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常簡單的番茄炒蛋,要怎樣才能做的好吃又下飯
西紅柿跟雞蛋都是我們平常最常見的食材之一,而他們的組合成的一道菜也是我們經常做的。如果你問一個人你會做飯嗎?他回答我不會,但是你問他會炒西紅柿炒雞蛋嗎,他一定會肯定的說:「我會!」,這是一道製作難度一顆星,新手能輕松上車,吃起來五顆星的家常菜。
【所需材料】
2個西紅柿,4個雞蛋,適量鹽,適量白糖,少許白醋,少許番茄醬,適量水澱粉。
【製作步驟】
1.西紅柿清洗干凈,去掉根蒂。改刀切成塊。
2.雞蛋磕入碗中,加入適量鹽增加底味,再加入少許白醋去腥,最後加入少許清水攪打均勻。
這樣炒出來的雞蛋會更嫩滑。
3.起鍋燒開水,水開下入西紅柿,水再次開了後煮個20秒,撈出來控水即可。(西紅柿不「皮糙肉厚」就不用焯水)
4.鍋中倒點油,將雞蛋倒進去炒熟,然後盛出備用。注意炒大塊點,不要炒太小塊,不然吃起來沒有口感。
5.鍋中倒點油,加少許番茄醬翻炒一下。這里的番茄醬起到增加酸甜的口味,市面上 買的西紅柿一般都是加了催熟劑,味道上遠沒有天然的濃郁,加點番茄醬能很好的調出酸甜的味道,不喜歡可以不加。
6.加入西紅柿炒出沙,再加入少許的清水。
7.把炒好的雞蛋倒進去,翻炒均勻。
8.加入適量鹽調味,少許白糖中和一下,翻均勻。
9.最後出鍋前加點澱粉水勾芡一下,翻炒均勻即可。澱粉水是為了不讓湯汁流出影響美觀,這個澱粉水少許即可,不要太多,也可不加。
10.出鍋裝盤,再撒點蔥花點綴一下即可。
㈡ 番茄炒雞蛋是誰發明的
你好!!
一: 西紅柿的歷史:
西紅柿的正式名稱是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等地,在安第斯山脈至今還有原始野生種,後傳至墨西哥,馴化為栽培種。16世紀中葉,由西班牙、葡萄牙商人從中、南美洲帶到歐洲,再由歐洲傳至北美洲和亞洲各地。初以其鮮紅的果實作為庭園觀賞用,後才逐漸食用。世界番茄產量以美國為最高;蘇聯的栽培面積最大;中國、日本、埃及、墨西哥及義大利、西班牙各國都大量生產。
二: 西紅柿何時傳入中國:
西紅柿大約在明代萬曆年間傳至中國。
這個是有史書記載的。 成書於1621年的《群芳譜》記載:「蕃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由此看來,西紅柿是明代傳入中國的。
但是當時叫「番柿」,因為酷以柿子、顏色是紅色的,又來自西方,所以有「西紅柿」的名號。從中國又傳入日本,日本也稱它為「唐柿」。而在歷史上,中國人對於境外傳入的事物都習慣加「番」字,於是又叫它為「蕃茄」。 在台灣北部俗稱「臭柿」,南部叫做「柑仔蜜」。
三: 「西紅柿炒雞蛋」是國人的發明。
怎麼見得呢?
1. 因為從西紅柿的歷史發展來看,西紅柿從南美秘魯傳入中美洲的時間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美洲的印加人和阿茲台克人早在公元前700年就開始種植西紅柿了,而食用西紅柿的可考時間卻是16世紀。第一批食用者是瑪雅人和墨西哥南部地區的原住民,他們食用的方法就是生吃,而沒有經過烹調。
2. 西紅柿在1590年之後才傳到英國。一個叫吉拉爾德�6�1賀伯爾的庸醫知道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都愛吃這個,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認為西紅柿是有毒的,因此,也沒有列入菜譜,所以食用的方法還是生吃。
3. 大概到了1750年左右,西紅柿就傳到了北美,美國人也吃了,當時吃的人還是不多,大家主要把它當成裝飾性的植物。
連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6�1傑斐遜在巴黎也吃過,
後來回國之後不僅大吃特吃,而且加以推廣,
當時美國人不是把西紅柿當成一種日常蔬菜來吃,只是在夏天當水果來吃。因此,也沒有進行烹調。
4. 到了17世紀的時候,英國船員發現了一種中國南方水手用來腌魚的醬料(是用核果和菇類製作的),覺得味道十分鮮美。接著它便傳到了英國,人們開始將所有鹹味的、內含多種香料的濃醬汁都稱為kctehup。當時歐洲有很多種ketchup,原料包括核桃、鳳尾魚、蘑菇、黃瓜等等,但沒有一種ketchup使用西紅柿。美國人亨利�6�1海因茲很有創造性地ketchup了一下,把西紅柿加進醬中,
這就是今天我們食用的調味番茄醬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西紅柿在美國被製作成了西紅柿醬, 但是並沒有進行實際的與雞蛋的烹調的菜品。
那麼,又是如何能證明「雞蛋炒西紅柿」就是國人發明的呢?
