英國在地中海的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鷹」號,它跟隨坎寧安轉戰1年,曾多次遭到義大利岸基飛機的攻擊,已顯得老態龍鍾;另一艘是「光輝」號,它剛剛服役4個月,顯得生氣勃勃。「光輝」號航空母艦是皇家海軍的驕子,它艦長226米,寬29.2米,排水量為2.3萬噸,吃水7.3米,航速31節,載機36架,其中「箭魚」式魚雷機24架,「管鼻燕」式戰斗機12架。「箭魚」式魚雷機是一種老掉牙的飛機,其最高時速只有138海里,和年輕的「光輝」號實在不太相稱。讓它們在夜間溜進塔蘭托港貼著水面低飛,在離目標幾百米時投下魚雷,那無異於去送死。為此,他們對「箭魚」飛機進行了改裝,領航員被擠在後座上,炮手被取消,空位上加放了1個60加侖的副油箱,以延長飛機的續航力。為完成突襲任務,還從艦隊中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抓緊進行夜間訓練。駕駛員練習陡直下降,在快要碰到浪尖時再把飛機拉起來,然後朝模擬目標投雷。對這樣大噸位的航空母艦來說,「光輝」號的載機量也許過少。然而,這正是英國人在設計上的巧妙之處。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敏感地預見到即將到來的空中威脅,他指示:「寧可犧牲載機量,也要加強防護能力!」於是,「光輝」號和它的幾艘姊妹艦就成了與眾不同的「裝甲航空母艦」,和義大利的「紙板艦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光輝」號的裝甲防護能力極強,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76毫米,據稱可承受2000米高空投下的225千克炸彈。它還裝有二部792型對空警戒雷達和16門114毫米高炮。通過雷達屏幕上神秘莫測的尖頭信號,雷達兵可以晝夜捕捉來襲的空中目標,並及時報告給高炮手。「光輝」號的艦長是博伊德上校。博伊德綽號為「犟牛」,這不僅因為他體格健壯,性情暴躁,還因為他有一種認准目標便義無反顧的性格。博伊德早年是巡洋艦上的一名魚雷長,但他卻對飛行有著特殊的興趣。當他還是個年輕中尉時,就私下學會了駕駛飛機。憑著他天生的犟勁,他硬是從一個普通的輕巡洋艦艦長,晉升為皇家海軍中為數不多的攻擊航空母艦的艦長。魚雷長出身的博伊德,對魚雷感情深厚,當討論攻擊塔蘭托是使用魚雷還是炸彈時,他堅定地選定了前者:「從艦底進水比從艦上進空氣有效得多」。博伊德選定魚雷攻擊,也不全是出於感情,更主要的是他對防雷網和魚雷性能了如指掌。防雷網是一種用金屬製成的防雷設施,設置在大型軍艦的周圍或側旁,防護軍艦最大吃水線以下的艦舷。所以,即使魚雷投擲再精確,也只能炸毀一段防雷網,而奈何不了戰列艦。為此,博伊德起用了剛剛秘密研製成功的磁性魚雷。這種魚雷不同於一般的觸發魚雷,它的引信裝有一個感應裝置。當魚雷從敵艦船底下通過時,感應裝置受艦船磁場的影響而動作,從而引爆火葯,使雷頭爆炸。艦船底部比兩舷的防護力差,易於損毀,因此,磁性魚雷的攻擊效果比觸發魚雷好得多。更主要的是,由於磁性魚雷不是直接觸及艦舷時爆炸,而是從艦下通過時爆炸,定深可以適當靠下。義大利防雷網的設置深度為8米左右,英軍可將磁性魚雷定深為10米。這樣一來,義大利人精心設置的防雷網就根本不起作用了。當然,對於這一切義大利海軍當局一無所知。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是如何佔領塔蘭托港的
在實施薩萊諾登陸戰的同時,英國第1空降師奉命佔領塔蘭托港,向福賈方向攻入義大利半島的「腳跟和小脛部分」。1943年9月9日下午,英國第1空降師6000人搭乘英國軍艦,在2艘英國戰列艦和1個驅逐艦中隊的掩護下,經掃過雷的海峽向塔蘭託疾駛,順利駛進東面的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托港上岸,佔領了這個可供1個集團軍使用的頭等海港及其附近的各個機場。之後,英軍越過義大利東南部,向北176公里處的福賈地區的重要機場進軍。
Ⅲ 為什麼英軍會決定空襲塔蘭托
1940年6月,德國海軍潛艇在海上的破壞活動非常猖獗,英軍需要投入大量的護航反潛兵力,若要再分出部分兵力對付義大利海軍,頗有些捉襟見肘。義大利海軍擁有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61艘、潛艇105艘,其他艦艇69艘。地中海的英軍則處於絕對劣勢,因此英軍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坎寧安海軍上將向海軍部請求增派艦艇和飛機。