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工業展會可以看到什麼

英國工業展會可以看到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9 12:38:08

⑴ 1851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首屆萬國工業博覽會的主要

「水晶宮」。

時間從1851年5月1日至1851年10月15日,這次博覽會歷時5個多月,吸引了6039195名參觀者。因此它普遍被認為是維多利亞中時期的象徵,並確立了大英帝國世界工廠的主導地位。這次博覽會的組織者,其中包括阿爾伯特親王以及亨利·庫爾。展地為現在的水晶宮,是維多利亞時代最重要的里程碑。

(1)英國工業展會可以看到什麼擴展閱讀

此博覽會由當政的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PrinceAlbert,1819年-1861年)和HenryCole共同籌辦,目的是慶祝現代工業科技與設計的新興潮流。

由於親王與女王的幕僚們很熱衷地推動這項可營利的博覽會,終於說服英國政府於1850年1月3日成立了籌辦1851博覽會的皇家委員會,因此大幅提升計劃的可行度,而這個委員會包含英國當時最負盛名之一的工程師IsambardKingdomBrunel。

有鑒於單獨展出英國本土工藝,將使得英國殖民地與保護國的許多先進成就被忽略,因此萬國工業博覽會乃是採用邀請「日不落帝國」的「世界」來達成真正的「世界(或國際)」博覽會,英國甚至認為對鄰近「不文明」的國家展示科技成就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當時英國境內盛行著對國家成就的自負與炫耀思維,多數人因為政治與經濟發達而有安全感,而維多利亞女王則試圖對她的政權強化人民的滿意度,綜合這些因素,於1850年代中期出現了「Victorian」的字眼,用來傳達一種關於國家與這個時期的自我意識。

⑵ 1851年,倫敦博覽會召開。英國展出的最新工業成果是什麼

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用了三百年作準備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覽會在英國召開。
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已經是世界上一流的強國,沒有人懷疑英國的強大,因為強大而帶來的巨大召喚力使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維多利亞女王發出外交邀請信函,有10個國家接受了邀請。認真刻板的英國人動用了全國的經濟力量,為一屆世界博覽會布展。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風格是笨重的,多為龐大的石頭建築。在這次世界博覽會上,英國人一改往日風格,在著名的海德公司內建造以鋼和玻璃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水晶宮。水晶宮1700英尺,高100英尺,耗用了4500噸鋼材,10公頃的玻璃。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熱鬧非凡的氣氛中開幕,在佔地9.6萬平方米的展區中,展覽用的桌子總長約有13公里,在23個星期的展覽期間,有630萬人進行了參觀。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塊24噸重的煤塊,一顆來自印度的大金鋼鑽,還有一頭標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則向參觀者展示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煥發出的無限想像力。興奮的人們在水晶宮內盡情目睹那個時代的驕傲,自然也就不會留意工業文明使泰晤士河逐漸濃厚的污濁。後來的英國,為清除泰晤士河的污濁,花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
近代世紀是歐洲人的世紀,在東方人的眼中,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炫耀和矯飾的,他們參觀這些稀奇古怪的玩藝兒時,眼中流露出驚訝,還有恐懼,但對歐洲人來說,這與其說是物的炫耀,不如說是人對自身的炫耀。沒有前3個世紀的基礎,沒有世界的發現、人的發現和科學的發現,人的世紀進步不可以想像,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的基石與豪邁更無從談起。
在15世紀,世界被發展;
在16世紀,人被發現;
在17世紀,科學被發現。
三把鑰匙開啟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的大門。

