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早期創辦報紙有什麼作用

英國早期創辦報紙有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2022-06-08 10:28:53

1. 世界報刊的發展歷史主要分哪幾個階段

查了下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當時的報紙只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雖是周報,但很快波及整個歐洲。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報紙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經歷了一次較大的「飛躍」。這一時期,報紙的發行量直線上升,由過去的幾萬份增加到十幾萬份,幾十萬份乃至上百萬份:讀者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由過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層人士到中下層人士。這種由量的積累而產生的質的飛躍,宣告了一個時代——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這一次「飛躍」標志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頂峰。

以上是發展歷史的幾個重要階段,以下是關於報刊的歷史走向。

報紙從誕生到今天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時間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中國在7世紀,唐朝宮廷內就發行過手寫的傳閱版,這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報紙。
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1493年,羅馬發行的報紙上刊登了哥倫布航海的消息。當時的報紙只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雖是周報,但很快波及整個歐洲。世界上第一張日報在1660年發行於德國,法國1631年才出現報紙,而英國由於當時發生了政治事件,報紙才得以發行。美國的第一張報紙是獨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頓郵局局長發行的《波士頓通訊》。歷史發展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報紙已在歐洲各國相繼發行,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和接受。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報紙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經歷了一次較大的「飛躍」。這一時期,報紙的發行量直線上升,由過去的幾萬份增加到十幾萬份,幾十萬份乃至上百萬份:讀者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由過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層人士到中下層人士。這種由量的積累而產生的質的飛躍,宣告了一個時代——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這一次「飛躍」標志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頂峰。
相對於封建社會的「小眾化」(貴族化)而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報刊已經具有了「大眾化」的傾向。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從而將資產階級報業帶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普通民眾為讀者對象的「廉價報紙」(亦即「大眾化」報紙)時期。這一時期,由於報紙日漸迎合下層民眾的口味,且售價低廉,讀者范圍不斷擴大。然而,這一時期的「大眾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態,其發展也十分不穩定,與後來的大眾化報紙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這次飛躍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的進步。19世紀大眾化的廉價報紙出現以後,尤其是19世紀末報紙的「大眾化」過程完成之後,報紙不再接受黨派津貼而轉為自由出版,獨立經營。報社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聞檢查而享有了較為充分的出版權,采訪權和發布權。在內容方面,報紙以各類信息為主,盡可能的向讀者提供有關各項事務的信息,並給包括各界人士在內的廣大讀者以充分的言論表達自由。在此過程中,報紙作為「社會公器」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使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倡導的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得以貫徹。與此同時,經過自身的實踐,報界對資產階級言論自由的原則進行了補充,修正,使它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由此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的發展。
再次,它還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報紙產生於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之時,他以19世紀「大眾化」報紙的出現為起點,實行企業化經營,以降低售價,刊登廣告,擴大發行作為生存之道,由此而成為自負盈虧的獨立的經濟實體。世紀之交(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競爭日趨激烈,買方市場逐漸形成。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商家採取各種手段推介產品,擴大銷售。在此過程中,作為大眾信息載體的報紙愈發受到他們的青睞。於是,發行量大的報紙就獲得了大量的廣告,而廣告又刺激報紙降低售價,擴大發行,贏得更多的讀者。這樣又能吸引更多的廣告,其結果是數額巨大的廣告費源源而來,成為報紙的一項主要收入。20世紀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生產,資本集中過程的加劇,報紙上的廣告越來越多,廣告收入在報社總收入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以美國著名的報紙《紐約時報》為例,報紙大量刊登廣告,大小廣告共占報紙總篇幅的三分之二;在其總收入中,30%來自報紙的發行,70%來自廣告。廣告「養活」了報紙,成為它的經濟命脈;同時,通過刊登廣告,推銷產品,報紙又反過來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種推動力量。它啟動消費,平衡供需,促進市場的繁榮,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最後,報紙業的飛躍推動了新聞媒體的產業化。工業革命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報紙的商品屬性日漸突出,報業也由小生產的經營方式逐漸過渡到企業化管理,並日益成為一種有利可圖且利潤豐厚的資本主義行業。19世紀末,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報業資本迅速集中,出現了報業壟斷組織「報團」,由此形成了媒介產業化的格局。到了20世紀末,這些報業集團更是滾動發展成為財力雄厚,多角延伸,跨國經營的媒介產業集團。例如,全球最大的傳媒公司時代華納公司在報刊,圖書出版,音樂,電影和有線電視等領域全面出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媒介的產業化是在「大眾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反過來又促進大眾化報業的發展,使它擁有了更為雄厚的資金和更大的規模。這是因為,產業化是各種資源的優化和強化,它有助於報社更新設備,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有助於報紙的穩定售價,擴大發行,爭取更多的廣告;有助於報業經營者集中監控,統一管理。
