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移動互聯網+通訊+生活
這個我知道!
2010年的517電信日顯得格外讓人矚目。雖然世界電信日已經走到了第42屆,但是真正讓普通消費者感覺無窮威力的,恐怕要從2010年開始;移動互聯網這個概念從2010年開始,已經徹底從神壇走向了生活。
播種
2000年9月19日,中國移動和國內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討商業合作模式。隨後時任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部長張躍率團去日本NTTDoCoMoI-mode取經,「移動夢網」雛形初現。
2000年12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國移動通信「移動夢網」計劃是2001年初中國通信、互聯網業最讓人矚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 ,中國移動通信的「移動夢網」正式開通。當時官方的宣傳稱手機用戶可通過「移動夢網」享受到移動游戲、信息點播、掌上理財、旅行服務、移動辦公等服務。
隨後的幾年,依託電信運營商的無線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萬、億萬富翁。
2006年9月,針對二季度電信服務投訴突出的情況,信產部猛力推出新的電信服務規范,嚴格要求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執行。新規范將包括:簡訊類業務強制執行二次確認;IVR、彩鈴、WAP等非簡訊類業務強制執行按鍵確認;點播類業務強制執行全網付費提醒。這三項主要規定均針對二季度電信服務的投訴焦點。由於三項新規涵蓋了「黑」SP的所有違規利潤來源,因此將對國內違規SP形成封殺之勢。
萌芽
如果說創建於2004年3月16日的3G門戶開創的是中國FREE WAP的另外一種模式的話,那麼這種模式在中國移動互聯網長河裡,僅僅是萌芽的開始。
在這個萌芽時期,先後冒出了搜索、音樂、閱讀、游戲等領域的多種無線企業,不過,整個行業都處在混沌之中,因為沒有人能夠講得清楚未來是什麼,商業模式之爭成為討論最多的話題。
好景不長,一股運營商WAP網的寒流從2005年底悄封開始。2005年11月,中國移動推出一項政策,禁止SP在免費WAP上推廣業務;一個月後,中國移動宣布不再向免費WAP網站提供用戶的號碼和終端信息。而在2006年7月,這種猜測和討論讓一大批FREE WAP站長不得不提前鳴金收兵,提前上岸。
2008年315晚會對於分眾無線的打擊,更加速了業界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絕望。
洗禮
2008年12月31日上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啟動第三代移動通信(3G)照發放工作,明確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做好相關工作。
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內部舉辦小型照發放儀式,確認國內3G照發放給三家運營商,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照。由此,2009年成為我國的3G元年,我國正式進入第三代移動通信時代。包括移動運營商、資本市場、創業者等各方急速殺入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一時間,各種廣告聯盟、手機游戲、手機閱讀、移動定位等紛紛獲得千萬級別的風險投資,3G概念股票逐步被熱炒。頓時,圍繞移動互聯網的無序競爭和惡性斂財成為這個領域的意念,淫穢色情成為眾多大小網站吸引用戶套取廣告點擊最常用的手法。
2009年10月下旬開始,工信部聯合中央外宣辦、公安部等部門印發了整治手機淫穢色情專項行動方案,由此媒體開始陸續曝光手機涉黃情況,中國史無前例的掃黃風暴席捲整個移動互聯網甚至PC互聯網,11月底,各大移動運營商相繼停止WAP計費。運營商的計費通道暫停,讓大批移動互聯網企業思考新的支付通道和運營模式,而神州行支付卡等第三方支付手段逐步成為眾多移動互聯網企業最主要的支付通道。
成長
2010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全資附屬廣東移動與浦發銀行簽署合作協議,以人民幣398億元收購浦發銀行22億新股,中國移動將通過全資附屬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20%股權,並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中國手機支付領域再掀起波浪。
發展前景
據統計,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388億,較2011年底增加了約3270萬人,網民中用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用戶佔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而台式電腦為380億,手機網民的數量首次超越台式電腦網民的數量,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迎來了它高速發展的時期。
2010年4月11日在艾瑞的新經濟年會上,信息產業部通信科技委員會委員侯自強在談到3G商用化發展趨勢的問題上,表示公共互聯網也就是移動互聯網將會成為未來移動網發展的主流,而移動運營商的專網壟斷將會被打破。用侯委員的話來說就是移動運營商帶圍牆的花園將會被打破。
3G問題也是極為熱門的話題之一。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很關心3G的問題。經營者關心3G能否帶來真正的新一代通信,而消費者則想知道3G時代的通信資費能否降低,業務體驗能否滿足個人的需要。3G時代話音業務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主要的突破是在數據業務上。一是面對企業高端用戶的業務,主要為專網。二是面對個人消費者。而在
② 浦發銀行是哪裡的銀行
據財大師了解,浦發銀行是上海的銀行,其全稱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浦發銀行,具體信息如下:
1、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2、2010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與浦發銀行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根據協定,廣東移動以人民幣398億元收購浦發銀行22.1億新股,交易完成後,中國移動通過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20%股權,並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
3、中國人民銀行於2013年1月8日發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成立20周年熊貓加字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4、2014年7月7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浦發銀行位列全球企業第383位。2015年6月16日,浦發銀行收購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97.33%股權。
③ 請問中移動為什麼要收購浦發銀行股票
中國移動+浦發銀行=?