探險者

15世紀,在西歐人的想像中,中國和印度遍地黃金,寶石、香料、絲綢取之不盡。到東方去,到富饒的地方去,歐洲的水手們無意中打開了世界地圖。面對充滿無限神秘和誘惑的大洋,歐洲人試圖開辟西行航線,找到通往東方的發財之路。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到達非洲最南端的海,命其名為「風暴之角」(後改稱「好望角」)。
1492年,義大利熱那亞一個織工的兒子哥倫布游說西班牙王室成功,西班牙王室為他准備了3隻帆船,8月3日,這支船隊駛入大西洋。10月12日,這支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於是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這些土蓍居民告訴哥倫布,南邊有富庶的地方。哥倫布興奮地穿過巴哈馬群島,登上了古巴的土地,他誤以為這就是日本。到1504年,哥倫布又3次出航,但他始終沒有找到傳說中的黃金之地,而且他始終不知道這塊土地是新大陸。
在哥倫布第一次出航的5年後,葡萄牙人達·伽馬在里斯本出海,170人的船隊也是去尋找富饒的東方世界。1498年的5月18日,達?伽馬到達印度西南海岸的中心港口卡利庫特。當時的印度居民十分驚訝這些陌生人家鄉的遙遠。他們問道:「你們為什麼要遠離故鄉到這里?」葡萄牙人的回答是「我們來找香料。」
哥倫布沒有找到黃金之地,但西班牙王室對黃金之地的嚮往並未就此結束。1519年,西班牙王室資助葡萄牙人麥哲倫繼續去探索東方之路。是年9月20年,5艘帆船、265名水手的西班牙船隊出航,到達美洲東部海岸後,船隊沿岸向南,在第二年10月穿越一條海峽(即今日的麥哲倫海峽)後,浩瀚的大洋一改凶暴的面孔,雍容大度地接受了這些遠來的陌生人,船員們這暫現溫柔的大洋稱為「太平洋」。15 21年,船隊停泊到了菲律賓,此時,大批的船員已相繼死於壞血病。到1522年,也就是第一屆博覽會舉辦前的前3個世紀零29年,船隊回到西班牙,人類的首次環球航行宣告成功。它雖然只帶回了一船香料,但它無意中證明了一個事實:地球是圓的。
無論探險者的動機如何,探險者的足跡所至,使一個完整的人類世界凸現了出來。

與上帝摔跤

人的中心地位的確定與地理發現同時始於15世紀。
首先是義大利人以人為中心的重新解說世界,詩人彼特拉克發出震盪世紀的呼號,他控訴羅馬教廷是「萬端詭計的熔爐,陰暗的牢房;善良在那裡凋謝,邪惡在那裡滋長!」
用「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用人性代替神性;用財富、藝術、愛情代替禁慾主義;用人的創造力代替神賜力量……整個歐洲沸騰了!新的創世紀拉開序幕。
哥白尼在教會統治的黑幕下,小心翼翼地提出「太陽中心說」,教會的宇宙結構開始坍塌。義大利人布魯諾直承哥白尼的衣缽,把哥白尼的秘密大聲說了出來,羅馬教廷宣布他為異端,把他燒死在火刑柱上,他留下一句話:「他們宣讀判決書時,要比我聽宣判更善怕!」
在歌唱、實驗、犧牲的推動下,人被發現了,人開始知道,人和上帝一樣尊貴。
在德國,教會的「免罪符」引爆了重創自己的炸彈。這種聲稱「錢幣『叮當』落銀庫,靈魂立即出煉獄」的免罪符受到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的挑戰,這個與上帝摔跤的最偉大的巨人在維登堡教堂貼出《九十五條論綱》,一夜之間,路德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在麥哲倫踏上漫漫東方不歸路的1519年,德國的萊比錫爆發了路德與教會的論戰,維登堡大學校長親送路德前往,200名學生執戟帶盔充當路德的衛隊,這是一個讓人百年以後仍會熱淚盈眶的場景。
對教會弊端的攻擊使教皇大為惱火,他不再輕率地認為路德所言是一個喝醉了酒的德國人的囈語。1520年6年,教皇發布敕令,宣布路德的論點是異端邪說,限令他60天內撤回他的主張。限期一滿,路德當從把教皇敕令丟入火中,同羅馬教廷決裂,路德的聲音震動整個歐洲:「我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撤銷任何事情,因為違背自己的良心而行動,是既不安全又不誠實的。」
在歐洲文明發展的思想基礎中,路德對信仰自由、思想自由的熱烈,對個人主義和自由平等觀的熱烈,都是神權統治的漫漫長夜中最光明的火炬。

