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的地理環境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其中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英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為1590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約為2700立方米。英國工業化程度很高,水資源開發利用主要為了改善城鄉人民的生活用水,發展工業、內河航運、水產養殖和水上旅遊等。英國年總用水量為115.11億立方米,其中公共用水佔47.3%, 灌溉用水佔0.3%, 其他工業等用水佔52.4% 。城鄉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322升。對污水處理非常重視,自1973 年以來污水處理已成為整個供水系統的一部分,廢污水的處理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英國是國際上城市水業民營化、市場化的代表。
英國的淡水有四分之三采自山中的湖水、水庫蓄水以及河流。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地下水。飲用水的質量很高。然而,從1995年夏至1997年春,英格蘭和威爾士經歷了兩年歷史上最乾旱的時期,水再也不是可以被任意取用的資源了。而供水管的滲漏則是另一個問題。相對來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仍擁有豐富的民用淡水和工業用水資源。為防止未來水資源的匱乏,政府於1997年5月頒布了一項十點計劃,對此私營的水行業公司均已同意遵守。 英國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32個區,包括3個特別管轄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 地區行政級別名稱備注英格蘭 都市郡 大曼徹斯特
默西賽德郡
南約克郡
泰恩韋爾
西米德蘭茲
西約克郡 英格蘭歷史上的45個郡於1974年廢除,改為6個都市郡(metropolitan county)和39個非都市郡(non-metropolitan county)(大倫敦Greater-London是單獨的行政單位) 非都市郡 埃文
貝德福德郡
伯克郡
白金漢郡
劍橋郡
柴郡
克利蘭夫郡
康沃爾
埃布里亞郡
德比郡
德文郡
多塞特
達勒姆
東薩塞克斯郡
埃塞克斯
格洛斯特郡
漢普郡
赫里福伍斯特
赫特福德郡
亨伯賽德郡
懷特島
肯特
蘭開夏郡
萊斯特郡
林肯郡
諾福克
北約克郡
北安普敦郡
諾森伯蘭郡
諾丁漢郡
牛津郡
什羅普郡
薩默塞特
斯塔福德郡
薩福克
薩里
沃里克郡
西薩塞克斯郡
威爾特郡 威爾士 克盧伊德
迪費德
格溫特
圭內特
中格拉摩根
波伊斯
南格拉摩根
西格拉摩根 威爾士歷史上的13個郡於1974年廢除,改為8個新郡 蘇格蘭 管轄區 邊疆區
中央區
鄧弗里斯加洛威區
法夫區
格蘭皮安區
高地區
洛錫安區
斯特拉斯克萊德區
泰賽德區 蘇格蘭歷史上的33個郡於1975年廢除,改為9個管轄區和3個島區 島區 奧克尼群島
設德蘭群島
西部群島 北愛爾蘭 郡 安特里姆郡
阿爾馬郡
道恩郡
弗馬納郡
倫敦德里
蒂龍 北愛爾蘭分為6個郡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一般只唱第一段。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國歌改為「God Save The King」。《天佑國王》是英聯邦國家的國歌和皇室頌歌。詞作者佚名,作曲者為亨利·卡累。
歌詞大意:上帝保佑女王,祝她萬壽無疆,神佑女王。常勝利,沐榮光;孚民望,心歡暢;治國家,王運長;神佑女王! 英國政黨體制從18世紀起即成為英憲政中的重要內容。截至2014年8月,英國主要政黨有: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當選新領袖。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Elizabeth ll)。全稱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
首相戴維·卡梅倫。1966年10月生於倫敦,是威廉四世國王後代,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遠親,已婚,現有一子二女。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戴維·卡梅倫出任首相。曾於2007年12月以保守黨領袖身份訪華。2010年11月作為首相首次訪華。
2015年03月12日,英國正式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❷ 像馬爾地夫這樣的大洋島國,它的淡水從哪裡
馬爾地夫主要島嶼原來有一些水塘,主要是雨水積聚。
但是由於人口膨脹和旅遊業的發展,這點水是杯水車薪的。
目前,馬國95%以上的淡水來源都是海水淡化工廠生產的,這也造成用水的昂貴;
另外,一旦淡化廠出問題,全國用水就會無著落。2014年12月4日,首都馬累最大的淡化廠因失火陷入癱瘓,全市10萬人就發生了飲水困難,該國隨即向印度、斯里蘭卡、中國、美國等國求援,並向沙特、卡達、科威特等國家政府提出經濟援助申請。
❸ 目前世界上淡水資源的狀況如何
