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歷史答案!英國出現文藝復興運動高潮的歷史原因.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什麼哲學,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里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慾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 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義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拜占庭)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亦有一說是十字軍3次東征(盡管第三次半途而廢)帶回來的紀念品,他們在路上發現了這些書,就搬了回來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後被人發現,驚嘆古羅馬的藝術,文學等,就開始極力傳播,意圖達到古羅馬那時的成就)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核心:人文主義精神 產生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本質:本質是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實際上,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不是完全提倡復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命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❷ 英國文藝復興為什麼在16世紀才達到高潮
1.地理環境 英國是一個島國,其文化本身和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差異,中世紀時並不發達的造船和航海技術也阻礙了和歐洲大陸間的交往,這些因素導致了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文化發展反應緩慢。
2. 政治上 在14.15世紀文藝復興興起的同時,歐洲大陸上統一民族國家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王權得到加強,世俗王權和教會的矛盾開始激化。世俗王權為了在與教會的斗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但是又不願和教會徹底撕破臉,於是採取了支持文藝復興的辦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以上三個現象都是在16世紀前期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時才完成的。同時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為文藝復興在英國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3經濟上 英法百年戰爭帶來的商業政策調整,大航海所帶動的貿易發展,圈地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以及在宗教改革過程中對教會財產的沒收,加快了英國原始資本的積累,為資本主義因素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急需通過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
4.文化上 英國在近代以前其文化發展都是落後於歐洲大陸各國的。因此文藝復興在歐洲大陸達到高潮時英國才姍姍來遲。同時也由於英國缺乏像歐洲大陸上文藝復興前後三傑那樣的大師級人物的帶動,所以在16世紀前英國對文藝復興主要以宣傳,吸收,消化歐洲大陸的成果為主。而在16世紀時,莎士比亞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同時,伊麗莎白一世對莎士比亞的喜愛推動了整個英國上層對文藝復興的關注,使英國的文藝復興在16世紀達到高潮
❸ 以英國發展潛力,它再次復興的可能性有多大
英國歷史始於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亦是後來的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其源頭可追溯到羅馬統治時期。英國全稱為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❹ 文藝復興對英國有什麼影響
1、文藝復興是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2、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人民的覺醒,開啟現代化征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備。
3、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准備。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
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如:《哈姆雷特》、《李爾王》等,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4)英國為什麼要復興擴展閱讀:
文藝復興起源:
絕大部分歷史學家相信,對文藝復興這一概念的闡述源於13世紀晚期的佛羅倫薩,特別是在但丁(1265年-1321年)、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的著作以及喬托(1267年-1337年)的繪作誕生的時代。
有的學者非常明確地給出了文藝復興開始的時間,其中一位提出,應以1401年洛倫佐·吉貝爾蒂和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這兩位天才雕塑家競爭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洗禮堂銅門的合約為標志。
而其他學者則認為是藝術家和博學家,包括布魯內萊斯基、吉貝爾蒂、多那太羅和馬薩喬等人為獲得藝術品創作委託的普遍競爭,激發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創造力。
❺ 什麼引起了英國文藝復興
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 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15世紀後期起,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莎士比亞之前的英國,以馬洛為首的大學才子派為後來戲劇藝術在英國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❻ 文藝復興運動中英國的特點是什麼對英國有什麼意義呢
希望對你有幫助: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❼ 現已淪為二流國家的英國,它重新復興的可能性有多大
英國在輝煌時期號稱「日不落帝國」,可以睥睨群雄,但是如今的它已經不再強勢,開始淪為二流國家。「大人,時代變了!」英國的衰落已是定局,復興之路漫漫無期,最起碼在一二百年之內,它重新復興的可能性基本為0。
時代的浪潮是無情的,被逐漸淘汰的玩家想要重新站起來,再登頂峰,顯然是極為困難的。曾經的那個「日不落」,已經落下帷幕了。
❽ 急!!!英國文藝復興
英國的文藝復興?