易觀國際電信咨詢 李偉,張麗君
根據媒體報道,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股票從2月26日起停牌,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事宜。且據消息透露,即將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中國移動,移動可能以400億元收購浦發銀行20%股份的形式與浦發銀行展開合作。
對於「移動是否能夠成功入股浦發銀行」現在尚不清楚。自此消息出來不久,就有不少人對此展開評論。而絕大多數評論中都指出了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的目的是為移動支付業務鋪路,但很少作者對此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人最近2年都在做移動支付業務相關的研究,對中國移動400億元入股浦發銀行之事,想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中國移動入股銀行的目的、意義、為什麼入股浦發、雙方的合作意願及可行性?
1.中國移動與銀行合作的目的——為移動支付業務鋪路
移動支付一般包括遠程支付和現場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一種,其市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根據易觀國際《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藍皮書》,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經過10年的發展,2009年度交易規模已經接近6000億元,成為中國金融支付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移動支付業務較為復雜,產業鏈環節很多,短期內中國移動難以盈利,但長期看可基於規模效應逐步帶來新的收入增長(日本NTT用了5年的時間移動支付業務才開始盈利)。從這個角度看,為未來收入增長儲備新的增長點,是移動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第一個關鍵原因。
從國外運營商經驗看,移動支付是捆綁用戶的有效手段。日本和菲律賓是移動支付業務開展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日本的NTTT docomo不斷推出支持錢包功能(Osaifu-Keitai)的手機,使得用戶能夠一直留在DOCOMO的網內,從而保持了大量的話務量和業務收入。菲律賓SMART MONEY業務普及率超過15%,Smart認為其主要意義,首先是增加了用戶粘性,其次是降低了充值卡發行成本。從國內運營商環境看,中國市場已經進入全業務運營時代,現階段用戶成為三大運營商競爭的焦點。開展移動支付業務能夠很好的捆綁用戶,減少用戶流失,是移動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第二個關鍵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中國移動開展移動支付業務具有天然的優勢。A、龐大的用戶群基礎;B、更貼近用戶,手機終端隨身、隨時、隨地、隨心,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一種服務; C、與移動互聯網結合,業務的豐富性、靈活性將增強。這些天然優勢是移動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第三個關鍵原因。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移動肯定要做移動支付業務,根據國外運營商移動支付業務經營和國內的政策環境,移動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必須獲得相關的金融資質,才能順利的開展相關業務。這也是中國移動400億入股浦發銀行的目的所在。
2.中國移動入股銀行能夠獲得哪些利益?
中國移動與銀行合作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規避政策風險和業務風險。中國移動要進行金融相關的業務,必須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許可,在《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還未正式出台前,大規模推廣移動支付業務面臨較高的政策風險。如果中國移動能夠與銀行合作,就能「借用」開展移動支付業務所需要的資質,包括:支付清算、賬號管理、發行多功能存儲卡和銀行卡等,進而規避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面對的政策風險。另一方面,中國移動具有豐富的用戶運營經驗,但並不擅長金融相關業務的運營,如果能與銀行合作,將有助於移動更透徹的理解金融業務,為用戶提供更有保障的,更方便的支付服務,從而起到規避業務運營方面風險的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中移動入股銀行的主要價值和意義是規避政策風險和業務風險。
3.中國移動為什麼選擇浦發銀行,而不是工商銀行或建設銀行?