報紙在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隨著報紙的進一步「大眾化」以及互聯網的出現,報紙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發展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在現代,造紙要想發展,就要走品牌化戰略,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即「質量」。這樣才有利於報紙自身的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報紙的質量呢?必須從報紙的權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廣度,和親切程度入手。
第一,報紙的權威高度。沒有權威,沒有高度,報紙的消息頂多是讀者飯後的談資,自然談不上什麼影響力了。如何提高權威高度?一是要做獨家新聞,以獨一無二來打造權威;二是作政府新聞,用政府的權威來提升報紙的權威;三是作原則新聞,實事求是,堅持觀點,用堅持正義來樹立權威。不因為廣告投放多就不批評報道,不因為沒有或少廣告投放就放肆批評,這樣必然使報紙提前進入衰退期。在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權威的話語權已經作為報紙的一種無形資產,成為構築報紙高影響力的重要砝碼。
第二,報紙的思想深度。隨著社會現象與社會思潮的多元化,社會信息流每年成幾何級數增長,從而干擾受眾的生活。更加復雜與節奏快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受眾更多的接受信息服務,另一方面也使受眾更多的需要信息服務。於是報社發布的新聞信息更容易成為讀者判斷某一事物或決定某一行為的材料依據。一次,報紙媒體要想有更大的影響力,不僅要成為讀者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要成為讀者的思想源。誰能更好的,更豐富的提供思想的參考,誰更具有思想的深度,誰能將同一新聞事件分析的更透徹,誰就在讀者的心中達到最佳的影響力。
第三,報紙的信息廣度。信息量的大小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張報紙實力的象徵。近年來,國際國內「厚報」現象的流行真實的反映了讀者對報紙媒體信息量的需求趨勢。即便是專業報,讀者也希望從報紙上看到的專業信息盡可能的全面和豐富,甚至還要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這也決定和左右著報紙在受眾力中的影響力。
第四,報紙的親切程度。一篇報道,多用會議語言,空話套話連篇;一篇評論,專業詞彙迭出,故作高深,讀者看不懂;一個版面,一年四季一個模樣,面目可憎等,像這樣的熬制至少在感覺上就與讀者拉開了距離,就更談不上影響。報紙的影響力與報紙的親切程度密切相關,影響力影響的是人心,不從讀者的角度用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用讀者善於接受的方式,排讀者容易接受的版面,就不能讓讀者感到報紙的親切,就影響不了讀者的心,自然談不上報紙的影響力了。
創建高質量的報紙,走報紙的品牌化道路是報紙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這樣,報紙的發展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能給讀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從而促進報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以下是另外一個關於報紙起源的考證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國就出現過類似的文書抄本。它是當時的官府用以抄發皇帝諭旨和臣僚奏議等文件及有關政治情況的刊物,稱為《邸報》。它具有報刊的某些特點。可認為是最早形式的 「政府公報」。原藏於敦煌莫高窟的唐代《進奏院狀》,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報,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術印報大約出現在1450年的歐洲。報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經歷的報紙出現在1493年,是羅馬當時印製的第一份報紙。當時的報紙並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時才臨時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國出版了《艾維蘇事務報》,每周出版一次,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報紙。不久,報紙便在歐洲流行起來,消息報道的來源一般都依賴於聯系廣泛的商人。
日報首次發行於1650年,是德國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雖然只發行了3個月左右,但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日報。
報紙指以刊載新聞和新聞評論為主,通常散頁印刷,不裝訂、沒有封面的紙質出版物。有固定名稱,面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現在多數報紙每日出版一次或數次,也有每周出版幾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這種意義上的報紙只出現在現代社會,古代社會的「報紙」或不是紙質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連續發行,一定意義上也不是面向公眾的。
現代報紙的直接起源是德國15世紀開始出現的印刷新聞紙(單張單條的新聞傳單)。一般把1615年創刊的《法蘭克福新聞》視為第一張「真正的」報紙,因為該報有固定名稱、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張紙上印有數條而不是單條新聞(但是該報是單面印刷)。「報紙」的英文一詞(Newspaper)最早出現於1665年英國第一家報紙《牛津公報》上。1650年在德國萊比錫出現最早的日報《新到新聞》,但是日報成為報紙的主角,是在18世紀以後。日報的普及,標志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新聞業得以成熟,因為日報的連續出版,對信息的採集和發送、印刷技術、新聞人員的素質和管理人員的水平,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初期的報紙和雜志是混同的,有新聞,也有各種雜文和文學作品,簡單地裝訂成冊。對於這個時期的報紙和雜志,通常籠統地稱「報刊」,英國、法國、中國早期的「報刊」概念,便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英國和法國從18世紀起,報紙與雜志開始明顯地分離,中國在本土出現現代「報刊」後約二十年,報紙和雜志的分野得到明確。
報紙可以作為商品,也可以作為政治斗爭的宣傳品。歷史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報紙大多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官報時期、黨報時期和商業報紙時期。在官報時期,報紙對於封建王權來說.主要是政治斗爭的宣傳品,但對於特許經營報紙的出版商來說,它是一種通過出售而獲利的商品。黨報時期,相當多的報紙從屬於各個政黨或派別,為各自的利益作宣傳,但也存在較大的有明顯政治傾向的商業性報紙。19世紀中葉,美國、英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多數報紙,每份報紙的價格便宜到只是本國貨幣的最小單位(美分、便士)。當報紙面向下層公眾之時,它們開始最大限度地爭取公眾,以贏利為主要目的。於是,黨報時期結束,進入了商業報紙時期。
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發行量,報紙除了刊登新聞和強化新聞的平民化外,越來越多地增加了娛樂方面的內容。在與電子媒介的競爭中,報紙新聞的深度報道得到更大的重視。
大眾化報紙逐漸在報紙總體中占據了很大的份額,但是,以中上層公眾為讀者對象的所謂「高級報紙」也逐漸穩定下來,於是形成大眾化報紙、「高級報紙」各自的生存空間。前者發行量巨大,獲利較多,後者發行量有限,但在影響輿論和贏得聲譽方面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情形較為明顯的國家,例如英國、德國;而另一些國家,這種分野並不很清晰,例如美國、法國、日本。

