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資本家革命
當時的土地貴族實際上就是資產階級化的地主。因為在當時,真正雇傭工人,靠剝削剩餘價值的資本家並不多,並且力量也不是十分強大,真正力量強大到可以推翻封建統治的就是這些土地貴族。這些貴族在這個階段已經不是單純靠剝削地租,而是根據市場的供求來決定在土地上生產什麼東西。這其中就包括當時手工工場所需要的原料。所以,城市中的早期資本家就和這些土地貴族有了相同的利益,所以可以聯合起來打擊封建勢力。到了工業革命時期,工業資本家大量涌現,他們的勢力急劇膨脹,就在議會中取代了土地貴族。土地貴族最後就轉變為農業資本家了。
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權形式是什麼
英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上議院議員是世襲或國王任命的,與政黨制度無關。下議院議員則是由選舉產生的,兩個黨通過競選爭奪下議院席位,獲多數席位的黨來組閣,代表資產階級行使國家權力,掌握行政權,也由它控制議會,掌握立法權,這個黨是執政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少數席位的黨,可監督政府或牽制政府的活動,這是黨就是在野黨
㈢ 英國兩黨政治的影響
1997年5月英國工黨上台執政以來,對內對外強力推行執政主張,取得了執政以來經濟穩定且持續增長等顯著政績,並於2005年5月5日舉行的全國大選中,第三次擊敗了保守黨,實現三連任。英國現任執政黨工黨以相互競爭等執政方式,對英國政黨政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和把握後工業社會西方主流政黨執政的一些客觀規律,從而為我黨進一步改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處理黨際關系:相互競爭
英國工黨的執政地位不是歷史形成的,也不是法定不變而永掌政權的,而是要通過五年一次的全國大選進行競爭而獲得執政地位。大選是首先檢驗包括工黨在內的執政黨處理同在野黨如保守黨之間黨際關系的重要關口和時機。處理得當,可以增加選民支持,多得選票;處理失當,失去其他政黨的支持,可能喪失大選獲勝的機會。英國雖然是典型的以慣例來規范政黨參與選舉的國家,但政黨的活動包括五年一屆的全國大選競爭,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滲透到政治運作的諸多環節。特別是大選年,政黨間的競爭在民主、平等、合法和合理的過程中進行和平地、符合程序地競爭。然而,既然是競爭,肯定有勝利者,有失敗者。因而大選驚心動魄,充滿懸念。例如,2005年5月的英國大選,從1月份開始,在英國各地街頭以及全國的一些城市,都可以看到工黨、保守黨相互攻擊的各種創意的廣告牌,還有各黨派在社區、大學舉行的規模不等的宣傳會議。在2005年4月競選活動序幕拉開的第一周,英國的三大政黨——保守黨、工黨和自由民主黨更是迫不及待地發力較勁,陸續公布了他們的競選綱領。工黨為了鼓勵更多的選民到投票站投上自己慎重的一票,選舉委員會煞費苦心,在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豎起了兩塊三米多高的廣告牌,廣告牌上寫著「5月5日投票」幾個大字,非常醒目。其目的是提醒、鼓勵選民投工黨的票。工黨一旦取得執政地位,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在處理同保守黨、自民黨和其他小黨黨際關系方面主要採用以下手法:一是為排擠競爭對手,抓住對手弱點竭力醜化和孤立對方。二是拉攏、分化、瓦解對手。三是與對手討價還價。一旦發現對手的主張、見解對自己有利,則拋卻政見分歧加以吸收。
(二)處理黨政關系:黨政合一
處理黨政關系的執政方式,是一個執政黨執掌政權、主導公共權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個執政黨執政方式科學與否的重要標志。從英國慣例來看,無論哪一個政黨取得執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接管政治權力,掌握中央行政大權,承擔起內政外交的領導職責。這樣面臨的問題是必須一黨單獨組閣,迅速組建政府並和政府打交道。執政黨黨團與黨的領袖及首相三位一體,黨政兼職,既有立法權又有行政權,還擁有黨內實權。[1](P595) 英國工黨自1997年執政以來,也按照上述慣例組建政府,控制內閣。就控制內閣而言,英國工黨政府實行內閣制。內閣是英國政府的核心,由議會的多數黨領袖組成,是英國國家政策的制定機關,是整個國家政權的樞紐。工黨要順利執政,首先要控制內閣,內閣成員的人選全部來自工黨。在英國君主立憲制下,政府由全體大臣,國務大臣、各部政務次官、執政黨的督導員和王室官員等組成,所有這些都稱國務員。而內閣只是國務員中的一部分,除首相外,一般由外交大臣、國防大臣、財政大臣、大法官、樞密大臣等組成。內閣成員既是政府的行政官,又是議會立法的成員。首相既是黨的領袖,也是內閣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英國政府體制中執政黨、立法和行政相結合的體現者。