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格蘭是什麼國家
英格蘭並不是一個國家,它隸屬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英格蘭(英語:England),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主體,因此習慣上英格蘭一詞也泛指英國。
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原住居民之後居住在這個地方,屬西歐民族。
英格蘭人口5526.81萬(2016年6月),集中了英國本土人口的84.2%。人口平均密度達每平方公里424人,為世界人口最稠密區之一,城市人口佔80%。
(1)英國eng是哪裡擴展閱讀:
「英格蘭」一詞可理解為「原來居住在德意志盎格琳半島(窄水旁的半島,Angeln)的人所遷徙到的領地」。
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
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格蘭的封建農奴制度。14世紀末,英格蘭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
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佔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
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年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1337年 - 1453年間英格蘭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
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Ⅱ 英格蘭是不是英國
英格蘭屬於英國
具體區別如下:
1、不同行政區劃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都是英國的一部分,英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2、不同的地理關系
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都在大不列顛島上。北愛爾蘭在愛爾蘭島上。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3、不同的國際地位。
英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它的公民生活水平高,社會保障制度好。作為英聯邦首腦、八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成員國,英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組成部分
(2)英國eng是哪裡擴展閱讀: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Ⅲ england是哪個國家
英格蘭(England)泛指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主體,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部,蘇格蘭以南,威爾士以東,還包括懷特島、錫利群島和沿岸各小島,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其著名景點有坎布里亞郡、阿恩塞德等。 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屬日耳曼民族。
「英格蘭」一詞可理解為「原來居住在德意志盎格琳半島(窄水旁的半島,Angeln)的人所遷徙到的領地」。
盎格魯人系指居住在今德國的石勒蘇益格盎格琳半島(德語:Angeln,狹窄的意思;「Angeln」一詞與英語的「agnail」、德語的「eng」同源。語言轉寫:Anglia)的西歐民族,公元42年羅馬帝國佔領不列顛半島後,他們居住在今天的英格蘭。
地理環境
奔寧山脈縱貫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200-500米,山地兩側有豐富的煤、鐵資源;東南部為起伏不大的平原,氣候溫暖濕潤。主要河流有泰晤士河、塞文河和特倫特河等。
歷史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英格蘭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英格蘭仍舊保持著政治上的統一,然而,在公元10世紀末期,丹麥的維京人開始入侵英格蘭王國。埃塞爾雷德二世在1002年下令屠殺所有在英格蘭境內的丹麥人來作為響應。這只是引起了斯萬一世和挪威的注意和戰爭行動。斯萬一世於他餘下的生命之中對英格蘭籌劃了四次全面入侵。1013年斯萬被宣稱為為英格蘭國王,與埃塞爾雷德二世抗衡。斯萬於1014年2月2日逝世。他的兒子克努特一世大帝繼續對英格蘭作戰。埃塞爾雷德二世於1016年4月23日逝世。他的兒子埃德蒙二世很快就被克努特打敗。克努特同意與愛德蒙共治英格蘭,但很快後者於1016年11月30日逝世,令英格蘭置於丹麥的統治下。丹麥王朝的統治直至1042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逝世為止。他是克努特一世大帝與埃塞爾雷德二世前妻,寡婦諾曼底的埃瑪的兒子。哈德克努特沒有自己的繼承人,由埃塞爾雷德二世的兒子,他哥哥懺悔者愛德華繼位。威塞克斯王朝復辟,英格蘭王國再度獨立。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格蘭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1066年1月4日/1月5日時,懺悔王愛德華駕崩,他並沒有留下任何子嗣,王位由他的內兄弟哈羅德二世繼承。而懺悔王愛德華的表弟諾曼底公爵威廉立即宣稱自己擁有王位繼承權。威廉開始發動入侵英格蘭並且在1066年9月28日在薩塞克斯地方登陸。哈洛德二世與他的軍隊在約克的史丹福德橋之戰獲得勝利(1066年9月25日)。他們行軍穿過整個英格蘭來對抗諾曼底公國的入侵,兩軍在黑斯廷斯戰役取得了重要的結果(1066年10月14日)。哈洛德二世不幸兵敗陣亡,而威廉獲得最後的勝利。威廉並沒有計劃將王國與諾曼底公國合並一起。不過身為諾曼底公爵,威廉仍然缺乏對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獨立的英格蘭王國可以讓他的統治不受到干擾,他在1066年12月25日加冕為英格蘭國王。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
