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了解自2000年到現在的石油股價漲幅情況
由於美伊戰雲密布,加上委內瑞拉發生罷工,國際油價在元月21日一舉創
出兩年來新高,達到每桶31.21美元,二月原油期貨合約同時飆升,一舉突破
了每桶35美元的大關。而歐佩克前主席曾警告說,如果美國打響伊拉克戰爭而
伊拉克又放火燒毀其油田的話,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會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歐佩克增加的產量不足以填補委內瑞拉出口銳
減造成的供應缺口;二是市場擔心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將影響來自中東地區
的原油供應。只要這兩個因素存在,2月份油價就可能漲到每桶35美元或更高
,而一旦美國對伊動武,油價可能會超過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創下的每桶40美
元。
國內產油股企業股價已經聞風而動,元月21日,遼河油田揭竿而起,一度
漲停,中原油氣和石油大明也緊緊跟隨。元月24日,石化股發力, 上海石化
以漲停報收,揚子石化也有6%以上的漲幅。
那麼,國際油價上漲的時間會持續多久?國內成品油價格會否大幅上漲?
相關上市公司所受影響有多大?
大多分析人士都認為,一季度國際油價將持續目前每桶30元左右的價格。
一方面,歐洲與北美目前正處冬季,原油需要量較大,另一方面,由於伊拉克
問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各國都在加大石油儲備量,因此,原油價格短期
內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戰爭暴發,油價很可能出現瞬間沖破每桶40元的情
形。
不過,這種局面不可能持續太久,歐佩克決定從2月1日起,除伊拉克外的
10個成員國將每天增產原油150萬桶,使日產最高限額從2300萬桶增加到2450
萬桶,不過,這對穩定國際油價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現代的戰爭特點是
准備充足,時間不長,比如在海灣戰爭期間,國際油價僅在很短的時間報價達
到了40美元/桶,很快就回落到正常水平,而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戰爭期間,國
際油價也在10多美元/桶之間徘徊。這是因為產油國目前的協調能力很強,能
夠在戰爭期間控制價格。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國際油價目前應處於其波
動周期的頂部。
至於國際油價走勢對國內油價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內油價爆漲可
能性不大,根據以往的經驗,即使美伊戰爭爆發,國內油價也未必跟隨暴漲,
如在海灣戰爭期間,國際油價達到每桶40美元,國內油價也沒有很強的反應,
在伊科戰爭期間也沒有出現國內油價暴漲的局面。
這是因為盡管石油價格已經和國際接軌,但是目前還屬於國家可調控管理
范圍。
翻開近3年來國內汽柴油價漲跌記錄,發現90號汽油零售價最低時為2.29
元,最高時為3.10元。跌幅最大時達兩位數,為10.7%,而漲幅最大時僅為9%
。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國內已建立分步到位的汽柴油價漲跌調控機制,
且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原油和成品油庫存已控制在1000萬噸左右。如果開
春美伊開戰,國內汽柴油價也只可能跳「小步舞」———逐步、小幅調整。
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在相關的上市公司中,原油開采企業將成為國
際油價上漲的最直接受益者,如中原油汽、石油大明、遼河油田,中國石化由
於有70%的利潤來源於原油開采,今年一季度業績也將受益。另一方面,原油
價格上漲,會使國內的煉油廠和石化廠感覺到成本壓力,因為原油是作為原料
,如果不將這種成本轉移出去的話,這些煉油廠和石化廠的利潤空間就會減少
。從這種角度來說,煉油與石化類上市公司所受的影響,充滿了不確定性。
(水 木)(證券時報)
美伊戰爭對油價影響深遠
「美國攻伊」是「打擊莊家」 翻開1979年以來的世界油價走勢圖,可以
發現一個現象,這就是近25年來世界油價的幾次大起大落,都與伊拉克有著直
接的關系。 為了謀求對海灣地區———這個「世界油庫」的支配權,
