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
英國是兩黨制。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資產階級政黨,並最先確立和實行兩黨制的國家。英國屬於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所謂兩黨制,是指資本主義國家中勢均力敵的兩個政黨,通過控制議會多數席位或贏得總統選舉的勝利,而輪流執政的政黨制度,在競選中勝的一黨,便作為資產階級利益的最高代表,行使國家權力,被稱為「執政黨」或「在朝黨」;在競選中失敗則「反對黨」或「在野黨」。
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除對立的兩大政黨之外,還存在著一些較小的黨派。例如美國,除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外,還有共產黨、社會黨、社會勞工黨、社會主義工人黨等。在英國,除保守黨和工黨這兩大政黨外,也還存在若干別的政黨甚至還存在著成爾土民族黨、蘇格蘭民族黨等地區性政黨。
但這些較小的政黨,在議會或總統選舉中,均無法與兩大主要政黨相匹敵,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還經常受到兩大政黨的排擠和分化瓦解。因此,不能簡單認為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只有兩個政黨,也不能認為一國存在兩個黨就是兩黨制。
(1)英國內閣為什麼是多黨擴展閱讀:
英國的兩黨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英國上議院議員是由貴族世襲或國王任命的,與兩黨選舉關系不大。下議院議員由選舉產生,在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織內閣,由該黨的領袖擔任首相,內閣閣員都參加議會。
2、英國的兩大政黨採取集中制,表現在黨內對該黨議員投票有一定的紀律約束。在每次重要投票中,所有黨議員要按黨的決定投票。
3、英國兩大政黨在發展中有所變化。1914年以前是保守黨和自由黨,1935年以來是保守黨和工黨。由於工黨宣稱代表工人利益,每當經濟危機嚴重和工人運動高漲時,壟斷共產階級往往就把工黨堆上台。前幾年,自由黨在英國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影響,以致有的學者將英國稱為「兩個半黨制」。
『貳』 為什麼英國責任內閣制與兩黨制度的建立密切相關
責任內閣
內閣制是以議會為基礎而形成的。內閣的首腦由議會中通過選舉而產生的議員中佔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內閣的成員由內閣的首腦從與其政見相近的議員中挑選,或由參加內閣的各黨派協調分配名額產生,然後提請國家元首任命。國家元首隻是在名義上代表國家,執行些禮儀上的活動,並無實際權力。國家實際權力在內閣,由內閣代表國家元首向議會負責。國家元首頒布法律、法令和發布文告都必須由內閣首腦或有關閣員簽署。內閣向議會負責,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如議會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案,內閣就只有向國家元首提出總辭職,由國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腦重組內閣,或者是由內閣提議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大選,然後,根據大選結果組織內閣。內閣總攬國家政務,其首腦有權任命所有政府高級官員,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對內、對外的一切重大方針與政策.
兩黨制度
英國是內閣制國家,兩大黨靠競選爭奪下議院議員席位,獲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執政黨,其領袖擔任內閣首相,組織對議會負責的內閣,另一大黨作為法定的反對黨而存在.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1)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A:輝格黨與托利黨先後交替執政時期;B:托利黨和輝格黨演變成保守黨和自由黨;C:工黨取代自由黨的地位;(2)英國議會內閣制中兩黨制的特點:A:兩黨的活動圍繞議會選舉展開,執政黨不僅掌握行政權,也掌握立法權;B:兩黨採取集中制。
『叄』 英國兩黨制發展
英國議會中早早期出現了兩個不同派別——輝格黨和托利黨,他們是資產階級政黨的雛形,內閣形成後,兩黨在英國長期輪流執政。19世紀,輝格黨和托利黨分別演變為自由黨和保守黨。20世紀20年代以後自由黨衰落,工黨和保守黨成為英國議會中的兩大重要政黨。
1741年的英國下議院 圖
我歷史書上的。。。
『肆』 英國政體不太清楚,議會和內閣分別是什麼
英國政府正式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或「國王陛下政府」(取決於在位君主),負責英國的行政功能。首相為政府首腦,由英國君主任命,但是依慣例此人必須是下議院中最有可能獲得下議院支持的議員。首相獲任命後再挑選其他部長和行政首腦,組成政府。大約20名最資深的政府部長和首相本人組成內閣。
