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城長安的是我國哪個城市
古城長安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同時也是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西安,在歷史上曾經被稱作長安。從秦皇漢武以來,累世為龍蟠虎踞之地。在中國封建社會極盛時期的唐代,它更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市。100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們不僅參觀文物古跡想像唐代的長安,還可以從唐詩中去領略唐代帝都長安的城闕宮苑、郊野山川、四時景物。
(1)西安府在中國的哪裡擴展閱讀
古城長安的發展歷程:
在100多萬年前,藍田人在長安地區建造了聚落。鎬京時期(前1111年—前770年),長安地區成為了中國周朝的國都。公元前350年,秦建都咸陽,古代咸陽的地理位置在渭河兩岸,地理位置涵蓋今天的西安和咸陽部分區域。
秦末漢初,長安地區成為了秦始皇的兄弟長安君的封地。公元582年,文帝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為「大興城」。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改大興為長安。1369年,朱元璋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修建了西安城牆。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並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
B. 西安位於陝西的什麼位置
從陝西省的版圖看西安市在中部偏下的位置,位於關中平原中部。
西安市位於黃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109°49′和北緯33°42′—34°45′之間。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區、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
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204千米,南北寬116千米。總面積10108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3582平方千米。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
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00—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2)西安府在中國的哪裡擴展閱讀
西安古稱長安,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雛形。
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又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都城。
自西漢起,西安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城市。「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起點,西至古羅馬。西安是聞名世界的歷史名城,與羅馬、雅典、開羅齊名,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中建都歷史最長的一個,長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的主幹。
「西安」之名稱,始於明代。元至元九年(1272),元世祖封三子忙哥剌(la,音「臘」)為安西王,鎮守這里,改京兆府為安西路。元皇慶元年(1312),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府城簡稱西安,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C. 今陝西西安府是中國什麼方向
西安市是在中國的西北方向
D. 古代文章詩句中的長安指的是現今的哪個地方
在古代的詩歌文章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長安”這個地名,很多讀者都不知道這里的長安到底指哪裡,其實“長安”這個地名是從漢朝漢高祖劉邦時期出現的,從這個時期一直到現在,長安這個地名指代的地方,就只有我國現如今的陝西省西安市而已。
最後,清朝覆滅、中華民國建立以後,西安府這個地名也被更改為“西安”了,而新中國成立以後,也沿用了“西安”這個名字,並沒有改回長安。除了長安改名為西安之外,古代的汴京被改為了開封、金陵被改為了南京、燕京被改為了北京,雖然沒有古色古香的韻味了,但是多了幾分現代的特色。
E. 西安在中國的什麼位置
西安市位於中國西北地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的地形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西安的美食——肉夾饃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傳統特色食物之一。2016年1月,肉夾饃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西地區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與白吉饃不同,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時溫度以燙手為佳,且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肉夾饃是陝西著名小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肉夾饃
F. 西安是哪六朝古都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建都朝代
10朝說: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西周(約300年)、西漢(210年)、新朝(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等13個王朝在西安建都。13朝是公認的建朝數。
14朝說:有兩種情形:①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②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有兩種情形:①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②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6)西安府在中國的哪裡擴展閱讀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並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戶籍人口905.68萬。
G. 長安城在哪個省哪個市
陝西省西安市。
長安(Chang'an),是西安的古稱,為陝西省省會,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長安也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西漢、隋、唐皆建都於長安,故唐以後常通稱國都為長安。
自從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隋時,隋文帝在「大興縣」營建新都(長安縣東),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並更名「大興縣」為萬年縣,取意「萬年長安」,重新恢復「長安」之名。
長安最終改為西安:
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但「長安城」仍稱「長安」,歸長安縣管轄,「長安」之名並未廢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將「長安城」剝離「長安縣」獨立設立「西安市」為止,「長安」之名廢止。
H. 西安在中國哪裡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國重要的航天工業中心、機械製造中心和紡織工業中心。西安擁有較強的工業基礎,是中國西部地區科技實力最強,工業門類最齊全的特大城市之一。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餘年。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後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曾經是陝甘寧邊區轄市、西北行政區轄市、中央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從1954年以來,一直為陝西省省會所在地,現屬副省級城市,轄九區、四縣。 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 三、歷史上咸陽和長安的關系 歷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陽同屬一個城市。從古時咸陽與長安的關系可見一斑。西安和咸陽是中國地理距離最近的兩個城市,不到20公里。同時西安市的西三環已修至咸陽境內,機場從原西安市桃園遷至咸陽。2006年,咸陽區號並入西安,與西安共同使用029區號。 西安市位於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40′~109°49′和北緯33°39′~34°45′之間。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市區和楊凌區、三原、涇陽、興平、武功等縣和扶風縣、富平縣相鄰。轄境東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面積9983平方公里。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 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 ·地形特徵 西安以北,陝甘黃土高原邊,由梁山、黃龍山、葯王山、隴山組成的北山山系,與秦嶺山脈遙相對應,共同構成環繞關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橫貫關中平原。關中平原由渭河及其眾多支流沖積形成,因而又稱渭河平原。它西起寶雞,東到黃河,號稱「八百里秦川」。 ·氣候 西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雨量適中,四季分明。無霜期平均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1.3℃;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4℃~26.9℃;年平均氣溫13.3℃。年降水量平均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濕度為69.6%。年平均降雪日為13.8天。 ·礦產資源 西安地質發育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秦嶺山區大片的火成岩、變質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積層,為各種金屬、非金屬以及能源資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礎。現已查明的各類礦產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主要金屬礦有:鐵、錳、鉻、鈦、銅、鉛、鋅、鋅銅、鉬、金、鎢、鈾和高鋁礦物原料。非金屬礦主要有:大理石、長石、白雲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築砂礫、脈石英、「藍田玉」、砂線石、硫礦等。 教育介紹 西安是中國重點高等院校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學生人數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西安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較高,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接受過大學本科以上教育,居西部地區之冠,在全國也處於領先地位。 西安現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辦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36所,博士點334個,碩士點826個,國家級重點學科60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85個,另外有8 所軍事院校、29所成人高校,近百所民辦高校,在校大學生20多萬人。西安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生產實驗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西安商貿業十分活躍,是中國北方中西部最大的商貿中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西部10個城市第二位。西安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香港東亞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和國內其他商業銀行陸續進入西安。
I. 西安府的介紹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治長安縣、咸寧縣二縣(今陝西西安市)。轄境約相當今陝西省彬縣、周至縣以東,銅川市、韓城市二市以南,鎮安縣、山陽縣、商南縣等縣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