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梅姨)
特蕾莎·梅從政經驗豐富,也一直備受贊譽。
但一開始擔任首相,她就動作變形,昏招迭出。事實證明,她作為一個下屬是稱職優秀的,但不適合承擔首相那麼重大的責任。特蕾莎·梅犯的第一個錯誤是貿然舉行大選,第二個錯誤是應對突發事件不力。
(1)如何形容英國首相擴展閱讀:
經歷
1986年,特雷莎·梅代表保守黨參選大倫敦市默頓區議員並成功當選,從此開始其政治生涯。
1999年,為改變保守黨「老男人扎堆」的形象,時任黨魁黑格提拔特雷莎·梅任影子內閣的教育及就業大臣。
2010年5月,卡梅倫帶領保守黨贏得大選,任命梅為內政大臣兼婦女與平等國務大臣。
2016年7月13日,卡梅倫辭職,特雷莎·梅接替他擔任英國首相,成為繼撒切爾夫人之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2018年12月12日,英國保守黨宣布啟動針對黨首特雷莎·梅的不信任投票,特雷莎·梅在保守黨內部的不信任投票中過關,留任保守黨黨領袖及英國首相。
2019年6月7日,特雷莎·梅辭去執政黨保守黨領導人一職;7月24日,鮑里斯·約翰遜接任特雷莎·梅,成為英國首相。
⑵ 英國首相紐卡斯爾公爵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紐卡斯爾公爵,又被稱為紐塞公爵,是一個英國貴族的稱號,並非特指一個固定的人,縱觀整個英國,在悠久的歷史之中曾經出現了不下於十位的紐卡斯爾公爵。其中最為著名的兩位是保王黨威廉威廉·卡文迪什和英國首相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這兩位紐卡斯爾公爵的名聲響徹整個英國,引得後世眾說紛紜。那麼英國首相紐卡斯爾公爵簡介如何,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人生?
英國首相紐卡斯爾公爵全名為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於公元1693年7月出生,來自一個高貴的輝格黨人家庭,父親是托馬斯·佩勒姆勛爵,母親是格蕾絲·霍利斯夫人,除此以外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還有一位極有才乾的弟弟,亨利·佩勒姆。
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從叔父那裡繼承了巨大的財產,可以說紐卡斯爾公爵是極其富有的,但他將屬於他的大部分財產都投資於那些順從他的選區,從而保證他有足夠的政治影響力,能夠在政治場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可以說紐卡斯爾公爵一生都在為競選活動大力奔走,雖然並沒有獲得極大的成就,但他卻樂此不疲。
紐卡斯爾公爵的情商較為低下,不懂得察言觀色,在一些事情上明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卻偏偏不懂得向人求助並裝作一副瞭然於胸的樣子,為此鬧出了不少的笑話。紐卡斯爾公爵並沒有子嗣,這是他一生最為遺憾的事情,在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克萊爾蒙特花園。
⑶ 英國首相約翰遜經常被說成是「英國特朗普「,他與特朗普究竟有何相似之處
在大眾眼中他們不僅僅在外形上面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在很多的觀點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說約翰遜是「英國特朗普」肯定更多的還是指向兩個人在觀點上的相似之處,很多媒體給他們兩的相似之處都歸納了一個清單,因為兩個人的看法和觀點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兩國未來的關系發展。
再就是兩個人在移民方面的想法是相似的,兩個人都一致的重視和關注移民問題,兩個人的觀點都差不多是不希望有太多的移民湧入自己的國家,前者特朗普修建牆,後者約翰遜建議移民都要說英文。正是這樣的因素讓很多人都說約翰遜就是「英國版的特朗普」。
⑷ 幫忙介紹一下英國首相,戈登·布朗