全球淡水資源狀況分析 ——兼論中國淡水資源保護法律研究 楊曉玲* 摘要:淡水資源是大自然賜予我們人類的寶貴的自然資源。本文主要論述了全球淡水資源目前所面臨的危機狀況,包括數量上的不斷減少和質量上的日益惡化,並詳細闡述了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及淡水資源危機所引發的相關問題。並且對完善我國淡水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度做出了一定的探討。關鍵字:淡水資源 危機 水體污染 保護 以法治水 一、全球淡水資源狀況分析(一)全球淡水資源重要性及其分布概況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包括我們人類。從無生命到有生命,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直到我們人類的誕生,都是源於水的孕育。人類的生命和生存都離不開水,人可以7~10天不吃飯,但卻不能在兩三天內不喝水。因為人體質量的70%都是水,血液中水的含量高達83%。而且是水孕育了人類的文明。古代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的文明正是源於黃河、長江、尼羅河、恆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就是很好的佐證。【1】水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而淡水,是水資源中的一種,是區別於海水資源的概念。它指的是內陸的淡水資源,如河流、湖泊、運河和地下水體等,不僅包括屬於一國管轄之內的淡水資源,還包括屬於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領土或管轄范圍內的淡水水體。人類能夠直接使用的,也僅是這些淡水資源。【2】自然界中水資源極其豐富,但是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淡水卻很少。地球是一顆藍色的球體,有70.8%的面積被水所覆蓋,但其中97.5%的水都是鹹水,無法直接飲用。而在餘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佔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世界上淡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約65%的淡水資源集中在不到10個國家,而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卻嚴重缺水。(二)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 2003年3月在日本東京舉行了第三屆世界水論壇,聯合國有關部門發表了《世界水發展報告》。該報告是當今一份觀點較全、數據較新的淡水資源現狀報告。報告對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狀況進行了排序,人均可用水量排倒數後五位的是:科威特、加沙地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哈馬和卡特爾;排前五位的是:丹麥的格陵蘭、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法屬蓋亞那、冰島和蓋亞那。我國位居第128位。報告也對12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水質指標排序,最差的五國是:比利時、摩洛哥、印度、約旦和蘇丹;最好的前五國是:芬蘭、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和日本。我國排在第84位。報告指出,亞洲的河流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這些河流的鉛污染是發達工業國家的20倍。發達國家出生的孩子對水的消耗量是發展中國家的30~50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曾說:「要減少發展中國家的疾病,拯救生命,任何措施都比不上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水和合格的衛生條件。」 報告同時提出了以下一些我們當前所面臨的一些方面的危機:全世界約有11億人得不到干凈的飲用水,每天大約有6000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腹瀉,每年有超過220萬人因為使用污染和不衛生的水而死亡;有8.15億人正遭受著營養不良,其中發展中國家有7.77億人,轉型中國家有2700萬人,工業化國家有1100萬人;靠內陸淡水生存的24%的哺乳動物和12%的鳥類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到19世紀末,已有24~80個魚種滅絕;世界工業用水佔用水總量的22%,其中高收入國家佔59%,每年工業用水,有3~5億噸的重金屬、有毒化合物和其他廢棄物沉積到淡水資源中,其中80%的有害物質產生於美國和其他工業國家。【3】(三)、淡水資源危機的體現及其主要原因 淡水資源不足和質量惡化當前正成為僅次於環境變化的第二大全球性問題,自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水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危機」、「石油危機之後,下一個危機是水」的警報以來,水資源問題不僅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且越來越嚴重,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構成嚴重威脅。 