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有多少年的建國史
自1688年光榮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至2019年,有331年的歷史。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總人口超過65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英國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發展歷史如下: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佔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
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
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海盜J.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F.德雷克則在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並於1577-1580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
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士一世,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
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余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1689年爆發的「光榮革命」:英國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國力迅速壯大。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此後,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形成和發展。1707與蘇格蘭合並。
在17世紀的西歐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君主專制是一種普遍的政體形式。西歐的法國、西班牙、奧地利以及丹麥、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國,都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在這些國家中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權神授。
至於東歐的俄國以及東方的中國等,則等級森嚴,絕對專制君主制更為強固。1688年後,英國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發的政治思想,對歐洲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和君權神授、君主萬能、臣民必須無條件服從等思想,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而對一些民主、進步的思想家,如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等則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1)英國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英聯邦元首國、八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同時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雖然它的歷史不及四大文明古國那樣久遠,但是英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② 英國有多少年的文化歷史
2000多年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1-5世紀英格蘭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③ 英國歷史有多少年
大概2000多年。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
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
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搜索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歐洲西部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區域位置: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④ 英國歷史多少年
大概2000多年 http://ke..com/view/3565.html?wtp=tt#3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36年威爾士與英格蘭合並。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而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而士由聯姻合並,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為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瞻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後瞻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個島,是英格蘭,蘇格蘭和威而士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⑤ 英國歷史有多久
有3000多年歷史。
英國歷史始於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亦是後來的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其源頭可追溯到羅馬統治時期。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
都鐸王朝統治時期,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王權空前強化。舊貴族在玫瑰戰爭中自相殘殺殆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於發展經濟。
亨利七世利用這些條件,實行絕對專制統治。他解散封建貴族的家臣,設「星室法庭」,懲治不馴順的貴族。亨利八世時正式成立樞密院,聽命於國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則受樞密院監督。
專制王權的統治首先依靠新貴族,多從他們中間選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興的城市資產階級,包括手工工場主、大商人和銀行家等。都鐸王朝一貫執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獎勵工商業和航海業,以增強國力。
1527年,亨利八世國王要求離婚遭教皇拒絕,由此觸發同羅馬教廷的公開沖突。
從1529年起,他指使議會通過一系列法令,割斷英國教會對教廷的宗屬關系,禁止英國教會向教皇繳納貢賦;1534年,議會通過《至尊法令》,規定英王為英國教會之首,有權任命教職和解釋教義,英國教會遂成為國家機構的一部分,英國國教就此確立。
宗教改革客觀上符合建立民族國家的願望,得到多數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還大量沒收寺院財產,把沒收的土地投入市場拍賣。這也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途徑之一。
⑥ 英國有多少年歷史
英國有多年多少年歷史 這個英國的歷史還是比較久遠的 真的就是
⑦ 英國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至少有5000千年的歷史和2000年的文明史
⑧ 英國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在羅馬史書中這有可能是英國島嶼的最早記錄.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為抗擊丹麥人,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格伯特(約802~839在位)於 827年統一島嶼七國,建立統一的英格蘭王國。這時候的史書應該是英國這個名字的最早記錄.
