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宮和白金漢宮的區別是什麼
1、位置上的區別:
白宮在美國華盛頓,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亞大道。
白金漢宮在英國倫敦,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宮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
2、修建上的區別:
美國的白宮1792年10月13日由美國共濟會和哥倫比亞區專員共同建造。
白金漢宮是1703至1705年白金漢公爵約翰·舍費爾德在此興建的大型鎮廳建築。
3、面積上的區別:
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
白金漢宮佔地18萬平方米,王宮有600多個廳室,收藏有許多繪畫和精美的紅木傢具。
『貳』 白宮和白金漢宮有什麼區別
1、位置不同
白宮在美國華盛頓,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亞大道。
白金漢宮在英國倫敦,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宮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
2、修建時間不同
美國的白宮1800年建成,1792年10月13日由美國共濟會和哥倫比亞區專員共同建造。
白金漢宮是1703至1705年白金漢公爵約翰·舍費爾德在此興建的大型鎮廳建築,當時府邸改名為「白金漢府」。
3、面積不同
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底層有外交接待大廳、圖書室、地圖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白宮管理人員辦公室等。可免費參觀,但需向國會議員預約。
白金漢宮佔地18萬平方米,王宮有600多個廳室,收藏有許多繪畫和精美的紅木傢具,藝術館大廳內專門陳列英國歷代王朝帝後的100多幅畫像和半身雕像,營造出濃厚的18、19世紀英格蘭的氛圍。
宮前廣場上豎有勝利女神金像和維多利亞女王坐像,此外還辟有一座佔地40英畝的御花園。參觀需支付門票費。
『叄』 英國白金漢宮多大
白金漢宮位於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 Park)西端,因1705年白金漢公爵興建而得名。1726年由喬治三世購得,曾一度做過帝國紀念堂、美術陳列館、辦公廳和藏金庫,直至1825年改建成王宮建築。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起正式成為王宮,現仍是伊麗沙白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見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請外國客人及其他重要外交活動都在此舉行。白金漢宮於1931年用石料裝飾了外牆面,最近的一次外牆清洗使王宮重放異彩,但給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其內部。王宮有600多個廳室,收藏有許多繪畫和精美的紅木傢具,藝術館大廳內專門陳列英國歷代王朝帝後的100多幅畫像和半身雕像,營造出一種十八、十九世紀英格蘭的氛圍。宮前廣場上豎有勝利女神金像和維多利亞女王坐像,此外還辟有一座佔地40英畝(16公頃)的御花園。 每天上午11點,王宮門前頭戴高冠,身著紅衣黑褲的皇家衛隊都要舉行井然威嚴的「換崗儀式」,這已成為倫敦盛景,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各國觀光者。
白金漢宮是世界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英國王室最重要的住地。它位於倫敦最高權力機構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區,東接聖詹姆斯公園,西臨海德公園。白金漢宮建於1703年,1762年,王室將其買下,又不斷加以改裝、增建,最終形成了這座色調不盡一致,式樣五花八門的"補丁宮殿"。但是,正面的大門富麗堂皇,外柵欄的金色裝飾威嚴莊重。煙詔生輝,厚重鐵門的浮雕亦營造出與宮殿十分和諧的氛圍。 白金漢宮是一座規模宏偉的三層長方形建築,主體宮殿長達110米,其餘三面各有三幢附屬宮殿,中間形成一個大院。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問英國時,女王就在此院中陪同貴賓檢閱儀仗隊。宮前有一個寬敞的廣場,中央屹立著伊麗莎白二世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鍍金雕像紀念碑,四周輔以四組石雕群。紀念碑的正前方是一條寬敞、平坦、筆直的咖啡色柏油大道。
白金漢宮代表著英國王室的權力。又稱為「女王宮」。1825年重建,1863年起成為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是英王權力的中心地。維多利亞女王是居住在這里的第一位君主。至今每天早上都舉行御林軍的換崗儀式,是倫敦一大景觀。白金漢宮是一座灰色建築物,其建築風格為新古典主義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其中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錶王室希望能再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若王宮正上方飄揚著英國君主旗幟時,則表示女王仍在宮中。
『肆』 世界著名城堡
要說世界知名城堡,說真的,太多了,歐洲國家的城堡非常多,我找來找去,找到這么多,樓主若覺得夠用了,那就太好了,假如寫論文覺得不夠用,我再費心給你找找南美洲的?555555555~~
..................