1、淡水資源數量嚴重不足 根據1997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所做的關於淡水資源綜合估計的報告,人類現在直接或間接利用著世界淡水可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從1950年的1.7萬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並且會繼續下降。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約有13億人缺少飲用水。非洲和中東地區歷來缺水,旱災已成為非洲的主要自然災害,中東地區為約旦河河水的分配引起的戰亂是該地區的不安全因素之一。除中東和非洲外,原本水源充足的南亞、巴西、中美洲也鬧起了水荒。東歐、美國、日本也常會感到淡水供應不足,就連地廣人稀的加拿大、俄羅斯也受到缺水的威脅。而我國人均淡水量只佔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大多數城市供水不足。【4】有關方面預測再過20~30年,地球上缺水的人口將達28~33億。淡水資源的數量已呈嚴重不足之勢。導致淡水資源數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人口數量的增加和人們對淡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等。(1)、人口數量的增加。隨著全球人口數量和經濟活動的增長,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世界人口每年凈增1.25%,需增加用水量4%,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基數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由人口增加而導致的用水量的增加非常明顯,到20世紀末新世紀初,人類對水的需求量增加了1倍。(2)、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麵包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水資源的浪費和不珍惜,對節約用水觀念的淡漠,以及用水器具效率低下,管網滲漏,城市環境建設不考慮水資源的節約,盲目擴建綠地,不科學的選擇人工植被等,【5】每天被人們舉手投足間所浪費的水量是很大的,倘若把從每家用戶水龍頭里不經意間流掉的水、每個浴室里每天白白浪費的水及其他方式被人們所浪費掉的水積攢匯集起來,其數目肯定是極具震撼力的。還有農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很多地方目前仍採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次數和灌溉用水量比較隨意;在某些缺水地區,則不合理的截斷攔引河流水道中的水,造成流域水量減少和生態被破壞;沒有河水可引的地區會掠奪性的超采地下深層淡水,造成地下水虧空,如美國西部曾因過度採用地下水灌溉農田,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而導致黑風暴,使大片土地荒蕪。【6】 2、淡水資源質量日趨惡化 雖然一方面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長,但是另一方面人類卻在不斷的污染、破壞著淡水資源,對其進行不合理的利用。(1)、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是對淡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全球工業的發展,大小企業的數量顯著增加,產生的工業垃圾數量也成倍增長。目前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經濟和技術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有很多企業將其產生的工業廢水,未經過凈化或無害化處理便直接排入河流之中,其中含有大量的酸、鹼、汞、氯等有害物質;工業產生的殘渣、廢舊產品等廢棄物,也常被傾倒於河流、湖泊之中。同時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固體生活垃圾的數目也是驚人的。並且人類的鋪張浪費、不知節儉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導致了更多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產生。這些生活垃圾的隨意堆放和生活污水的未經完全處理,嚴重的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世界每年約有5000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億立方米以上的水體受到污染,約佔全球徑流量的14%以上。這些污水既有工業廢水又有城市生活污水。每天大約有200萬噸的廢物傾倒於河流、湖泊之中,每升廢水會污染近8倍的淡水資源。2000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8.2億噸,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2億噸,大部分未經無害化處理,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隨意傾倒或不安全堆埋,嚴重污染了我國的地表和地下水。