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去英國留學需要哪些條件
小學生准備充分後可以選擇英國初中留學。
英國初中留學條件一:家庭經濟基礎豐厚。低齡留學生的家庭需要較豐厚的經濟基礎,英國中學一般要讀三四年,如英、美等國家的私立中學的費用高達30萬元人民幣/年,即使是政府公立中學,大概也要12萬~18萬元人民幣/年。
英國初中留學條件二:低齡出國的孩子的獨立能力自控能力要好。如果自理能力或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到了國外很有可能學無所成。
英國初中留學條件三:心理准備要充分。現在的青少年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和人接觸少,自製自理能力差,這就導致了部分年輕人對於新奇的海外人文環境產生巨大好奇,難以抵擋各種誘惑而耽誤學習;或者抗壓能力較差,遇到問題就逃避退縮;有些學生性格過分內向、缺乏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不能融入新的學習生活環境
當然初中生年紀很小,可塑性也很高,風險、回報也都很高,因此除了以上的三個條件,初中生英國留學還有很多細節和條件都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英國初中是兩年,稱為GCSE,高中是兩年,稱為A-LEVEL。
GCSE 打開英國名校之門
大家都知道A-LEVEL考試成績對大學錄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GCSE成績同樣是決定能否進入名校的關鍵因素,建議中國學生將眼光放得長遠些,通過分析各高校的錄取條件和結果分析可知招生辦的老師在錄取時均偏向錄取GCSE成績不錯的學生。GCSE取得若干個'A'和'A*'的學生較GCSE成績一般或無GCSE成績的學生更有把握會被他們所鍾情的大學錄取。毫無疑問,擁有堅實的考試成績定會有助於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處於更有力的競爭位置。
什麼是GCSE?
GCSE全稱是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中文譯為普通中等教育課程,是英國學生完成第一階段中等教育所參加的主要會考。相當於中國國內的初中畢業考試,但實際上,GCSE是英國中學10年級和11年級的學習課程,程度和要求都比國內初中畢業生要高,從理論上說應該是國內的初三學生申請較為合適。經過兩年GCSE學習後,學生方可進入A-LEVEL階段的學習。學生GCSE的成績將被作為A-LEVEL甚至大學錄取的重要參考。
打好基礎才是硬道理—GCSE課程
英國的初中一共是5年,從7年級到11年級,其中9年級是Fundation Year,10和11年級為GCSE課程的學習。13-14歲是學習基礎課程(Year 9,也稱為Fundation year)的好時機,學生自入學的第一年(Year 9)便可在英國中學獲得多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們融入到校園生活,適應不同的文化和學校的日程安排,提高英文能力並結交更多的朋友。同時學生們也可獲得嘗試新課程的機會,對GCSE課程有個初步的了解,做好備戰GCSE課程的准備。在基礎課程(Foundation Year)階段,學生們會學習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和生物,以此作為核心課程,同時學生們還可接觸到歷史、地理、話劇、音樂、宗教研究、藝術、PSHE(人際、社會及健康教育)、運動等課程,另外有一定語言天賦同學還可學習一門外語,如法語或西班牙語。具體課程種類及安排每個學校各有不同。基礎課程(Foundation Year/Year 9)結束後就是為期兩年(Year 10和Year 11)的GCSE課程。GCSE課程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學習數學、英語和自然科學這三門課程。自然科學這門課程包含物理、化學、生物這三門課。這樣同A-LEVEL階段授課的自然科學課程相接軌,幫助學生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學術更上一個台階,獲得優秀A-level成績 。
適合英國GCSE的孩子
· 14-16歲的學生。
· "偏科"較嚴重的孩子。
· 文化課成績一般,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天賦較高的學生。
· 對國內單線競技填鴨式教育較不適應的孩子。
· 望入讀英國頂尖高中及頂尖大學的孩子。
B. 寫給孩子看的英國歷史主要內容
太好了,這可以讓孩子了解英國的歷史,特別是對要打算去英國的孩子真是太好了。了解了歷史有利於更好的了解和把握現在。
C. 父母都在英國想讓兒子十三歲來英國留學
可以的,申請去讀中學
D. 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歷史
多給他講點故事,歷史的,女孩就講感情的,男孩就講戰斗的,肯定喜歡瞭然後再讓他們學習,有興趣的學習才是最好的
E. 英國的學生不學習歷史嗎
基於英國小學教育大綱,融合全球化視野,按照國際小學教育標准,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套清晰、系統的歷史學習框架。
小學階段的歷史話題,提供了比較全面和基礎的概念體系,教孩子如何從零開始學習歷史、閱讀歷史。同時幫助孩子們激發對歷史的興趣,為日後選擇歷史專業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了解歷史是怎麼回事,明白歷史這門學科的意義,激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
了解當時的世界是怎麼回事,學會分析歷史和現在的不同,對時間的理解。
開始培養孩子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構建一整套歷史認知框架。如變革與持續,因果關系等;
通過了解和理解英國歷史以及更廣泛的世界歷史,學生能獲取並運用對抽象術語的歷史理解,理解歷史概念,了解歷史調查的方法,提出有洞察力的問題,批判性地思考,權衡證據,篩選論據,發展觀點和判斷。
