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蘭花與洋蘭的異同點
不管是洋蘭還是國蘭,它們均屬於蘭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有蘭科植物的共有特徵,例如假鱗莖、質厚堅韌的葉片和具有唇瓣的兩側對稱花等。所不同的是,洋蘭通常開有色彩艷麗的較大花朵,而且大部分為氣生的附生蘭;而國蘭則開有幽香的小型花朵,花色以素雅或淡色為主,花朵的外形變化多端,什麼牡丹瓣、蝶瓣、荷瓣、梅瓣、水仙瓣、菊瓣都會出現在同一個種之內,形成了不同類別的花藝品種。除了形形色色的花藝品種外,國蘭還有不少葉片出現黃、白色線藝的葉藝品種。以觀賞的角度來看,洋蘭代表了一種西方文化的現代美,而國蘭則體現了東方文化的古典美。故當今養蘭人群也可大致分成喜歡艷麗的洋蘭一族和喜歡幽雅芳香的國蘭一族。
⑵ 最好的蘭花是那一種,請問專家
下面給你介紹幾種常見的蘭花.
春蘭: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蘭: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蘭: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寒蘭: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暇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墨蘭: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春劍: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最貴的蘭花---應該屬於瓣蓮蘭花,最貴的244萬/株
蘭花花容千姿百態,蕊蝶以艷麗的色彩,勻稱的中宮布局,造成強有力的視覺沖擊贏得了各地蘭花愛好者的青睞。
談到蕊蝶,蓮瓣蘭「梁祝」是一個不能不提及的名品。它是蓮瓣蘭中最先發現「葉花雙蝶」的蕊蝶品種。由劍川藝蘭高手楊建昌先生發現、培育、命名。其株型秀美,葉綠滴翠,抽心葉明顯蝶化。花一廷2-3朵,花型大,花瓣布局勻稱。花色胭脂復染。捧瓣與唇瓣白色,紅斑潑染,蝶化明顯,似用國畫寫意手法繪制的彩蝶。花香清馨而悠遠。盛花時節,猶如彩蝶翩躚於青青碧草間。
據「劍陽蝶」登錄者李劍先生介紹:「此品花抽心葉剛長出來不久時『葉蝶』最為漂亮,觀其『葉蝶』,不賞花勝似賞花,令人百看不厭。而且其出現『葉蝶』的概率較高,每兩三苗草中就會有一片抽心葉蝶化。還有花朵蝶化也很穩定,著花必蝶,只是會因栽培優劣而捧瓣色塊會有多寡之分而已。」
台灣蘭花名家林先生特別鍾愛此花,他認為:「梁祝」喉管通紅,捧瓣圓潤,頗具唐代美女楊貴妃的富態。
作為高品位蕊蝶的「梁祝」其命名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此名稱含蓄而又極具文化內涵。它向我們訴說了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正如《梁祝》「化蝶」歌詞:「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台。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台。樓台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蓮瓣蘭「梁祝」把我們帶入的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是神話的意境。許多藝術家用戲劇、影視、繪畫、音樂等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了這一動人的愛情故事。著名音樂家何占豪、陳鋼以《梁祝》這一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為題材,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他們用優美的弦律向世人傾訴著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著名的小提琴家俞麗拿精彩的演奏更是使這支曲子凄婉、動人。蓮瓣蘭「梁祝」則用一叢幽蘭間棲息的兩只顫動著雙翅的彩蝶,向我們訴說著這一千古絕戀。
蓮瓣蘭「梁祝」的自然美印證了《梁祝》愛情故事的人文美。
⑶ 那樣蘭花最好
鬼蘭
英文名:Ghost Orchids
蘭科:Orchidaceac
學名:Epipogium aphyllum Sw.
所處位置:
BIOTA(living things)
EUKARYOTA(eukaryotes)
PLANTAE(plants)
SPERMATOPHYTA(Vascular Plants)
MAGNOLIOPSIDA(flowering plants)
LILIIDAE(monocotyledonous flowering plants)
ORCHIDACEAE(orchids)
生物界-真核生物-植物門-維管植物-顯花植物-單子葉植物-蘭科
特徵:缺乏葉綠素,營寄生生活,多棲息於林地沼澤,多已山毛櫸腐葉為生長地,發現橡樹葉也可,地下莖,可多年宿存地下,產生吸根(Rhizome sucker),珊瑚狀。地上部分高5-25cm,無葉,不能光合作用。花艷麗,形狀奇特,似跳躍狀態的青蛙,昆蟲傳粉,種子靠風力傳播。分布於英國Oxfordshire, Buckinghamshire, Herefordshire, 和Shropshir。Globally, 從北歐到中歐直到比利牛斯山南部,希臘和克里米亞半島北部均有分布,也在西伯利亞、高加索山已經和Himalaya有發現.
