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騎馬是什麼感覺呢
感覺自己就像是脫疆的野馬,要去駕馭整個世界,如果說高爾夫是貴族運動,那麼騎馬無疑就是王者運動。
⑵ 關於騎馬
騎馬不象開車給油就走,踩煞車就停,它能感覺到你不會騎,它知道你不會騎就會欺負你不聽你的話,成心和你作對,你讓他走非不走,故意低頭吃東西,拉它起來他就故意的抗韁,原因是有的是由於馬淘氣,有的是因為馬的脾氣不好。 這沒辦法這就需要你的信心和駕馭它的信念感染它,就要讓他服從你,就要讓他聽你的,這時候他就不是寵物了,說不好聽的就是個畜生了。
當然也需要一些技巧,這個技巧每個人不一樣,每匹馬也不一樣,總的說來包括用韁繩,鞭子,腳,腿,胯等,或者這些動作的綜合運用。
首先讓馬走就有用送跨,腿夾馬,腿蹭馬肚子,向一側拉馬韁繩,用鞭子晃悠,再不走用鞭打,還不走那就只好下馬來用手拉了,也許那匹馬頭天晚上和老婆吵架了。
每個人傳給馬的信息不一樣,馬對每個人的認可程度也不一樣,通俗的說就是人對馬的感覺不一樣,專家們稱為馬感,就像音樂叫樂感,游泳叫水感,打球叫球感,當然有的人的感覺好有的人就差,我知道的野花的馬感就很好,她騎的一匹馬叫快樂,別人起就跑偏,需要用韁向一側拉,她騎就沒事,她是用身體語言很自然的把信息傳給馬,馬接收到信息不用拉韁繩馬就照她的意願跑,棒哥的馬感也很好,專門騎烈馬,這可不是光有膽量和力量就能做的,你還要有和馬交流的感覺。
如果你真的一點感覺也沒有,一上馬就害怕,永遠也克服不了恐懼心理,永遠也找不到感覺,那就最好別從事這項運動了,因為誰都知道感覺有的時候是天生的。
現在說說會騎馬。騎上馬飛跑不算會騎馬,傻子都會,弄個傻子放在馬上只要不掉下來就能跑,算會騎嗎?所以不要以為會騎馬飛奔就算會騎馬。
那什麼算會騎馬呢?我想每個人心裡的定位都不同,我和馬隊的朋友有時候也聊天說到這個,有人說能越障礙,有人說我就佩服能騎著馬在地上撿東西的所謂鐙里藏身。要讓我說初學者都有讓馬顛的五臟六腑翻個的經歷,那是有個特殊動作不會,叫輕快步,牧民們叫小顛,就是隨著馬的節奏點一下支撐一下,馬的節奏快你就跟著快,節奏慢你就慢。會了這個動作了就不會讓馬把你顛得五臟六腑翻江倒海了,也好看了,也穩當了,這看起來就像會騎的了,這就從讓他控制你到不受控制了,以後你還可以控制速度幅度,那就成了控制它了。所以總的說來,能控制馬了,就算會騎馬了,但是這是最初級的要求,就想從駕校出來的人都會開車了,可不是開得多好不出事故,以後還要慢慢的磨練,有的人掌握得快,有的慢。
安全
會騎馬了就像游泳會游泳的容易淹死,會開車以後容易撞車,不會騎馬的人危險不大,因為他們很緊張因此會很小心,會騎了以後就會大意,會疏忽就會落馬,也不用太害怕老騎手都落過馬,但還是應該盡量避免落馬。
怎麼避免呢?除了掌握控馬的技術外還有就是經驗,每個人落馬的原因大相徑庭,初學者可以聽聽老騎手們說說落馬的經歷,以後你遇到了就可以避免。
一、閃。馬跑著跑著突然轉彎,人沒有準備被閃下來。有幾個原因:
1.有個路口你沒有給馬明確的指示,解決辦法:到路口處提前給馬明確的指示。
2.路上有個東西讓馬害怕,馬試圖躲閃那個東西,如一個獸皮,形狀怪異的東西,甚至一隻破鞋等。解決辦法:隨時注意周圍的情況。
3.馬有閃人的毛病。解決辦法:換一匹。所以這需要事先問好馬的情況,最好又老手帶領到了解馬的情況的地方去。
二、路況。地上有坑、有洞,有拉的繩子,有陷的地方,石頭多的地方,太滑的地方,都可能會造成馬失蹄而落馬,或者馬急停而落馬。
解決辦法:到熟悉的地方跑,不熟悉的先將要跑的路線走一遍,要是這樣的隱患要是太多就不適合奔跑。
三、馬具。肚帶斷了,腳凳繩斷會引起落馬。