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格蘭的封建農奴制度。14世紀末,英格蘭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佔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年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1337年 - 1453年間英格蘭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簡表
公元1至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後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
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
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0日宣布為共和國。
1660年王朝復辟。
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
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1921年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歸英國。
一戰後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為美國所取代。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至今,英在海外仍有13塊領地。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1997年英工黨政府上台。
對外關系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
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朝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朝。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黜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
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
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Ⅳ CHENG是哪個國家的縮寫
CH是中國的縮寫,ENG是英國的縮寫
1、中國的英文縮寫為CH。CH的全稱為China,意為中國。此外,中國還有另一個英文縮寫是PRC,全稱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2、英國的英文縮寫為ENG。ENG的全稱為England,意為英國。除此之外,英國也可以成為Britain,意為大不列顛共和國。
3、CH、ENG分別是中國和英國的英文縮寫。
(4)英國eng是哪裡擴展閱讀:
世界上其他部分國家的縮寫
1、A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聯酋 亞洲
2、AF Afghanistan 阿富汗 亞洲
3、AL Albania 阿爾巴尼亞 亞洲
4、AO Angola 安哥拉 非洲
5、AR Argentina 阿根廷 南美洲
6、AT Austria 奧地利 歐洲
7、AU Australia 澳大利亞 大洋洲
8、AZ Azerjan 亞塞拜然 亞洲
9、BD Bangladesh 孟加拉 亞洲
10、BE Belgium 比利時 歐洲
11、BG Bulgaria 保加利亞 歐洲
12、BH Bahrain 巴林 亞洲
13、BI Burundi 蒲隆地 非洲
Ⅳ 英國的全稱是UK,也可以叫Englandn,但是假如我是來自北愛爾蘭的,介紹自己時是說UK還是Eng
糾正你一個錯誤,英國不能叫England,因為England只是英國的一部分,如果你說英國是England,那蘇格蘭人和威爾士人愛爾蘭人都會很不高興的。
英國的簡稱是UK,翻譯成聯合王國,一般可以稱作Britain不列顛,英國人一般自稱是British。
若是來自英格蘭,可以說自己是English來自England,但如果你是從蘇格蘭來的,那就得說自己是Scottish來自Scotland。如果是來自北愛爾蘭,那就說自己是Irish來自North Ireland。
不能說一個蘇格蘭人或北愛爾蘭人是English,說這話就好比說你是日本人或者韓國人一樣。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和英格蘭是完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威爾士公國和北愛爾蘭自治領共同組成的國家。
Ⅵ ENG是哪個國家
英國
ENG是英國的縮寫~
中國的縮寫是CHN~
美國的縮寫是USA~
Ⅶ 有誰知道各個國家的英文簡稱
阿爾巴尼亞(ALB) 阿爾及利亞(ALG) 阿根廷(ARG) 亞美尼亞(ARM) 澳大利亞(AUS) 奧地利(AUT) 巴貝多(BAR) 比利時(BEL) 百慕大(BER) 白俄羅斯(BLR) 巴西(BRA) 保加利亞(BUL) 加拿大(CAN) 智利(CHI) 中國(CHN) 哥倫比亞(COL)克羅埃西亞(CRO) 古巴(CUB) 塞普勒斯(CYP) 捷克(CZE) 丹麥(DEN) 埃及(EGY) 西班牙(ESP) 愛沙尼亞(EST) 芬蘭(FIN) 法國(FRA) 英國(GBR) 喬治亞GEO) 德國(GER) 希臘(GRE) 匈牙利(HUN) 印度(IND) 伊朗(IRI) 冰島(ISL) 以色列(ISR) 義大利(ITA) 日本(JPN) 哈薩克(KAZ) 韓國(KOR) 沙烏地阿拉伯(KSA)拉脫維亞(LAT) 立陶宛(LTU) 盧森堡(LUX) 摩洛哥(MAR) 馬來西亞(MAS) 墨西哥(MEX) 蒙古(MGL)納米比亞(NAM) 荷蘭(NED) 奈及利亞(NGR) 挪威NOR) 紐西蘭(NZL)波蘭(POL)葡萄牙(POR) 朝鮮(PRK) 波多黎各(PUR) 羅馬尼亞(ROM) 南非(RSA) 俄羅斯(RUS) 斯洛維尼亞(SLO) 瑞士(SUI) 斯洛伐克(SVK) 瑞典(SWE) 泰國(THA)中國台北(TPE) 土耳其(TUR) 烏克蘭(UKR) 烏拉圭(URU) 美國(USA) 烏茲別克 (UZB) 委內瑞拉(VEN) 南斯拉夫(YUG);