2. 有關報紙的來歷

報紙的來歷:

新聞出版業認為邸報是我國最早的報紙。邸本來是指古代朝覲京師的官員在京的住所,早在戰國時就出現了,也有人說始於西漢。

顏師古說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歸至也。邸後來作為地方高官駐京的辦事機構,為傳遞溝通消息而設,由此而有邸報之稱。

邸報又稱邸抄,另有朝報、條報之稱,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屬於新聞文抄。

(2)英國早期創辦報紙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
版物。主要刊登國內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新聞內容,是把個人同國家、世界聯系起來的紐帶和社會輿論工具。

不過開元邸報是一種政府的公報,用於傳達朝政的文字抄本和政治情報。近代世界最早 的印刷報紙出現於17世紀的歐洲,1609年德國創辦了周刊《報道與新聞報》。

日報《萊比錫新聞》,成為世界上第一份鉛印報紙。1631年,法國的《報紙》創刊,由於發行廣泛,深入人心,被世界各國 效仿,報紙業開始普遍發展起來,所以報紙就成為現代通用的詞彙了。

3. 早期外國人在華辦報的歷史影響

客觀上對中國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不少積極的作用:

1、傳播西方民主自由、進步成果、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它們所刊載的商業經濟信息,為新生的中國資產階級所利用,它們所介紹的文化科學知識被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所吸收,進而開始了與殖民主義者意願相反的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斗爭;

2、外報的出現也刺激了國人辦報活動和中國人自己近代報刊的產生。 此外,在印刷設備與技術上,外報也為中國人自辦報刊准備了物質基礎。

(3)英國早期創辦報紙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19世紀初,在清政府依舊實行專制統治且有諸多限禁的情況下,第一批基督教(新教)傳教士來華辦報,由此揭開了中國近代報業的序幕。自那時起,不斷有外國人遠道來華辦報(鴉片戰爭後他們更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大舉搶灘)。

至19世紀末,逐漸形成以英美報刊為主幹,以香港、澳門、上海為基地,輻射廣州、汕頭、福州、廈門、台灣、寧波、煙台、天津、北京、九江、漢口等大城市的在華外報網路,出現了一大批由外國傳教士和商人主辦的、影響深遠的中外文報刊。

如《蜜蜂華報》(中國境內的第一份外報)、《中國叢報》、《得臣報》、《孖刺報》、《香港電訊報》、《華北捷報》、《字林西報》、《文匯報》、《晉源報》、《京津泰晤士報》、《香港華字日報》。

《香港中外新報》、《中國教會新報》、《萬國公報》、《申報》、《字林滬報》、《新聞報》等。

截至中日甲午戰爭前(中國人自己創辦近代報刊始於此),外國人在華創辦的中文報刊約有80餘種,外文報刊約有130多種。它們形成了一股強勁的發展態勢,以致中國新聞史上出現了一個獨特的「外報時期」。

4. 英國大眾化報刊的形成條件

英國大眾化報刊形成的基本條件有政治民主化的完成、城市規模的擴張、工商經濟的發展、交通電訊技術等的革命性變化等。
英國大眾化報刊的崛起與通訊社的輔助作用是分不開的。
當1858年路透本人挨家推銷他的新聞稿時,只有《廣告人晨報》答應試用兩周。路透此後打開局面,當年包括《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在內的一批較著名的報紙成為他的訂戶,業務量大增。1859年,路透社搶先報道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演說,成為壯大其聲譽的第一炮。1865~1873年間,該社連接歐亞、北美、澳大利亞的電纜,成為世界性通訊社。
1868年,由各地方性報紙合作建立的報紙聯合社(Press Association,簡稱「報聯社」)成立,該社主要為眾多的報紙提供地方性新聞稿,相當有實力。
成立於1870年的中央新聞社(Center News)是專為各報提供國會新聞的通訊社,對新誕生的許多便士報來說,這是很需要的。隨著國會新聞重要性的下降,後來,該社主要經營廣告業務,20世紀60年代停辦。
交換通訊社(Exchange Telegraph)成立於1872年,是一家英國國內的股份制通訊社,它是唯一有權從倫敦證劵交易所直接向外發布最新行情的通訊社,同時它還為各報提供各種商業、體育新聞,因而商店、俱樂部、旅館等方面的訂戶較多。
通訊社的出現,結束了倫敦大報壟斷新聞來源的局面,首都較小的報紙和地方性報刊不再仰仗大報紙的消息,從而使得大眾化報刊的發展得到了可靠的動力。

