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葯科大學有幾個校區,分別有什麼專業,環
中國葯科大學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現在有兩個校區:
玄武門校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童家巷24號;
江寧校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眠大道639號;
江寧校區主要是本科生,玄武門校區主要是研究生。
2. 中國葯科大學鎮江校區
中國葯科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學校始建於1936年,是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高等葯學院校。經過近70 年的勵精圖治和銳意進取,學校已發展成為以葯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多層次教育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主校區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由玄武門校區、燕子磯校區和鎮江校區三部分組成。玄武門校區重點是研究生教育,坐落在風景如畫的玄武湖畔,校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燕子磯校區重點是本科生教育,位於北臨萬里長江的燕子磯腳下,校園內依山建房,錯落有致,葯草滿園,風景秀麗,頗具園林建築風格;鎮江校區重點是高等職業教育,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的東部文化教育區。2003年7月經批准,學校征地2439畝建立江寧新校區,設計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新校區將建成為網路化、數字化、人文化、園林式的現代大學校園。
目前,學校佔地面積610畝,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在校研究生1380餘人(其中博士生約佔1/3),全日制本專科生7500餘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3000餘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薈萃著眾多的葯學專家、教授。現有教職工1400餘人,專任教師610餘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1名,具有高級職稱的占 40%,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佔45%,51名教師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有70餘人分別擔任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委、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中國葯典委員會委員、國際和國內學術團體的領導、國家新葯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全國性、國際性期刊雜志的正副主編,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學校下設葯學院、中葯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國際醫葯商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基礎部、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外語系等10個院、部、系及6個研究所。有23個博士點,其中葯物化學、生葯學、葯劑學3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點,現代中葯與天然葯物學學科是江蘇省重中之重學科;設有葯學博士後流動站,14個學科專業可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有26個碩士點;設置18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高職)專業。學校是教育部指定接收葯學學科外國來華留學生、進修生和高級訪問學者的唯一基地,也是教育部批准可以接受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省學生的定點院校之一。學校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首批15所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單位之一。
學校加強就業指導,畢業生一直保持高就業率。一方面,畢業生以其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綜合素質好,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另一方面,醫葯產業被譽為「朝陽產業」,社會對葯學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列江蘇省高校就業率的榜首,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業率最高的院校之一。如:2003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列教育部直屬高校和江蘇省高校第一名。2004屆畢業生總就業率為99.54%;其中,研究生就業率100%;本科生就業率99.82%;專科生就業率98.10%。
學校科學研究立足國際前沿,充分發揮葯學、中葯學學科齊全的優勢,通過學科群建設,促進了學科的交叉、滲透,顯著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學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0多項,獲得新葯證書100多本,一類新葯證書近10本,已申請專利150餘項,不少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徐國鈞教授主持的 「常用中葯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98年至今,承擔的「863」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項目數,在國內同類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前列。
圖書館藏書70萬冊,有中外期刊5000餘種。近年來,加強以數字化建設和信息化服務為特徵、以葯學為特色的圖書文獻信息保障系統建設,著力建設數字圖書館。
學校建有校園計算機網路,有一批裝備精良的本專科生教學實驗室。還有制葯有限公司、葯用植物園、中葯標本館、符合GMP要求的實訓基地等教學實踐基地。在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的一些著名醫葯企業建立了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國際學術交流頻繁活躍,先後與日本、美國、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比利時、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3所學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校際學術交流協議,還同德國、俄羅斯、法國、韓國、瑞士、瑞典、加拿大、香港、澳門等30多個國家的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上的聯系,為世界34個國家培養了博士、碩士、本科生和進修生400多人。
3. 中國葯科大學具體地址在哪裡
南京
中國葯科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我國最早獨立設置的葯學高等學府,其前身為國立葯學專科學校,始建於1936年。經過近70年的勵精圖治和銳意進取,中國葯科大學已發展成為以理為主,理、工、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傳統研究與現代研究並重,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多層次教育的葯科大學。
學校由玄武門校區、燕子磯校區和鎮江校區三部分組成。玄武門校區坐落在風景如畫的玄武湖畔,校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燕子磯校區位於北臨萬里長江的燕子磯腳下,校園內依山建房,錯落有致,葯草滿園,風景秀麗,頗具園林建築風格;鎮江校區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的東部文化教育區。
學校下設葯學院、中葯學院、生物制葯學院、國際醫葯商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基礎部、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外語系等10個院、部、系及6個研究所、7個研究中心。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積極順應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及滿足人們對醫葯保健日益增長的要求,在傳統葯學專業的基礎上,拓寬專業口徑,增設新興專業,現有14個本科專業(葯學、基礎葯學理科基地班、葯物制劑、制葯工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中葯學、中葯資源與開發、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醫葯方向〉、工商管理〈醫葯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4個專科(高職)專業(葯學、葯物制劑、中葯學〈中葯制劑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醫葯方向〉),其中專科(高職)專業中的葯物制劑專業已被教育部列入「部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學校現有21個博士點、22個碩士點,6個專業的葯學學科可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學校是教育部指定接受葯學學科外國來華留學生、進修生和高級訪問學者的唯一基地,也是教育部批准可以接受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省學生的定點院校之一。
學校佔地面積約5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圖書館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藏書70多萬冊,館藏中外文期刊5000餘種。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近18000人,其中研究生1000餘人,全日制本專科生6600餘人,成人學歷教育生10000餘人,教職工1500餘人。