啟蒙運動

大航海時代像一個神話,無法與大洋的浩瀚相提並論的人劈波斬浪,讓不同的大陸互通聲息。在盡展人的視野的同時,人又開始開掘自然的秘密,在同一時刻,人類的理智地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地鋪展開來,從自然科學到心智科學,敢同上帝摔跤的人層出不窮。隨著哥白尼的指引,宇宙的圖畫日漸現其輪廓,隨著路德的指引,人的世俗生活得到肯定,人的中心意義漸漸成為不爭的歸宿。到18世紀,啟蒙運動和進化論再次為人定位,這不僅是對宗教組織的挑戰,而且是直接對宗教本身挑戰。
那是一個群星燦爛的時代,是一個為後來世紀定位的世紀。
「信仰自由是什麼?」這是人類的特權。伏爾泰這樣肯定人。以伏爾泰為首的18世紀的巨人用勤奮、不知退卻的思想去結束宗教時代,去開創新的理性時代。
啟蒙運動的英雄都是深刻的極端分子,他們不余遺力地向宗教挑戰,他們心中有一個巨大的渴望,就是建立一種的制度。偉大的抱負使著他們為理想吃苦,為理想受罪。他們有著路德的狂熱和水手的堅毅。
伏爾泰把流放和監獄當做一種人生快樂來享受。1715年,他寫詩諷刺攝政奧爾良公爵,被逐出京城,流放到奧爾良附近的蘇利。1 717年,他被赦免回到京城。5月,他又因文惹禍,一個青年詩人的詩酷似他的手筆,使他代人獲罪,這次他的去處是巴士底監獄。第二年4月出獄,依法律規定,流放到夏特內。1726年,他和一個無恥的貴族騎士為姓氏的血源發生爭執。出獄後,他被迫流亡異國。這一年的下半年,他居住在英國。這次打擊使伏爾泰頓悟,於是,伏爾泰和權貴階層勢不兩立。在以後的日子,他和他敵視的腐敗社會越來越不合拍,就一邊賺錢一邊寫作,使得整個歐洲,確切的說是整個歐洲有權有勢的人都討厭這個法國佬。
同時候的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和伏爾泰一樣,為人的自由權利張目,在他們銳利的揭發下,大時代的序幕緩緩拉開,從平民到貴族,他們知道了要去什麼地方,該怎樣去。

科學的發現

哥白尼的學說是科學革命的轉折點,它變更了西方人天文學的基本概念;變更了人對自然的理解;變更了西方人的價值觀。這是現代科學革命的源頭。
科學革命得力於人的中心地位的確定,得力於人的心智的解放。到了16世紀,科學從神學的陰影下艱難地走出來,它慢慢揭去蒙在自己臉上迷信的面紗。它告訴人:人能夠用自己的頭腦,百無禁忌地探知世界和人本身;在科學的旗幟下,人可以和上帝考慮同樣的事情。
和地史時代的生物大爆發一樣,這個世紀是科學的大爆發,各種基礎門類的學科相繼出現,令人目不暇接。
自然史、醫學、化學、解剖學、生物學、植物學、數學和物理學有了屬於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不同的研究方法交互影響,相互推進。它們逐步獨立於神學之外,形成了「人的知識」,它蘊育著技術時代的來臨,呼喚著技術文明大放其光。
同思想史的巨人一樣,科學也有了自己的巨人,這群巨人中的巨人是英國的牛頓。牛頓的學識是非凡的,可以這樣說,人類歷史上只出現過一個這么不可思議的人。他在下列領域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純數學和應用數學;光學和光與色的理論;科學儀器的設計;力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潮汐引力理論;科學新方法論;熱學、化學和物質理論;煉金術、年代學、聖經的翻譯。18世紀的某科學史學者甚至認為:「牛頓推翻或改變了所有的思想。」
像大航海時代一樣,科學家們各領風騷,描述出自然的各種肖像,自然的秘密公開了。以人為本的意識和科學並肩前進,開放的世界第一次呈現在人的眼前,雖然迷信仍然存在;雖然愚昧仍然存在;雖然暴虐仍然存在;雖然不平等仍然存在;雖然奴役仍然存在,但是,那個世界沒有被發現、人沒有被發現、沒有科學的舊時代是肯定不存在了。
人開始設計自己想像中的自己;設計自己想像中的社會;設計自己想像中的自然。
到了18世紀,牛頓開辟的科學時代繼續進步,獲得了革命性的成功。這次革命的先聲來自於化學革命。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中,法國科學家的負責人拉瓦錫被送上斷頭台,但政治上的保守和反動並未影響這位自信的科學家為人類留下珍貴的科學實踐。
拉瓦錫領導了影響物理學和生物學領域的化學革命,這次革命使用了「物質守恆」的一般原理,在狹小的實驗室中,世界被重新稱量。同樣地,其他學科在16-17世紀打下的基礎上迅速現其輪廓,並擴張自身的深度和廣度。由科學發展而帶來的技術創造層出不窮。在18世紀,人類又上演了激動人心的一幕--產業革命。1851年的倫敦博覽會即是這次產業革命的見證。