這樣,執政的工黨既控制議會,又支配著內閣政府。再加上首相作為工黨的領袖控制著本黨以及督導員控制著兩院本黨議員,一般情況下能保證立法權與行政權的一致性。另外,由於大法官、最高上訴法院法官等重要司法官員也是由首相向女王推薦並任命的,因而事實上首相也控制著司法權。這樣,執政的工黨就憑借擁有影響國家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權力的優勢,制定並執行反映本黨政治價值取向的對內對外重大政策。[2](P77) 實際上由一黨統攬了立法、行政大權。[3](P56) 可見,工黨採用的是黨政合一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其主要表現形式可概括為: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張,控制內閣、組織選舉,參與社區活動,聯系公眾和社會組織,爭取選民、取得政權並鞏固執政地位等。
(三)處理黨與民眾關系:朝選民「一邊倒」
民眾的支持是一切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選民的支持構成了政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無論是什麼性質的政黨概莫能外。英國工黨在執政的過程中,從首相到各位大臣、從每位工黨國會議員到每位工黨地方議會議員,非常重視與選民的互動和溝通,及時傳遞親民信號,千方百計處理好黨民關系,極力樹立民本形象,竭力減少執政阻力,優化執政環境,「選民才是真正的上帝」、「選民就是執政的希望」的觀念十分明顯。例如,對社會問題、特別是大眾福利問題給予極大關注,對關繫到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教育及醫療衛生制度進行強力改革,使其更有利於中下層選民。此外,在控制公共開支、削減財政赤字、還權於民等方面,工黨政府也做了很大努力。例如2000年在倫敦市進行了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由選民直接選舉市長、下放蘇格蘭議會和威爾士議會的權力等,這些共識和做法都是建立在傾聽民意的基礎上而實現的。總之,工黨政府刻意塑造一個與民休戚與共的形象,並且取得了經濟連續穩定增長等政績。而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績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親民形式實現的。一是通過設立網站樹立親民形象。工黨總部網站欄目齊全,選舉意願強烈,開放性強。如可以在線注冊加入工黨、在線注冊做常年選舉志願者、在線為工黨大選捐款。網站面向社會開通首相和大臣電子郵箱,民眾可以就自己關心的任何問題,包括對工黨的重大決策,直接通過發送電子郵件提出意見、建議甚至批評和抨擊。發給首相的郵件,回答結果會在網站上公布。工黨還專門開通了工黨學校管理者網站,目的在於加強工黨與各地學校的溝通,提高教育質量。另外,許多工黨議員除在各自代表的選區卓有成效地搞好每個「周五服務日」外,也在各自代表的選區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網站,對外公布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傳真電話等,全天候為選民服務。二是通過多媒體互動樹立親民形象。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現代西方社會制度下,政治與選民間的疏離感卻越來越強烈,普通大眾參與政治的熱情越來越低,這一點在英國也不例外。為克服這一政治現象,進一步密切政府與選民的聯系,工黨政府非常重視現代化傳媒對加強工黨與黨內外溝通所產生的「喉舌」、「橋梁」作用以及對推行政府決策的輔助作用。一些大臣和工黨議員經常主動邀請媒體和積極接受媒體的邀請、親自上網互動聊天;基層活躍分子廣泛發動小組會、支部會,鼓動市民通過電子郵件、電視、廣播訪談、網上留言、手機簡訊等形式就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向工黨的決策機構「全國政策論壇」建言獻策。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英國社會民主制度下政治與民眾之間的疏離感,密切了政府與選民的聯系。三是首相和大臣以身作則樹立親民形象。例如,前任首相布萊爾(於1997年登上首相寶座,時年43歲),年輕活躍,很擅長與民眾和媒體溝通,頗具親和力,一度被英國民眾廣泛認同,甚至被認為是歐洲新一代政治家的典範。特別是布萊爾咧嘴露齒的笑容、生龍活虎的精力、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得黨內黨外、老老少少對他都頗有好感。尤其是布萊爾利用工作視察、電視采訪、給報刊寫親筆信、網上做客等形式,加強與英國平民大眾交流,在英國民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處理黨與媒體關系:自由與干預適度結合
