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護照照片尺寸是多少簽證的照片能否與護照照片通用
照片大小48X33mm。近期內都能通用。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英文: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簡稱BN(O))是英國因應香港主權移交的問題,而在1987年7月1日起開始簽發予香港居民中具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護照。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香港居民大約有344萬,而持有這種護照的香港居民大約有150萬。
2019年3月30日起,英國內政部開始簽發封面沒有「歐盟」字樣的護照。
英國國民(海外)身份是專為由於與香港有關而取得英國屬土公民身份的人士而設。與英國公民身份相比較,英國國民(海外)的身份帶有過渡性的意味。
英國政府並沒有賦予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持有人在英國本土的居留權(港稱「居英權」)。並且,跟一般國籍不同之處是,英國國民(海外)的身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延及下一代。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持有人,如果同時具有中國國籍,則可同時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雙方交換的備忘錄中提到,凡根據聯合王國實行的法律,在1997年6月30日由於同香港的關系為英國屬土公民者,從1997年7月1日起,不再是英國屬土公民,但將有資格保留某種適當地位,使其可繼續使用聯合王國政府簽發的護照,而不賦予在 聯合王國的居留權。
取得這種地位的人,必須為持有在1997年7月1日以前簽發的該種英國護照或包括在該種護照上的人,但1997年1月1日或該日 以後、1997年7月1日以前出生的有資格的人,可在1997年12月31日截止的期間內取得該種護照或包括在該種護照上。
Ⅱ 最初英國接收香港時,當時的人口約多少
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年至1841年)。清朝被英國打敗,清政府被迫命耆英於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自此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
香港人口1842年為5650人
1847年香港人口達 23900人。
1851年太平天國起,不少華南商人遷往香港逃避戰亂。香港人口由1851年的33000多人,增至1881年的16萬多人。
Ⅲ 現在香港有多少英國人
你好!前幾年根據駐香港英國領事館人員估計,現時香港約有 25,000 至30,000名英國人。 這幾年這個數字變化不大。
Ⅳ 香港被英國佔了多少年啊,為什麼佔了
1997年7月1日
鴉片戰爭前的香港歷史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東漢。1 9 5 5 年發現的李鄭屋古墓,可以證明早在兩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
唐朝時候,青山(屯門)一帶,已有很多中國人居住,當時的青山,是一處頗為繁盛的港埠。並有唐朝駐軍,保衛珠江的入口,外國來的船支,必須經過青山,才可轉去廣州。
宋朝時,一位官員鄧符協被派到廣東做官,經過青山,很喜歡此地,於是,在任滿後,和家屬定居於錦田山谷,建立了一個村落,稱為「北圍」。他的子孫後來又建立了「吉慶圍」。
清朝時候,清兵於1 6 6 2 年派兵到現在的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英國在後來的對華貿易中,發現香港的重要性,認為如能據為已有,將對其擴大對華及其他遠東諸國貿易,有極大好處。因此,在1 8 4 1 年,中英鴉片戰爭後,要求戰敗的中國清政府割讓香港。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鴉片戰爭
清朝道光年間, 中英貿易處於不平衡狀態, 英國的" 東印度公司" , 輸出大量的鴉片到中國, 利潤驚人, 而且, 使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民大量增加. 清政府有見及此, 擔心在貿易中不斷漏出銀兩, 又擔心社會風氣日壞, 及有禁煙之意。
1 8 3 9 年, 林則徐被委為欽差大臣, 到廣州執行禁煙. 林則徐抵廣州後, 諭令外國商人將煙土交出充公, 並將沒收的煙土在廣東東莞縣的虎門海濱燒毀. 林則徐並要求西方商人以後不準再將鴉片輸入中國. 中英雙方正在爭持之際, 廣東寶安縣九龍山的尖沙嘴村, 發生了英兵槍殺中國村民林維喜案, 英國籍此案出兵, 1 9 3 9 年9 月, 中英第一次戰爭正式爆發。
南京條約
清政府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不敢抵抗。1 8 4 2 年8 月2 9 日,清廷派出耆英. 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石本)甸乍談判。雙方在停泊於南京江面的英船「華麗」號上簽署《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史上,與西方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共分十三條,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中英兩國以後「和好」,「各往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安全」。
