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年英國人如何征服印度
中英鴉片戰爭前240年,按西元紀法是1600年,這一年的12月31日,英皇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一個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這個公司便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公司」,簡稱為東印度公司。
(1600年,圖為設在倫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大樓)
八年之後,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個貿易點建成,位置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蘇拉特(往南250公里便是孟買)。再過兩年,又在孟加拉灣建立了第一所工廠。
1612年,東印度公司打敗了在印度的競爭對手葡萄牙人,這勝利贏得了當時印度皇帝的注意。當時的印度,依舊是穆斯林王朝統治,而因為此時的皇帝自稱祖先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印度史上一般稱其為「莫卧爾帝國」(莫卧兒即蒙古的印度讀音)。
莫卧兒皇帝及其後妃(即泰姬陵的主角)
1615年,
英皇詹姆斯一世派使者拜訪了莫卧兒皇帝,成功地獲得了皇帝授予東印度公司獨一無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皇帝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享受無限制的自由。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我的總督和長官會給予他們自由。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願我們的友誼永恆。」
英王詹姆士一世
1698年,東印度公司買下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在莫卧兒帝國眼裡只是一個小村莊,
無非是多生產一點大米和黃麻而已,然在英國手中,卻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總部。
來自印度全國的的糧食和工業原料,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加爾各答
而隨著資產累積越來越大,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其他據點也發展起來,譬如馬德拉斯(印度東南沿海,原為一個普通漁村,發展成為英國獲取南印度棉紡織品和手工藝品的基地),譬如孟買(印度西海岸的海港,原為葡萄牙殖民地。1661年被作為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轉贈給英國)
東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資本雄厚的他們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建立軍隊,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這一切,終於引發了英國與印度的戰爭。
1757年,一場戰爭終於在孟加拉王公與東印度公司之間發生。
孟加拉這邊其實有法國人的支持,而東印度公司則買通了不少孟加拉將軍。戰爭發生之際,孟加拉有七萬大軍,法國人送來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東印度公司這邊只有900個英國兵和2000名印度人。
可是戰斗一打響,突然一場傾盆大雨,孟加拉軍和法軍的槍炮火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軍的槍炮火葯都預先蓋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於是,當雨停之後,戰爭便成了英軍利用火器對孟加拉人的密集射擊,而孟加拉的部分將領乘機叛變,轉到英國這一邊。
這一戰,英國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實際上打死打傷500餘人)。
此時,距離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尚有83年。大清國正是乾隆皇帝在位,他對大陸南邊發生的這些事,幾乎是一無所知,而且也根本不想知道。
⑵ 現在印度和英國誰厲害,英國遠征印度還能征服印度嗎,英國人口6500萬,印度人口12億,還能佔領印度
英國在過去被稱為如日不落帝國,是靠他強大的海軍征服世界。在不動用核武的條件下,英國海軍軍事力量並不是很強大,只有一艘現役航母,對比而言印度就有兩艘服役。假如,英國遠征印度,他一艘航母遠洋跑到印度,根本對抗不了印度的兩艘航母。加上本土地利,印度海軍各種補給增援可以很迅速的完成。所以現今英國根本不可能征服印度了。至於誰厲害,就軍隊而言肯定是英國強大的,畢竟是現代化程度高度發達的國家。裝備訓練等都比印度強很多。看維和部隊就有英國,而沒有印度。總而言之,英國比印度厲害,但還是征服不了印度的。。
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印度跟隨英國出動了多少人參戰庚子賠款分給了印度多少
八國聯軍中英軍占約3000人,大部分都來自印度等殖民地,英國本土的人反而沒多少,至於錢分了多少給印度,真的沒找到資料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以當時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入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⑷ 英國用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英國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的說法,實在是有點誇張,實際上問的應該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政策,是如何少數統治多數的。
此後英國對殖民政策進行了調整。先是取消了東印度公司,其次由英國政府接管政權,「取消議會監督局和公司董事會的設置,代之以內閣中的印度事務大臣,並且還設置一個十五人組成的印度事務委員會加以輔佐」,在文化宗教政策上也更加的溫和,但是廢除了種姓制度,承認居民的財產繼承權等等。
簡單來講,實際上就是扶植印度本土的代理人,以印度人來治理印度,並且引進先進的文化制度以及科技,在這個基礎上,印度也進一步現代化。總而言之,印度對英國的社會文化影響也就限於農業社會層面。在工業社會上,印度確實在成就上比不過英國,所以並沒有這方面的文化輸出。
⑸ 印度曾經被英國統治,那段黑暗歷史持續了多少年
英國人完全統治了印度190年,樓主說的400年指的是從入侵開始算了。
1849年3月29日,英國殖民者宣布把旁遮普省並入英屬印度領地,由印度總督直接統治。旁遮普的被吞並,標志著英國完成對印度的征服過程。
1947年6月3日,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同意把英屬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國和孟加拉國)。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誕生。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國。
⑹ 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初征服印度時用了多少名軍隊