從我查的資料來看,我發現,所謂的」雞蛋炒西紅柿「,就是以前的」木須肉「, 而」木須肉「這道菜在明代的菜譜上是有的!!哈哈, 而同時的西方,仍然把西紅柿做成佐餐的醬, 而並沒有拿西紅柿和任何蔬菜或者肉類同時烹調,因此,我得出結論: 」西紅柿炒雞蛋「是國人的發明!!!
也可能有人會問,為何」西紅柿炒雞蛋「又叫」木須肉「呢?
原來,這個「木須」就是」苜蓿「,而不是一般飯店的菜譜上那樣寫的「木須」。而叫這個苜蓿是因為雞蛋炒熟後類似苜蓿花,所以取這個名字。
因此,」西紅柿炒木須「就是」西紅柿炒雞蛋「
而木須肉就是雞蛋炒肉,裡面的一般會加木耳和黃瓜片,做以點綴。
㈢ 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的起源是怎樣的
作者:牧羊駝先生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0042447/answer/7326965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一: 西紅柿的歷史:
西紅柿的正式名稱是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等地,在安第斯山脈至今還有原始野生種,後傳至墨西哥,馴化為栽培種。16世紀中葉,由西班牙、葡萄牙商人從中、南美洲帶到歐洲,再由歐洲傳至北美洲和亞洲各地。初以其鮮紅的果實作為庭園觀賞用,後才逐漸食用。世界番茄產量以美國為最高;蘇聯的栽培面積最大;中國、日本、埃及、墨西哥及義大利、西班牙各國都大量生產。
二: 西紅柿何時傳入中國:
西紅柿大約在明代萬曆年間傳至中國。
這個是有史書記載的。 成書於1621年的《群芳譜》記載:「蕃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由此看來,西紅柿是明代傳入中國的。
但是當時叫「番柿」,因為酷以柿子、顏色是紅色的,又來自西方,所以有「西紅柿」的名號。從中國又傳入日本,日本也稱它為「唐柿」。而在歷史上,中國人對於境外傳入的事物都習慣加「番」字,於是又叫它為「蕃茄」。 在台灣北部俗稱「臭柿」,南部叫做「柑仔蜜」。
三: 「西紅柿炒雞蛋」是國人的發明。
怎麼見得呢?
1. 因為從西紅柿的歷史發展來看,西紅柿從南美秘魯傳入中美洲的時間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美洲的印加人和阿茲台克人早在公元前700年就開始種植西紅柿了,而食用西紅柿的可考時間卻是16世紀。第一批食用者是瑪雅人和墨西哥南部地區的原住民,他們食用的方法就是生吃,而沒有經過烹調。
2. 西紅柿在1590年之後才傳到英國。一個叫吉拉爾德??賀伯爾的庸醫知道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都愛吃這個,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認為西紅柿是有毒的,因此,也沒有列入菜譜,所以食用的方法還是生吃。
3. 大概到了1750年左右,西紅柿就傳到了北美,美國人也吃了,當時吃的人還是不多,大家主要把它當成裝飾性的植物。
連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在巴黎也吃過,
後來回國之後不僅大吃特吃,而且加以推廣,
當時美國人不是把西紅柿當成一種日常蔬菜來吃,只是在夏天當水果來吃。因此,也沒有進行烹調。
4. 到了17世紀的時候,英國船員發現了一種中國南方水手用來腌魚的醬料(是用核果和菇類製作的),覺得味道十分鮮美。接著它便傳到了英國,人們開始將所有鹹味的、內含多種香料的濃醬汁都稱為kctehup。當時歐洲有很多種ketchup,原料包括核桃、鳳尾魚、蘑菇、黃瓜等等,但沒有一種ketchup使用西紅柿。美國人亨利??海因茲很有創造性地ketchup了一下,把西紅柿加進醬中,
這就是今天我們食用的調味番茄醬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西紅柿在美國被製作成了西紅柿醬, 但是並沒有進行實際的與雞蛋的烹調的菜品。
那麼,又是如何能證明「雞蛋炒西紅柿」就是國人發明的呢?
