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是什麼
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是:
1、凱瑟琳·帕爾:
阿拉貢的凱瑟琳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爾一世和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的女兒,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王後。凱瑟琳為亨利八世生育了幾次,其中倖存下來的只有病弱的威爾士公主瑪麗,亨利認定凱瑟琳不能為他生下男性繼承人,於是便向教皇申請離婚。
但教皇克雷芒七世因為天主教的規定,遲遲不批准離婚。1533年1月,亨利秘密與安妮·博林結婚,英國國會隨即立法脫離羅馬教廷,新教的大主教接著宣布亨利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此後,她在金博爾頓城堡內度過了餘生。
㈡ 英國歷代女王都有誰
一、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因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
伊莉莎白二世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國教(聖公會)信仰的保護者」。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英國女王
㈢ 歷史:英國歷史上到底有幾位伊麗莎白女王她們的詳細情況
2位伊麗莎白女王
第一位是為英格蘭騰飛奠基的女王在1600年去世
第二位是現在在位2世,兼全英女王
你所說的鴉片戰爭中的是維多利亞女王
㈣ 英國歷代國王和女王都是誰
列表:
一、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爾沃夫(839-858在位)
3、埃塞爾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爾伯特(860-866在位)
5、埃塞爾烈德一世(866-871在位)
6、阿爾弗烈德大帝(871~899在位)
7、長者愛德華(900-924在位)
8、埃塞爾斯坦(924-940在位)
9、愛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殉教王愛德華(975-978在位)
14、埃塞爾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16、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
17、哈羅德二世(1066在位)
二、丹麥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麥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麥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羅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麥王兼) (1040-1042在位)
三、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
四、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在位)
2、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英格蘭國王1189-1199)
3、約翰王(失地王)(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
五、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蘭國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1470—1471)
六、約克王朝(1461—1485年)
1、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
2、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
七、都鐸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國王1509-1547)
3、愛德華六世(1537 – 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瑪麗一世(1516—1558)(英格蘭女王1553—1558)
5、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蘭女王1558-1603)
八、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蘇格蘭國王1567-1625,英格蘭國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蘭國王1625-1649)
九、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蘇格蘭國王1651-1685,英格蘭國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
3、瑪麗二世(1662-1694)(英格蘭女王,蘇格蘭女王1689-1694)
4、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蘭國王1689-1702)此時為瑪麗二世與威廉三世共同加冕英國國王。
5、安妮女王(1664-1714)(英格蘭.蘇格蘭女王1702-1707,聯合王國女王1702-1714)
十、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1、喬治一世(1660-1727)(聯合王國國王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1683-1760)(聯合王國國王1727-1760)
3、喬治三世(1738-1820)(聯合王國國王1760-1820)
4、喬治四世(1762-1830)(聯合王國國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聯合王國國王1830-1837)
6、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聯合王國國王1837-1901)
十一、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
1、愛德華七世(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1910在位)
2、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在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喬治五世為了安撫民心,舍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改稱「溫莎」,1910-1917年作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王)
十二、溫莎王朝(1917-至今)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
3、喬治六世(1895-1952)(聯合王國國王1936-1952)
4、伊麗莎白二世(1926-)(聯合王國國王1952-至今)
(4)英國多少位皇後擴展閱讀:
國王(女王)資料:
1、愛格伯特
愛格伯特(Egbert,又稱Ecgbehrt或Ecgbert,約770年-839年)為8世紀時不列顛島韋塞克斯(Wessex)王國的國王。
在位期間,他征服了不列顛島上其餘六個盎格魯-撒克遜人王國,結束七國時代,基本統一了英格蘭,成為英格蘭王國威塞克斯王朝的第一任君主。
2、克努特
克努特(995—1035年),英格蘭國王(1014—1035年在位),丹麥國王(1018—1035年在位),挪威國王(1028—1035年在位)。
