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倫敦叫霧都
霧都不再--倫敦治理空氣污染的歷史
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當時的英國國會還頒布過國會開會期間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撐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更是急劇增加。在無風的季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的"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
喜愛英國文化的旅遊者或許會暫時沉緬於霧都的朦朧景色,但長住在此的倫敦人對此深感困擾。濃霧會妨礙交通,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更會危害居民健康。為此,英國於1875年通過公共衛生法案,嘗試減少城市污染。到20世紀20年代,由於政府對工業加強管理,煤在工業燃料中所佔的比例下降,煤煙污染有所減輕,但並無質的改觀。
1952年12月4日,倫敦上空的冷高壓導致大氣濕度增加,風力微弱,污染物難以擴散,嗆人的濃厚煙霧彌漫全城5天之久,幾天內死亡人數比平時增加了4000人,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數據表明,死亡高峰與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濃霧高峰基本一致。類似的煙霧災害隨後又發生過幾次,對英國人產生了很大震動。
1956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在城市裡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產生煙霧的燃料;煤煙污染的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被遷到郊區。1968年又頒布了一項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1974年出台"空氣污染控製法案",規定工業燃料里的含硫上限。這些措施有效地減少了燒煤產生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1975年,倫敦的霧日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霧都已經名不符實。
但是,故事到此並沒有完結。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數量持續增加的汽車取代煤成為英國大氣的主要污染源。起初人們主要關注汽油的鉛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無鉛汽油逐漸受到重視。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車排放的其它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穩定有機化合物也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這些物質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以臭氧為主的多種二次污染物,稱為"光化學煙霧"。
從1993年1月開始,所有在英國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1995年,英國通過了《環境法》,要求制定一個治理污染的全國戰略。後者於1997年3月份出台,根據國內、歐盟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設立了必須在2005年前實現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標,要求工業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減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種常見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1年1月30日,倫敦市發布了《空氣質量戰略草案》。市長肯·利文斯通說,每年英國有2.4萬人死於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疾病,他將致力於進一步提高倫敦的空氣質量,消除大氣污染對公眾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響。目前倫敦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氮氧化物含量仍高於國家空氣質量目標限定的最高含量,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交通工具。市政府將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目標是到2010年把市中心的交通流量減少10%到15%。倫敦還將鼓勵居民購買排氣量小的汽車,推廣高效率、清潔的發動機技術以及使用天然氣、電力或燃料電池的低污染汽車。
如今,慕霧都之名而來的人們可能會失望,只有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無數英國文學作品中曾經描繪過的沿街滾滾而下的黃霧已經消失了蹤影。陽光碟機散薄霧後,四周是一片清明,讓人難以想像當年迷離晦暗的霧中情景。對倫敦來說,或許是失去了少許神秘和浪漫的氣氛,但得到的卻是更高的生活質量。生活在一個干凈、健康的環境中是何等重要!
⑵ 倫敦為什麼被稱霧都
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 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 Smoke),倫敦並由此得名「霧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
因空氣濕潤,多雨霧,所以倫敦市區常常充滿著潮濕的霧氣,因此有個叫「霧都」的別名。
⑶ 倫敦為什麼叫霧都
上世紀60年代之前, 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 迷茫一片。盡管街頭路燈明亮, 但能見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東西。在人們的眼前總感到模模糊糊。從此,倫敦被稱為霧都。
(3)英國為什麼叫霧都擴展閱讀:
倫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空氣濕潤,多雨霧,秋冬尤甚。
倫敦夏季的氣溫在18°C左右,有時也會達到30°C或更高。在春季和秋季,氣溫則維持在15°C左右。而在冬季,氣溫波動在6°C左右。在倫敦冬季有罕見結冰的情況。
泰晤士河是倫敦重要的一條河流,該河流發源於英格蘭南部科茨沃爾德丘陵靠近塞倫塞斯特的地方,河流先由西向東流,至牛津轉向東南方向流,過雷丁後轉向東北流,至溫莎再次轉向東流經倫敦,最後在紹森德附近注入北海。
⑷ 伯明翰為什麼叫霧都
A
⑸ 英國首都倫敦被稱為「霧都」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首都倫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金融中心,更以「霧都」著稱於世。這里的霧常常彌漫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兩岸的尖頂教堂,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只剩下一些空中樓閣。大霧也給市民帶來了麻煩。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一次大霧,延續了4天多,家庭取暖中排出的煤煙,被濃霧籠罩著,久久不散。白天猶如黑夜,要點燈照明。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污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走向的山嶺,泰晤士河自西向東穿過市區注入北海,市區離河口只有88千米。在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秋冬季節,當西風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陸地時,白天和晚上的溫差比較大,盆地空氣相對穩定,流動不暢,下層空氣受冷以後,往往會形成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復,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是促成大霧的一個原因。