解決辦法:事先檢查馬具,有沒有要斷的地方,檢查馬的肚帶是否松,初學者可以讓牧民馬官幫著檢查。有條件的當然准備自己的鞍具為好。
四、馬。馬有的時候也會主動傷人,比如踢人,咬人。
解決辦法:千萬別到馬的屁股後面,因為他看不見,看不見他就會覺得危險,是種自我保護,你要從他看得見的地方走。還要注意有的馬愛尥蹶子,這種馬要離它遠點。馬群跑的時候拉開距離,有的馬不願意別的馬超過,又沒有本事超過別人,就用擠、踢、甚至咬的辦法,我就被咬過,實際上它是針對馬不是對人,但是受害的往往是人。
五、突然性。新手往往會碰到這種情況:站在原地的馬會突然奔跑或者突然受驚而落馬。
解決辦法:隨時注意周圍的情況,握住韁繩,不要太松,遇到情況能及時拉進韁繩從而迅速控制馬匹。原因有可能是旁邊有其它的馬跑過來或者開始跑,因為馬是群居動物,有群跑的天性,一匹馬跑其它的馬會毫不相讓地跟跑,還有可能是周圍有特殊的東西或聲音出現而受驚或奔跑,馬是很敏感的所以容易受驚,尤其是純血馬,阿拉伯馬和其它含有這些血統的熱血馬種。
⑶ 大家說說騎馬是什麼感覺呀!
會騎馬,就是隨時可以達到自然明確的人馬溝通,互相信任,彼此關注,共同進退。在技術層面,有太多種說法,競技體育中也有各種項目。但最終,評價任何一位優秀的騎師,都是以此為標准,也正是他們在這些標准上做得出色所以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如果沒有這些,就不可能稱為真正的會騎馬。愛上馬很容易,但讓馬愛上你太難。愛你,還相信你,甚至因為你而去冒險,這樣的馬,一生能擁有一匹便是幸事。
會騎馬是怎樣的體驗?
隨著這種連接感而來的,就是駕馭感(注意,不是控制感)。很多人騎馬騎得好,會覺得自信心變強了,就是因為你能駕馭一個比你重好幾倍的動物,那個感覺是相當棒的。
如果連接感強的話,等於你和馬是合在一起的,真的會感覺自己身高變高了、速度變快了、力量變大了,正確的感覺就是如此。並且這一切變化都是你能駕馭的,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或者害怕的覺。
⑷ 馬術究竟有什麼魅力,為何它能被稱為是貴族運動
⑸ 騎馬是怎樣的感受
騎馬時的理想狀態是人和馬隨時隨地都在溝通,感覺自己的臀部和馬背是連在一起的。當你騎在馬背上,其實絕大多跟馬的溝通都是從臀部開始的。
如果你的動作很清晰,稍微一動臀部,馬就知道要干什麼了。如果你和馬關系很好,它會自動去完成下一個動作。
這種隨時隨地處在流暢的連接和溝通狀態下的感覺非常好,就像你的伴侶跟你有100%的默契,贊到爆。當然這是很理想的狀態,如果你的動作不好、馬訓練不好或你倆關系不好,都達不到這種狀態,那麼可能就只有部分的連接感。
隨著這種連接感而來的,就是駕馭感(注意,不是控制感)。很多人騎馬騎得好,會覺得自信心變強了,就是因為你能駕馭一個比你重好幾倍的動物,那個感覺是相當棒的。
如果連接感強的話,等於你和馬是合在一起的,真的會感覺自己身高變高了、速度變快了、力量變大了,正確的感覺就是如此。並且這一切變化都是你能駕馭的,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或者害怕的感覺。
會騎馬,就是隨時可以達到自然明確的人馬溝通,互相信任,彼此關注,共同進退。在技術層面,有太多種說法,競技體育中也有各種項目。但最終,評價任何一位優秀的騎師,都是以此為標准,也正是他們在這些標准上做得出色所以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⑹ 我沒騎過馬,我想知道騎馬什麼感覺舒服嗎
很有自豪感,很興奮,很愉悅,很緊張,很...............................
