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建設多少年了

中國建設多少年了

發布時間:2022-06-11 14:06:21

Ⅰ 1949年到1978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重大時期

1949年到1978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重大時期?
1949年到1978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重大時期?1949年-----1952年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時期
1953年------1956年向社會主義過過渡時期(一化三改造時期)
1956年------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轉折
1978年--------至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一)1949年-----1952年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時期
1、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
2、鞏固政權(新中國成立後黨首要任務)
鞏固政權的措施:
軍事:解放全國領土;到1950年的和平解放,全國領土基本解放
政治: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政治制度,籌備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
經濟:土地改革(1950—1952年)外交: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一邊到)
1950---1953年為新中國的建設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3、恢復經濟
(1)1949年建國初國民經濟面臨嚴峻形勢表現在
造成國民經濟嚴峻的原因有
(2)恢復經濟的措施: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這一措施使國家掌握了
合理調整工商業
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恢復發展工農業生產
意義:通過三年時間的恢復到1952年國民經濟取得好轉,為國家有計劃的建設創造了條件.
(二)1953年------1956年向社會主義過過渡(一化三改造時期)
1、制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2、「一五計劃」
內容:一化三改造
一化:時間
內容;主要是指重點建設業,建立國家的工業化基礎.
實質:發展生產力
成就:在部門成就尤其突出.在地區成就明顯,如長春一汽等
意義:我國開始改變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的基礎.
三改造:時間
改造含義:將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改成社會主義制.
實質:改變生產資料.的變革.
如何改造;對農業、手工業——走合作化道路.
對本主義工商業走公私合營道路,採取政策(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改造意義:制度在我國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消滅了階級.
問題:為什麼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三)、1956年------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面臨什麼問題?
正確的探索1、中共八大
召開時間
主要內容:
A、在三大改造已經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不再是階級斗爭,而是
B、提出總任務是
C、經濟建設的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會議評價;從國情出發,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正確探索2、理論探索
1956年毛澤東發表《論關系》,提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也標志著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開始形成一個初步的比較系統的思路.
1957年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特點;
啟示:事情是發展過程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切要經濟建設為中心,遵循黨的領導.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重大時期?
1949年-----1952年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時期
1953年------1956年向社會主義過過渡時期(一化三改造時期)
1956年------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轉折
1978年--------至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1949年-----1952年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時期
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
鞏固政權(新中國成立後黨首要任務)
鞏固政權的措施:
軍事:解放全國領土;到1950年的和平解放,全國領土基本解放
政治: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政治制度,籌備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
經濟:土地改革(1950—1952年)外交: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一邊到)
1950---1953年為新中國的建設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毛澤東開始提出以蘇聯為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1956年黨的八大也提出了正確的路線。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創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上經濟社會發展觀的一次歷史性飛躍。
1949年到1978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重大時期?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大躍進時期
文革時期
啟示是不能盲目追求高發展更應該注意效率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歷了哪四個時期①1949年10月——1956年底過渡時期②1956年底——1966年探索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③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④1978年底至現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或改革開放時期
概括1978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歷了哪些探索過程1978十一屆三十全會以後,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實行改革開放,進行農村、城市及其他領域的改革,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的新局面。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棗鄧小平理淪。
①1978年11-12月的中央工作會議
②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③撥亂反正工作和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
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八十年代)
⑤中共十二大(1982)
⑥中共十三大(1987)確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進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的時期,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
4、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人的探索(1989――2002):
堅持鄧小平理論,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改革開放,開始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轉軌,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大提高。
①中共十四大(1992)(第三代領導集體形成)
②中共十五大(1997)
③中共十六大(2002)
④外交戰線、民族問題和祖國統一問題
這一時期,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十六大報告之P16)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十條基本經驗。
5、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教育全黨牢記「兩個務必」;
科學發展觀;
惠農政策;
義務教育兩免一補;
和諧社會;
學習型社會;
八榮八恥;
民生;
生態友好型;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中共建設社會主義的觀點或政策的比較
(1)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從維護僵化體制轉向全面改革開放。
(3)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4)從輕視知識、踐踏人才轉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5)對外關系從革命外交轉到和平外交,堅持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的聯絡。
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經驗教訓
縱觀現代史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經歷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體制僵化保守到全面改革;從閉關鎖國以對外開放;從搞內部自然經濟到搞開放的市場經濟;從集權政治體制到民主政治體制;從輕視踐踏科學與人才到渴求尊重知識與人才、科教興國;從「戰爭與革命」理論到「和平與發展」理論的巨大轉變。這種鉅變以實事求是為指標,以改革生產關系為手段,以解放生產力為目的。
(1)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而不能急於求成。
(2)不能照搬外國經驗,必須符合本國國情,建設道路要有本國特色。
(3)生產關系的調整應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
(4)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要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要堅持改革開放,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5)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經濟建設服務。
(6)中共三代領導人的探索證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7)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走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道路是中國富強的根本途徑。只有科教興國,才能最終展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57年到65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主流是什麼?這個時候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主要進行的是重工業,發展重工業是我國前二個五年計劃的中心任務
1956到1978年間,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最大的成就?1956到1978年間,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最大的成就是最大的成就應該是原子彈、導彈的研製成功,畢竟這是人類的高精尖的技術,在無法融入世界的情況下(今天也是),可手執利器偏安一隅,在國際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更加擺脫了蘇聯和美帝國主義的各方面的威嚇與牽制。
1949至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結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渡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對我國產生了很大影響。本文就其變化的原因及給我國社會帶來的影響作簡要分析。一.原因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黨決定把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全會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所面臨和要解決的許多重大問題,為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做好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充分准備。2.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使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3.在中共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解放和統一了中國大陸,完成了鎮壓反革命運動,為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提供了政治保障。4.建國初期,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合理調整,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建立和佔主導地位,全國財經實現統一,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重要依靠力量和經濟基礎。5.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我國具有巨大的榜樣作用和示範作用。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6.人民對建設社會主義的嚮往和熱情的高漲,使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一方面,由於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是中國人民自己的選擇,人民群眾大力支援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另一方面,常和政府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充分考慮到中國的具體情況,照顧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會各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7.採取合理的和平過渡方式,為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提供了可能的手段和途徑。黨和政府對富農實行「中立」的政策,為改革減少了阻力;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合理調整和「贖買」政策,不僅幫助私營工商業克服了生產困難,而且也是私營工商業和平改造的具體途徑,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大創舉。二.影響1.社會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化表明我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起來。2.隨著剝削階級先後被消滅,地主、富農和資產階級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被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的集體勞動者。因此,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實際上就成為了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4.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並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它進一步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制度,更使我國的政治民主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政協成為了統一戰線的主要組織形式,與中共「長期共存,互相監督」。5.我國形成了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在建國初期對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曾起過積極的作用。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工礦企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它超越了歷史發展的階段,其弊端是使企業失去了活力。6.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的過程,就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的過程。在實踐當中,我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的道路。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豐富和發展。
談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民族關系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全面展開的新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
我們黨還明確提出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重要思想,科學概括了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現狀,集中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我們黨深刻把握時代特徵和國際國內民族問題的發展變化,明確把民族自身的發展引入民族問題的內涵,提出加快發展是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打牢了民族團結的經濟基礎。
在黨的領導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經受住了一系列重大挑戰的考驗,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Ⅱ 中國建國多少年了