【7】世界其他地方的淡水資源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西歐最大的河流萊茵河已經由於沿岸各國污水的排入,一度曾經成為歐洲最大的下水道;俄羅斯的伏爾加河也幾乎接受了全國近一半的污水;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也處在危機之中;【8】我國的淮河也曾經污染嚴重。受水污染影響最嚴重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因為那裡的供水和衛生設施不發達。用污染了的水做飲用水和洗涮,導致傷寒、霍亂、腹瀉、蛔蟲、血吸蟲等疾病的傳播。在發展中國家每年死亡的兒童中,有80%是死於由水污染導致的疾病。污染嚴重增強了淡水資源的緊缺程度,加重了全球的淡水危機。(2)、農村產生的水體污染嚴重 農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現為:化肥農葯的污染、禽畜糞尿的污染和農村生活垃圾的污染。農村種植作物時使用的大量殘留化肥、農葯經雨水沖刷等進入河流、湖泊或滲進地下水,對水體造成污染。關於農葯,如有機氯等,都是一些有毒化學品,有的還是劇毒、高殘留物質,進入河流後,它們極不容易分解,有的會存留十幾年,嚴重污染水體,並且水中生物將這些有毒物質吸入體內以後,會導致水中魚類等的死亡,或者留存在這些生物的體內,再經由家禽、家畜的食用和飲用而最終傳到人體內或者直接由於人的食用而將這些有毒物質吃到肚子里。由於人的肝臟內缺少將這些農葯轉化而排泄掉的酶,因此這些農葯便會留存在人體內,日積月累,造成對人體很大的傷害。【9】目前世界上好多地區發生的區域性的癌症和兒童的畸形症、惡性腫瘤等好多病症的病因都是這些有毒化合物。而化肥,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元素,排入江河湖泊中,會造成河流的富營養狀態,使得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過量瘋長,形成目前較為嚴重的「赤潮」現象,使淡水資源遭到破壞。農村的畜禽糞尿也是對淡水造成破壞的不容忽視的因素。隨著人們消費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禽、蛋等的消費日漸增多,於是導致農村禽畜養殖的數量也較為龐大。【10】這些禽畜的糞尿常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而且大部分也都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水體中,於是也成為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形成赤潮現象的重要原因。農村人口,尤其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其數量還是很龐大的,日常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人口產生的固體廢物垃圾,更是隨意傾倒堆放,缺少集中處理,嚴重污染了農村的河流、池塘等淡水水體及地下水。可見,目前全球的淡水資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四)淡水資源危機所引發的系列問題 當前由於淡水資源數量的不斷減少和質量的日漸惡化,淡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已成為關乎一個國家存亡的重要因素,淡水資源作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不可替代的寶貴自然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基本組成因素,已經不僅是一國的環境和經濟問題,而且已經演變為社會和政治問題,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1、影響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這方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缺水,導致國民生產的很多項目無法正常進行,致使糧食減產,帶來很大的損失。在我國,據銀行專家估算,我國每年因缺水影響工農業生產總值200億元,減產糧食200億公斤。而且還有很多因為缺水而失去的生命,他們的價值是用金錢無法來衡量的。 2、國家安全問題 水資源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和全球和平發展的重要問題。歷史上因為爭奪水源而引發的戰爭由來已久。世界上最早爭奪水源的戰爭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於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上的兩座古城,為了爭奪對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權而互相宣戰。再過去的50年中,由水引發的沖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國境的暴力紛爭,21起演變為軍事沖突。因水而簽署的水條約共200個。中東地區流血事件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以色列、巴基斯坦、約旦及敘利亞等國為了搶奪水資源而引起的;海灣地區的不安寧,除了爭奪石油資源以外,也有爭奪水資源的成分。