二、中國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英國可派領事、管事等官式外交代表,設駐於這五個港口城市。
三、中國將廣東省寶安縣的一個沿岸小島香港,割與英國。
四、中國賠償英國鴉片煙價六百萬兩。
五、中國方面取消「公行」制度,並償英三百萬兩作為商欠之數。
六、中國賠償英國軍費一千二百萬兩。
七、「以上酬定銀數,共二千一百萬兩,此時交銀六百萬兩」,並規定了其餘的一千五百萬兩,在以後的分期交付方法。
八、凡英國人在中國被囚禁者,全部釋放。
九、凡因與英人有關,或在鴉片戰爭中與英國事被監禁者,亦全部釋放。
十、議定稅則並規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准由中國商人遍運中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
十一、中英兩國文書平行。
十二、中國交付第一批六百萬兩款項後,英軍退出南京、鎮江、並不再行攔阻中國各省商買貿易,同時自寧波外港鎮海撤兵,至於駐在定海舟山及廈門鼓浪嶼的英軍,則待中國將二千一百萬兩全數交清,及實際開放了五口通商後才撤退。
十三、條約應迅速交兩國皇帝批准,並換約。
租借新界
1 8 9 8 年,是香港歷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香港的邊界,從北九龍再向北推進至深圳河岸,西至後海灣,使香港行政區的面積擴大了十倍。
1 8 9 8 年,列強企圖瓜分中國,清朝朝政腐敗,任人宰割,英國政府乘機向清廷提出租借新界。當年6 月9 日,英國駐華公使賓納樂和李鴻章在北京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專條」,英國以租借為名,取得了新界,為期9 9 年,7 月 1 日生效。
新界(N e w T e r r i t o r i e s ),是英人所制定的一個名詞,專指租供的新領土,在此之前,這些地方屬廣東新安縣南部一部分,包括大興山等離島。該「專條」規定英國在新界有「管理全權」,但中國可保存九龍城砦和原有的碼頭一座。
Ⅳ 1996年香港回歸前,有多少合條件的香港永久居民,申請了B N O(英國海外屬土公民護照)該放旅
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香港居民大約有344萬,而持有這種護照的香港居民大約有150萬。2019年3月30日起,英國內政部開始簽發封面沒有「歐盟」字樣的護照。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英文: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簡稱:BN(O))是英國因應香港主權移交的問題,而在1987年7月1日起開始簽發予香港居民中具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護照。
2021年1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宣布,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發展歷史:
在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新界租期將在大約20年後屆滿,中、英政府遂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在北京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當日,中英雙方分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英國駐華大使館的名義,互相交換了關於香港居民國籍問題的備忘錄。
英方在備忘錄中表示,在1997年6月30日或之前由於同香港的關系為英國屬土公民者,從1997年7月1日起,不再是英國屬土公民,但將有資格保留某種適當地位,使其可繼續使用英國政府簽發的護照,而不賦予在英國的居留權。
Ⅵ 請問當初香港澳門回歸之前當地人是不是英國和葡萄牙公民啊
(香港)在回歸之前當地人都不是(英國)公民.
(香港)在回歸之後部份當地人是(英國)公民.
居英權計劃:
移民潮的出現,令港英政府需謀對策。1990年,英國政府宣布給予50,000個家庭英國居留權,主要給予曾經從事敏感職位的政府公務員及各行各業人士,包括最有能力及動機申請移民的人士。居英權持有人可隨時前往英國定居,而無需在英國居留數年以取得居留權(俗稱「坐移民監」),而持有人的子女可在英國就讀公立中學。如此可令獲得居英權人士安心在香港生活,萬一香港出現問題,則可隨時前往英國,以減輕香港人才及資金的流失問題。但中方對居英權計劃表示不滿,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亦對居英權不予承認,持有人仍被視為中國公民.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英文: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簡稱BN(O))是英國因應香港主權移交的問題,而在1987年7月1日起開始簽發予香港居民中具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護照。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香港居民大約有344萬,而目前持有這種護照的香港居民大約有150萬.
