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樓夢里有幾個人物
民國初年,一部署名蘭上星白的《紅樓夢人物譜》的書出現了。這位作者對《紅樓夢》的人物仔細地理了一下,精確地說出了裡面出現的人物數:總收人數721人,還提到了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後妃18人,列女22人,仙女24人,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人,這兩類加起來有983人。這么多的人物,讓每個人物都形象清晰,著實是一件難事,更難的是還要用他們來婉轉地表達些什麼。難怪現代很多人說,讀「紅樓」讀了這么多遍,還是沒看懂。\
01.賈寶玉
各個作家都有一位或幾位重要人物,作為自己的代言人。如賽萬帝思的《唐.吉柯德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扥爾思太在《戰爭與和平》里的安耳
但柔可夫與昂都侖勿幾康思基。《紅樓夢》里曹雪芹的代言人,當然是賈寶玉。寶玉是一
位天生的哲學家,生來就有他的人生觀,不像其他作品裡主人翁的人生觀是學而後知的。
然寶玉從生到出家,十九年間沒有讀什麼書,但他知道很清楚應當怎樣生活。看來似乎不
近人情,那有不讀書,且沒經過世故,就有人生觀的道理。但知道的作者的用意,也就不
足為怪。《紅樓夢》的開端,作者就說歷經一番夢幻之後,藉「石頭」的投胎入世,用第
三者的態度,敘述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再者,中國以往的社會基礎為家庭,大家庭實際就
是范圍較小的社會,一生下來就得與人接觸,他要沒有自己的個性,就顯不出寶玉之為寶
玉。換言之,表現不出他的人生觀與現實社會的沖突。因為要表現這種沖突,所以作者在
第三回介紹寶玉的時候,就用一首「西江月」詞,表示說「行為偏僻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寶玉的人生觀是什麼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為他是糊塗,沒目的,無事忙;其實不然
。他的人生觀就是「愛」。得到了愛就是幸福;否則,就是苦痛。至於人生的貧賤富貴,
尊卑際遇,他毫不在意。但對付女子,卻小心謹慎,一句話也不敢錯說。他恨不得天下所
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觀園里,盡自己一分對女性的天職。他被父親苦打後,各個人都對他
憐惜悲感,尤其寶釵瞧他的時候,說錯了話,以致姣羞怯怯,他心中愈發感動,將疼痛早
已去在九霄雲外,且心裡想道:「我不過挨了幾個打,他們一個個就有這些憐惜之態,令
人可親可近!假如我一時遭殃橫死,他們還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們這樣,我便一時
死了,得他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也無足嘆惜了!」這是寶玉人生觀的自白
。
賈寶玉之所以不朽,因為一方面他象徵了中國數千年來紳士社會的愛情;另一方面,
他象徵著人類的「情種」,我們相信古今中外,沒有一個理想人物,在比寶玉更多情的。
關於寶玉的情,讀花人有一段很妙的議論道:「寶玉之情,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盡之情
,而適為寶玉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談笑中、哭泣中、出思夢魂中、生生死
死中、悱惻纏綿固結莫解之情,次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聖人能為盡性,惟寶玉能盡
情,負情者多矣,惟寶玉其誰與歸?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
惠聖之和者也』。我故曰:寶玉聖之情者也」。(注一)寶玉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一塊五
彩晶瑩的玉,故起名「寶玉」。這「玉」是整部《紅樓夢》的關鍵。照中國舊時的風俗,
凡男女兒童,偶然有同樣玩具,都有成為夫婦的可能。黛玉忌妒寶釵,就為寶釵有東西可
配,而自己沒有,偏偏寶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緣」。沖突與悲劇,就由這里
產生了。寶玉的幾次砸玉,那一次不是為向黛玉表白心思?紅樓夢的整個故事,由他們三
位作綱領,織成了一部人類心理的網路全書。寶玉之情,雖專於女性,而由專於黛玉。黛
玉雖知寶玉專情於己,然因寶釵的金鎖與湘雲的麟麒關系,總是疑信參半,終不放心。一
天,寶玉不得不向她明言,請她放心。之後,二位都心知神會,再無疑慮。可是故事也就
此轉變了。黛玉妒的金鎖,果不出他所妒,終於成為玉釵成婚的媒介。賈母也因寶釵的性
格溫柔和平,黛玉性乖體弱,恐非長壽,結果,定了寶釵;這是寶玉不知道的事。寶玉因
許多事情已經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後來又失玉。就在這種神智皆迷的當兒,賈姆設
法令他與寶釵成親。他們結婚之時,也正是黛玉辭世之時。
02.林黛玉
林黛玉的人生觀與寶玉一樣,只求一個愛。貧富賤貴,興衰際遇,也是不聞不問。為
要烘托出黛玉的愛,不能不讓他倆發生沖突,所以作者一開始就給他一個不適意的環境。
幼而失母,繼而喪父,因此,盡管賈母等萬般憐愛,飲食起居,都同寶玉一樣,較之迎春
姊妹等,還高一等,然總是寄居。他得步步留心,時時在意,遂養成她的善感。再者,她
原同寶玉一起長大的,二人異常親密,不想來了一個寶釵,年歲雖大不多,而品格容貌,
似在黛玉之上;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又不像她那樣孤高自許,於是人人喜悅,這有引起
黛玉的多疑。由這二種環境,曹雪芹造成了黛玉性格之多疑與善感。然黛玉之妒寶釵,以
前是泛泛的,稚氣的,從寶玉的介紹,得讀那些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玩物上
撮合;且年歲較長,漸知男女之愛,對寶釵妒的對象由寶釵本人轉為寶釵的金鎖。她以沒
有東西可配為憾,這話不知從她嘴裡提過多少遍。不料,一天寶玉又得一個金麒麟,恰恰
又與湘雲的一對,令黛玉更加一層憂懼。這一層一層的沖突,一次一次的風波,使寶玉與
黛玉的心都顯露出來。
每位作家,都有他創造人物的特殊方法。他描寫黛玉的妒,就用直接法。第八回,寶
釵怕冷酒於五臟有害,不讓寶玉吃,黛玉就藉紫鵑讓雲雁送手爐的機會道:「也虧了你,
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話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說的你就依,比聖旨還快呢!」賈母
在張道士們敬的賀禮里,找出一個玉麒麟,寶釵說湘雲也有一個。探春贊美寶釵處處留心
。黛玉冷笑道:「他在別的上頭心還有限,惟有這些人戴的東西上是留心呢!」〈二十九
回〉寶釵因寶玉挨打與薛蟠吵嘴,整整哭了一夜,翌晨回家,路遇黛玉,黛玉道:「姊姊
也自己保重些兒,就是哭出兩缸淚來,也醫不好捧瘡!」( 三十四回) 總之,曹雪芹沒有
讓黛玉錯過一次機會,不去顯示他的妒意。她同寶玉生氣,不多由妒而發,如是一次的印
象,使黛玉在我們的腦里,成了一位妒的典型人物。至如黛玉的善感,勿需舉例,他所有
的詩詞,無不是充滿了哀傷。《葬花詞》和《桃花行》都是他最深心的表現。一次,黛玉
錯酒令,寶釵不唯不譏笑,反而善意勸導他,從此,她深知寶釵的為人,前疑冰釋,然前
因多疑,體格白贏,終於一天說到「熬不上」的話。她現在不妒寶釵,相信寶玉,可是已
