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史書記載了哪些特大洪災
據史書記載,我國幾條主要江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發生洪澇災害的情況是:
海河:從1368~1948年約500年間,共發生水災387次,平均每3年中有兩年發生水災。
黃河:自公元前602年以來的2600年間,決口達1593次,重大改道26次。
淮河:從1470年以來比較完整的資料統計分析,近500多年來共發生較大水災350多次,平均近兩年一次,其中流域性的重大洪水近20次。
長江:中下游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年中,曾發生大小水災214次,平均10年一次;近代1921年來,發生較大洪水12次,約6年一次。
珠江:自漢代以來共發生較大范圍洪水408次。其中下游沿岸地勢平坦,洪水災害更為頻繁,平均30~40年一次大災,2~3年一次小災。
20世紀的洪水災害
20世紀最大洪水災害有5次,分別是1931年、1954年、1991年、1992年、1998年大水災。
1931年,我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5省,山東、河北、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1954年,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
1991年,全國氣候異常,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長時間滯留在長江以南,江淮流域入梅早,雨勢猛,歷時長,淮河發生了自1949年以來的第二位大洪水,3個蓄洪區、14個行洪區先後啟用;太湖出現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位4.79米。
長江支流滁河、澧水和烏江部分支流及鄂東地區中小河流舉水等相繼出現近40餘年來最大洪水;松花江幹流發生兩次大洪水,哈爾濱站最大流量10700立方米/秒,佳木斯站最大流量15300立方米/秒,分別為1949年以來第三位和第二位。
據統計,全國有28個省、市、自治區不同程度遭受水災,農田受災2459.6萬公頃,成災1461.4萬公頃,倒房497.9萬間,死亡5113人,直接經濟損失779.08億元。
其中皖、蘇2省災情最重,合計農田受災966.5萬公頃,成災672.8萬公頃,死亡1163人,倒房349.3萬間,直接經濟損失484億元,各佔全國總數的39%、46%、23%、70%和62%。
其他重大水災有:1958年黃河鄭州花園口出現特大洪水,鄭州黃河鐵橋被沖毀。1963年海河流域遭歷史上罕見的洪水,受災面積達6145萬畝,減產糧食60多億斤。1982年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損失慘重。
1992年,閩江發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十里庵站洪峰流量27500立方米/秒,竹岐站洪峰流量30300立方米/秒。閩江流域遭受較嚴重水災。
錢塘江上游出現1949年以來第二位大洪水,蘭溪站洪峰流量12100立方米/秒,沿江縣市受災較重。此外,大渡河、湘江、信江、灕江及黃河中上游部分地區也發生了較大洪水,造成了較嚴重的洪澇災害。
1998年,一場世紀末的大洪災幾乎席捲了大半個中國,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洶涌,水位陡漲。800萬軍民與洪水進行著殊死搏鬥。據統計,當年全國共有29個省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6億元。
②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水洪災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是一場長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澇災害,江西,湖北,湖南等將近29個省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災害,從當年六月開始持續到九月,長達4月份抗洪搶險,是近年來一場大規模的抗洪運動,也牽連著全中國人民的心。此次洪澇災害,是大自然對人類亂砍亂伐,破壞環境的一次嚴重的警告。
③ 河北一地現1963年以來最大洪水,當地民眾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河北石家莊出現了自1963年來最大的洪水,這很多這讓很多人都擔憂不已,因為連日來連降暴雨,這次的洪水可以說來勢洶洶,一些在外地的居民很擔憂自己的家裡在遭受暴雨洪水的情況下,可能房屋會有損毀,但無奈雨量很大,很多人都束手無策,也是非常考驗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完善問題。
雖然石家莊的排水系統還是比較好的,但因為雨量比較大,下的比較急,還是給這一次洪水的排泄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也因為這對民眾的出行也造成了一些安全問題,今天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當地民眾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三、避開暴風雨時段出行我們都知道城市之所以發生洪水與我們的城市排水系統都有很大的關系,與天氣狀況的變化也有著很大的關系,有時候雨下的比較急比較大就會給我們的排水系統造成很大的壓力,馬路上的水越積越多,甚至產生倒灌,因此我們在日常出行當中一定要注意天氣預報,避免在暴風雨比較嚴重的時候出門,因為在暴風雨比較厲害的時候,出門給安全帶來非常大的隱患。
④ 1963年中國發生了什麼事
1月2日——錢允慶、陳中偉等完成世界首例成功的斷肢再植手術。
1月15日——中國民族出版社舉行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
