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不出口火神戰略轟炸機

英國為什麼不出口火神戰略轟炸機

發布時間:2022-06-08 13:27:42

Ⅰ 英國的「火神轟炸機」退役的原因是什麼外形看起來氣動布局很好,性能也不差。

火神轟炸機由於生產數量比較有限,加之冷戰期間值班任務繁重,「火神」到80年代時已經消耗了不少飛行時數,因此雖然服役時間並不比美蘇同期的轟炸機更長,但剩餘壽命並不多。「火神」到80年代時壽命本來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最終退役也是正常的。而之後英國也沒有再發展戰略轟炸機,這更多是英國就現實因素做出的妥協,畢竟英國國土面積有限,海外作戰有航母編隊可以執行,放棄戰略轟炸機對英國的軍事影響並不大。

Ⅱ 英空在馬島的表現,軍事。評論一下具體情況。

從馬島之戰看英國空軍
說起1982年的英阿馬島之戰,許多人驚訝於英國這樣一個老邁帝國,在國力業已衰微、軍力極度萎縮的困境下,仍然縱越大西洋,遠征7000餘海里,傾力一戰並最終贏得勝利。當然,成功主要屬於特混艦隊,但對於英國空軍,雖然出動規模有限,戰果有得有失,可他們依然體現了一支大空軍應有的價值。
應 戰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島上英國總督亨特宣布投降。消息傳回英國國內,舉國嘩然,媒體開始為出兵遠征大造輿論。
4月3日,阿軍進佔南喬治亞島。英國國會召開緊急會議,首相撒切爾夫人組成戰時內閣,並授權組建特混艦隊。同日,英國空軍第一架C-130運輸機抵達阿森松島。
4月5日,撒切爾夫人在國會宣布:政府決定立即派遣艦隊「遠征南大西洋去收復失地」時,獲得國會下院的一致通過,這是二戰後的首次!同日特混艦隊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羅陀起航。
評析:戰爭就這樣開始了,下定戰爭的決心,除了榮譽、傳統、自信、勇氣,最重要的還是實力,但英國當時的狀況並不樂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出現嚴重經濟衰退,軍力也大幅萎縮,過長的防務戰線與有限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英軍陸續退出全球各地的領地和殖民地。這在阿根廷政府眼中,自然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加爾鐵里總統決定:以武力奪取馬爾維納斯群島,他認定英國不可能打一場遠在萬里之外的長期戰爭,英國最終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可撒切爾夫人和英國人都沒有忍氣吞聲,還是一句話,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
當時英國空軍的狀況更糟糕,由於國防開支銳減,空軍處於削減的前列,多個先進武器的研製項目擱淺或被取消,一度與美蘇比肩的航空工業已落後於法德,英國空軍幾乎退化為一支戰術打擊力量。遠征軍是以英國海軍為主,戰場遠在7000海里之外,而且缺乏前進機場,前期英國空軍只能承擔一些輔助性的任務。但空軍卻是第一個做出反應的,擔起了戰略偵察、戰略運輸的重責,第一支與阿軍交火的部隊也是英國空軍投送的特種空勤團(SAS),第一支對馬島發動突襲是英國空軍的「火神」轟炸機。英國空軍的表現,從一開始就體現了大空軍獨有的價值和作用。
偵 察
4月7日,英國宣布:馬島周圍200海里為海上禁區。
4月15日,從阿森松島起飛的英國空軍「獵迷」巡邏機,開始對馬島周邊海域進行空中巡邏。在此後作戰中,「獵迷」巡邏機幾乎每日都對馬島上空及周邊海域進行巡邏偵察。「獵迷」出動約150架次,日均2架次。
評析:戰爭前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戰略偵察。如果沒有空軍「獵迷」巡邏機的不間斷偵察,很難想像英國特混艦隊能否順利到達馬島戰區,更不要說戰爭勝利了。
但是這種偵察耗費巨大,阿森松島距離戰區3180海里,「獵迷」每次偵察巡邏必須進行3-4次空中加油,整個馬島戰爭期間,「獵迷」共計耗油8100噸。此戰,海戰和空戰頻繁,消耗了大量油料、彈葯以及淡水等物資,這就對後勤運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所謂「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強大的戰略運輸能力是戰爭勝利的有力保證之一。此戰中,英國空軍的空運能力嚴重不足,基本無法承擔戰略運輸的重任,戰後果斷采購了美軍C-17運輸機以彌補不足。
英國空軍為了節省油料,還在「勝利」加油機內部加裝偵察裝備,一機兩用,這種靈活性在戰爭中處處可見。 「鷂」本來是攻擊機,但在一個星期內就改裝為配備AIM-9L「響尾蛇」導彈的戰斗機,從而執行防空任務,「獵迷」的水面搜索雷達也被技術人員裝在「海王」直升機上,僅花11天就完成了調試,從而增強了空中預警力量,英軍還把「海盜」攻擊機上的有源干擾裝置拆卸安裝在「火神」轟炸機上,後來在轟炸斯坦利機場時,用這些裝置對機場上的防空導彈雷達進行了有效的壓制干擾。