德國新天鵝城堡(Nueschwanstein) 城堡是德國的象徵,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城堡,據說在眾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是新天鵝城堡,也叫白雪公主城堡,建於1869年 城堡的建造具有非常的戲劇性。最初它是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King Ludwig II of Bavaria)的夢想所設計,國王是藝術的愛好者,一生受著瓦格納歌劇的影響,他構想了那傳說中曾是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
英國格拉密斯城堡據說,莎士比亞的著名劇作《麥克白斯》就是以該城堡為背景寫出的,劇中的戰斗場面就是發生在該城附近的一場戰爭的真實寫照。1800年,該堡毀於一場大火,我們所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城堡。
俄羅斯冬宮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皇宮,現為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 初建於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遭到破壞,戰後修復。這是一座三層樓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
英國白金漢宮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興建,故稱「白金漢宮」。1761年喬治三世加以擴建。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後正式成為王宮。1863年始成為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皇宮是一座灰色建築物,四周圍上欄桿,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其中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創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若皇宮正上方飄揚著英國皇帝旗幟時,則表示女王仍在宮中。
蘇格蘭愛丁堡城堡 Edinburgh 愛丁堡是一座黑色的古堡之城,是蘇格蘭的首府,而愛丁堡城堡是愛丁堡市的象徵,可見愛丁堡城堡對於愛丁堡來說就象大笨鍾對於倫敦來說一樣,是整個蘇格蘭的精神支柱。
英國溫莎城堡 windsor castle溫莎城堡建於1066年,英國女王最鍾愛的周末度假城堡,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大城堡之一,溫莎城堡分為上中下三區(Lower Ward、Middle Ward、Upper Ward),由於皇室成員仍經常在此渡假或舉行重要國宴,因此在城堡中須依照一定路線參觀,購票後沿著城堡丘(Castle Hill)進入城堡,就是城堡中區(Middle Ward)。中區最明顯的地標是被玫瑰花園圍繞的圓塔(Round Tower),循著花園左側進入上區,是溫莎城堡的最精華所在。行進路線接著來到下區的聖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溫莎城堡的建築經典,豪華的15世紀哥德式建築,以細致艷麗的彩繪玻璃著稱,有10位英國王室埋葬於此,而最近一次在這里舉行的典禮是愛德華王子和蘇菲王妃的婚禮。
英國利茲城堡 利茲堡位於英格蘭肯特郡梅德斯頓以東4英里處的夢幻的倫河(LEN)河谷中。整個城堡位於一個小湖的中央秀美的河水,顯得十分優雅。最早的利茲堡建造於公元857年,是在木結構城堡基礎上建造的,當時名為Esdeles。 利茲堡興建的具體年份已無從考證。人們只知道:13世紀,它正式成為皇家別墅。當時皇室的一個習俗就是:歷代新任國王把利茲堡送給王後享用。所以,後人評價說:利茲堡里的一切都有濃厚的女性氣息,不愧為女王的城堡。後來,在都鐸王朝亨利8世的手中,利茲堡重新為私人所有。直到500多年以後,也就是25年前,利茲堡正式對外開放,每年接待50多萬遊客。
