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首相選舉和任期有什麼規定嗎~~為什麼英國首相的任期有的都10幾年啊
英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其政體採行內閣制,即由國會多數黨組閣,其政府首腦為首相(在君主立憲國家)或總理(共和國)。政府首腦這個職位本身沒有限期,只要該政黨保持多數地位(連續贏得大選)以及此人連續被本黨推為首相人選。大選每五年舉行一次。但在五年任期之內的任何時候,首相都可以召集大選。
B. 英國首相卡梅倫辭職以後,接任的特蕾莎梅是繼續任期卡梅倫剩下的三年還是另一個四年【也就是說是執政黨
只要是選舉上來的,都是按照「屆」,無論多少人,如果一屆四年,就是四年。除非宣布提前舉行大選,重新選舉。
C. 英國首相任期幾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是君主立憲制,首相任期4年
D. 英國首相幾年換一次
英國的首相任期和英國議會的任期相同,英國法律規定議會選舉至少五年一次
E. 卡梅倫當了多少年
英國新首相卡梅倫
雖然不像兩年前奧巴馬競選旋風那樣給給人們帶來強大的心理震撼,但大衛-卡梅倫的入主唐寧街十號成為英國新一屆首相,還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雖然英國早已不復「日不落帝國」的榮光,但仍然還是很有分量的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區區六千萬人口,GDP總量卻雄踞全球前六。
對中國人來說,英國也是很重要的國家,是歐盟國家中對華投資額最大的國家,2010年度中英貿易額很可能突破600億美元
。讓我們嘖嘖稱奇的是,這個印象中總是循規守舊、暮氣沉沉的「老大帝國」,如今卻選出了這么一個新潮、帥氣而又談鋒犀利的首相。無怪乎我們的網路媒體幾乎眾口同聲地把「兩百年來英國最年輕首相」搬到標題里。其實,那個比卡梅倫歲數更小時就當首相、叫洛德-利物浦的人,是在1812年登上大位,距今是198年。
彷彿在不經意間,短短兩年時間內,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60後」世代已經登上三個大國的權力之巔。他們分別是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生於196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生於1961年;現在又冒出個英國首相,卡梅隆,生於1966年,43歲。年輕與活力之風正悄悄吹拂新世紀的全球政治舞台。
不可否認,卡梅倫有與奧巴馬類似的清新形象,這在資訊發達的網路年代比較容易受到選民青睞。但他們能夠橫空出世,更重要的是因為對其國民的痛苦感受作出了響亮回應,描繪了革新經濟社會的藍圖。奧巴馬的選戰,恰逢美國身處大蕭條年代以來最深重的金融危機,他的團隊提出「change(改變)」的口號,獲得了多數國民的認同。無獨有偶,今年以來,由希臘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歐,英國經濟也受傷很深,民怨鼎沸,在這樣的情況下,卡梅隆師法奧巴馬,直接扛起變革的大旗,用改革的理念訴諸於強大民意,終於把連續執政13年之久的工黨趕下執政寶座。
卡梅倫能脫穎而出,不僅是「天時地利」的厚愛,也離不開無可挑剔的個人素質和從政履歷。與擁有哈佛博士頭銜的奧巴馬相似,卡梅倫並非沒有學識的俗物。他出身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角逐議院的殘酷選戰,並在激烈的黨派爭斗中磨勵出超拔同儕的膽識和才略。同時,公平開放的選舉文化,以及由之形成的堪稱精密的精英拔擢體系,也確保能突破年齡常規,把真正的濟世之才推到第一線。如果是在等級森嚴、論資排輩的威權體制中,像奧巴馬或卡梅倫這樣的人,想要在四十多歲就成為政治領袖,幾乎是不可能的奇談。
在機制健全的民主社會,一個人是否有機會成為政治領袖,其實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年齡,而是國民的選擇。只要擁有成熟的選拔機制,只要多數人認為值得託付,一個候選人太年輕不是問題,太年老也不是問題。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選出了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約翰-肯尼迪,也是年僅43歲;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又選出了歷史上最年邁的總統——羅納德-里根,幹完兩任8年任期時已是78歲。兩年前,被稱作「少壯首相」的安倍晉三辭職後,接任的卻是年過七旬的福田康夫。或許奧巴馬、卡梅倫這些「60後」離任時,繼任者又回到「50後」甚至「40後」,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F. 英國首相是幾年任期