假定中國移動與銀行展開合作的前提下,可以把移動與銀行的合作方式分為三類:談判合作,即通過與多家商業銀行談判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相關事宜;入股合作,即入股一家銀行,並與銀行協商經營移動支付的相關事宜;控股合作,即通過控制一家商業銀行來實施移動支付業務。從合作成本來看,控股的合作方式所需要的投入資金最大;談判合作所需要的資金投入最小,但談判時間比較長;入股合作,所需資金居中。從業務推廣速度來看,控股銀行的方式,對銀行具有一定的決策權,銀行能很好的配合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如日本NTT DoCoMo在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開展初期曾向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主次1000億日元,擁有了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隨後聯合推出了「ID」子品牌的移動支付業務,加快了其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入股銀行的方式,可以與銀行形成緊密的合作,會積極推廣移動支付;談判合作,移動支付作為一個新的支付渠道,運營商成為銀行電子支付的渠道,中國移動很難掌控產業鏈,不利於中國移動移動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中國移動與銀行成立的聯動優勢就屬於此種合作方式,事實證明這種合作方式不能滿足中國移動掌控移動支付產業鏈、並快速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目的。
綜上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中國移動與銀行合作的三種方式,合作難度方面,控股>入股>談判合作;合作效果方面,控股>入股>談判合作。與聯動優勢的實踐證明,中國移動採取談判合作的方式的概率極小,主要原因是不願意做移動支付的通道。而採取控股的方式所需要的資金巨大,且審批難度也極其困難,雖然中國移動是比較富裕的央企,但還不具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控股銀行。現在只剩下入股銀行一種合作方式。下面進一步討論入股銀行的對象,這里暫且簡單的把商業銀行分為兩大類,一是大型商業銀行,如工行、建行、農行等;另一類是中小商業銀行,如華夏銀行、浦發銀行等。從入股合作效果看,入股比例必須達到大股東的份額,銀行才會積極的與移動合作開展支付業務,而從中國移動的資金實力,尚不具備能力入股大型商業銀行,那麼移動可選擇的對象必然落在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等中小商業銀行上面。這也就是為什麼浦發銀行可能成為中國移動入股對象的原因所在。
4.移動與銀行雙方合作的意願與可能性
從浦發銀行角度看,浦發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足,需要籌資資金,只要能滿足浦發的資金需求都可以是其考慮合作的對象,如果入股的股東還能有助於浦發銀行的業務發展,那就更佳了,顯然作為最富有的央企之一------中國移動能夠滿足浦發銀行的需求。
從中國移動角度,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移動希望通過在掌控產業鏈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移動支付,如能藉此機會入股浦發銀行,對其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可謂是如虎添翼。前幾年三大運營商對移動支付業務還在探索和試商用,業內各個參與者還在觀望,今年則進入了規模商用的前期,展開了實質性的合作,且中國移動今年將移動支付發展納入了KPI指標。中國移動此時入股浦發銀行抓住了移動支付發展的良好時機,不僅有助於自身業務的發展,也有助於帶動整個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鏈的發展。
中國移動和浦發銀行都有合作的需要和意願,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傳中國移動400億元入股浦發銀行」的根本所在。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移動正在全面的發展移動支付業務,且最好能夠入股浦發銀行類的中小型商業銀行,進而借用金融資質開展移動支付相關業務,以規避政策風險和業務風險。然而雙方的合作需要通過國資委、銀監會等部門的審批,兩家公司能夠合作的關鍵也就取決於上級領導的態度了。
《移動支付發展的主戰場是政策夾縫》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76216_29445
《聯通會與騰訊合作開發IM嗎》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9755
《中國移動應加速完善TD產業鏈》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6774
中國移動+浦發銀行=?
易觀國際電信咨詢 李偉,張麗君
根據媒體報道,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股票從2月26日起停牌,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事宜。且據消息透露,即將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中國移動,移動可能以400億元收購浦發銀行20%股份的形式與浦發銀行展開合作。
對於「移動是否能夠成功入股浦發銀行」現在尚不清楚。自此消息出來不久,就有不少人對此展開評論。而絕大多數評論中都指出了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的目的是為移動支付業務鋪路,但很少作者對此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人最近2年都在做移動支付業務相關的研究,對中國移動400億元入股浦發銀行之事,想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中國移動入股銀行的目的、意義、為什麼入股浦發、雙方的合作意願及可行性?