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兩河流域的國家也因為爭奪水資源的分配而長期不和。可見水資源再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價資源,我們要從國家安全和全球和平穩定的角度來高度認識淡水資源的問題。 3、導致相關物種的滅失 受到水短缺和水污染威脅的不僅是我們人類。淡水生態系統中的物種更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世界一半的濕地在過去的100年遭到破壞。河流的斷流,湖泊的乾涸,以及人類不合理水利工程的建立等,都會給這些物種帶來極大的災難。在世界淡水魚類中,有20%受到威脅,瀕臨滅絕。在北美,淡水動物是面臨滅絕危險最大的野生動物群體,其滅絕速度是陸地動物種類的5倍。在《世界水發展報告》中對此也做出了反映。由於淡水資源的危機所帶來的相關問題還有很多,無法歷數。淡水資源問題必須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極大關注。 2003年已經被聯合國定為國際淡水年,旨在提高各國政府及民眾對淡水資源重要性以及淡水短缺問題嚴重性的認識,促進各國在淡水管理與消費領域尋求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戰略與開發新的技術,提高各國民眾參與保護淡水資源的積極性。 2003年世界水日的主題就是:「水——人類的未來」,2003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也是:「水——二十億人死於它(Water——Two m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這些都旨在呼籲全球公民應當在保持和改善世界淡水資源的水量和水質方面做出較多的努力。二、我國淡水資源保護法律研究我國是一個資源性缺水大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國人均佔有量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8位,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13個最貧水國之一。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不足4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30;沿海大部分城市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華北平原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米;我國七大水系斷流時間延長;湖泊萎縮、咸化、乾涸現象嚴重,平均每年消亡20個天然湖泊;七大重點流域地表水污染普遍,城市河段、城市湖泊污染嚴重,一些湖泊呈現富營養狀態等。【11】據預測,到2010年,我國年缺水量將達到1000億立方米。可見對淡水資源的保護已經成為我國刻不容緩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目前必須要做好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治理工作,根據人口——經濟——淡水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實現我國淡水資源與人口、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對淡水資源保護的一個手段便是「以法治水」,完備、細致淡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的嚴肅性和約束力來保護日益缺少的淡水資源。我國水資源方面的現行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簡稱《水法》(1988年頒布,2002年修訂),《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頒布,其96年修訂),《水土保持法》(1991年頒布),《取水許可證實施辦法》(1993年頒布),《防洪法》(1997年頒布)等法律、法規以及一些與之相關的配套法規等。盡管這些法律、法規構成了我國淡水資源法律保護方面的主要框架,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淡水資源保護的法律體系還存在一些不完備、不具體、不細致的缺陷。有人曾提議要頒布中國統一的《水法》,編纂成水法典,但從目前來看,這樣做的條件還不成熟,而且也沒太多必要,我們應當將更多的努力放在進一步修訂、完善這些法律法規,使之更加具體、完備,更具有操作性,更能體現可持續的發展觀念,促進循環經濟的建設、實施。【12】本文從一下幾個方面淺議我國淡水資源法律保護所應進一步完善或修改的部分內容:(一)明晰產權和交易制度 明確做出關於對淡水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支配權、經營權以及可交易性等重要問題的規定。從經濟學角度講,淡水資源作為一種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稀缺資源,必須明確其產權,並且能夠使其自由交易,才能夠得到公眾很好的保護和節約,減少污染和浪費的產生。同時也要建立排污權的交易制度。2001年我國已經在上海、江蘇等地進行排污權交易的試點,目前這些試點已經完成污染指標分配、相關法規制訂等基礎性工作。當然排污權交易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並納入到國家管理體系中來。