英國東印度公司創立於1600年。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拉特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東印度公司在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變成了進一步侵佔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
東印度公司訓練僱傭 軍,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但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實際上是為英國人服務的。它由歐洲軍官指揮,對英國佔領印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這支僱傭 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1757年6月23日發生的普拉西戰 役,英軍的勝利標志著印度開始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此戰當中,英軍的指揮官是克萊武,他手下的軍隊只有900名英兵,還有2000名印度雇傭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印度僱傭軍逐漸體現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色彩。比如有:廓爾喀騎兵、旁遮普騎兵、錫克騎兵、孟加拉輕騎兵、孟加拉步兵等。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進行殖 民 掠奪,除了搶 劫孟加拉國庫外,1799年攻 陷邁索爾首府時又搶 劫了價值1500萬英鎊的王室珍寶。
⑺ 英國在殖民地屠殺了多少億人
先說北美印地安人,從英國殖民到獨立成美國(美國人還是英國殖民者及其後裔),英國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的一系列戰役和印第安人的反抗,從1622年一直持續到1769年。
美國建國以後,隨著疆土的大踏步向西擴展,資產階級當權派對印第安人的征討和屠殺進一步加強了。美國政府開始正式建軍後,命令軍隊立即向西開進。美國陸軍第一團從成立之日起,征剿印第安人就成為它的基本任務。
美國聯邦正規軍隊和民兵從事的這種殘暴的屠殺和征剿,從1803年一直持續到1892年,差不多進行了整整一個世紀。特別是在l 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在當地民兵的配合下,美國聯邦正規軍採取分進合擊等戰術,集中發起了1000多次不同規模的軍事行動,基本上完成了消滅印第安人的作戰任務。
據美國一些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依據史料重新做出的推算,當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在現在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居住的印地安人總人口少則為3000萬,多則達l億。為謹慎起見,我們就以他們推算的最低數字、即3000萬人為難。
那麼,在20世紀70年代我生活在美國期間,被迫分散聚居在美國全國各窮鄉僻壤的「保留地」里的印地安人總人口還剩下了多少呢?據美國官方統計,還不到80萬人。 這就是說,在這3000萬人里,至少有2900萬人先後被美國資產階級的前身——以英國為首的西方殖.義者和建國以後的美國資產階級所屠殺了。
在澳洲,1788年,澳大利亞淪為英國殖民地,從此大批英國白人移民涌來。開始時,澳大利亞是英國犯人流放地,來的移民丅主要是英國犯人,因此澳洲黑人所接觸到的是犯人移民,黑人和白人的關系主要是黑人部落成員和犯人的關系。在英國白人殖民者屠殺下,澳洲大陸黑人人口大幅度減少,到1947年僅餘4.7萬人,就是說85%的人被虐殺了。餘下的黑人在死亡的威脅下只好內遷,其中大部分遷往內陸荒漠地區。塔斯馬尼亞黑人的命運更為悲慘,在虐殺下,1847年剩下40人,1860年只剩有11人。1869<0>年只剩下男女兩人,而當年這位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男子也死了,這樣只剩下最後一個女人了。後來,這個名叫特魯卡尼尼的女人死於1876年。這樣,到1876年,所有塔斯馬尼亞人在七十三年的時間里全部被消滅了。
其他劣跡:為了修建蘇伊士運河,英國殖民公司活活累死了12萬埃及勞工。舉世聞名的黑奴貿易,讓非洲損失了約一億兩千萬人口,當讓這部光是英國一國乾的。在印度,英國人將拒絕使用塗有牛油豬油子彈的印度士兵捆在烈日下暴曬致死;英國人將被俘的印度起義者綁在大炮的炮口上開炮轟死;英國人俘虜了莫卧兒帝國的末代皇帝,在他面前砍掉王子的腦袋喝王子的血,還說「不喝他們的血我們的靈魂不得安寧」,英國在殖民地橫征暴斂,不顧當地人民死活,1771年印度孟加拉邦的一次飢荒,3000萬總人口中死了1000萬。英國侵佔印度280年總共害死了多少印度人,已無法統計。當年英國旅行家描寫印度,「德干高原到處是白骨累累……」
⑻ 二戰結束時英國有五百萬軍隊,為何卻讓印度獨立了
從近代史來看,憑借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歐洲國家紛紛在世界范圍內搶占殖民地,其中最成功的是英國。憑借幾千萬人卻統治了全世界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憑借2萬人就敢東征大清帝國,憑借無敵艦隊更是橫掃世界。而且英國征服印度,花費的軍隊也比較少。但是有個問題很讓人不解,那就是二戰結束後,英國明明還有500多萬軍隊,但是卻為何甘心,眼睜睜的看著印度獨立呢?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
⑼ 英國殖民者有著什麼樣的兵力
英國殖民者在征服和統治印度的過程中,徵募了一支印度僱傭軍,即所謂的士兵「西帕依」。英國殖民者利用24萬印度士兵統治著兩億印度人民,同時利用4萬英籍軍官控制著這些印籍士兵。印籍士兵大多來自傾家盪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為生計所迫,不得不到軍隊中賣命。
⑽ 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初征服印度時用了多少名軍隊好像只是幾百名,是不是
1757年6月23日發生的普拉西戰役,英軍的勝利標志著印度開始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此戰當中,英軍的指揮官是克萊武,他手下的軍隊只有900名英兵,還有2000名印度雇傭兵。
關於英國在印度的雇傭兵:
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勢力的不斷擴張,他們開始訓練僱傭軍。這些僱傭軍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但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實際上是為英國人服務的。這支雇傭兵由印度當地人組成,由歐洲軍官指揮,對英國佔領印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這支印度僱傭軍隨著時間的退役,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逐漸體現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色彩。比如有:廓爾喀騎兵、旁遮普騎兵、錫克騎兵、孟加拉輕騎兵、孟加拉步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