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你對英國處理民族問題有什麼想法

你對英國處理民族問題有什麼想法

發布時間:2022-06-09 22:28:50

① 談談你對英國的看法吧

經濟上:英國GDP是世界第五或第六,人均也挺靠前,還是很發達的

生活上:物價比較高,消費指數高,以前有人抱怨說英國人工資雖然高,可是休息時間不多,還不如在法國生活,雖然少賺些錢,可是活的愜意

文化上:應該說是比較保守和高傲的,有一種貴族氣,比較緬懷大英帝國時代的光輝成就,不過在文學上的成就很高,是西方最出名的兩大文學產地之一吧(另一個是法國),想想莎士比亞一個人就夠了
下午茶是很受人歡迎的,法國人愛喝咖啡,英國人愛喝茶,而且是紅茶,對比一下,可以得到很多結論
個人認為英國人還是比較理性的,要說狂熱,拉丁民族可能更狂熱(個人一直以為德國人應該更冷靜,可是就是這個民族發動了兩次大戰,真不知為什麼,是普魯士的原因還是霍亨斯淘芬還是條頓騎士的緣故,不得而知),所以英國人在科學上很有貢獻,緬懷一下牛頓,在緬懷一下培根,還有麥克斯韋等等等等,中世紀最出名的自然科學家羅傑爾培根也是英國人
當然,洛克的哲學,霍布斯的哲學,休謨的,貝克萊的等等也都是光輝燦爛

氣候:溫帶海洋性的氣候還是挺宜人的,就是冬天比較冷,不過倫敦已經不是霧都了,環境應該是不錯的
地理上:一道不寬不窄的英吉利海峽恰到好處,說它不寬,是因為歷史上多次歐洲大陸的入侵,伊比利亞人,凱爾特人,羅馬人,盎格魯薩克森人,基督徒,諾曼人(除了維京人)都是通過英吉利海峽給不列顛帶來了文明和技藝;說它不窄,近代以來,拿破崙也好,希特勒也好都沒有徵服這個島嶼,就是因為這么一衣帶水。
另外,島嶼有島嶼的特性,最大的特點是孤立,以前希臘人都把這個陌生的地方看成極樂的永生,不過在文化上就形成了島國心理,看看近代英國的外交政策吧,光榮孤立和勢力均衡,就是島國心理在外交上的體現
不列顛島擁有高原,山地,平原,草場,湖泊,河流,應該說集全了各種地形特徵,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島的任何地方距海不過200公里,居住的環境應該不錯

歷史上:盎格魯薩克森的入侵和諾曼人的入侵對英國的歷史有決定性的影響。英國的文化差不多就是凱爾特人的文化+日耳曼人的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法國諾曼人的文化的綜合體,當然還有維京人的小小插曲。
小小的一個島國率先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在整個十九世紀稱霸全球,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另外,自由傳統的興盛似乎和歐洲大陸如法國、西班牙、德國、俄國、奧地利都不一樣,1215的大憲章,13世紀的牛津條例,也算很引人註明的,所謂的英美法系,應該還有歷史的根源的吧

語言:
英語是世界第一大語言,有時懷疑到底是美國的原因,還是歷史上大英帝國的余暉(英國加上眾多殖民地和自治領的關系)不可否認,英語的確是語言的霸主,事實上,英語也算是比較好聽的語言(盡管有人說法語,義大利語等拉丁語族會更好聽)
不過以前有個學者也說過,要是在七年戰爭中,法國再多撐一會兒,這個世界將是法語的天下,不過不管怎麼樣,英國人還是贏了,可能他們的最初動機是市場,資源,和勞動力,不過客觀上也為英語的傳播提供了條件

倫敦
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城市之一(倫敦,巴黎,紐約,東京),去掉一個的話就去東京,在歐洲就是狄更斯雙城記里的雙城之一了,地位還是很高的,世界經濟中心,特別是金融中心,倫敦城中城,很小的一塊地方,聚集了這個世界的很多財富
風景名勝就太多了,泰晤士河,倫敦塔橋,大本鍾,威斯敏斯特教堂,本初子午線,白金漢宮,牛津街。。。倫敦是很繁華的,不過少了巴黎的浪漫氣息
倫敦16世紀人口還比不上巴黎,18世紀就超出很多了,工業革命的威力