51年了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Ⅲ 中國建國多少年了

截止2020年10月11日,新中國成立了71周年。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

自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而每年的十月一日,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日,也就是國慶日。

Ⅳ 2020是中國建立了多少年

第71周年,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4)中國建設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土地集體化以及社會改革。從1953年開始,中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到1956年,中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Ⅳ 中國建國多少年了50字

中國1949年建國,距離現在已經建國了69年。
拓展: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首都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時,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於本日成立了。」
在國歌聲中,毛澤東親自按動電鈕,升起了第一 面五星紅旗,54門禮炮齊鳴28響。毛澤東又宣讀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Ⅵ 中國建立多少年了

以中國文明歷史的存在來說`中國形成約4500年``以你的問題文字回答的話.中國建立從1949年-2009年也就60年時間

Ⅶ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時多少年

已經歷時43年,改革開放是1978年。

改革開放是43年前完美的傑作,是有著卓越遠見的計劃。敞開國門,擁抱世界,引進技術,吸引外資,發展國內經濟。43年的時間內建成了成百上千個經濟開發區和經濟特區,如今多成為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的成為了經濟文化的中心。

意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期最鮮明的特徵和顯著標識是改革,推進了富國大業。

Ⅷ 中國建立了多少年

7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中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Ⅸ 中國建國多少年

截止至2020年3月,中國建國是70周年,過了2020年10月1日就是71周年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

9月30日下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產生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其他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9)中國建設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國慶節的確立和儀式

1、確立時間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2、慶祝儀式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採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5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2019年國慶70周年的四次。

Ⅹ 新中國用了多少年完成了18年的建設目標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30

閱讀全文

與中國建設多少年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公司如何 瀏覽:949
1美金對於多少印尼盾 瀏覽:972
伊朗學校教什麼 瀏覽:748
印尼黃花梨傢具價格多少 瀏覽:680
伊朗一共捐了多少物資 瀏覽:228
伊朗的疫情為什麼一直嚴重 瀏覽:152
中國以前有什麼恐龍 瀏覽:388
如何寫中國夢 瀏覽:964
疫情印尼航班什麼時候恢復 瀏覽:657
印尼什麼游戲火 瀏覽:954
二戰義大利侵犯了哪些國家 瀏覽:546
中國女皇在哪個省 瀏覽:211
印尼羊肉薄餅怎麼做 瀏覽:965
在英國留學生如何求職 瀏覽:690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瀏覽:167
英國人為什麼不踢正步 瀏覽:726
印度的戰斗機都是哪些國家的 瀏覽:953
越南有多少個美國人 瀏覽:997
印尼寬頻怎麼選擇 瀏覽:437
中國財務大咖齊昊哪個大學畢業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