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戰時期英國為什麼要參戰
不得不戰啊,那是帝國主義擴張合法化的時代,德意志那時候剛統一,那時候士氣正高,而且是領土擴張浪潮,打鄰國幾乎不需要理由,隨便編一個就行,法國剛被德國收拾完,割地賠款,再來幾次法國就沒了,當時單挑的話德國陸軍在當時基本是無敵的,但是,海軍不行啊,所以德國急需發展海軍,但是海軍的燒錢速度,你懂的,要是德國拿下了法國,不出十年,英國的海軍優勢盪然無存,到時候面對德國陸軍的登陸,誰能擋住?俗話說的好:英軍打死不登陸,登陸就打死。
既然必有一戰,那就趁對手沒那麼強的時候打唄,所以只能拉昔日仇敵法國一把,畢竟不在本土作戰能把戰損降到最低,所以英國就被迫參戰了,當時最不想打的就是英國,人家本來就是老大的地位,日不落啊,海上霸主啊,倫敦是世界貿易中心啊。
誰都想當霸主,可霸主只有一個,沒當上的拚命要上位,當上的拚命要保住位置,這就是帝國主義擴張時代的主旋律,要麼打,要麼被迫打,否則就沒有機會擴張了,看看現在的形勢,你覺得荷蘭還有機會統一尼德蘭地區嗎?
總之,就是英國人玩大陸均勢政策玩脫了,德意志崛起太快了,不得不戰
㈡ 英美戰爭為什麼英國海軍輸了
美國有本土作戰優勢,無論是補給還是兵源。
㈢ 英荷戰爭英國為什麼取勝
英荷戰爭時期英國尚未完成工業革命,加之國家處於內亂時期,實力其實不及荷蘭。三次英荷戰爭英國僅有第一次是明顯勝利,第二次是略微失敗,第三次平手。
戰術上皇家海軍率先採用線式戰術,其戰列艦普遍比荷蘭戰艦大,將領又多為炮術專家,所以總體來說占據優勢。但是荷蘭海軍採用吃水淺的小船使得英軍在數次獲勝的情況下因為忌憚荷蘭海岸的淺談而放棄追擊擴大戰果的機會。而自第二次英荷戰爭開始,經過改革的荷蘭海軍在質量上已經和英軍接近,在堪稱十七世紀最優秀的海軍上將德.魯伊特的指揮下頻頻重創英軍。第三次英荷戰爭更是面對英法聯合艦隊也能不處下風。
戰略上荷蘭的確在三次戰爭中被削弱,但是英國通過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的做法也只是更加惡化了國內局勢。說英國通過英荷戰爭獲得海上霸權的說法是不恰當的,如果第三次戰爭不是法國的加入,英國的失敗幾乎是註定的。
三次英荷戰爭的結果應當是一個平手局面,荷蘭英國海上力量達到均衡,荷蘭財力依然勝過英國。戰爭到1672年英國和荷蘭單方面媾和,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而荷蘭則要耗盡家財在陸上和法國對抗到1678年。
之後,荷蘭執政威廉成為英國國王,兩國同盟。當時的海軍實力應該是英法荷三足鼎立。在1692年的拉烏戈海戰中英荷聯合打垮了法國海軍,使得法國海軍從此一蹶不振。之後在漫長的奧格斯堡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荷蘭負責用財力支持同盟在陸上對抗法國的戰爭,耗盡了國家的財富,考慮到海上有強大的盟友,荷蘭縮減了本國的海軍,轉而專心陸戰,將海上優勢從此讓給英國。
所以直到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說英國獲得了海上霸權才算是實至名歸。荷蘭算是英國在崛起路上遇到過的最強大也是唯一沒有戰勝的對手。通過與如此強大對手的交戰,英國海軍磨練了自己,其先進的戰術理念和頑強的戰斗精神幫助她在之後兩百年稱霸海洋。
㈣ 為什麼二戰法國海軍慘敗給英國海軍
因為當時英國和法國還是盟友關系
法國艦隊對英國艦隊毫無防範,根據站前英法簽訂的同盟協議,法國艦隊在戰時接受英國艦隊指揮(因為站前法國艦隊錯誤的發展方向,使得法國海軍相關工業有點瘸腿,所以部分軍艦在英國軍港進行維護和休整),
當法國投降的時候,法國依然擁有位列世界第四的海軍艦隊,英國想要抗衡德意志就只能靠那個天然的英吉利海峽和大英帝國的海軍艦隊了。假如法國的艦隊被德國收編的話,英國就凶多吉少了!