牛津和劍橋
世界上最好的兩所大學之一,中世紀大學的典範,牛津是英語世界裡最古老的大學,注意不是全世界的,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在義大利
一直以來都很羨慕英國人,錄取率遠比我們高,而且是牛津劍橋這么世界級的大學,不過有些東西是羨慕不來的,還是提升自己了

② 在歷史上英國採用了什麼樣的方式解決民族區域問題,效果如何

英國解決民族區域問題的方式都是採用戰爭形式鋪於安撫政策。如威爾士,先用戰爭佔領,鎮壓,然後用王子立為威爾士親王來安撫。

③ 作為一名英國移民,英國文化最讓你感到驚訝或困惑的是什麼

第一點,我想說說英國人普遍存在的,自卑,情緒,這是和我過去對於這個國家的認知有些違背的,因為,很多時候身邊的人全然沒有那種好萊塢電影里塑造的,我是英國人,的驕傲和自豪,反倒會有一種,世事為何如此難料,生活為何如此糟糕,的感嘆而這學期上的一門必修課,英國近代文化發展,更加深了我對這種前後對比的認知和感觸

④ 英國的大國之路對你有什麼感想

一、對英國崛起因素的認知
(一)廣泛的自由勞動力基礎:
英國工業的發展,得益於毛紡織業。毛紡織業是英國的「民族工業」。英國毛紡織業起初作為一種城市工業,在15世紀開始向農村轉移,成為農村工業發展的基礎。隨著毛紡織業的興盛,生產者對羊毛的需求量驟然增大,從而迫使羊毛價格瘋狂上漲。而封建的貴族、農場主為謀圖這誘人的利益開始大量圈圍公用土地和農民份地,掀起了「羊吃人」的圈地運動。這樣一來,普遍存在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受到嚴重沖擊而破產,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迫於生計,這批自由的勞動力從農業生產轉入了工業生產,為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奠定了廣泛的勞動力基礎。
(二)堅實的財富貨幣基礎:
16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因素在不斷累積。而這一過程的明顯特徵就是英國拋棄了對歐洲大陸的霸權爭奪政策,把發展的重點轉移到海外市場,不斷拓展海外殖民地。進而加強了與世界各地的商品交換聯系,海外貿易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從根本上說,這是國內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和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新興的農場主、手工工場主和商人的要求。在進入17世紀後,英國的海外貿易進一步拓展。英國在亞、非、拉等地均建立起了殖民地,商業貿易往來遍布全球,形成了「日不落」帝國。海外貿易的興盛為英國創造了大量的利潤空間,海外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地輸往英國,英國的財富、商業資本優勢迅速增強,從而轉化成為工業資本優勢,為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本推動。
(三)商業化政策的保證:
在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重商主義的思想觀點和政策主張指導著英國當時的經濟政策。在這一時期,英國對外採取了貿易保護政策,用高關稅阻撓外國商品進入英國,以保護資本家的經濟利益,同時對本國的貿易出口商實施補貼政策,拓展海外商品市場。重商主義政策適應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需要,這種以國家強力干預的經濟的方式為英國貨幣財富的累積起了重要作用。而在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勞動生產率顯著上升,社會生產力超過了世界上其它任何一個國家,產品的生產成本下降而使產品的競爭力更具優勢,英國資本家渴望通過自由競爭來銷售更多的產品。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英國的市場經濟理論發生了重大變化,以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為代表的自由競爭市場理論取代了重商主義③。自由是經濟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工業革命後英國經濟的發展,鞏固其資本主義第一強國的地位。
(四)科學技術條件的推動:
17世紀中葉以後,科技的力量越來越得到英國上層社會的重視。由歐洲開啟的地理大發現給當時的王室、貴族帶來巨大的財富利益,上層階級因此而渴望科學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他們搜集科學各界人才,對科學家的發明採取了專利保護措施,並提高科學家的待遇和地位,鼓勵了大批的科學發明和技術創造。同時,英國的宗教也熱衷於對科學的探索,並積極推動科學地位的提高。許多科學家本身就是新教教徒,他們期望從自然真理中發現上帝。在這一時期,近代科學技術已明顯地向各行業各領域拓展。當時還成立了在英國科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皇家學會」,為各學科的交流提供平台。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已經崛起為世界科學活動的中心,使後來工業生產的蓬勃興起成為了可能。
英國工業革命的巨大成功,得益於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等眾多綜合性因素。同時,工業革命的成果又反過來推動以上因素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而英國恰好把握了這一歷史機遇率先崛起為近代全球性強國,並且延續其幾百年的大國地位,甚至更久遠。而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式,英國的成功崛起之路對我國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在我國和平崛起的進程中,需要以英國等眾多大國崛起的成功案例作為有效參考,更加平穩深遠地推進民族復興之路。以下對我國內部資源及能力優缺現狀作簡要分析,並從宏觀的視角展望我國未來發展路途。

