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白金漢宮和博物館,哪個更值得一看
英國的白金漢宮和博物館都是去英國旅遊首選之地,哪一個更值得一看和個人的價值觀有著很大的關系。
作為英國皇家宮殿的雖然向公眾開放展示皇家收藏品,但是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更值得一看。
大英博物館作為世界第二著名的博物館,藏品價值無數,定會讓我們大開眼界。
『貳』 去英國參觀博物館是不是還有意思
之前參加的是新東方的國際游學營,家長和孩子們先後參觀了彼得兔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以及自然歷史博物館,感受頗多,參訪博物館也是英國游學營中最具亮點的一部分。彼得兔博物館里關於彼得兔系列的卡通形象人物和連環畫,大英博物館里來自各國的文物和展品以及自然歷史博物館里各類動物 、昆蟲 ,還有大家一直最好奇的恐龍,大家可謂是大飽眼福,超級興奮。游學營博物館之行也讓孩子們紛紛表達對歷史和地理知識的渴求,這些擁有厚重歷史的文物真的需要歷史知識積淀的人才能明白,所以對於小朋友來說還是不那麼容易理解。
『叄』 大英博物館
大概許多即使是沒來過英國的人,也會聽說過鼎鼎大名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因 此,在來劍橋之前,早就計劃著要去好好看看,終於,在一個星期日,將此計劃付諸實施。
確實,大英博物館是太有名了,但它的名聲,又確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其極為豐富的收藏密 切相關。按照介紹,它目前擁有將近600萬件藏品,其中,稀世之寶也數不勝數。由於收藏品太多, 展覽也總在不停地變換,參觀者,特別是偶爾一去的參觀者,能夠看到的,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就是這九牛一毛,用一整天的時間來看,也還是太過忽忙了些。甚至於,不要說看具體的展品,就 算能把大英博物館自己出版的有關其館藏的書籍讀上一遍,也不會是件容易的事,那些書籍竟然滿滿 地擺了好大的一廳,自然也價格不菲。
不過,不管怎樣,既然不能常來,甚至,也許近期只能來此一次,就用上一整天,盡量認真地、 有計劃按比例地參觀吧。但記述下來的,卻仍是極有選擇性的,而不可能是看到的全部。
到2003年,大英博物館將慶祝其建館250周年,因此,它的歷史也算是非常之悠久了。但是,它也確 實在不斷的發展中,例如,原來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就與大英博物館同在一處,直到1998 年,大英圖書館才遷到新址,只留下了原來的大閱覽室在博物館的中央。因此,進門之後,很自然地, 就順人流進入了這個宏大輝煌的閱覽大廳。
恐怕許多中國人都會熟知馬克思的故事,其中很有名的一段,就是說馬克思當年在大英圖書館里 寫作《資本論》,固定坐在一個座位上,數年下來,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腳印。當我走進這個閱 覽大廳時,頭腦中自然也這一故事的背景。按照博物館的介紹,在這座閱覽室里,150年來,無數的學 者、革命家、作家、詩人、音樂家、學生和抄寫員曾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在一圈的說明牌 中,果然有一塊牌子是介紹馬克思的。這塊以「閱覽室與革命」為題的牌子上寫道:
這間閱覽室以及在它之前的建築為眾多的政治流亡者和學生提供了避難所和精神的源泉。
最深地植根於這間閱覽室的政治體系是共產主義。卡爾·馬克思在將近30年的時間中每天來到這 里。1850年6月,馬克思最先被舊的閱覽室接待。從1857年起,他在這里從事包括《資本論》在內的 數項計劃的研究。很可能,他使用的是離他所需要的參考書不遠處的L、M、N、O、P幾排的座位。
當我與那裡的工作人員交談,問起這塊說明牌的介紹,並講了在國內流傳的說法後,一位工作人員 非常認真地回答說,我們經常聽到的那種說法應該是一種「神話式」的傳說,馬克思並不是固定地坐在某個訂好的座位上。不過,那位工作人員又說:我告訴你一個故事,某年前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來這里參觀時,也問過同樣的問題,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他們只好告訴戈爾巴喬夫說,馬克思當年就坐在某某排某某號,因為那裡離參考書比較近的一個座位。結果戈爾巴喬夫聽了之後非常高興。不過,這位工作人員又補充說,在那麼多年裡,至少馬克思應該在那個位置上坐過一次吧,所以他們回答戈爾巴喬夫的話也不能算完全騙人。
在科學史的傳統研究理論中,就有對所謂科學家傳記中的「傳奇」與「神話」的問題的討論。其實, 在日常流傳的說法中,「傳奇」和「神話」是很常見的。不過,如果從歷史的嚴肅性來說,能夠破除一 些神話也是很重要的,盡管它的代價可能是讓傳記的故事不再那麼吸引人和激動人心。(圖,馬克思說 明牌,閱覽室照片)