4月21日,由英軍特種空勤團(SAS)和特別舟艇團(SBS)的特種部隊成員,組成聯合偵察分隊,在南喬治亞島機降,暴風驟雨的惡劣天氣,使英軍損失2架直升機,偵察分隊無功而返。
4月22日晚,皇家空軍的一架C-130運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將12名SAS突擊隊員空投到南喬治亞島以北的海面上,成功上島潛伏,他們白天隱蔽,晚上偵察,把島上阿軍兵力、火力配置和陣地位置等情況發回艦隊。
4月25日,特種空勤團配合特別舟艇團,成功奪取南喬治亞島。
評析:特種空勤團(SAS)和特別舟艇團(SBS),分別隸屬於英軍的陸海軍,但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需要依靠空軍戰機來進行遠程機動或配合作戰,他們的戰功當然有空軍的一半。馬島一役,特種部隊的行動,發揮了或是尖刀或是點穴的關鍵作用,確實帶動了不少國家在戰後大力發展特種部隊。
表面上看,奪取南喬治亞島似乎只有政治意義,但實際上,英軍是奪取了一處重要的戰略支點,自此英軍具備了與阿軍長期作戰的可能性,該島雖無法起降大型飛機,但空軍的「鷂」式戰機確實一度以此為基地,對阿軍實施打擊。從政治角度看,奪取此島使戰爭必將擴大,這也從一個方面看到英國的決心。
奔 襲
4月28日,英軍特混艦隊到達馬島。英國國防部宣布:從格林威治時間4月30日11時起,所有進入馬島周圍200海里禁區的飛機和艦只,都將遭到攻擊。同日,2架「火神」轟炸機,在阿森松島著陸。
4月30日,英軍完成對馬島海空封鎖的部署。
5月1日凌晨,英國空軍第101中隊的一架編號為XM607的「火神」轟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該機由第55和57飛行中隊的「勝利」式加油機伴航,飛行15小時,經2次空中加油後飛抵馬島,對斯坦利港機場進行了首次空襲。
評析:大空軍的特徵就在於,無與倫比的遠程機動和打擊能力。此戰,英國空軍能夠出動轟炸機對7000多海里外的目標進行打擊,真可謂壯舉。因為馬島戰爭爆發之前,英國空軍已准備將「火神」轟炸機全部退役,並已解散了7個中隊中的3個,國防部也與各博物館商洽出售「火神」事宜,阿根廷也曾派人去談判購買1個中隊退役的「火神」,沒成生意夥伴倒成了戰場對手,英國空軍想想都要出一身冷汗吧。
在整場戰爭中,英國空軍一共進行7次戰略轟炸,直至6月11日,除了鉗制斯坦利機場外,也沉重打擊了阿軍士氣。不過「火神」實際的戰績有限,由於阿根廷人加強了斯坦利港的防空火力,在第一次空襲後,「火神」就被迫採用高空轟炸,命中精度較低,造成損失不大。戰爭沒有改變「火神」的命運,戰後很快退役,英國空軍不再擁有戰略轟炸機。
馬島戰爭後,戰略轟炸的歷史,也很快就進入了隱身轟炸機和精確制導武器的時代。
5月2日,英軍「征服者」號潛艇,向阿軍「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3枚MK-8魚雷,命中2枚,該艦被擊沉,使得阿根廷海軍主力撤離馬島海域,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再未出戰。
5月3日,英軍的「山貓」直升機在馬島以北海區,用AS-12「海上大鷗」空艦導彈擊沉、擊傷阿軍巡邏艇各1艘。
5月4日,阿軍「海王星」偵察機發現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2架「超級軍旗」攻擊機,在距英艦46公里處發射2枚AM-39「飛魚」導彈,「謝菲爾德」號被一枚導彈擊中,在拖回英國途中沉沒。
評析:英軍因投入的戰斗機數量較少,無法保證對制空權的全時空控制,阿空軍充分利用這一弱點,多次突擊英特混艦隊艦船和登陸部隊,導致英特混艦隊損失艦船18艘(沉6、傷12)。阿根廷空軍的戰斗行動,是英軍在整個戰爭中遇到的最大障礙!
5月5日,16名SAS隊員出動,秘密對馬島進行偵察,將大量情報傳回,特混艦隊最終確定奪取聖卡洛斯港。
5月6日,16名SAS隊員,潛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奧?加列戈斯空軍基地,一舉炸毀阿軍8架「超級軍旗」,而阿軍總共才不過14架。
5月7日,英國宣布:將海空禁區擴大至阿根廷海岸線12海里外地區。英國空軍從本土派出14架「鷂」式戰機,其中4架經空中加油,直飛馬島戰區,另外10架飛至阿森松島裝船運至戰區。
評析:英國空軍當時雖然有1700餘架各式軍用飛機,但因為戰場環境的因素,只出動了18個中隊,100餘架戰機,主要為各種輔助機型,負責偵察、反潛、轟炸、加油等任務,在戰爭後期,才開始逐漸增加「鷂」式飛機數量,負責直接對空作戰和對地支援任務。
5月9日,英國空軍從南喬治亞島出動「鷂」式戰機,擊沉了監視特混艦隊的阿根廷武裝拖網漁船「一角鯨」號。