5. 報紙的歷史

16世紀中葉,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頗為流行的威尼斯小報(Venice Gazette)⑴對世界新聞事業的發源有過重要的影響。但是這種小報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報紙呢?這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

我們知道,現代意義上的報紙,是指刊載新聞為主的面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的印刷出版物。也就是說,這種報紙應該具備幾個基本特徵:1、刊載新聞為主;2、定期連續印刷出版;3、面向公眾發行。正是這幾個基本特徵,使它完全不同於邸報之類的古代報紙,並為世界報業史的主體。

國際新聞界一般把17世紀初西歐出現的幾種定期出版物,視為最早的符合上述基本特徵的報紙,因而把17世紀初視為世界報業史的起點。至於威尼斯小報,具備刊載新聞的特徵,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它是不是印刷而又定期連續出版的呢?如果是,它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為此,世界報業史的起點至少要提前半個世紀;如果不是,那它只是報紙的雛形和先驅,而不是近代報業的正式起點。

對於這一問題,1990年出版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是持肯定態度的。該書在「報紙」這一條目下寫道:「隨著社會對新聞需求量日益增長,以及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促使定期印刷報紙產生。最早的印刷報紙,是1566年在義大利單張印刷出版的《威尼斯公報》,因每份售價為威尼斯一枚硬幣『格塞塔』(Gazetta),以致這個詞後來成為西歐『報紙』的同義詞。」該書在卷首有關新聞學的概觀性文章中也曾提到這一論斷,認為「最早的印刷報紙是義大利1566年出版的單張印刷出售的《威尼斯公報》」。⑵

1993年出版的甘惜分教授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沿襲了上述說法,在「報紙」條目下寫道:「1566年,由於訂數增多和對新聞信息需求的增加,原先手抄的《威尼斯新聞》改為單頁印刷出版,成為最早的印刷報紙。」同時,在「印刷新聞」的條目下。也含有「1566年義大利出現單面印刷的報紙《威尼斯新聞》」的說法。⑶

當然,我國新聞界對此並不是都持相同觀點的。在此之前出版的陳力丹編著的《世界新聞史綱》(1988年)、筆者編著的《西方新聞事業概述》(1989年)、《外國新聞事業史》(1992年)等書就採用了另外的說法。但是,鑒於《中國大網路全書》和《新聞學大辭典》的權威性,筆者重新查閱了史書,作了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考證。研究的結果使我更加感到這兩本辭書的論斷大可商榷。

(二)

下面將一些重要史作及辭書對威尼斯小報的敘述作一番比較。

日本著名新聞史學家小野秀雄在他1961年出版的《內外新聞史》中寫道:「威尼斯城居地中海貿易中心,與地中海沿岸諸港及德國商業都市連絡頻仍,成為集中世界各地新聞的都市。因此,威尼斯市除了個別的通訊業者外,又產生了一種以抄寫並販賣新聞為業的人。當時稱為Gazette。最初的Gazette於1536年發行,逐漸流傳到羅馬、德國及義大利的其他都市。學者稱為手抄新聞。」⑷

法國學者阿爾貝等人所著的《世界新聞簡史》在談到報紙起源時有一段是專講義大利的:「手抄新聞……『新聞傳播者」(義大利人稱menanti)組織起來,為王公貴族或者商人定期提供手抄新聞稿。當時,人們往往把這類手抄新聞稱為『威尼斯札』,因為當時義大利的威尼斯既是重要的商業中心,也是這些新聞稿的主要集散地,手抄新聞稿曾經流傳到整個歐洲。到16世紀,手抄新聞業獲得了長足的進展。」⑸

我國台灣新聞史學者李瞻在所著《世界新聞史》中寫道:「威尼斯手抄新聞(Notizie Scritte)發行於1566年。這是一種正式的單張新聞紙。最初這種新聞紙張貼於公共場所,凡閱讀者須付一枚小的銅元,叫做『Gazzetta』。以後這個名詞即當做報紙的名稱,故威尼斯『手抄新聞』在有些英文書籍中,亦稱威尼斯公報(Venice Gazette)。」⑹

《不列顛網路全書》在「報紙出版」詞條中談及「報紙的先驅者」時寫道:「重要的商業中心威尼斯,也是新聞信的重要中心。在1563年同土耳其交戰時,威尼斯政府發行定期的通告紙(fogli davvisi),即手寫的新聞紙,在公共場所宣讀。由於聽取宣讀的入場費是一個『格塞塔』(gazeta),於是這個詞便成為這類官方新聞紙的常用名稱,即使後來新聞紙印刷出版並公開發售了,仍然使用這樣的名稱。」在同一詞條的另一段中,該書還提到:報紙的另一種先驅者是印刷出版的新聞書或新聞傳單(Printed news book or news pamphlet),其中有1513年在英國、1566年在斯特拉斯堡、巴塞爾出現的這類出版物;但是這一段落內並無一字提到威尼斯小報。這本網路全書認為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報紙,出現在1605-1610年間,其中最早的要算安特衛普的Nieuwe Tijdinghen。⑺