56歲的布朗出身於蘇格蘭格的一個牧師家庭,從小對政治興趣濃厚,17歲正式加入工黨。1983年,在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後,布朗當選為國會議員。1997年,做為布萊爾的政治搭檔,布朗出任英國財政大臣,十年任期內政績顯著,使英國經濟走出低迷狀態,年經濟增長率更是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這也為他競選工黨領袖和出任首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布朗愛好廣泛,喜歡網球、足球、閱讀和寫作。不幸的是,在高中的一次橄欖球賽中,布朗的左眼受到猛烈撞擊,視網膜脫落導致失明。2000年,布朗與薩拉·麥考利結婚,現在有兩個兒子。
成功的財政大臣
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一個牧師家庭,1968年加入工黨。1982年獲得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曾擔任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技術學院講師及記者和電視台編輯等職。1977年至1983年任蘇格蘭工黨執委會委員。1983年當選為下議院議員,任工黨蘇格蘭委員會主席。1992年擔任工黨影子內閣財政大臣。1997年5月,登上財政大臣寶座。2001年6月連任財政大臣。2005年5月再次連任財政大臣。
布朗被稱為「英國史上最成功的財政大臣」,因為其在任期間,英國的經濟持續出現繁榮景象,無論是朋友和敵人,都對他在繁榮英國經濟方面的能力表示佩服。 「經濟成就」正是布朗競逐工黨領袖和首相的最大資本。在布朗領導下,英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獨立性大增,從而使英國經濟走出繁榮——泡沫——破碎的怪圈,通貨膨脹率多年保持較低水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報告顯示:1997年至2006年,英國年經濟增長率達2.7%,高於歐元區2.1%的平均增長率, 2007年度更是接近3%;英鎊則呈10年來最堅挺之勢;失業率從1997年的7%下降到5.5%(歐元區的平均失業率則為8.1%);教育預算倍增;公共醫療系統基金增加近兩倍。
也許正是因為自身能力的超凡脫俗,使得布朗在被國內媒體形容為「陰沉」時,很自信地說:「我認為,我們正在邁離那個明星政客主事的時代。在未來幾年內,人們評判一個政治人物時,將主要看他的個人品格和他是否有處理大事的能力。」
生活坎坷歷經磨難
布朗在10歲時玩橄欖球受傷,左眼失明,致使他發表演講時,必須用大字型大小講稿。不過,眼疾反而增加了他奮斗的決心。對工作的狂熱也耽誤了他的婚姻大事。直到2000年8月,近50 歲的布朗才結束單身貴族的生活,和一名比他小13歲的公關經理薩拉·麥考利喜結良緣。
2001年12月28日,布朗夫婦喜得千金,但由於早產的緣故,這個孩子在次年1月死亡。喪女事件對布朗打擊很大,每每談到愛女,一貫以木訥形象示人的布朗就會顯出柔情的一面。他聲音哽咽,眼中閃著淚光說:「沒有什麼比喪失一個幼小而珍貴的生命更殘忍的事情了,一個人永遠都難以承受這樣的事,因為總覺得生命中丟失了一些東西……」
2003年,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約翰出生了,為他們帶來了一絲安慰。這才緩解了兩人的喪女之痛。布朗後來說,女兒死後,自己近一年不忍聽音樂,幸而約翰的出生彌補了這一切。他還忍不住講述起初為人父的欣喜:「盡管有些夜晚難以入眠,但每天清晨,我的腳步就像裝了彈簧一樣帶勁。」
2006年夏,他們的第二個兒子詹姆士·弗雷澤降生,但患有囊性纖維變性疾病——一種威脅生命的遺傳病。女兒夭折,次子患病,令布朗更加珍惜生活。
據布朗的傳記作者保羅·勞特利奇記述,布朗很小的時候就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12歲時,布朗就和哥哥約翰說服工黨,允許他們在自己創辦的報紙上刊登當時工黨領袖哈羅德·威爾遜的一篇文章;16歲時,布朗不負眾望考入蘇格蘭著名學府愛丁堡大學,攻讀歷史專業,並獲得了獎學金,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大學生;大學期間,布朗各科成績名列前茅,並於1982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愛丁堡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但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在愛丁堡大學,布朗就牛刀小試了他的政治才能。他經過一番激烈競選,成功當上學生會主席,並被選為愛丁堡大學「學生校長」和大學法庭的主席;24歲時,布朗發表了自己所謂的「蘇格蘭紅皮書」,儼然以英國首相的口氣對蘇格蘭的狀況進行分析,顯露出了政治才幹。