經病入膏肓,不可救葯。
03.薛寶釵
作者為使他的人物性格顯明,往往把兩個相反的人放在一起。同樣,紅樓夢有一位賈
寶玉,也有一位薛寶釵。再者,假使認為唐.吉柯德與桑首代表兩種典型:一是象徵著理
想主義者,令一是象徵著物質的追求者,那麼,寶玉就是唐.吉阿德,寶釵就是桑首。寶
釵不像桑首那樣僅求物質滿意,或者她還輕視物質,但他們都沒有理想;尤其薛寶釵。她
要做的,僅為世俗所謂的「美德」她處處照世俗所謂的美德行事,毫無反抗精神。寶釵性
格恰恰與寶玉的相反,一個是極端的現世主義者,一個是理想主義者,想在現世里找到人
生幸福。若說寶玉不喜歡讀書,這不過說寶玉不喜歡像別人一樣,讀些四書、五經和八股
文,以求得到一官半職。但寶釵處處反對。釵黛等起詩社,每人得有別號,而寶釵就送「
無事忙」,或「富貴閑人」給寶玉,內中涵著諷刺的意思。她從沒有錯過機會,不諷刺寶
玉的。倘若她不是女性,他早同她疏遠了;即令如此,據襲人講,他曾給她過沒臉,因為
勸他去會會官宦,談談經濟。寶玉對寶釵所最嘆息的是:「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子,也
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蠹之流!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意造言,原為導後世的須眉
濁物;不想我不幸,亦且瓊閏綉閣中亦染此病,真是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一次她正
與湘雲論時,忽而轉題道:「究竟這也算不得什麼,還是組織針黹是你我的本分;一時閑
了,倒是把那於身心有益的書看幾章,卻還是正經」(三十回)。這話轉得令人驚異,然
也正是曹雪芹的苦心。古語說「三句話不離本行」,寶釵的人生觀是這樣,自然處處都拉
到這個題目上。她又對黛玉道:「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主。」寶釵的現
實思想,表現得多麼清楚。曹雪芹要描寫的,想從她的性格里,鑄成中國女性的一切美德
。紅樓夢的人物從上至下,沒有不喜愛寶釵的,黛玉後來也敬愛它她。從寶釵的性格里可
找出四個特質。第一、是孝。第二、是待人忠厚。第三、是性格溫柔。第四、比較起來,
她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實際社會上或許找不到這樣的人,但在人類的意識理里,這種人是
存在的。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寶釵所代表的是德。說實在,寶釵並不陰險,若說她有手段
則可,陰險則未必。然世人所以認為寶釵陰險的,自有其心理背景。高鶚使玉釵成婚,黛
玉氣死,人之恨寶釵,由此而來。說她陰險的,都由「恨」心出發。(注二)
04.王熙鳳
每位新的人物出現,做作者總是先概括地講幾句這個人物的性格。同樣,用冷子興的
口介紹鳳姐道:「誰知娶了這位奶奶之後,倒上下無一人不稱頌他的夫人,璉爺倒退了一
舍之地。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極爽利,心機又深細。竟是男人萬不及一的。」次又用特
殊的手法,正式介紹鳳姐。黛玉剛到賈府,正與賈母談話,忽聽後院有笑聲,並大聲說話
,她很驚訝,心想這里人都是斂聲屏氣,怎麼此這么放誕無禮,原來就是賈府有名「潑辣
貨」王熙鳳。接著,她就問黛玉吃的玩的,只管告訴她;老婆子們的不好,也只管告訴她
,並問行李和吩咐收拾房間。又回王夫人發了月錢,和找緞子等等。由這段話,作者給我
們介紹了她在榮府管家,是怎樣地忙碌。曹雪芹賦與熙鳳的性格是能乾和陰險。熙鳳和浮
士德卷下所描寫的「學士」,是屬於同一典型,都是氣壯力強,野心勃勃的青年人象徵。
他們真以為世界由他們開始,且為他們而設。把這話與熙鳳對浮虛說的:「你是素日知道
我的,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行就行。」,以及她素日行止和
趾高氣揚,目中無人的情形,他們恰恰為同一類人物。因恃強的緣故,事事不願令人褒貶
,即令病也不願別人提。這種恃強心理,又是虛榮心作祟。浮虛求她為張家退婚,她本不
願意管,但聽靜虛說:「雖如此說,只是張家也知我來求府里,如今不管這事,張家知道
沒工夫管這事,不希罕他的謝禮。倒像府里連這點子手段也沒有的一般!」這幾句話打動
了她的心。再如賈芸求事,她見了她本是「連正眼也不看」,但聽到賈芸說:「昨日晚上
還提起嬸娘來,說嬸娘身子生得單弱,事情又多,虧嬸娘好大精神,竟料理得周周全全;
要是差一點兒的,早累得不知怎樣了。」你瞧,她聽了這話,「滿臉是笑,不由的止了步
」。曹雪芹要怎樣結束熙鳳,不知道。高鶚的結束,以情理講,尚不算壞。熙鳳在榮府管
家,所以言行令從的,固由她的才幹,然要是沒有賈母等作保障,就難那樣事事順利。在
她管事期間,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她自己也知道,她對平兒講:「你知道我這幾年生了多
少省儉的法子,一家子大約沒有個背地裡不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騎上老虎了,雖然看破些
,無奈一時也難寬放。」她既得罪人,這些人遇機報復也是自然的。
05.薛蟠
性格的養成,以寫實主義者曹雪芹看來,不是天生,而是由於環境。環境的不同,性
格也隨之而異。至於薛蟠,更是環境的產兒。作者講得明明白白,他「幼年喪父,寡母又
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些,遂致老大無成。且家中有百萬之富,現領著內孥錢
糧,采辦雜料。」溺愛又富有,目然養成了任性;加以寶玉二府是他的親戚,在社會上任
意胡為,法律又無可奈何,因此,造成了公子哥兒薛蟠的典型。我們看寶玉挨打,寶釵誤
信由於他的犯告,而引起的風波。「薛蟠本是個心直口快的人,見不得這樣藏頭露尾的事
;又是寶釵勸他不要逛去;她母親又說他犯舌,寶玉之打,是他鬧的,早已急得亂跳,賭
神發誓得分辨。又罵眾人:『誰這樣編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分明為打了寶玉,沒
的獻勤兒,拿我做幌子!難道寶玉是天王?他父親打了一頓,一家子定要鬧幾天!既拉上
我也不怕,索性進去把寶玉打死了,我替他償命,大家干凈!』一面嚷,一面找起一根門
閂來就跑。慌得薛姨媽抓著罵道:『作死的孽障,你打誰去!你先打死我來!』薛蟠的眼
急得銅鈴一般,嚷道:『何苦來!又不叫我去!又好好的賴我!將來寶玉活一日,我耽一
日的口舌,不如大家死了清靜!』薛蟠見寶釵的話句句有理,難以駁正,此母親的話,反
難回答;因此便要設法拿話堵他去,就無人敢攔自己的話了。也因正在氣頭上,未曾想話
之輕重,便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鬧,我早知你的心了。從前媽媽和我說,你這金要
揀有玉的纏可配,你留了心見寶玉有那勞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動護著他』……薛蟠見妹妹
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便賭氣去到自己房裡安歇不提」。後來薛蟠又和向媽媽和寶釵賠不
是道:「『媽媽也不必生氣,妹妹也不必煩惱,從今以後我在不同他們一處吃酒閑逛如何
?』寶釵笑道:『這才明白過來了。』薛媽媽道:『你要有個橫勁,那龍也下蛋了?』薛
蟠道:『我若再和他們一處逛,妹妹聽見了,只管碎我,在叫我"畜生",如何?何苦來,
為我一個叫娘兒兩個天天操心!媽媽為我生氣,還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為我操心,我更