5月14日,50名SAS隊員搭乘3架「海王」直升機,對佩布爾島進行突襲,炸毀了島上11架戰機(6架普卡拉攻擊機,4架T-34教練/攻擊機、1架「空中貨車」運輸機)。
評析:空軍務必使用一切手段,最大限度地掌握戰區制空權,為抵消阿空軍的數量優勢,英軍以特種作戰等手段,在地面消耗敵空中力量,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襲擊里奧?加列戈斯空軍基地和襲擊了佩布爾島上的簡易機場,都是這種類型的作戰。當特種兵襲擊機場協助奪取制空權成為需要和可能時,難道僅僅因為它的作戰是在地面完成的,就不能將其編入空軍的編成嗎?
登 陸
5月16日,2架空軍「鷂」式戰機,在馬爾維納斯海峽擊沉阿「卡卡河」號運輸艦。
5月21日凌晨,45名SAS隊員搭乘「海王」直升機,在聖卡洛斯港外的范寧岬登島,消滅哨兵,接應登陸大部隊。2小時後,登陸作戰完全展開,經2個小時的卸載,5000名士兵,輕型坦克以及裝甲偵察車上島,並在灘頭建立火炮陣地以及「輕劍」防空導彈陣地。
評析:登陸作戰中英國空軍發揮作用巨大,出動大量運輸直升機幫助登陸,「輕劍」防空導彈也為空軍所屬。馬島之戰中,雙方空中力量實際上都未能徹底掌握制空權,空中力量留下的空白,只能由艦載和陸地防空火力來填補,英軍不僅充分發揮了艦載防空火力的作用,在部隊登陸脫離艦載防空火力圈後,還迅速投入了地面防空導彈系統,及時為登陸部隊提供了保護。
5月22日,2架空軍「鷂」式戰機,攻擊在舒瓦瑟爾灣執行運輸任務的阿「伊瓜蘇河」號巡邏艇,並迫其擱淺。
5月23日,阿空軍對灘頭陣地發動大舉反撲,英空軍「鷂」式戰機與阿空軍部隊展開激戰,基本遏制阿空軍反撲,保衛了登陸場的安全。
5月25日,阿空軍發動國慶攻勢對英國登陸艦只發動打擊,英空軍「鷂」式戰機雖配合海軍作戰,但仍未阻止英軍幾艘大型艦只的損失。
5月28日,英軍攻擊古斯格林的阿軍,屢攻不下,英空軍「鷂」式前往支援。
評析:英軍「鷂」和「海鷂」戰機在戰爭中表現搶眼,盡管數量不足,但其卓越的高機動性能,迫使阿軍戰機不敢與之空戰。而且經過空中加油,每架飛機一天最多可以出擊五六次,從而增強了戰鬥力,後期一定程度上主導了戰區的制空權。「鷂」式戰機,也表現出高適應性和高可靠性的特點,在整場戰爭中因故障損失的只有一架,考慮到「鷂」式使用的各種地理環境,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由於英軍的維修和保養工作得力,每天開始行動時英軍戰機的完好率都達到95%以上,出勤率達99%。「大西洋運送者」號沉沒時,倖存下來的唯一一架「支努干」直升機,雖然沒有備份零件和地勤支援,仍在戰斗條件下無故障飛行了109小時,有一次竟然空運了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這樣的成績和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大空軍的素質當然也體現在這些數據上。
6月3日,一架「火神」轟炸機迫降巴西,被獲准返回。
6月11日,經3天的准備,英國空軍以「火神」轟炸機和「鷂」式戰機進行密集轟炸,同時驅逐艦、護衛艦以艦炮火力掩護,支援英軍地面部隊突破阿軍防線,並控制了斯坦利外圍所有制高點。
6月13日凌晨,英國空軍「鷂」式戰機在零下25℃的風雪中,配合地面部隊對無線嶺的阿軍發動最後進攻。
6月14日,兩軍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斯坦利港內殘余的9000多阿軍投降,戰斗基本平息。
6月15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里宣布:馬島的戰斗已經結束。英國也宣布:奪回馬島。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爭正式結束。
評析:英國人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當然,光榮屬於特混艦隊,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英軍參戰的33個飛行中隊中,海軍只佔了15個中隊,而空軍卻出動了18個中隊。英國空軍奔襲萬里,在沒有陸基支援的情況下,配合海軍航空兵一同奪取制空權。而缺乏前線機場的空軍,竟能在歷時74天的戰斗中一直奮戰在前線,他們的表現為世界空軍的戰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客觀地說,戰爭中阿根廷空軍的表現相當優秀,作戰驍勇,戰技嫻熟,也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但他們卻是在孤立地作戰,能看到的只是優秀的飛行員和精良的武器,他們在家門口失掉了制空權,英國空軍卻在萬里之外奪得了制空權,一得一失之間,是國運興衰的見證,也是兩支不同類型的空軍最明顯的差距體現吧!
http://news.sohu.com/20120401/n339603570.shtml