【13】(二)完善飲用水資源保護制度 飲用水是關乎人們生命和健康的最直接的資源。我國飲用水資源的保護雖然在《憲法》、《水污染防治法》、《引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止管理規定》中有所體現,但與飲用水資源的稀缺性、污染的嚴重性和保護的迫切性相比,還顯得十分不足。我國的飲用水保護法律制度多是一些禁止、限制性的規定,鼓勵性的規定比較少;我國採用的是保護等級和程度比較低的飲用水水質標准,並且在實際中還未能達到這個標准;還存在很多空白。因此應該增加一些鼓勵性的飲用水保護制度,並且應逐步提高飲用水資源水質的適用標准,確定恰當的安全指標等。並且應注重製度的創新,以填補以前的空白,如規定飲用水資源使用調節稅,具體做法可以是:(1)對粗放使用、浪費飲用水資源的企業、城鎮居民徵收飲用水保護費,以促使其節約飲用水。(2)政府根據不同轄區水資源人均擁有量,制訂該地區不同規模的企業、單位和居民個人的用水量標准,對超標使用的企業、單位和居民個人,就其所超耗的部分徵收超額累進稅。【14】這樣政府通過稅收的強制性措施既能彌補市場的不足,進一步保護飲用水資源,又能夠實現國家的統籌規劃、增強區域間的均衡性,有利於改善全國飲用水資源地區間分配不均衡的狀況。(三)完善污水防治及重復利用的相關制度 對於污水的治理,是我國目前淡水資源治理最重要、也是目前討論研究最多的一個方面。因為污染嚴重加劇了我國淡水資源短缺,並且一旦污染,便需要我們花費幾倍、幾十倍的代價來彌補,因此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的「只污染、不治理」、 「先污染、後治理」和「邊污染、邊治理」的路子,而要注重從源頭上削減污染,遵從循環經濟的「3R」原則,減量化(re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從而有效的完善對污水的治理和重復利用。筆者認為我國可以採取以下制度方面的設計來實現這一目標: 1、調節資源稅,調整水價 長期以來,我國許多地區自來水和其他天然水價格嚴重偏低,削弱了人們的節水意識,無形中助長了對淡水資源的浪費。我國的水資源必須重新定價。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徵收資源稅,涉及范圍包括水資源、礦產資源等。如北京市從2002年開始在自來水價格中徵收水資源費,居民用水水價中包括了上繳市財政的水資源費。2004年又計劃對水費進行調整,水價平均由每立方米0.81元調整為1.37元,增幅70%。【15】我國應實行差別水價制度,將工業企業用水與居民生活引用水分開,實行兩種不同的水價,前者要高於後者。【16】 2、徵收污染稅 結合當前我國的稅費改革,把「排污費」改徵「污染稅」,以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和嚴肅性來加強約束。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課稅,這樣就可以直接激勵企業改進治污技術,減少其廢物的排放,同時政府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及時調整徵收標准,可以是對排放不超標的污水徵收較輕的稅,對排放超標污水從重征稅;也可以是僅對排放不超標的污水征稅,對超標排放污水的,應令其停產或停止經營,限期整改,同時還要處以罰款,使其產生寧可採取防污措施也不超標排放的效應。當然要確定好稅率,盡量採取差別稅率,不能過高而導致「過分清潔」、增加成本,也不能太低而起不到效果,並且可以由環保部門根據具體情況而代為徵收。 3、完善污水的再生重復利用制度 污水的再生及重復利用,是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發展道路,是科學的發展觀。國家可以統籌規劃,扶植循環經濟企業和產業,興建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支持建設循環經濟區域或城市,將污水也納入到市場的物料循環中來,從而實現「變廢為寶」,節約資源。比如,那些不含有毒物質的污水或經過一級處理的城市公共用水可以直接用來灌溉農田等。對注重污水再生利用的企業、單位,政府可以對其進行稅收上的減免,以激勵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同時鼓勵企業、單位積極研究治污技術和設備,對高新環保技術的研究、開發、轉讓、引進等予以稅收鼓勵。鼓勵污水處理廠及管網設施,對這些環保產業採取制度上的支持和鼓勵措施。 4、制訂以重點流域為基礎的特別性綜合法律 我國有七大重點流域,其流程長,流域寬,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和文明的集中地。但目前這些流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鑒於這些河流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影響,我國有必要制訂專門的以這些流域為基礎的特別性法律,將上游、中游、下游,從源頭到入海口,都納入到法律的具體規范中來。有必要先加快黃河法、長江法的制訂,以後也要制訂其他五大流域的特別綜合性法律。總之,由於數量的減少和質量的惡化,淡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與繁榮、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是制約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面對目前淡水資源短缺的危機,全世界人民都應當有這種危機觀念,都應當珍惜和保護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這種珍貴資源,節約用水,防污治水,既是為了我們當代人自身的利益,也能為我們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多留一點空間。