不是人!如今父親沒了,我不能多孝順媽媽,多疼妹妹,反叫娘因子生氣,妹妹煩惱,連
個畜生不如了!』口裡說著,眼睛裡禁不住也滾下淚來。」(注三)只這一段字,薛蟠的
整個心靈,都在這里。他心底本是純良,然因任性,成了「呆霸王」。薛蟠的一切行為,
主由「任性」而來。
二、寶釵的結局
01.紅樓夢八十回後的寶釵
寶玉奉旨無奈,娶了他並無感情的薛寶釵,略如前文論。然則在曹雪芹的原書中,他
又是如何落筆以寫寶釵的文字呢?可概括成一句話:玉、釵婚後,卻仍然保持著原來的舊
關系。有人說:「黛玉死後,寶釵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寶玉感情上的一段空缺。」又說:
「根據二十回的一條脂批而論定,二人婚後感情美滿,談心話舊。在黛玉死後,寶玉、寶
釵之結合,成為十分自然的事。」這種合二為一論,目前還是有很多人期期不敢苟同。談
心話舊,可以說是對的,但並不會是「情話纏綿」。他們成其夫婦了,又未成其夫婦。履
行了家長給安排下的喜事禮儀—僅僅如此。他們實際上還是姨姊弟。看寶釵悲嘆不詳的失
謎: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衿里總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
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光陰芢苒須當惜,風雨陰情任變遷。( 注四)在曹雪芹筆下,常
常是一筆兩用甚至數用,詩詞雅謎,諸人的名字多出唐詩,對寶釵一名出處,特舉李商隱
的「寶釵無日不生塵」。到八十四回中,其實也暗示得明白:寶玉對寶釵一向只有敬重,
而絕無輕薄狎昵之心。敬重而不褻昵,是兩人關系的基本特點。但是這卻又不盡然等於「
感情美滿」。八十回前,有一段寫及寶玉以楊妃比寶釵,寶釵大怒,反唇相稽,詞色銳厲
,銳不可當,給了寶玉一個大「下不了台」。試看此種情形,和寶、黛之間的那種實因情
重而引起的口角嘔氣,全然不是同一性質。故美滿二字,未可輕下。
02.畫冊判詞及紅樓夢曲文
紅樓夢第五回
可嘆停機德(脂批:此句薛。)
堪憐泳絮才(脂批:此句林。)
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脂批:寓意深遠,皆生非其地之意。)(注五)
其中末句指寶釵的結局,當與第三句指林黛玉卒同意,即黛玉已就木,寶玉亦冷藏以
終身。如果寶釵後嫁賈雨村,怎說「金簪雪裡埋」呢?「皆」字足以顯示出林、薛兩人命
運相同。作者用「可嘆停機德」來形容她。如果他改嫁給忘恩負義的賈雨村,作者決不會
用這種句子頌揚她。退一步說,寶釵後改嫁雨村為貴夫人,則為何將她與黛玉合在一個畫
頁及判詞中?豈不太不搭調了?尚且寶釵亦在寶玉出家不久即卒,作者不用「土」字而用
「雪」字,是針對上文的「林」字是代表黛玉的姓氏,故用雪的諧音字薛,乃不用「土」
,因一個埋字以足。
03.居處寓意
寶釵入榮國府,初居梨香院,後居蘅蕪院。作者安排此環境給她,與她的性格、修養
、命運是一致的,尤黛玉之於瀟湘館,寶玉之於怡紅院。紅樓夢第四十回:一同進了蘅蕪
院,只覺異香朴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 … 及盡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
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數十菊花,並兩步書、茶甌茶杯而已。床上只掛片青
紗帳幔,金褥也十分樸素。… … (賈母說)二則年輕的姑娘們,房裡這樣素凈也忌諱。
寶釵卧室的陳設,素凈的如孀居,被賈母看出來了,要替她改設。那案上朴質的花瓶,暗
示她「定」守其「貧」到歸「土」。活著時也如一枝秋菊傲霜節,獨戰西風,看書飲茶度
日而已。(注六)
04.春燈謎語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暫記寶釵制謎雲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衿里總無緣。
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光陰芢苒須當惜,風雨陰情任變遷。(注七)
此謎相當於前述的判詞、曲文,也是寶釵結局的有力證據,「光陰芢苒須當惜」,和
寶釵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一致。
05.柳絮詞
寶釵填的臨江仙詠絮詞,可能是導致誤以她改嫁「證據」之一,因為其中「好風頻借
力,送我上青雲」之句。薛家進京除了避禍外,主要是送寶釵待選,情況和元春相類。寶
玉固然才貌稀有,又和寶釵鎖是一對,但她也明白他的思想性格和自己不同,嫁給他的後
果當先知曉,但母命甚至元春之命難違,作此詞時心態是否意味著青雲指宮中呢?這豈是
雨村所能比。綜合上論,可見寶釵未改嫁為雨村的貴夫人,而是過著很不「僥幸」的冷凄
孤寂的生活。
三、黛玉的眼淚
曹雪芹對林黛玉之死另有他的解釋和理論,不僅僅是由於她的體弱多病。從紅樓夢起
頭即可得知。第一回,那和尚說的話很重要,引錄一段如下:那僧笑道:「… .只因西方
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鍈使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
使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
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
灌溉之德,均其在五內便郁結成一段纏綿不舒之意。近日這神鍈使者,凡心偶嬂,乘此昌
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
償,趁此到可了結。」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
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的過他了。」… .那道人說道:「
果真是罕聞,實未聞有還淚之說。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月故事,更為瑣碎細膩了。
」(注八)上面所說的,絳珠草和絳珠仙子就是黛玉,神鍈使者就是寶玉,而絳珠仙子下
凡的主要原因就是用眼淚來償還以前所欠神鍈使者的灌溉之恩,所以一旦眼淚流完,她的
使命也就告終,可以向警幻仙子去消案了。所以這樣看來,林黛玉之喜哭、善哭、常哭,
並不是泛泛之文,而是其中有深意存焉。林黛玉,動不動就流眼淚,並不僅僅是因為她多
愁善感,或父母早死,身世可憐,而是有著一股更深的、源自前世的,自己都不知道的力
量在冥冥中指使她。所以凡事有林黛玉出現的場面,總是流淚時多,不流淚時反而少。例
子不勝枚舉,其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是第四十九回,寶玉去問黛玉為什麼同寶釵二人感情忽
然融洽起來,黛玉又哭了起來:寶玉連忙勸道:「這又自尋煩惱了。你瞧瞧,今年比舊年
越發瘦了,你還不保養?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尋煩惱,哭一會子,才算完了這一天的事。
」黛玉拭淚道:「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像比舊年少了些似的,心裡只管酸痛,眼淚卻
不多。」寶玉道:「這是你哭慣了,心裡疑的,豈有眼淚會少的?」(注九)
這一段文字,與第一回及第五回的「還淚」、「淚盡」之說放在一起讀,有其特殊意
義。(一)黛玉幾乎是每天非哭流淚不可,因為不如此,她無從完成她的使命。(二)到
第四十七回時,黛玉的眼淚已越流越少離開她眼淚流盡而死的日子已不為遠了。「淚盡夭