英國現代化造就了高度發達的信息業,媒體對政治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大,大眾傳媒有「第四種權力」之稱,因而處理好同新聞媒體的關系已成為工黨執政的重要課題。[4](P24) 工黨執政之初,正是英國媒體處於急劇擴張的時期。到目前,英國的電視台已發展到擁有400多個頻道的傳媒帝國。其新聞產品和英文節目跨越和占據了世界傳媒版圖上的大部分角落,並享有不可撼動的地位。BBC的全球電視新聞服務——BBC世界(BBC World)節目被傳輸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在英國無線電廣播中,BBC迄今保持著統治力量,收聽率達到了人口的56%,其節目產出占所有廣播節目的30%。另外,BBC不但通過「世界服務」製作電視節目,而且也製作廣播節目,目前BBC已經擁有全球1.2億的聽眾。在期刊方面,如《私家偵探》(Private Eye)和《經濟學人》(Economist)都是非常成功的出版物。目前全英有3000多種期刊雜志在發行,現在仍然不斷出現新雜志,期刊雜志正在一個相對健康的環境下快速發展。如今,英國傳媒在資本和有序的市場運作下,其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傳媒領域的電視、報紙、期刊等不同的新聞產品,在細分的市場、合理的定位、穩固的消費群和完善的組織形式下更是描繪出了一幅英國的傳媒地圖。總的來說,新聞產業在英國如同在其他一些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成為一個強勁的經濟產業部分。在英國。有80%的成人至少讀一種全國性的報紙,而星期日報的閱讀率是75%。在英國的某項調查中顯示,作為信息獲取的來源,電視和報紙排在了朋友、家庭、政治家和其他信息資源之前的位置;在現代工業化的國家中,2/3的公眾是通過電視獲得國內和國際新聞的。電視在所有媒體中,是對最大人群產生最大影響力的媒介。[5] 因此,布萊爾當上工黨領袖後,更加重視媒體對工黨政府的正負面影響,重視媒體進行的各種各樣的社會調查結果,認為輿論監督是密切執政黨與外部聯系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政府與公眾之間相互信任,促進政府的信息透明化,有效制約政府職權的重要「法寶」,「以更為專業化的方式使黨與媒體有機地結合,以媒體為坐標設計黨的競選戰略」,[6](P39) 同時非常注意政策的包裝,以此樹立工黨的形象。工黨明確規定由首相新聞發言人協調內閣大臣和政府各部對外表態,並宣布禁止工黨議員在媒體上攻擊黨的政策,違者給予嚴厲追究。執政的工黨對於媒體持一種審慎的態度,新聞媒體享有比較充分的報道自由,政府很少直接進行檢查和干預,除非在危害國家利益或政府形象時控制媒體。[7](P33) 縱觀布萊爾及其工黨執政的幾年,處理「黨媒關系」的執政方式主要有:直接佔有或間接控制新聞媒體;重視對媒體的公關,化解媒體對執政黨的消極報道,積極引導輿論導向;重視更新宣傳觀念和宣傳方法,改進宣傳機制,樹立良好的政黨形象。當然,當輿論監督在事關政府形象或國家利益的時候,工黨政府毫不手軟。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盡管政府信息已經相當透明,盡管有一系列制度作保障,但在媒體對政府的輿論監督里仍含有很多政治運作的成分,而且政府也會向媒體施加相當的壓力。各個領域的媒體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某種特定形式的控制或限制。可見,英國輿論監督自由是受到政府權力制衡的,而這種制衡的手法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控制。[8](P13) 正如詹姆士·柯蘭和科林·雷斯所說:「現在已到了同時解釋媒體和英國政治的時候……一切證明,英國國家執政黨正在嬗變過程中,它正在把具有北美風格的機制有步驟地納入原本傾向左翼的英國工黨組織內部,想方設法架構出一種聯盟式的政治力量,全球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由默多克媒體帝國的迅速崛起彰顯若揭,同時伴隨著英國國家政治的迅速變化,伴隨著國家政治人物比如布萊爾等對於全球化之下文化的嬗變和經濟壓力猛增的調適。媒體與政治互依互存的關系已經變得史無前例地更加密切,因而在單獨一個國家的層面上已經無法進行判斷和分析,然而對這種關系的分析無論對媒體還是政治,都是理解的基礎。」
㈣ 1922年10月23日至11月16日( )在國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下有三個選項: A開灤五礦大罷工 B京漢鐵路大罷工
選A
開灤五礦大罷工
