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法之間發生過什麼著名的戰爭
1、克雷西會戰
克雷西會戰也叫克雷西戰役 (Battle of Crécy),發生於1346年8月26日,英軍以英格蘭長弓大破法軍重甲騎士與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戰便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9000人渡海侵入法國。法王腓力六世將兵三萬餘人迎敵。 八月,雙方戰於克雷西。是役,英國長弓手起了關鍵作用,接連打退了法軍的十五次沖鋒。
法軍則傷亡慘重,腓力六世受傷,被迫退兵亞眠。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此戰法軍傷亡萬餘人,英軍傷亡則不到二百人,堪稱世界戰爭史上一次以弱勝強的典範。
2、阿金庫爾戰役
阿金庫爾戰役發生於1415年的10月25日,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亨利五世的率領下,英軍以由步兵弓箭手為主力的軍隊於此擊潰了法國由大批貴族組成的精銳部隊,為隨後在1419年奪取整個諾曼底奠定基礎。
這場戰役成為了英國長弓手最輝煌的勝利之一,也對後世戰爭的依靠火力范圍殺傷對手密集陣形這種戰術留下了深刻影響。
3、奧爾良戰役
奧爾良戰役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著名戰役。被困多年的法蘭西南部重鎮奧爾良,在聖女貞德的領導下得以解圍,從而為法國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奧爾良戰役的勝利,在英法百年戰爭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一舉扭轉了法國在整個戰爭中的危難局面,進而轉敗為勝,使百年戰爭從此朝著有利於法國的方向發展。
4、布朗克福之戰
布朗克福之戰,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的一次戰斗。1450年11月1日,據守波爾多的英軍派一支部隊出擊,尋殲阿曼尼帶領的一夥劫匪。
由於英軍騎兵推進速度太快,脫離了主力部隊,阿曼尼乘機將英軍分割,並對英軍步兵發起攻擊。失去騎兵掩護的英軍步兵在布朗克福幾乎全部被殲。
5、普瓦捷會戰
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王儲,黑太子愛德華一直被認為是不輸於老爹愛德華三世的將星。然而這位虎父之後從一介犬子到比肩老爹的歷程,看似迅速,實則非常艱險。其中的轉折點就發生在1356年的普瓦捷會戰。
1356年9月19日,在普瓦捷會戰當中,黑太子愛德華率軍與法王約翰二世麾下的法軍大戰,以寡擊眾,生擒約翰二世。
『貳』 在比較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相同的歷史影響時,以下內容唯一相同的是 A.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B.
明顯是C。
A南北戰爭時英國已經失去了對美國的控制,早已沒了英國殖民統治
B獨立戰爭並沒有廢止黑奴統治
『叄』 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怎麼失敗的
美國獨立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戰爭時間為:1775年-1783年,戰爭主要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西班牙及荷蘭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了英屬北美之外;戰爭中,英國能夠利用他們在海軍上的優勢以佔領殖民地的臨海城市,但如何控制鄉村地區卻使他們困惑,隨著法國海軍在乞沙比克城的勝利,導致英國軍隊在1781年的約克鎮戰役中投降,1783年訂定的巴黎條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巨大缺口,為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獨立戰爭樹立了範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聯邦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同時又鏟除了殖民時期舊制度殘余的長子繼承法、續嗣限定法和代役稅,奴隸制契約也基本上廢除。
『肆』 英屬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革命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或稱做美國革命戰爭,是主要發生於大英帝國和其北美洲十三個殖民地的革命者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范圍後來遠遠超過了英屬北美洲之外,其結果造成了英國失去對十三個殖民地的統治,以及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
『伍』 美國的獨立戰爭是反對英國君主專制統治嗎
什麼「美國的獨立戰爭是反對英國君主專制統治」?這句話存在錯誤,說明你缺乏世界近代歷史的基本知識。
美國獨立戰爭(The American Revolution),也稱「北美獨立戰爭」。指1775年波士頓人民在美國萊剋星頓與英軍交戰拉開獨立戰序幕到1783年英軍在法國簽訂《巴黎條約》投降的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即在這次戰爭中誕生。
這次戰爭是由於英國與其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急速加劇而爆發的。殖民地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與把殖民地視為其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的宗主國(英國)的政策發生了矛盾。
與此同時,北美獨立戰爭還有古巴獨立戰爭,古巴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亦稱古巴三十年解放戰爭。先後經過第一次獨立戰爭(又稱十年戰爭)和第二次獨立戰爭。其性質與上述美國獨立戰爭一樣。
關於英國君主專制統治。1640年,英國(本國)暴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至1688年英王詹姆斯二世退位,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了英國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起了英國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度,從此英國就不存在「君主專制統治」。雖然英國的君主現在還在,但是那不是「君主專制統治」。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度與封建的君主專制統治,有本質的區別,雖然只差「立憲」與「專制」這兩個詞。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意義十分重大,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這個問題一定要弄明白。這是歷史的基本知識。