亡」四字正是黛玉一生的縮寫。可是對黛玉最好的描寫卻是她自己所寫的一首「桃花行」
,原詩太長,只節引一段:
胭脂鮮艷何相類 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 淚自長桃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 淚干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 花盡人倦易黃昏
一生杜宇春歸盡 寂寞簾櫳空月痕(注十)
四、林黛玉和薛寶釵非情敵
說黛玉和寶釵二人之間一點沖突也沒有,當然是違心之論。可是也只發展一小部分而
已,兩人並沒有對立起來,更說不上成為情敵。相反的,黛玉和寶釵中間的誤會還逐漸消
失,終於彼此間產生了了解和同情,感情反而比別人更形濃厚。她們之間的互相了解始於
第四十二回,劉姥姥第二次來大觀園飲宴行酒令時,輪到黛玉,無心中漏出了幾句西湘記
的戲文,給寶釵聽到了,在無人處問她,黛玉向她求饒,寶釵向她說了一套大道理,最後
並說:「…你我只該作些針線之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不過揀那鄭經書看看也罷了。最
怕是見了這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服,只
有答應是的一字。
我們知道黛玉素性高傲,不敢輕易許人,更不肯服人。這次對寶釵如此,完全是由於
心中感激,並不是有什麼短處給寶釵拿在手,藉以要挾所致。第四十五回,黛玉舊病復發
,寶釵去探望她,引出黛玉這樣一段話來:「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是個多心
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說我那些好話,我大感激你。往日
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至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
五歲,竟無一人像你前日德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
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要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竟不介意,
為勸我那些話,可我竟自誤了。…」這一段話,真可說是肺腑之言。一方面可以看出寶釵
待人誠懇,並不是在故市小惠,籠絡人心,以造成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黛玉的
靈慧討人喜歡,要是別人以真心待她,她也會以真心待人。從前人把黛玉和寶釵看成對立
的情敵,非但錯得離譜,而且有違作者的本意。到了第五十八回,寶釵的母親,薛姨媽搬
進大觀園住,根本就住在瀟湘館內,照顧黛玉,黛玉感激不盡,就隨著寶釵叫薛姨媽為「
媽」,並改叫寶釵為「姊姊」,二人的感情又深了一層。第六十二回,還有一段描寫更為
傳神:襲人便送了那鍾去。偏和寶釵在一處,笑到道:「一鍾茶,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
吃,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卻不渴,只要漱一漱口就殼了。」說著,先拿起喝了一
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襲人笑道:「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
大夫不許多吃茶,這半鍾盡殼了,難為你想的到。」說畢飲干,將杯放下。
襲人雖嘴裡不說,心裡一定覺得很奇怪,黛玉平日愛潔成癖,而且和寶釵又是這里不
和,那裡不和的,現在竟然肯喝寶釵剩下的半杯茶!要不是兩人感情非常好,黛玉固然不
會喝,寶釵更不會如此託大,自討沒趣。(注十一)關於黛玉和寶釵之間的關系,也可以
分三層來講:(一)黛玉和寶釵年數漸大,漸漸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樣小孩子氣。(二)
黛玉很清楚知道寶玉心中除自己之外,並無他人,然而由於當時宗法社會的風俗習慣的束
縛,大家都不能作任何公開的表示。第二十八回,黛玉向寶玉提起金玉兩個字,寶玉急於
剖白,對黛玉說:「我心裡的事也難對你說,日後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這
三人,第四個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個人,我也說個誓。」這是寶玉在急得不得了,恨不
得把心挖出來給黛玉看時說的話,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說黛玉在他心中只不過占第
四位。
(三)黛玉和寶釵
程為知己,完全和原著的主題與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宗旨吻合。
至於什麼是原作的主題和宗旨?曹雪芹最不願意落人窠臼,他這部紅樓夢絕對與普通
才子佳人書不同,黛玉和寶玉更不是男女二主角,由於小人—如鳳姐、襲人等—中間的挑
撥阻撓,婚姻不能如意。同時,他還明白說出,他的目的不過在為「半世親睹親聞的幾個
女子」作傳。而在這些女子之中,最特出的,毫無疑問,是黛玉和寶釵二人。而且兩人是
並重的。為此,即使在書中極小的地方,作者都非常留心,唯恐讀者誤會,處處令黛玉寶
釵二人各展所長,不讓其中任何一人獨露頭角,以免造成輕此重彼的印象。所以在第二十
二回中,黛玉、寶釵、湘雲三人去質詢寶玉,想把他勸醒,不要迷於禪機時,我們所看到
的是黛玉天資高,口才好;寶釵卻是讀書多,學問博,兩人搶盡鋒頭,相形之下
㈡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 春秋戰國時期進行於中國腹心地區,形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 據載,雁北一帶上古屬冀州,春秋時為北狄所居,聚居的少數民族有林胡、樓煩等部。戰國時,趙國的勢力擴展到這里,趙武靈王曾胡服騎射,向北開拓疆土,傍陰山築長城,與匈奴、樓煩、林胡為界。當時雁北一帶為少數游牧部落居住。 到秦統一時,一直處於北方的匈奴成為秦的強敵。秦始皇築萬里長城防匈奴。秦末漢初,匈奴在冒頓單於統治下,武力達到了空前未有的強盛。它滅東胡,敗渾庚,征樓蘭,擁騎兵三十萬。西漢初年,連年侵入邊境,劫掠人口牲畜,「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成為邊境的大患。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三十萬北擊匈奴,被冒頓騎兵四十萬圍於平城,用陳平秘計才算解圍。至此以後的六十多年時間里,西漢政權一直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任其在邊境地帶肆虐。當時的雁北一帶,居民是極其有限的。除平城外,大約只有馬邑一座小城。到漢景帝時,由於經濟上的逐漸繁榮,軍事實力也逐漸增強,漢與匈奴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匈奴只能「小入盜邊」。公元前133年,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爭。漢兵三十萬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遣馬邑人聶翁壹誘匈奴主力,准備一鼓聚殲,不幸謀泄未成。