英國海軍部根據戰場形勢,適時調整地中海艦隊的建制,將地中海艦隊一分為二,一支由坎寧安指揮,仍稱地中海艦隊,共計航母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26艘,其他艦艇8艘,以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為母港;另一支由詹姆斯·薩默維爾海軍中將任司令,稱為H艦隊,共計1艘航母、1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駐直布羅陀。兩支艦隊的作戰區域以馬爾他島為界。義大利艦隊的主力常駐塔蘭托港,掌握著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權。在岸基飛機的掩護下,他們可以隨時襲擊英國在地中海上的運輸船隊,使在埃及作戰的英軍後勤補給陷入困境。為此,英國地中海艦隊不得不集中全力為運輸船隊護航。可是,盡管英國軍艦在地中海上疲於往返奔波,運輸隊仍不斷遭受襲擊。而且,由於護航艦只較少,運輸船隊出航的時間間隔被迫拖長,致使運輸船的周轉率大大降低。因此,削弱義大利艦隊,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以保障運輸船隊的航行安全,已成為英國地中海艦隊的當務之急。在亞歷山大港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部里,一位鬢發斑白、精神抖擻的軍人正雙臂交叉在胸前,來回踱步,他就是當時已負盛名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坎寧安海軍上將。坎寧安將軍於1898年15歲時就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40多年的戎馬生涯,使他練就了沉著、果斷的良好軍人素質,戰爭的烽火將他鍛煉成為一名堅定頑強的海軍領導人。他一生南征北戰,為大英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勛。而今,他怎能在強敵面前畏縮不前呢?豐富的戰斗經驗使他堅信:戰爭不僅是雙方實力的決斗,更是謀略和智慧的較量。古往今來,以少勝多、智取巧勝的戰例何止萬千!坎寧安敏銳地看到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擁有2艘航空母艦,而對手的弱點也正在於此。盡管義大利空軍能提供空中保護和遠程偵察,但兩個軍種協同作戰畢竟不便。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地中海上,英軍真正地把握著制空權。只要他一聲令下,航母上的艦載機就能立即升空。另外,盡管意艦航速快。大炮射程遠,但它們的裝甲防護薄弱,以至於有人乾脆叫它們「紙板艦隊」。想到這里,坎寧安上將已胸有成竹,自信可以擊敗對手。然而,事情畢竟沒那麼簡單。決戰只是坎寧安的一廂情願,義大利海軍司令伊尼戈·坎皮奧尼總司令似乎並沒有這個想法。因為義大利海岸線長,其海軍艦隊得時時想著保護本土。所以義大利艦隊採取保守戰略,平日龜縮在塔蘭托港內,從不貿然外出,只是在得到可靠情報後才出海襲擊英國的運貨船隊,完成任務後便匆匆返航。一連幾個月,坎寧安一籌莫展,找不到打擊義大利艦隊的機會。他也曾派幾艘驅逐艦和商船出海,企圖誘出義大利主力艦只。但坎普奧尼似乎識破了他的意圖,始終閉門不出。義大利艦隊的保守戰略激怒了坎寧安。經與航空母艦司令利斯特海軍少將研究,坎寧安作出了一個重大抉擇:空襲塔蘭托!
Ⅳ 為什麼英軍將塔蘭托視為心頭之患
以塔蘭托為基地的義大利艦隊,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難怪英國人將其視為心頭之患。塔蘭托分為內港和外港兩部分。內港名為皮克洛,完全為陸地所包圍,僅有一條狹長的水道與外港相通。外港稱格蘭德,港闊水深,是大型戰艦的主要停泊地,有聖皮埃特羅島和聖保羅島,猶如哼哈二將把守住入口。數千米長的防波堤,從這兩座島嶼延伸到岸上,像兩條玉臂將整個塔蘭托港擁入懷中,在外港唯一的入口處,意軍已設置了防潛網,岸邊有一尊尊巨大的岸炮指向外海。看來,想從海上攻入港內,真是難於登天。
Ⅳ 塔蘭托港大戰在軍事理論上有何重要意義
英國皇家海軍在塔蘭托港的勝利,使海軍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海上空中力量的重要性,並開始注重發展使用航空母艦。以坎寧安上將為代表的英軍將領,通過30年代幾次演習和實戰,敏銳察覺到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對於海軍決定性的作用,遂大膽決定以艦載航空兵為主力突擊錨泊在港口內的意軍艦隊。這在當時是極為先進的創想,並開創了艦載航空兵攻擊停泊在港口艦隊的成功戰例。這一仗的勝利,實際上是先進軍事觀念和理論的勝利,義大利海軍根本沒有料到英軍會採取這種沒有先例的方式實施突擊。盡管意軍有防空火力配置,但部署很不完善,加之又沒有心理准備,被英軍區區20架老式雙翼機打了個落花流水!