《蘇聯大網路全書》在「報紙」條目中,說及早期報紙起源時寫道:「16世紀威尼斯開始建立了採集信息的機構,出現了新聞寫作者的職業。這些人編寫有關法庭、城市動態、以及貿易的手抄新聞通報(Рукописные сводки сообщений)。這種手抄新聞通報通常每份一個銅幣,於是銅幣名稱gazzetta就成了報紙(Гаэета)這個詞的本源。」該書接著指出,資本主義興起以後,報紙才有了印刷出版的形式,在17世紀初報紙才開始定期出版。⑻

總之,以上幾種頗具權威和影響的辭書都明確指出威尼斯小報是一種「手抄新聞」、「手寫新聞紙」、「手抄新聞通報」,而不是印刷報紙。

但是,《美國網路全書》的說法有些不同。該書「報紙」條目談到報紙的起源時寫道:「16世紀初期,手寫的新聞紙在威尼斯流行起來。1562年首次出現了印刷新聞紙(Printed news-sheet),即每月出版的《手抄新聞》(Notizie Scritte)。《手抄新聞》每份售價一個銅幣,報紙的稱呼之一gazette,可能就來源於此。」⑼

令人不解的是:義大利文Notizie Scritte的本意是「手抄新聞」,可又為什麼說是printed news-sheet?筆者先後兩次去信請教這一條目的作者。該條目的作者,1981年版本為理查德•特里爾·貝克,1985年版本為約翰·麥里爾。貝克教授抗戰時期曾在我國重慶工作過,執教新聞學,可惜已在 1981年去世。他的夫人在回信中表示自己無法回答這一問題(我十分感謝這位年事已高的外國友人對學術交流的重視,並親筆給我這個遠在萬里的陌生人回信)。至於麥里爾,現任路易斯安那和米蘇里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在回信中是這樣說的:「據我理解,1562年的Notizie Scritte是印刷出版的(活字印刷)。可能我理解錯了,而它是印刷體寫的(hand-printed)。可能義大利詞語Scritte只是『寫』(written)的意思,而不一定是『手寫』(handwritten)。也可能蘇聯大網路全書的說法是對的,16世紀人們把法院新聞抄寫匯集成冊。……你的問題很好,但我目前無法回答。」看來,這位網路全書條目的作者對自己的說法也無法提供什麼確鑿的史料依據。

應該認為,關於這一問題,來自威尼斯小報故土的義大利史學家更有發言權。下面就讓我們研究一下《義大利網路全書》的有關敘述。

這本共有30來卷的煌煌巨著,在「報紙」條目中有一大段文字介紹中世紀末期義大利盛行的「商業通信」(lettere mercantili),指出當時有一批消息靈通和精明能乾的人專門撰寫這種通信,藉以謀生。接著該書寫道:「大約自1536年起,威尼斯共和國出現了專門撰寫商業通信的人,在反蘇里曼二世的戰爭中出現了更多的撰寫新聞的人,他們在政府的指使下寫作,稿子先要送到政府那裡。

「在16世紀,這些通信除了註明『通告』(avvisi)或『格塞塔』(gazzette)字樣外,還註明新聞(notizie)或手抄紙(fogli alla mano)的作者姓名。它們的形式當然是相當不完善的。

「這些手抄新聞式通信,通過它們的作者即所謂gazzettieri之手,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成了有力的傳播媒介。這些作者都寫上『新聞傳播者』或『新聞報道員』的字樣,這些手抄新聞有二頁或四頁,內有日期、出版地點、新聞項目,每項一節,若干行,但沒有標題。

「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最好、最快的傳播工具,但是在報業領域的應用卻是相當遲緩的。很長一個時期還是繼續使用『通告』(avvisi)或『手抄紙』(fogli alla mano)。特別是手抄的 gazzette在威尼斯、法蘭西相當流行。當時在英國流行的叫做Mercurio(信使)或Novelle(故事,它的第一頁為新聞紙)。只是在17世紀,報紙才開始印刷出版。

「第一張近代意義上的報紙出現在1609年,是約翰·卡羅勒斯在斯特拉斯堡和奧格斯堡出版的每周一期的《通告一報道或新聞報》(Aviso-Relation Zeitung)。」⑽

義大利網路全書的敘述清楚地表明:16世紀威尼斯的 Gazzette正處於新聞信和新聞報的過渡時期,為手抄發行,並非印刷出版。這就明確排除了它是印刷報紙的可能性。

(三)

根據對以上材料的比較分析,同時參照其他一些史書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得出這幾點結論:

(1)16世紀的威尼斯小報是一種手抄新聞,不是新聞學意義上的報紙,不是定期連續出版的新聞印刷品。有關它是最早的印刷報紙的說法,缺乏必要的根據。

(2)我們不能排除當時的威尼斯有不定期出版的新聞印刷品的存在,不過許多辭書,包括《不列顛網路全書》、《蘇聯大網路全書》、《義大利網路全書》都沒有說到這點。美國出版的《科利爾網路全書》在這方面有所涉及,它認為谷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之後的一個世紀內,「開始出現了有關新聞事件的不定期的印刷報道(occasional printed reports)。最早一批印刷報道中有 Notezie Scritte(1566年威尼斯)、Gazetta(1570年威尼斯)、Mercurius Gallo-Belgicus(1594年科隆)。」⑾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以及手抄新聞的演進邏輯來看,這是可能的。但是「不定期的印刷報道」畢竟不是真正的報紙。

(3)當時的手抄新聞或不定期新聞印刷品,都曾用過Gazzette的名稱。由於以後Gazzette成了「報紙」的同義詞,所以人們往往把當年那些Gazzette也理解為「報紙」,尤其在翻譯成中文時,往往把Gazzette不加區別地都譯為「報紙」。例如,本文前面引述的《不列顛網路全書》那段文字中出現過fogli davvesi 和gazzeta字樣,可是我國出版的有關中譯本竟一律譯為「報紙」⑿。其實16世紀威尼斯的Gazzette有它特有的含義,只是到了17世紀,一些國家的Gazzette(如法國 1631年創刊的那份《Gazzette》)才是名符其實的「報紙」。對Gazzette一詞的理解誤差,可能是我國某些詞書誤把威尼斯小報認為是印刷報紙的的重要原因。

(4)世界上最早的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報紙出現於17世紀初。上面所引的這些具有世界權威的辭書幾乎都肯定這一點。還有,著名的德國貝特爾斯曼網路大詞典在「報紙」(Zeitung)條目中並未提到威尼斯小報,但它指出:「在印刷報刊出現之前,早就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新聞報道。Zeitung這個詞的本義便是新聞報道。專門採集並以較快速度連續印刷出版的新聞報道,這種含義的Zeitung,是在1609年出現的,這一年出版了《報道》(Relation,斯特拉斯堡)、《通告》(Aviso,沃爾芬比特爾)。」⒀看來,17世紀初出現了最早的印刷報紙,這是各國許多新聞史學家的共同看法,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材料足以改變這一共識。

注釋:

⑴Venice Gazette(Gazzette),有人譯為「威尼斯公報」、「威尼斯新聞」、「威尼斯信札」等,實際上這是一個泛指的名詞,盡管官方公報用過它,但是使用更多的是民間流傳的小報,故改譯為「威尼斯小報」,並且不用書名號。

⑵《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1990年版,第25頁、第1頁。

⑶甘惜分主編:《新聞學大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頁、第64頁。

⑷小野秀雄:《內外新聞史》,陳固亭譯,中譯本名為《中外新聞史》,台北正中書局1979年版,第3頁。

⑸彼•阿爾貝、弗·泰魯:《世界新聞簡史》,許崇山等譯,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年版,第5頁。

⑹李瞻:《世界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版,第4頁。

⑺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85, V.26,pp.472-473.

⑻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недия, 1971, T.5, C.630.

⑼Encyclopedia Americana,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85, V.20,P.284.

⑽Encyclopedia Italiana. 1950,V.17,pp.184-185.

⑾Collier』s Encyclopedia, 1979, V.17, PP.444.

⑿陳生錚譯:《外國出版史》,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1頁。

⒀Die Grosse Bertelsmann Lexikothek, 1985, B.15, P.337.自16世紀威尼斯小報誕生至今,西方的近現代報紙已有了四五百年的歷史。在這幾百年間,報紙在形式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初創時期形式上的全盤模仿圖書,到現在照片、圖表、線條、色彩等版面元素的充分運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最初,報紙的樣式與當時的圖書非常接近。到了18世紀初期,當時世界上經濟頭號大國英國為了對報刊出版加強控制,通過了印花稅法案,規定對印刷資源上稅,稅款是按照報紙的頁數來計算:半張或小於半張者,交半便士;半張以上不超過一張者,交一便士;超過一張(4頁)而不足6張者,交2先令。報紙經營者為了在重稅之下獲得利潤,只好採取使用最大號紙張、擴大版面尺寸的做法。當時資本主義經濟處於萌芽狀態,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逐漸增強,企業主也逐漸認識到刊登廣告對產品推銷的好處,這些為報紙擴大版面空間提供了可能。但是這一時期的報紙除了在紙張的尺寸規格上有所改變外,在其他方面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19世紀中期。

垂直式版面:技術的局限

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了傳統印刷機,製造出高速輪轉印刷機,實現了報紙生產的機械化,這個發明帶來了報紙版面的又一場變革——垂直式版面的出現。垂直式版面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特點是以豎欄為基本單位,每欄從版面頂部貫穿到底;標題、圖片和文字不跨欄,沿豎欄走文,標題的重要程度通過其厚度來顯示。

這種版式的形成與當時的印刷條件密切相關。為了防止高速旋轉印刷機印版上的活字在印刷機高速旋轉時脫落,使用長金屬條從上至下嵌在版中起固定作用,這些金屬條在印刷中形成的細線自然成為各欄的分割,因此一欄以上的標題、長欄或者變欄的文章或圖片就不可能出現在報紙版面上。雖然垂直式版面隨著印刷技術的改進而逐漸淡出,但是按基本欄排文布題的傳統在今天的報紙上依舊可以影響。