否則,我們面臨的將是人類的災難,正如有人曾經說過,「如果我們不珍惜寶貴的水資源,那麼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參考文獻: [1] 方長青。《論水資源及其保護》,浙江林學院學報。2002年6月刊 [2] 王曦。《國際環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87頁 [3] 科司。《世界水資源現狀》,科技經濟透視。3002年第9期,總第213期 [4] 諸大建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71頁 [5] 連進元,趙彥紅。《對我國淡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探討》,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第28卷第3期 [6] 周毅。《跨世紀國略,可持續發展》。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89頁 [7] 韓德培。《環境保護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4頁 [8] 同[1] [9] 同[6] [10] 上海市貫徹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科技節組織委員會辦公室。《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100例》。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16頁 [11] 韓德培。《環境保護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5頁 [12] 文伯屏。《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法律對策》,重慶大學學報。2003年第9卷第5期 [13] 江偉鈺。《我國淡水資源持續利用與依法治理的若干思考》,科技與法律。2003年第3期 [14] 袁文卿。《水環境污染的治理政策》,環境保護。2004年2月 [15] 馮之浚主編。《循環經濟導論》。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6] 藍楠。《我國飲用水資源保護的立法構想和制度創新》,環境保護。
******************************************************************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❹ 英國是不是島國
英國是島國。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
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帝國繼16世紀的西班牙王國之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19世紀中葉,英國發動兩次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強佔香港,參與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鎮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強化對印度的統治。
❺ 島國的淡水都是靠進口嗎比如:英國、日本之類的
人家雖然是島國,但是河也是很多的,日本麗根川、信農川等等河流雖然比不上長江黃河但是人家自己用足夠了,英國泰晤士河水也是不少的。再加上島國人口不多完全夠用。至於中東缺水很嚴重,於是就有了海水淡化工程,海水淡化工程是一項耗費巨大能源的蒸餾工程,一般國家用不起只有像沙烏地阿拉伯等石油能源大國能消耗的起。 現在正在研製新的技術,靠自然力淡化海水,就是用管道使海底的冷水上行,冷卻潮濕的海風來收集冷凝水,不過還在試驗階段。
最後補充就是 在中東 水比油貴。在中國人們是怎麼對待水 怎麼對待汽油的,到中東就翻過來了,水省的邪乎,而汽油有時候卻灑的滿地沒人心疼!
❻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那島上又為什麼會有淡水的河流呢
河水主要來自天空降水和積雪融化(來源同前),為水蒸氣上升後形成,幾乎不含鹽。
河水中的鹽分到海里之後, 海洋的蒸發只帶走水分, 留下鹽分,日積月累,海洋就成為鹹水了。
無論海水還是河水,其實都含有鹽分,只不過河流水鹽的成分很低,我們嘗不出罷了。
陸內的水把岩石、土壤里的鹽份沖走帶入河流再匯集到海洋,海水蒸發成水蒸氣走了,而鹽份是蒸發不了的留在海洋里,水蒸氣在大氣循環中回到大陸,再下雨再沖刷再回到海洋,於是海水就越來越咸了。
有一些河流的「終點」不在海洋,於是形成了內陸鹹水湖,比如我國的青海湖。
(6)英國是個島國為什麼有淡水擴展閱讀
海水中的成分可以劃分為五類
1、主要成分(大量、常量元素):指海水中濃度大於1mg/kg的成分。屬於此類的有陽離子:鈉、鉀、鈣、鎂、鍶。陰離子:氯、硫酸根、溴、碳酸氫根、碳酸根、氟六種,還有以分子形式存在的H3BO3,其總和占海水鹽分的99.9%。所以稱為主要成分。
由於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較大,各成分的濃度比例近似恆定,生物活動和總鹽度變化對其影響都不大,所以稱為保守元素。