.....義大利?
不知道這些資料是不是你要找的那種...
Renaissance(文藝復興)
In the mid-1300s,a bold new spirit began in the cities of Italy and then spread throughout Europe.This time is known as the Renaissance.Renaissance means "rebirth".This era proc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arts and science.It also challenged the power of the Chrch,beginning a movement for religious change know as the Reformation.
14世紀中期,一股大膽的新思潮在義大利的一些城市中產生,並且之後席捲了整個歐洲。這一時期便是熟知的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意味著復興。這一時代在藝術和科學上造就了巨大的成就。它同樣也挑戰了教會的權利,開始了一場有關宗教的改變的運動,也就是宗教改革運動。
The "rebirth" that occurred ring the Renaissance resulted from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cultures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This study of these cultures led to a new outlook known as humanism that changed people's thinking in Europe in important ways.The Middle Ages,the period that came before the Renaissance,had stressed human dependence on God and the importance of spiritual life.
發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興引發了對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重新開始的的興趣。對於這些文化的研究導致了一個新氣象的產生,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人文主義,這在某些重要的方式上也改變了人們對於歐洲的思考。中世紀,一個在文藝復興前的時期,逼迫人們對於上帝依賴以及對於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By contrast,the humanists celebrated human freedom and the joys of this world.They believe that there were no limits to what human beings could accomplish.As one humanist claimed,"Men can do all things if they will."
相反,人文主義者慶祝人們的自由和這個世界的歡樂。他們相信沒有什麼限制能夠阻止人們去完成什麼。就像一個人文主義者聲稱的那樣「只要人們願意,那麼他們可以做一切的事。」
The Renaissance began in the 1300s in the independent Italian city-states,which were made up of a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territory it ruled.
文藝復興開始於14世紀的義大利的一些獨立的城邦,以及它所管轄的一些周圍的領地。
Many of these city-states,such as Florence,Venice,and Milan,had grown rich from the increase of trade ring the late Middle Ages.Using their wealth from trade,the Italian city-states beautified their churches,palaces,and other public buildings with great works of art.
許多這樣的城市,諸如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米蘭,在中世紀後期憑借著曰益增加的貿易變的富裕。利用從貿易中得到的財富,這些義大利的城邦用偉大的藝術品去美化他們的教堂,宮殿以及別的公共建築。
The Renaissance proced an extraordinary flowering of the arts.It gave artists new subjects for their art and new styles in whinch to work.In particular,painters and scultors made their works far more realistic than the art of the Middle Ages had been.
文藝復興製造了非凡的藝術之花。這給賦予了藝術家對於藝術的新的主題以及在他們工作中新的風格。特別是,畫家和雕塑家使得他們的作品與中世紀的相比顯得更寫實。
Great changes also took place in the sciences.In the Middle Ages,the Church had closely controlled the advancemnt of science,limiting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巨大的變化同樣也在科學領域發生。在中世紀,教會密切控制著科技的發展,限制研究和實驗。
During the Renaissance, there were challenges to this control.New scientific instruments were invented,such as the telescope.Using these inventions,scientists made discoveries that prompted them to propose bold new theories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Another invention,the printing press,helped spread the ideas and works of Renaissance thinkers,writers,and scientists throughout Europe.As books became more available,the number of people able to read increased greatly.
在文藝復興時期,有很多對於教會控制的挑戰。新的科學儀器被發明,諸如望遠鏡。通過使用這些儀器,科學家們有了新發現,這促進他們對於周遭的世界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論。另一個發明就是印刷技術,這促進了文藝復興時期整個歐洲的思想家,作家以及科學家的思想以及作品的傳播。因為書籍變的更容易得到,大量的人群能夠越來越頻繁的閱讀到書籍。
The spread of humanism and reading began the Reformation,a movement for change in the Catholic Church.Because the reformers in this movement were protesting waht they saw as evils in the Church,they became known as Protestants.Protestant groups across Europe first sought change in the existing Catholic Church,but later formed new Christian churched of their own.