丘吉爾就親自給法國政府發了一個外交照會,意思很簡單,你們要和談也行啊,但是把你們的艦隊開來英國或者美國吧!
但是法國回復我們保持中立。但是以丘吉爾的奸詐,絕不相信希特勒給法國這種中立機會嗎?肯定不會啊!所以留給丘吉爾的就兩個選擇:一是勸降法國艦隊;二是觸動大英帝國的艦隊,直接幹掉法國艦隊!
所以,英國戰時內閣制定了「奪取、控制乃至消滅法國艦隊」的計劃,即「弩炮計劃」。英國海軍突襲停泊在英國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軍港的法國軍艦,解除其武裝,並接管艦隊;
7月3日,法海軍主要集結地的北非海岸的奧蘭和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皇家海軍「H艦隊」在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將法國艦隊圍堵在軍港內,提出條件:要麼加入英國開展對德作戰,要麼六小時內自行鑿沉所有艦船。高傲的法國人既不想臣服於德國,更不想屈服於英國,他們拒絕了英國人的條件。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進攻,法軍在讓·蘇爾海軍上將指揮下奮起還擊。畢竟英軍有備而來,而且海空軍力量更強一籌(軍艦在港口內無法迅速移動,也就無法躲避炮彈,而英國海軍軍艦則毫無顧忌),法海軍損失慘重,包括3艘戰列艦在內的一大批艦艇被毀,1297名法國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傷。而更令法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打敗他們的德國人尚且允許法國人保留自己的海軍,而幾周前還並肩做戰的盟友英國人卻要對法國人趕盡殺絕,顏面掃地。這一事件激起了法國人的公憤,導致貝當政府斷絕了與英國的外交關系。達爾朗當即下令採取報復措施,轟炸了英軍在直布羅陀的基地 。
㈤ 英國海軍為什麼衰敗從何時衰敗
因為國家經濟在1戰後大受影響.國家負債嚴重.
從19世經(一戰後到二戰後)
㈥ 為什麼說英國海軍在保衛克里特島的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1941年5月20日的初攻過去以後,德國最高統帥部下令停止進攻雷西姆農和伊臘克林,而集中主要兵力進攻蘇達灣地區。
在英國海軍少將羅林斯指揮下的一支威力強大的艦隊,包括戰艦「沃斯派特號」和「英勇號」,由8艘驅逐艦掩護,部署在克里特島的西面,以便監視預料中的墨索里尼的艦隊參戰。
1941年5月21日,英艦竟日遭受猛烈空襲。驅逐艦「朱諾號」被擊中,兩分鍾後沉沒,死傷慘重。巡洋艦「阿賈克斯號」和「獵戶座號」也受創,但仍繼續作戰。
夜間11時30分,英海軍少將格倫尼率領巡洋艦「代多號」、「獵戶座號」、「阿賈克斯號」,以及驅逐艦4艘,在干尼亞以北18千米的海域截住了德國運兵船隊,激戰兩個半小時,擊沉滿載德軍的輕帆船不下12隻和輪船3艘。據估計,當夜溺斃的德軍達4000人。
英國海軍在保衛克里特島的戰斗中,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發揮了重要作用。
㈦ 如何看待英國的海軍
如何看待英國海軍的呢?
