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考試制度怎麼寫

英國考試制度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5-27 08:00:42

A. 英國的高考制度是什麼今年的高考時否正常進行

英國的高考制度是實行A-LEVEL考試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高考可能不能正常進行。

A-Level課程即英國高中課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 Advanced Level,簡稱GCE A-Level),是英國本土的全民高中課程體系,也被人稱作“英國的高考”。在英國,想要繼續在大學深造的學生,需要完成2年制的A-Level課程才可進入大學入讀。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也是入讀英國或其他英聯邦國家的門檻之一。

英語只需要修學12年就高中畢業了,只要順利通過A-LEVEL考試,就能順利被大學錄取,英國的疫情也沒有得到緩解,所以他們的高考不能正常進行。

B. 英國規定實施全國統一課程、統一考試制度的法律是

1988年教育改革法。

共四部分 238 條。第一部分「學校」, 包括課程、入學辦法、經費與教職員、直接撥款的公辦學校和其他等五章; 第二部分「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第三部分「內倫敦的教育問題」;第四部分「其他補充條款和解釋」。

較之以前頒布的各項教育法,主要有四項根本改革:

1、設立全國統一課程,稱「國家課程」。規定中小學在義務教育階段(5 歲~16 歲)統一開設 10 門基礎學科,即數學、英語、科學、歷史、地理、技術(含設計)、音樂、藝術、體育和現代外語(限中學),其中數學、英語、科學三門為核心學科。

宗教教育仍為必修課。規定義務教育階段, 學生需在 7 歲、 11 歲、 14 歲、 16 歲時參加四次全國性統一考試。

2、擴大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力。規定家長有為子女選擇學校的權力,可自由選擇本地區或其他地區的學校。學校應公開招生,較好的學校應根據條件盡可能多招學生,以鼓勵學校間的相互競爭。

3、學校經費管理權下放。規定凡200人以上的中學和小學,均有權自行決定經費使用的權利。

4、使部分學校擺脫地方教育當局的控制。學校有權申請脫離地方教育當局,成為教育和科學部直接撥款的學校。對《1944年教育法》頒布後建立的英國教育制度是一次重大改革。

C. 英國官員考試制度的歷史發展

19世紀後,英國兩黨制日益成熟,內閣開始由在競選中獲勝的政黨組成,於是哪一個政黨在競選中獲勝上台執政,就把各種官職作為「勝利果實」,進行公開分贓,分給他們支持者。所以每次執政黨的更替,都要引起政府人員的大換班,使政府工作混亂。可見,無論早期的國王任用官員的制度還是後來政黨間的官員分配的制度都存在極大的弊端。一個是營私舞弊,買賣官職使無功受祿的現象盛行,政府腐敗工作效率低下。另一個是執政黨更替,國家工作人員大換班,造成政府行政事務處理缺乏穩定性和政策的連續性,嚴重地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改革文官選用制度,採取更為合理的方式選擇官員,使政府的工作更為高效和具有穩定性被提上日程,英國近代文官考選制度開始了它的形成之旅。
1569年,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出版的《中國游記》一書曾對中國通過科舉選拔官員的做法大加稱贊,該書在1577年由英國人理查德·威爾翻譯成英文,中國的科舉制度第一次在英國的刊物中出現。其後的1583年,另一個葡萄牙修士岡薩雷斯·多薩出版的《偉大的中國》一書詳細介紹了中國科舉制的中第考試方法和內容。此書在羅馬出版後,很快被譯成英文,在歐洲廣泛流傳,引起英國社會對中國政治制度的關注。十七世紀初英國牧師珀切斯的亞洲游記《續哈克里特或珀切斯的朝聖》一書中,更是對中國的科舉制度進行了詳細的記載,書中非常詳細的介紹了整個科舉制的運作過程,包括考生要需通過哪些考試,逐步獲取更高一級的參考資格,主要的考試內容,考試形式等,同時,此書將科舉制度評價為「無論身份地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一種高效而公平的選材制度,體現出卓越先進的政府管理體制。」年,羅伯特·波頓的《憂鬱症的解剖》一書中,以旅行者們的記錄為原始材料,首次將中國的科舉制與當時英國的政治體製作對比,認為英國應以科舉制為參考,改革政府的運行機制。17世紀中期以後,涉及科舉制度各類書籍在英國已經較為常見,如1665年的《輝煌文明的古老帝國》;1669年的《駐華大使》;1688年的《中國新歷史》,這些書籍的作者大都有實際來華經歷,對中國的科舉制度有著較為深入的理解。進入18世紀,出版於1736年的《中國史》一書在英國影響較大,傳播較廣,書中同樣詳盡介紹了中國的教育,政府體系,科舉制度等方面。據統計,在1570年到19世紀初,僅用英文的出版的有關中國官員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書籍就有70種之多,這些書大都從不同角度介紹和稱贊中國的科舉制度。
總之,這些在英國出版的,來自傳教士,旅行者,商人,學者等有關科舉制度的相關出版物的內容說明:首先由於中國科舉制度的自身特色與英國考試形式發展的相對滯後,科舉制具備影響英國文官考任制度的時間和條件;其次,在英國文官制度正式頒布實施之前,英國社會和學界就對中國的科舉制度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與了解;最後,英國文官考任制度形成於在報刊雜志對中國科舉制度介紹贊揚和推薦的輿論氛圍中。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賜的影響,或實行個人贍徇制,或實行政黨分肥制。而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英國急需一個清廉高效的政府為其經濟的擴張出謀劃策,選拔徹底有效的人員班子來充實政府的職務,對文官的選擇和任用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改革的直接導火索則始於當時英國最強大的海外掠奪機構——東印度公司,許多人都試圖擠入公司謀取利益,由於東印度公司對英國政府經濟利益有直接影響,被整頓公司人事的改革被提上議程,而這次改革最初還是源於中國人的建議,在廣州的公司人員的建議下,東印度公司決定採用直接從倫敦選送官員到印度任職的措施,選擇標准則是「通才教育,擇優選士」。英屬東印度公司的吏治改革直接推動了英國國內文官制度的改革活動,對於東印度公司的這次改革,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英國東印度公司已採用了考試競爭原則,這種中國人的發明創造在印度的充分發展,預示著或許將來有一天,它會像火葯和印刷術一樣,在國家制度甚至是歐洲的國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偉大變革。」中國的科舉制度,第一次被稱為和火葯與印刷術四大發明一樣重要。而在1836年,曾任英國駐華總領事的弗朗西斯戴維斯曾這樣表述道「科舉制為東印度公司的吏治改革提供了遙遠的榜樣」,由此可見,作為英國文官考試改革先行者的東印度公司的吏治改革,無疑受到了中國科舉制的深遠影響。