⑷ 仙履蘭的珍貴的仙履蘭
一株奇異而珍貴的蘭花,正受到英國警察24小時不間斷的巡邏保護,對它的安保級別不亞於英國女王。偷盜或是傷害它最高將被判處五千英鎊的罰款。
它的名字是「仙履蘭」,又稱為「女神的拖鞋」,傳說中,美神維納斯在森林裡丟了一隻拖鞋,便派了一位牧羊女前去尋找,正當少女發現拖鞋,想要把它撿起來時,拖鞋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蘭花。這種蘭花原本遍布英國,然而幾個世紀以來,由於環境變化和人為破壞,美麗的仙履蘭漸漸在英國消失了蹤影,如今,生長在英國蘭開夏郡西瓦達爾高爾夫球場的這株蘭花,堪稱英國最稀有的物種,每年都有數千人專程趕來爭睹它的風采。
「仙履蘭」的學名為杓蘭,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開花時的形狀就像一隻精緻的小拖鞋,上面綁著紫色的蝴蝶結。再過幾周,人們便可以觀賞到它綻放的黃色花朵。
⑸ 哪裡先把蘭花推向市場
歐洲是最先把蘭花作為商品推向市場的。早在19世紀初,隨著新種卡特蘭的開花,歐洲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養蘭熱。英國各公司隨之開始經營蘭花,紛紛派人四處搜集蘭花新品種,並定期在各地拍賣。但當時拍賣的蘭花多數是非蘭屬的熱帶蘭。1889年以原產於我國的碧玉蘭和獨占春為親本育成了世界上首個大花蕙蘭品種,從此,蘭屬蘭花成為世界上十分流行的觀賞蘭花類型之一。20世紀50年代,以美花蘭為主要親本培育出大量的大花蕙蘭新品種,有力地推動了蘭屬蘭花產業化的形成和發展。1960年,法國的Morel以莖尖為材料,用組織培養的方法快速繁殖大花蕙蘭獲得成功,為蘭花的工廠化生產奠定了基礎,並極大地推動了蘭花產業的繁榮。目前,每年通過雜交等手段育成的蘭花新品種都在300個以上。作為切花,蘭花始終位於世界切花花卉前十名之列;作為盆花,蘭花的銷售量正持續增加,並已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年宵花種類之一。
⑹ 英國的,首都和動物和植物。
英國的首都 倫敦
英國的標志性動物——獅子
在中世紀的英國,獅子曾被作為英國皇家武力威嚴的象徵,亨利二世在位時,英國皇家兵器上都描繪有3隻獅子。至今,英國國家足球隊的運動衫上也有獅子的圖案。英國動物歷史學家奧里根告訴記者,在古代,英國皇家生活很奢華,獅子是「國王的寵物」,被養在倫敦塔里,除了觀賞,還成為皇室權威的一種炫耀。
主要景點
折疊玫瑰園
建於1923年,每年的6月至8月,園中的玫瑰正處於盛花期,花團錦簇,色彩繽紛,花朵香氣撲鼻,令人沉醉,因此是植物園中的一個主要景區。
折疊草園
建於1982年,種植的草的種類有550種之多,並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在草園,初夏時可見的多為一年生的谷類和草,在秋冬季可見多年生的草。草園被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裝飾陳列區,一個是資料區。
折疊竹園
創造了竹類植物的多樣化展示形式,一年四季都適合參觀,展示了120 多種竹,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日本甚至美洲大陸。在杜鵑花花谷的旁邊就是四季有景的竹園。不同造型、不同品種的竹子在這里茂盛的生長,明暗反差很大的色彩使這里的景色更加迷人。這里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0多種耐寒的竹子,這些樣品在中國、日本、喜瑪拉雅山和美洲大陸的一些地方也能看到。第一份竹子樣品是種在了一個溫室的旁邊。後來,又由現任園長移栽到泰晤士河旁的一個特別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竹園的前身。竹園最大限度的展示著不同造型、不同葉形的竹子的美麗。粗壯的竹子、纖細的斑竹、長有茂密的像瀑布一樣下垂的竹葉的竹子,讓遊人感受著不同的美。常綠和抗寒的竹子可以一年四季都展示它的美麗,使竹園常年有景。由於竹子的四處延伸,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所以人們設置柵欄來防止竹子的根到處"蔓延"。而這些柵欄也從最早的粘在地上、製作粗糙的塑料柵欄改進為造型美觀的柵欄。
折疊棕櫚室
棕櫚室是全球最著名的溫室之一,邱園里最具標志性的建築,外形像一艘倒置的航船,建成於1844~1848年,是世界上倖存的最重要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的建築。英國正值國力鼎盛之時,在優美寧靜的皇家植物園里,作為英國人戰利品搬運而來的熱帶棕櫚樹,被安置進了一座通體透明的宮殿,這就是遊客進門後看到的第一個溫室-棕櫚室(PalmHouse)。這里是棕櫚科植物多樣性展示中心,溫室里創造了與熱帶雨林相似的氣候條件,展示了974種植物,分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區。這里保存的棕櫚類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在野生環境下已經瀕臨滅絕,是熱帶地區的活化石。在棕櫚室的地下室還有海洋植物陳列室,分別呈現了四種重要的海洋自然環境以及身在其中的魚類、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展現了海洋植物的重要性。
折疊溫帶植物溫室