從我查的資料來看,我發現,所謂的」雞蛋炒西紅柿「,就是以前的」木須肉「, 而」木須肉「這道菜在明代的菜譜上是有的!!哈哈, 而同時的西方,仍然把西紅柿做成佐餐的醬, 而並沒有拿西紅柿和任何蔬菜或者肉類同時烹調,因此,我得出結論: 」西紅柿炒雞蛋「是國人的發明!!!
也可能有人會問,為何」西紅柿炒雞蛋「又叫」木須肉「呢?
原來,這個「木須」就是」苜蓿「,而不是一般飯店的菜譜上那樣寫的「木須」。而叫這個苜蓿是因為雞蛋炒熟後類似苜蓿花,所以取這個名字。
因此,」西紅柿炒木須「就是」西紅柿炒雞蛋「
而木須肉就是雞蛋炒肉,裡面的一般會加木耳和黃瓜片,做以點綴。
㈣ 西紅柿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除了西紅柿炒雞蛋還有什麼好吃的做法
大約在明朝時期,西紅柿傳入中國。
西紅柿最早生長在南美洲,因色彩嬌艷,人們對它十分警惕,視為「狐狸的果實」,又稱狼桃,只供觀賞,不敢品嘗。西紅柿向外傳播始於1523年,最開始從墨西哥傳到了西班牙、葡萄牙。西紅柿大面積傳播始於1575年,英國和中歐各國都能看到西紅柿。 17世紀傳入菲律賓,後傳到其他亞洲國家。
話說,你可以去度娘那裡找。
㈤ 西紅柿炒雞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西紅柿炒雞蛋,再經典不過的國民流行菜,人人愛吃,全世界吸粉無數。
西紅柿抗衰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心臟、降血壓、防癌抗癌,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兩者結合,養素互補,豐富的營養,鮮美的味道,酸酸甜甜地,讓人慾罷不能。
那麼西紅柿炒雞蛋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到底是誰這么有才,發明了這樣完美的搭配?我們得先來說說主角之一西紅柿。
西紅柿又名番茄,原產於秘魯和墨西哥。16世紀中葉,西班牙、葡萄牙人殖民中、南美洲,把番茄帶回歐洲。到了歐洲,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狼桃」。剛開始說番茄有毒,吃了會長瘤子,因此作為花園里的賞植。它成熟時鮮紅欲滴,紅果配綠葉,美麗誘人,很受歡迎。
到了17世紀,英國人就知道番茄可以食用,但到18世紀初才作為蔬菜作物進行經濟栽培。1752年,英國人開始用番茄作果子露的製作原料。總的來說,18世紀中葉,番茄才開始食用栽培。18世紀末的時候,英國、法國、德國的食品店裡,已經遍布番茄的身影。
番茄大約是在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明代萬曆年間趙函寫的《植品》(1617)提到,番茄是西洋傳教士在稍早的萬曆年間,和向日葵一起帶到中國來的。成書於1621年的明代農學家王象晉栽培植物著作《群芳譜》也記載:「蕃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當時番茄叫「番柿」,因為形狀酷似柿子,又來自西方。清朝時期又叫西番柿。
番茄在我國傳播速度非常慢,和歐洲一樣,剛傳入時也被當作觀賞植物。清朝光緒年間,各地文獻對番茄的評價仍舊是「可玩不可食」。直到20世紀初期,才開始作為蔬菜栽培食用,大規模種植是在建國之後。
民國時期山西太原府正大飯店西餐菜單
番茄的食用,抗戰期間已經非常普遍。1936年,斯諾訪問延安,招待他的就是西紅柿炒辣椒。1935年,老舍旅居青島,寫下的《西紅柿》《再談西紅柿》兩篇小文提到了很多西紅柿菜品,比如番茄蝦仁。
而關於西紅柿炒雞蛋,據說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沒人知道它的發明者。到了抗戰時期,已經風靡全國了。
1940年代,抗戰期間,汪曾祺輾轉到大後方西南聯大就讀,在昆明的飯館里驚喜的吃到了真正的西紅柿炒雞蛋,在他回憶那段歲月寫下的《昆明菜炒雞蛋》中就寫道:番茄炒雞蛋,番茄炒至斷生,仍有清香,不疲軟,雞蛋成大塊,不發死。番茄與雞蛋相雜,顏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紅柿炒雞蛋,炒得「一塌胡塗」。