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絕跡多年的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翱翔了。
⑹ 英國電影《霧都孤兒》為什麼要叫「霧都」孤兒呢
倫敦, 人們就會把「霧都」的稱號與它相連。的確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 倫敦稱為霧都是世人共知的。 倫敦煙霧繚繞, 迷茫一片。盡管街頭路燈明亮, 但能見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東西。在人們的眼前總感到模模糊糊。可如今,倫敦上空已基本難見其滾滾濃煙和彌漫黃霧。絕跡多年的上百種小鳥重返倫敦飛翔, 許多魚兒又回到了泰晤士河。空氣中的塵埃大為減少, 使倫敦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應歸功於近30多年來對污染的治理。倫敦將燃煤的工廠盡量關閉或遷出市區, 城市居民杜絕燒煤, 汽車全部使用無鉛汽油。使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減少了 75%以上, 從而在根本上「趕走了」污染源。英政府制定的《環境法》, 確保了環境政策和具體措施的貫徹。在倫敦, 公共場所亂扔廢物被認為是一種犯罪行為, 處以高額罰款。在公共場所嚴禁吸煙, 違者最高罰款 1000 英鎊。近年來, 倫敦更積極增設公園和綠地, 實現城區內不露泥土, 市郊建立 10 多座衛星城, 城區擁擠現象大為減輕。現在的倫敦, 市區公園星羅棋布, 林木蔥郁, 綠草如茵。基本告別了「霧都」形象, 成為一座潔凈的城市。然而, 去年冬天倫敦又出現一次彌漫煙霧, 這就說明對污染源的整治一刻也不能放鬆, 應常抓不懈。
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當時的英國國會還頒布過國會開會期間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撐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更是急劇增加
⑺ 英國為什麼以前叫做霧都
英國首都倫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金融中心,更以「霧都」著稱於世。這里的霧常常彌漫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兩岸的尖頂教堂,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只剩下一些空中樓閣。大霧也給市民帶來了麻煩。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一次大霧,延續了4天多,家庭取暖中排出的煤煙,被濃霧籠罩著,久久不散。白天猶如黑夜,要點燈照明。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污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走向的山嶺,泰晤士河自西向東穿過市區注入北海,市區離河口只有88千米。在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秋冬季節,當西風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陸地時,白天和晚上的溫差比較大,盆地空氣相對穩定,流動不暢,下層空氣受冷以後,往往會形成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復,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是促成大霧的一個原因。
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絕跡多年的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翱翔了。
5天下一次霧
⑻ 倫敦為什麼叫「霧都」
據統計,倫敦的霧天,每年可高達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個「霧日」。每當大霧降臨,彌漫的大霧不僅影響交通,釀成事故,還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
與1952年的狀況相比,今天的倫敦是一座凈化的城市。那時候,倫敦有燃煤發電廠,離市中心不遠處有許多工廠。大多數住家用燒煤來取暖。以煤為動力的蒸汽機車拉著一節節列車開進首都。對小汽車和卡車產生的廢氣幾乎沒有控制措施。
1952年12月4日,倫敦城發生了一次世界上最為嚴重的「煙霧」事件: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霧散以後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
1952年12月3日清晨,倫敦氣象台報告說,一個氣峰在夜間通過,中午氣溫可達到5.6℃,相對濕度約為70%。對於本地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好日子——一個可愛的冬日。
這一天,從北海吹來一股風,吹遍了整個英格蘭,將英國中部的工廠和城市居民住戶中煙囪內冒出來的團團濃霧吹到了九霄雲外,因而空氣變得十分清新怡人。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災難正悄悄地來臨。
傍晚時分,倫敦正處於一股巨大的高氣壓氣旋的東南邊緣,較強勁的北風圍繞著這個反氣旋順時針吹著。第二天,即12月4日,這個氣旋中心已到了倫敦以西幾百公里處,沿著通常的路徑向東南方向移動。上午風速變小,雲層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時至中午,烏雲把太陽全部遮住,倫敦上空陰霾彌漫,氣象台溫度表的讀數為3.3℃,相對濕度上升為82%。
12月5日,一個異常的情況出現了。倫敦氣象台的風速表測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量度——風速讀數完全是靜止的。據當時專家的估計,此時風速不超過每小時3公里。
倫敦處於死風狀態,空氣中積聚著大量的煙塵,經久不散,風太弱又無法帶走林立的工廠煙囪與家庭排出的各種有害的煙塵。於是,大量的煤煙從空中紛紛飄落,美麗的泰晤士河谷被煙霧籠罩。一位在船上幹活的小徒工,煙霧的入侵使他淚如泉涌;煙霧穿門入室,鑽進了格林威治區的居民家中,使人們痛苦難忍……
霧雲在城市上空懸浮了5天,逐步變得更臟和更有毒。倫敦市中心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10倍。
煙霧使數千受害者患了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影響肺部的疾病。最後,到12月10日煙霧散去時,估計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年長者。
今天,煙霧的主要起因是機動車所排放的廢氣的污染。像洛杉磯、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內,煙霧一直懸浮在空中。使用無鉛汽油和安裝機車排氣催化轉化器,有助於減少受這種污染而損害健康的危險。但是,這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嚴重問題。
⑼ 為什麼說倫敦是霧都
倫敦之所以被稱為「霧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的原因,每到秋冬季節,北大西洋較暖的水流與大不列顛群島區域較冷的水流匯合,同時從海上吹來大量暖空氣與島嶼上空較冷的氣團相遇,形成濃濃的海霧和陸霧;
二是人為的原因,倫敦為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工廠眾多,煙囪林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家都使用傳統的壁爐。於是,煙與霧交集混雜在一起,形成著名的倫敦霧。所以,倫敦霧是多種因素的產物。
但是,現在倫敦成功地治理了污染,現在的「霧都」早已名不副實了,估計已經轉移到中國來了。
請採納,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