政府對議會負責,回答議會質詢。政府提出的任何議案如果未獲議會通過,就將可能面臨議會的不信任動議,而這項不信任投票一旦通過則將迫使首相宣布辭職,或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實踐中,各政黨指任一名「黨鞭」,以保證所有該黨的議員根據黨的政策投票。這確保了一個在下議院中有較大比例優勢的政黨能夠組成一個穩定的政府。但是一個只在下議院擁有微弱多數的政黨組成政府,甚或是一個多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就會比較脆弱。
下議院:
英國全國被劃分為許多個選民人數基本相同的選區(選區的劃分由一個獨立的委員會決定),每個選區選舉一名下議院議員。大多數選區議員是一個政黨的成員,但是無政黨背景的人士也可以參加選舉,而且在正式法律中政黨並不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幾乎所有時候在下議院總有一個擁有絕對多數的政黨。該黨的領袖被君主任命為首相。下議院第二大黨的領袖則成為反對黨領袖。
議會中一般都會有一個超過半數的政黨,這要歸功於英國採用的簡單多數制投票制度(由於缺少比例代表制機制,政黨之間的差距容易被擴大,因此占優勢的政黨很難不獲得超過多數席位)。這也使得多黨聯合政府出現的可能性變小。一般情況下英國君主會詢問那位將組政府的未來首相,他的政府是否可能在下議院生存下來,而在一個政黨佔多數的情況下這不會是一個問題。但在特殊情況下君主會要求一名議員「組成一個獲得議會多數支持的政府」1,這時一個未獲下議院半數議席的政黨就必須組成一個多黨聯合政府。但後一種情況只在戰爭時期出現過。2010年5月後的政府則是由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組成不需要下議院的投票,而只需要英國君主的任命。對議會開幕時君主的致詞(Speech from the Throne)投票是議會所獲得的第一個對新政府表達意見的機會。
上議院:
上議院曾經是一個世襲的貴族議院,但是目前英國正在對上議院進行重大改革,現在的上議院成員有部分還是世襲貴族,其他則是獲任命的議員(所謂終身貴族,即他們無法將貴族頭銜傳給後代)。上議院有權審查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並通過必要的修正案,還可以要求推遲它不贊成的立法,最長可達一年。一般而言政府都會接受上議院提出的修正案,以節省時間,並避免發生兩院沖突的窘境。
在英國最高法院成立前,上議院也是英國的最高申訴司法機構,但事實上只有極少部分的上議院議員(司法貴族,Law Lords)擁有司法仲裁權。
『伍』 英國到底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呀
政治體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英國是多黨制,最大的兩個黨是保守黨(the conservative party)和工黨(the labor party),第三大為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s).
『陸』 兩黨制和多黨制的區別和聯系
在當前各資本主義國家中,比較流行的是兩黨制和多黨制。兩黨制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政治上存在著舉足輕重而又勢均力敵的兩個政黨,它們通過控制議會的多數席位或爭取總統選舉的勝利,用輪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組織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和美國的兩黨制。英國是內閣制國家,兩大黨靠競選爭奪下議院議員席位,獲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執政黨,其領袖擔任內閣首相,組織對議會負責的內閣,另一大黨作為法定的反對黨而存在。美國是總統制國家,兩黨制主要表現在總統選舉上,競選獲勝的政黨為執政黨,失敗者為在野黨。多黨制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存在著三個以上的政黨,其中沒有一個政黨能長期保持絕對優勢,需要靠選舉時的偶然勝利或與其他政黨結成聯盟以組織政府。法國是典型的多黨制國家之一。不少人認為,法國由於實行多黨制,在議會中不能形成一個佔多數席位的政黨,內閣只能聯合組成,政策很難統一,因而政局也不穩定。除兩黨制和多黨制外,還有一黨制,一度盛行於德國、義大利法西斯猖獗時期,現在主要為一部分新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所採用。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不論其形式如何,都是與傳統政黨制度在本質上並不相同的新的政黨制度。一種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黨制,如前蘇聯,只有一個政黨即共產黨存在。另一種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如中國目前所實行的政黨制度。形成不同政黨制度的原因,首先取決於一國內各階級各階層的力量對比,以及各種政治力量集結或分化組成政黨的狀況;其次,不同的選舉制度也對不同的政黨制度起了促成和鞏固的作用。
一黨制和多黨制:
http://..com/question/8441768.html
下面為你解答你所提到的國家的政黨制度
(一)兩黨制