美國獨立戰爭,是新興的美利堅民族形成之後,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是,美利堅民族反抗殖民主義宗主國(雖然可能也是資本主義的,比如象英國)統治的戰爭,是民族獨立戰爭。我們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再之前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也包含有這種性質,也屬於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特殊形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陸』 19世紀50年代亞洲爆發的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是什麼
19世紀50年代,亞洲新起的獨立運動是亞洲人民大起義。在伊朗巴布教徒面對撒謊,俄國和英國的侵略,紛紛率領農民起義打擊波斯國王的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在印度尼西亞,廣大的農民紛紛起義打擊荷蘭殖民者的統治。在印度爆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印度人民沉重的打擊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阿富汗則爆發了大規模反抗英國人的殖民佔領的戰爭。
『柒』 解除對英國國王一切隸關系,爆發了什麼戰爭其性質是什麼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獨立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戰爭。由於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經過北美人民的艱苦抗爭,終於在1783年迫使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民主體制,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拉丁美洲和法國大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捌』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導火線是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壓迫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英國政府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並實行高壓政策,對殖民地進行蠻橫的壓榨和殘酷的剝削,英國希望北美永遠做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殖民地經濟發展,並從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財富。殖民地人民不滿英國的盤剝和束縛,雙方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戰爭爆發。
2、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美洲十三個殖民地的殖民者們為了對抗《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s)》,召集了第一屆大陸議會,向英國王室請願,希望其能夠撤銷這些法令,並調解殖民地對該法令及英國政府的抵抗。
然而,在1775年,殖民地與英國政府之間的矛盾還是爆發了,並最終成為了如今我們所說的美國革命。
(8)什麼戰爭推翻英國統治擴展閱讀
結果
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與美達成停戰協議。1783年9月3日,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這一勝利為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獨立開辟了道路。
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
《獨立宣言》(受啟蒙運動的影響)、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聯邦共和制)與三權分立,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
『玖』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南北戰爭的時間 頒布法律 人物 導火線 經過 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年-1688年 , 頒布法律《權利法案》,人物:克倫威爾、查理一世,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經過: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意義:(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時間:1789年開始,頒布法律:《人權宣言》等眾多法律法典,人物:包括拿破崙在內的眾多革命派別領導人,導火線: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巴士底監獄起義,經過長時間,意義: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期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帝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後改名《拿破崙法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1775年-1783年 頒布法律:《獨立宣言》 人物華盛頓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經過:第一階段
1775~1778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為戰略防禦階段,主戰場在北部,英軍占據優勢。第二階段
1779~1781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以薩拉托加大捷為標志,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轉到南部,美軍以弱勝強。 第三階段
1781年4月-1783年9月,為戰略反攻階段。
意義: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殖民地民族解放戰爭樹立了範例。
南北戰爭:時間1861年—1865年 頒布法律《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人物:林肯 導火線:林肯在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獲勝引發南卡羅萊那州脫離聯邦 經過:太長! 意義: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但是,內戰並沒有徹底消除種族歧視,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