燦爛的水晶宮

在18世紀的70年代,中國有人遠涉重洋,去看看外部的世界。這些人中有一個叫王韜的,他原來是一個落拓不羈的名士,一個風流才子。但故國破碎的現實讓這個自小聰穎的人更多地關懷現實。他上書太平軍,於是被朝廷稱為「通賊」,只好急急忙忙地逃到香港,以幫助英華書院院長理雅哥翻譯中國典籍為生計。他在1867年到達法國馬賽,隨後又寄旅倫敦。他用浪漫的中國筆調記錄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的紀念性建築物--水晶宮。
這個燦爛的建築物被王韜稱為「玻璃巨室」。王韜看到的水晶宮,已被一個私人企業買下,搬出了海德公園,移到了倫敦南部的西德納姆,並增加了兩座高塔,圍繞水晶宮的是美麗的花壇和綠樹。這個「玻璃巨室」令王韜「目眩神迷」,他這樣描寫水晶宮??「……地勢高峻,望之巍然若岡阜。廣廈崇旃,建於其上,逶迤聯翩,霧閣雲窗,縹緲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漢。北塔凡十四級,高四十丈。磚瓦榱桷,窗牖欄檻,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瑩。其中台觀亭榭,園囿池沼,花卉草木,鳥獸禽蟲,無不畢備……」
這時的水晶宮,仍然是展覽會、慶祝會和表演的勝地。水晶宮因第一屆世界博覽會而千古留名,特別是水晶宮的建築風格,更是19世紀後半期以來「功能主義」的代表作。西方傳統的建築模式的代表是神殿、教堂、宮殿,這一模式在工商業和大眾傳播日益發達的18世紀後半期顯得笨重而不實用。代之而起的是「功能主義」,「功能主義」提倡建築的結構應取決於功用。傳統的建築觀念將工程師和建築師的工作范圍完全隔開,而「功能主義」則希望把這二者融合成一個整體。高速發展的科技和商業需求是「功能主義」建築風格的有力支持。
帕克斯頓爵士設計的水晶宮即為功能主義的大作品,這個「一片精瑩」的輝煌建築採用預鑄式組合,整個結構由鋼架完成,舊式的牆體支撐已然消失,作為覆蓋和裝飾的玻璃創造出奇幻的美。
在建築學上的貢獻,這是歷屆世博會都傾以全力追求的。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上,「綜合主義」的代表作--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美國館同水晶宮一樣令人目眩神迷。我們將在那一屆世界博覽會再作介紹。