紅黃交錯,賣相味道皆佳,酸酸甜甜的,可口又下飯。之後的70多年裡,西紅柿炒雞蛋風靡中國大江南北,經久不衰。
(全文完)
轉載請註明「來源:互動網路」
㈥ 番茄炒蛋怎麼做
原料:西紅柿、雞蛋、鹽、糖
做法:
1、西紅柿清洗干凈,雞蛋2枚,雞蛋打入碗中,雞蛋打散備用。
2、熱鍋涼油8成熱放入雞蛋炒,雞蛋炒散炒熟,炒熟的雞蛋出鍋備用。
3、另起鍋放少許油,6成熱放入西紅柿翻炒。加入糖和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番茄紅素的含量與西紅柿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是負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越是不甜的西紅柿,其中番茄紅素含量越高。此外,夏天生產的西紅柿中番茄紅素含量比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夏天陽光充沛、光照時間長,會讓番茄紅素的含量大大增加;而冬天溫室大棚里種植的西紅柿,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低。
與食用生西紅柿相比,人們食用加工後的西紅柿,更能提高血中番茄紅素等抗氧化劑的濃度。這是因為高溫破壞了番茄細胞的細胞壁,從而增加了番茄紅素等抗氧化劑的釋放。此外,西紅柿在烹調的過程中,常會用到花生油、色拉油等植物油,而這些油脂將幫助西紅柿將番茄紅素等脂溶性抗氧化劑自然釋放出來,充分發揮抗氧化作用。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加熱後,西紅柿中的維生素C會受到損失,但是西紅柿中的番茄紅素和其他抗氧化劑含量卻明顯上升。
因此西紅柿炒太久營養會流失,烹調時應避免長時間高溫加熱,以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做菜時蓋嚴鍋蓋,再稍加些醋,能保護其避免被氧氣破壞。
㈦ 關於西紅柿炒雞蛋的問題。
三: 「西紅柿炒雞蛋」是國人的發明。
怎麼見得呢?
1. 因為從西紅柿的歷史發展來看,西紅柿從南美秘魯傳入中美洲的時間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美洲的印加人和阿茲台克人早在公元前700年就開始種植西紅柿了,而食用西紅柿的可考時間卻是16世紀。第一批食用者是瑪雅人和墨西哥南部地區的原住民,他們食用的方法就是生吃,而沒有經過烹調。
2. 西紅柿在1590年之後才傳到英國。一個叫吉拉爾德•賀伯爾的庸醫知道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都愛吃這個,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認為西紅柿是有毒的,因此,也沒有列入菜譜,所以食用的方法還是生吃。
3. 大概到了1750年左右,西紅柿就傳到了北美,美國人也吃了,當時吃的人還是不多,大家主要把它當成裝飾性的植物。
連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在巴黎也吃過,
後來回國之後不僅大吃特吃,而且加以推廣,
當時美國人不是把西紅柿當成一種日常蔬菜來吃,只是在夏天當水果來吃。因此,也沒有進行烹調。
4. 到了17世紀的時候,英國船員發現了一種中國南方水手用來腌魚的醬料(是用核果和菇類製作的),覺得味道十分鮮美。接著它便傳到了英國,人們開始將所有鹹味的、內含多種香料的濃醬汁都稱為kctehup。當時歐洲有很多種ketchup,原料包括核桃、鳳尾魚、蘑菇、黃瓜等等,但沒有一種ketchup使用西紅柿。美國人亨利•海因茲很有創造性地ketchup了一下,把西紅柿加進醬中,
這就是今天我們食用的調味番茄醬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西紅柿在美國被製作成了西紅柿醬, 但是並沒有進行實際的與雞蛋的烹調的菜品。
那麼,又是如何能證明「雞蛋炒西紅柿」就是國人發明的呢?
