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國聯軍什麼時間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第一次遭到焚燒是在1860年10月7日,第二次是在10月18日。
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也為了給中國皇帝以公開侮辱,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下令縱火焚燒圓明園。10月18日,英軍第一師3500名士兵沖入圓明園點燃了大火。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全部葬身火海。次日,英軍又放火焚燒了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天,煙霧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貳』 1900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月份跟日期是多少
火燒圓明園是在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福投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
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2)英國和法國闖入圓明園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法國大文豪雨果於1861年對圓明園做出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
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火燒圓明園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叄』 圓明園的歷史和入侵時間
【圓明園的歷史發展】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於園中。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洋樓。圓明園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
咸豐十年(1860)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大火,將圓明園燒成一片廢墟。
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
http://ke..com/subview/2476/5824630.htm
第一次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侵略(主要)
第二次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被八國聯軍侵略
『肆』 圓明園是被哪個國家侵略的
英國和法國。
圓明園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被英法侵略者燒毀。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是1900年的事,而圓明園被燒是1860年的事,不要混淆。
『伍』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間是
英法聯軍侵華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圓明園復原圖
。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
燒毀圓明園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搶劫
侵佔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八國聯軍侵佔掠奪
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掠奪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火燒圓明園
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滿目狼瘡
-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滿目瘡痍的圓明園
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劫
聯軍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圓明園遺址
土匪
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
篩土賊
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所幸的是這時還未傷及建築。
編輯本段木劫
圓明園變成木炭廠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編輯本段石劫
賣石頭也能發財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圓明園遺跡
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
石劫
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後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之後的「石劫」。
編輯本段土劫
築屋
至此,圓明園已經過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還要經過最後的、更為徹底的「土劫」。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
開田
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編輯本段劫難過後
修復
圓明園被毀後,仍為皇家禁園。同治年間在慈禧太後的授意下,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范圍為20餘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 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後,慈禧太後雖然修了頤和園,但並未完全放棄修復圓明園,直至光緒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還曾修葺過圓明園雙鶴齋、課農軒等景群。1900(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亂,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內殘存及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巧取豪奪
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的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園內運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諸如京畿衛戍總司令王懷慶、巡閱使(後賄選為民國總統)曹錕、步軍統領聶憲藩、京師憲兵司令車慶雲、公府秘書長王蘭亨等都有此般劣跡,僅京兆伊(相當於後來的北平市市長)劉夢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內,就強行運走長春園太湖石623大車、綺春園雲片石104大車。 當時先後駐防西苑一帶的陸軍十三師、十六師、國民軍十一師、東北軍五十三軍、宋哲元二十九軍等。都曾強行拆除圓明園圍牆,私行出售磚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場。頤和園、中山公園、燕京大學、北平圖書館等處,也相繼運走大批石件。
淪為廢墟
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橋經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時,經北平市特別政府批准,將圓明園南邊(4800米)和東邊的虎皮石圍牆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鋪路。於此前,還多次公開變價批賣園內的大城磚、虎皮石和雲片石,乃至西洋樓殘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這樣終至圓明園淪為一片廢墟。
『陸』 英法聯軍是多久打的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為
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燒掉圓明
園。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強迫清朝政
府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賠款、協定關稅、開
放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許多特權。英國資
產階級以為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傾銷到中
國。但事實並非如此,據有關資料記載,1850年英國輸入中國的
商品比1844年還少了75萬英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中國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頑強抵制著外國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國增加
鴉片貿易與發展合法貿易存在著矛盾。由於鴉片戰爭後英國等殖
民主義者大量對華輸入鴉片,中國的白銀繼續外流,使中國出口
茶葉、生絲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無力再多購買英國的工業品,
這當然對英國是很不利的。英國資產階級是既要維護給它帶來巨
大利益的鴉片貿易,又要擴大對華的工業品銷售。這樣,它就要
迫使清朝政府開放更多的商埠,進一步控制中國海關,加強對清
政府的控制。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便以修約
為名,企圖壓迫清政府給其新的侵略權益。1853年5月,英國首先
向中國提出要求修改已訂的《南京條約》的有關條款,美國和法
國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英、美、法等殖民主義者
掀起的「修約」交涉未能得逞,就惱羞成怒,決定用發動新的侵
華戰爭來實現其無理要求。1856年10月8日上午,停泊在廣州海珠
炮台附近碼頭的1艘「亞羅」號劃艇正作啟航准備。這時,有1艘
清軍的巡邏船急駛而來,廣東水師官兵登上劃艇,把全船14名水
手挨個盤問身份,並把其中12人加以扣留,押到巡邏船上,帶回
廣州。「亞羅」號原是中國人蘇亞成的一艘載重100噸的劃艇,後
來被海盜搶走,輾轉屬於中國方亞明所有,成了走私船。為了走
私的便利,曾在香港當局領過執照,但已過期失效。中國水師搜
查走私船,捕走中國水手,純屬中國內政。但英國駐廣州領事巴
夏禮卻借口該船曾在香港注冊,領有執照,硬說是英國船。他還
無中生有的捏造說,中國水師上船後曾扯下船上的英國旗,侮辱
了英國。因此,他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出強硬照會,無理要求立
即送回被扣的全部人犯,還要向英國道歉和賠償。10月23日,英
國海軍上將西馬糜各里率領英國軍艦突入省河,向廣州進攻,挑
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大敵當前,兩廣總督葉名琛一味妥協,下令不許還擊。10月
29日,英軍攻入廣州城,葉名琛慌忙逃命。1857年春,「亞羅」