伊拉克先是在1980年9月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之後又在1990年8月
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這兩次大規模的戰爭,與目前正在發生的「
美伊危機」,無一例外地造成世界油價的巨幅波動。如果把「世界油價」當作
一隻股票,那麼伊拉克無疑是其中最出名的「莊家」。
今後3年油價重心下移 如果美國戰勝並控制了伊拉克,世界石油市場的
力量對比將發生根本改變,可能形成OPEC、美國利益集團(包括伊拉克、英國
等)與俄羅斯(包括前蘇成員)三強各佔37%、20%與15%的局面。在美國的
控制下,如果伊拉克的原油日產量每增加150萬桶/天,OPEC在世界石油市場的
份額就將下降2個百分點, OPEC成員為了穩定各自的石油收入,可能選擇「價
格戰」。(李 晨)
石油石化股聞風而動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李晨
慎買石油股
歐美市場石化股的走勢,不會簡單重現於國內股市。
從市場環境分析,國內股市目前尚處於熊市之後的平衡市,整體略微偏弱
;與此同時,國際石油價格高於30美元/桶,繼續大幅上漲的空間有限,因為
就算上漲到40美元/桶以上,價格變化率也就30-40%,根據對英美市場的歷
史表現分析,在「高位上漲段」買入石油股,就算油價仍有30-40%的漲幅,
油股指數的收益率水平也比較低,並且風險比較高。所以,在目前原油價格處
於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時,應慎買石油股。
石化股影響各異
中原油汽、遼河油田、石油大明作為原油開采企業,將直接受益於油價上
漲,其近期的股價也有提前反應的跡象。但由於原油價格上漲,中下游石化產
品的價格亦會上漲,其對石化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原油價格與中下游石化
產品的價差變化上。
數據顯示,原油價格高時,價差水平未必低;而原油價格低時,價差
水平未必就高。
目前,國內石化企業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單純煉油的企業,如茂名
煉廠、石煉化、錦州石化等;一類是純化工業務的企業,如齊魯石化等;還有
一類就是綜合石化,即有煉油又有化工,比如上海石化、揚子石化等。
對於單純的煉油企業而言,影響其效益的關鍵是,原油與成品油價格的價
差,一般可以通過將成品油出廠價,按不同油品產量進行加權平均,減去原油
成本,得出煉油價差。國內煉油價差在2002年逐季走高,預計2002年煉油股業
績將有明顯提升,大煉廠將更為明顯,比如茂煉轉債,2002年中期為-0.044
元/股,三季度為0.06元/股,全年預計為0.20元以上,上升態勢明顯。值得注
意的是今年1月份,由於原油價格上漲,而國內成品油價格未作調整,煉油價
差環比下降明顯,可見油價上漲對煉油企業的影響可能較為負面,當然煉油業
同比仍增長了18%,可繼續謹慎看好。
對於純化工業的企業,影響其效益的關鍵是石腦油與中下游石化產品的價
差,石腦油,又名化工輕油,是煉油的產品、但卻是化工的主要原料。各主要
石化產品與石腦油的差價在2002年下半年以來,逐季增長明顯,2003年1月,
繼續保持明顯增長的態勢,所以,目前可看好純化工業務的盈利前景。值得注
意的是,齊魯石化主營產品聚乙烯(HDPE、LDPE等)的化工價差在2002年2季
度沖高後,3、4季度持續下降,預計2002年公司業績將可能出現虧損,但是
2003年1月,聚乙烯等產品的價差水平迅猛增長,預計公司2003年盈利將有明
顯改觀。
對於綜合類石化企業,2002年主要得益於煉油價差的上漲,業績普遍出現
大幅增長,2003年,預計將主要憑借化工毛利的提升,來推動盈利水平繼續增
長。2002年,上海石化與揚子石化,分別大幅擴張了煉油產量與乙烯產量,大
幅增長的產能,不僅會帶來商品量的增長,而且降低了單位成本,提升了毛利
水平。所以,上海石化、揚子石化等綜合類石化股今年的盈利前景可繼續看好
。
西方經驗油價升不一定帶動股價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李晨
為了研究油價上漲對石油股的影響,我們選取20年內3次油價主要的上漲
階段:「1990年6-10月」、「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與最近的「2002年1月
-2003年1月」。
我們將上述三個時間段按照原油價格漲幅的中間值,分別分為「低位上漲
段」與「高位上漲段」兩段,例如,將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的持續大幅上漲
