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前三季度中國進口豬肉翻倍,這種情況將會持續多久
覺得這個情況還要持續到明年初,為什麼會這么說呢,這里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觀點。
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我國進口了328.6萬噸豬肉,同比增長132.2%。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進口豬肉增長非常快,這個情況還要持續多久,這里覺得至少要等到明年初,因為還有幾個月就快到春節了,那時候又是豬肉消費的高峰時期。
㈡ 豬肉消費發生變化,每年多少噸可滿足需求豬肉賣價多少最合理
隨著中國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青少年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又與以往不盡相同,豬肉的消費也隨之悄然發生著變化,豬肉消費需求量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消費量逐步提升,對豬肉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另外,隨著中國城鎮化和居民收入的提升,2019年GDP突破1萬美元,肉類消費升級,牛羊肉和海鮮等高價肉及肉製品需求量增加。同時,豬肉進入高進口量時代,進口肉也替代了部分國內豬肉。
豬肉生產和消費區不匹配的問題在中國也尤為明顯,這就增加了豬肉的運輸成本,消費彈性大也是中國豬肉消費的一個特點,豬肉價格便宜,居民就開始瘋搶囤貨,豬肉價格一旦超過預期,居民就全部改買其他肉類替代品,多種因素影響下,導致中國豬肉價格波動明顯。
㈢ 中國每年進口糧食多少噸
根據2020年的數據,我國全年進口1.4億萬噸糧食,同比增長28%,進口金額為50832118千美元。國內對玉米和大豆的需求還是蠻旺盛的,在國家大力促進生豬生產政策的時候,對飼用玉米和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所以說,我國進口糧食不是因為「國內缺」,而是為了優化糧食供給結構,來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
如果中國真的一點都不從國外進口農產品的話,勉強吃飽是可以的的,但是想吃好是就很難了。如果我們只吃米飯小麥玉米這類主食和蔬菜以及少量的肉,是可以養活自己的。如果要像現在這樣人均水平的吃肉蛋奶,我們現在無法做到自給自足,而且將來更加無法自給自足。
大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是大豆第一進口國,2017年進口大豆9553萬噸,美國佔了30%。糧食進口也已經成了國際談判中的一張重要的牌,中國作為消費大國,決定買哪個國家的產品將很大程度影響該國外匯收入。但是我們出口的產品也往往會在國際摩擦時候被徵收保護性關稅,這其中要進行不斷的博弈。
一、如果不進口糧食,糧食價格平衡或被打破,從而傳導糧食價格同步上漲。
糧食進口是穩定糧食在全球價格同步的穩定計。我國當前糧食自給自足率達到95%以上,也就是說生產的糧食基本可以保障14億人的口糧需求。然而我國在個別農作物品種上還是存在較大需求的,比如大豆。大豆需求廣泛,幾乎生活中都會用的大豆。因此,若不在進口,大豆勢必率先漲價。農民看到大豆價格不錯,很可能會放棄種植小麥或玉米去種植大豆,從而傳導至小麥及玉米漲價。
二、不進口糧食勢必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進行治理及立法。
我國糧食連年增長,好的勢頭十分明顯。然而在好的增長也經不起浪費。
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2億人的口糧需求。浪費的糧食相當於多養活總人口的14%,而我國糧食自給率需求空缺僅為5%,可以說浪費是及其嚴重的。如果不在進口糧食,那麼在現有產糧的基礎上想要保證生活需求,勢必會從浪費上開始抓起。比如對浪費嚴重的酒店,單位進行譴責,通報或批評,甚至列入黑名單。以來控制浪費的行為。甚至不排除立法控制。
㈣ 中國每年進口多少噸牛肉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中國進口牛肉10.5萬噸,全年累計進口103.9萬噸。這是中國正關進口牛肉(不含牛雜,下同)進口自2012年出現爆發性增長以來,首次突破100萬噸。