香波城堡Chambord Castle香波城堡,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絕世佳作,代表了他對夢想的執著和對藝術及奢華的熱愛,在建築方面超過了凡爾賽宮(Versailles):巨大的白色城堡精雕細刻,周身共有 365 個壁爐。尖塔和鍾樓直沖雲霄,以示永恆。 香波堡被法國人視為國寶,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伍』 白金漢宮是什麼在哪兒有什麼典故謝謝!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漢宮是世界著名的宮殿,位於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 Park)西端,因1705年白金漢公爵興建而得名。1726年由喬治三世購得,曾一度做過帝國紀念堂、美術陳列館、辦公廳和藏金庫,直至1825年改建成王宮建築。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起正式成為王宮,現仍是伊麗沙白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見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請外國客人及其他重要外交活動都在此舉行。白金漢宮於1931年用石料裝飾了外牆面,最近的一次外牆清洗使王宮重放異彩,但給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其內部。王宮有600多個廳室,收藏有許多繪畫和精美的紅木傢具,藝術館大廳內專門陳列英國歷代王朝帝後的100多幅畫像和半身雕像,營造出一種十八、十九世紀英格蘭的氛圍。宮前廣場上豎有勝利女神金像和維多利亞女王坐像,此外還辟有一座佔地40英畝(16公頃)的御花園。
——每天上午11點,王宮門前頭戴高冠,身著紅衣黑褲的皇家衛隊都要舉行井然威嚴的「換崗儀式」,這已成為倫敦盛景,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各國觀光者。
——自從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上王座, buckingham palace改為王宮。宮殿上方如果飄揚著國旗,表示女王正住在宮中。這座宮殿命名來自buckinghan house,1703-1705年,budkingham公爵在此建造了buckinghan house。1762年喬治三世買下來送給他的妻子,自那以後就以女王的宮殿而聞名,1825年,john nash實施了多方面的擴展,命名為buckinghan palace。白金漢宮現已開放民眾參觀,但預約人潮通常都大排長龍。除了皇宮內部外,值得參觀的地方還有:皇家美術館、皇家馬廄和知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四到九月,每天上午11:30)。
——白金漢宮是世界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英國王室最重要的住地。它位於倫敦最高權力機構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區,東接聖詹姆斯公園,西臨海德公園。白金漢宮建於1703年,1762年,王室將其買下,又不斷加以改裝、增建,最終形成了這座色調不盡一致,式樣五花八門的「補丁宮殿」。但是,正面的大門富麗堂皇,外柵欄的金色裝飾威嚴莊重。煙詔生輝,厚重鐵門的浮雕亦營造出與宮殿十分和諧的氛圍。 白金漢宮是一座規模宏偉的三層長方形建築,主體宮殿長達110米,其餘三面各有三幢附屬宮殿,中間形成一個大院。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問英國時,女王就在此院中陪同貴賓檢閱儀仗隊。宮前有一個寬敞的廣場,中央屹立著伊麗莎白二世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鍍金雕像紀念碑,四周輔以四組石雕群。紀念碑的正前方是一條寬敞、平坦、筆直的咖啡色柏油大道。