階段,以漲幅中間值23美元/桶價格分為「低位上漲段」(即從11美元漲到23
美元)與「高位上漲段」(即從23美元再漲到35美元)兩段。
現將這6個上漲階段的原油價格漲幅,以及英國與美國市場石油股指數的
絕對收益率與相對收益率水平,分別列於下表。我們認為上漲中的石油價格與
石油股價格存在以下兩條簡單的規律,即推動石油股價格的是「原油價格變化
率」而非油價本身,此外,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石油價格對石油股價產生的影
響也會不同。
原油價格變化率決定石油股價
在上述三個油價上漲階段中,不論英國市場,還是美國市場,不論是絕對
漲幅,還是相對漲幅,「低位上漲段」對應的石油股指數表現,均優於相應的
「高位上漲段」。此結果表明,影響石油股指數收益率的主要是———「原油
價格的變化率」而非實際的原油價格數值。這一點,在比較石油股指數的絕對
漲幅中更為明顯,比如在上表的2組中,低位上漲段與對應的高位上漲段相比
,前者的原油價格漲幅是後者的兩倍,與英美石油股指數絕對漲幅對應的比例
相近,均為2倍左右。
當油價高於28美元/桶以上,英美市場石油股指數普遍出現「滯漲」。比
如1990年的8-10月,以及2002年的11月至今,均出現原油價格在30美元/桶以
上繼續沖高的過程中,石油股指數卻出現「滯漲」的情況,如果原油價格高位
震盪中出現階段性回調,出現負的變化率,石油股指數將會隨之下跌。
市場環境的影響
不同的市場環境,石油股跑贏大盤的表現也不同。
牛市中,油價大幅上漲,輕易的推動石油股跑贏大勢,以2組數據為例,
其中「低位上漲段」由於更高的變化率,石油股指數相對漲幅是「高位上漲段
」的3倍(超過變化率倍數);
在熊市或弱平衡市中,只有油價處於「低位上漲段」時,才能有效的推動
石油股跑贏大盤。以1組與3組數據為例,「低位上漲段」對應的油股指數相對
表現,要遠遠強過「高位上漲段」的表現。
只有在「低位上漲段」買進石油股,才能更有效地跑贏大勢。也就是說,
在平衡市或熊市中,就算預期油價將大幅上漲,在30美元/桶以上高價區買進
石油股的收益率也比較低。
海灣戰爭時期油價與英國油股表現
不論從任何角度衡量,與目前「美伊危機」情形最具有可比性的,無疑是
12年前的那次「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前後,正是歐美市場的熊市,美國市場標准普爾500指數,
從1990年6月的370點左右,一路下跌至1991年1月海灣戰爭爆發時的310點,半
年跌幅16%,這一點,不僅與現時歐美股市相近,而且也與中國股市相近,國
內證券市場亦從2002年6月的1700多點,下跌至目前的1450點左右,跌幅也在
16%左右。
所以,分析1990-91年間的那次「海灣戰爭」前後石油股指數的收益率情
況,對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為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們選擇英國的石油股指數作為研究對象。
我們假設分別在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前的一周、半個月、一個月
或是三個月、半年等時點買入英國石油股指數,並且分別持有到1991年的1月
10日或者1月24日,即在戰爭爆發前後各一周的時點上,賣出石油股指數。
研究上表,有兩點參考較有價值:買入時機宜早不宜晚。只有在開戰前6
個月以前,即在1990年7月底前,買入石油股指數,可以獲得相對大盤為正的
收益率,而在戰前3個月到戰前一周買入石油股指數,其絕對與相對的收益率
均為負數;介入時,油價水平宜低不宜高。
伊拉克的產量增長將改變世界石油供需關系 單位:萬桶/日
平均增速%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82-01 92-01
世界需求 1.14 1.46 7750 7860 8050 8250
世界供給 1.16 1.47 7600 7720 7950 8080
伊位克產量* 150 300 500 750
預計世界供給富餘* 0 160 400 580
美伊戰爭三種預期對油價的影響 單位:美元/桶
情形 概率 未來3-5年油價運行區間 油價中樞
A 戰爭沒有發生 25% 18-24 21
B 戰爭了,但美國沒贏 5% 22-28 25
C 戰爭了,但美國贏了 70% 17-21 19
平均期望 17-21 19.8
2002-2006年布倫特原油均價預測 單位:美元/桶
2002F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原油均價區間 24.9 20-23 17-21 16-20 18-22
四家採油股基本情況
名稱 代碼 簡要點評