㈤ 去年我國豬肉進口近200萬噸,你怎麼看
因為生長在農村
家裡很多人家都是養豬的
我以為國內的人們吃的都是本國的豬肉
用不著進口
看到這個新聞之後
就感覺我國的豬養殖還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的
㈥ 中國大量進口美國的豬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近日,中國要進口4萬噸美國豬肉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不敢吃美國進口豬肉,我們認為買不買美國豬肉可以由你自己決定。但是,這次中國進口的美國豬肉,主要是去年年底與美國達成的經貿協議,現在正在履行過程中,而且美國進口的豬肉也是會經過檢疫檢測的,食品安全應該不成問題。目前國內豬肉價格如此昂貴,美國廉價豬肉進口之後,會抑制國內豬肉價格。後面老百姓在購買國產豬肉也會便宜許多,如果國內豬肉能降價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㈦ 中國一年豬肉消耗量是多少
2019年約5590萬噸,人均消耗約80斤 ,2020年減少了。
盡管2019年第四季度豬肉產量呈上漲態勢,但由於前期產能下降嚴重,2020年產量仍將減少,年底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豬肉產量預計為3934萬噸,比上年減少7.5%,生豬出欄量預計達到50149萬頭減少7.8%。
預計2020年豬肉消費量4206萬噸,比上年下降5.6%,人均豬肉消費量29.9公斤比上年減少5.9%,到2021年有望恢復到基期水平。
預計豬肉進口量繼續明顯增加,2020年豬肉進口量達到280萬噸,比上年增加32.7%。預計2021年底恢復至常年水平,之後將呈平穩增長態勢。與基期相比,未來十年豬肉產量增長18.6%,年均增加1.9%。
短期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生豬產能將快速恢復;中期看,規模場成為「主力軍」,推動豬肉生產;長期看,居民食物消費升級,帶動豬肉生產穩定緩速增長。
短期看豬肉消費將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
從短期看,隨著生豬產能恢復後豬肉價格恢復到合理水平,豬肉消費將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長期看,在居民消費升級和人口增加影響下,豬肉消費將緩慢增加。
未來豬肉消費形態發展特點:
冷鮮豬肉消費佔比將顯著提升;豬肉加工製品的消費市場將得到進一步培養;豬肉消費分層逐步形成:黑豬等地方特色豬肉消費增長。
預計2025年豬肉需求量為5853萬噸,較基期增長13.1%;人均消費量41.0公斤,較基期增加10.8%。
預計2029年豬肉需求量為6077萬噸,較基期增長17.5%;人均消費量42.3公斤,較基期增加14.4%。
㈧ 1970年中國有進口牛肉嗎
海關總署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進口牛肉10.5萬噸,全年累計進口103.9萬噸。這是中國正關進口牛肉(不含牛雜,下同)進口自2012年出現爆發性增長以來,首次突破100萬噸。
數據的背後得益於中國居民的消費升級,但國內生產成本過高,國產牛肉產量增幅有限。外部因素則是,2018年,中國嚴厲打擊走私,部分走私牛肉難以持續,再加上去年8月份以來,非洲豬瘟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豬肉消費,市場看漲冬季牛肉價格,進口意願強烈。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稱,中國進口牛肉超過100萬噸,可謂標志性事件。未來10年,中國牛肉進口將維持高速增長態勢。
五年後中國牛肉進口量有望接近200萬噸
當前,我國肉類消費量在人均60公斤上下,是世界平均數的兩倍,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不過,從肉類消費結構來看,我國居民以消費豬肉為主,人均牛羊肉消費還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尤為重要的是,進口牛肉質量高,但是價格遠低於國內,很有競爭力。盡管近年來國內肉牛經歷過一波產能擴張,但是整個養殖產業鏈仍然有待提升,育種水平偏低且養殖成本較高。
林國發提到,當前,國內牛肉供應存在偏緊的局面,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土地價格貴、飼料成本高,導致國內畜牧業發展受到制約,牛肉存欄量大幅下降。