從此就拉開了討伐匈奴大戰的序幕。之後的二十多年,漢派將軍衛青、霍去病連續三次討伐匈奴,大敗之。匈奴內部分裂後,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北匈奴遠逃荒漠。不久首領郅支單於被漢擊殺。從此匈奴親漢,北方邊境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塞外高原第一次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匈奴降漢後,漢安置降眾於朔方(內蒙)、雲中(雁北)一帶,稱為屬圍。 此後,西晉時期的十六國大亂,雁門一帶被一部新起的少數民族——鮮卑部佔領。 【第二次】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徙出現對流,一部分漢族往周邊去,周邊少數民族往內地來。 東胡鮮卑族本來是居住在遼西的一個少數民族,東漢桓帝時,檀不愧建國。檀不愧死後,部眾離散。魏晉時,鮮卑部宇文氏,慕容氏,拓拔氏相繼興起,這些部落乘中原大亂之機,紛紛出兵侵佔中原,建都立國,如慕容部建前燕,宇文部建北周,拓拔部建魏。當時的雁北一帶較長時間都為鮮卑拓拔部佔領。拓拔部正處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度階段,完全是游牧部落,居並州塞外。此時黃河流域正經受前所未有的大破壞,塞外高原在這些游牧部落的統治下的經濟也不可能發達。 西晉初期(310)晉朝封鮮卑首領猗盧為代公,割剄領以北地(代縣勾注山以北)給猗盧。314年進封代王,建都盛樂(呼市南)。之後鮮卑內部混亂,互相殘殺。直到333年什翼犍即代王位,統一諸部,又開始強盛起來,但不久被前秦苻堅擊敗,逃漠北。386年什翼犍孫拓拔圭繼代王位,改國號魏,他東攻西掠,南伐中原,在參合陂大破後燕軍,佔領了黃河以北,398年建都平城(大同)。次年稱帝(魏道武帝),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北朝。從此,鮮卑部又在雁北定居。 北魏建都平城後,雁北一帶出現了第二次經濟繁榮時期,桑乾河兩岸又開始建立城邑。天興中(398-404)置恆州(雁北一帶)領八郡、十四縣。 這一時期,社會比較安定,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據《魏書》載:跋謂毗曰:「壘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廣為產甘,各相勸勵」(《北史·和跋傳》)。燕風出使前秦時對苻堅說,魏:「控弦之士數十萬,見馬一百萬匹,」堅曰:「雲中川自東川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餘里,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猶未盡。」這些片段的記載說明,處於畿內地的雁北地區生產是大發展了,這一時期,鮮卑族又與漢族人民逐漸融合,這種狀況大約維持了一百多年。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隨著北魏的衰落,雁北一帶由畿地再次變成了邊疆,處於鮮卑北方的柔然逐漸強盛。魏在外長城設懷荒等六鎮防柔然。孝昌中年(526)柔然陷恆州。魏只好把雁北各州、郡、縣寄自肆州(忻州),從此,塞北經濟再次遭到破壞。北齊時,雖然再次統一北方,但由於時間短促(僅20餘年),經濟未來得及恢復。恆州一帶又被滅柔然而起的突厥部佔領。公元563年,突厥與周通婚,出騎兵十萬,自恆州分三路進關,合周兵攻齊晉陽,突厥沿路大掠,人畜不留。 【第三次】 宋、遼、金、元時期,進行於邊疆地區,不僅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而且大量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中原結束了西晉以來三百多年的戰亂,到南北統一的社會繁榮時期——隋王朝時,雁北一帶仍為突厥佔領。隋文帝離間突厥內部,派兵出朔州道大破突厥沙缽略軍。沙缽略逃走。突厥分東西兩部。隋再次收復塞外。這時雁北一帶僅有馬邑、定襄兩郡,馬邑郡統縣四,戶四千六百七十四,定襄郡統縣一,戶三百七十四。(《隋書》)人口如此稀少,可見其經濟狀況了。但這種狀況也沒有維持多久。隋末,中原大亂,突厥再次成為北方強國。荒淫無恥的隋煬帝曾到北境遊玩,遭到突厥始畢可汗騎兵的襲擊,慌忙逃回雁門,突厥兵圍雁門,城中兵民死守,等待援軍到來方才解圍,突厥望北撤去。之後,雁門各郡雖屬隋,但實際為突厥所佔據,隋末大亂時,馬邑劉武周起兵反隋,就是依靠突厥起兵的。 唐初,李世民兼並割據,打敗據並州稱帝的劉武周和割據朔方作亂的梁師都,擊敗突厥兵。630年,突厥被唐滅,從此雁被一帶再次為中原所有。此後的三百年,塞外雖然仍是邊防要帝,但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經濟沙鍋內進入了第三此繁榮時期。 天寶初,默啜興起,經常深入內地擄掠人畜,唐朔方節度使王忠嗣破默啜,再次鞏固邊防。據說唐時的金城縣舊城即是王忠嗣所築。這說明唐中葉以後,雁北的經濟又逐漸趨向繁榮。 但是,唐末至五代後晉天福年間,雁北一帶又換了主人,經濟也再次繁榮。這與李克用父子在此經營多年是分不開的。 五代前期的安定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李嗣源死後,代唐而立的後晉高祖石敬瑭(李嗣源女婿),為了取得中原政權,拜北方契丹主為父,出賣國土,換取兒皇帝名號。936年,石敬瑭即皇帝位。派桑維翰為使,割幽、薊、瀛、涿、檀、莫、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給契丹。此後的三百多年,雁北一帶長期與中原分離。 宋遼大戰後,遼主派禮部侍郎刑抱朴(應州人)鎮撫州民。經遼統治者的多年經營,經濟才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這期間也正是遼王朝的鼎盛時期,邊境也相安無事。這從遼清寧二年建築的、耗資巨萬的應縣木塔和清寧八年建築的大同華嚴寺可以看出來。遼主敢於在邊境地帶大興土木,說明這時期的雁北一帶生產有了發展,經濟趨向繁榮。 此後又經過六十多年,女真族金興起,遼朝衰敗。公元1124年,金滅遼。從此,繼契丹之後,女真族又成為雁北的主人。 金朝末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興起,從1271年開始,連年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每過一地,大肆擄掠,處於邊陲之地的雁北又遭到了戰亂的禍害。這次戰亂一直延續了近二十年。直到1230年7月,蒙古軍窩闊台部攻下天成堡,經西京(大同)至應州,在雁門關與金兵激戰,破代州,佔領山西。從此雁北又歸屬蒙古。蒙古族在與漢族人民的共同生活中,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從民間流傳的夜滅元朝的傳說中,可以看出當時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激烈。但是,盡管這樣,各族人民卻在長期的斗爭生活中,逐漸融合了。 由於金元以來統治階級對人民殘酷的經濟剝削與政治壓迫,加上當時連年發生的水、旱災荒,雁北的經濟也遭到很大的破壞。人口大量逃亡。 明初,明成祖為了發展邊疆經濟,曾從山西腹地大量移民充實塞外。明朝末年,興起的後金兵也曾進入雁北靈邱、應縣一帶。 清朝,雁北沒有經過大的戰亂,經濟由所發展,而且逐步移來一部分滿族人民。使幾千年以來的民族大融洽更穩定地向前發展。 「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他們征服了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生產關系落後的少數民族在和漢族人民的不斷交往中,很快被漢族的高度文明所征服。他們在和漢族人民相處中,發展了經濟,交流了文化,逐漸與漢族融合,形成了我們今天人口繁衍的中華民族。