⑺ 西方古代女人側身騎馬的相關資料
馬鞍沒有為女性設計的,這是真的。到現在,英國的一些女性(不是騎手)騎馬時還是側身坐在馬鞍上的。原先西方的女性是不能騎馬的,但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女性為自己爭取到了像男子一樣可以騎馬的權利,但當時社會女性流行的衣飾還是裙子,還沒有女性敢標新立異像男人那樣穿褲子騎馬,因此,女性雖然為自己爭取到了騎馬的平等權利,但穿著裙子上馬鞍根本就上不去,並且也逾越了那個年代淑女舉止大方得體的定義,因此,女性們(特別是上流社會的女性)就側著身體深坐在馬鞍上,一隻腳固定蹬在腳蹬上,另一條腿屈膝微側壓在馬鞍邊緣做固定平衡。一般來說,女性騎馬根本不可能跑的太快,一方面跑太快容易顛簸,振動頻率過高,人體容易滑下馬鞍造成傷害,另一方面為了女子的優雅舉止,馬兒跑得都比較慢。我看過這樣一個鏡頭,「視野里出現一個帶著女士小軟呢帽的女子,穿著裁剪得體的女性騎馬裝(有點緊身的西裝加少許寬松長裙)微側身體優雅從容的徐徐騎馬而來,裙裾因迎風微微擺動,纖細的雙手帶黑色的軟皮手套,左手扯著馬韁駕駛坐騎,右手扶馬鞍用於平衡和固定身體,快到眼前時,能隱約看見這個女子帶著淑女慣有的、莊重賢淑的微笑。。。」
啊~。。你能想像那是一副多美的畫面嗎?現在的女性都比較自主、野性,騎馬就像男性一樣豪放,很少再能看見騎馬優雅莊重的那種氣質了,所以看到的時候,感覺這才是女性騎馬的感覺。有點生澀但不顯慌亂,非常莊重但又不失女性的嫵媚,特別是坐姿筆挺服帖,跑馬再怎麼顛顫,該女子的頭部也不會跟著晃動,連下巴都沒有一點晃動的,特有優雅的氣質。搭配跑馬也是一副悠然的樣子,完全沒有跑起來青筋亂爆的場面,馬鬃飄逸,更突顯氣質。
我好象是在「正大綜藝」上看見的,介紹現在英國現存的側坐騎馬的女騎手,她們不是賽馬的,而是一種觀賞性的騎馬表演,就是騎馬選美的那種性質。你可以找找有沒有這個視頻,我是在前年冬天看見的,映像一直特別深。
⑻ 請問大家有騎過馬的嗎都是什麼感覺
非常的爽。 雖然速度不會太快。 但是,因為你可以控制馬。而馬又跟汽車不一樣~馬是活的~每匹馬的性格也不一樣,在跑動過程中,馬會反饋給你信息。這樣就形成了人馬互動。很有意思的。而且女生騎馬比男生容易上道。因為女生比較敏感。比較能夠感知馬兒的細微動作,從而和馬互為一體。我馬騎的就比我爸爸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