二、對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的啟發
結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現現代化和國家崛起的道路來看,大多走的是向外擴張,以海外市場帶動國家工業發展,當國家富起來從而擴大內需。大國的崛起常常是伴著另外一個大國的衰落。比如,英國的崛起並且實現第一現代化的時候,伴隨的是西班牙帝國的落寞,和對全世界的掠奪使全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德國的現代化成功後,帶來的是對本國人民的掠奪,並且不可自主的走向掠奪全世界的時候給全世界帶來的災難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巧的是德國的失敗,帶來的美國的成功,日不落帝國的奄奄一息。
可以看出來這些都無法成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和國家崛起的老師。根據中國國情和現代化的目標及任務,我們認為,中國現代化應當走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促進現代化,現代化帶動工業化,現代化與工業化交融進行的路子。這里,「中國特色」主要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在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以保證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第二層含義是現代化道路要符合中國自身的具體實際,處理好現代化與人口、就業的關系;處理好現代化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向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處理好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的關系,走經濟結構合理化、高級化的現代化道路;處理好現代化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關系;等等。

⑤ 為何說英國是個政治民族,怎樣理解

中國、美國、英國在民族政治上,應該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因為民族問題形成的歷史背景和各自的政體不同,也不可能一致,要是找相似處,還真一點都找不到。
英國的民族問題是在中世紀封建制度下形成的,封建貴族領地經過不斷的變化、征討和歸並,形成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4個地域,也相應形成了四個帶有民族特徵的群體。目前來看,前三個民族已基本融合,除在政治上略有獨立性外,其他沒什麼區別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民族政治了。而北愛爾蘭問題,說到底這不是一個民族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
美國就更特殊,由歐洲的白種人移民演化成的美力堅民族,基本上不屬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民族,更象一個新生的種族,而美國的民族問題也就是種族問題,是白人怎麼對待黑人、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種的問題。

⑥ 對於英國民族風情你有什麼感受

我的感覺就是英國的風俗民情和中國完全不一樣,是另一個世界。

⑦ 英國的民族習慣是什麼

英國是一個豐富多彩、具有國際性和多元文化的社會,歡迎世界各地的學生來此學習,並珍惜他們所做的貢獻。
英國社會

��英國是一個寬容、民主的社會,在這里,不同的信仰和政治觀點受到尊重。你會發現許多人的穿戴和飲食習慣與你本國並無兩樣,各大城市均有銷售世界各地風味小吃的食品店,從伊斯蘭肉食店,從伊斯蘭肉食店。出售亞洲水果和米類的商店到猶太食品店,應有盡有。

��在不同的市鎮和城市裡,一年之中都有各種慶祝活動和世界主要宗教節日活動,例如,在萊斯特市舉行的迪瓦里節是印度次大陸之外最壯觀的燈節。

�� 英國本身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它們各有不同的特徵和個性。

��英國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難民的歷史悠久,許多人已在此永久定居。倫敦可能是英國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城市,其它各大城市也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居民。

��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英國都有。清真寺、錫克廟宇、猶太教會堂、佛都堂和印度教堂與各種基督教堂(從英國國教和羅馬天主教到新教和東正教)並存。

��這種多樣化意味著,你來到英國後將很容易融入英國的多民族社會。你還將通過與來自不同宗教和民族的人們接觸、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教育院校

��英國高等院校日益國際化,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目前在英國學習的外國學生來自九十多個國家,每個學生都在學術上和文化上為英國的院校生活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這種多樣性還表現在高等院樣學生會下設的各種團體上,這些團體由不同宗教信仰或國家的學生組成。許多院校有活躍的伊斯蘭學生社團組織的演講,討論和辨論。

