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最大經濟來源於什麼產業啊
中國經濟收入是出口業!但這種形態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中國已經認識到長期依賴出口,讓中國經濟結構無法平衡,已經開始慢慢向內需和服務業偏重!
2. 中國的經濟命脈是什麼
中國的三大經濟命脈:
第一:石油工業。工業的血液,我國稀少的儲備、龐大的耗費、低劣的利用率、受制於人的運輸線,但是卻世界數一數二的石油工業品生產量,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亦喜亦憂的一大命門。
第二:鋼鐵工業。生產出口世界第一的煉鋼量、世界第一的鐵礦石進口國、區區三個鐵礦石生產公司就可以讓我束手無策的龐大的煉鋼業,是我國出口創匯最大的來源,也是最薄弱的弱點。
第三:房地產。房價永不可能再降,這是國家財政收入的第一來源,房價的泡沫已經成功綁架了中國整體經濟,地產泡沫破滅,中國經濟完蛋,不破滅,也是遲早完蛋。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農村。中國的社會和經濟命脈都在農村,8億農民的問題解決好了,中國一切就好了。
3. 中國主要的經濟來源
2012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普查口徑)38221.80億美元,世貿口徑仍居世界第一 2013-02-08 23:28:26 分類: 對外貿易報告
美國商務部普查局當地時間2月8日8:30公布了2012年12月及全年美國外貿數據。數據顯示,2012年12月,美國貨物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增長2.9%,進口下降4.0%,逆差收窄19.3%。全年美國貨物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6%,其中出口增長4.5%,進口增長3.0%,逆差僅擴大0.1%。初步統計,2012年12月,按普查口徑(海關口徑)計算,美國貨物貿易總額3076.04億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貨物出口1305.51億美元,同比增長2.9%;貨物進口1770.53億美元,同比下降4.0%;貨物逆差465.02億美元,同比收窄19.3%。1-12月累計,美國貨物貿易總額38221.80億美元,同比增長3.6%。其中:貨物出口累計15471.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貨物進口累計22750.43億美元,同比增長3.0%;貨物逆差7279.05億美元,同比僅擴大0.1%。經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季節調整後,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2012年12月,美國貨物貿易總額季調值3213.28億美元,環比下降0.9%。其中:貨物出口季調值1325.63億美元,環比增長2.6%;貨物進口季調值1887.65億美元,環比下降3.1%;貨物逆差季調值562.01億美元,環比收窄14.3%。全年累計貨物貿易總額38628.59億美元,同比增長3.5%,其中出口15635.78億美元,增長4.4%,進口22992.81億美元,增長2.8%,逆差7357.02億美元,收窄0.4%。2012年12月,美國貨物貿易總額低於中國592.36億美元,其中出口低於中國686.79億美元,進口高於中國94.43億美元。2012年全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低於中國445.80億美元,去年則領先中國461.96億美元。其中:出口落後中國5018.03億美元,進口高於中國4572.13億美元。2012年,按海關統計口徑計算,美國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寶座正式被中國取代;按國際收支口徑計算,美國則仍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仍領先中國719.59億美元。2012年,按世貿組織統計口徑計算,美國仍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貨物貿易額應比美國少156.4億美元。 2013年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455.85億美元,同比增長26.7%
2013-02-08 20:36:33 分類: 兩岸四地經濟 海關總署2月8日公布1月份外貿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1730.69億元人民幣(摺合3455.85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下同)同比增長26.7%。其中出口11781.39億元人民幣(摺合1873.66億美元),增長25%;進口9949.30億元人民幣(摺合1582.19億美元),增長28.8%;貿易順差1832.10億元人民幣(摺合291.46億美元),擴大7.7%。今年1月份有22個工作日,而去年同期因春節長假影響只有17個工作日。經季節調整法剔除春節因素影響後,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1%,其中出口增長12.4%,進口增長3.4%。我與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出現增長。1月份,我對歐盟進出口471.4億美元,增長10.5%;對美國進出口437.2億美元,增長23.4%;對東盟進出口369.9億美元,增長42.9%;對日本進出口250.5億美元,增長10.3%。同期,內地對香港進出口334億美元,增長83%。在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步增長。1月份,出口機電產品1058.1億美元,增長25.1%。出口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傢具、塑料製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418.8億美元,增長24.6%。在進口商品中,1月份,進口鐵礦砂6554萬噸,增長11%;煤3055萬噸,增長56.3%;鋼材110萬噸,增長20.5%。同期進口大豆478萬噸,增長3.8%。此外,進口銅35.1萬噸,下降15.2%;汽車7萬輛,下降15.1%。海關總署同時公布,2013年1月,出口企業的網路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7.5,較2012年12月上升3.3,連續第2個月環比提升。其中,新增出口訂單指數40.5,提升3.6;出口信心指數42.9,提升4.7;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17.9,下滑0.5。出口經理人指數的連續回升,表明一季度我國外貿出口相對樂觀。 反映新增訂單金額同比減少的企業比例縮小。調查結果顯示,47.4%的企業反映新增訂單金額同比減少,較上月縮小5.1個百分點;27%的企業反映新增訂單金額增加;25.6%的企業新增訂單金額不變。對未來2-3個月出口持悲觀情緒的企業比例降至四成。調查結果顯示,40.9%的企業對未來2-3個月出口形勢信心「不樂觀」,較上月縮小5.5個百分點;24%的企業表示「樂觀」。反映出口綜合成本同比增加的企業維持在7成。調查結果顯示,70.5%的企業反映出口綜合成本同比增加,較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24%的企業出口綜合成本同比持平,5.5%的企業出口綜合成本同比下降。 從分項成本調查情況來看,分別有72.2%、53.5%的企業反映勞動力成本上升、匯率成本增加,分別較上月縮小0.5個、4.6個百分點;52.7%的企業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出口經理人指數回升較快。1月份,大、中、小型企業出口經理人指數分別為40.7、38.4和35.4,分別較上月提升1.9、3.6和4.0。
4. 中國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如果是經濟收入(我理解為GDP),則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最主要是出口,與出口導向相媲美的拉動經濟馬車,在中國顯然非固定投資莫屬。當資本和市場相遇,空前規模的固定投資開始風生水起。2003年以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了23%,以房地產為例,1997年至2006年間,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幅超過20%,為同期GDP年均增幅的2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總貢獻率達到了五分之一。<br>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房地產業迅速成長並帶動了銀行、土地、鋼鐵、水泥、建材、裝修、家電等上下游產業發展。隨之增收的,不僅僅是當地財政,還有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各行各業。收入增加之後的人們,開始要求改善居住條件,房地產業的市場因此日漸擴大,行業不斷向前發展。<br> 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追隨其後的人們暫時失去了理智——有人發現,房地產不僅僅是消費品,而且還是價值可觀的投資手段<br> 出口和投資,就這樣成就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而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則多年持續低迷。這導致了中國內需的長期低迷。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花錢?一方面,收入增長低於經濟增長,可支配收入不足;另一方面,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已經市場化,而社會保障體系又不完善。這使得很多老百姓對未來難以把握,從而不得不放棄生活必需之外的消費需求,把錢存起來以備不虞之需。<br> <br> 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占我國財政收入的91%以上。並且近年每年稅收的增長均高於GDP的增長。