Ⅲ A380這樣的巨無霸歐洲都能造,為何造不出戰略轟炸機

歐洲之所以沒有造出戰略轟炸機,首先是因為歐洲沒有製造戰略轟炸機的需要,其次是因為歐洲沒有研製戰略轟炸機的實力和技術。而且他們就算造出來了戰略轟炸機,也沒有市場可以分攤製造戰略轟炸機的成本。

除此之外,歐洲本來就是處於美國提供的軍事保護傘之下的,美國會出錢出力把戰略轟炸機研發出來供他們使用。但是如果歐洲開始執行研發戰略轟炸機的話,只會引起美國的猜疑和注意,到時歐洲在國際上的地位就很難保證了。所以他們還不如用錢從美國那裡買就好了,還不會引起別的國家猜忌。

Ⅳ 英國火神轟炸機的介紹

英國火神轟炸機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曾經與另外兩種轟炸機「勇士」和「勝利者」一起構成英國戰略轟炸機的3大支柱(通常稱為3V轟炸機)。「火神」轟炸機從1947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原型機試飛,到1956年夏生產型才投入使用。該機開始用作執行中程戰略轟炸任務,後改為執行常規轟炸任務。

Ⅳ 英國印度俄羅斯美國哪個國家沒有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一般是指用來執行戰略任務的中、遠程轟炸機。它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當量核武器的主要運載工具之一。它既能帶核彈,也能帶常規炸彈;既可以近距離投放核炸彈,又可遠距離發射巡航導彈,既可做戰略進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時也遂行戰術轟炸任務,支援陸、海軍作戰。

1913年底,俄國人西科爾斯基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轟炸機―「伊里亞·穆羅梅茨」。進入21世紀(2001年)時地球上共有五個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美國、俄羅斯、印度、中國、伊拉克(最後一架轟-6,於2003年戰爭中被毀)。

英國的火神戰略轟炸機於上個世紀90年代退役,之後再也沒有新的戰略轟炸機了!

Ⅵ 為何大部分國家的空軍沒有戰略轟炸機呢

目前,世界上裝備戰略轟炸機的國家有兩個,美國和俄羅斯。我國的轟-6系列轟炸機到底算不算是“戰略轟炸機”一直存在些許爭議,所以我國到底算不算是裝備了戰略轟炸機也一直都沒有定論。不過,就算加上我國,世界上裝備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也只有三個。放眼全球195個主權國家,只佔了很少的一部分,絕大部分國家都沒有裝備戰略轟炸機。為何大部分國家的空軍都不裝備戰略轟炸機呢!