從軍事理論上講,塔蘭托之戰開創了以航母艦載機襲擊敵方海軍基地,並取得完全勝利的先河,它證明了航母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艦載機在現代海戰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一勝利也為日本正在緊張籌劃中的偷襲珍珠港計劃提供了絕佳的實例,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隨即指示駐義大利的海軍武官全方位搜集一切相關情報。一年後,震驚世界的偷襲珍珠港簡直就像是突擊塔蘭托的放大版!
Ⅵ 英國軍隊為什麼要襲擊義大利塔蘭托
塔蘭托位於義大利長靴狀半島的跟部,是意海軍最重要的一個基地。這里自然條件優越,港灣三面為陸岸環抱,水域寬闊,有內外兩個港區。港灣設施較完善,擁有為各種艦艇服務所需要的設備,可供各種軍艦停泊。塔蘭托基地集中了意海軍的主要艦艇部隊,開戰時,常駐有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5艘、驅逐艦16艘、潛艇21艘、護衛艦4艘、高速魚雷艇8艘,以及其他海軍艦艇多艘。意海軍依託該基地,掌握著地中海中部海域的制海權。海軍兵力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下,可破壞英國在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線,並對英地中海艦隊構成嚴重威脅。
Ⅶ 為什麼塔蘭托空戰中英軍要將進攻目標定為塔蘭托
引「蛇」出洞
1940年6月,隨著法國的戰敗投降,英國所面臨的戰爭局面就顯得異常嚴峻,形勢對英國海軍極為不利?原來根據英國與法國的協議,英國海軍主要負責在大西洋上進行護航作戰和封鎖北海海域,阻止德國海軍主力艦隊進入大西洋,而在地中海與義大利海軍角逐的使命則由法國海軍來承擔?但現在,英國海軍不得不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同時迎戰德國和義大利海軍?而且,此時德國海軍潛艇在海上的破壞活動非常猖獗,英軍需要投入大量的護航反潛兵力,若要再分出部分兵力對付義大利海軍,頗有些捉襟見肘?
此時,義大利海軍擁有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61艘?潛艇105艘,其他艦艇69艘?地中海的英軍則處於絕對劣勢,因此英軍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坎寧安海軍上將向海軍部請求增派艦艇和飛機?
英國海軍部根據戰場形勢,適時調整地中海艦隊的建制,將地中海艦隊一分為二,一支由坎寧安指揮,仍稱地中海艦隊,共計航母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26艘,其他艦艇8艘,以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為母港;另一支由詹姆斯·薩默維爾海軍中將任司令,稱為H艦隊,共計1艘航母?1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駐直布羅陀?兩支艦隊的作戰區域以馬爾他島為界?
義大利艦隊的主力常駐塔蘭托港,掌握著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權?在岸基飛機的掩護下,他們可以隨時襲擊英國在地中海上的運輸船隊,使在埃及作戰的英軍後勤補給陷入困境?為此,英國地中海艦隊不得不集中全力為運輸船隊護航?可是,盡管英國軍艦在地中海上疲於往返奔波,運輸隊仍不斷遭受襲擊?而且,由於護航艦只較少,運輸船隊出航的時間間隔被迫拖長,致使運輸船的周轉率大大降低?因此,削弱義大利艦隊,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以保障運輸船隊的航行安全,已成為英國地中海艦隊的當務之急?
在亞歷山大港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部里,一位鬢發斑白?精神抖擻的軍人正雙臂交叉在胸前,來回踱步,他就是當時已負盛名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坎寧安海軍上將?坎寧安將軍於1898年15歲時就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40多年的戎馬生涯,使他練就了沉著?果斷的良好軍人素質,戰爭的烽火將他鍛煉成為一名堅定頑強的海軍領導人?他一生南征北戰,為大英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勛?而今,他怎能在強敵面前畏縮不前呢?豐富的戰斗經驗使他堅信:戰爭不僅是雙方實力的決斗,更是謀略和智慧的較量?古往今來,以少勝多?智取巧勝的戰例何止萬千!
