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革是什麼組織
民革一般指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成立於194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創建,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1949年1月,民革領導人李濟深等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布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隨後積極參加籌備新政協的工作。9月 ,民革 、民聯、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
11月,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人士進一步統一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宣告結束)。原國民黨著名人士程潛、張治中、邵力子等參加會議並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革命時期民革在團結原國民黨民主派、國民黨其他愛國人士以及與國民黨有歷史聯系的人士,繼承和發揚孫中山不斷進步的革命精神,在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斗爭中,作出了貢獻。
2.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與國民黨的關系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歷史發生轉折的重要關頭,由繼承孫中山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精神的國民黨民主派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順應時代潮流,為著民主建國而產生的民主黨派。它的組織者是國民黨民主派,它的旗幟是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它的社會基礎是國民黨內具有愛國思想和民主意識的軍政人員。民革的成立,強烈地震撼了國民黨統治集團,引起了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高度關注,影響了中國的政治格局。
民革是從國民黨中分化出來的國民黨民主派組織,民革領導人及成員與國民黨軍政人員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國民黨軍政界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在人民解放軍進行戰略反攻之際,民革把策動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和組織革命武裝作為推翻蔣介石反動政權的主要手段,配合解放軍勝利大進軍,為建立新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它先後策動了吳化文、王晏清、劉昌義、張軫、程潛、裴昌會等國民黨高級將領陣前起義;積極說服傅作義進行和平談判,促成了北平與綏遠和平解放;參與組織了川康起義和雲南起義,給國民黨集團以致命打擊,縮短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同時,民革還策動了資源委員會起義,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策動了國民黨軍政人員和駐外使館起義,為新中國的外交工作開辟了新局面。
3.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怎麼入啊有什麼條件嗎
年滿28周歲,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中高級職稱。
申請入黨,須有兩名黨員介紹,填寫入黨申請表,由支部和所屬地方組織考察合格後,經支部大會通過,所屬地方組織審核,報省轄市級組織(省直屬支部報省級組織)批准,省轄市級組織報省級組織備案,省級組織報中央組織部備案,並書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工作單位。黨齡自支部大會通過之日起計算。
4. 請問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黨旗是什麼
在公開的資料中,並未發現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公布的黨旗樣式和圖片。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開會議沒有黨旗,但會場主席台上方掛孫中山像。
中國國民黨有兩種旗,一種是青天白日滿地紅,這個是國旗,另一種只有青天白日這個是黨旗。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創建、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各級組織是:中央組織為中央委員會。地方組織為省級、省轄市級、縣級委員會。省級組織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
省轄市級組織為省轄市(自治州、盟)、直轄市的區委員會;縣級組織為縣級市、縣(旗)、省轄市的區委員會。基層組織為支部、總支部。
5.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是誰創立的
李濟深、何香凝、馮玉祥、李章達、譚平山
6.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是干什麼的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於1911年推翻封建帝制,創建了共和國。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中國國民黨內的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繼續參加民族民主革命,並為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國民黨各派愛國民主力量逐步發展和聯合,於1948年1月1日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本黨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同戰斗,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以後,本黨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成員,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的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本黨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要求,實現了工作中心的轉移,開創了工作新局面,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作出了新的貢獻。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革的歷史經驗,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新世紀新階段,本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保持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這是必須遵循的政治准則。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是民革的優良傳統,是民革的基本特色。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本黨現階段的政治綱領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通過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實行民主監督;為推動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為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共同發展的歷史任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是本黨的基本職能。在履行基本職能的過程中,本黨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努力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本黨重視加強參政議政能力建設,不斷建立和健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動員和鼓勵黨員與所聯系人士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工作,作出成績,同時積極參與各級組織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工作,以發揮整體優勢,形成合力。本黨代表與反映黨員及所聯系群眾的具體利益和要求,積極協調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本黨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為工作重點,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贊同通過和平談判,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堅定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台灣獨立和分裂祖國的企圖和行動;贊同和推動台灣海峽兩岸加強經貿合作和各方面的交流;重視以孫中山愛國思想為紐帶,團結海內外所聯系人士,為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