水平式版面:凸顯版面語言

19世紀60年代,報紙印刷開始採用鑄版術,澆鑄的鉛版使圖片、標題、廣告等不再受分欄的限制,到1890年,輪轉印刷機已經被鑄版和捲筒紙的印刷機取代。隨著起固定作用的金屬條隨印刷技術改進而消失,必須按照基本欄排文布題的硬性規定不復存在,一種新的版式——水平式版面出現具有了技術上的可能。

19世紀末,報業進入大眾報紙時代,美國成為世界報業的中心。《世界報》和《紐約新聞報》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讀者,在版面上突破常規,完全打破欄的限制,橫排走文,水平式版面出現了。這種版式仍有基本欄的劃分,但其行文不再是由上一通到下,而是通過轉欄向水平方向拓展,跨欄標題、跨欄圖表出現在版面上,長度成為表現其重要程度的一種手段。另外,字體的選擇范圍擴大,圖片嶄露頭角,色彩也已經在報紙上出現。這種版面使得長稿看起來顯得短小;報紙可以對折起來看,閱讀起來不用像看垂直式版面那樣須頻頻「點頭」;標題起到自然分隔作用,新聞和標題的一體性更為突出,新聞的重要性可以藉助更多的編排手段加以體現。

水平式版面的出現是對垂直式版面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現給報業提出了如何增強版面的「可讀性」、如何運用版面語言表現新聞價值一些新的思考。

標題是版面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初,報紙上的新聞是隨意排放的,沒有重點,毫無順序。既沒有把重要新聞安排在版面的視覺中心,也沒有認識到要為重要新聞製作標題。後來重要新聞開始被安排在具有強勢的上半版,同時報紙上開始出現更多標題。當時由於技術的限制,新聞的標題被限制於一欄之內,但報業經營者發現,多行的大標題能提高報紙的發行量。編輯能通過這種多行標題對新聞內容做出概括,並通過在標題中運用多種印刷手段吸引讀者。比如利用字型大小和字體的變化,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比如在各行標題間連接短畫線,或是改變各行標題的排列等。於是這一時期「倒金字塔標題」和「階梯式標題」出現了。倒金字塔標題是指一個標題組內的各行居中標題在長度上依次遞減。階梯式標題與「倒金字塔」標題組類似,也是在長度上逐一遞減,區別在於各行標題為左對齊或右對齊。

圖片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報紙版面。在照相凸版印刷術和鉛版技術引進之前,報紙上偶爾出現的圖片主要由美術家和蝕刻者完成。1860年以前,英國發明了照相凸版印刷術。1897年,霍根在《紐約論壇報》上完成了他的照相銅版印刷術的發明,新聞照片開始成為報紙版面上一個不可小覷的元素。

進入20世紀,印刷技術的飛速進步為報紙版式革新提供了最大的技術空間。1904年至1905年間,美國的魯貝爾發明了膠版印刷。1907年英國人西蒙取得了絲網印刷的專利,絲網印刷製版成本低,印墨能牢固地附著在任何形狀的被印物表面。20世紀50年代,報紙開始從熱排過渡到照相排版。60年代末計算機排版和新的印刷技術的使用,使編輯對版面元素運用幾乎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版面設計也由原先只為編輯所關注、沒有什麼地位發展到一大批教育家和專家投身其中研究。

《紐約時報》的改版成功確立了版面設計的地位。改版前《紐約時報》頭版一直因視覺上的灰色、枯燥和擁擠而不得好評。改版後《紐約時報》放寬了新聞欄數,增大了字體,大幅使用有新聞性的照片與圖片,靈活運用多欄標題及版面組合,新聞版面活潑了許多。至此各報普遍認識到好的版面是吸引讀者注意的重要一環,紛紛開始試驗採用新的版面。

模塊式版面:現代版面主流

模塊式版面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成為美國報紙版面的主流,編輯開始將文字、圖片等材料安排在規則的區域內,並盡量避免稿件的穿插,甚至促使廣告部重新設置廣告大小規格以便為新聞留下更多規則的版面空間。「模塊」即指一則新聞,或一組稿件形成的規則矩形,可以用圍框與其他稿件加以區分,或者僅憑四周的空白加以區分。模塊式版面有三大優點:1.看上去版式簡潔、清晰、符合現代審美觀;2.便於閱讀,由於稿件與稿件之間區分明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發生串列、誤讀現象;3.方便編輯操作,因為矩形可以放在版面的任何位置,編輯的排版工作更為簡捷,如有突發新聞,也方便編輯快速調換。

縱觀報紙版面發展的歷史,無論是報紙版面大小確立、垂直式版面、水平式版式、模塊式版面的產生、標題的製作、照片及圖表的運用,都可以看到報紙版面的演進並不是某一個因素造成,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6. 什麼事件促進了英國報紙的發展謝謝了!!