限制:
英國國民(海外)身份是專為由於與香港有關而取得英國屬土公民身份的人士而設。與英國國民及英國海外公民兩種身份相比較,英國國民(海外)的身份帶有過渡性的意味。英國政府並沒有賦予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持有人在英國本土的居留權(港稱「居英權」)。並且,跟一般國籍不同之處是,英國國民(海外)的身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延及下一代。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持有人,如果同時具有中國國籍,則可同時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第二點規定,所有香港中國同胞,不論是否持有英國屬土公民護照或者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都是中國公民。並且自1997年7月1日起,可繼續使用英國政府簽發的有效旅行證件去其他國家或地區旅行,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不得因持有上述英國旅行證件而享有英國的領事保護的權利.
特別一提,香港居民如果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但不具有中國國籍(如居港的印巴裔人)或已放棄了中國國籍的,則中國會承認他的英國國民(海外)身份,可在中國享有英國領事保護的權利.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1997年7月1日—)(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54條,授權香港特區政府簽發給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的護照.
凡享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居留權及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中國公民,無論是否持有其他護照或旅行證件,都可申請。香港入境事務處負責護照的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國使領館也為海外申請人辦理申請及補領事宜.
香港特區護照由香港特區成立日(1997年7月1日)開始簽發。護照一般有效期為10年,未滿16歲有效期則為5年.
(澳門)在回歸之前當地人部份是(葡萄牙)公民.
(澳門)在回歸之後因為有很多澳門出生的華人和土生葡人都持有在歐盟通用的(葡萄牙)護照,可自由出入歐盟國家,是可以申請(葡萄牙)居留權.
至於居葡權的問題,不是只有土生或者葡國人才有居葡權的,基本上,八幾年之前在澳門出生的所有人(包括父母都是中國人,而且都是國內到澳門住的)都可以入葡國籍,現在持有共市護照,在八幾年之後出生的,直至99年回歸前,在澳門出生的,,只要父或母任一方是葡國籍(包括葡國籍的中國人),也可以申請葡國籍的.
香港人就沒有那麼好運的,澳門當時只有三十萬人口左右,葡國籍最多隻有十幾萬人,十多萬人去歐洲,對歐洲的人口總數沒有什麼影響,而且,會去葡國的根本不會多(不懂葡文是一個好主要的原因,要去也去英國的,有其他專長的或者有錢的,是會選擇美,加,澳.紐的),那給你葡國籍/居葡權有什麼問題呢?
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
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一種,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發(護照樣本)。
凡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並持有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澳門居民身份證者,皆可申請澳門特區護照。澳門特區護照封面為深綠色,內頁共有48頁。從護照封面至內頁上的文字均使用了中文、葡萄牙文及英文
Ⅶ 香港有多少英國人
根據駐香港英國領事館人員估計,現時香港約有 25,000 至30,000名英國人。
http://www.telegraph.co.uk/expat/5722276/The-Britons-who-stayed-behind-and-thrived-in-Hong-Kong.html
Ⅷ 在英國的香港人多嗎
其實我覺得 如果看中餐館 比方說倫敦SOHO那邊 香港人確實不少。倫敦華埠的旺記在70年代就開了,附近的HK荷里活有些香港茶餐廳的感覺。很多餐館看名字就知道店主來自何方。 同時,福建人,馬來華人也特別多。最近十年大陸同胞過來的也海量,倫敦開不起店,就在英格蘭其他地方開館子,遍地開花的感覺。
像2樓童鞋說的,97之前一些港人像逃難似的跑到英國。主要還是餐飲服務業,這是華人的特點,一般總是以「食」安身立命。。。
至於讀書的,香港人總沒有大陸多。英國常年有中國國籍的學生七八萬人,主體還是大陸的童鞋。。。
Ⅸ 英國有多少中國人
38萬人有英國國籍,另外有10萬的非法移民,其中38萬人中有24萬是香港移民,大陸有近10萬,台灣有1.5萬人,澳門有8000人左右,其他是東南亞裔的華人,非法移民中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福建的非法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