丹麥歷代王者所發展起來的海盜帝國,終於在克努特手裡達到了頂峰。他是哈拉爾藍牙王之孫,斯凡八字鬍須王之次子。
斯凡八字鬍須王在1014年征服了英格蘭大部,成為第一個被英格蘭人承認為國王的丹麥人。
3、征服者威廉一世
征服者威廉一世(William Ⅰ the Conqueror,1027—1087),即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1066 —1087)。本是法國諾曼底公爵。
號私生子威廉,表親英王懺悔者愛德華死後無嗣,大貴族哈羅德被擁立。威廉以曾救過哈羅德,哈羅德為報救命之恩,答應如有朝一日當上英格蘭國王,便讓賢於威廉之事,渡海侵入英國。
1066年10月,在黑斯廷斯與英國國王哈羅德二世決戰(黑斯廷斯戰役),獲勝後,威廉直取倫敦,年底自封為王,稱威廉一世(號稱「征服者威廉」),有時叫「雜種威廉」(William the Bastard)。
威廉一世重用並分封土地給諾曼人,壓制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強令領主效忠;編制《末日審判書》,是歐洲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君主之一,影響包括統治者的改變,對英語的改變,社會和教會的上層等級的變化,並且採用了一些大陸上教會改革的觀點。
4、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凱瑟琳王後(阿拉貢的凱瑟琳),丈夫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瑪麗一世在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廢黜並處死了繼任的簡·格雷。1553年10月1日,瑪麗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瑪麗一世是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位後在英格蘭復辟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國新教。
為此,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反對人士。於是瑪麗一世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後來,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1558年11月17日,瑪麗一世逝世,時年42歲。
瑪麗一世死後,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麗莎白一世所顛倒。
5、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又譯為安女王。她是大不列顛王國女王、愛爾蘭女王(1702~1714年在位)、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最後的國王。
安妮女王是1688年光榮革命時被推翻的英國天主教國王詹姆斯二世之女,瑪麗二世的妹妹,英國國王、荷蘭執政威廉三世的小姨子。
1702年,她的姐夫威廉三世死亡,安妮以斯圖亞特家族的身份繼承王位。她在位期間對法國發動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4年讓英國佔領了法國的盟國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控制了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貿易。
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無嗣。英國議會為了防止天主教教徒繼位,選出詹姆斯二世之祖父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索菲亞的兒子漢諾威選帝侯路德維希繼位,稱喬治一世。英國的漢諾威王朝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國王室
㈤ 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分別是
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如下:
1、凱瑟琳
阿拉貢的凱瑟琳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後,凱瑟琳是亨利八世哥哥的遺孀,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嫂嫂。
2、安妮·博林
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王後安妮·博林,根據BBC英國史的描述,安妮·博林的姐姐瑪麗·博林是亨利八世的情婦。安妮去法國留學歸來之後,進入英國宮廷,亨利八世與她墜入愛河。
3、珍·西摩
1536年5月30日,亨利八世和珍·西摩舉行了他的第三次婚禮。
1536年6月4日她被公開宣稱為王後,但是由於當時的倫敦城瘟疫蔓延,她並未被正式加冕。
4、安妮公主
亨利八世覺得安妮公主的相貌丑,沒有碰她,轉而向安妮王後的女侍官凱瑟琳·霍華德(即第二位王後安妮·博林的表妹)下手。安妮公主運氣好的與亨利八世和平離婚,在英國隱居,安享餘生。
5、凱瑟琳·霍華德
凱瑟琳·霍華德,曾經是上一任王後是安妮王後安妮·博林身邊的女侍官,但是卻因為與外臣發生私情而被處以絞刑。
6、凱瑟琳·帕爾
凱瑟琳·帕爾,也是最後一任,並與亨利八世安度晚年。在亨利八世死後,凱瑟琳·帕爾和自己的情人舉行了婚禮,但同樣也是死於產褥熱。
㈥ 英國歷史上亨利八世第六任王後為什麼能成為六位王後中惟一的倖存者
亨利八世一生有六名妻子,兩名被斬首,兩名被迫離婚,一名結婚一年後病逝,最後一任妻子也全虧亨利八世死在她面前得以善終。
亨利是在瑪麗公主的家中遇到凱瑟琳的,並被她的博學和智慧所吸引。但此時的凱瑟琳早已有所愛之人。面對國王的追求,她首先是恐懼,她深知國王的喜怒無常和喜新厭舊,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便像前面的幾任皇後一樣,其次是悲傷,這意味著她要與自己所愛的人分別。但凱瑟琳終歸是無法拒絕國王,於是在1543年7月23日,與亨利結婚,成為亨利的第六位王後。
㈦ 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14位君王,皇後,王子以及他們的主要政績
英王亨利五世是英國歷史上偉大的君王,其領導臣屬之作風亦為後人所景仰。大凡一家族企業新主一剛上任,其所屬皆會提出一堆意見,試看新主之能力如何?亨利五世亦不例外,其甫剛接替王位,其臣屬即鼓勵其發動對法國戰爭。亨利五世接受此挑戰工作,並在其役展現優越領導之領袖特質。奠定了其往後霸業建立之根基。
㈧ 英國歷史上有幾位以瑪麗為名的女王
一、英國歷史上共有兩位以瑪麗為名的女王。
二、瑪麗一世(英格蘭)(-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1558)。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於是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麗莎白一世所顛倒。
三、瑪麗二世(Mary Ⅱ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荷蘭王後、英國女王。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的長女,荷蘭執政、英國國王威廉三世的妻子和共治者(在英國)。在獨立行政期間,瑪麗活躍於英國國教會,以奮勉於政務和強大果決著稱。盡管威廉擁有大部分權力,但除了軍事,在英國眾多事務上主要還要依靠她來處理。後來她還自封為法國女王。因她待人彬彬有禮,性格溫文爾雅,故一直得到丈夫的百般愛慕。與妹妹安娜素來關系不和,據說是由於她把安娜朋友的丈夫馬爾伯勒公爵約翰·邱吉爾以暗通詹姆斯二世的嫌疑定作反叛罪造成的。1694年,瑪麗二世死於天花,時年32歲。
四、英國歷史上共有六位女國王:瑪麗一世、伊麗莎白一世、瑪麗二世、安妮女王、維多利亞女王和現任的伊麗莎白二世。
㈨ 英國的王後
目前英國沒有女王,但是下一任是國王,因此很有可能是威廉的妻子凱特!