從市集到「偉大的博覽會」

博覽會的雛形是很早就有的,大約在19世紀的20年代,有些市集便被稱為博覽會,有些博覽會又反過來稱為市集。市集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集會。市集的英文表達源於拉丁文,有祭禮、節目的意思,這和早期的天主教會的節日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市集的功能主要是商品的現場交易。
在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市集是歐洲北部的香檳區的香檳市集。12-13世紀是香檳市集最風光的時代,每次市集約6個星期,商人們從歐洲、中東、非洲涌來。在13世紀香檳市市集的記錄中顯示:到市集交易的物品來自40個地區和城市,包括25種不同的羊毛,以及許多種絲綢、亞麻、棉花、金銀串綴的花料,此外還有皮革及皮革製品、葯品、佐料、水果、石油、乳酪、啤酒、酒、貴金屬、珠寶和木頭等24種物品。隨著商業的發展,集中交易的方式逐漸讓位於固定經營,市集開始衰落。到19世紀,市集的功能主要是商品批發了。
脫胎於市集的博覽會,定型是在1851年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這次博覽會的英文名稱是「Great Exhibition」,按英文的意思,可譯為「偉大的博覽會」、「巨大的博覽會」。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的鼎盛時期,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英國成為歐洲的頭等強國,殖民主義的擴展使英國自詡於「日不落帝國」,從當時英國人的驕傲與自豪來看,譯為「偉大的博覽會」似乎更准確一些,一則是展現工業的偉大,一則是展現另一種偉大,偉大後面的自豪。
維多利亞女王的夫婿艾伯特親王認為,舉辦博覽會可以將英國的產品與製造程序介紹給世界各國,促進產品需求,必將大利於英國。他的熱心是此次博覽會得以成功的一個關鍵。
這次博覽會的本意在於展示英國工業技術的劃時代成就,但維多利亞女王用外交方式,邀請各國參展,形成了「萬國博覽會」的格局。這一屆博覽會,美國展示的產品就超過了500項。當仁不讓的美國人展出了多種創新性的產品,例如麥考密克收割機、科耳特左輪槍、固特異橡皮和口嚼式煙草等。但美國人並沒有與英國人或其他任何人在博覽會現場做生意,展示的輝煌足以使參展者滿足。
從市集到偉大的博覽會,人類從單一的商業買賣擴展到以文明展示為主題的博覽會。從偉大的博覽會到萬國博覽會,世界博覽會的雛形開始形成,它更關注交流與發展,以有容乃大的天地情懷熔文明為一爐,更多的寄託人類的思想,這也是世界博覽會人文氣氛日濃的初始之源。

作為歷史而保存

在人類歷史中,博物館的歷史是值得了解的。最早的時候,博物館中是皇族權貴聚珍斂寶的收藏室,到18世紀末,博物館才逐步向公眾開放。比如法國的盧浮宮,在16世紀,是法蘭斯一世的王宮,開始收藏繪畫、雕刻等藝術珍品。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就是那時入藏的。路易十四時,藝術藏品達到2000件。它的開放則是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後。
和博物館相比,世界博覽會的基石不是豐富的藏品,而是廣泛的聯絡與交流,其展示內容的輝煌,遠遠超過了博物館。可以認為,世界博覽會是對當世文明的記錄,對未來發展的瞻望。然而,許多屆的博覽會最後都成為了博物館的基礎,博覽會的一些令人驚嘆的新鮮展品,棄之可惜,賣又不準,便成了永久性藏品,成為博物館中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物。
1851年的倫敦世界博覽會為英國奠定了兩個博物館的展品基礎:一是1852年成立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一是1853年成立的坎星頓科學技術博物館。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後,工業展品送到華盛頓史密松學院,這是美國工業博物館的基礎。
在博物館中,博覽會的展品成為歷史,成為人類發展的一個見證,它促成了現代博物館的形成,又以此形式而傳之後世。

⑶ 第一屆世博會,英國展示了哪些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偉大成果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熱鬧非凡的氣氛中開幕,在佔地9.6萬平方米的展區中,展覽用的桌子總長約有13公里,在23個星期的展覽期間,有630萬人進行了參觀。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塊24噸重的煤塊,一顆來自印度的大金剛鑽,還有一頭標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則向參觀者展示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煥發出的無限想像力。

⑷ 英國在1851年舉辦倫敦萬國工業大博覽會,本屆博覽會展示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成績,以及各國先進的工業展品,

是錯誤的。(2分)理由:汽車、飛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3分)