人文主義的傳播以及閱讀造成了宗教改革運動,一項為了改變天主教的運動。因為改革家在這次運動中反對他們在教會中看到的一些醜陋的東西,他們成為了被熟知的新教徒。新教團體穿越歐洲,第一次在存在的天主教會中尋找改變,但是稍後形成了他們自己的基督教堂。
By the early 1600s,the Renaissance spirit began to decline.However,this period proced a rich and lasting heritage of thought,art,literate,and science that has had a huge effect on world history and modern culture.
在17世紀早期,文藝復興精神開始減退。然而,這段時期產生了大量的有關思想、藝術、文學和科學的寶貴遺產,這對世界歷史以及現代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詳盡一些的話.去參考資料網址里找找看吧.
❾ 論英國的復興之路對中國的發展的啟示
中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曾經創造過舉世矚目的輝煌,也有近代一百多年任人宰割的辛酸史,幾千年來,多少文明古國從盛世走向沒落,又有多少新興的國家後來居上,獨領風騷。當前的中國應該是個太平盛世,然而這一繁榮怎樣才能長盛不衰,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呢?結合老師第二單元的授課,認真研讀了《大國崛起》,真是深有感觸。
《大國崛起》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並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這些在國土面積,人口和中國相比只能算做小國(美國除外)而綜合國力卻是當之無愧的大國,他們的崛起之路對我們有什麼借鑒作用呢?我認為其中關鍵因素在於:
--思想解放是大國崛起的源泉。「牛頓的力學理論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英國正是有了牛頓的力學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等思想文化的進步,才有了大國的崛起。德國,歷史上涌現出了很多位傑出的哲學家,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等,無論是思辨化的哲學還是先驗邏輯化的思想,都對德國社會的影響至深,奠定了德國大國之路的社會群體意識的基礎。俄羅斯,在斯大林統治的前蘇聯時期,開展了一場以消除文盲、大力興辦中等職業教育為核心的文化革命,這場文化革命對前蘇聯的工業改革、經濟建設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直到今天完備的教育制度依然對俄國社會起到重要影響。縱觀各大國的崛起,都有其理論觀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進步,這吹響了大國崛起的進軍號角。
--社會變革是大國崛起的根本。各大國的崛起都經歷了種種陣痛,為了政治民主而進行的國內社會的變革和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造就了大國的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在荷蘭,人們先是通過與統治者談判的方式進行了政治斗爭,然後是通過贖買的方式取得了城市公民自治權,最後又以聯邦自治的方式取得了民族國家主權,從而完成了能夠支持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創新的政治制度變革。在英國,人民成功地通過《大憲章》,將國王與公民的權利進行了重新劃分,確立起了議會體制下的君主立憲制度,日本步其後塵。在法國,則通過數次變革,創造了共和國體制。在美國則形成了國會體制下的邦聯制度,在蘇聯是中央集權的政治協商制度等等。可見社會革命是帶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人們要求實現民主政治正是大國崛起的強大推動力。
--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途徑。 1609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又成立城市銀行、財政銀行和兌換銀行合而為一的銀行,比英國早100年。更重要的是,荷蘭人創新了當時的資本流轉制度,發明了被稱"想像中的貨幣"的銀行信用。由此,不論是興建公共事業,還是招募僱傭軍、裝備船隊,國家從來不缺錢花。這大大增強了當時荷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其成為全球17世紀最初的經濟大國。18世紀的英國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促使其進行制度創新以擺脫危機。1849年,英國廢除《航海條約》,開放航運市場,結束貿易壟斷,建立自由貿易制度;同時,開始建立私有土地產權制度以及中央銀行金融制度等。通過制度創新和工業革命,英國在18世紀多次走出危機,從蕭條走向繁榮,也極大地增強了海上軍事實力,成為當時的世界經濟大國。19世紀,德國實行全民強制義務教育,優先發展科技,建立勞工保險和保護國內幼稚產業的社會經濟制度;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建立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吸納西方先進經驗,發展義務教育、先進科技、工業和貿易;美國在獨立戰爭以後廢除農奴制度,以國家立法鼓勵專利,創新發展工業,贈地給居民發展農業,鼓勵地方興辦大學,發展教育,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居民福利,保障人民經濟安全等,創造性地建立了工業、貿易、金融和社會保障制度。這些國家都通過制度創新超越當時最強大的英國而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制度創新,成為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