遼河油田 000817 公司總股本11億,流通股本2億,年原油產量在80萬噸左右,所
產原油油質偏低,國際參考油價為印尼杜里原油.2001年EPS
為0.32元,2002年預計為0.38元,同比增長18%,由於目前油價
水平遠遠高於2002年1季度的水平,預計公司今年1季度業績
同比仍有明顯的增長
中原油氣 000956 公司總股本8.16億,流通股本2.04億,年產原油60萬噸左右,
所產原油油質較高,國際參考油價為印尼米納斯原油.2001年
EPS為0.624元,預計2002年基本與上年持平.預計公司今年1
季度業績同比明顯增長,而全年業績同比下降
石油大明 000406 公司總股本3.64億,流通股2.66億,年產原油約40萬噸,所產
原油油質適中,國際參孝油價為印尼辛塔或米納斯原油。
2001年EPS為0.55元(送股攤薄後),預計2002年基本與上年持
平或略低.1季度與全年判斷同上
中國石化 600028 公司總股本867億,流通股A股28億,年產原油3800萬噸,而且
具有1.3億噸/年原油加工能力.原油總體品質中等,國際參考
油價為印尼辛塔原油.2002年業績預計為0.165元/股,2003年
預計將受益於化工毛利的上升,業績同比增長10%左右
近20年內油價漲幅較大階段英美油股指數的表現
組別 時間階段 原油價 油價 英國市場指標漲幅% 美國市場指標漲幅%
格起止 漲幅% 大盤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 油股指 油股指
數絕對 數相對 數絕對 數相對
1低 90.6-90.8 15to28 81 -6.9 8.3 15.2 -7.5
1高 90.8-90.9 28to41 46 -9.7 -8.7 1 -5
2低 99.1-99.10 11to23 110 4.8 25.4 18.6 -4.4 12 6.7
2高 00.1-00.9 23to35 55 5.8 11.2 6.5 5.5 6 2.5
3低 02.1-02.5 20to26 30 -0.6 7.9 8.3 -6 6.2 12.5
3高 02.5-03.1 26to32 23 -27 -29 -2 -16 -17 -1
注:以上六個時間段,最近20年來主要的幾次油價上漲階段,其中時間階段1
和2為海灣戰爭時期;原油價格指布侖特原油價格,油價漲幅指對應時間階段內
的漲幅
買入點 開戰後一周賣出 開戰前一周賣出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指 油價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指 油價
數絕對 數相對 數變動% 變動 數絕對 數相對 數變動% 變動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戰前一周 -4.5 -3.5 -1 -22
戰前半月 -9.2 -2 -7 -23 -4.9 -3.8 -1.1 -1.3
戰前1個月 -7 -3 -4 -25 -2.7 0 -2.7 -4.7
戰前3個月 -8.5 -8.5 0 -46 -3.9 -5 1.2 -27
戰前6個月 -12.1 2.6 -15 18 -6.7 7.6 -14.3 52
注:上表假設在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前不同的時間點買入英國石油股指
數,並分別在開戰爭前後一周賣出石油股指數,對應的指數收益率水平,並且包
括石油股的分紅
『貳』 今日油價
0#柴油6.24元/升。
0#柴油價格在7880-7900元/噸
截至7月8日北京時間20時22分,紐約8月份原油期貨報138.70美元,下跌2.1%。當天早些時候,該合約一度跌至138.68美元。
7日收盤,8月份原油合約大跌3.92美元,收於每桶141.37美元,主要因為市場預期中東局勢將緩解。伊朗此前同意,與歐盟就其核計劃展開新一輪談判。
本月3日,紐約油價一舉升至145.85美元,創下新的紀錄高點。自那以來,油價已累計下跌5美元以上。
分析師指出,油價連續走低有多方面因素:首先,前期的快速上漲積累了部分獲利盤;第二,隨著全球經濟面臨更多不利因素,投資人擔心經濟增長會明顯放緩,進而影響到原油需求;第三,美元匯價近期相對持穩,也打擊了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最後就是地緣政治緊張緩和的因素。
英國石油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日前表示,原油價格可能在年底前溫和回落,因為與過去幾年類似,油價高企最終會抑制經濟增長,進而壓低原油需求並打壓價格。
油價持續高漲已引起各方高度關注。本周在日本北海道舉行會議的八國集團首腦昨天就發布聲明稱,對高油價和高糧價的問題「強烈關注」,高油價已對世界經濟構成嚴峻挑戰。八國集團呼籲產油國和消費國共同努力,解決高油價問題。