1.中國移動與銀行合作的目的——為移動支付業務鋪路
移動支付一般包括遠程支付和現場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一種,其市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根據易觀國際《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藍皮書》,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經過10年的發展,2009年度交易規模已經接近6000億元,成為中國金融支付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移動支付業務較為復雜,產業鏈環節很多,短期內中國移動難以盈利,但長期看可基於規模效應逐步帶來新的收入增長(日本NTT用了5年的時間移動支付業務才開始盈利)。從這個角度看,為未來收入增長儲備新的增長點,是移動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第一個關鍵原因。
從國外運營商經驗看,移動支付是捆綁用戶的有效手段。日本和菲律賓是移動支付業務開展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日本的NTTT docomo不斷推出支持錢包功能(Osaifu-Keitai)的手機,使得用戶能夠一直留在DOCOMO的網內,從而保持了大量的話務量和業務收入。菲律賓SMART MONEY業務普及率超過15%,Smart認為其主要意義,首先是增加了用戶粘性,其次是降低了充值卡發行成本。從國內運營商環境看,中國市場已經進入全業務運營時代,現階段用戶成為三大運營商競爭的焦點。開展移動支付業務能夠很好的捆綁用戶,減少用戶流失,是移動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第二個關鍵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中國移動開展移動支付業務具有天然的優勢。A、龐大的用戶群基礎;B、更貼近用戶,手機終端隨身、隨時、隨地、隨心,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一種服務; C、與移動互聯網結合,業務的豐富性、靈活性將增強。這些天然優勢是移動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第三個關鍵原因。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移動肯定要做移動支付業務,根據國外運營商移動支付業務經營和國內的政策環境,移動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必須獲得相關的金融資質,才能順利的開展相關業務。這也是中國移動400億入股浦發銀行的目的所在。
2.中國移動入股銀行能夠獲得哪些利益?
中國移動與銀行合作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規避政策風險和業務風險。中國移動要進行金融相關的業務,必須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許可,在《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還未正式出台前,大規模推廣移動支付業務面臨較高的政策風險。如果中國移動能夠與銀行合作,就能「借用」開展移動支付業務所需要的資質,包括:支付清算、賬號管理、發行多功能存儲卡和銀行卡等,進而規避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面對的政策風險。另一方面,中國移動具有豐富的用戶運營經驗,但並不擅長金融相關業務的運營,如果能與銀行合作,將有助於移動更透徹的理解金融業務,為用戶提供更有保障的,更方便的支付服務,從而起到規避業務運營方面風險的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中移動入股銀行的主要價值和意義是規避政策風險和業務風險。
3.中國移動為什麼選擇浦發銀行,而不是工商銀行或建設銀行?
假定中國移動與銀行展開合作的前提下,可以把移動與銀行的合作方式分為三類:談判合作,即通過與多家商業銀行談判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相關事宜;入股合作,即入股一家銀行,並與銀行協商經營移動支付的相關事宜;控股合作,即通過控制一家商業銀行來實施移動支付業務。從合作成本來看,控股的合作方式所需要的投入資金最大;談判合作所需要的資金投入最小,但談判時間比較長;入股合作,所需資金居中。從業務推廣速度來看,控股銀行的方式,對銀行具有一定的決策權,銀行能很好的配合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如日本NTT DoCoMo在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開展初期曾向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主次1000億日元,擁有了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隨後聯合推出了「ID」子品牌的移動支付業務,加快了其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入股銀行的方式,可以與銀行形成緊密的合作,會積極推廣移動支付;談判合作,移動支付作為一個新的支付渠道,運營商成為銀行電子支付的渠道,中國移動很難掌控產業鏈,不利於中國移動移動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中國移動與銀行成立的聯動優勢就屬於此種合作方式,事實證明這種合作方式不能滿足中國移動掌控移動支付產業鏈、並快速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目的。