D. 在與唐朝同時期的英國,創立了什麼科舉制度

十六至十七世紀,歐洲傳教士在中國看見科舉取士制度,在他們的游記中把它介紹到歐洲。十八世紀時啟蒙運動中,不少英國和法國思想家都推崇中國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務員敘用方法,規定政府文官通過定期的公開考試招取,漸漸形成後來為歐美各國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國文官制所取的考試原則與方式與中國科舉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納了科舉的優點。故此有人稱科舉是中國文明的第五大發明。今天的考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舉制度的延續。 英國大網路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採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曾經概括性地指出:「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還是從中國學過去的,所以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 中國科舉制度是英國建立競爭性文官制度的基石,而英國文官制度又是其它西方國家文官制度的藍本。(孫中山和英國大網路全書這兩段話,表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明確指出中國古代考試選官制度與英國科舉考試制度及現代各國考試制度之間的淵源關系這說明,中國古代考試選官制度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E. 英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考試的內容和方法

在考選制度中,行政級的考選最受重視。
行政級的考試有二種情形:
一是副科長級和科長級的考試,其報考者必須是大學畢業且成績在乙等以上或成績在丙等以上而再獲有更高學位。二是副司長級的考試,這種考試以口試為主。
考試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為資格考試,其方法是筆試,以寫論文為主,合格者才能參加第二步驟的測試。第二步驟測試是由文官委員會和文官考選處負責進行,主考人員由主席一人,心理學家一人及觀察者一人組成,每一組負責五至六名考生的測試。
測試的項目包括七個方面:
(1)鑒識。考生閱讀一宗文件,描寫一件假設的但是具體的問題,於150分鍾之內提出至少四個可能解決的辦法,並分析各個辦法的優缺點,最後提出採取其中之一的建議並附以理由。
(2)文書起草。考生要在45分鍾內答復一項來文,答復來文的文字必須明確而肯定。
(3)集體討論。討論二至三個較為重要的問題,由主考人員在一旁觀察評分。
(4)會議實習。由考生討論鑒識測試中的一個問題,各考生輪流充任主席,文件內容先由主考人員作一口頭報告,並限定考生在45分鍾內提出問題及解決方法,要求並領導大家討論,然後作出結論。這是測試考生的交涉能力、說話才能、常識及是否固執。
(5)智力測試。包括了解、辨別、口語、統計推理,一般知識測試等。
(6)口試。由測試小組的主席、心理學家及觀察者三人分別對應試者進行40分鍾的口試。
(7)互相評分。由同組考生相互評分,以觀察其了解他人的能力。
經過上述測試後,各主考入將各自評分相加,並舉行會議,盡可能達到一致意見,然後提出評分報告。凡第二步驟的測試獲200分以上者,即可交最後決選委員會參加決選。決選委員會由七位委員組成,由文官委員會的首席委員或副首席委員任主席,其他委員則由各部人事處長,副司長以上的文官、大學中的代表、婦女、或工業團體中的人士充任。決選是以口試的形式進行,以決定是否錄用及排列名次。
除行政級人員的考試外,還有執行級和文書級的考試。對於執行級與文書級的考試,無論報考條件還是考試方法都沒有行政級嚴格,限於本書的篇幅,在此不再作介紹。