美國的打壓

埃及、利比亞、伊拉克這三個國家,在上世紀也曾通過進口途徑,裝備過戰略轟炸機。不過後來這三個國家的都變得命運多舛。

伊拉克和利比亞國內局勢動盪不斷,曾經采購戰略轟炸機的國家領導人,薩達姆和卡扎菲也都身死道消。而埃及雖然情況要比伊拉克和利比亞要好了不少,但國際地位較當年納賽爾和薩達特時代要跌了好幾個檔次。要知道納賽爾和薩達特時代,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而現在卻只能跟在沙特後面。

而這三個國家衰落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身影美國。

伊拉克的薩達姆和利比亞的卡扎菲,都屬於野心比較大的梟雄,希望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戰略轟炸機這樣一種進攻型武器的引進,其實就是出於他們擴張政策的指引。而他們的擴張行為,侵犯了美國的全球和地區利益。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考量,自然是要出手將他們打壓下去。

埃及曾經的阿拉伯領袖,同時也是以色列的生死大敵之一。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埃及總統薩達特,決定與以色列走上談判和解的道路,同時也極力擺脫蘇聯的控制。美國瞅准機會開始拉攏埃及。最終埃蘇關系全面惡化,埃及的圖-16機群也漸漸荒廢。不過就算投靠了美國,美國依舊沒有完全放過埃及,2010年的阿拉伯之之春把埃及高的元氣大傷,而美國在背後是各種的推波助瀾。

此外,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為拉攏印尼,對印尼進行的大量援助,其中包括圖-16轟炸機。不過,隨著美國支持蘇哈托發動政變,這一切就噶然而止了。(又是美國)

而這一切的起因就在於,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世界霸權,經常會對認為有威脅的國家進行打擊。

Ⅶ 歐洲為什麼造不出戰略轟炸機

歐洲造不出戰略戰機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這個需求,絕大多數歐洲國家不需要這玩意,自然不會有研製發展的動力。戰略轟炸機是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組成部分,它和海基以及陸基的核力量共同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戰略核打擊力量。然而作為世界多極中強大的一極,歐洲卻始終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戰略轟炸機。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歐洲對戰略轟炸機的需求不大,二則是歐洲缺乏研製戰略轟炸機的實力和技術。


事實上,如今除去美國和俄羅斯,並沒有別的國家還擁有戰略轟炸機,即使是中國擁有的也不過是勉強可被稱為戰略轟炸機的轟6K,實際上轟-6K的標准名稱為“中程轟炸機”。這種武器適合那些進行全球大國爭霸,並且擁有雄厚軍事技術和工業實力的國家。如果不是蘇聯時期的老本在,就連俄羅斯估計也弄不起這種東西,何況分散且不注重軍事的歐洲呢。

Ⅷ 為什麼福克蘭戰爭中英國要動用火神轟炸機其任務不能由鷂式戰斗機代替嗎

這個有胡扯了。世界上除了美國空軍,還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具備大規模遠程空中加油能力?英國當時是在阿松森島的機場為火神轟炸機加油後再飛阿島的,基本已經到了航程極限,所以攜帶的炸彈有限。轟炸機一次的載彈遠非鷂式這種超級短腿的飛機所能比得,威力和破壞力更是不在一個等級上。反雷達只是順便的,鷂式甚至連使用百舌鳥的能力都沒有。沒有使用激光制導武器一個是當時的精確制導炸彈只有美國普及了,英國還不多,並且轟炸機場用常規炸彈炸跑道就可以了,沒有其他高價值的點目標。其實當時的火神轟炸機根本不具備使用精確制導炸彈的能力,鷂也一樣,不能使用精確對地攻擊武器。

Ⅸ 火神轟炸機是什麼

火神轟炸機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是英國空軍二戰後裝備的三種戰略轟炸機之一,另兩種為勇士轟炸機和勝利者轟炸機。 該機於 1947 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56年夏生產型才投入使用,1991年該機退役。

「火神」的載彈量是9450千克,彈艙寬3.2米,長8.84米,尺寸足夠容納一枚彈翼折疊的4000噸當量「藍色多瑙河」裂變核彈。「火神」的首要任務是核打擊,當然也能實施常規轟炸,通常的掛載方案是21枚450千克炸彈,掛載在彈艙內的三個串列掛架上,投彈時交錯投放以保持重心平衡。

基本性能

「火神」基本數據,下同

翼展 33.83米

機長 30.45米

機高 8.28米

翼面積 368.3米2

重量及載荷

正常起飛重量 816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90800千克

載彈量 9500千克

最大速度

(海平面) 850公里/小時

(高度12000米) 1038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高度16800米) 1009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 19800米