綜上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中國移動與銀行合作的三種方式,合作難度方面,控股>入股>談判合作;合作效果方面,控股>入股>談判合作。與聯動優勢的實踐證明,中國移動採取談判合作的方式的概率極小,主要原因是不願意做移動支付的通道。而採取控股的方式所需要的資金巨大,且審批難度也極其困難,雖然中國移動是比較富裕的央企,但還不具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控股銀行。現在只剩下入股銀行一種合作方式。下面進一步討論入股銀行的對象,這里暫且簡單的把商業銀行分為兩大類,一是大型商業銀行,如工行、建行、農行等;另一類是中小商業銀行,如華夏銀行、浦發銀行等。從入股合作效果看,入股比例必須達到大股東的份額,銀行才會積極的與移動合作開展支付業務,而從中國移動的資金實力,尚不具備能力入股大型商業銀行,那麼移動可選擇的對象必然落在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等中小商業銀行上面。這也就是為什麼浦發銀行可能成為中國移動入股對象的原因所在。
4.移動與銀行雙方合作的意願與可能性
從浦發銀行角度看,浦發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足,需要籌資資金,只要能滿足浦發的資金需求都可以是其考慮合作的對象,如果入股的股東還能有助於浦發銀行的業務發展,那就更佳了,顯然作為最富有的央企之一------中國移動能夠滿足浦發銀行的需求。
從中國移動角度,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移動希望通過在掌控產業鏈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移動支付,如能藉此機會入股浦發銀行,對其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可謂是如虎添翼。前幾年三大運營商對移動支付業務還在探索和試商用,業內各個參與者還在觀望,今年則進入了規模商用的前期,展開了實質性的合作,且中國移動今年將移動支付發展納入了KPI指標。中國移動此時入股浦發銀行抓住了移動支付發展的良好時機,不僅有助於自身業務的發展,也有助於帶動整個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鏈的發展。
中國移動和浦發銀行都有合作的需要和意願,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傳中國移動400億元入股浦發銀行」的根本所在。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移動正在全面的發展移動支付業務,且最好能夠入股浦發銀行類的中小型商業銀行,進而借用金融資質開展移動支付相關業務,以規避政策風險和業務風險。然而雙方的合作需要通過國資委、銀監會等部門的審批,兩家公司能夠合作的關鍵也就取決於上級領導的態度了。
《移動支付發展的主戰場是政策夾縫》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76216_29445
《聯通會與騰訊合作開發IM嗎》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9755
《中國移動應加速完善TD產業鏈》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22068_36774
④ 浦發銀行股分構成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2010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與浦發銀行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根據協定,廣東移動以人民幣398億元收購浦發銀行22.1億新股,交易完成後,中國移動通過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20%股權,並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中國人民銀行於2013年1月8日發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成立20周年熊貓加字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2014年7月7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浦發銀行位列全球企業第383位。2015年6月16日,浦發銀行收購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97.33%股權。
⑤ 浦發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何時復牌
浦發銀行證實聯姻中移動 有望下周復盤
2010年03月04日09:33財經網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T|T
【《財經》記者 要雪梅】3月3日,浦發銀行(600000,SH)與中國移動(0914,HK) 雙雙發布公布,表示雙方正在就戰略入股和開展戰略合作進行協商。至此,市場一直盛傳的「浦發引進的戰略投資者中移動」的說法塵埃落定。
浦發銀行在公告中表示相關方案尚需論證,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待董事會做出決議後及時公告並復牌。
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葉雲燕認為,這一公告符合了市場預期。對此,招商銀行分析師羅毅也表示認同。他堅稱,浦發銀行擬向中移動定向增發股份約22億股,以浦發銀行前20日均價的9折計算,本次浦發銀行定向增發融資近400億元。
羅毅說,浦發此次繼續停牌是因為還要看雙方的股權分配比例,若如市場傳言的融資規模,那麼,也就是說,中移動要一次性拿出現金400億元,對中移動在資金上或許會有一定的壓力。
據媒體報道,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3月3日通過視頻會議向媒體表示此舉可對雙方帶來協同效應。
"策略性投資於浦發銀行將可推廣網上及流動電子商務,而這些業務在中國市場有巨大的潛力."王建宙說,並表示希望在短期內落實有關計劃.
