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天皇和英國國王為什麼還會存在
這個真是沒有太大的類比性。
如果說英國的國王有存在的必要,畢竟他們是一戰二戰的戰勝國,而且英國王室沒有發動侵略戰爭,在衛國戰爭里,得到人們的擁戴,實在是很正常的。
但是日本天皇的存在肯定對中國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因為日本國民的國民性決定了,他們服從某一種精神上的號召,隨時可能變成野獸。
⑵ 同是皇室,日本不允許女性當女王,為何英國卻可以
這主要是因為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傳統不一樣,導致了英國的可以有女王在位,而日本的公主卻不可能當上女王。
日本天皇明仁退位之後,日本民眾們就十分擔心王室的繼承問題,因為日本實行的是皇位世襲制,而且只限男性繼承,這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規矩。並且根據日本的法律規定,一旦女性的皇室成員選擇和日本的平民結婚,她的皇室地位就要失去。除此之外,因為日本女性婚後要冠夫姓的,本來日本天皇就沒有姓,女性結婚之後就失去了繼承權。
而西方最早進行了思想的啟蒙,雖然社會上也有對女性的輕視,但是比日本的狀況要好非常多,即使在工作上,也不會因為是女性受到歧視,他們覺得做好自己就可以。因為思想開放程度不同,導致了日本女性的地位十分低,公主當上女王就更不可能了,即使公主當上了女王,當她結婚之後,日本的社會大風向,就是要求女性在家相夫教子,就與她女王的職責相悖了。
⑶ 同樣是君主立憲制,為什麼日本天皇比起英國女王存在感那麼小呢
日本和英國不同,日本是二次大戰戰敗國,當時,日本損失慘重,同盟國要求日本投降,但是日本那些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並不打算投降,在天皇的支持下,准備實行玉碎計劃,拉著日本人民墊背,准備頑抗到底。
同是君主立憲制度,日本天皇擁有的權力小的多,甚至作為國家元首,還必須聽從美國駐日本的軍隊最高首領的命令,完全失去了主權國家應有的權力。直到今天,美國還沒有給日本松綁,還不是一個正常國家,還談什麼正常權力。
⑷ 為什麼英國,日本等國現在還保留有女王,天皇
注意!英國女王與日本天皇的保存是不一樣的 英國女王保存下來,是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早(第一個),封建勢力強大。同時因為英國人的保守情結,對徹底的革命有抵觸。最主要的是,英國很早以前就確立王再法下的傳統。承認法律的至高地位。議會奪得立法權之後,國王對於國家不是擁有者,而是管理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國王的管理權轉移到內閣手中。 日本天皇的保存應該從明治維新說起。明治維新中,各潘打著天皇的口號推翻了幕府統治,天皇制的保存在這場資產階級革命革命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原因也是封建守舊勢力過於強大,需要與貴族妥協。天皇制與軍國主義相伴隨,給亞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京審判,包括東條英機等戰犯都得到審判。而天皇與麥克阿瑟秘密會談後,免於起訴!因此,日本天皇制保存至今。
記得採納啊
⑸ 英國女王,日本天皇
1英國國王不單單可以是女王,還可以是男的。至於為什麼還留著嘛,歷史書上說過了,很長很長一段兒勒。
日本的天皇嗎,一開始的時候,那些日本商人們要用到這個NB的稱號,來進行一些政治活動啊,推翻幕府統治,外加上日本人對天皇還是很崇拜的,所以就留著。到了抗日結束之後,美國人沒有廢掉這個榮譽稱號,也是考慮到了日本人的盲目崇拜,不想把關系搞得那麼僵。
至於說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斗爭不徹底,這個事兒,我覺得除了中國的資產階級之外,外國的那些資產階級還是比較強硬的,最起碼他們成功的掌握了國家主權。
至於如何理解嗎,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誰也都有輕信別人的時候,算是一種歷史上的巧合吧。
2他們實行的是內閣責任制,作用基本上就是等議會、國會之類的玩意兒有了什麼新的動態、政策,他們蓋個章表示支持就行,權力是沒有的,但是地位卻是很高的,國家元首啊!還TMD是世襲制啊!只要他們不做什麼過分的事情,這個世界能安安穩穩的,不再發生世界大戰什麼的,他們那兩家人永遠都是JB貴族。
⑹ 英國女王與日本天皇相比,哪個地位更高一些
無論是英國女王還是日本天皇,兩者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只不過他們將權力完全交給了別人而已,但是英國女王和日本天皇,在他們本國家是非常受尊重的,一些國家的重要節日包括重要場合都必須有兩者的出現。
但是我個人對於日本天皇並不是特別喜歡,因為這個日本天皇經常去參拜靖國神社,這是對於一種歷史的不承認,在我們看來這也是一種恥辱。而英國女皇似乎更加的親民,我比較喜歡經常穿著一身紅衣服的老太太。
⑺ 英國女王和日本天皇有何不同