開灤煤礦公司是由唐山、趙各庄、林西、馬家溝、唐家莊五礦組合而成的。原為官僚資本所創辦,後被英帝國主義者侵吞。礦工們受著中外資本家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工時長,工資低,勞動條件惡劣,生活非常困苦,故該礦有「人命一條,不如一馬」之說。1922年全國風起雲涌的罷工運動鼓舞了開灤礦工,尤其是在山海關、唐山鐵路南廠罷工勝利的影響下,開灤礦工紛紛要求組織起來,為獲得政治自由和經濟解放而斗爭。10月16日開灤五礦推舉趙芯峰、李星昌等8名代表,向礦方提出了改善生活待遇的六項要求,被礦局無理拒絕。帝國主義分子和反動軍閥相勾結,向工人施加壓力。這使礦區工人極其憤慨,決定展開大罷工斗爭。10月 19日,五礦工人行動總指揮部,即五礦工人俱樂部,宣告正式成立。10月22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特派員彭禮和同志與唐山地方黨組織負責人聽取了五礦工人俱樂部所屬各礦代表的匯報,決定10月23日舉行總罷工。10月23日,五礦工人同時罷工,數千工人舉行大集會,大示威,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勞工神聖」、「要求經濟解放」、「打倒一切剝削者」等口號。還以五礦工人俱樂部的名義發表了開灤三萬多工人總同盟罷工的宣言,向全國各界陳述了礦工們牛馬不如的生活,揭露了英國帝國主義資本家和反動軍閥虐待礦工的種種罪行。10月24日,趙各庄煤礦工人痛打了企圖阻撓破壞工人集會的比利時人梅爾麥德。五礦總同盟罷工的發展,引起了中外反動派的深深憂慮,僅10月24日一天之內,礦局資本家就一連發出三封電報,催天津方面急速派兵來唐山援助。帝國主義分子杜克茹勾結直隸全省警務處長楊以德,密謀調遣大批軍警,包括英國來福槍隊開進礦區,圖謀武力鎮壓。10月薪5日,林西、趙各庄礦工糾察隊以集體卧軌的壯烈行動抵抗英兵來礦。10月26日,各礦工人繼續集會,並到街頭進行演講。反動軍警無理逮捕糾察隊員7名,以武裝進行鎮壓。為了反抗這種暴行,礦工們聚集到警察門前示威,要求釋放被捕工人,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反動軍警悍然向赤手空拳的工人開槍射擊,造成了死傷五十餘人的慘案。血腥屠殺沒有嚇倒英勇的開灤工人,他們決心把罷工斗爭進行到底。在全國各地工人兄弟廣泛地同情與支持下,五礦工人繼續堅持斗爭達25天之久。最後迫使開灤礦務局和直隸全省警務處不得不張貼布告,應允給百元以下的工人增資10%,工人罷工期間發給7天的工資,並由礦局擔負醫葯費。這次罷工,雖未能完全取得勝利,但卻給予英國資本家和封建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
㈤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主要領導人、革命經過、特點和影響
原因:封建專制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主要領導人:克倫威爾
革命經過:
(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克倫威爾
(2)革命戰爭階段
①革命開始於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②1642-1649內戰期間。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潰王黨軍。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3)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4)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史稱「光榮革命」。
(5)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特點:沒有流血的戰爭
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㈥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斗爭內容
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2.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3.1642-1649年內戰 。
4.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處死
5.1649-1660年克倫威爾獨裁時期,1658年,克倫威爾病逝。英國重新進入混亂時期
6.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7.1688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這次政變沒有流血而獲得成功,因此史稱「光榮革命」。
8.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㈦ 問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急急急急急急急啊!)