5. 中國的主要經濟來源是
如果是經濟收入(我理解為GDP),則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最主要是出口,與出口導向相媲美的拉動經濟馬車,在中國顯然非固定投資莫屬。當資本和市場相遇,空前規模的固定投資開始風生水起。2003年以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了23%,以房地產為例,1997年至2006年間,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幅超過20%,為同期GDP年均增幅的2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總貢獻率達到了五分之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房地產業迅速成長並帶動了銀行、土地、鋼鐵、水泥、建材、裝修、家電等上下游產業發展。隨之增收的,不僅僅是當地財政,還有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各行各業。收入增加之後的人們,開始要求改善居住條件,房地產業的市場因此日漸擴大,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追隨其後的人們暫時失去了理智——有人發現,房地產不僅僅是消費品,而且還是價值可觀的投資手段
出口和投資,就這樣成就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而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則多年持續低迷。這導致了中國內需的長期低迷。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花錢?一方面,收入增長低於經濟增長,可支配收入不足;另一方面,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已經市場化,而社會保障體系又不完善。這使得很多老百姓對未來難以把握,從而不得不放棄生活必需之外的消費需求,把錢存起來以備不虞之需。
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占我國財政收入的91%以上。並且近年每年稅收的增長均高於GDP的增長。
6. 中國的主要經濟
1、主要經濟來源是製造業
2、主要是輕工業品
3、主要是出口到歐盟、美國和日本。
7. 中國70億人口靠什麼生存經濟來源有哪些
根據我在互聯網上查詢的情況,截至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是13億9008萬人,不是70億。
根據我在網路的「三大產業」的詞條查詢的情況,三大產業的內容如下。在此,我謹向網路和該詞條的所有編輯者深深致謝。
第一產業是指提供生產物資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對象的生產部門。第二產業是指加工產業,利用基本的生產物資材料進行加工並出售。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行政、家庭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我認為,這三大產業也是人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8. 中國主要的經濟來源靠什麼
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內需、消費、投資和出口。此外,從發展因素看,優化經濟結構、把握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是主線,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科技創新動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進和諧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務。
依據:
1、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流通、管理和服務中成本和時間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簡、廉潔、高效的管理、服務、流通環節,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2、生產要素的變化包括數量的增加、結構的變化和質量的提高,以及實現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方式。
3、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內容。
(8)中國經濟來源是哪裡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9. 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主要來自於什麼急,...
來自於保護和發展資本主義民族工商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明確規定:「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歸還人民國家,有系統地將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為農民土地所有制,保護國家的公共財產和合作社的財產,保護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和私有財產的利益,發展新民主主義人民經濟,以及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的穩步轉變。」
拓展資料
1. 第二十九條合作經濟是半社會主義經濟,是整個人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府扶持其發展,給予優惠待遇。第三十條人民政府對有利於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私營經濟事業,應當鼓勵其經營積極性,幫助其發展。第三十一條國家資本和私營資本合作經濟是國家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在必要、可能和條件下,鼓勵私人資本向國家資本主義方向發展,如加工國有企業,或與國家一起經營國有企業,或以租賃的形式經營國有企業,開發國家的豐富資源」。
2. 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都是人民的。沒收官僚資本。 通過贖金和公私合作來改造國家資本。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為國家所有的經濟形式,如國有工廠、國有農場、國有商店、國有銀行等,它是通過國家投資和私營企業國有化而產生的。由於國家性質的不同,有資本主義國有經濟和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兩種。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有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為了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和服務的早期,主要為建立中國社會主義國有經濟是沒收官僚資本,接受中國和帝國主義企業原公共解放區的經濟組件,農民不是集體經濟,不能算。
3. 隨著解放軍的成功進軍,新解放城市的軍控委員會採取了沒收四戶官僚資本的措施,沒有打破他們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它接管了原來的組織和生產系統,監督生產。 人民政府還廢除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經濟特權,並根據不同情況,逐步將其在中國的企業以控制、徵收、託管和轉讓的形式移交給國家。 此外,新中國成立初期,解放區原有的公共經濟構成了國有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