與布萊爾關系神秘
布萊爾與布朗都屬於英國政壇耀眼的明星,他們一直被認為是政壇的金童搭檔。然而,從共用一個辦公室到幾乎不說話,兩人之間的關系也是英國政府里最難解的謎之一。
1983年6月,進入英國議會下院的布萊爾和布朗首次相遇,兩人還共用一個辦公室。1991年與布萊爾一起帶領工黨贏得英國大選。之後,布萊爾出任首相,主管外交和教育;布朗擔任財政大臣,主管經濟和國內事務。1994年,工黨領袖約翰·史密斯去世是兩人關系的轉折點。當年5月31日,布萊爾和布朗在伊斯林頓區的格拉尼塔飯店舉行了著名的會晤,據說布朗同意放棄競爭,給布萊爾繼任工黨領袖讓路。作為回報,布萊爾同意在適當的時候退位,支持布朗出任工黨領袖。
布萊爾遲遲不兌現諾言,布朗難免心急如焚。2003年時,雖然外界認定的首相布萊爾和財相布朗之間的較量大多是在幕後進行,但兩人在重要問題上的分歧逐漸擴大。2004年5月,布朗利用布萊爾伊拉克戰爭政策不受歡迎的機會,聯手黨內重要人物、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對布萊爾展開「逼宮」,布萊爾依仗「群臣保駕」、自己立場堅定才過關。兩人的矛盾開始公開化。2006年9月,兩人的不和達到高潮。有報道稱,布萊爾和布朗在一次會議上就繼任問題「發生爭吵」。結果,要求布萊爾辭職的一名年輕大臣和七名政府助手一起辭職。直到2007年5月1日,布萊爾表示將宣布辭職時間表時,終於明確對布朗接班的支持。
對於布朗來說,比他小兩歲的布萊爾已經在首相位置上待了整整10年,現在也是輪到他一展身手的時候了。
事實上,這些年來,布朗一直是首相府的「房客」。有一段時間,唐寧街10號首相府的主人居然是財政大臣布朗,而「正牌首相」布萊爾則住在隔壁的唐寧街11號。按照慣例,布萊爾領導工黨贏得1997年大選之後被安排入住充滿榮光的唐寧街10號,他的繼任者、財政大臣布朗則入住隔壁11號。但由於布萊爾家庭成員眾多,而布朗當時還是單身漢。於是布萊爾和布朗為了資源優化配置,達成「換房協議」,布萊爾一家住進較為寬敞的11號,而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布朗搬進10號。
作風頗似「鐵娘子」
布萊爾執政10年已經將一種親切健談、幽默風趣的個人風格深深地烙到了首相職位上。布朗在性格上卻完全是另一種風格。
民眾平日在電視上和各種場合看到的布朗,經常是穿著一件熨燙得筆挺的西裝,演講中只有枯燥的事實和數字,給人的感覺是保守持重,嚴肅得有些沉悶。
而這種剛毅木訥給別人帶來了不少口實:有人說布朗冷漠、機智,表面強硬而內心怯懦;有人說他是「心理有缺陷」的人;有人說他是操縱政黨活動的政客;也有人說他是反對國家機器的知識分子;還有人說他是帶有蘇格蘭民族主義思想的天才政治家……更多的時候,布朗乾脆被冠以「穿褲子的撒切爾夫人」綽號,因為他和著名的「鐵娘子」一樣勤奮、聰明、孤傲、令人敬畏。他總是在最後一刻才亮出自己的觀點,而且不會馬上付諸文字,即使非常重大的決策也只在公布前幾天才會正式付印,從而使一些喜歡向外泄露消息的工作人員無從下手。
但布朗的朋友認為,他在實際生活中其實更熱情並富有智慧。朋友強烈建議布朗在公眾場合更多微笑,袒露自己的個人感情,加強與公眾的溝通。於是布朗有時也會在公眾面前講一些笑話,可他有些拙劣的表述根本讓人笑不出來,於是弄巧成拙地又被貼上了一張「沒有性格魅力的人」的負面標簽。布朗感到自己幽默感不足,特別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笑話撰稿人為他寫些笑話,增加個人魅力,以便樹立起像布萊爾那樣幽默、輕松、有活力的公眾形象。
⑸ 簡述英國首相的地位
張伯倫出生於英國的一個政治世家,他父親約瑟夫曾擔任伯明翰市長、內閣殖民大臣,他的異母長兄奧斯汀曾擔任英國郵政總長、財政大臣、印度事務大臣、掌璽大臣、保守黨領袖、外交大臣等。 大學他就讀於伯明翰大學的前身瑪松科學學院,他是英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不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畢業的首相之一張伯倫學習的是冶金學,但畢業後到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1890年他們家財政狀況不景氣,他和兄長奧斯汀到南美安德羅斯島經營菠蘿麻種植園,但沒有成功,1896年種植園倒閉,他回到英國。 回國後他的事業到很順利,他先後在伯明翰幾家工廠擔任經理,經營金屬製造業,逐漸有了名氣,成為一位成功的經理。