Temperate House邱園最大的溫室(TemperateHouse),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溫室,是現存的最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建築,面積4880平方米,是棕櫚室的兩倍。分別於1859~1863年、1895~1897年兩個階段建成,展示了1666種亞熱帶植物。展示的內容按地理分布布置:北翼展示亞洲溫帶植物;北邊八角亭展示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植物;南邊八角亭展示南非石楠屬植物和山龍眼科植物;南翼展示南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中部展示高大的亞熱帶樹木和棕櫚植物。溫室中也有許多是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植物如茶和各種柑橘類植物等。
折疊威爾斯公主溫室
威爾斯公主溫室是為紀念威爾斯王妃Augusta而命名的。是邱園里最復雜的公共溫室,採用先進的控制系統,調節供熱、濕度、通風、採光系統,創造了從乾旱到濕熱帶的十個氣候區,滿足不同氣候類型植物的生長,裡面還栽植有12株泰坦魔芋、馬達加斯加的麵包樹、中美洲的蘭花和亞洲的食肉植物。這里的植物非常豐富,且都盡量按其自然生長狀態布置。而且節能是該溫室的一大特色。
折疊高山植物溫室
邱園最小的溫室(AlpineHouse),1981年建成。
折疊睡蓮溫室
邱園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852年,位於棕櫚室的附近,專門為栽培王蓮設計。面積226平方米,展示了86種植物。由於栽培不好,1866年改為經濟植物館,栽培葯用植物和烹飪作物。1991年恢復原用,它是邱園中氣候最濕熱的一個溫室(WaterLilyHouse),主要展示熱帶水生植物,冬季閉館(11月~3月)。
折疊植物進化館
進化館(EvolutionHouse)的植物進程從4萬億年前的無生命的不毛之地時代開始,到6億年前的第一個真正的植物--海藻,到4.5億年前的陸地植物。主要展示了陸地植物出現後的三個階段:志留紀、石炭紀和白堊紀。 威爾士王妃溫室():為紀念威爾士王妃Augusta而命名,黛安娜王妃參加了1987年7月的開幕式。這個邱園里最復雜的公共溫室採用了最先進的電腦控制系統,創造了從乾旱到濕熱帶的十個氣候區,以便適應不同氣候類型植物的生長。這里的植物都盡量按其自然生長狀態布置。該溫室保存的植物種類包括香蕉、菠蘿、蘭花等,其中蘭花收集了370個屬,3750個分類群,9500株。
折疊睡蓮溫室鍾樓
睡蓮溫室鍾樓(TheCampanile)是一座義大利風格的羅馬式建築,建築師DecimusBurton當時設計是作為百米外的棕櫚室(PalmHouse)的鍋爐煙囪。
折疊寶塔
寶塔(Pagoda)1762年為Augusta王妃建,由WilliamChambers設計,當然也是作為他本人對中國建築興趣的一種紀念,在18世紀中期,英國的園林設計中非常流行中國風。寶塔高50多米,共十層,八角形的結構,塔頂的邊緣有龍的圖案,整座塔色彩豐富,為邱園寧靜的南部創造了一個視點。
折疊標本館
1853年建成,館藏了700萬份植物標本,代表了地球上近98%的屬,35萬份是模式標本;真菌標本館建於1879年,收集了80萬份真菌標本,3.5萬份是模式標本,作為信息網路中心,這里已成為全世界的植物學家和真菌學家進行學術交流的平台。
折疊圖書館
作為世界上植物學參考書籍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圖書、手稿和期刊等共有50多萬冊,涉及語種90多種。
折疊單子葉植物園
草園迄今為止,植物園里有大約550種的單子葉植物,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這些植物的種子、枝條及生長材料被送往世界各地的植物園、大學院校和研究機構。單子葉植物的生命力十分頑強,也很少發生病蟲害,只是偶有真菌性病害發生。一些單子葉植物是某些真菌的寄主植物,這些真菌卻可以有效地防止某些潛伏性病害的發生。參觀單子葉植物園的最佳時機是在初夏時節來看一年生單子葉植物,在冬秋季看已結出種子的多年生單子葉植物。植物園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純裝飾性展區,另一個是科普教育區。
在裝飾性展區里,大部分的展品均為多年生的單子葉植物。每年秋季,工作人員都會把一年生的植物種子收集起來,等到翌年3月或4月初的時候再播種在溫室里,等到了4月底或5月再依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將其移植到植物園里。竹子是森林中惟一的單子葉植物。植物園里有3種竹子,大部分竹子都在珍藏在竹園里。這里還有一種叫miscanthussinensis的單子葉植物,它是一種裝飾性植物,原產自中國的南方,20世紀70年代才傳入西歐。以前這種植物是不開花的,但經過一個德國的園藝工人的努力終於獲得它的種子,從而使得這種植物陸續出現在很多國家,它是繼彭巴斯草之後現今應用最廣泛的裝飾性植物。而它的優點可不僅限於此,在實驗室和一些地方都在進行著對其潛在用途的開發研究,有專家認為它可以成為新型可再生的燃料。
在科普教育區,有原產自英國的單子葉植物展品,全世界有620個屬1萬種單子葉植物,其中有54個屬100多種植物是原產自英國的。單子葉植物是最有經濟價值的一種植物。它為人們提供了食物來源和能量來源,單子葉植物可以作為建築材料使用,可以作為化妝品的製作原料。總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們。在植物園里還有一些草坪展區,園丁將不同的草組合在一起,與商用草坪進行比較,每一塊草坪都有不同的顏色,造型,也為植物園增添了不少美景。
折疊食蟲植物園
該園內收集著世界上大部分的食蟲植物。如茅膏菜,捕蠅草等。
折疊其他景點