盡管油價出現大幅回落,但業界對於油價可能創新高的擔憂仍廣泛存在。華爾街日報本周撰文稱,油價在短短六個月內實現了從每桶100美元到近150美元的歷史性上漲,這樣的瘋狂漲勢令更多人不得不開始認為,200美元的油價真的可能達到。
能源咨詢機構普氏能源公司的全球能源分析師金斯頓表示:我不知道油價會不會達到200美元的高位,人們通常會認為在此之前會出現需求下降,進而抑制油價上漲。但是鑒於油價已經上漲到這樣的程度,如果其進一步突破200美元,我可能仍會感到驚訝,但已經不會感到震驚了。
Threadneedle資產管理公司負責全球能源研究的主管索恩伯則表示,油價近期的兇猛漲勢讓人聯想到泡沫的存在,但泡沫也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因為基本面仍出於極度緊俏的情況。
『叄』 漲幅「二連升」,預計上調180元/噸,油價能否重回上漲軌道
油價最新動態:伴隨著這2天國際性油價再次增漲,油價數據統計也重返增漲的行情,要了解從上年11到中下旬都現階段油價都是在持續上調的行情當中。伴隨著這2天油價漲幅的升高,新一輪油價調節也做到了上調的規范,如今就看下面數據信息能不能降下去了。
最後國際性油價是漲或是跌,中國成品油批發是不是重返增漲路軌?使我們不斷關心~
『肆』 國內成品油價將迎「兩連漲」,我國各地油價的實際情況如何
上海市場,中石化:國六0#車柴5350元/噸;國五92#汽油5750元/噸;國五95#汽油6050元/噸。中石油:國六0#車柴5350元/噸;國五92#汽油5750元/噸;零售價格國五95#汽油6050元/噸。國六92#汽油7274元/噸,5.72元/升;國六95#汽油7702元/噸,6.09元/升。
廣東市場,中石化:國六0#柴油5770元/噸;國六92#汽油6150元/噸;國六95#汽油6450元/噸。中石油:國六0#柴油5500元/噸;國六92#汽油5900元/噸;國六95#汽油6250元/噸。零售價格國六92#汽油7343元/噸,5.78元/升;國六95#汽油7775元/噸,6.26元/升。
作為老百姓還是希望這個油價不要漲的太多了,現在可都得節省點。
『伍』 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歷史上哪年油價最高
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歷史上哪年油價最高?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從要求看,在歷史上產生的三次石油困境,使油價短時間各自增漲了250%、160%、200%,尤其是前2次困境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重要危害,造成國際性的經濟蕭條,也遏制了石油要求。而這一次油價瘋漲的功效比較有限,全球經濟沒有因油價過高而發生顯著的衰落,全世界石油要求也依然強悍,尤其是產油國本身需要的增加也變成油價走高的主要關鍵。依據英國石油公司全新的2008世界能源數據統計,中東地域的石油消費市場提高4.4%,遠遠地超出亞太地域2.3%的增加量。
『陸』 國際油價漲幅是多少
2004年,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在2004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這無疑是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會使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個百分點。
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增加,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受之影響更大。在居高不下的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
美國能源信息部發布的《2007年12月份短期能源前景》報告顯示,預計全球兩年原油的平均需求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716萬桶/天,在兩年的水平上增加138萬桶/天,增幅為1.6%。此前一月預期為增加146萬桶/天,預期增幅為1.7%。
『柒』 石油再過一千年也不會枯竭,為啥會漲價
石油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化工原料,很難想像石油耗盡後世界的樣子,所以從石油被工業化開采以來,我們一直都能聽到石油即將耗盡的警告!