看完閱覽室,自然就是到各展室去參觀,大英博物館有大約100個展室,要想一一細看,再一一 敘述,既太煩瑣,也不大可能。唯一能做的是,走馬觀花般地匆匆瀏覽一下,像史前英國與羅馬的不 列顛收藏、非洲的展覽、古代木乃尹的展覽、瑪亞藏品等,此外,像亞述館的牛身人面雕像、大量古 代雅典的帕台農神廟的雕塑,真是讓人覺得置身於不同的時空中。不過,在我的印象中,我還是最喜 歡它關於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代希臘等收藏,那些收藏,也確實難得。幾年前,有一次去德 國柏林開會,當時也去了一個有關古代希臘等收藏的博物館,當時曾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過,與大 英博物館相比,僅就古代收藏而言,要遠為更加豐富,更加讓人流連忘記返,目不暇接。而且,大英 博物館除了參觀免費之外,再有一個優點,是允許參觀者攝影,這是在眾多博物館中不多見的。因為 剛剛裝備了數碼相機,於是,一氣照了近200來張照片。其中,像古代的紙草書、泥板書,以及上萬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制工具等實物的照片,以後回去在科學史課上展示一下,想必會大大增加教學 的效果吧。 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古代文物的收藏也是非常獨特的,被說成是在歐洲最豐富的收藏。這些藏 品與印度、泰國等藏品一同在一間專門涉及東亞和東南亞的大展室中展出,當然,中國的藏品占據了 最大的比例。尤其獨特的是,在中國部分的陳列中,在「與外部世界的貿易」這一專題下,專門有一 個展櫃是關於中國古代的科學與技術的(有圖片),就我匆忙瀏閱的印象中,在大英博物館的各種展區 里,這似乎也是獨一無二的。不過,在這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字的介紹中,只是著重提及了中 國古代的「三大發明」,即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的發明。介紹的原文先是引用了培根在新工具中的說 法:「印刷、火葯和磁石。第一項發明在文獻方面,第二項發明在戰爭方面,第三項發明在航海方面, 這三項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全部面貌和事態,並帶來了無數的變革……」。在下面具體的介紹中,除 了「三大發明」之外,也還提到了在中國水稻的培育對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國家財富的增加的作用,鐵 器鑄造的早期發明使中國農民比歐洲早兩千多年用上了鐵制工具,高溫燒窯技術使得瓷器的發展成為 可能,以及中國絲綢的生產依賴於勞動力的高度有組織和織機的發明等。由此看來,他們並不像我們 在國內那樣習以為常地將造紙包括在內統稱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國外學界在這方面的一般觀點我 不太了解,但至少在大英博物館的看法中,是將造紙排除在外的。也許,這至少反映了一部分國外觀 點。我想,如果造紙真是是由中國人最先發明,而且如果我們真想要徹底說服人家,讓國際上公認「四 大發明」,那麼,中國科學史的研究者們還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證據和研究成果才行。要不然,就只好關 起門來自豪了
『肆』 6月份去英國旅遊,有詳細點的旅遊攻略或者建議嗎
6月份去英國旅遊,首先要查看當地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需要核酸證明等,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英國屬於完全開放的狀態。但同時要考慮到從英國回來的時候,入境中國的一些防疫政策,大多需要隔離21天左右,而且此時跨國旅遊的往返機票是非常貴的。英國的旅遊時間大多安排5~7天左右,有一個比較經典的路線。
第3站可以前往倫敦塔橋,這也是地標建築之一是倫敦的象徵,門票價格是91元,開放時間是從每天早上的9點到下午的5點。附近的酒店價格大約從700~1000多元不等。
這是幾個非常值得前去參觀的景點,剩下的時間可以去參觀白金漢宮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及國家美術館和女王劇場等。
『伍』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怎麼樣
大英博物館是倫敦的必到之地。我們要留一整天的時間來逛。展品太多,照片也多,只能上一部分照片。語音導覽里設計了幾條參觀路線,這樣聽著講解,跟著指示走,參觀的時候會有重點。否則東西太多,不知道該看些什麼。
『陸』 去英國旅遊有什麼好的景點推薦下
1、倫敦大英博物館
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4、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希爾斯,全長346公里,橫貫英國首都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積13000平方公里,在倫敦下遊河面變寬,形成一個寬度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在倫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許多名勝之地,諸如伊頓、牛津、亨利和溫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滿了英國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游的河道則以其靜態之美而著稱於世。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柒』 女友很喜歡去英國的博物館旅遊,英國的福爾摩斯博物館怎麼樣呢
結論寫在開頭,福爾摩斯博物館非常好,值得一去。
不喜歡偵探小說,也聽說過福爾摩斯和華生的故事,貝克街221號是很多人心目中嚮往的地方,充滿神秘感。來到此處,更有種同自己鍾愛的小說人物接觸,跨時代的感覺。
或許同其他博物館而言,這所福爾摩斯博物館並不起眼,面積甚至不如大博物館零頭。但這博物館卻以自身魅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是讀者心中「聖地」,不可錯過的經典場地!