此外,目前中國繁殖用基礎母牛數量也急劇下降,造成國產牛肉供應不足。
由於國內需求急劇增加、肉牛存欄量下降,從2013年開始,我國每年牛肉供應和消費之間的缺口都在加大。據業內統計,2017年,牛肉消費量缺口高達96.7萬噸。
從進口數據來看,中國牛肉進口呈現總量逐年快速增加,對質量追求也不斷提升的特徵。
其中,大洋洲的進口量大體穩定,產品有冷凍牛肉及冷鮮牛肉。考慮到大洋洲運距較短,中國冷鮮牛肉進口主要來自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滿足中國中高端牛肉需求。
南美洲是近年來支撐中國牛肉進口增長的重要地區。短短四年間,中國從巴西進口牛肉數量從2015年的5.6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超過30萬噸。從阿根廷進口牛肉的數量,2016年到2018年也增長2倍多,超過17萬噸。
中國從2016年開始進口活牛,大洋洲是主要供應地;雲南、廣西陸路進口也有一定的數量;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印度活牛從緬甸陸路走私到國內。
在正關進口之外,中國邊境還存在較大數量的牛肉走私。隨著中國加強打擊走私,牛肉及雜碎走私量下降,市場缺口將增加,將會推動更多的正關牛肉進口。市場預計,南美牛肉出口中國的數量會進一步增加,到2024年,中國牛肉進口量有望達到180萬-200萬噸。
美國進口牛肉表現低於預期
從牛肉進口格局來看,在美國2003年爆發瘋牛病之前,中國三分之二的進口牛肉都來源於美國。此後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中國於2004年1月實施了對美國牛肉進口的禁令。
2017年,在闊別中國市場多年之後,美國牛肉被重新批准進口,但其進口數據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林國發分析,背後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跟大洋洲牛肉相比,美國優勢並不明顯;二是市場重建銷售渠道,需要更長時間。當然,也不排除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在美國,較大比例的牛肉為谷飼牛肉,口感較嫩,雪花較為明顯,這與大洋洲的谷飼牛肉形成明顯競爭關系,然而在價格及運輸便捷性上,美國難以跟其競爭,特別是對品質要求較高的冷鮮牛肉,美國的空運成本要遠高於大洋洲。至於草飼牛肉,美國跟南美洲國家形成競爭關系,價格及供應量上又不具備優勢。
林國發稱,中國進口牛肉市場已經形成中高端牛肉大洋洲供應,中低端牛肉南美供應的格局,並將持續下去。美國想搶占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存在不小的難度。
㈨ 中國每年進口多少豬肉
中國每年豬肉進口量不到國內總產量的3%,2018年大概進口量150萬噸,除去部分走私,中國的豬肉幾乎全靠自產。中國對進口豬肉的檢驗檢疫要求較為嚴格,全球僅21個國家和地區的豬肉可以銷往中國,主要為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地區,其中美國佔比約為10%。美國是豬肉生產大國,其生產的豬肉除了滿足國內消費以外,美國還將其豬肉總產量的1/5對外出口,而中國就是其豬肉的主要對外出口國之一。
㈩ 中國豬肉持續上漲後為何一直沒有從其他國家進口豬肉
由於美國貿易戰的影響,不可能從國外進口大量豬肉來緩解當前的糧食需求。自從非洲豬瘟病毒傳入中國以來,在過去的一年裡,數百萬頭生豬被宰殺。由於生豬數量的減少和其他因素,今年豬的價格也像芝麻一樣上漲。
僅僅考慮依賴他人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為了緩解目前豬肉價格的上漲,有必要逐步恢復豬的產量。在這方面,國家也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各級政府將重點支持養豬場和大型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生產能力。他們還將解除養豬禁令,鼓勵農民養豬。同時,他們還將啟動價格補貼的聯動機制。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豬的生產能力就會恢復,豬的價格也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