『陸』 白金漢宮的長度是多少
白金漢宮是現存皇家住宅中歷史最短的。倫敦塔和溫薩堡是11世紀就開始使用的,聖十字宮則從15世紀開始,而大名鼎鼎的亨利八世住過的歐式建築漢普頓宮和聖詹姆士宮則是從16世紀開始的。
早年的白金漢宮叫白金漢舍,是在1762年喬治三世買來給他的王後當私人住宅的。在1825年,著名的設計師約翰.納什受喬治四世委託,要將這座建築改為一個王宮,於是大量的擴建工程及豪華的裝修工程開始了,但工程於五年後因喬治四世駕崩而停工,一直到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執政初期才完工。所以,白金漢宮做為王宮,主要是從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才算正式開始。這時的白金漢宮,還是一個三面環繞的建築,有一個開放式的前庭,公眾可以看到宮殿正面由納什設計的壯觀的門廊與巨柱。維多利亞女王對白金漢宮進行了數次擴建,在1847年,加建了一幢翼樓,就是早期的東前樓,於是白金漢宮被四面圍繞起來,原來的前庭變成了中庭。而現在公眾在廣場上所能看見的白金漢宮,則是在喬治五世時期重新設計及整修後的東前樓,該工程於1913才最終完工。也就是說,在大眾視野中的白金漢宮,其最終建成不過一個世紀。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住進白金漢宮,之後經歷了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喬治六世,然後就到了現在的伊麗薩白女王二世。女王從1952年繼任王位開始,一直在白金漢宮居住至今,她是在此居住最長時間的君主。
1992年11月,溫薩城堡失火,女王決定在夏季開放白金漢宮,收入用以籌備溫薩城堡的重建。1997年重建工程完工後,每年的收益則用於皇家珍藏的管理和維護。
所有的參觀人員是從使節中庭進入到白金漢宮的,顧名思義,這是給外國使節及政府官員進入宮殿而准備的。不過,這是早期的功能,現在則是讓參觀人員享受一次當外國使節的待遇。走過小庭院,我先來到一條狹窄的特許通道,這條特許通道兩邊擺滿了各種雕塑,我走在中間窄窄的路上,不敢亂晃身體,可不能把女王的財產給損壞了。走到通道的盡頭,可以看到整個四方庭,以及其四周的建築。四方庭正對面就是正門入口,在舉行正式的國事活動的時候,各國大使及高官乘坐的馬車就從這里駛入;而宮中舉行各種活動的時候,女王的的客人們也從這里進入宮中。
一樓的大殿是女王在國事活動時用來歡迎各國首腦的,她在這兒介紹王室成員。現在沒有國事活動,大殿被紅繩子圍了起來,我只能在它外面的過道上看一眼。這個大殿有大量的大理石石柱、壁板和雕塑,紅色的大地毯、白色的牆面加上金色的裝飾,顯得富麗堂煌。想像一下當女王在這兒歡迎某國政要的時候,大殿里到處都擺滿鮮花,侍從們穿著鮮紅的斗蓬、金色的制服及大禮帽,侍衛們則穿著鋥亮的盔甲及插著羽毛的頭盔,那場面一定是非常壯觀。
雖然我不能步入大殿,但接下來我卻真正踏上了大樓梯,所有白金漢宮的客人都是從這里走上二樓的。這是一個呈圓形兩邊對稱的樓梯,鎏金青銅欄桿與牆壁上鎦金的石膏相呼應,光線則從屋頂的玻璃天花射下來,給人很明亮的感覺。樓梯的四面牆上都是美麗的浮雕,中間掛滿了王室成員的油畫。我走在樓梯上,想著如果自己是女王的客人,正來參加一次盛大的招待會,頓時對接下來的能看到的所有東西充滿了期待。
走上樓梯,首先進入的是一個小房間,叫衛兵房。當然,這里原意是給衛兵們值勤用的,但這個房間太小了,根本不可能裝下太多的衛兵,我感覺它更象是一個過渡的房間。維多利亞女王的大理石雕像被安置在這里,這是她18歲的模樣,就立在半圓形後壁的前方;天花板也是弧形的設計,布滿了鎦金的石膏裝飾及琉璃燈,從上面垂下來一盞巨大的水晶吊燈。小小的房間就象是一個首飾盒的內部,其華美的感覺已經讓我目瞪口呆,真不敢想像後面的典禮廳會豪華到什麼程度?