英國女王和日本天皇的不同之處如下:
1、權利不同
英國女王是英聯邦元首,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元首,全英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雖然沒有實權了,但是女王可以解散議會,是標準的國家元首。
日本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天皇只能行使本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並無關於國政的權能。
2、繼承原則不同
英國王位繼承的基本原則是長嗣繼承權,即嚴格按照長幼順序繼承王位,男性子嗣不再在繼承王位上相較女性成員享有優先特權,而是男女平等。
日本天皇是皇位世襲制,根據國會議決的皇室典範的規定繼承。
日本天皇制的歷史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近代明治維新後宣稱「萬世一系」並寫入憲法,即日本從古代起沒有改朝換代,始終都是皇室一系。
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大量神話色彩,難以斷定古代天皇真實性。從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能確認其實際存在,自應神天皇開始的歷史之可信度才大為提高。
⑻ 明仁的人物生平
1933年12月23日早上6時39分,明仁在宮城(現皇居)內的產殿誕生。是裕仁天皇和香淳皇後的第五個孩子,而且是第一個男孩,因而受到了國民盛大的祝福。稱號「継宮」和名字「明仁」。
1936年3月29日,明仁滿兩歲後離開雙親,開始由赤坂離宮內的東宮仮御所東宮傅育官撫養。
1944年,二戰戰火擴大,明仁被疏散到櫪木縣日光市的田母澤御用邸,後來又轉移到奧日光湯元的南間酒店,並在當地直至戰爭結束。
另外根據皇族身位令的規定,皇太子在満10歲後要在陸海軍擔任少尉軍官,於是明仁被要求加入近衛師團。雖然軍部也有這種要求,但是根據昭和天皇的意思而並沒有去任職,故此明仁並沒有軍隊履歷。
1946年10月至1950年12月,昭和天皇遵從「學習西洋思想和習慣」的方針,任用美國著名兒童文學家貴格派教徒伊麗莎白·維寧(Elizabeth Vining)為明仁的家庭教師。並通過她的介紹跟美國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見面。
1952年11月被冊封為皇太子。
1953年3月代表天皇參加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並訪問歐美一些國家。
1956年畢業於日本學習院大學經濟系。
1957年8月在輕井澤參加網球比賽時邂逅正田美智子。
1959年4月10日與日本規模最大食品公司日清制粉集團社長兼董事長正田英三郎的長女正田美智子舉行隆重的結婚大典。當天有53萬民眾湧上東京街頭,待婚車經過時,人們高呼「萬歲」。此外,婚禮全程進行了電視直播,隨後日本掀起了一股「美智子熱」和「皇室熱」。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駕崩後即位為天皇。成為日本第125位天皇,改年號「平成」。
1992年(平成4年)10月,明仁天皇和皇後首次訪問中國。當時,日本國內圍繞天皇訪華的輿論日漸活躍。右翼勢力堅決反對,政界和其他各界認為需要慎重考慮的「慎重論」佔多數,反對的主要理由是擔心天皇訪華會被「政治利用」,或對歷史問題被強迫表態成為「謝罪天皇」等。
1993年(平成5年)6月9日長男皇太子浩宮德仁親王與小和田雅子結婚;當年參加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的國葬。
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明仁曾發書面聲明鼓勵日本民眾。
2011年(平成23年)3月16日在東日本大震災與福島核危機發生後五日罕有的發表全國電視演說。鼓勵國民勇敢活下去,並對日本人天災後的表現備受全球各國贊賞感到自豪。成為歷史上天皇首次於大災難後發表的電視演說。
2016年1月,正在菲律賓訪問的日本明仁天皇呼籲年輕一代不要忘記戰爭,並對二戰中日本侵略暴行表示悔恨。 時代平成年號昭和:1989年平成:1989年 - 至今首都東京皇居皇居吹上御所諱明仁幼稱繼宮印榮出生昭和八年1933年12月23日(82歲2016)出生場所大日本帝國東京府東京市麹町區宮城產殿父親昭和天皇母親香淳皇後皇後正田美智子皇子浩宮德仁親王禮宮文仁親王皇女紀宮清子內親王
⑼ 日本為啥有天皇英國為啥有女皇
日本有天皇是日本奴隸制和封建制的需要,天皇作為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的最高代表,有利於維護統治。
英國女王這話表述不太好,應該說英國國王,他同樣是地主階級的需要,到後來則是資產階級貴族的總代表。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順應時代潮流和本國國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