從我查的資料來看,我發現,所謂的」雞蛋炒西紅柿「,就是以前的」木須肉「, 而」木須肉「這道菜在明代的菜譜上是有的!!哈哈, 而同時的西方,仍然把西紅柿做成佐餐的醬, 而並沒有拿西紅柿和任何蔬菜或者肉類同時烹調,因此,我得出結論: 」西紅柿炒雞蛋「是國人的發明!!!
也可能有人會問,為何」西紅柿炒雞蛋「又叫」木須肉「呢?
原來,這個「木須」就是」苜蓿「,而不是一般飯店的菜譜上那樣寫的「木須」。而叫這個苜蓿是因為雞蛋炒熟後類似苜蓿花,所以取這個名字。
因此,」西紅柿炒木須「就是」西紅柿炒雞蛋「
而木須肉就是雞蛋炒肉,裡面的一般會加木耳和黃瓜片,做以點綴。
這是西紅柿炒蛋的歷史
㈧ 除了炒蛋,番茄還有哪些迷人吃法
- 香蒜蕃茄烤雞腿 --
By kacaiee
來自英國名廚的經典菜譜,好吃、簡單,當番茄與雞汁相融時,真是滿口的幸福!
--用料--
雞腿
大蒜 一整個
大蔥 適量
蕃茄(聖女果都行) 看盤子大小,鋪滿底部就行
橄欖油 適量
香葉 2片
鹽
胡椒粉(黑白都可)
薄荷葉--做法--
將蕃茄切片切塊平鋪滿盤子。
將雞腿放在蕃茄上面,雞腿旁邊擺上切好的大蔥段和蒜頭。
雞腿表面撒鹽、雞腿表面抹橄欖油。整盤撒上適量羅勒碎和胡椒粉、擺上幾片薄荷葉和香葉。
烤箱預熱175度 進烤箱.烤90分鍾。--小貼士--
蕃茄一定要在底部,因為這樣烤的蕃茄汁水才能深入雞腿底部裡面,而不影響雞腿正面雞皮烤的香脆。
我的盤子有點小,擺得擠,大點得盤子比較好。
雞腿表面撒鹽,(不用撒到蕃茄上去 只要在雞腿表面撒多點鹽即可)雞腿表面抹橄欖油。(抹均勻 這樣烤能脆而且金黃色)-- 五分鍾的番茄蝦 --
By 純棉仔
番茄的味道可以很好地與海鮮融合,而且還會使整道菜顏色艷麗。
--用料--
蝦仁
番茄
蔥花
可有可無的甜玉米
番茄醬
鹽--做法--
根據飢餓程度輕重緩急把番茄剁成隨便什麼形狀,切好蔥花。
下鍋炒番茄,炒到番茄軟趴趴出水變得糊糊的。
擠進適量番茄醬,灑鹽,覺得太酸的話再加一勺糖~ 倒進小半碗水,蓋蓋子熬一會。
趁機在蝦的背上劃一刀。
等到番茄汁變得濃濃的之後,倒進蝦仁,大火快炒~
意外發現冰箱里還有甜玉米粒,用走路撿著錢的快樂心情,愉悅地倒一把進去。
撒蔥花,粗鍋,用士力架廣告的節奏大喊:番!茄!蝦!把它粗掉把它粗掉!番!茄!蝦!把它粗掉把它粗掉!!-- 番茄雞蛋杯 --
By 蜂香薄荷
整隻番茄!整隻雞蛋!看起來就好滿足,嫩嫩的雞蛋和軟軟的番茄是絕配哦~
--用料--
番茄 一個
雞蛋 一個
青豆玉米 適量
芝士(切達芝士or馬蘇里拉都可以)
黑胡椒--做法--
番茄切去頂部,挖空,包錫紙。芝士切碎。
打進一個雞蛋,撒上青豆玉米,芝士,黑胡椒。
180° 中上層 15~20分鍾即可,不需要蓋番茄的蓋子,喜歡香腸或者其他材料也可以放~ 完全隨心(番茄和雞蛋真心超級搭 !!)-- 整個番茄飯加強版【兩個番茄玉米飯】--
By seeta
風靡一時的快手懶人菜,燜軟後的番茄與粒粒米飯相融,怒下一鍋飯的節奏。
--用料--
番茄 兩個
玉米 半根
米 適量
油 適量
胡椒粉 適量
鹽 適量--做法--
番茄去蒂洗好,剝玉米。
淘米。
把玉米和米放進電飯鍋,加入適量水,油,鹽,胡椒粉攪拌均勻,最後放入番茄。(其他料都可以隨便放,青椒啊洋蔥啊土豆啊胡蘿卜啊香菇啊~~freestyle!)