損毀的拱門(TheRuinedArch)建於1759年,是一座仿製的遺跡;貝婁娜聖堂(TheTempleofBellona)建於1760年,是以羅馬戰神命名的;阿瑞托莎聖堂(TheTempleofArethusa)建於1758年,相傳阿瑞托莎是居於山林水澤的仙女,河神追她時,月神黛安娜為了幫助她,把化為泉水;埃俄羅斯聖堂(TheTempleofAeolus)建於1760~1763年,埃俄羅斯是神話中的風神,當時聖堂上有一個轉椅,可以坐享周邊全景。1845年被DecimusBurton移動重建。KingWilliamsTemple由JeffryWyatville建於1837年,這是一座帶有托斯卡納柱型的門廊的石頭建築,為了紀念英軍從Minden到Waterloo的軍事勝利而建。鍾樓(TheCampanile)是一座義大利風格的羅馬式建築,建築師DecimusBurton當時設計是作為百米外的棕櫚室(PalmHouse)的鍋爐煙囪。
折疊編輯本段科研價值
在英國皇家植物園的韋園內建有千禧年種子銀行(TheMillenniumSeedBank),這是世界上最宏偉的植物保護項目,工程投資達8000萬英鎊。這個項目是為挽救和保護世界上許多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物種,這里不僅儲存英國本土的植物種子,還收集保存了全球24000份重要和瀕危的種子。
運抵這個種子銀行的種子都須經過脫水、篩選、X光照射和發芽檢查等多道工序處理,最後裝入容器存放在溫度零下20攝氏度的地下室。工作人員每10年對庫存種子進行一次徹底檢查和處理。據悉,存放在那裡的種子可保存200年左右。
這里不僅有地下室提供充足的空間保存成千上萬的種子標本,同時還有先進的種子研究和加工設施,各種互動的展示方法對於想深入了解植物和植物與人類親密關系的人有極大的吸引力。
折疊編輯本段旅遊信息
折疊邱園
地址:
Royal Botanic Gardens,Kew
Richmond,
Surrey
TW9 3AB
開放時間:
入園時間為上午10:00,閉園時間則根據季節有所不同。冬季閉園時間為下午16:15,夏季則會延遲至18:30,具體請查閱官方網站。
交通:
地鐵邱園站(Kew Gardens Station) 是最近的倫敦地鐵站,位於第3 區。從地鐵邱園站到邱園的維多利亞門入口約 400 米。出站步行經過商店和 Sandycombe 街 可到達維多利亞門。
折疊韋園(Wakehurst)
地址:
Ardingly, West Sussex, RH17 6TN
開放時間:
園區:入園時間10:00,閉園時間每年3月-10月為18:00(17:30停止入內),11月-2月為16:30(16:00停止入園)
種子銀行:入園時間10:00,閉園時間每年3月-10月為17:00,11月-2月為15:30
大廈:入園時間10:30,閉園時間每年3月-10月為17:00,11月-2月為16:30
參考資料:
1.About Kew | Royal Botanic Gardens,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 Welcome To Our Website . [2016-7-20]
2.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科普教育探究 . 中國科學院 . [2016-7-20]
3.揭秘世界著名英國皇家植物園(一) . 中國園林網 . [2016-7-20]
⑺ 英國有蘭花嗎
有,英國很早就搜集栽培蘭花,舉辦各種蘭展,倫敦的Ivens蘭園很有名。
⑻ 蘭花 介紹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1]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1]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植物學史
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2]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2]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形態特徵編輯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3]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蘭花是一種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它的花結構與眾不同。蘭花結構的奇特是為了適應昆蟲傳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團和唇瓣等,加之,蘭花為兩側對稱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數目減少、子房下位、花形狀、大小和顏色多樣、多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4]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蘭花也有這些結構,不同的是蘭花通常有唇瓣。蘭花有六枚花被(花萼與花瓣區分不明顯,統稱為花被),分為內外兩輪,其中內輪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蟲來傳粉並為昆蟲駐足提供平台。(圖、圖一)
多數蘭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轉180°。