1月20日--中國尼泊爾邊界議定書在北京簽字。
2月11日——中央民委召開第二次少數民族地區補助費管理工作會議。
2月28日——中國邊防部隊全部完成在中印邊界全線主動後撤計劃。
3月2日——中國、巴基斯坦兩國政府簽訂關於邊界問題的協定。
3月5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人為雷鋒同志題詞,確定每年這一天為「學雷鋒紀念日」。
4月20日——陳鏡開在北京以151公斤成績打破次輕量級挺舉世界記錄。
4月25日——中國國防部授予駐上海某部八連以「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光榮稱號。5月5日在上海舉行命名大會。
5月20日——中共中央印發《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即前十條),文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分期分批地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6月1日——原國民黨空軍上尉飛行員徐廷澤駕機飛回中國大陸。
6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蘇聯政府無理要求中國召回五名駐蘇使館人員事件發表聲明。
7月1日——中國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成立。
7月4日——中國新華社報道,古典藏劇《諾桑》經過西藏藏劇團整理搬上舞台。
8月2日~7日——1963年河北特大暴雨,是20世紀中國最大的暴雨,引發了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
8月19日——中國《人民日報》報道,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成立五年來,糧食總產量比1957年增長65%,牲畜增長1.3倍。
9月11日——中國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成立。
9月6日~27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的規定》(草案)(即後十條)。
10月23日——商業部和財政部發出《關於批准新疆、內蒙古、湖南、廣東省(區)民族貿易企業實行三項照顧的地區對三項照顧規定的修改補充的聯合通知》。
10月24日——《寧夏日報》報道,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五年來,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比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增長8.6倍,全部和部分建成投產和交付使用的建設項目共1900多個。
⑤ 中國1963年發生了什麼大事件
1、1月2日——錢允慶、陳中偉等完成世界首例成功的斷肢再植手術。
2、1月20日——中國尼泊爾邊界議定書在北京簽字。
3、3月1日——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在全國開展「五反」運動的指示。
4、3月5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人為雷鋒同志題詞,確定每年這一天為「學雷鋒紀念日」。
5、3月16日——國務院第127次會議,通過《西藏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條例(草案)》。
6、3月20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二屆一次會議選舉烏蘭夫為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
7、3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發布特赦令,對確實改惡從善的蔣介石集團、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犯,實行特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委發出《關於制發少數民族山區職工生活補助費使用試行辦法的通知》。
8、5月20日——中共中央印發《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即前十條),文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分期分批地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9、6月1日——原國民黨空軍上尉飛行員徐廷澤駕機飛回中國大陸。
10、7月14日——蘇共中央發表《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由此,中蘇兩黨公開論戰。
11、8月2日~7日——1963年河北特大暴雨,是20世紀中國最大的暴雨,引發了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
12、9月29日——新華社報道:中國國民經濟在克服連續三年困難後,已開始全面好轉。
13、12月25日——新華社報道:中國石油產品已經基本自給。
⑥ 1963年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
1963年有什麼重大事件有:
1、1月1日——根據著名的雲南撒尼人民間傳說《阿詩瑪》改編的大型歌劇,由遼寧歌劇院在沈陽上演。
(6)1963年中國哪裡發生了洪水擴展閱讀:
《阿詩瑪》是流傳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敘事長詩。它使用口傳詩體語言,講述或演唱阿詩瑪的故事。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2006年,阿詩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⑦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南方是我國水災的多方地帶,幾乎每年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水災發生,主要集中地是黃河,長江一帶:
黃河在2000年內決口成災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災波及范圍達25萬平方公里:
�6�1 1117年黃河決口淹死百餘萬人。
�6�1 1642年黃河決口,水淹開封城,全城37萬人中有34萬人淹死。
�6�1 1933年黃河決口54處,受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0多萬,死1.8萬人。
長江在1300多年間水災200多次:
�6�1 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漢市受淹百日,淹沒農田333.3萬公頃,受災人口2850萬人,死亡14.5萬人。
�6�1 1932年漢江大水受災面積150.9萬公頃,1003萬人受災,死14.2萬人。
�6�1 1954年長江大水,漢口最高水位達29.73m,超出1931折決堤水位2.8m,經全力搶護,保住重點堤防和武漢市的安全,但受災農田仍達317萬公頃,受災人口1800萬,死亡3.3萬人。
�6�1 1981年長江大水53個縣以上城市、580個城鎮、2600多座工廠企業、83.3萬公頃耕地受淹,倒房160萬間。
⑧ 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的水情
8月3日至7日,由於沿太行山自南向北的特大暴雨,源出太行山東側的各河流普遍暴發廠山洪。山區水庫雖攔蓄了大量的洪水,但由於暴雨強度高,降雨量大,河道宣洩不及如此之大的洪水,各河上游在京廣鐵路以西即已漫溢。南起衛河上游,北至大清河北支,同時漫過京廣鐵路的洪水流量達7萬多立方米/秒。漳衛南、子牙、大清河,三大水系30天徑流總量達302.73億立方米,洪水漫過河堤,廣大平原平地行洪,盡成澤國。
大清河南支水庫攔蓄洪水18.7億立方米,消減洪峰30——80%,唐、府、漕、瀑、萍等各河大量洪水漫過京廣鐵路以後,連成一片流向白洋淀,白洋淀水位於8月9日下午開始暴漲。9日、10日雖先後運用周圍窪淀蓄滯洪水,11月15時水位漲至11.31米。為保衛千里堤安全,先後在小關、榕花樹向文安窪、溢流窪分洪。14日15時白洋淀十方院水位11.58米,相應蓄水量37.85億立方米。形成威脅天津市安全的第—次洪峰。白洋淀水位超過11.0米時段超過1 3天之久。北支白溝河8月5日開始上漲,9日16時出現洪峰,流量3540立方米/秒。
滹沱河上游水庫攔蓄洪水15.78億立方米洪水,黃壁庄最大下泄流量仍達6150立方米/秒。滹沱河下游堤防或扒口或漫溢,兩岸一片汪洋。北岸經瀦龍河匯入白洋淀洪水2.49億立方米,北中山以下決口洪水2.0億立方米入文安窪。滏陽河上游支流洪水4日同時暴漲,四處漫溢,京廣鐵路兩側洪水連成一片。漫流洪水經大陸澤、寧晉泊、千頃窪,沿滏陽河、子牙河兩岸漫流入賈口窪,水面寬達30公里,漫流洪水總量達89億立方米,形成了天津地區的第二次洪峰。
衛河上游各支流8月2日開始漲水,堤防多處決口,兩岸一片汪洋。漳河上游山洪雖經岳城水庫攔蓄6.67億立方米,9日下泄流量仍達3500立方米/秒。大量洪水破堤人大名泛區。10日洪水在大名縣嚴橋漫過漳河左堤。堤上過水1米多,漫溢洪量達12.96億立方米,漫溢洪水於8月底匯入賈口窪。衛運河4日起漲,11日稱鉤灣站流量達3240立方米/秒。恩縣窪分洪洪水6.77億立方米,8、9兩月四女寺減河分洪入海40.37億立方米,占上游臨清站來水量的68.5%。
天津地區地勢低窪,南系洪水均集中天津每河於流入海,給天津市防洪造成巨大壓力。白洋淀、白溝河、子牙河前期洪水均匯入東淀,東淀水位11日起漲,4天內匯入洪水約1:3億立方米。13日午夜,水位超過8.00米,為保衛天津市安全,降低洪水位,除利用海河幹流、獨流減河泄洪外,先後開啟灘里閘、鍋底閘、破趙王新渠南堤、獨流減河右堤向文安窪、賈口窪、團泊窪分滯洪水。15日5時出現第一次洪峰水位8.39米。14日13時,西河排洪入海流量1460立方米/秒。20日12時,東淀水位降至7.15米。當白洋淀、東淀水情稍見緩和之時,滏陽、子牙、漳河破堤洪水匯入賈口窪,賈口窪水位暴漲,鍋底閘20日中午漲至8.5米,入流流量高達12000立方米/秒,12時漲至8.48米。為減輕賈口窪防洪負擔,洪水除經獨流減河、津浦鐵路25孔橋向團泊窪分洪外,先後在王口鎮扒開子牙河兩堤,在姚馬渡扒開子牙河左堤分洪入文安窪,扒開鍋底隔堤分洪入東淀。大量洪水分泄入東淀和文安窪,兩窪水位上漲,形成三窪聯合運用。19日16時,海河閘上水位3.72米。27日西河泄流入海流量1520立方米/秒,獨流減河進洪閘下泄流量210立方米/秒。31日,文安窪大趙8.63、東淀第六堡8.50米、賈口窪八堡站8.44米。8、9兩月匯入賈口窪洪水總量達104.87億立方米,至使水位居高不下,賈口窪水位超過8.00米以上的時段超過20天之久。文安窪容積大於東淀和賈口窪,發揮顯著的滯洪作用。文安窪承納了8月6日以後滹沱河北堤潰決的水量,白洋淀趙王新渠閘下西橋扒口分洪的水量,8月13日以後灘里閘、灘里隔堤分滯東淀部分洪水,承納了子牙河姚馬渡分洪水量以及清南平原瀝水。文安窪水位自8月16日迅速上漲,8月31日到達8.63米,至9月末水位回落至6.93米。
為減輕東淀、文安窪、賈口窪洪水壓力,破開獨流減河右堤、疏通津浦鐵路25孔橋向團泊窪分泄洪水,30日18時至31日8時,25孔橋水位達7.15米。因洪水沖刷、浸沒路基,津浦鐵路一度中斷。為打通洪水入海通道,及時排洪入海,26—30日扒開馬廠減河左右堤共3152米,洪水分泄入唐家窪。31日20時,唐家窪水位5.24米、北大港水位5.24米,水位接近齊平。由於大潮頂托、排水通道不暢,團泊窪、唐家窪、北大港均蓄滯丁大量洪水。為及時將洪水排泄入海,在北大港東圍堤爆破開辟導洪入海口門,9月1日,入海流量增至3550立方米/秒。至此,三窪水位才開始回落。
海河流域窪淀蓄滯了大量洪水,發揮丁很好的滯洪削峰作用,有效的減少了災害范圍,並為各入海河道安全泄洪入海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