住宿

��學院和大學努力滿足外國學生飲食和宗教方面的需要,大學的餐廳每天都有素食類食品。校園里也往往建有同性宿舍。英國大學為其允許學生有宗教信仰和活動的自由而感到自豪,世界主要宗教的禱告室和教堂也都便於學生使用。

��如果你是租借私人住宅,你應當告訴你的房東任何你希望他們應尊重的風俗。

在社團中

��國際書店出售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和報刊,從而使你對你的祖國發生的情況消息靈通。英國所有較大的城鎮都有大小教堂、猶太教堂、寺廟和清真寺。在那裡外國學生可以在更大的社團范圍內,廣交朋友。

��英國中小學校將歡迎你的孩子而不論其信仰和國籍。中小學校的多信仰集會已屢見不鮮,學校也教育孩子們要相互尊重各自的信仰。

⑧ 恩,你對英國有什麼看法

很多國人對英國的看法停留在倫敦,霧都,英國人保守傲慢上。

首先英國是多個聯合王國, 由英格蘭, 蘇格蘭, 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 他們是四個不同的民族組成的聯合體。 每個地方相對獨立,有獨立的司法,首府,語言。 英格蘭占統治地位。

做為現代文明的發源地, 經濟,科技,政治上英國的地位都是很重要的。 首先國家很漂亮, 污染經過治理, 藍天,白雲,花香鳥語,古堡,綠草,孤植樹,風景非常漂亮。美加最漂亮的地方無一不繼承自英國。 天氣是海洋性氣候, 溫暖潮濕,冬季濕冷多雨。

英國的鄉村很漂亮, 英國人老老少少熱愛園藝, 養花種草。 它的掠取豪取的本性,使其熱愛冒險, 探索這個世界, 從世界各地網羅了各種奇花異草,包括中國的高山杜鵑,牡丹等各種珍奇都有。 英國人崇尚科學, 敢於創新, 有句笑說東西都是英國人發明, 美國人拿來用的。 英國有很多大科學家。 他家的BBC科普節目做得很漂亮。文化氣息非常濃厚。

當今的英國社會遇到很多問題, 一個是國家的歸屬和定位。 從不願意加入歐元區來看, 他和歐洲大陸是保持距離的, 緊跟美國又受法德排擠。

社會發展存在很多問題, 教育, 交通, 醫療,移民等方面, 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很多。 他的很多風俗,午後茶,聚會,社會活動,人際交往,會發現美國,加拿大,英國,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是差不多的。

⑨ 關於英國文化,你有哪些不一樣的看法

英國的發展最主要是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成果開創了了工業文明,而且英國的地理位置也大大促進英國的文明發展,首先達到工業文明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開始文藝復興的國家,最先走進了資本主義的國家,文論是在文化還是在科技成果上,都站在世界的頂尖位置。

在英國是十分注重餐桌禮儀的,而且刀叉的排放位置也代表著不同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比如你知識上個廁所,等會回來還會繼續吃,這時就應該把刀叉排放為「八」字形,刀叉朝向在自己,這就表示還會繼續吃,在吃飯時談話也不用將刀叉放下去。在刀叉的正確使用,是右手拿著刀,左手拿著叉,跟筷子差不多,都是兩只為一組,而且吃不同的飯也適用不同的規格的刀叉。

閱讀全文

與你對英國處理民族問題有什麼想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年英國鬥牛怎麼打理 瀏覽:141
印度人問候午飯怎麼說 瀏覽:263
為什麼印度訂單還在增加 瀏覽:431
義大利tec喇叭哪裡做的 瀏覽:296
英國授課型怎麼讀 瀏覽:439
印度高鐵哪裡造 瀏覽:551
500萬印尼盾英文怎麼說 瀏覽:790
越南清真寺有多少 瀏覽:348
越南人打疫苗要用什麼手續 瀏覽:157
有多少個國家暗中支持伊朗 瀏覽:253
泰幣和越南幣哪個值錢 瀏覽:80
越南寫中國字多少錢 瀏覽:194
印度如何吞並海得拉巴 瀏覽:468
涼拌的義大利面叫什麼 瀏覽:118
伊朗外長談話線路說了什麼 瀏覽:145
去印尼打工怎麼回國 瀏覽:690
越南語明天我去找你怎麼寫 瀏覽:900
印尼有什麼體育網站 瀏覽:569
越南人游中國怎麼樣 瀏覽:858
您好中國英文怎麼寫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