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 有哪些果樹品種
有一種新奇的水果被稱為「菠蘿莓」,它外形與草莓十分相似,只不過果肉是奶白色的,嘗起來味道與菠蘿「出奇的」相似。這種新型水果將在接下來5周應季的時間內,在全英國45家超市銷售。
菠蘿莓(學名:pineberry),多年生薔薇科草莓屬草本植物。 它外形酷似草莓,果肉呈白色,外面覆蓋著紅色斑點,與草莓的基因構成相同。味道與菠蘿出奇的相似。源於南美洲,原本是一種野生莓果。喜光耐高溫,多生長在南方地區,以陝南漢中最為常見。這種水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有健 脾胃,補充 維生素C的功效。
❷ 果樹遺傳規律有哪些
研究果樹在繁育過程中,控制親本性狀的基因和基因型在後代遺傳、變異及基因型對後代性狀作用的規律。果樹遺傳規律是果樹育種理論基礎,它可以解釋果樹種類品種遺傳變異現象,指導正確的選擇和選配親本等育種實踐。
果樹的遺傳規律,與其它作物一樣,遵循分離規律、獨立分配規律、連鎖與交換規律等。從1766年柯留特(K?leuter)第一次進行雜交以後,1799年奈特(T.A.Knight)利用人工雜交的方法成功地進行了蘋果、梨、酸櫻桃、李和草莓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孟德爾(G.J.Mendel,1822~1884)從豌豆的雜交試驗中創建了遺傳因子學說,揭露受單基因控制的質量性狀遺傳規律。
從所有性狀的遺傳形式來看,基本上分為質量性狀與數量遺傳兩大類。質量性狀是指非連續變異的相對性狀,如桃的粘核與離核、黃肉與白肉、果皮上的有毛與無毛,這些都是屬於質量性狀,它完全受孟德爾的遺傳規律所支配。數量性狀的遺傳反映在雜種後代的性狀變異上呈連續變異形式,如果實的大小、成熟期的早晚、耐貯性的強弱等。李爾通—艾列(Nills-son-Ehle,1909年)解釋數量遺傳時,創立了多基因假說,他認為決定數量性狀的基因很多。英國學者瑪塞爾(M-ather)提出微效多基因的概念,他認為數量性狀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多基因假說的主要論點是:控制數量性狀遺傳的基因沒有顯隱性區別,各基因對表現型影響很少,作用是累加或積加,它們的遺傳動態仍服從孟德爾遺傳法則,即有分離和重新組合,也有連鎖與交換。
由於果樹不同於大田與蔬菜作物,因此又有其特殊性。首先,果樹大多數為異花授粉植物,在遺傳上屬高度雜合的類型,無論在自交或雜交一代就發生廣泛分離。其次,果樹的經濟性狀,只有少數性狀是受單基因控制的質量性狀,大多數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由於基因的加性效應和非加性效應值的共同作用常在雜種後代里出現雜種優勢的超親現象,所以在雜交育種親本選配時,既要考慮到選擇育種值高,也就是加性效應較大的品種作親本,也要注意配親緣較遠生態型差異大的種類品種作親本。以其獲得雜種優勢。第三,果樹在雜種一代中就發生廣泛分離,但在分離與重組的過程中,選擇性狀優良的個體,就可以通過無性繁殖的方法,形成性狀一致的新的品種。第四,由於果樹是多年生植物,單株佔地面積大,不能栽植數量龐大的雜種後代,而果樹育種過程中的若干經濟性狀又屬於受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因此給果樹親子之間遺傳規律的研究方面帶來較大困難。
果樹受單基因控制的性狀方面,以桃的研究比較多,迄今研究桃受單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有23種以上;此外,象紅肉蘋果中花青素的形成,蘋果白化致死、灰綠致死、矮化,阿爾丹茶藨對葉斑病的抗性等,也都屬單基因控制的性狀。
至於構成優良果樹品種的許多性狀,因為大多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容易受環境條件影響,所以需要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近20多年來,由於育種實踐的需要,生統遺傳學發展迅速,在分析數量性狀的遺傳規律上起了重要作用。生物統計中的平均數、方差、協方差、相關系數、相關迥歸是分析數最遺傳的主要方法。如通過親中值與子代平均值的分析,可以了解數量性狀的遺傳行為是累加還是積加效應;通過親中值與子代平均值的相關迴歸,測定親本某一性狀的遺傳力;通過單列或雙列雜交,可以了解不同組合對某一性狀遺傳的加性效應值與非加性效應值。對性狀遺傳規律的了解,則有助於育種工作者正確選配親本,從而能有預見性地進行育種。
因果樹體積大和多年生特點,使果樹數量性狀遺傳研究得很少。例如,在蘋果、梨、葡萄果實大小方面的遺傳,這一性狀在後代中多呈偏態曲線分布,表現為性狀遺傳的積加效應。勃朗(A.G.Brown)認為,極端選擇壓使雜種後代平均數小於親本的值。錢致斌等認為(1983年);大蘋果與小蘋果的雜交後代,傾小趨勢更為突出,隨著與大蘋果再雜交的世代增加而果實大小平均值能緩慢提高,但雜種後代由於有較大的變異范圍,使果實大小,可通過選擇和無性繁殖固定,從而有可能獲得較大進展。又如,果實品質方面的遺傳更為復雜,它聯繫到糖、酸的含量與比例,芳香、水分與肉質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綜合,目前在這方面則報導得更少。根據李勃(Nybom,1959年)認為,蘋果多數生食品種的酸性雜合基因型是Mama,它們之間互交的後代呈3∶1分離。有的為酸性純合品種基因型是MaMa,無論和什麼品種雜交,後代均為酸型。勃朗(1971年)認為,酸的模式很復雜,其中包括數量與質量兩個模式,單基因控制著中酸、高酸,呈顯性。錢致斌(1983年)認為,在蘋果雙方的一方有苦澀味時,其子代苦澀味株系的多少,與親本苦澀味的輕重呈正相關。梨、葡萄種間雜種後代固形物含量多表現為超親優勢的分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