如果從各國海軍的綜合實力對比來看,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長期以來一直徘徊在世界的前4~5的位置上,新世紀之後,英國皇家海軍也就進入到了新老艦只更新迭代的階段。原有的主力艦只基本上已經退出歷史舞台,這些主力裝備當中就包括了退役包括輕型航母,鷂式艦載機等等。隨著新的兩艘中型航母服役,F35B交付,45型防空驅逐艦,機敏級的量產,(不可小視的水下核力量,裝備戰斧和三叉戟遠程打擊力)幾年之後可能將英國海軍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至前3名的位置。
當然,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英國皇家海軍目前的綜合實力確實算不上是強大,但是,他的老底子還在,只要能夠進一步加大軍費的投入,以英國海軍的老底子,他們可能很快就能恢復元氣,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如果英國與法國最終打造出來一個聯合海軍的話,他們的綜合實力將很快得到極大的躍升。
㈧ 為什麼英國海軍被稱作「皇家海軍」
英國海軍的英文名稱為「英國皇家海軍」,英國海軍艦艇稱為「女王陛下的海軍艦艇」。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呢?這是因為英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憲法規定,英國女王是英國世襲的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總司令。英國女王有權任命內閣首相、政府大臣,有權統率軍隊,對外宣戰和議和。英女王是「國家的化身」,「一切權力的源泉」,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英國政府被稱為女王陛下政府,英國的海外領地被稱為英女王陛下的領地。所以,英國武裝部隊被稱為「皇家」部隊,英國海軍當然就被稱為「皇家」海軍。
1642—1648年,英國爆發了內戰,在這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反對封建專制王權的戰爭中,以奧利費·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4.25-1658.9.3)為首的英國陸軍(當時稱為「新模範軍」最後打敗了支持國王的王黨軍,把英王查理一世俘虜了,經特設高等法庭審判,以暴君、叛國者、殺人犯和人民公敵的罪名,於1649年1月30日將其送上斷頭台。
1660年4月,剛剛復辟上台的查理二世將海上力量定名為「皇家海軍」,而拒絕頒發陸軍使用「皇家」字樣的特許狀。1918年4月1日英國空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正式成立,皇室立即將其定名為「皇家空軍」。時至今日,英國王室似乎一直對陸軍心存芥蒂,沒有同意英國陸軍前冠以「皇家」這一稱謂。
㈨ 英國當年號稱第一海軍強國,為什麼太平洋戰爭中被日本打得那麼慘
在二戰中,英日沒有太大的碰撞,只有在香港、緬甸等地區有戰事。之所以被打得那麼慘,原因很簡單。
一是英國國力下降。英國是以殖民體系為根基的,國內市場狹小,是主要靠輸出產品的老牌帝國主義。經過一戰、二戰,殖民體系受到毀滅性打擊,國力下降。日本、德國相對而言是新興國家,有後發優勢,技術更先進。蒸汽機革命在英國,而後來的電氣革命則擴散到德國、美國、日本。特別是日本海軍在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可以說是塑造了日本的國運,被日本大力發展。
二是二戰重心,特別是英國重心在歐洲。歐洲火起,英國被德國打得朝不保夕,本土告急,大西洋航線都險些被德國的無限制潛水艇戰掐斷。主要力量,尤其是海軍力量用於與德國作戰,及保護大西洋航線,東南亞與英國隔了一個半球,交通不便,英國無暇東顧。而日本的主要視線就在東亞和東南亞。
三是軍事力量薄弱。二戰時英國在香港、緬甸的駐軍多為印度僱傭軍,戰鬥力本來就不高。
所以,英國被日本打得那麼慘就不足為奇了。
㈩ 英國海軍為何在面對英國海軍的對手時,只是個打醬油的
英國是二戰時期的世界三大海軍強國之一。不過由於英國海軍在二戰中表現的比較平庸,Z艦隊又在馬來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打的全軍覆沒,所以人們對英國海軍的實力非常懷疑,很多人都認為英國海軍根本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只是打醬油的角色。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二戰時的英國海軍雖然衰落,但仍然不是日本這個暴發戶可以比的,英國海軍是當時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海軍力量。看一看英國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就知道當時的英國海軍有多厲害。
在印度洋,英國海軍在和日本海軍進行了激烈的對抗後,逐漸扳回了局面,把日本海軍趕出了印度洋。而在太平洋,英國則重組了太平洋艦隊,以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等英國屬地為依託,協同美國海軍向日本海軍發動反攻。僅僅萊特灣海戰中,英國就派出了三艘航母以及大量戰艦參戰,消滅日本不少的主力艦。當時的英國太平洋艦隊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擊日本海軍的第二大海軍力量。擁有6艘光輝級航母的英國太平洋艦隊可不是擺設。如果不是二戰時英國無暇顧及遠東,借日本個膽子也不敢打英國遠東艦隊的主意。日本海軍在馬來海戰中幹掉兩條裸奔的英國軍艦真沒什麼好吹的。如果日本弄兩條戰艦去北海,估計還沒到印度就被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