號事件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大資產階級掀起戰爭叫囂,英國議
會通過了擴大侵華戰爭的提案。3月,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
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領一支陸海軍來中國;同時向法、美、俄
等國發出照會,提議聯合出兵,迫使清政府簽訂新的不平等條
約。10月,法國拿破崙第三(即路易·波拿巴)也借口「馬神甫
事件」(即「西林教案」)任命葛羅為全權公使,率領一支侵略
軍,打著為「保衛聖教而戰」的幌子,繼英軍之後開到中國。美
國和俄國也同意英國的提議,積極支持英、法發動新的侵華戰
爭。這樣,四個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基於共同的利益,暫時結成
了聯合侵華陣線,進一步擴大由英國首先挑起的第二次鴉片戰
爭。
10月,額爾金和葛羅先後率領艦隊到達香港。美國全權公使
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紛紛趕到香港,與英、法合謀,研究
侵華策略。12月,英、法組成聯軍,共5600多人。12月12日,
英、法代表分別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出照會,要求進入廣州城談
判「修約」、「賠償損失」,並限10天內答復,不然,則向廣州
進攻。葉名琛既不理睬英、法照會,也不作任何戰守准備。
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城,葉名琛逃跑,廣州將軍穆
克德納和廣東巡撫柏貴無恥投降。30日,廣州又一次被英法聯軍
佔領。佔領廣州並不是侵略者的最終目的。1858年4月,英、法、
美、俄等國軍艦陸續北上來到大沽。5月20日上午8時,英法聯軍
照會清政府,限令清軍在兩小時內交出大沽炮台。清政府不予理
會。兩小時後,英法聯軍悍然以數十隻小汽輪和舢板闖進大沽
口,向大沽炮台發動猛烈攻擊。守炮台的愛國官兵奮起反抗,給
侵略者以迎頭痛擊。但終因防禦薄弱,力量相差懸殊,大沽當天
被占。26日,英法聯軍到達天津城外,清政府急忙於29日派大學
士桂良和吏部尚書花紗納到天津,與英、法等國代表談判,並於6
月26日和27日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
英、法等國得寸進尺,又以到北京換約為名,准備擴大侵華
戰爭。1860年春,英、法軍艦陸續開到中國,並於7月底再次集結
大沽口外。8月1日,英法聯軍攻佔北塘,14日攻佔塘沽,21日又
攻佔大沽,24日進入天津。清政府急忙派桂良和恆福到天津求
和。但侵略者存心要攻佔北京,在談判中漫天要價,不斷節外生
枝,使談判失敗,英法聯軍逼近北京。9月18日,英法聯軍攻陷張
家灣和通州,21日攻下八里橋。咸豐皇帝嚇破了膽,派他六弟恭
親王奕?為欽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議。22日清晨,咸豐皇
帝帶著後妃、皇子、親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熱河行宮(今河
北承德避暑山莊)。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
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
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圓
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
圓明園洗劫一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
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後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
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
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
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
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
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
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
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
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宏偉的宮
殿,有輕巧玲瓏的樓閣亭台;有象徵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有
象徵農村景色的「山莊」;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
照,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
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
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
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
寶,極為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
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
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首先
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
里裝進的珍品,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
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
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
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
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
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
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
是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
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
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進行搶劫,
另一個放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10月13日,英法侵略軍攻佔了安定門,控制了北京城。10月
18日和19日,這伙強盜搶劫了萬壽山、玉泉山和香山等幾處屬園
中所藏的珍貴文物,並進行第二次大焚燒,燒毀了上述幾處屬園
的殿閣建築。這時,逃到熱河的咸豐皇帝竟下諭「只可委曲將
就,以期保全大局」。奕?秉承此旨意,全盤接受英、法提出的
條件,於10月24日和25日分別與額爾金和葛羅在禮部大堂交換了
《天津條約》,並簽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1月14日又
同俄國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這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使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也使中國人民的災難更為深
重了。
『柒』 八國聯軍是什麼時候火燒圓明園
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不是八國聯軍。圓明園第一次遭到焚燒是在1860年10月7日,第二次是在10月18日。
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也為了給中國皇帝以公開侮辱,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下令縱火焚燒圓明園。10月18日,英軍第一師3500名土兵沖入圓明園點燃了大火。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全部葬身火海。次日,英軍又放火焚燒了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天,煙霧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捌』 哪一年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將其洗劫一空並放火燒毀
1860年。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並殺害21名使節,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對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火燒圓明園的暴行進行強烈地譴責,正如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玖』 火燒圓明園是哪次戰爭這次戰爭時間是好久侵略者是誰幫凶是誰
火燒圓明園是第二次鴉片戰爭。
戰爭時間:1960年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進行搶劫。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
侵略者: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
幫凶: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
(9)英國和法國闖入圓明園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
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
圓明園文物概況
「十二獸首」製造者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就在中法關系仍在低谷徘徊之時,又一件引發中國強烈不滿尤其是民間極大憤怒的事件在巴黎發生:佳士得拍賣公司不顧中國反對,於2月23日至25日在巴黎舉辦「伊夫·聖羅蘭與皮埃爾·貝傑珍藏」專場拍賣會,拍品中包括圓明園的鼠首和兔首銅像。
『拾』 八國聯軍什麼時間進入圓明園的北京火燒
一次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第二次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福投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
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野蠻惡劣的文化毀滅行為,或許亞歷山大大帝圖書館的焚毀及哥特部落踐踏羅馬可以與之相提並論。法國人當時就已指出,這就如同盧浮宮和法國國立圖書館同時被毀。
而且,這一暴行是兩個國家所謂「教化」非歐洲世界的代表性行為。火燒圓明園充分說明了這一行動的偽善及其種族主義根基。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甚至在戰爭期間都是不可想像的,但中國顯然未被包括在這一道義原則之內。
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它在今天仍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