一走進下一個房間,我就被滿眼亮麗的綠色所震撼。綠色鎦金的天花、綠色加金色的窗簾及帷幔、綠色帶金花的座椅、綠色的裝飾瓷瓶,配以紅色的地毯以及格子狀的金色壁柱,牆上掛著巨幅的油畫,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華麗的房間。這里就是其中一間典禮廳,叫綠色接待廳,是女王會見賓客的場所之一。
接下來,我來到了設計師納什最為得意的房間,王座室。納什最拿手的是設計劇院,所以,他把君王的王座設計成了顯貴的舞台。毫無疑問,這么大的一個房間,人們的視線總會不自覺地被吸引到放著兩把王座的高台、以及頂上的華蓋上面。而前方的一道拱門將王座區域和整個房間主體分隔開,拱門上有兩個真人大小的天使雕塑,舉著代表喬治四世的姓名首寫字母。在房間主體部分,最吸引人的是天花的設計,上面有著數不清的石膏裝飾:玫瑰花結、樹葉和花環。穹隆上還刻著盾牌形狀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漢諾威王國的紋章,即皇家的四分紋章,其上下排列著嘉德勛章及巴思勛章的圖案。
當今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她還是公主的時候,於1947年舉行了婚禮,嫁給了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他們的婚紗照,就是站在擺放王座的檯子上拍的。
喬治四世喜歡收藏油畫,可他住的卡爾頓王府沒有這么多的地方給他來掛畫,於是,在修建白金漢宮的時候,納什在宮殿的正中央設計了一個巨大的畫廊,畫廊的長度是綠色接待廳和王座室加起來這么長,自然光從天頂照下,使畫作得以充分的光線照射,便於人們欣賞。後來,這些由霍爾班、倫勃朗、魯本斯、卡納萊托等等大師所繪的作品都搬到了這個豪華的新居,而喬治四世本人卻沒有這個福氣來白金漢宮居住。不過,這個房間的作用可不是博物館,這里是白金漢宮的主要接待廳之一,它一次可以容納數百名客人。人們在這里聚集,然後被叫到舞廳中,在那兒,女王給獲得榮譽的人頒獎或是冊封。
穿過畫廊後面的休息室,我來到一間比較小的房間,當然,再小也比我們家的客廳要大得多了。這里叫絲綢掛毯室,它是用來連接宮殿原先的主建築房間和後來為維多利亞女王增建的側面建築房間的。原先這里掛著幾幅巨大的掛毯,不過,現在都移到別的地方去了,但卻保留了這個名字。
走出絲綢掛毯室,我就來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為白金漢宮增建的部分。首先要穿過一條長廊,名叫東廊。剛才我走過的大樓梯,其另外一個方向也與東廊相連,所以賓客們從正門入口進入白金漢宮後,如果不去任何的典禮廳,則可以從大樓梯直接上到東廊,然後走入舞廳。
維多利亞女王決定要在宮中舉行社交舞會,除了需要一個巨大的舞廳之外,為數百位賓客提供茶水點心的晚宴廳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在東廊的側面,就有了這間舞會晚宴廳。現在,這個房間是作為女王出訪世界各國的展覽館。在這里,可以看到女王在各大洲訪問時收到的各種贈品、歷史照片、女王當時所穿的禮服等等展品。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些禮服,太奢華了。
舞廳占據了白金漢宮二樓的整個南面,面積超過600平方米,高度達14米,這是白金漢宮最大的一個房間。從1856年第一次使用以來,這里一直用來舉辦舞會、舉行冊封儀式、以及國事活動時舉辦國宴招待外國首腦。我從東廊的入口進入舞廳,這一小半房間現在用以展示國事活動的一些電視片,我找了個座位坐下來,一是休息一下已經走累的雙腳,二是從電視里看看女王的風采;這里的一個玻璃展櫃里,還展出了幾件女王配戴過的珠寶首飾,每一件都鑲著數不清的寶石,熠熠生輝;舞廳的中央部分被紅繩子給攔了起來,不能走進去;繞到舞廳的另一邊,這里有一個華麗的凱旋門,下方是王座華蓋和兩把王座;而房間里長長的一排玻璃櫃里陳列著各種勛章及授帶,還有女王用來冊封騎士的寶劍。
舞廳的這一邊連接的是西廊,穿過西廊,就進入到了國宴廳。從這里開始,所有靠西邊的房間都可以看到王室花園。國宴廳的牆上掛著許多過往君王的肖像畫,天花板則是耀眼的金色圖案,所有的裝飾品也是以金色為主。其中有一座金色的時鍾很值得一看,太陽神阿波羅架著四匹馬拉的戰車從空中飛過,而戰車的輪子就是一個時鍾,非常精美。餐桌上有幾件餐具展示,這些都是鍍銀的金器,放在桌子正中央的中央飾件上面還有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愛的四條狗的雕像。
現在我們又重新走回到了由納什設計的典禮廳,靠西邊的這一側,因為靠近王室的私人套房,所以設計了兩個大型的接待廳。離王室套房較遠的,也即與國宴廳相臨的,是藍色接待廳。還記得我們剛進來的時候在東邊看到的綠色接待廳嗎?把那些綠色全換成藍色,就成了現在這個房間。不過,綠色接待廳用的是金色的壁柱,在藍色接待廳里,全是用人造大理石製作的立柱,使用人造大理石在19世紀初的宮殿裝飾中還是相當前衛的作法。