1.開始: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籌集軍費。
2.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
3.共和國時期,克倫威爾掌握了政權,擔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政策。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專制統治,另立新國王。
4.結果: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5.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㈧ 1921年10月23日至11月6日由北方黨組織領導的什麼大罷工歷時25天在國內產生了很大影響
選A
開灤五礦大罷工
開灤煤礦公司是由唐山、趙各庄、林西、馬家溝、唐家莊五礦組合而成的。原為官僚資本所創辦,後被英帝國主義者侵吞。礦工們受著中外資本家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工時長,工資低,勞動條件惡劣,生活非常困苦,故該礦有「人命一條,不如一馬」之說。1922年全國風起雲涌的罷工運動鼓舞了開灤礦工,尤其是在山海關、唐山鐵路南廠罷工勝利的影響下,開灤礦工紛紛要求組織起來,為獲得政治自由和經濟解放而斗爭。10月16日開灤五礦推舉趙芯峰、李星昌等8名代表,向礦方提出了改善生活待遇的六項要求,被礦局無理拒絕。帝國主義分子和反動軍閥相勾結,向工人施加壓力。這使礦區工人極其憤慨,決定展開大罷工斗爭。10月 19日,五礦工人行動總指揮部,即五礦工人俱樂部,宣告正式成立。10月22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特派員彭禮和同志與唐山地方黨組織負責人聽取了五礦工人俱樂部所屬各礦代表的匯報,決定10月23日舉行總罷工。10月23日,五礦工人同時罷工,數千工人舉行大集會,大示威,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勞工神聖」、「要求經濟解放」、「打倒一切剝削者」等口號。還以五礦工人俱樂部的名義發表了開灤三萬多工人總同盟罷工的宣言,向全國各界陳述了礦工們牛馬不如的生活,揭露了英國帝國主義資本家和反動軍閥虐待礦工的種種罪行。10月24日,趙各庄煤礦工人痛打了企圖阻撓破壞工人集會的比利時人梅爾麥德。五礦總同盟罷工的發展,引起了中外反動派的深深憂慮,僅10月24日一天之內,礦局資本家就一連發出三封電報,催天津方面急速派兵來唐山援助。帝國主義分子杜克茹勾結直隸全省警務處長楊以德,密謀調遣大批軍警,包括英國來福槍隊開進礦區,圖謀武力鎮壓。10月薪5日,林西、趙各庄礦工糾察隊以集體卧軌的壯烈行動抵抗英兵來礦。10月26日,各礦工人繼續集會,並到街頭進行演講。反動軍警無理逮捕糾察隊員7名,以武裝進行鎮壓。為了反抗這種暴行,礦工們聚集到警察門前示威,要求釋放被捕工人,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反動軍警悍然向赤手空拳的工人開槍射擊,造成了死傷五十餘人的慘案。血腥屠殺沒有嚇倒英勇的開灤工人,他們決心把罷工斗爭進行到底。在全國各地工人兄弟廣泛地同情與支持下,五礦工人繼續堅持斗爭達25天之久。最後迫使開灤礦務局和直隸全省警務處不得不張貼布告,應允給百元以下的工人增資10%,工人罷工期間發給7天的工資,並由礦局擔負醫葯費。這次罷工,雖未能完全取得勝利,但卻給予英國資本家和封建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 應該是1922年的!
