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候德國為什麼沒征服英國
德國當時不具備「征服英國」的能力。
1、英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最廣闊的殖民地,資源充足。
英國雷達
⑵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利用空軍優勢消滅英國海軍
我說說德軍的思路(未必完全正確) 英國和法國通過敦刻爾克大撤退撤走了以後,依然有三十餘萬部隊,而且,德國海軍實力最弱,根本無法與強大的英國海軍相比,所以唯一的辦法是奪取戰役制空權,再以空軍掩護海軍奪取制海權,最後實施登陸英倫三島
⑶ 二戰時德國沒能打下英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1.德國太過大意,鋒芒畢露,而英國十分內斂,蓄勢待發。2.英國的海軍足以在當時的世界上稱雄,德國海軍不行。3.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4.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方法。5.美國參戰幫助英國。6.英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1.德國太過大意,鋒芒畢露,而英國十分內斂,蓄勢待發。
說起二戰時期這德英雙方給人的印象,德國像兇殘霸道的的侵略者,而英國則像是身著西服溫文爾雅的老紳士。這兩個國家之所以會給人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戰爭時期德國始終鋒芒畢露,展現出無可匹敵的攻勢,相反,英國則十分內斂,蓄勢待發一味防守。
這一時期英國曾發生了震驚歐洲的慕尼黑陰謀事件,以及大撤退事件,縱觀事態的發展,使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英國相較於德國處於弱勢。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的陸軍與空軍兵員素質過硬,配合發達的武器配備與閃擊戰術,在歐洲戰場堪稱無敵,英軍在表面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實際上,我們被英國的某些舉動迷惑了,英國的實力並不像該國表現出的那樣弱勢。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美、德等國躋身強國門檻,英國的進步著實有限,已經無法匹配原本的霸主之稱,這也給了我們英國不進反退的錯覺。
2.英國的海軍足以在當時的世界上稱雄,德國海軍不行。
英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同時經歷了這場工業革命,雖然,世界局勢發生巨變,但是,英國僅僅是發展不如幾個新興強國迅速罷了,並未被甩開距離,所以,英國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可能英國在陸、空兩軍不是德國的對手,可是,英國的海軍在二戰時期仍足以在世界上稱雄。
二戰打響之際,英、法二國並非直接硬拭德軍鋒芒,而是以示弱採取綏靖政策,使德軍能夠在侵略的路上暢行無阻。隨著1940年德國侵佔法國後,德國開始將英國定為下一步的侵略目標,並制定了「海獅計劃」。
3.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
所謂海獅計劃,實際上,就是德軍慣用的速戰速決戰術,德國人希望通過強盛的空軍在英國境內發動閃擊,將英國擊潰進而投降。然而,德國人最終無法如願,因為,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而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又使德國空軍很難鎖定目標,英國人憑借著這兩點成功翻盤,最終,粉碎了德軍的意圖。
4.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方法。
在最經典的德英空戰中,狂妄自大的德國空軍派遣了二百餘架轟炸機,並有六百架戰斗機從旁保護轟炸機,橫渡英吉利海峽打算給予英國致命一擊,反觀英軍,僅出動了三百餘架戰斗機,在雷達的幫助下對氣勢洶洶的德國戰機展開攔截。由於,雙方的雷達水平差異過大,英國空軍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以二十六架戰斗機的損失擊落了德國近二百架戰機,損失慘重的德國空軍不得不選擇撤退。
經此一役,德國的空軍實力大損,海獅計劃最終破產,閃擊戰術也被英軍逼成持久戰,德軍失去了戰略優勢,最終,無法進一步侵略英國。
5.美國參戰幫助英國。
後來美方參戰,最終,與英國聯手對抗德軍。對德國人來說,原本就日益嚴峻的英國戰場在美軍參戰後更加危機四伏。英軍的實力並未落後德軍太多,加上有發達國家美國的援助,英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陌生戰場的德軍更加不堪重負。
6.英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英國畢竟是島國,即使英吉利海峽再窄,德軍也不可能游過去。而兩棲登陸或者空降作戰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德海軍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所謂制海權完全是幻想。不列顛空戰雖有2:1的數量優勢,德國空軍依然不能打敗英國空軍,無法掌握制空權。
現如今,德國之所以會給後人留下強盛的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德軍始終處於攻方,而所有戰爭中主動的一方都會提前做出完全的准備,所以,也就給人一種裝備精良戰術得當的感覺。二戰時期德國最強大的其實是陸軍,而德國的短板正是海軍,這就是德國在整場二戰中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卻對英倫島無計可施的最主要原因。
德國的陸軍在海上戰鬥力大損,而德國的海軍並不出色,只能選用相對強勢的空軍作戰,卻被英國發達的雷達技術和得當的隱蔽戰術所制衡。事實證明,英國人不但軍事實力很強,還能因地制宜制定針對德軍的戰術,最終,德軍在英國戰場上大敗而歸。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⑷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消滅英國
根本原因:
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德國國土面積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時應對多個強大的敵人。歷史上菲特烈大帝時期普魯士因為四面受敵差點亡國,後來的一戰也是因為未能徹底擊潰東西線的任意一線而失敗。二戰失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失誤上。1.未消滅英國而攻打蘇聯。 2.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二戰均勢迅速打破,美國的參戰使整個戰爭形勢迅速向盟軍方面發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國冬天比任何時候都寒冷。德國大批精銳凍死凍傷。感覺俄羅斯每次面臨亡國的關頭天氣總是向著他們,比如拿破崙侵俄時期。
2. 俄國人勇於犧牲的精神。盡管我不喜歡俄羅斯,但這真是個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殘酷的民族政策將蘇聯群眾推向了斯大林一邊(其實當時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深淵。
4. 大西洋戰場和北非戰場牽制了大量德國人力物力資源。
5.美英的戰略大轟炸。44年後。德國武器產量嚴重不足,這是非常致命的。後來在空戰中,盡管德國空軍非常優秀,但面對美國的閃電戰機仍然無所適從。自己的噴氣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國當時只有約7000萬人口。顯然無法應對持久戰。
7. 盟友的無能。特別是義大利,要不是義大利不斷拖累德國,說不定德國還能堅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個德國兵的說法「一觸即潰」。
8.指揮失誤。在郭克爾克撤退和庫爾斯克戰役(本來是勝的,卻要主動撤退)表現得特別明顯。
9. 武器生產思路錯誤。德國偏愛威力大質量高且很貴的武器。雖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創造性。如導彈,虎王,噴氣式戰機。但新研製的東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無法在戰場上立即顯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懾作用。(很多美國人看到德國在牆上畫的虎王,掉頭就跑)。說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魯莽。聽說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曾大發雷霆,把身邊的人都嚇壞了。美國參戰,其效果是無法想像的。二戰後期,美國的閃電戰機就消滅5000架德國飛機。
⑸ 二戰時德軍當時為什麼不打英國
二戰中,德軍以勢不可擋之勢橫掃西歐,希特勒佔領了法國,也就基本統治了整個西歐,此時的他的敵人似乎只剩下了孤懸海外的英國,但是德軍卻調轉了槍頭,進攻蘇聯,最終導致戰線拉大,補給困難,加上蘇聯的強大生產力和大規模的軍事反擊,最終使得德軍一敗再敗,實力受到了極大地削弱,但是為什麼希特勒面對已成孤島的英國卻放任不顧,反而樹立新敵人了呢?
其實要說英國是到希特勒嘴邊的鴨子就有點瞧不起人了,如果能打下來英國的話,相信德國是不會猶豫的,之所以沒有動手,只能是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實力。現在的英國可以說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最不能自主的,當年的日不落帝國早已風光不在。但二戰時期的英國,依然是正兒八經的大英帝國,跟現在的英國不是一個概念。在日俄戰爭爆發前,日本和英國曾經有過短暫的結盟歷史。當時整個日本舉國上下幾乎欣喜若狂,他們形容這種感覺稱「就像是佃戶家的兒子娶了地主的女兒」。日本為英國能夠看得起自己感到十分榮幸,可見英國當時的地位。在日俄戰爭爆發的四十年後,雖然經歷了一戰的英國實力大不如前,但依然是可以調動小半個地球資源的殖民帝國。絕不是只佔有英倫三島的小小島國。
而我們如今感覺十分狹窄的英吉利海峽,這個海峽水不深,也不寬,幾十公里而已,經常能看見猛人一口氣游過去,但是在當時這個海峽可遠沒有這么簡單,英國奉行的防守策略不是將敵人殲滅在沙灘上,而是殲滅在海峽中,所以英軍最強的不是灘頭而是海洋。
與此同時德國的海軍卻有點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與英國海軍爆發了激烈的日德蘭大海戰,最終以德國海軍慘敗告終,二戰時為了博得元首的青睞,德國海軍帶著新造的巨艦「俾斯麥號」與英國海軍決戰,卻被英國海軍數艘艦艇圍起來一頓好打,直接給擊沉了,打這時候起希特勒就對海軍不抱希望了,對短時間登陸英國也喪失信心了。
但是蘇聯可不是老實人,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蘇聯軍隊是擺成進攻態勢的,斯大林也很清楚蘇德之間無法和平共處,一直在趕時間屯實力,所以本著能夠杜絕後患的心思,德軍才調轉槍口直奔蘇聯而去。
⑹ 為什麼納粹德國的飛機沒對英國皇家海軍實施毀滅性破壞
談何容易
皇家海軍本土艦隊主力在斯卡帕,這個地方對空防衛森嚴且距離遠,轟炸機無護航轟炸很容易被攔截,有空襲過,但效果很差。
海峽分艦隊的基地都是些歷史悠久的良港,同樣防衛森嚴,而且海峽分艦隊都是些小艦,不容易有戰果。
對於出海的小型軍艦,攻擊的武器必須是魚雷和俯沖轟炸
先說俯沖轟炸機,一旦對方有戰斗機護航,速度慢的俯沖轟炸機就是靶子
再說魚雷機,需要良好的許槤,德國的飛行員接受的攻艦訓練不足,看看對付PQ船隊時的戰績就知道了
⑺ 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
雖然德軍攻佔了法國,但是他們自己部署了一個錯誤的戰略計劃,那就是同時東西線作戰。東邊打蘇聯,西邊攻打英國,使自己陷入到了戰爭的泥潭之中,他沒有能力鄭勝追擊滅掉英國。
⑻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不把英國給滅了
因為英德兩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德國海戰打不過英國,游過去太累,只能空戰啦。依然滅不掉英國。
⑼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攻擊英國的艦隊
一戰後限英法制定了了德國海軍總噸位限制,經過希特勒交涉努力才有了俾斯麥號之類的,但只靠這些是無法和英國海軍對抗的,所以在俾斯麥號沉沒後納粹水面艦艇沒太大作為,主要靠潛艇和襲擊艦(一種偽裝成貨船的戰艦)來襲擊運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