國名、地區名與縮寫
Afghanistan阿富汗(AFG)
Albania阿爾巴尼亞(ALB)
Algeria阿爾及利亞(ALG)
Andorra安道爾(AND)
Angola安果拉(ANG)
Armenia亞美尼亞(ARM)
Argentina阿根廷(ARG)
Aruba 阿魯巴島(ARU)
Australia澳大利亞(AUS)
Austria奧地利(AUT)
Azerjan亞塞拜然(AZE)
Bangladesh孟加拉國 (BAN)
Barbados巴貝多(BAR)
Bahrain巴林(BRN)
Belarus白俄羅斯(BLR)
Belgium比利時(BEL)
Bermuda百慕大(BER)
Bolivia玻利維亞(BOL)
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BIH)
Botswana波札那(BOT)
Brazil巴西(BRA)
Brunei汶萊(BRU)
Brit. Virgin Islands英屬維爾京群島 (IVB)
Bulgaria保加利亞(BUL)
Canada加拿大(CAN)
Chile智利(CHI)
China中國(CHN)
Colombia哥倫比亞(COL)
Costa Rica哥斯大黎加(CRC)
Croatia克羅埃西亞(CRO)
Cuba古巴(CUB)
Cyprus塞普勒斯(CYP)
Czech Republic捷克共和國(CZE)
Denmark丹麥(DEN)
Dominican Republic多米尼加(DOM)
Egypt埃及(EGY)
Ecuador厄瓜多(ECU)
England英格蘭(ENG)
Estonia愛沙尼亞(EST)
Ethiopia衣索比亞 (ETH)
Faroe Islands法羅群島(FAI)
Finland芬蘭(FIN)
France法國(FRA)
FYR Macedonia馬其頓(MKD)
Georgia喬治亞(GEO)
Germany德國(GER)
Greece希臘(GRE)
Guernsey 根西[(GCI)
Honras宏都拉斯(HON)
Hong Kong香港(HKG)
Hungary匈牙利(HUN)
India印度(IND)
Ireland愛爾蘭(IRL)
Iraq伊拉克(IRQ)
Iran伊朗(IRI)
Italy義大利(ITA)
Iceland冰島(ISL)
Indonesia印度尼西亞(INA)
Israel以色列(ISR)
Ivory Coast象牙海岸(CIV)
Jamaica牙買加(JAM)
Japan日本(JPN)
Jersey 澤西島(JCI)
Kazakhstan哈薩克(KAZ)
Kenya肯亞(KEN)
Kyrgyzstan 塔吉克 (KGZ)
Latvia拉脫維亞(LAT)
Lebanon黎巴嫩(LIB)
Libya利比亞(LBA)
Liechtenstein列支敦斯登(LIE)
Lithuania立陶宛(LTU)
Luxembourg盧森堡(LUX)
Macau澳門(MAC)
Malawi馬拉維(MAW)
Malaysia馬來西亞(MAS)
Malta馬爾他(MLT)
Mauritius毛利求斯(MRI)
Mexico墨西哥 (MEX)
Monaco摩納哥(MNC)
Mongolia蒙古(MGL)
Morocco摩洛哥(MAR)
Namibia 納米比亞 (NAM)
Netherlands荷蘭(NED)
Netherlands Antilles 荷屬安的列斯 (AHO)
New Zealand紐西蘭(NZL)
Nicaragua尼加拉瓜(NCA)
Nigeria奈及利亞(NGR)
Norway挪威(NOR)
palestine巴勒斯坦(PLE)
Panama巴拿馬(PAN)
Papua New Guinea巴布亞紐幾內亞(PNG)
Paraguay巴拉圭(PAR)
Peru秘魯 (PER)
Philippines菲律賓(PHI)
Poland波蘭(POL)
Portugal葡萄牙(POR)
Qatar卡達(QAT)
Romania羅馬尼亞(ROM)
Russia俄羅斯(RUS)
Rwanda盧安達(RWA)
San Marino聖馬利諾(SMR)
Scotland蘇格蘭(SCO)
Seychelles塞席爾 (SEY)
Singapore新加坡(SIN)
Slovakia斯洛伐克(SVK)
Slovenia斯洛維尼亞(SLO)
Somalia索馬里 (SOM)
South Africa南非 (RSA)
Spain西班牙(ESP)
Sri Lanka斯里蘭卡(SRI)
Sudan蘇丹(SUD)
Surinam蘇利南(SUR)
Sweden瑞典(SWE)
Switzerland瑞士(SUI)
Syria敘利亞(SYR)
Tajikistan塔吉克(TJK)
Thailand泰國(THA)
Trinidad and Tobago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
Tunesia 突尼西亞(TUN)
Turkey土爾其(TUR)
Turkmenistan土庫曼(TKM)
Uganda烏干達(UGA)
Ukraine烏克蘭(UKR)
United Arab Emirates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AE)
United States美國(USA)
Uruguay烏拉圭(URU)
US Virgin Islands 美屬維京群島; (ISV)
Uzbekistan烏茲別克(UZB)
Wales威爾士(WLS)
Venezuela委內瑞拉(VEN)
Vietnam越南(VIE)
Yemen葉門(YEM)
Yugoslavia南斯拉夫(YUG)
Zambia尚比亞(ZAM)
Zimbabwe辛巴威(ZIM)
Ⅷ 足球eng1是什麼聯賽
是英超,即英格蘭超級聯賽。eng是英格蘭的意思,1是第一級聯賽。以下依次為第二、第三、第四……即甲級、乙級、丙級等。具體請參考以下資料:
英格蘭足球聯賽(The Football League,由於冠名贊助的關系,故亦稱為可口可樂足球聯賽Coca-Cola Football League)是英格蘭球會(亦包括少數威爾士的球會)分級別以循環對賽形式的比賽,包含三個組別:冠軍聯賽或英冠(Football League Championship)、甲級聯賽或英甲(Football League One)及乙級聯賽或英乙(Football League Two),排在英超聯之下的第二、第三及第四級國內聯賽。
而英國聯賽會所管轄11級聯賽,地區聯賽則多達20多級。
除聯賽外,亦舉辦聯賽杯(Football League Cup)及聯賽錦標(Football League Trophy)兩項淘汰比賽。
Ⅸ ENG 是什麼國家
英格蘭
英國是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