F. 英國學生 考試

無錫市雪浪中心小學 許建良

一、 考試制度

英國的公立學校必須按照英國「資格和課程管理委員會(QCA)」指定的全國統一教育大綱授課,一般學校開設的課程有英語、數學、地理、歷史、計算機、美術、體育、科學、現代外語、音樂等十門,其中英語、數學和科學三門稱為「核心課程」,其他課程稱為基礎課程。並且要求學生在特定的學習階段參加五次統一的「關鍵階段」考試:即5-7歲、7-11歲考兩次,考試科目僅限於英語、數學和科學;11-14歲、14-16歲期間考三次,分別是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GCSE)、中學准高級水平考試(AS)和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2)。在五次「關鍵階段」考試完成以後,各大學公布該大學的報考條件,學生後三次的考試成績符合某大學報考條件,便可報考。大學再自行組織相應的入學考試,根據成績決定錄取。

概括起來:1、要舉行全國的統一考試,次數比中國更多,而且有關部門會根據統一考試的成績給學校排名並公諸於眾。2、有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招生考試比中國更嚴格。3、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生源競爭十分激烈(與劃撥經費甚至校長老師的收入直接有關)。4、大學也是根據統一考試的成績決定學生的報考,並在再一次的考試中確定是否錄取

G. 英國有沒有高考制度的

英國高考於A-Level兩年完成,英國高考課程的第一年(12年級)稱為AS,第二年(13年級)稱為A2。在第一年,學生通常修讀4至5科,在第二年再從中選擇3至4科成績較好的科目繼續學習。學生在高考取得3科合格,即符合升讀英國大學資格。在科目選擇上,英國高考沒有文科、理科的選科限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升學意向選科。大部分科目分為4個單元,於兩年內分2至4次考試,亦接受學生重考成績不滿意的單元。

H. 英國的考試制度是什麼,像中國一樣嗎

英國的考核方式是非常多樣的。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課程,教授會採用不通的考核方式。常見的方式有寫論文,期中論文,結課論文等等,最終的成績是根據該門課的幾篇論文各自占不同比例算出的。另一種常見的方式是小組工作。3,4個人一個小組,分工合作,最後以PPT和presentation的方式呈現。當然,像國內的閉卷考試,還是有很多教授採用的

I. 英國學習了中國的什麼考試制度這一制度是由誰正式創立的該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

科舉制。
英國從中國學去的考試制度是指科舉制,隋朝隋煬帝時期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誕生。

閱讀全文

與英國考試制度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接了英國電話怎麼回事 瀏覽:64
印度仿製一條街在哪裡 瀏覽:183
8月去越南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474
伊朗的方艙醫院是什麼 瀏覽:818
印度土地制度怎麼樣 瀏覽:977
英國快餐店利潤怎麼樣 瀏覽:668
越南胡志明市是哪個民族 瀏覽:957
中國的高鐵如何使世界驚嘆 瀏覽:166
伊朗總統每年工資多少 瀏覽:441
在越南住酒店多少錢 瀏覽:585
英國簽證有效期過了怎麼辦 瀏覽:227
中國的富二代有哪些 瀏覽:674
中國為什麼禁止臉譜網 瀏覽:812
伊朗包機為啥什麼要直飛甘肅蘭州呢 瀏覽:423
蘇聯為什麼打中國 瀏覽:868
美國為什麼解凍伊朗油 瀏覽:722
英國二手車一年多少錢啊 瀏覽:124
中國海洋大學疫情期間如何出入 瀏覽:396
錫金是怎麼從印度獨立出去的 瀏覽:552
伊朗與什麼國家接壤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