--科技發展是大國崛起的基礎。500年間,從航海技術開始,全球經歷了以蒸汽化、電氣化、信息化為代表的三次工業大革命,這些科技的發明創造及推廣運用,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荷蘭憑借平底船成為「海上馬車夫」,英國靠著蒸汽機的發明橫行世界大洋。正是因為深諳技術變革的重要,美國近代以來,一直刻意採用重大技術項目拉動社會發展的戰略,無論是「阿波羅登月」、「星球大戰」、「信息高速公路」,現在的「千艦計劃」「一小時打遍全球」,本質上都是以此搶佔世界新技術的制高點。日本、德國以小國之軀在二戰中橫行世界,靠的是在技術基礎上的國家實力,其在戰敗基礎上的復興,也是憑借現代技術。事實完全可以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大國的崛起,因此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美國有4000所大學就足以說明教育和科學技術在大國崛起中的顯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是大國崛起的動力。人立於世,不可沒有骨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立於世,則不能沒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的脊樑,是一個國家在歷史的變遷、國與國的競爭中永不落敗、永不消亡的支撐和動力。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沒有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世界強國之列。德國和日本發動的世界大戰,對人類文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這一切將永遠受到世界各國人民譴責;大戰結束後,德國和日本在其已成廢墟的國土上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跡,這一切又令世界各國對它們刮目相看。但我們在譴責和驚嘆之餘,是否看到了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積極上進的民族精神呢。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國崛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自強不息和秀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為大國的崛起譜寫了一幕幕新篇章。
聆聽歷史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回望大國風雲,讓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在當今的國際格局之中,中國大國崛起的道路,永遠不會一帆風順;民族復興的道路,永遠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國際風雲變化將把世界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於我們,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與文明的古國,一個在近代不斷受到列強蹂躪和瓜分的弱國,一個崇尚光榮與夢想的民族,除了大國崛起的道路,我們別無選擇。
❿ 分析從十四世紀以來羅馬法在英國復興的原因
所謂羅馬法,指羅馬奴隸制國家的全部法律,存在於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奴隸主為了維護其階級統治,將現行法規加以系統整理,並用匯編形式固定下來,藉以維持其統治地位,當時先後編出《查士丁尼法典》、《欽定法學階梯》、《學說匯篡》和《新律》等部匯編,中世紀稱之為《國法大全》,其卷 浩繁,內容豐富,是歷史上一部最完備的成文奴隸製法典,標志著羅馬法本身發展到達最發達,最完備階段,是研究羅馬法的基本依據和極為寶貴的文獻立法資料。
羅馬法學家從不同角度,將羅馬法劃分為四類:公法和私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市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和長官法。關於羅馬法的種種分類方法,在歷史上有可借鑒之處,發生過重大影響。其中羅馬私法的基本制度最為完備,將羅馬私法的結構和體系分為人法,物法和訴訟法三部份,人法是關於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人的法律地們,各種權利的取得和喪失以及婚姻家庭關系等方面的法律,人法的基本任務是鞏固社會上各階級的不同地位,確保奴隸主對奴隸的統治,同時也調整自由民內部的社會關系和財產關系。羅馬法律中的人法將權利主體分為自然人和法人。在古化羅馬,自然人的含義有二,一是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二是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不包括奴隸,在法律上奴隸被視為物件,不是權利主體。古化羅馬沒有形成完整的法人制度,也沒有產生法人的概念和術語,根據市民法的規定,法律上發生的關系均屬個人關系。到了共和國時期,開始承認某些特種團體享有獨立的人格,各種具有獨立人格的團體大量涌現。