㈢ 姓王卸土小男孩出生於2013年正月十七起名大全集
王瀝傑 王鴻揚 王貴琦 王名睿 王玉緯 王濟成 王洇濤 王琰博 王健樂 王一亘 王一翔 王瑋淳 王陸亦 王文熙 王泳臻 王峻哲 王煒鳴 王奇昊 王嘉濤 王少堯 王紫皓 王俊哲 王澤峰 王凱涵 王忠涵 王雨源 王桎涵 王金梃 王亞碩 王宸煜 王啟陽 王子傑 王樹霖 王子林 王依文 王昱林 王佳斌 王海宇 王宇珉 王啟頤 王聖涵 王博純 王文華 王浩琰 王增楓 王佳言 王廣羿 王峻丁 王曦飛 王軒曦 王子伊 王子哲 王文峰 王琛揚 王海泉 王雪睿 王奕駿 王蘇雷 王承晉 王京洲 王德哲 王辰璽 王世蕙 王宇浩 王一倫 王翰錫 王曦淳 王詩澄 王振亞 王科冰 王年晨
㈣ 下午3點零5分出生姓王女孩取名寶典
王曄陽
王雨鈺
王芷惠
王儒錕
王筠穎
王數菲
王煦珠
王夕婷
王敏鑫
王詩媛
王焱涵
王淇蕊
王筱軒
王藝一
王佳霖
王懿珊
王穎然
王墨玉
王語睿
王悅蓓
王子立
王涵淼
王思華
王麗涵
王佳懿
王瀚潔
王舒烜
王以晨
王思姿
王銘賦
王欣芊
王子文
王述懿
王欣嫻
王昱萱
王雨涵
王鈺琳
王依儀
王紅麗
王佳晁
王汶瑞
王瑜蓮
王欣昊
王涵欣
王汐洋
王秋姍
王佳怡
王博儀
王雯琳
王忠涵
王琳欣
王羽睿
王琳佳
王煜心
王琪瀅
王含葉
王佳臻
王懿茉
王秀珊
王琦婷
王子悅
王春綾
王帥娜
王芷雯
王從涵
王嘉欣
王貝嵐
王美婷
王彗欣
王秋陽
王晨宇
王逸瑤
王雪涵
王雅博
王翔佳
王思彤
王小霖
王藝溪
王桂翱
王意涵
王蕷文
王琳顥
㈤ 高分求姓名
王羽濤 王烽強 王倫偉 王弘雍 王莫平 王澤含 王海啟 王嘉懷 王子彤 王知駿 王政琪 王政泳 王慶浩 王昊濤 王嘯琪 王承華 王旭河 王佳妘 王封天 王禮鎔 王安揚 王瀚名 王強璽 王子孺 王珈牟 王富林 王思敬 王永臣 王興程 王泉揚 王寶晨 王宇予 王益鋮 王敬軍 王耀文 王曦濤 王宇強 王曉峰 王雲濱 王八人 王寶喬 王薪鵬 王英峻 王思耕 王鳴曦 王政羿 王生濤 王崇明 王金昂 王在雨 王禧音 王家軍 王琪彧 王紹榮 王吉昂 王詩艷 王開洲 王宇妃 王千騫 王玉鵬 王豐漫 王宏興 王朔林 王罡豪 王允文 王明文 王俊林 王子珏 王裴杴 王樺旖 王統誠 王加淩 王銘琿 王振遠 王躍傑 王宇君 王東遠 王翰源 王浩涵 王澤宇 王錦飛 王雲翼 王俊榮 王鍵祥 王千國 王政宏 王興恩 王沐坤 王煜睿 王欣浚 王運永 王變東 王澤林 王默志 王松峰 王家原 王嘉博 王仁妤 王啟維 王理明 王沐恆 王保君 王佳者 王愉家 王啟輝 王冀鑫 王海義 王侃業 王勇東 王梨洇 王宇墨 王筆達 王燕亦 王銘閱 王秉東 王仔嘉 王淮謙 王宸桐 王貽榮 王子芬 王兆柘 王荔飛 王若麥 王德霖 王金明 王景楓 王博明 王韜恩 王敬琪 王成勝 王國濤 王海學 王梓涵 王鵬天 王顯先 王亦怡 王吉菱 王耿儼 王啟傑 王國民 王一生 王銳樂 王從寒 王子雲 王浩安 王忠華 王清巧 王茂祥 王浩泉 王鑫菲 王詡輝 王福福 王林淼 王詠晨 王偉晰 王新嘉 王景永 王立東 王之軍 王芷波 王小可 王華鵬 王昊生 王配戈 王漾渝 王天丁 王俊成 王家根 王王俊 王袁明 王盛諼 王志霖 王建勹 王力宸 王筱君 王琬傑 王國瑞 王生天 王智沄 王彥文 王思泛 王涵瞳 王齊瑋 王棟博 王昌松 王驚華 王兆寧 王天元 王忠涵 王隆岩 王建雲 王歆朋 王八澤 王晉渝 王林林 王有彬 王嘯兵 王金驛 王真帆 王弘男
㈥ 中國船舶股票怎麼上不去中國船舶股票預測,有人說下嗎中國船舶分紅能得多少錢
中國的造船歷史久遠,疫情明朗後,船舶製造與運輸的需求量在增長,對應到股市中船舶製造板塊表現真的相當到位,吸引了許多人投來的眼光。接下來就跟大家說一說船舶製造行業的龍頭公司--中國船舶。剖析中國船舶前,這里有份船舶製造行業龍頭股名單送給大家,大家可以直接點擊這里的鏈接:【寶藏資料】船舶製造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中國船舶在當今中國屬於最大規模、技術最先進、產品結構最齊全的造船旗艦上市公司之一。業務包括了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動力業務、機電設備等方面的經營。在造船業務方面,公司產品線涵蓋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等船型,無論是造船總量還是造機產量,都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因為是中船集團核心民品主業上市公司,具有完整的船舶行業產業鏈,是國內船舶製造的領軍人。
簡單介紹了中國船舶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對中國船舶公司都有哪些亮點做一個分析,值不值得我們入手?
亮點一:品牌和業務規模優勢
要是近幾年了,我們中國船舶品牌在世界上越來越深遠的,同時在生產效率、周期、產品質量、成本控制、顧客滿意度等方面也呈現出極為有利的競爭形勢,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名譽,而且還有品牌競爭力。在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後,中國船舶行業將更進一步拓展和整合產品業務范圍,基本上包含了船舶以及海工產品的類型,上市平台的定位強化了很多,進一步的是船海產業做的比以前更強,更優秀。
亮點二:深入調整產品結構,造船,海工,動力,三箭齊發打造全球造船龍頭
公司主動對產品結構做調整,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強化集裝箱船、油輪、氣體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礎之上,提高小型船市場的關注度,把搶奪訂單當作為企業最緊急的任務。因此,中國船舶緊隨市場,研發優化主流船型,這也能夠讓豪華郵輪項目更快的進行,擺脫海工裝備自主設計瓶頸,將動力機電業務向高端產業鏈、價值鏈轉型。此外,他們在船隻的開發上也很成功,主要涉獵大噸位的散貨船、運輸船、成品油船、集裝箱船等,並開始有意進去大型游輪市場。字數有限,更多關於中國船舶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學姐都提前弄到研報里了,快來了解一下吧:【深度研報】 中國船舶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疫情被控制住後,經濟也開始逐漸復甦,在復工復產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需求量飆升,這也是船舶運輸業發展主要原因。中國船舶相當於我國民船的領頭羊,將受益於民船逐步回暖及造船業供給側改革;由此可看到中國船舶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因此將率先享受到行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總體來講,中國船舶作為我國船舶製造業的老大,有機會在行業改革的背景下迎來企業的高速發展。可是文章具有一定的延遲性,如果對中國船舶未來行情有深入了解的需求,馬上把鏈接點開,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了解一下中國船舶目前行情的情況:【免費】測一測中國船舶還有機會上車嗎?