穿過藍色接待廳,我進入了一間半圓形的房間,叫音樂廳,這里偶爾會用作私人演奏。另外,王室成員的受洗禮也在這里舉行,女王的三個最年長的子女就是在這里受洗的,據說受洗的水還是專程從約旦河運來的。房間圓形的穹頂非常漂亮,而四周仿天青石的人造大理石立柱也很引人著目。
好了,現在我到了所有接待廳里最重要的白色接待廳,它離王室的套房最近。事實上,在這個房間的西北角上,有一個櫃子後面是一道暗門,當打開櫃子上方的鏡子時,整個櫃子會跟著移開,露出一個通道,王室成員可以從後面的私人套間直接走到大廳里來。這個接待廳以白色為基調,採用壁柱設計,四面都鑲嵌著金色的浮雕或是雕塑,窗簾與維幔也是白、金雙色的花紋錦緞,整個房間顯得大氣而顯貴。
到此為止,整個二樓的參觀就結束了。穿過一個小的候見室,我走到了侍從樓梯,這是從一樓通向私人房間和典禮廳的另一個途徑。我從這里下到一樓,在樓梯的底部有一座真人大小的大理石雕塑,描繪的是戰神阿瑞斯與愛神維納斯。而這一座雕塑,則拉開了一樓長長的大理石廳的序幕。
大理石廳就在大畫廊的樓下,同樣是一個長長的房間,兩邊擺滿了大師們的大理石雕塑傑作。不過,由於房間在一樓的中央,所以幾乎沒有自然光照射。欣賞雕塑其實和欣賞畫作是一樣的,同樣也需要在日光下進行,所以這個大理石廳存在著先天的不足。我反正是一個門外漢,有燈光照著,我已經覺得這些雕塑美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從大理石廳中間的大門走出去,我來到了弓形室,其樓上應該是音樂廳。弓形室現在的主要作用,是女王用來單獨接見客人的會議室,特別是對遞交國書的外交使節。有時候,這里也可以用作宴會廳,在聖誕節和一些特殊慶典的日子裡,王室會在這里用餐。而這里也是王室花園的入口,走出這個房間,我就離開了白金漢宮的宮殿裡面,進入到了王室花園。
『柒』 英國著名建築
1、【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位於倫敦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之一。這座龐大的古羅馬式建築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初創於1753年,1759年對外開放。現有房屋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6,7萬平方米。原來主要藏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迄今共藏有展品400萬件。 大英博物館整日免費開放。
向左轉|向右轉
『捌』 英國白金漢宮有多高
高度14米,600平方
『玖』 英國倫敦有什麼著名的景點呢
倫敦十大著名景點: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倫敦塔是英國文化遺產的代表、首都的標志性宮殿和要塞,同時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在近千年的時光里,它曾扮演過城堡、王宮、寶庫、火葯庫、皇家鑄幣廠、監獄和動物園等角色,歷史相當豐富。
乘坐大廈電梯以每秒6米的速度登上第68層,猶如站上了城市之巔,倫敦塔、倫敦城、大本鍾和國會大廈等各個城市地標性建築全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陽光明媚的時候,站在觀景台上俯瞰倫敦方圓六十多公里的風景不成問題;夕陽西下,落日余暉映襯下的城市景色更是迷人;而華燈璀璨之時,星星點點的燈光則賦予了城市另一番唯美景象。
『拾』 英國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英國的標志性建築物是白金漢宮、倫敦塔橋、大本鍾、倫敦眼、威斯敏斯特教堂等。白金漢宮(BuckinghamPalace)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宮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也是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1、倫敦眼
聳立在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鍾,高106米,重14噸,鍾面直徑7、5米。分針走動時能把一個人吊起,由總工程師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從1859年以來,它以穩重深沉的鍾聲每小時為人們報時已達147年,被視為倫敦的象徵、英國的標志,至今BBC仍每天播出其鍾聲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