羅馬法上的婚姻有兩種,一種是夫權婚姻,一種是無夫權婚姻。上古時候,婚姻的家庭的利益為基礎,以承祭祀和繼血統為目的,涉及宗教和人事關系。古化羅馬所稱的家庭是指在家父權支配下的一切人和物的總和,包括家父、妻、子女、孫子女,奴隸和牛、馬、土地等,其重要特點是以家父權為基礎,對所屬成員和一切財產享有管轄和支配權力。隨著社會、法律的進步,所有權、夫權、主人權先後從家父權中分化出來,家庭組織日益縮小,僅限於家長支配下的家屬。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家父權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也負有一定義務,如法定撫養,為女兒出嫁資,立遺囑時要給法定繼承人保留特定份額等等。
物法在羅馬私法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羅馬私法的主體,實體法的核心,對後出民法的影響最大,物法由物權、繼承和債法三部份組成。物權是指權利人得直接行使物上的權利,是由法律規定的,不是由私人 設的,只有法律上所規定的物權才受到法律的保護,物權在羅馬有五種:所有權、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其中所有權是物權的核心,是權利人直接行使於物上最完全的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及永續性三個法律特徵。繼承被置於羅馬法的物法中,充分體現出它的私有財產關系性質,是所有權的引申。繼承方式有兩種,即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羅馬法上沒有專門的表示債的名詞,在立法文獻和法典中有過債的定義,《查丁尼法典》給債下的定義是「債是依國法得使他人為一定給付的法鎖」,所謂法鎖就是指特定的雙方當事人之間用法律來連接和約束的意思。與人法、物法相比,雖不如前兩者那樣發達完備,但它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許多方面的規定也比較詳盡,提出的一些訴訟原則具有獨特特點,對保證司法審判活動起了不少的作用。
羅馬法將法分為公法與私法的同時,也將訴訟分為公訴和私訴,私訴是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個人案件進行的審查。羅馬國家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訴訟程序,特別是在私訴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復雜的訴訟制度和程序。後來,隨著奴隸制國家階級斗爭的日益加劇,時常發生值得保護的利益不能用一般的司法程序,方式來保護,於是,最高審判官又憑借其權力,發布強制命令來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或方法,而不能用一般的程序來進行審理,這種程序稱為特別訴訟,它在羅馬帝國後期成為唯一通行的訴訟制度。
羅馬法適應羅馬奴隸制社會相為發達的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要求,終於形成發達和完備的法律形式和完整的法律體系,維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保證了羅馬國家機關的權力行以實現;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也遠比其他奴隸製法更為詳盡,高速和發達,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同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及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對於後來歐洲許多醬主義國家的法律,特別是民法上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在整個中世紀占重要地位的教會法中也不乏羅馬法的影響,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羅馬法的影響超出了歐洲,遍及亞、非、南北美各國,形成具有世界影響的羅馬日耳曼法系,德國、法國等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後,都以羅馬法為基礎,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先後制訂了民法典。公元1804年法國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法學階梯》為藍本,從結構、體系、內容、基本原則到法律術語均繼承了羅馬法,1900年德國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同樣淵源於羅馬法,具有「現代羅馬法」之稱,其他如比利時、荷蘭、義大利、波蘭、瑞士等國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羅馬法的影響,就是英美等胃也不能排除這種影響,英國的契約原則,遺囑制度和信託規則均來源於羅馬法,就連舊中國的立法也深受羅馬法的影響。
總之,羅馬法法理精深,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措詞確切,結論清晰,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影響不僅在於它曾服務於羅馬奴隸制社會,而且還通過各種形式間接的促進新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推動資本主義和貨幣關系戶關系的發展,為後世調整和保護商品生產提供了貸鑒的現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