坎寧安敏銳地看到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擁有2艘航空母艦,而對手的弱點也正在於此?盡管義大利空軍能提供空中保護和遠程偵察,但兩個軍種協同作戰畢竟不便?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地中海上,英軍真正地把握著制空權?只要他一聲令下,航母上的艦載機就能立即升空?另外,盡管意艦航速快,大炮射程遠,但它們的裝甲防護薄弱,以至於有人乾脆叫它們「紙板艦隊」?想到這里,坎寧安上將已胸有成竹,自信可以擊敗對手?
然而,事情畢竟沒那麼簡單?決戰只是坎寧安的一廂情願,義大利海軍司令伊尼戈·坎皮奧尼總司令似乎並沒有這個想法?因為義大利海岸線長,其海軍艦隊得時時想著保護本土?所以義大利艦隊採取保守戰略,平日龜縮在塔蘭托港內,從不貿然外出,只是在得到可靠情報後才出海襲擊英國的運貨船隊,完成任務後便匆匆返航?
一連幾個月,坎寧安一籌莫展,找不到打擊義大利艦隊的機會?他也曾派幾艘驅逐艦和商船出海,企圖誘出義大利主力艦只?但坎普奧尼似乎識破了他的意圖,始終閉門不出?
義大利艦隊的保守戰略激怒了坎寧安?經與航空母艦司令利斯特海軍少將研究,坎寧安作出了一個重大抉擇:空襲塔蘭托!
這一主動出擊?打上門去的大膽設想,與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英國海軍主力艦隊戰列巡洋艦分艦隊司令的海軍上將戴維·貝蒂面對德國海軍艦隊龜縮在港內的情況不謀而合,只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戴維·貝蒂沒能實現他的宏偉抱負?
193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時,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司令龐德也曾制定了以艦載機攻擊錨泊在塔蘭托軍港內軍艦的計劃作為應急的備用方案,後來由於英軍沒有介入,這一計劃也被束之高閣?
拉姆利·利斯特在1938年出任「暴怒」號航母艦長時發現了這一計劃,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1940年8月已晉升為海軍少將?擔任地中海艦隊航母部隊司令的利斯特隨「光輝」號航母到達亞歷山大港,並向坎寧安匯報了這一計劃?坎寧安正因義大利軍艦閉門不出而大傷腦筋,聞聽此計劃,大加贊賞,並指示他開始進行必要的准備?
目標——塔蘭托
「如果把義大利海軍比做一柄劍,那麼癱瘓了塔蘭托,這柄劍也就卷了刃?」有人在分析義大利軍事地理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確實如此,塔蘭托海軍基地地位的重要,得利於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險峻的地形?
義大利半島就像踏進地中海的一隻靴子,塔蘭托就深藏於義大利靴形半島的底部?在這只「皮靴」的鞋跟和鞋掌之間,有一個向內彎曲的鞋弓弧,這就是塔蘭托灣?它面對著浩瀚的東地中海,與西西里島共扼地中海的咽喉?以塔蘭托為基地的義大利艦隊,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難怪英國人將其視為心頭之患?
塔蘭托分為內港和外港兩部分?內港名為皮克洛,完全為陸地所包圍,僅有一條狹長的水道與外港相通?外港稱格蘭德,港闊水深,是大型戰艦的主要停泊地,有聖皮埃特羅島和聖保羅島,猶如哼哈二將把守住入口?數千米長的防波堤,從這兩座島嶼延伸到岸上,像兩條玉臂將整個塔蘭托港擁入懷中,在外港唯一的入口處,意軍已設置了防潛網,岸邊有一尊尊巨大的岸炮指向外海?看來,想從海上攻入港內,真是難於登天?
盡管從空中對港灣實施攻擊尚無先例,但義大利人也不敢馬虎?在開羅,年輕有為的英國情報軍官波洛克海軍上尉用一種老式的投影放大機,對偵察機從空中拍攝的塔蘭托港照片進行了認真判讀?他發現港內防禦兵力很強,大約有300門高射炮和22個探照燈具?然而,使波洛克迷惑不解的是,所有的照片上都有一些小白點,難道是洗印時出的毛病?或者是相機鏡頭有污斑?然而,小白點的排列頗有規律性,間距大致相等?這是什麼呢?波洛克敏銳地斷定:是攔阻氣球?不久前為抗擊德機轟炸倫敦,英國就曾使用過這種氣球,想不到義大利人這么快也學會了這一手?