應答時間:2021-10-0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㈦ 三國里分別有哪些人物,共有多少人。
三國演義人物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
丁 廙(敬禮) 於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成) 王 允(子師)
王 雙(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節) 王 戎(睿沖)
王 觀(偉台) 王 甫(國山) 王 連(文儀) 王 沈(處道)
王 肅(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渾(玄沖) 王 路(文舒)
王 頎(孔碩)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興) 王 基(伯輿)
王 謀(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韋 康(元將)
太史慈(子義) 毛 玠(孝先) 公孫度(升濟) 公孫瓚(伯圭)
文 欽(仲若) 文 聘(仲業) 尹 奉(次曾) 鄧 艾(土載)
鄧 芝(伯苗) 鄧止颺(玄茂) 孔 伷(公緒)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舉) 母丘甸(子邦) 母丘儉(仲恭) 甘 寧(興霸)
左 慈(元放) 盧 植(子干) 申 耽(義舉) 田 豐(元皓)
田 疇(子泰) 田 豫(國讓) 史 渙(公劉) 樂 進(文謙)
馮 習(休元) 司馬師(子元) 司馬防(建公) 司馬炎(安世)
司馬昭(子尚) 司馬儁(元異) 司馬朗(伯達) 司馬望(子初)
司馬徽(德操) 司馬懿(仲達) 邊 讓(文禮)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畢 軌(昭先) 呂 布(奉先) 呂 范(子衡)
呂 凱(季平) 呂 岱(定公) 呂 虔(子恪) 呂 據(世議)
呂 蒙(子明) 朱 雋(公偉) 朱 然(義封) 伍 孚(德瑜)
伍 瓊(德瑜) 任 峻(伯達) 華 陀(元化) 華 歆(子魚)
華 核(永先) 伊 籍(機伯) 向 朗(巨達) 全 琮(子璜)
劉 巴(子初) 劉 永(公壽) 劉 協(伯和) 劉 先(始宗)
劉 邠(令元) 劉 劭(孔才) 劉 表(景升) 劉 岱(公山)
劉 備(玄德) 劉 放(子棄) 劉 寵(祖榮) 劉 勛(子台)
劉 曄(子揚) 劉 陶(子奇) 劉 理(奉孝) 劉 焉(君郎)
劉 琰(威碩) 劉 禪(公嗣) 劉 虞(伯安) 劉 廙(恭嗣)
劉 璋(季玉) 劉 繇(正禮) 劉 瑢(文衡) 劉 馥(元穎)
羊 祜(叔子) 關 羽(雲長) 許 允(土宗) 許 攸(子遠)
許 劭(子將) 許 靖(文休) 許 褚(仲康) 許 慈(仁篤)
孫 禮(德達) 孫 匡(季佐) 孫 權(仲謀) 孫 休(子烈)
孫 觀(仲台) 孫 堅(文台) 孫 和(子孝) 孫 河(伯海)
孫 亮(子明) 孫 桓(叔武) 孫 峻(子遠) 孫 資(彥龍)
孫 乾(公祜) 孫 皓(亢宗) 孫 皎(叔明) 孫 翊(叔弼)
孫 綝(子通) 孫 策(伯符) 孫 登(子高) 孫 瑜(仲異)
劉 靜(幼台) 孫 韶(公禮) 邯鄲淳(子叔) 嚴 畯(曼才)
社 預(元凱) 社 襲(子緒) 杜 瓊(伯瑜) 杜 微(國輔)
楊 儀(威公) 唐 阜(義山) 楊 修(德祖) 楊 洪(季休)
楊 彪(文先) 楊 暨(休先) 李 嚴(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勝(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達) 李 福(孫德)
李 撰(欽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來 敏(敬達)
步 騭(子山) 吳 質(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進(遂高)
何 宗(彥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穎老) 何 顒(伯求)
應 劭(仲遠)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張 飛(翼德) 張 遼(文選) 張 休(叔嗣) 張 華(茂先)
張 紘(子綱) 張 茂(彥林) 張 松(永年) 張 郃(雋乂)
張 承(仲嗣) 張 南(文進) 張 昭(子布) 張 津(子雲)
張 特(子產) 張 悌(巨先) 張 既(德容) 張 魯(公祺)
張 溫(惠恕) 張 緝(敬仲) 張 裔(君嗣) 張 嶷(伯歧)
張 邈(孟卓) 張 翼(伯恭) 陸 紆(叔盤) 陸 抗(幼節)
陸 凱(敬風) 陸 遜(伯言) 陸 駿(季才) 陸 康(季寧)
陸 績(公紀) 陳 武(子烈) 陳 宮(公台) 陳 泰(玄伯)
陳 矯(季弼) 陳 琳(孔璋) 陳 翔(仲麟) 陳 登(元龍)
陳 騫(休淵) 陳 群(長文) 陳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陽土) 金 尚(元休)
金 褘(德偉) 金 旋(元機) 周 奐(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遠) 周 泰(幼平) 周 魴(子魚)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龐 統(土元) 龐 德(令明) 龐德公(山民)
鄭 泰(公業) 鄭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預(德艷)
審 配(正南) 孟 達(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趙 雲(子龍) 趙 歧(邠卿) 趙 昂(偉章)
趙 咨(德度) 荀 攸(公達) 荀 惲(長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諶(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奮(玄威) 胡 質(文德) 胡 濟(偉度) 胡 烈(玄武)
胡 淵(世元) 胡 邈(敬才) 種 會(士季) 鍾 毓(稚叔)
鍾 繇(元常) 種 劭(申甫) 鍾 拂(穎伯) 皇甫嵩(義真)
郗 慮(鴻豫) 郤 正(令先) 姜 敘(伯奕) 姜 維(伯約)
婁 圭(子伯) 祖 茂(大榮) 禰 衡(正平) 費 觀(賓伯)
費 禕(文偉) 駱 統(公緒)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術(公路) 袁 尚(顯甫) 袁 紹(本初) 袁 逢(周揚)
袁 隗(次陽) 袁 遺(伯業) 袁 熙(顯奕) 袁 譚(顯思)
耿 紀(季行) 桓 階(伯緒) 桓 范(元則) 橋 玄(公祖)
賈 充(公閭) 賈 詡(文和) 賈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義權) 夏侯威(季權) 夏侯敦(元讓)
夏侯淵(妙才) 夏侯惠(稚權)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權)
顧 雍(元嘆)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習(元升) 留 贊(正明) 凌 統(公績)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長) 郭 奕(伯益)
郭 恩(義博) 郭 淮(伯濟) 郭 嘉(奉孝) 諸葛誕(公休)
諸葛亮(孔明) 諸葛恪(元遜) 諸葛珪(子貢) 諸葛原(景春)
諸葛靚(仲思) 諸葛瑾(子瑜) 諸葛瞻(思遠) 陶 謙(恭祖)
黃 權(公衡) 黃 忠(漢升) 黃 蓋(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蘭卿)