⑸ 1851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首屆萬國工業博覽會的主要展示館叫什麼

1851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首屆萬國工業博覽會的主要展示館叫水晶宮,普遍被認為是維多利亞中時期的象徵,並確立了大英帝國世界工廠的主導地位。這次博覽會的組織者,其中包括阿爾伯特親王以及亨利·庫爾。展地為現在的水晶宮,是維多利亞時代最重要的里程碑。
藉此博覽會英國在當時展現了工業革命後,英國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因此被視為維多利亞時代最重要的里程碑。這次博覽會的組織者,其中包括阿爾伯特親王以及亨利·庫爾 (他是多項世博會方案的推動者,並且是當時公共記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計劃使這次盛會不僅僅展示英國工業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成為實現和平與貿易自由化的一個實例,體現英國在體制與民主上的效能。

⑹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其展出成果可能有( )A電報機

改良蒸汽機。

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時間是1765年,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從此進入蒸汽時代。瓦特的發明使人類獲得了一種把熱運動轉化為機械運動的機械裝置,從而滿足了社會對動力能源的需要。

意義:

工業革命的產生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蒸汽機的改良(瓦特沒有發明蒸汽機,他只是改良),而蒸汽機車的產生也是因為蒸汽機的改良以及後人的應用而產生的,當時英國鼓勵發明,並且在人口增加需要增加生產速度之時,便開始有人努力的改進當時的生產設備,瓦特便是其中之一。

而瓦特改良蒸汽機導致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因此蒸汽機的改良絕對是促成工業革命的原因之一。

⑺ 1851年倫敦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上可以看到英國展出什麼輝煌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交通、通訊成果急急

這次博覽會展出了英國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成就和先進的工業品,如高校的農業機械、印刷機械、自動鏈式精紡機、大功率蒸汽機、軌道蒸汽牽引機、高速汽輪船、氣壓機、起重機、機床以及先進的煉鋼法、隧道和橋梁模型,甚至武器裝備等。日不落帝國在這次展覽會上顯示了它強大的實力,出盡了風頭。

同時,工藝美術設計讓參觀者流連忘返。人們可以看到在沉重的紡織機上,配有許多洛可可風格的飾件;在金屬鑄就的椅子上,用油漆畫了木紋;在鋥亮的銀質餐具上花紋繁復,更像是別致的藝術品。繁花似錦的緞帶,造型精美的鋼琴都讓人懷念維多利亞時期的風尚。

在土耳其展區,陳列著水煙袋、打獵的武器,還有精美的駱駝背鞍;在中國展區,高高懸掛的宮燈,層層擺滿了瓷器,刺綉屏風好似孔雀在開屏;在印度展區,華貴的寶石、充滿異域風情的服飾吸引著層層的歐洲女士;在傢具展區,擺放著各式民間傢具……
第二次工業革命交通、通訊成果
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電訊事業的發展:貝爾-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

⑻ 1851年英國「萬國工業博覽會」中西展品的特點

那西方肯定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呀,基本都是蒸汽動力的東西,那中國肯定是茶葉啊,絲綢啊,瓷器啊之類的,這就是差距啊,望採納謝謝

與英國工業展會可以看到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印度的文明開始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134
去印尼旅遊要多少錢可以過海關 瀏覽:73
中國高鐵多少錢一架 瀏覽:600
義大利十年後回國有什麼發展 瀏覽:944
義大利情侶哪個視頻是真的嗎 瀏覽:814
旅遊完中國各大景點需多久 瀏覽:281
義大利位於什麼山脈以南地中海 瀏覽:224
印尼手機怎麼交費 瀏覽:616
印度的萬國是怎麼造的 瀏覽:865
印尼屬於什麼半島 瀏覽:224
伊朗紙幣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101
伊朗粉紅清真寺現在長什麼樣子 瀏覽:719
越南傢具廠多少錢 瀏覽:255
伊朗紅花喝了有什麼好處 瀏覽:207
伊朗為什麼要殺美國特工 瀏覽:18
給伊朗匯款一次最多能匯多少 瀏覽:810
如何轉變中國廚師 瀏覽:342
中國聯通wap是什麼意思 瀏覽:436
犯罪逃到越南怎麼辦簽證 瀏覽:124
伊朗玻璃瓶多少錢 瀏覽:142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