㈩ 歐洲歷史上女皇共幾位
在今日的歐洲君主制國家的在位國王之中,有三個是女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荷蘭女王貝亞特里克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她們都不是本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王。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只是男人的專利,只有東羅馬帝國出了幾個影響不大的女皇帝。但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統計一下,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蘇格蘭、納瓦拉、那不勒斯等現在已為人兼並的國家也出過女王,不過有些女帝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繼承」王位,而只能說是「奪取」王位,如俄國的葉卡捷琳娜等。)
以下是比較著名的: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皇後,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國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奧四世死後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為帝,為皇太後,掌握實際大權;797年又廢兒子,自立為女皇;802年被廢黜,伊蘇里亞王朝告終。她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唯一使用陽性的男皇帝(希臘語:βασιλεύς,英語:emperor)而非陰性的女皇帝(希臘語:βασίλισσα,英語:empress)稱號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稱「正統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後之女,皇帝羅梅納斯三世皇後,拜占庭帝國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後,夫羅梅納斯三世即位,她與心腹宦官約翰共謀,於1034年殺其夫,同年與出身微賤的帕夫勒戈尼亞人米海爾結婚,助其登位為米海爾四世;1041年米海爾四世死,她立侄兒兼養子米海爾五世為帝;米海爾五世圖謀將她排除,但她被忠誠於馬其頓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擁立,廢米海爾五世,作為馬其頓王朝正統嫡系與妹狄奧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餘歲之身與君士坦丁九世結婚,三位皇帝共同執政。
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後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國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馬其頓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與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為拜占廷帝國共主,三位皇帝共同執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與姐夫君士坦丁九世兩人執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後為單獨的女皇;無嗣,1056年臨終前指定米海爾六世即位,馬其頓王朝告終。
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共4位)
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葉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羅斯帝國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後,俄羅斯帝國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為立陶宛一農民之女,在大北方戰爭中為俄軍所俘虜,旋為彼得一世所寵,成為他的情婦;1712年正式成為彼得一世的皇後;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後得到近衛軍支持,成為女皇。在位時間短,政治上無所建樹;她與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與此女長大成人,次女即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皇;死後無男嗣,令繼孫彼得二世繼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諾夫娜,俄國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羅斯帝國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與庫爾蘭公爵結婚,但不到三個月其夫死,遂以遺孀身份成為庫爾蘭女公爵,以後終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後無嗣,遂即位為女皇;在位期間長期對外用兵,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亦即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聯合對抗波旁王室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並取得勝利,但在南下進攻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第四次俄土戰爭)中受挫;以風流著稱,無後,令其甥孫伊凡六世繼位。
伊麗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其甥孫伊凡六世,自立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繼承人自居;在位期間鼓勵商業發展,使俄國經濟有所復甦;資助文學藝術創作,創建莫斯科大學和藝術院;對外參加七年戰爭,與法國和奧地利帝國結盟,對普魯士作戰屢屢獲勝;但她給貴族以特權,使廣大農奴處境更加艱難;亦以荒淫著稱,終身未婚,死後無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繼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葉卡捷琳娜大帝,全名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三世皇後,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本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於後來的彼得三世為妻;1762年伊麗莎白女皇死,無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為皇後,同年發動宮廷政變,廢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為女皇。其在位期間發動第五、六次俄土戰爭並取得勝利,擊敗奧斯曼帝國,吞並克里米亞汗國,獲得黑海的出海口;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使俄國的地位空前提高,成為地跨歐亞大陸的全世界最大帝國,故被尊稱為「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大帝」之一(另一個是彼得大帝);與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舊保守,反對法國大革命;亦以風流著稱,男寵眾多,兩個兒子(包括後來繼帝位的保羅一世)都有可能是她與男寵之子(因為其夫彼得三世沒有生育能力)。
英國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促進英國的崛起)維多利亞女王(日不落帝國在這里最終出現)
註:英國的伊麗莎白只有女王稱號,但維多利亞兼任印度皇帝,可以稱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