浦發銀行在2月25日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事宜,該公司股票自2月26日起停牌,最晚於3月4日公告相關信息並復牌。
此間,一直有市場傳言,浦發銀行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中移動。受此影響,2月25日,浦發銀行股價大漲5.49%,為金融股的領漲龍頭,成交量也明顯放大。當天盤面,銀行股也有所反映,出現了普遍上漲。
截至2009年9月,浦發的資本充足率為10.16%,核心資本充足率為6.76%,核心資本充足率已經低於銀監會要求的7%標准。若如市場所傳融資量計算,通過融資,浦發銀行將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約4個百分點,增發後核心資本充足率超過10%,資本充足率近14%。
3月3日,至收盤時,除中信銀行(601998.SH)略有微跌外,大盤銀行板塊均有所上漲,其中,北京銀行(601169.SH)漲幅最大,上漲1.22%。
羅毅認為,復牌之後,從基本面上來看,浦發銀行股票以及銀行股都可能會有小幅上漲,「預計銀行股漲幅控制在10%之內。」
葉雲燕分析表示,浦發向中移動融資成功對後市會有一定影響。浦發銀行引進的是戰略投資者,中移動屬於穩定產業,市場有一種預期,浦發銀行這種新的補充資本的方式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銀行,即其他銀行或者也會用這種引進資本的方式補充資本金。從而提升對整個銀行股的投資價值。
他說,復牌當天可能會帶動其他股價上揚,「雙方只是就一些具體細節進行協商,浦發銀行可能會在下周復牌。」
⑥ 浦發銀行最近一個星期得股票的分析報告盈
浦發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顯著提高
2010-10-18 13:15:27 來源: 東海證券
1. 浦發銀行完成向中國移動的定向增發
2010 年3 月30 日,浦發銀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向廣東移動的定向增發方案。6 月,獲得銀監會核准。8 月,獲得證監會有條件通過。2010 年9 月26日,獲得證監會核准。10 月14 日,浦發銀行完成了本次發行股份的登記及限售手續事宜。中國移動承諾,5 年內不轉讓該等股份。
廣東移動是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移動)的全資子公司,中國移動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移動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中移動集團間接持有中國移動74.22%的股份。
中國移動於1997 年9 月在香港成立,並於1997 年10 月分別在紐約和香港上市。中國移動及其子公司組成的集團(簡稱中國移動上市集團)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移動通信服務供應商,擁有全球最多的移動用戶和全球最大規模的移動通信網路。
中移動集團是國務院直屬的大型國有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
2. 股權結構有所變化
本次發行前後,浦發銀行均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本次發行未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本次發行前,上海國際集團合計持有浦發銀行30.40%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本次發行完成後,上海國際集團合計持有浦發銀行24.32%的股份,仍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而中國移動持有本次發行後浦發銀行20%的股份。
3. 核心資本充足率顯著提高
浦發銀行向中國移動發行的股份數28.6976 億股,發行價格13.75 元/股,2. 股權結構有所變化本次發行前後,浦發銀行均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本次發行未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本次發行前,上海國際集團合計持有浦發銀行30.40%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本次發行完成後,上海國際集團合計持有浦發銀行24.32%的股份,仍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而中國移動持有本次發行後浦發銀行20%的股份。
4. 浦發銀行可能獲得中國移動的資金支持
根據2010 年中報,中國移動2010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298 億元,凈利潤578 億元。截止6 月底,中國移動的銀行存款為2176 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998 億元。我們估計,未來這些存款的相當一部分將給浦發銀行以有力的支持(此外,還有其他業務方面的合作,如移動支付等)。
5. 盈利預測及投資評級
在不考慮本次定向增發假設下,我們預測2010 年浦發銀行凈利潤增長29.61%,EPS 約1.49 元。其最新股價股價(10 月15 日)對應010 年的PE 為10.26 倍。本次發行後,按加權平均計算,浦發銀行全年EPS 約1.41 元。投資評級:買入(維持)
⑦ 中國移動入股後浦發銀行的股權與分紅變化
二八分成,浦發每賺10元,就有2元是中國移動的
⑧ 中移動為何收購浦發銀行
其實其老總也公開交代個過了,那是因為在中國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空間已經不是很大(其根本是手機的普及程度經過之前飛速發展後,再上升空間有限)。 中移動今後將會向手機代繳費業務的方向發展(想像一下你的手機可以當銀行卡刷),所以就需要和銀行緊密合作。而與其和別的銀行談合作則不如自己直接合並一家銀行來的踏實,還可以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工建交這樣的太大了不行,既難以收購又難以控制,南京、北京銀行這樣的太小了市場普及度不足,浦發銀行這樣級別的就剛好了。
⑨ 2022年浦發銀行十大股東
2022年浦發銀行十大股東是:
1、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3、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4、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金;5、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6、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H;7、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8、上海國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9、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10、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