通過將其日益增長的知識放在不同的背景中,理解地方、區域、國家和國際歷史之間的聯系;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宗教和社會歷史之間的聯系;以及短期和長期的時間尺度之間的聯系,獲得歷史視角。
//KS1 學習主題
通過生活經歷、記憶中的變化帶領孩子初識歷史;
了解當時世界的重大事件是怎麼回事,學會分析歷史和現在的不同;
認識過去為國家、國際作出傑出貢獻的重要人物,比如,通過英國幾個代表性女王,理解歐洲歷史中的重要概念,比較不同時期生活的各個方面;
帶領孩子了解重要人物、地點、時間、以及這些歷史如何塑造當時的世界。
KS1階段必備的歷史技能和概念: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相同和不同
change and continuity 變化和持續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歷史意義
chronological understanding 對時間的理解
//KS2 學習主題
了解歷史講述的一個常見方式,編年體,按照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
了解英國、當地和全球歷史,培養孩子對重要歷史概念的認識,學習重要的歷史問題,構建一整套歷史認知框架。
了解在溝通方式上的歷史變遷,隨著人類發展,交流、信息的傳播因何發生改變,分析歷史中的因果關系。
接觸人類歷史早期重要的發展,比如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變化;
帶孩子了解古代文明,比如古埃及、羅馬帝國等,對當今世界的影響;
當孩子開始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時,引導孩子通過運用它們在不同背景下的知識來了解當時、當地;
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蘇格蘭人在英國定居
維京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在懺悔者愛德華時代為英格蘭王國而斗爭
通過羅馬帝國的擴張對世界的影響,學習從不同角度看待歷史
KS2階段必備的歷史技能和概念:
cause and consequence 因果關系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歷史意義
making links or connections 建立聯系
interpretations and drawing conclusions 解釋並得出結論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use of sources 獨立研究
F.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G. 如何讓未來的孩子去英國留學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H. 想送女兒去英國讀中學讀書, 怎麼申請,我應該怎麼做
客觀的說,在去英國留學之前的說有準備工作中,申請准備已經算是最簡單的了,更重要的是申請前准備。簡單來說,申請前准備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的語言准備
這一點就不多說了,就是准備類似於雅思考試,為入學考試和面試做准備。
2、孩子的心理建設
說實話,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而且又是女孩子,一個人出國讀書難免心裡害怕、產生抗拒,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多帶她出去走走看看,一方面培養親子關系,一方面也是讓他多見多想。
3、能力培養
如果父母不陪讀的話,孩子需要自己照顧自己,遇到問題也要自己解決,所以這需要孩子有很好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孩子的性格如何、是否合群、有沒有足夠的韌性、有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通過幾個培訓課程就能培養出來的。
然後就是申請准備,包括:
1、申請材料准備(護照、成績單、在讀證明)
2、資金准備(存一筆50以上的存款到銀行,以便後期開存款證明)
3、聯系中介(當然,如果家長英語夠好,或者有一定留學方面的資源,也可以自己申請)
4、選擇申請學校
5、協助完成申請材料的製作
6、孩子考試面試
7、等offer,選擇入讀的學校,接受offer
8、找監護,申請CAS
9、辦理簽證
10、准備出發
最後,是入學前的准備:
1、英語提高
這里的英語提高可並不僅僅是雅思提分,更重要的是從文化層面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比如大家今後去了國外學習,肯定會遇到英國當地的學生,他們平時吃些什麼、喝些什麼、玩些什麼、看什麼綜藝……你都了解嗎?你要怎麼融入他們的交際圈?
也許有同學會說,我在國內如何了解他們的生活呢?其實方法很多,社交平台、新聞網站、影視作品……這些都可以幫你更好地了解英國的文化、提高英語水平。
2、各項能力的提高
是否具備去英國獨立學習生活的自信?是否具備生活技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抗摔打能力……這些都是大家必須具備的能力。
3、學術論文寫作
對於大部分出國讀中學的中國學生來說,寫論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僅僅是因為英語能力不夠,更重要的是寫論文之前要讀很多的材料,別的同學寫一篇論文可能只要3個小時,他們寫論文可能得花6個小時。
所以大家在國內的時候,就應該嘗試掌握論文寫作思維,以後到了國外才能事半功倍。
I. 今年高三,想要去英國讀歷史,有人知道國外歷史學習是什麼情況嗎,
中國歷史你研究完了?國外歷史和我們的歷史都一樣。研究歷朝歷代的政治,軍事,文化!東西比較!
J. 如何引導孩子在英語學習中了解西方文化
其實對於學習英語,方法還是較為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