開始從政
1911年,他被選為伯明翰市議會議員,並擔任市政計劃委員會主席,同年他結婚。1915年他成為伯明翰市長,在他的努力下,促使成立了伯明翰交響樂團和市銀行,1916年他被再次選舉為市長。 1916年12月,新首相勞合·喬治邀請張伯倫去倫敦擔任新政府的國民兵役總監,為軍工企業招募勞力,但他的成績不佳,勞合喬治非常不滿意。1917年,張伯倫辭職,在以後的政治生涯中,他們倆人始終互相排斥。 張伯倫決定參加議會競選,1918年被選為下議員,當時他49歲,雖然當時他的兄長已經是保守黨領袖,但他拒絕參加勞合·喬治的政府,只是作為一名議員。 1922年,博納·勞擔任新首相,任命張伯倫擔任郵政總長。 1923年,他被任命為衛生大臣。4個月後,鮑德溫擔任首相,他任命張伯倫為財政大臣。 1924年,保守黨贏得大選,在新政府中,張伯倫又擔任衛生大臣,在任期間,他成功的促使通過了21項法律。 1930年張伯倫擔任了一年保守黨領袖,但很快鮑德溫卷土重來,占據保守黨領袖位置達7年,丘吉爾辭職後,張伯倫成為鮑德溫的當然繼承人。 1931年,首相麥克唐納解散工黨政府,重新改組組成各黨派參加的聯合政府,張伯倫又被任命為衛生大臣。 同年很快進行了議會選舉,議會選舉後張伯倫第二次擔任財政大臣。 張伯倫一直擔任財政大臣到1937年,1935年鮑德溫擔任首相後,張伯倫仍然留任,他在任期間是內閣中最活躍的大臣,1934年,他就可以宣布戰後「經濟困難時期已經過去」,「偉大的新希望」正在開始。但因為從1935年英國重新開始加強戰備,財政狀況的增長又變緩。 現在張伯倫面臨著來自兩方面的壓力,溫斯頓·丘吉爾批評他不重視加強國防開支,而工黨則稱他為戰爭販子。張伯倫採取了一種被稱為「合理化」的政策,在當時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由政府購買陳舊的工廠和礦山,令其倒閉,使得新工廠有條件成立。由於這項政策,到了1938年,英國已經具有用世界上最新技術裝備的工廠,有生產最新式武器的能力。
首相任期
1936年愛德華八世因為非要和美國寡婦結婚而被迫退位,喬治六世繼位,鮑德溫決定退休,由張伯倫接替,1937年5月28日張伯倫正式成為英國首相。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張伯倫並不是一位純粹的保守黨人,他一直不喜歡用「保守主義」著個詞,而經常宣稱自己是「聯合主義」。他是一位一神教信仰者,甚至不信仰主張三位一體的英國國教聖公會,他是第一位正式承認不信仰國教的英國首相。 張伯倫雖然領導一個各黨派的聯合政府,但在內閣組成中他從不考慮各黨的平衡,而是依照自己的觀點任用大臣,只任用和自己觀點相同的人,甚至直接任用沒有黨派政治經驗的人。
⑹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政治和軍事上的才能如何
個人認為:沒有什麼證據能表明丘吉爾在軍事方面有什麼過人的才華,政治才能也似乎並沒有達到出眾的程度。
⑺ 英國首相是誰,個人簡介如何
截至2020年9月25日,英國首相是鮑里斯·約翰遜。
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1964年6月19日出生於美國紐約,英國國會保守黨籍議員,保守黨領袖。現任英國首相。
2020年3月27日,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鮑里斯·約翰遜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4月6日,鮑里斯·約翰遜被轉移進重症監護。
4月9日,英國首相府發言人表示,鮑里斯·約翰遜已於當天晚上離開重症監護室,被送往病房。4月11日消息,約翰遜將在契克斯庄園繼續修養。4月26日,英國首相府發言人證實,約翰遜將於27日上午回到首相府,開始正常工作。
(7)如何形容英國首相擴展閱讀
鮑里斯·約翰遜的早年經歷:
1964年6月19日,約翰遜生於美國紐約,先後就讀於英國著名貴族學校伊頓公學和著名高校牛津大學。約翰遜曾任《旁觀者》周刊記者,後出任編輯,出版過歷史著述。
2001年6月,約翰遜當選議員,2004年任保守黨副主席,成為保守黨前座議員。同年11月因被曝與一名《旁觀者》女性采編人員長期保持不正當關系,被解除以上職務。
2005年,卡梅倫成為保守黨領袖後,出任保守黨「影子內閣」教育大臣,稍後辭去《旁觀者》編輯職務。
2007年7月為准備參選倫敦市長而辭去「影子內閣」教育大臣職務,同年9月由保守黨正式確認候選人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