海水中的Si含量有時也大於1mg/kg,但是由於其濃度受生物活動影響較大,性質不穩定,屬於非保守元素,因此討論主要成分時不包括Si。
2、溶於海水的氣體成分,如氧、氮及惰性氣體等。
3、營養元素(營養鹽、生源要素):主要是與海洋植物生長有關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經常受到植物活動的影響,其含量很低時,會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長,所以這些要素對生物有重要意義。
4、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屬於營養元素者。
5、海水中的有機物質:如氨基酸、腐殖質、葉綠素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水
❼ 島國的淡水從哪兒來的
只要島嶼的面積夠大,就完全可以形成淡水資源。比如你說的馬達加斯加,印尼這樣的島國,雖然是島,但上面也有淡水河流。河流歸根到底的形成原因,就是一個大氣循環的過程,只要島的面積夠大就可以形成河流,說島嶼就沒有淡水資源是毫無根據的。。。
一般沒有淡水資源的島嶼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你說的這幾個,澳大利亞在地理范疇上是大陸不是島。馬達加斯加和印尼都有相當大的島嶼面積,而只有新加坡面積較小,但即使是新加坡這種大小,也有幾十條淡水河流。只不過相對於他們的人口,不是很夠,所以新加坡建立了一些蓄水池和海水淡化工廠。
一般完全沒有淡水資源的島嶼都是非常小的島嶼,比如我國南海的那些島礁。。這些島嶼不適合大量人類生存,如果有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建立人工的淡水供養系統。一般三種方法:1,靠補給,從海灣運來淡水。2,蓄水,最大程度的保存雨水。3:海水淡化。。。。如果只是少量幾個人的生存的話,還可以收集植物排除的水蒸氣,或者利用早晚的溫差收集露水。
❽ 全球最大的沙島為何卻有著最干凈的淡水
全球最大的沙島並不在中國,現在網路上能查詢到的答案幾乎都說是崇明島,但其實是在澳洲,並且在1992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大自然類世界遺產!
心動的寶寶們,記得去澳洲玩的時候別錯過這里哦,查詢到的信息顯示在澳洲當地跟團雙人三日游僅需300多美元!
❾ 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島國是為什麼它被列入缺水國家
諾魯吧~~~~~~~
周圍都是海水,缺乏淡水資源
❿ 英國地形地貌的資料,具體詳細點,些論文用
地形地貌:
英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其西北地區主要地形是高原;而東部和東南部則主要是低地,他們是整個歐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組成部分。
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經2°08′~東經0°43′,北緯51°00′~52°3′。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
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其中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5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
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英國終年受西風和海洋的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植物生長。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英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為1590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約為2700立方米。英國工業化程度很高,水資源開發利用主要為了改善城鄉人民的生活用水,發展工業、內河航運、水產養殖和水上旅遊等。
英國年總用水量為115.11億立方米,其中公共用水佔47.3%, 灌溉用水佔0.3%, 其他工業等用水佔52.4% 。城鄉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322升。對污水處理非常重視,自1973 年以來污水處理已成為整個供水系統的一部分,廢污水的處理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英國是國際上城市水業民營化、市場化的代表。
英國的淡水有四分之三采自山中的湖水、水庫蓄水以及河流。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地下水。飲用水的質量很高。然而,從1995年夏至1997年春,英格蘭和威爾士經歷了兩年歷史上最乾旱的時期,水再也不是可以被任意取用的資源了。
而供水管的滲漏則是另一個問題。相對來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仍擁有豐富的民用淡水和工業用水資源。為防止未來水資源的匱乏,政府於1997年5月頒布了一項十點計劃,對此私營的水行業公司均已同意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