開始蒸。
攪拌,開動!-- 蕃茄蘑菇肉醬義大利面 --
By 臻媽美食廚房
自己做番茄肉醬,除了會帶
㈨ 番茄炒蛋的來厲
西紅柿,又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原生於南美洲的秘魯和厄瓜多,後傳至墨西哥,逐漸被馴化為栽培品種。
16世紀中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將西紅柿從中、南美洲帶到歐洲,再由此傳至北美洲和亞洲各地。
一開始西紅柿只是作為庭園觀賞,後來才慢慢用於食用。
可以看出,外國對西紅柿的使用,僅限於生吃和做醬料,所以善於煎炒的中國人就只好當仁不讓,創造了美味的番茄炒蛋啦。
㈩ 經常吃西紅柿炒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西紅柿也稱番茄、番李子、洋柿子。原產南美洲,相傳16世紀英國公爵旅遊時帶到歐洲,也可能是從西部傳人中國,故稱番茄。西紅柿可生吃、可炒菜、可榨汁、可做醬,人稱「蔬菜中的水果」,遍及世界。
以中醫葯膳理論分析,西紅柿性微寒,味甘、酸;入脾、胃、肝經。可養陰生津、健脾養胃、平肝清熱,適於熱病傷陰引起的食慾不振、胃熱口渴等症。現代醫學檢測,西紅柿含豐富的維生素c,每百克西紅柿含11毫克維生素c,是蘋果的2.5倍,維生素pp含量在果蔬中也名列前矛。此外,還含有胡蘿卜素0.31毫克,除含鈣、磷、鐵外,還有較多的蘋?岷湍?仕帷?
有關西紅柿的飲食防癌作用有多種說法。香港《快報》曾報導番茄紅素可保護人不受汽車尾氣及香煙中致癌物的侵害。番茄紅素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可抑制某些可致癌的氧自由基,防止癌的發生。西紅柿也含有谷胱甘肽,具有推遲細胞衰老,降低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作用。國外研究還發現西紅柿提取物有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特異性抗原psa的作用,提出前列腺癌患者多吃西紅柿是有益的。
《陸川木草》一書記載西紅柿具有健胃消食、治療食慾不振的作用,這可能與含有的蘋果酸、檸檬酸有關,這兩種成分可刺激食慾,促進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增強胃腸的吸收功能。消化功能較差或多食葷腥油膩食品的人,在飯後進食西紅柿是有好處的。肥胖者、高膽固醇血症者養成常吃西紅柿的習慣,對減肥降脂有益,這又是西紅柿中所含果酸的功勞。西紅柿中還含有番茄鹼,動物試驗證明可明顯降低組織胺所致毛鄉田血管通透性升高,具有抗炎作用。加之西紅柿中還含有豐富的核黃素、抗壞血酸、維生素a、維生素k等,對防治牙齦出血、口腔潰瘍是有好處的。
西紅柿用於食療舉例如下:
養陰生津方:用於因胃陰不足或頭頸部放療引起的口乾咽燥、食慾減退、煩熱口渴、舌紅少苔。西紅柿200克洗凈,開水澆燙去皮,搗爛後加冰糖適量,置冰箱冷藏室內放涼備用。飯後可不拘時間頻頻食用。
清胃健脾方:用於因胃熱或貪食葷腥厚味以及飲酒過量引起的脘腹脹滿、呃逆厭食、口臭煩渴等症。苦瓜100克,開水焯後切片,素油少許燒開,將苦瓜煸熟,西紅柿洗凈切月牙片同炒,酌加鹽及調料、味精少許化開、與蒜末同時加入,翻炒後起鍋。
涼血止血方:用於因血熱、毒火或頭頸中放療引起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粘膜出血。鮮藕100克切片,黑木耳水發,50克,沙鍋清水煮開約半小時,西紅柿200克切片放入,酌加鹽、味精等調料再煮10分鍾,雞蛋一個打蛋花成湯。
不成熟的青西紅柿含龍葵鹼,多吃會中毒,故應不成熟者不吃。西紅柿偏涼,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西紅柿最好在飯後用,以免空腹刺激胃腸,避免與胃酸結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引起胃脘不適。也有人建議,西紅柿不與黃瓜同食,以避免黃瓜中所含成分破壞西紅柿中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