『捌』 初次去到英國倫敦,哪個地方更能滿足你印象中英國的所有念想
當然是福爾摩斯博物館啦。
想要了解英國紳士的日常,那麼這所博物館真的非常適合了。我心中的英國一定要有紳士。可是現在很少有人會穿成福爾摩斯和他的助手那樣,所以,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哦。
『玖』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是什麼樣的
英國是最早的博物館發祥地,也是博物館最發達的國家,迄今有2500家博物館,僅倫敦就有200多個。所以,專程去英倫看展館,是個開眼界的好選擇,且多是免費。本人此次在倫敦游歷了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國家肖像館(註:油畫·雕塑類,非名人蠟像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國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帝國戰爭博物館····看博物館既是增進文化與藝術體驗,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展開思考與聯想的平台,感覺收獲良多。
有關英倫博物館游記網上資源不少,多千篇一律稱贊,對此要贊就不啰嗦了,就嘮些旁人沒說過的話題。說說在國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一些觀感,以下將此館簡稱V&A。
網上曾有不少人說其收藏品“比法國盧浮宮還多”等贊詞。俺要說的是:將V&A比盧浮宮,是個大錯。且不說藏品質量,就是藏品數量也沒得比。
盧浮宮歷經約800年的持續擴建與重修才達此規模,其藝術收藏也是舉全國之力的積存。個人體驗是:參觀盧浮宮,最好提前一天買票。這樣第2天上午9時開館就能避免排長隊進館,同時要選每周晚9時閉館的那天參觀,這樣就能在盧浮宮里參觀12小時,但即便這樣也還只能看個大概。而V&A走一遭,就花不了這么多時間。
V&A是所融藝術與設計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其起源於“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和其丈夫阿爾伯特的奉獻。據說當年維多利亞想效仿伊麗莎白一世,終身不嫁。但她遇見王子阿爾伯特後便跌入愛河,阿爾伯特學識淵博,被公認為是“會走路的網路全書”。他酷愛藝術、建築,所以有了V&A。
圖片說明,這筆者在V&A拍攝的照片,同樣,這也是件在世界美術史上著名的雕塑作品:《美惠三女神》,雕塑高約182 cm,是義大利的安東尼奧·卡諾瓦的作品。
而現在問題又來了,本人攜圖回滬後,在查讀相關信息才知道,在V&A里的雕塑,這件竟也非原作,也是復製品。而此原件現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冬博物館。而冬宮,我幾年前曾到過。但當年“隨團游”是在導游同志領導指揮下,在有限時間里時沒能在許多經典作品前停下細看·····
這里再回頭說說V&A博物館館方就《大衛》等重要雕塑復製品在V&A內出現的說明。館方在相關陳列作品旁的說明是:館內容納了60多件19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跡復製品。這是利奧波德二世(托斯卡納大公),送給伊麗莎白女王的禮物。
對V&A博物館的收藏家來說,該項復制藝術本身是項合法的工作。V&A絕不僅僅是簡單復制米開朗基羅的原作。就工藝和技術來說,這個展品本身就是極佳的作品。
這套說辭的道理應該“對”,但又好像不“全對”。但自己在今後選擇博物館參觀時,則會在此問題多一些關注。
『拾』 在倫敦看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什麼樣的
走進大英博物館時時都會被震撼,因為有尋“寶”情結,進了埃及文物館就對《亞尼的死者之書》感興趣。這是件創作於約公元前 1300年的陪葬品,是個全長24米的“連環畫”,描繪死者在來世獲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約定。下圖被認為其最精彩的段落“秤心儀式”:描述死者(亞尼)穿白布和妻子在奧西里斯前接受審判。
奧氏(圖右)在天平前,天平兩端一邊放亞尼心臟,一邊放代表公理的“羽毛”。阿努比斯正調撥天平。
如果天平得以平衡,表示死者生前善良公正,將通過審判,取得奧氏信任;如心臟一端沉重,就說明死者生前貪婪多欲,心臟將被丟給在等候的怪獸吃掉。
而我等看見圖中呈現的是:因法老權勢和貴族財富使得天平得以“平衡”。對此,幾乎所有歷史學者都會異口同聲道:這充分說明了,“造假”是各歷史階段權貴者的共同行為!常識,就是這樣犀利。
綜合起來說,這是件非典型卻得到超級待遇的陳列軍品,且靠泊在泰晤士河上長年展出。就此許多英國戰史研究和軍事愛好者提出強烈批評。看來“待遇不公”,在此處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