本黨把加強自身建設放在重要地位,以堅持共產黨領導與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體現政治聯盟特點、體現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為原則,通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不斷提高幹部、黨員政治素質,發展黨內民主,鞏固黨內團結,促進黨內和諧,增強組織活力,進一步把本黨建設成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參政黨。本黨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群眾路線,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本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一切活動的根本准則,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在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范圍內,享有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開展各項活動。
7. 如何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根據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章程 第一章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符合本黨發展黨員條件,願意遵守本黨章程,可以申請加入本黨。 第二條 申請入黨,須有黨員二人的介紹,填寫入黨申請表,由支部和所屬地方組織考察合格後,經支部大會通過,所屬地方組織審核,報省轄市級組織(省直屬支部報省級組織)批准,層報中央組織部備查,並書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工作單位。黨齡自支部大會通過之日起計算。 中央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必要時可以直接吸收黨員。 目前在大陸新吸收的黨員一般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和一些和國民黨有聯系的人。
8. 中國國民革命委員會去哪裡了
http://ke..com/view/93737.htm?fr=ala0
沒去哪兒呀,還在呢,現任主席周鐵農
9.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這個名稱,最早是從什麼時候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簡稱民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創建、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1927年後,以宋慶齡、何香凝為代表的國民黨民主派,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懈的斗爭。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內的民主分子和其他愛國分子贊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擁護國共第二次合作。
1943年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開始籌建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5年10月在重慶成立;1943年另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在桂林、平昭籌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6年4月在廣州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決定聯合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仍繼續存在)。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推選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何香凝、馮玉祥、李章達、譚平山等為中央常務委員,並發表成立宣言,主張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民革的成立使國民黨各派愛國民主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爭取民主革命的勝利。1948年5月 ,民革領導人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通電全國,響應中國共產黨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 、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號召。
1949年1月,民革領導人李濟深等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布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隨後積極參加籌備新政協的工作。9月 ,民革 、民聯、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11月,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進一步統一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宣告結束)。原國民黨著名人士程潛、張治中、邵力子等參加會議並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革命時期民革在團結原國民黨民主派、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以及與國民黨有歷史聯系的人士,繼承和發揚孫中山不斷進步的革命精神,在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斗爭中,作出了貢獻。
10. 國民黨成立於哪年
國民黨成立於1948年。同時發表宣言,明確提出「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實現中國獨立、民主與和平」。
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了共同綱領的制定,並以共同綱領和憲法為自己的政治綱領。
改革開放以後,民革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民革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以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心,以促進祖國統一為重點,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民革」發展成員是以原國民黨有關系的人士,國民黨有歷史聯系和社會聯系的人士,同台灣各界人士有聯系的人士和其他對象,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
除台灣、西藏外,「民革」在30個省、區、市建立了組織,有黨員5.3萬餘人。
(10)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哪裡成立擴展閱讀:
國民黨五大王牌軍排名與綽號:
1、 攻擊王牌軍——第2軍
第2軍前身為北伐時蔣介石親兼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1師。蔣鼎文、李延年、王凌雲、陳克非等先後擔任該軍軍長。該軍兵員充足,全部為美械裝備。國軍部隊大多守強於攻,第2軍以善於攻擊馳名。
2、「廣西狼兵」——第7軍
第7軍號稱「鋼軍」,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隊,既是桂軍王牌中的王牌,也是國軍中的精銳。擅長山地作戰,以近戰夜戰出名,戰鬥力相當強,戰術也很靈活,作戰勇悍,有「廣西狼兵」之稱。
三、精銳種子軍——第18軍
第18軍建軍較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是國軍老牌勁旅,成名於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該軍先後產生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為各軍出產人才第一,號稱「種子軍」。
四、攻守雙料軍——第25軍
第25軍是從雜牌打出的王牌軍。能攻善守,將領兇悍。是國軍內戰主力,配備快速縱隊,火力強大、兇猛。
五、鐵甲機械軍——第5軍
第5軍是抗戰期間唯一的機械化軍,是嫡系中的王牌,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指揮官幾乎都是黃埔畢業生。部隊兵源素質高,火力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