“世界將在10年內耗盡石油。”——美國礦業局(1914)
“世界將在13年內耗盡石油。”——美國內政部(1939和1950)
“到1990年,世界將耗盡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保羅·埃利希(Paul Erlich),《增長的極限》(1973)
“到2030年世界將耗盡石油,到2050年將耗盡其他化石燃料。”
非常有意思的警告,而且還能自動續約,我們最新的“合約”是到2030年耗盡石油,到2050年耗盡化石燃料,其中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氣和煤炭等。一個好可怕的結果,距離現在還有十年!
所以說我們並不是將會耗盡石油,只是石油可能會越來越貴,這不是石油儲量減少的問題,而是它開采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就像歐佩克主要創始人的謝赫·艾哈邁德·扎希·亞馬尼說過的一句著名的總結:“石器時代結束了,不是因為缺少石頭,石油時代就要結束了,但不是因為缺乏石油”。
因此說地球並不缺石油,它可能永遠都開采不完,未來不開採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它能源比石油更便宜!
『捌』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全球各國加油站的汽油有何變化
引言:能源價格上升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成本都會增加,所以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是非常擔憂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原油價格不斷的攀升,今年以來已經持續上漲了60%以上,而且全球各國加油站的汽油價格也開始上升了,漲幅也是很驚人的,那麼究竟有哪一些情況是值得注意的呢?
實際上由於各方面的影響,很多人的生活就已經很困難了。再加上疫情對於經濟的打擊還沒有完全恢復,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確實讓許多人的生活壓力都會增加了不少。
『玖』 英國和荷蘭之間因為石油發生過什麼事情急!!
荷蘭殼牌目前已超過英國石油(BP)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石油公司,因英國石油的產量出現下降。
格林尼治時間14:55,荷蘭殼牌股價漲1.35%或26便士報1,951便士/股,市值估價1267.75億英鎊。同時英國石油股價漲0.5%或3.5便士報617.5便士/股,估價1215.75億英鎊。
自06年初迄今,荷蘭殼牌股票的市場表現較英國石油高出4%。
分析師稱,新排名並不令人意外。在復合性方案方面,殼牌的價格更為低廉,人們願意接受油價將暫時處於高位的事實。
英國石油股票的欠佳表現可歸咎為對美國阿拉斯加普拉德霍灣油田的關閉舉措,以及此前得克薩斯城煉油廠爆炸事件導致15名工人死亡之後出現的重新投產延誤,加之05年卡特里娜颶風襲擊墨西哥灣後深水鑽井平台Thunder Horse遭遇的各種問題等。
分析人士還指出,英國石油近期大量的股票回購與股息分派令其股票縮水,英國石油市值也因此下滑。
公司CEO布朗06年初稱,預計06-08年間的公司現金再分配約為500億美元,且假定ICE布倫特原油均價約在每桶41美元。
繼英國石油發現大量管道遭腐蝕並宣布關閉普拉德霍灣油田之後,ICE布倫特原油7日盤中高升至78.64美元/桶。此次停產已導致產量損失40萬桶/日,該油田佔美國總產量的8%。
自06年初迄今,ICE布倫特原油漲幅達26.2%或16.17美元。
『拾』 石油價格為何一漲再漲
石油價格的猛漲,關繫到全球各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軍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問題,而石油價格的漲落牽動著世界的每一根神經,由此也演繹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故事。
石油,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在今天這個發達的時代,石油已經像血液一樣維系著社會生活的運轉、經濟的發展甚至政治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英國石油專家彼得稲·奧得爾曾這樣論斷:無論按什麼標准而言,石油工業都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行業,它可能是惟一牽涉到世界每一個國家的一種國際性行業。面對越來越緊缺的石油,各國都做出的積極的應對。但人們在採取措施的同時,是否真正的明白石油危機背後的真相。
全球頻頻爆發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是由於世界經濟或各國經濟受到石油價格的變化,所產生的危機。1960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為世界上控制石油價格的關鍵組織。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機的出現,人類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問題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其成員國阿拉伯在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石油價格由原來的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1978年,在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政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的情況下,再一次引發的石油危機。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這造成了油價動盪和供應的緊張。與此同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從每天生產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這次危機成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下跌2%。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並使世界石油價格逐漸穩定下來。