英國下議院多數黨黨首或者執政聯盟自動成為英國首相,首相同時擔任第一財物大臣。所以任期多少並不確定,像上一屆戈登布朗只任了3年,而第一屆任了12年。有些短的只有幾個月,幾個星期
滿意請採納
G. 英國首相是是多少年換一屆
由於英國首相就是議會的首領,這也就意味著英國首相的任期和議會的任期是一致的。而每一屆議會的任期一般是5年的時間,但也有可能臨時被解散的,所以說它的具體任期是不確定的。同時也說明英國首相的任期是不能夠可定的,但每一屆不會超過5年。
英國首相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簡稱聯合王國首相或英揆(揆,本意即宰相),英國政府首腦,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
英國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縮寫PM)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任命後正式成為首相。
H. 哪位大俠能告訴俺:美國總統、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統任期各多長這些國家的內閣任期各多長
美國:
自1789年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宣誓就任第一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歷來以舉行就職典禮開始總統的四年任期。這個傳統薪火相傳,至今從未間斷。美國歷史上有8位總統在任職期間去世,1位辭職,但每一次都由副總統宣誓接任總統,圓滿完成四年任期。
美國內閣是總統任命的,因此任期與總統任期相同。
美國最高立法機關,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出 ,每州 2 名 ,實行各州代表權平等原則。現有議員100名。當選參議員必須年滿 30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 ,當選時為選出州的居民 。任期6年,每 2年改選1/3 ,連選得連任 。眾議員數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由直接選舉產生,每州至少1名 ,人數固定為435名 ,必須年滿25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當選時為選出州的居民 。任期 2年,連選得連任。兩院議員長期連任現象極為普遍。議員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職務。
法國:
過去實行的是總統7年制、議會5年制,2000年6月,法國議會以絕對多數通過政府提出的關於「總統任期5年」的修憲法案。同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贊成票佔了73.2%。呼籲多年的法總統任期改革得以實現。
(總理一職由議會中的多數派充任)
3、英國
英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其政體採行內閣制,即由國會多數黨組閣,其政府首腦為首相(在君主立憲國家)或總理(共和國)。政府首腦這個職位本身沒有限期,只要該政黨保持多數地位(連續贏得大選)以及此人連續被本黨推為首相人選。大選每五年舉行一次。但在五年任期之內的任何時候,首相都可以召集大選。
4、德國
德國是一個憲制聯邦民主國家,擁有一個兩院制的議會,總統由間接選舉產生。但大部分的實權由德國總理掌握(Bundeskanzler)。總理是政府首腦,並執行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利。總理往往是議會多數黨的成員,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四年。
德國的國家元首是聯邦總統(Bundespräsident)。總統任期5年,由聯邦會議(Bundesversammlung)選舉產生。聯邦會議由全體下院代表以及同樣數目的各州代表組成,專門選舉國家的元首。總統的權利受到限制,他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象徵性的。
I. 撒切爾夫人憑什麼執政英國11年半
撒切爾夫人當人英國首相把國企私有化,治理通貨膨脹,抑制工會,在第二人的時候英國的經濟已經實現了高速增長。他的雷厲風行讓英國從谷底走了上來鐵腕手段影響並改變了整個英國。索然媒體或許有濾鏡作用,但她的成果確實是顯著的。所以才能連續執政英國十一年。
J. 英國首相有沒有任期限制
英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其政體採行內閣制,即由國會多數黨組閣,其政府首腦為首相(在君主立憲國家)或總理(共和國)。政府首腦這個職位本身沒有限期,只要該政黨保持多數地位(連續贏得大選)以及此人連續被本黨推為首相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