作戰半徑 2750~3700公里,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可達4630公里

轉場航程 7650公里

「火神」是60年代英國戰略打擊力量的中堅,直到70年代還肩負核打擊使命。此外「火神」還執行過海上偵察任務,甚至被改裝為空中加油機!到70年代中期「火神」已呈老態,皇家空軍計劃在1982年6月前退役全部「火神」,「狂風」GR.1將接替「火神」的低空突襲任務。英國從此之後再無法生產大型轟炸機能力了。

Ⅹ 英國戰略轟炸機詳解

英國火神轟炸機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曾經與另外兩種轟炸機「勇士」和「勝利者」一起構成英國戰略轟炸機的3大支柱(通常稱為3V轟炸機)。「火神」轟炸機從1947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原型機試飛,到1956年夏生產型才投入使用。該機開始用作執行中程戰略轟炸任務,後改為執行常規轟炸任務。 英國火神轟炸機採用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4台「奧林巴斯」301型噴氣發動機安裝在翼根之內,進氣口開在翼根前緣。該機擁有面積很大的一副懸臂三角形中單翼,基本前緣後掠角50度,但隨展向不同位置,後掠角呈一定程度的變化。中央翼除安裝發動機外,還設有炸彈艙。機身斷面為圓形,機頭有一大的雷達罩,上方是突出的座艙頂蓋。座艙可坐有正副駕駛員、電子設備操作員、雷達操作員和領航員,機頭下有投彈瞄準鏡。機身腹部有一長8.5米的炸彈艙,可掛21顆454千克的炸彈或核彈或一枚「藍劍」空對地導彈。前三點起落架可收入機內,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型,垂尾較大,無平尾 火神」B.1裝4台「奧林帕斯」101、102或104型發動機, 1956年7月裝備部隊,共生產了45架; 「火神」B.2,先裝4台「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後裝「奧林帕斯」301型發動機,飛機的形狀尺寸作了一些修改,並加裝了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裝備部隊,共生產了64架。 「火神」轟炸機於1964年全部停產,1983年底全部退役。 「火神」在馬島戰爭中發揮了一頂的作用。馬島戰爭是英國與阿根廷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歸屬問題在南大西洋進行的一場爭奪戰。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陸、海、空三軍突擊隊的先遣隊共619人,突然登陸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次日又登陸南喬治亞島,英、阿馬島之戰隨即爆發。19日,「火神」式遠程轟炸機部署到阿森松島。隨後對島上目標進行了轟炸。 戰爭開始後,英國皇家空軍就考慮使用「瑪特爾」AS37空射反輻射導彈攻擊阿根廷設在馬島上的陸基雷達。因此在當年四五月間著手改裝了兩架皇家空軍的「火神」BMk-2型轟炸機,准備掛裝「瑪特爾」導彈。但經過試驗後,英國卻改用美國的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取代了「瑪特爾」。有人認為英國皇家空軍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們擔心「瑪特爾」導彈不能勝任當時提出的那些嚴酷的作戰飛行條件,例如要求「火神」轟炸機從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島(介於非洲的安哥拉和南美洲的巴西中間)起飛到馬島執行任務,往返航程至少要12505公里。看起來在這樣遠的距離上要用一架戰略轟炸機去完成這樣的打擊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英國皇家空軍卻就是這樣策劃的。整個攻擊任務代號為「黑色公羊」。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不出口火神戰略轟炸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留學平台怎麼樣 瀏覽:985
去越南找房間怎麼找 瀏覽:753
市面上說的印尼紫檀是什麼木材 瀏覽:819
義大利住哪個區最好 瀏覽:131
越南速溶咖啡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嗎 瀏覽:132
越南買一隻豬要多少錢 瀏覽:444
去義大利能學到什麼 瀏覽:264
為什麼義大利足球沒落 瀏覽:644
古中國分多少個國 瀏覽:43
有哪些膠水廠商在越南有工廠 瀏覽:952
美國為什麼不救義大利 瀏覽:179
中國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瀏覽:373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瀏覽:413
一般去義大利都代購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剎車片品牌有哪些 瀏覽:164
義大利ac怎麼發音 瀏覽:868
越南咖啡怎麼沖水 瀏覽:754
小印度是哪個城市 瀏覽:113
印度為什麼停止購買戰斗機 瀏覽:280
如何辦理中國移動英國卡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