1.兩黨制的概念:所謂兩黨制,是指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由兩個勢均力敵的政黨通過競選取得議會多數席位,或者贏得總統選舉的勝利而輪流執掌政權的政黨制度。是指一國內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的政治制度,並不是說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內只存在兩個執政黨。
2.兩黨制的類型
兩黨制最初產生於「英國」,實行兩黨制的國家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目前,兩有種典型的兩黨制的模式:
<1>模式一: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1)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A:輝格黨與托利黨先後交替執政時期;B:托利黨和輝格黨演變成保守黨和自由黨;C:工黨取代自由黨的地位;
(2)英國議會內閣制中兩黨制的特點:A:兩黨的活動圍繞議會選舉展開,執政黨不僅掌握行政權,也掌握立法權;B:兩黨採取集中制。
<2>模式二: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它是到了19世紀50年代,才形成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對立。美國總統制下的兩黨制的特點:
(1)兩黨制主要表現在總統競選上A: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腦,掌握行政實權。B:兩黨在議會中席位的多少與執政黨和非執政黨的地位無關。※
(2)美國的兩黨制組織結構鬆散,沒有嚴格的投票紀律。
(二)多黨制
1.多黨制的概念:所謂多黨制,是指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多黨並立,各政黨都可以依法或聯合其他政黨競選和執政的政黨制度,局限性在於:A:政黨林立B:組閣困難C:政局不穩
2.多黨制的類型,最早產生於「法國」,最為典型的國家有以下四個:法國,義大利,德國,日本
兩極多元格局的多黨制的特點:(1)政黨數量多;(2)各政黨往往分化成陣線分明的左右兩大陣營,輪流執政;(3)政權的更替往往取決於第三黨的結盟政策。
(三)
俄羅斯的政黨制度就十分特殊。1993年制定的俄羅斯聯邦憲法明確規定,俄羅斯政黨制度原則上是多黨制。然而,從俄羅斯的政治結構及其實際運行來看,俄羅斯應該屬於「無執政黨的政黨政治」國家。一方面,在俄羅斯的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確存在著政黨和政黨體系,具備現代政黨政治的基本特徵。但是,另一方面,政黨在俄羅斯的政治生活中又處於邊緣地位,發揮著有限的作用,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被冠以執政黨的稱號。第一,執掌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總統是超黨派的。無論是前任總統葉利欽還是現任總統普京,他們既不是哪個黨派的成員,也不是靠哪個黨的運作和強有力支持才當選的。他們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第二,俄羅斯的政府也是超黨派的。在俄羅斯議會中獲勝的政黨沒有組閣權。聯邦政府總理由總統提名,國家杜馬表決通過,就可以走馬上任。國家杜馬中的政黨雖然可以否決總統提名人選,但是這就會冒著國家杜馬被總統解散的危險。從俄羅斯十幾年來擔任總理的人選來看,有的有黨派背景,有的則沒有。
『柒』 英國 政黨制度是兩黨制嗎
是。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資產階級政黨,並最先確立和實行兩黨制的國家。目前英國屬於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英國的政黨制度以及它所由產生的那個議會制度,都是英國歷史發展的產物。英國資產階級利用議會民主和政黨這個政治武器在同封建王權和貴族的斗爭中爭取自身的權利,建立了自己的統治,並且在繼承和改造封建時代的議會、政黨的基礎上形成了近現代意義上的議會制度和政黨制度。
英國的政黨制度是責任內閣基礎上的兩黨制。這種政黨制度同英國的議會制度緊密結合在一起,既是議會制度的產物,又是議會制度的一部分。
(7)英國內閣為什麼是多黨擴展閱讀
英國政黨特點
英國兩黨制與內閣制相結合:
1、內閣由下院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單獨組成。
2、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
3、一黨內閣和閣員只對下院負責,如失去下院信任,內閣全體辭職;或者首相提請國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組成新的一黨內閣。
4、下院最大的反對黨可建立 「 影子內閣 」。
英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由兩黨或三黨組成的聯合內閣,主要是在戰爭的特殊情況下發生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英國政黨
『捌』 英國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
英國主要大黨 為 保守黨(右翼)工黨(左翼)自由黨(中間偏右)都是歷史悠久的黨派,另外還有蘇格蘭民族黨等,歷史上一般是得勢的兩大黨相互替代,如以前的保守黨和自由黨,現在的保守黨和工黨,自由黨有逐漸恢復強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