除了這三次大的石油危機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這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沖擊。可見,石油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也正是由於石油在人類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對全球能源資源的爭奪,正在塑造著新的戰略聯盟,而舊有力量也將被重新洗牌。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出,石油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等,在這些問題背後無不存在著深刻的能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由石油引發的沖突已經有無數起,並且大多數還演變為武裝沖突。伴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也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在2004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會使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個百分點。不斷攀升的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使家庭在能源支出方面大大增加,而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增加,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受之影響更大。在居高不下的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首次爆發石油危機後,民眾第一次意識到石油短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今天的中國同樣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石油危機」。
2004年,高昂的油價問題似乎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石油危機給我們帶來的威脅絕非危言聳聽。在200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3個月中,中國僅進口石油一項的外匯損失就高達3億美元。甚至有專家預言,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將因能源短缺而被迫中斷。石油儲備將是一個昂貴的過程。為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正在有計劃地建立石油儲備制度,逐步發展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中國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已經開建,分別為浙江鎮海、杭州灣附近、山東黃島、廣東大亞灣。整體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石油儲備基地的硬儲備;另一個是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軟儲備。
美國能源信息部發布的「2007年12月份短期能源前景」報告顯示,預計全球兩年原油的平均需求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716萬桶/天,在兩年的水平上增加138萬桶/天,增幅為1.6%。此前一月預期為增加146萬桶/天,預期增幅為1.7%。
報告還預計,美國2月原油需求為2100萬桶/天,比以前原油需求高24萬桶/天,增幅為1.2%。預計美國兩年原油需求增幅為0.3%。全球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平均將達到8744萬桶/天,比兩年同期增長2.1%,美國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比一月之前的預期增加3萬桶/天,比去年同期增長1%,達到2099萬桶/天。這些驚人的數字,無不在向人們警告,人類將會面臨能源危機。
人類對能源的爭奪戰,使世界面臨著能源危機。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縱觀全球,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世界能源危機是人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的蘊藏量也並不是無限的,容易開采和利用的儲量已經不多,剩餘儲量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到一定限度就會失去繼續開採的價值。在世界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導的條件下,如果能源消費結構不改變,就可能會引發能源危機。
石油價格的上漲,最後都將影響到終端消費品上,通貨膨脹的上升將會抬高中央銀行的利率,從而使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加,加劇經濟蕭條。石油價格上漲是一場陰謀,從國際方面來看,油荒被人為誇大。隨著美元的持續下跌,世界范圍的貨幣泛濫,導致以石油為代表的實物資產接連跳空上漲。
在人類對石油能源的無休止的掠奪下,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危機的接連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並開始引起國際輿論對世界「能源危機」問題的關注。因此,地球是「不平」的,石油能源危機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人甚至預言:世界石油資源將要枯竭,能源危機將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危機,我們人類如果再不做出重大努力去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各種能源資源,那麼人類在不久的未來將會面臨能源短缺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