曹 奐(景明) 曹 純(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彥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於瓊(仲簡)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穎)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襲(元代) 董 厥(龔襲) 蔣 干(子翼) 蔣 欽(公奕)
蔣 濟(子通) 蔣 琬(公琰) 韓 當(義公) 韓 珩(子佩)
韓 浩(元嗣) 韓 遂(文約) 韓 嵩(德高) 韓 暨(公至)
韓 馥(文節) 程 秉(德樞)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謀)
程 畿(季然) 傅 干(彥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蘭石)
魯 肅(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異度) 樓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簡 雍(憲和) 滿 寵(伯寧)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彥)
管 寧(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儉) 廖 立(公淵)
譙 周(允南) 樊 建(長元) 滕 胤(承嗣) 圓 澤(德潤)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綜(敬文)
霍 峻(仲邈) 檀 敷(文友) 魏 延(文長) 糜 芳(子方)
糜 竺(子仲) 濮陽興(子元)
丁夫人 丁 立 丁 封 丁 咸 丁 斐 於 吉
於 詮 於 糜 士孫瑞 萬 彧 衛仲道 衛 演
馬元義 馬 玉 馬 休 馬 延 馬 宇 馬 良
馬 玩 馬 忠 馬 岱 馬 鈞 馬 鐵 馬 遵
馬 邈 王子服 王夫人 王 方 王 允 王 業
正 立 王 必 王 則 王 伉 王 買 王 邑
王 含 王 建 王 經 王經母 王 威 王美人
王 頎 王 累 王 敦 王 琰 王 楷 王 瓘
韋 晃 區 星 車 胄 牛 金 牛 輔 毛 後
公孫修 公孫恭 公孫晃 公孫康 公孫淵 公孫越
卞 後 文 丑 文 虎 文 鴦 尹大目 尹 禮
尹 賞 尹 楷 尹 默 鄧 義 鄧 龍 鄧 良
鄧 賢 鄧 忠 鄧 銅 鄧 敦 孔 宙 甘夫人
左 豐 左 靈 石廣元 石 苞 申 儀 田 氏
田 章 田 續 田 楷 丘 建 白 壽 句 安
樂 綝 樂 就 馮 禮 馮 紞 司馬攸 司馬伷
司馬孚 司馬鈞 司馬儁 司 蕃 邊 洪 邢 貞
成 何 成 宜 成 濟 成 倅 成 廉 師 纂
呂 公 呂 曠 呂伯奢 呂 建 呂威璜 呂 據
呂 常 呂 翔 呂 霸 朱(太)後 朱 光 朱 異
朱 靈 朱 治 朱 桓 朱 恩 朱 褒 朱 贊
伍 習 伍 延 伏 後 伏 完 伏 德 任 夔
華 雄 向 寵 向 舉 全公主 全 後 全 紀
全 尚 全尚妻 全 懌 全 樣 全 端 劉元起
劉 氏 劉 艾 劉 寧 劉 邠 劉 延 劉 丞
劉 范 劉 賢 劉 郃 劉 封 劉 度 劉 恂
劉 豹 劉 敏 劉 諶 劉 清 劉 淙 劉 琬
劉 循 劉 寔 劉 瑁 劉 璝 劉 瑤 劉 熙
劉 磐 劉 辯 劉 璩 劉 瓚 關 平 關 興
關 彝 州 泰 許 儀 許 芝 許 汜 許 貢
許貢家客 許 昌 許 晏 許 韶 陽 群 陰 夔
紀 靈 孫 干 孫夫人 孫 異 孫 秀 孫 闓
孫 恭 孫 恩 孫 高 孫 朗 孫 據 孫 謙
孫 楷 孫 歆 孫雨單 嚴白虎 嚴 象 嚴 輿
嚴 顏 蘇 飛 蘇 雙 蘇 由 蘇 越 杜 義
杜 祺 杜 路 楊 氏 楊 丑 楊 任 楊 懷
楊 奉 楊 昂 楊 欣 楊 秋 楊 洪 楊 濟
楊 祚 楊 密 楊 綜 楊 琦 楊 顒 李 豐
李 樂 李 伏 李 異 李 孚 李 虎 李 服
李 肅 李 封 李 球 李 輔 李 崇 李 堪
李 催 李 蒙 李 歆 李 暹 李 儒 吾 彥
來 敏 步 闡 吳子蘭 吳夫人 吳 匡 吳 綱
吳 班 吳 碩 吳 景 吳 敦 吳 懿 岑 昏
何(太)後 何 平 何 儀 何 苗 何 曼 何 植
谷 利 鄒 靖 辛 評 辛憲英 閔 貢 沙摩柯
沈 瑩 宋 果 宋 憲 宋 謙 張 衛 張 允
張世平 張 節 張 布 張 讓 張 達 張 當
張 任 張 後 張 約 張 楊 張 角 張 純
張 英 張 苞 張 虎 張 寶 張 肅 張 彌
張 紹 張 南 張 勛 張 鈞 張 儉 張 音
張 闓 張 濟 張 舉 張 峻 張 綉 張 著
張 爽 張 梁 張 超 張 顥 張魯母 張 象
張 溫 張 橫 張 遵 張 燕 張 衡 陸 景
陳 生 陳 蘭 陳 式 陳 煒 陳 珪 陳 耽
陳 就 媯 覽 范 疆 卓 膺 尚 廣 尚 弘
昌 豨 昌 霸 典 韋 典 滿 卑 衍 周 旨
周 尚 周 胤 周 循 龐 會 龐 柔 龐 舒
龐 羲 鄭 寶 鄭 度 單子春 法 真 沮 授
沮 鵠 審 榮 孟 獲 封 諝 趙 廣 趙 月
趙 弘 趙 范 趙 直 趙 忠 趙 彥 趙 統
趙 累 趙 韙 趙 睿 趙 融 趙 衢 郝 昭
郝 萌 荀 愷 荀 緄 胡 才 胡車兒 胡 氏
胡 沖 胡赤兒 胡 軫 胡 遵 柳 甫 牽 弘
軻比能 種 拂 種 輯 段 珪 段 煨 皇甫酈
皇甫闓 侯 成 侯 覽 侯 選 爰 邵 爰 青彡
施 朔 姜 冏 迷 當 祖 郎 費 詩 袁 胤
袁 綝 耿 武 桓 嘉 桓 彝 橋 蕤 賈 范
夏侯令女 夏侯蘭 夏侯咸 夏 惲 徐夫人 徐 氏
徐 質 徐 榮 徐 勛 徐 商 徐 璜 殷 純
留 平 留 略 凌 操 高 沛 高 定 高 覽
高 順 高 翔 郭(太)後 郭 永 郭 汜 郭汜妻
郭 圖 郭 勝 唐 妃 唐 周 唐 咨 唐 彬
諸葛玄 諸葛均 諸葛尚 諸葛虔 諸葛緒 陶 應
陶 商 陶 睿 黃 氏 黃承彥 黃 祖 黃 崇
黃 琬 黃 皓 曹文叔 曹 節 曹 訓 曹 後
曹安民 曹 性 曹 豹 曹 據 曹 熊 曹 德
曹 遵 曹 霖 曹 羲 龔 都 盛 勃 睦元進
常 雕 崔州平 崔 烈 笮 融 閻 芝 閻 宇
閻 晏 閻 圃 閻 象 梁 剛 梁 興 梁 虔
梁 寬 梁 緒 彭 伯 董太後 董 尋 董 祀
董 旻 董 承 董貴妃 董 重 董 超 董 朝
董 璜 董 衡 蔣義渠 蔣 延 蔣 奇 蔣 顯
蔣 班 蔣 舒 蔣 斌 韓 玄 韓 忠 韓莒子
韓 胤 韓 猛 韓 綜 韓 暹 韓 融 程 武
程 咨 程 銀 傅 金 傅 彤 傅 嬰 焦 伯
焦 觸 焦 彝 魯 芝 魯 馗 謝 旌 賴 恭
甄 氏 雷 銅 雷 薄 虞 松 鮑 信 雍 闓
蔡夫人 蔡 陽 蔡 林 蔡 瑁 臧 旻 舞陽君
管 亥 管輅舅 曲 義 樊 氏 樊 岐 樊 能
樊 稠 滕 循 顏 良 潘夫人 潘 隱 薛 蘭
薛 禮 薛 珝 薛 瑩 戴 員 戴 陵 蹋 頓
魏 平 魏 續 魏 邈 糜夫人 蹇 碩 爨 習
馮 方 劉 辟 黃 邵
㈧ 中國有多少個明星
根據中國傳媒統計,中國的明星從民國時期開始計算的話,大概總數有至少4000多人。下面介紹一些知名明星:
1、沈月,1997年2月27日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武岡,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6年,沈月因參演科幻古裝網劇《顫抖吧!阿部》而進入演藝圈。2017年,出演青春校園網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中的陳小希一角。
㈨ 陳書涵同名的中國有多少人
叫陳書涵的人,以吉林省居多,其次是江西省、山西省、重慶市、陝西省等地方。
㈩ 中國有多少人名字有涵字的
你說中國有多少人名字,有漢字,你就叫同一個名字的人都那麼多了,那帶有一個字的那太多了呀。只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