學校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葯物化學、生葯學、葯劑學,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現代中葯與天然葯物學,並建有國家酶工程技術工業性試驗基地和國家科技部新葯篩選重點實驗室——新中新葯篩選中心。
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建立了「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基礎葯學專業點」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學校與南京大學合辦的生物技術(生化葯學強化班)已經連續10年招生,培養出了大批的高素質人才。根據國家對基地班的人才培養要求,學校精心組織教學,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實行滾動分流的培養方式,60%左右品學兼優者將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或碩博連讀。
中國葯科大學高度重視就業指導工作,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醫葯保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葯行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制葯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社會對葯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注重基礎和內涵建設,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學校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學風。培養的學生由於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綜合素質好,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學校每年都精心策劃和組織大型招聘會,有數百家醫葯單位到學校進行人才招聘,當場簽約率60%以上,其餘畢業生大多達成就業意向。2002屆本科生就業率為99.89%,專科、研究生就業率為100%,名列江蘇省高校就業率的榜首,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業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專任教師530人,有專兼職從事科研和開發的人員80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約佔40%。學校現有70餘人分別擔任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委、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衛生部醫葯科學委員會葯學專題委員會委員、中國葯典委員會委員、國際和國內學術團體的領導、國家新葯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全國性、國際性期刊雜志的正副主編,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至2003年,學校共有56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學校在完成各層次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和攻關項目近7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國家新葯研究基金科研項目以及國家、省、市下達的科研任務300多項,不少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許多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學校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有55項,其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國鈞教授主持的「常用中葯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九五」以來已獲得國家衛生部頒發的新葯證書70多本,一類新葯證書10餘本,專利70多項,同時涌現出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中國葯科大學正在尋求教育、科技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機制,目前已與國內許多大型醫葯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學校依靠自身的人才、技術優勢,先後興辦了高科技企業11個,成立了中國葯科大學科技實業(集團)總公司。學校積極開展橫向聯合,多方位與企業進行合作,有重點地開展高新技術開發。近年來,由科技開發轉化生產的科技項目多達100餘項,一大批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在促進醫葯工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中國葯科大學先後與日本、美國、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3所學校簽訂了校際學術交流協議,還同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瑞典、加拿大、香港、澳門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院校及科研機構有學術上的聯系。
中國葯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學校,目前正積極探索高等葯學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和管理水平上能夠成為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的多科性大學。
4. 中國葯科大學有幾個校區及校區地址 哪個校區最好
大之前是有4個校區的,有玄武湖,燕子磯,鎮江,還有江寧校區
不過現在好像就只有玄武湖和江寧了
玄武湖校區旁邊就是湖南路,購物什麼的都很方便
江寧校區現在也通了地鐵了,出行還算挺方便的
5. 想知道: 南京市 中國葯科大學所在地 在哪
1、江寧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眠大道639號。
2、玄武門校區:南京市玄武區童家巷24號。
中國葯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在葯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坐落於鍾靈毓秀、虎踞龍盤的古都南京。
學校前身為始建於1936年的國立葯學專科學校(四年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葯學高等學府。80餘年來,學校秉承「精業濟群」的校訓精神,為推動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學術第一、師生為本、共生共贏」的理念,培養造就葯界英才。85年的辦學歷程中,先後培養了10萬余名高素質葯學專門人才,走出了10位院士和一大批葯學領域著名專家學者。2000年以來,已4次獲得我國教育領域政府類最高獎勵——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四年一屆)一等獎。
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位居教育部直屬高校及江蘇省高校前列。學校薈萃了醫葯領域眾多知名專家,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德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以及一大批國家人才項目入選者。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葯科大學——學校簡介
6. 2010中國葯科大學專科學生在那個校區上課啊
江寧校區。我是在校學生,葯大隻有2個校區現在,老校區玄武門校區(童家巷)主要是辦公及少數研究生博士生在那裡,大部分研究生,全部本科,全部專科生都在江寧校區。 其實專科和我們的待遇是一樣的,老師也差不多。只不過學制不同罷了。 中國葯科大學——葯界最高學府,歡迎你的到來!
7. 中國葯科大學葯學類在哪個校區
中國葯科大學有兩個校區,玄武校區和江寧校區,玄武校區主要是本科,江寧校區是研究生區
8. 中國葯科大學招的研究生在哪個校區學習生活
研一、二都在江寧校區說實話這邊修建的還不完善。但將來這將會是主校區,發展潛力也相當好的,就是不知道要等多久。
中國葯科大學(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葯學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高校,是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
學校前身系創建於1936年國立葯學專科學校(四年制),1952年,齊魯大學葯學系和東吳大學葯學專修科並入成立華東葯學院;1956年更名為南京葯學院,1986年與籌建中的南京中葯學院合並,成立中國葯科大學。
9. 中國葯科大學的研究生在各校區的分布情況。
中國葯科大學考研試題
鏈接:https://pan..com/s/1qgg-1eqPI2IfQGtd92A_Zg
提取碼:69de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10. 中國葯科大學經濟管理實驗班是不是學校最不好的專業
中國葯科大學經濟管理實驗班不是最不好的專業,該學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還是很出色的。學校致力於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生態體系,以葯學、中葯學學科為龍頭的葯學學科群建設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國際影響力逐年大幅提升。
在教育部組織的歷次全國學科評估中,葯學、中葯學學科排名始終名列前茅。中葯學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葯學學科獲評A+。
中國葯科大學其他情況簡介。
中國葯科大學堅持「學術第一、師生為本、共生共贏」的理念,培養造就葯界英才。85年的辦學歷程中,先後培養了10萬余名高素質葯學專門人才,走出了10位院士和一大批葯學領域著名專家學者。
2000年以來,已4次獲得我國教育領域政府類最高獎勵——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四年一屆)一等獎。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葯科大學——學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