1640年,英國爆發了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

7. 報紙的歷史由來

1、來歷
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但目前爭論很大,還有周朝和唐朝之說,還有東晉說等,尚無定論。
2、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3、報紙之最
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藏有我國的敦煌唐歸義軍《進奏院狀》,該報被認為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報紙。
在我國出版的第一張漢文日報,是1858年在香港創辦的《外中新報》。林則徐,現代有人說他是清王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辦的《澳門新聞紙》,是我國最早的譯報。《澳門新聞紙》和《澳門月報》(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所用名)雖然名為報紙,但不公開發行。
1872年廣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實錄》,是我國內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報紙。
《昭文新報》:1873年艾小梅、漢口創辦,國人自辦的第一家近代報紙。

8. 報紙有哪些特點

報紙的特點:

1、可隨時閱讀,不受時間限制,不會如電視或電台節目般錯過指定時間報導的訊息;

2、互相傳閱,讀者人數可以是印刷數的幾倍;

3、即使閱讀或理解能力較低的人,亦可相應多耗時間, 吸收報章的訊息;

4、網際網路崛起,網上版報紙的傳閱力較傳統印刷品報章強。

5、及時性,報紙區別於書刊的最主要特徵,又稱新聞性和時間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快就是報紙的價值所在。當天的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情況在當天或次日的報紙上就能反映,有的新聞時差僅幾小時而已。

分類:

1、出刊期間:日報、周報、雙周報或更長時間的報紙;

2、出刊時間:日報、晨報、早報、晚報;

3、政治立場:左報、右報;

4、收費與否:收費報章、免費報章;

5、媒體形態:印刷報章、網上版報章、電子報、電子手帳版報章;

6、側重內容:教育報、軍事報、學生報、學術報、財經報、農業報、旅遊報等。

(8)英國早期創辦報紙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關於報紙的職能,從不同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看法,例如從政黨機關報的角度,報紙的職能如毛澤東所說:「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

法國新聞學者貝爾納.瓦耶納關於報紙職能的概括,可以被各方面接受:主要的報道職能,隨之而來的辯論職能(即傳播觀點的職能),附帶的娛樂職能。

發展階段:

(1)電子版階段,即網上所有內容都是紙質報紙的翻版。

(2)超鏈接階段,即通過網面上具有特定顏色的超鏈接,使讀者隨時通過鏈接從這一網站跳到另一網站,以尋求所需信息。同時,在各網路報紙的網站上還開辟BBS,郵件列表等服務,供受眾在網上發布信息。

(3)多媒體階段,由於技術水平及設備完善程度的限制,網路報紙要達到完整的多媒體階段還有待時日。

9. 報紙在英國工人階級的爭取權利的斗爭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報紙可以作為商品,也可以作為政治斗爭的宣傳品。歷史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報紙大多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官報時期、黨報時期和商業報紙時期。
在官報時期,報紙對於封建王權來說.主要是政治斗爭的宣傳品,但對於特許經營報紙的出版商來說,它是一種通過出售而獲利的商品。
黨報時期,相當多的報紙從屬於各個政黨或派別,為各自的利益作宣傳,但也存在較大的有明顯政治傾向的商業性報紙。
19世紀中葉,美國、英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多數報紙,每份報紙的價格便宜到只是本國貨幣的最小單位(美分、便士)。當報紙面向下層公眾之時,它們開始最大限度地爭取公眾,以贏利為主要目的。於是,黨報時期結束,進入了商業報紙時期。

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發行量,報紙除了刊登新聞和強化新聞的平民化外,越來越多地增加了娛樂方面的內容。在與電子媒介的競爭中,報紙新聞的深度報道得到更大的重視。

在英國工人階級爭取權利的斗爭中,報紙作為一種大眾化的媒體,有著極高的宣傳廣泛性,在影響輿論和贏得聲譽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可以說報紙聯系了工人階級,使他們緊緊的站在一起。通過報紙人們了解了一切,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這樣,在反抗資產階級的壓迫中,不再盲目,而是有秩序有組織有紀律的進行工人運動。

10. 為什麼英國報業出現的時間最早 發展也好

這個主要跟英國社會的發展有關系,報業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傳遞信息

閱讀全文

與英國早期創辦報紙有什麼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和伊拉克哪個更有發展前景 瀏覽:285
越南和平省有多少個縣越南語 瀏覽:658
英國留學平台怎麼樣 瀏覽:987
去越南找房間怎麼找 瀏覽:755
市面上說的印尼紫檀是什麼木材 瀏覽:821
義大利住哪個區最好 瀏覽:133
越南速溶咖啡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嗎 瀏覽:134
越南買一隻豬要多少錢 瀏覽:446
去義大利能學到什麼 瀏覽:266
為什麼義大利足球沒落 瀏覽:644
古中國分多少個國 瀏覽:45
有哪些膠水廠商在越南有工廠 瀏覽:954
美國為什麼不救義大利 瀏覽:181
中國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瀏覽:375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瀏覽:415
一般去義大利都代購什麼 瀏覽:863
義大利剎車片品牌有哪些 瀏覽:166
義大利ac怎麼發音 瀏覽:870
越南咖啡怎麼沖水 瀏覽:756
小印度是哪個城市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