⑨ 英國的歷史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
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羅馬入侵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els)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England,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語,則是繼承了他們的語言而來。
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直到今天,美國人還管英國人以及英裔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丹麥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
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
瓦特.泰勒起義
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國的封建農奴制度。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佔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年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英法百年戰爭
1337年 - 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資本原始積累
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佔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海盜J.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F.德雷克則在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並於1577-1580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
專制王權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克倫威爾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新模範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翌年,國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余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1689年爆發的「光榮革命」。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此後,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形成和發展。1707與蘇格蘭合並。
文藝復興
較之歐洲大陸,英國文藝復興運動發生時間較晚。不過,經過都鐸王朝和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國作為民族國家的確立,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與世界文化聯系的日益擴大,以及沖破羅馬教廷的束縛,所有這些,都使得英國文藝復興後來者居上。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涌現出的「三巨人」:莎士比亞、培根和哈維,是這一時期在藝術、人文和科學領域的最傑出代表。這一時期,英國的藝術、人文和科學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在加強不同領域間聯系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和深耕著各自的園田。
工業革命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倫敦的金融市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眾多公司來此利用英國的商業契機。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殖民擴張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帝國繼16世紀的西班牙王國之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19世紀中葉,英國發動兩次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參與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鎮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強化對印度的統治。1876年,保守黨B.迪斯累里內閣為維多利亞女王加冕,使其成為印度女皇。此後英國又稱為大英帝國(或英帝國)。此外,在伊朗、緬甸、南非、埃及、東非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擴大侵略,還逐步對南美洲進行滲透,成為那裡最大的投資者。1867年,加拿大成為英國第1個自治領地。
世界大戰
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後起的美國逐步趕上並超過英國,導致相互間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紀初,德國成為英國競爭對手。面對嚴峻的形勢,英國政府積極擴充軍備,尤其是海軍。為對付德國,英國放棄19世紀奉行的「光輝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後,英、法、俄「三國協約」實際上形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英國最終擊敗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維護了它的制海權。戰爭中英帝國參戰人員陣亡總數達50萬以上。大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失敗告終,也是美國的一大勝利。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英國對德宣戰。1940年4月丘吉爾組成戰時聯合內閣。丘吉爾上台後,立即組織敦刻爾克撤退,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並迅速擴充軍備。1940年7-9月在德國發動的「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有效地打擊了敵人。1944年6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戰後時期
戰後英國於1947年參與擬定並接受馬歇爾計劃,從美國得到大量援助,經濟逐步復甦。與此同時,工黨政府還實施一些改善勞動人民狀況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由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經濟發展緩慢。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1979年大選後,保守黨執政,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連任。撒切爾政府採取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政策,在振興經濟方面取得不小成績。開始推動部分企業私有化,為了使英國經濟恢復活力。
經歷20世紀的非殖民化以後英國海外領地逐漸獨立,它們中的大部分在獨立後與英國組成了一個和平組織——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400萬常住居民舉行公投,以決定蘇格蘭是否將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公投已塵埃落定,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英國的統一和完整得以保持。
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落定,「脫歐派」勝出,英國脫離歐盟。
⑩ 英國有多少年的歷史,有中國長嗎
英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英國的話,比較復雜
1284年成立的 Kingdom of England是最早的原型,當時只有英格蘭
1535年控制了威爾士地區
1707年協議控制了蘇格蘭,建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1800年完全合並愛爾蘭領土,建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這一年可以作為現代英國成立的時間)
1922年部分愛爾蘭地區獨立
如果從1800年算現代英國的話,是206年
還有哪個國家歷史最長
埃及的文字記載比中國的要早很多,公元前3200多年在埃及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到現在5000多年了
中國的信史並不長,夏代的還在考證中,能明確有文字的只是商代,算上夏代公元前2183 年到現在也就4000來年,而且甲骨文出土的商代到現在就只有3千多年
夏、商、周大概是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這一段:
埃及處於古埃及,從第七王朝到第二十一王朝,文明主要集中在尼羅河下游,並且在公元前343年被波斯滅亡。當時文明程度很高,建造了金字塔、神廟等一系列建築。
印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是"哈拉巴文化",基本上是青銅社會,此後是雅利安人的天下,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這一段時間裡面文化、經濟、自然科學都相當發達
希臘歷史比較晚,在公元前5、6世紀才比較發達,主要是城邦制,而在這之前的公元前1400年左右是克里特文明和麥錫尼文明,到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麥錫尼文明。要到大約公元前700年才開始應用鐵器等。
古羅馬就更加晚了,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義大利半島沒有建立大規模政權,應用銅器。公元前8世紀左右羅馬城建立,開始擁有文字,公元前6世紀,羅馬的共和制建立(至於凱撒什麼的要道公元前40幾年,中國已經是西漢末年了)
兩河文明的發源要比夏朝早,夏朝的時候是蘇美爾人重新復興,統一了蘇美爾和阿卡德,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後於前2006年被埃蘭人和阿摩利人所滅。阿摩利人在前1894年建立起巴比倫城邦,到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時逐漸強大,統一兩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到前1595年被赫梯所滅。
隨後統治兩河流域的國家是亞述帝國。到前7世紀,亞述帝國在亞述巴尼拔在位時國力達到鼎盛,進入鐵器時代。到前605年被迦勒底人所滅。
迦勒底人於前626年在巴比倫建國,史稱新巴比倫王國,修建了空中花園,到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
總的來說大家的文明程度都比較高,由於你說的夏商周這三代本身跨越了1800年左右,所以難以直接比較,從文化的悠久程度來說埃及和兩河要比較早。
單從夏朝建立這一時間段來看,即公元前2100年左右來看,埃及是第六王朝、希臘、 羅馬都還是野人、印度開始用青銅、兩河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