㈨ 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領導下的保守黨對英國國民經濟做了什麼承諾
擺脫英國病人的稱號。事實上撒切爾任內經濟改革的確頗有成效,英國在80年代重新回到了可以和美國同台的地位。然而撒切爾改革的手段主要靠的是資本私有化和削減公共開支,所以造成了大量的失業人口和社會福利的倒退。
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簡述
1640-1642年
議會斗爭: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革命開始
查理一世為了籌劃軍費,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被迫於1640年恢復長期關閉的議會。議會同國王進行抗爭,起草了《大抗議書》,抨擊查理一世暴政,他們要求限制王權,取消國王的專賣權,監督國王和大臣的活動。查理一世拒絕接受《大抗議書》,最終和議會決裂。
1642-1649年
內戰: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內戰,組織王軍,向議會軍發起進攻。1643年,克倫威爾前往英格蘭東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農和城市平民組成的騎兵,在馬斯頓荒原戰役(1644.7),納西比戰役(1645)等戰役中屢次擊潰王黨軍。內戰結束後,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處死。英吉利共和國時代開始。
1649-年
英吉利共和國成立。
-1659年
克倫威爾獨裁時期
年4月30日,克倫威爾發動政變,解散議會。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1649年占)的「護國主」,英吉利共和國時代結束,以克倫威爾的個人軍事獨裁為特色的護國政體時期開始。1658年,克倫威爾病逝。英國重新進入混亂時期。
1660-1689年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二世)復辟,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死後,弟弟詹姆士二世繼位,他推行反動政策,實行血腥報復。
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統治,這次政變沒有流血而獲得成功,因此史稱「光榮革命」。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0)黨組織領導的什麼給與英國資本家擴展閱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
英國革命確立了「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君主制)」、「內閣制」,頒布《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制約,人類社會由專制轉向民主,由人治轉向法制。
意義
1.英國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民主制度對專制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2.英國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和成為工業強國創造了前提。
4.英國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起來。 [3]
5. 從世界史的觀點看,英國革命的主要意義在於確定並貫徹了自由主義的原則。
6. 英國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舊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
影響
英國革命極大促進歐洲各國反專制勢力,起到思想啟蒙作用,對世界歷史產生重要影響。也使一些封建專制的國家陷入害怕和擔憂。但是英國革命畢竟是不徹底革命,沒有從政治制度上徹底鏟除舊的毒瘤。但對1789年法國大革命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英國通過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推動了歷史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
《權利法案》(全名:《國民權利與自由和王位繼承宣言》)
……靈俗兩界貴族與眾議員等……宣告:
1.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2.近以來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經議會准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徵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徵收金錢,超出議會准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5.向國王請願,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願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
6.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徵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起見,得酌量情形,並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置備武器。
8.議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9.議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議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
10.不應要求過多之保釋金,亦不應強課過分之罰款,更不應濫施殘酷非常之刑罰。
11.陪審官應予正式記名列表並陳報之,凡審理叛國犯案件之陪審官應為自由世襲地領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讓與及對罰金沒收財產所作的一切承諾,皆屬非法而無效。
13.為伸雪一切訴冤,並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議會應時常集會。
彼等(即靈俗兩界貴族與眾議員等)並主張、要求與堅持上開各條為彼等無可置疑之權利與自由;凡上開各條中有損人民之任何宣告、判決、行為或訴訟程序,今後斷不應據之以為結論或先例。
《大抗議書》
⒈列舉查理一世濫用王權的行為,譴責暴政,反對專
制。
⒉批判反動的宗教政策,痛斥高官的不法行為。
⒊譴責君主對議會權力和人民自由的漠視和損害。
⒋嚴厲抨擊苛捐雜稅
⒌要求工商業自由,政府對議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