有花粉團:蘭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團,稱花粉團,作用是便於昆蟲傳粉時把花粉全部帶走,提高傳粉效率。當昆蟲進入下一朵花時,被帶出的花粉團可以自動調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觸到黏性柱頭上,從而完成異花授粉。
有蕊柱:除子房外,蘭花的整個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間上分離,促進了異花授粉。
有蕊喙:蘭花的柱關和花葯之間有一個舌狀的器官(源自柱頭上裂片),叫蕊喙,是蘭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4]
生長習性
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分布范圍
中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復雜,植被類型多,因而蘭花資源非常豐富,全國都有分布,但從數量分布上從南到北依次遞減。蘭花在中國分布種類最多的是雲南、四川和台灣省。
中國除了華北、東北、和西北的寧夏、青海、新疆之外,各個省區都有不同種類的蘭屬植物。一般來說,地生蘭多生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如江蘇、安徽、河南等;附生蘭多生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如廣東、福建、台灣等。[12]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干。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cm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
蘭花常用分株、播種及組織培養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後,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鍾,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於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後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左右,萌動後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⑼ 全面介紹蘭花!
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屬:蘭科,蘭屬
別名:春蘭、蘭花、山花、草蘭、朵朵香
蘭花 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稍具革質,2至3片成一束。總狀花序,花被2輪,肉質狀,內輪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紅色斑或無,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黃褐至淺黃,以不具褐色的純顏色者為貴異。根簇生,肉質,圓柱形。萌果三角形,種極小。早春由葉叢間抽生多數花莖,每莖頂開一花,花淡黃綠色,清香。
蘭花通常分為中國蘭和洋蘭兩種,蘭花源產我國,故稱中國蘭。中國蘭主要產於亞洲的亞熱帶,主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山區、西南、華南和台灣各地亦有分布;洋蘭大多產在熱帶和亞熱帶林區。
蘭花是我國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歷史已有二千多年,約有一百多個品種。依開花的時間分,有春蘭、夏蘭、秋蘭、寒蘭、報歲蘭。
蘭花極具觀賞價值,其朴實無華,葉色長青,葉質柔中有剛,花開幽香清遠,發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們將蘭花尊為「香祖」、「國香」、「天下第一香」。蘭花原生於深山幽谷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故有「花中君子」之譽。蘭花,葉態優美,花姿嬌媚,香馥幽異,是我國名貴花卉之一。所以,我國人民一直非常喜愛蘭花,總結積累了不少養蘭經驗,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和《養蘭中訣》。
蘭花入葯,葯名草蘭。葉治百日咳,根治扭傷,籽治目翳,花可治滯痢。
蘭花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蘭科(Orchidaceae)植物,是單子葉植物中 的一個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蘭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計有800個屬,3萬~3.5萬個原生種。另外,在英國《國際散氏蘭花雜種登記目錄》中正式登記的人工雜交種約有四萬種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種以上的數目增加。
我們常看到的國蘭和洋蘭,只是蘭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觀賞價值的栽培種類,還有大量的野生蘭科植物分布於世界各地
國蘭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國蘭的起源與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