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譯英--過去從英國到印度走海路需要6個月的時間。(voyage,used to)
In the past from Britain to India by sea need to take six months
The local government ordered a stop to be Apartment Building Nadong
I did not recognize you, you have a haircut.
He made 2 solutions. The latter seems to be better
Their friendship is built on respect for each other on the basis of
Ⅱ 19世紀末從英國到中國坐船要多長時間
19世紀末船上使用的大都是蒸汽動力,從英國走印度洋航線大概要走4個月左右。
Ⅲ 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商船到中國需要多長時間
1840年後,如果不走蘇伊士運河而是走好望角,從普利茅斯到廣州大約需要6個月。
蘇伊士運河建成後大約3~4個月就可以到了。不過英國更多是用印度做中轉站。
Ⅳ 16世紀從英國到印度最近的海上航路是
在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就在國王的鼓勵下,組織船隻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著,葡萄牙人達·伽馬(1469—1524)組織了更大的船隊,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先是循著迪亞士發現的航路,於同一年的11月到達好望角,並從那裡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他們到達了莫三比克。 西班牙人雖然發現了美洲,但當時在那裡所獲得的利益卻遠遠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獲得的多,所以西班牙決意要繼續向西航行,以求從西面到達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麥哲倫(1480—1521)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率領一支由五條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組成的探險船隊出航,先是沿著已經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後轉向南,沿著美洲大陸摸索著南下。途中曾經因冬天的寒冷而停留相當長一段時間。此後,在春天到來之際發現了美洲南部的海峽,後來人們把這里稱為麥哲倫海峽。在橫渡太平洋時,麥哲倫的船隊經歷了嚴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難,一些喪失希望的人曾經發動反對麥哲倫的叛亂,叛亂的首領被麥哲倫拋在途中的荒島上。1521年3月,終於到達了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船隊在這里得到了補充。麥哲倫在干涉島上內部戰爭時,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後來船隊沿著已經熟悉的航路進入印度洋,再沿著葡萄牙人發現的航路返回西班牙。
Ⅳ 從英國英格蘭做飛機到印度需要多長時間
一般周一到周六營業時間為早上10點到下午6點, 周日會更短. 只有聖誕節前有1,2天會開得比較晚.
Ⅵ 從英國坐船去南美洲多長時間
而貨輪一般的航速也就是是8節到12節,也就是最快要337小時,也就是理論上要14天,但是實際上,如果遇到一些風暴,怎麼也得20天的。
Ⅶ 鴉片戰爭時,英法軍隊的船隻是走以下那條路線來的中國的抵達中國需要多少時間
這個問題有趣。
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中英戰爭。英國軍隊的船隻是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的。
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懿律是義律的堂兄)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英軍總司令。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懿律於1837 年升為好望角艦隊總司令。
西方國家對東方殖民擴張的路線(英國成為近代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殖民地,英文Colony一詞來自古羅馬的「Colonia」。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東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西哥特王國等國家瓜分。
一般認為,近代西方國家最早佔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佔領的休達。該港原屬摩洛哥,為撲滅當地海盜、並控制經休達中轉的西非黃金及象牙的進口,葡萄牙經過周密布署佔領了休達港,隨後為直接與出產黃金的西非黑人帝國建立聯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佔領了馬德拉、維德角等群島。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的發展,歐洲出現了對商業資本和財富的渴望。當時歐洲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東方,尤其來自是中國、印度和南洋各群島的絲綢、寶石、香料等奢侈品。由於當時與東方的貿易被威尼斯、熱那亞壟斷,西歐國家決定自己探索通往東方的航路。首先對東方航線展開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達伽瑪經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為了確保與印度的貿易不受莫卧兒帝國、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國的干擾,葡萄牙於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處殖民地,修築要塞,配備軍隊,保護葡萄牙商人的安全。隨後歐洲人相繼在非洲沿海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濱海據點,作為前往印度的中途補給站。
1600年英國商人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隨後開始了在印度的擴張。荷蘭在16世紀末獨立後,迅速發展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業國家,於1602年設立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壟斷了與中國、印度、日本、錫蘭和香料群島的貿易。
17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英國和法國由於在歐洲大陸的利益爭奪而進行了4次戰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力量,在海外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並且在同荷蘭的數次戰爭取代了荷蘭,成為主要的船運國,建立起龐大的商船隊和海軍。以1763年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簽訂《巴黎條約》為標志,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工業革命後,工業國家加大原料的需求和開辟海外市場。1776年北美十三州獨立後,英國的殖民事業受到很大打擊,遂將殖民經略重點由北美洲轉至資源更為豐富、市場更為龐大的東方。此時,英國還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開普頓等地。
鴉片戰爭時,英、法、德等國在東方都有不少殖民勢力范圍和海軍據點。
英國皇家海軍有西非分艦隊,還在幾內亞灣建立海軍據點。懿律於1837 年升為好望角艦隊總司令。1840年任英國侵華全權代表和侵華軍總司令,6月率領艦隊到中國。
鴉片戰爭中,英、法等國的海軍,不是直接由本國出發長途來中國的。就是現在,美國海軍的裝備比過去英、法等國先進多了,它都不能呆在本國軍港,而在世界各地設有許多海軍基地。
海權理論創始人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 1840-1914)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相關著作發表的近百年來,海權問題成為軍事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權」古就有之,到了十五世紀「海權」開始被人們重視,尤其是歐洲。
海權(海上權利),顧名思義就是擁有或享有對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權和利用權,是「國家主權」概念自然延伸。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控制問題,更重要的是用海洋來開拓一個新的舞台,一個新的時代。海洋對瀕海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而要擁有海權,就必須發展強大的海軍,海權即憑借海洋或者通過海洋能夠使一個民族成為偉大民族。
Ⅷ 從印度孟買至英國倫敦的輪船,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行縮短了多少,說該運河的重要作用
這條運河允許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而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大大節省了航程。從英國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分別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有時人們通過從船上卸下貨物通過陸運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實現運輸。1859-1869年鑿成。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從最低部位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乾涸的湖沼和窪地作為航道。從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長161公里,連同伸入地中海、紅海河段總長173公里。河面寬160-200米,河底寬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滿載6.5萬噸或空載15萬噸的海輪。通過時間平均為15小時。運河通航後,從西歐到印度洋之間的航程比繞 蘇伊士運河遠景
道非洲好望角縮短5,500-8,000公里。當歐、亞、非三洲交接地帶的要沖,戰略地位重要。通過船舶數及其貨運量在各國際運河中均居首位,貨運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屬及其製品最重要。
Ⅸ 中國與英國相距有多遠1840年從英國坐輪船來中國,估計要多長時間
1798年從英國格雷夫森德港到中國澳門只需要8個月左右時間
Ⅹ 16世紀,從英國到印度最近的航線是怎麼走
首先無疑是運河是1859年開鑿1869年竣工的。明白這一點了,就應該知道不能從直布羅陀海峽那裡過了因為沒開通蘇伊士運河不能走紅海。只能從英國往南經過大西洋繞過非洲南邊的莫三比克海峽也就是位於非洲與馬達加斯加島之間的海峽。經過印度洋到達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