攔阻氣球是由金屬線或鋼纜系留於空中一定高度上的障礙物,通常設在港口?艦艇和重要軍事目標的上空,以防敵機低空突襲?一旦飛機從低空進入,就有可能撞上鋼纜,導致機毀人亡?
塔蘭托基地司令阿圖羅·里卡迪將軍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他拍著胸脯對不時來此視察的義大利海軍官員保證:「我的塔蘭托固若金湯!火力?照明?攔阻都已聯成網路,任何一架飛機都別想鑽進來!」
然而,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英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就是要突破他自認為固若金湯的塔蘭托?
英國在地中海的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鷹」號,它跟隨坎寧安轉戰1年,曾多次遭到義大利岸基飛機的攻擊,已顯得老態龍鍾;另一艘是「光輝」號,它剛剛服役4個月,顯得生氣勃勃?
「光輝」號航空母艦是皇家海軍的驕子,它艦長226米,寬292米,排水量為23萬噸,吃水73米,航速31節,載機36架,其中「箭魚」式魚雷機24架,「管鼻燕」式戰斗機12架?「箭魚」式魚雷機是一種老掉牙的飛機,其最高時速只有138海里,和年輕的「光輝」號實在不太相稱?讓它們在夜間溜進塔蘭托港貼著水面低飛,在離目標幾百米時投下魚雷,那無異於去送死?
為此,他們對「箭魚」飛機進行了改裝,領航員被擠在後座上,炮手被取消,空位上加放了1個60加侖的副油箱,以延長飛機的續航力?為完成突襲任務,還從艦隊中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抓緊進行夜間訓練?駕駛員練習陡直下降,在快要碰到浪尖時再把飛機拉起來,然後朝模擬目標投雷?
對這樣大噸位的航空母艦來說,「光輝」號的載機量也許過少?然而,這正是英國人在設計上的巧妙之處?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敏感地預見到即將到來的空中威脅,他指示:「寧可犧牲載機量,也要加強防護能力!」
於是,「光輝」號和它的幾艘姊妹艦就成了與眾不同的「裝甲航空母艦」,和義大利的「紙板艦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光輝」號的裝甲防護能力極強,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76毫米,據稱可承受2000米高空投下的225公斤炸彈?它還裝有二部792型對空警戒雷達和16門114毫米高炮?通過雷達屏幕上神秘莫測的尖頭信號,雷達兵可以晝夜捕捉來襲的空中目標,並及時報告給高炮手?
「光輝」號的艦長是博伊德上校?博伊德綽號為「犟牛」,這不僅因為他體格健壯,性情暴躁,還因為他有一種認准目標便義無反顧的性格?博伊德早年是巡洋艦上的一名魚雷長,但他卻對飛行有著特殊的興趣?當他還是個年輕中尉時,就私下學會了駕駛飛機?憑著他天生的犟勁,他硬是從一個普通的輕巡洋艦艦長,晉升為皇家海軍中為數不多的攻擊航空母艦的艦長?
魚雷長出身的博伊德,對魚雷感情深厚,當討論攻擊塔蘭托是使用魚雷還是炸彈時,他堅定地選定了前者:「從艦底進水比從艦上進空氣有效得多」?
博伊德選定魚雷攻擊,也不全是出於感情,更主要的是他對防雷網和魚雷性能了如指掌?
防雷網是一種用金屬製成的防雷設施,設置在大型軍艦的周圍或側旁,防護軍艦最大吃水線以下的艦舷?所以,即使魚雷投擲再精確,也只能炸毀一段防雷網,而奈何不了戰列艦?為此,博伊德起用了剛剛秘密研製成功的磁性魚雷?這種魚雷不同於一般的觸發魚雷,它的引信裝有一個感應裝置?當魚雷從敵艦船底下通過時,感應裝置受艦船磁場的影響而動作,從而引爆火葯,使雷頭爆炸?艦船底部比兩舷的防護力差,易於損毀,因此,磁性魚雷的攻擊效果比觸發魚雷好得多?更主要的是,由於磁性魚雷不是直接觸及艦舷時爆炸,而是從艦下通過時爆炸,定深可以適當靠下?義大利防雷網的設置深度為8米左右,英軍可將磁性魚雷定深為10米?這樣一來,義大利人精心設置的防雷網就根本不起作用了?當然,對於這一切義大利海軍當局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