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中醫葯市場在哪裡

中國中醫葯市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15 01:22:12

『壹』 中醫的發展前景

中醫中葯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了中國的中醫中葯無論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還是在養生上,都是確鑿有效可行的。在西醫未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用中醫中葯來治療疾病,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宏觀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現代,隨著西方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進入,西方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構成了對中醫學的挑戰。
一些學者認為,中醫已經跟不上了時代先進科技的發展,「老葯罐子」煎葯還在使用,中醫四診法的診斷還拿不出確鑿的科學實驗依據,隨著科學進步和人們思維觀念的不斷更新,中醫是否科學,中醫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嚴重的質疑,甚至有的學者提出廢除中醫。在近現代革命的歷史中,中醫也不止一次受到過質疑。
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通過了《廢除舊醫以掃除衛生事業之障礙案》。他在「廢止中醫案」中提出了6項逐步消滅中醫的具體辦法。一、處置現有舊醫;二、對已登記的舊醫實行補充教育;三、不準中醫診治法定傳染病和出具死亡診斷書;四、禁止新聞雜志進行非科學醫學之宣傳;六、禁止成立舊醫學校。
2006年,中南大學張功耀教授在《醫學與哲學》雜志上公開發表了《告別中醫中葯》一文,使中醫存廢之爭進入高潮。在面對諸多質疑的情況下,不少中醫界有識之士認為中醫亟待改革,以適應科學的發展,拒絕更新的知識是缺少生命力的。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中醫學的價值遠遠沒有得到發揮,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傳統技術和理論的科學性將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步顯現出來。因而復興傳統成為中醫學發展的另一個前景。在這種爭鳴中,各種主張下的學者付出了不同方向的努力,使中醫學與所有學科一樣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端倪。
中醫的五個不同角度的努力分別是:1、堅持傳統,希望回到原汁原味的中醫。2、堅決辯證施治,一切辯證施治,走新中國學院派的道路。3、走中西醫相結合道路。4、中醫現代化:用現代醫學來理解和解釋中醫,甚至解釋經絡。5、現代中醫學:用中醫方法分析各種醫學資料,努力解除疾病。所有的學科都在分化,這是一個總的趨勢,中醫也不能例外。不要追求特定不變的形式,而追求解決問題,也許更好一些。五篇網上文章可以直接查詢:1、《何足道先生書:就「八老上書」致朱鎔基總理》 2、《鄧鐵濤再談辨證論治》 3、《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現代化之路》 4、《是什麼因素阻礙了中醫葯理論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5、《現代中醫學主張》。五個方向的倡導者:中醫現代化曾經是衛生部努力倡導的方向,容納了當今眾多院士;中西醫結合方向,真正的代表人物是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可濟院士;復古主義的代表人物是何足道、賈謙等;堅持辯證施治的學院中醫最初方向,代表人物是鄧鐵濤;現代中醫學代表人物是聶文濤、鄧宇等。
發揚傳統、吐故納新、中西結合、面向當代,成為中醫學發展的態勢,成為全世界關注中醫學的依據。

『貳』 中醫葯發展現狀與趨勢是什麼

1、中醫葯種植規模增大,但缺乏源頭監管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實施,中葯材種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風。地方政府極力推行中葯材種植,但是未能嚴格按照道地葯材規劃進行科學種植,同時缺乏道地葯材種植技術扶持,源頭監管缺乏,土壤檢測、田間作業全過程監管缺失,導致品種變異,原葯材性狀、含量水平差異較大。

2、中醫葯價格波動加劇,企業采購成本增加

由於葯材種植監管缺失,原葯材質量良莠不齊,完全符合葯典要求的原料葯缺乏。同時,監管部門對中醫葯下游產業企業如中葯飲片、中成葯企業監管逐年增強,各種市場抽檢、飛行檢查使企業經營壓力增大。

3、中醫葯產品業態較多,但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中葯產品業態包括:中葯飲片、用中葯傳統製作方法製作的各種蜜丸、水丸、沖劑、糖漿 、膏葯、顆粒劑、粉劑、代煎代配,以及用現代葯物制劑技術製成的中葯片劑、針劑、膠囊、口服液等專科用葯。中成葯發展勢頭不足,各生產企業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業內競爭激烈。

4、中醫葯產業自動化程度低,生產設備陳舊

採用現代葯物制劑技術製成的中葯片劑、針劑、膠囊、口服液、顆粒劑、粉劑等,其生產工藝基本達到化學葯物生產技術水平,可以較大程度實現自動化、工業化。但是,中葯飲片、顆粒劑、丸劑、膏劑的生產加工,受片型要求的影響,物料流動性差,依然沿用80年代日本葯材加工技術。

5、中醫葯新產品發展遲緩,產業延伸動力不足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葯保健品廣告市場的規范與整頓,中葯保健品行業的營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關國家職能部門加強了對中葯保健品廣告的審查,加大了對違法廣告的審查和打擊力度,輿論聲討違法廣告的聲音不斷,給本來就危機四伏的中葯保健品市場帶來了強烈地沖擊。

加快中醫葯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建設規范化葯材種植基地,構建中葯全過程追溯體系。中葯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要統籌規劃、加強源頭和過程監管,提出產業發展指導規劃和採取監管措施,分階段實現產業升級,最終達到中醫葯產業綠色化、自動化、信息化生產。

中葯材的種植產地非常重要。建議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統籌規劃道地化區域,利用「互聯網+中葯材基地」形成數字化管理體系,實現差異化種植,保證葯材道地化,避免品種變異,實現葯材種植、田間作業可追溯,保證原料葯的質量,解決民生問題,實現中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叄』 國葯葯材八大種植基地在哪裡

1、安徽亳州

亳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有「中華葯都」之稱,有著3700年的文明史的亳州,始於商湯時代,受漢代名醫華佗的影響,在明清時期亳州就發展為全國四大葯都之一。現如今葯材已成為亳州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建成「中國葯材第一市」。 安徽亳州是全國聞名的中葯材種植基地,其中白芍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0%,種植品種達400多個,種植面積65萬畝。

2、河北安國

河北安國在歷史上稱為祁州,在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就建有葯王廟,吸引葯商聚集,因此又有「草到安國方成葯,葯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還有「葯都」美稱。安國中葯材交易,至今已經有千年歷史,安國以葯材加工及葯材交易為主。現在安國市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以及中葯文化發祥地,有「葯都」和「天下第一葯市」的美譽。3、河南禹州

河南禹州是中國醫葯發祥地之一,被稱為「中華葯城」。禹州中葯材已經形成了悠久的種植、採集、加工歷史,歷史上有「葯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葯王不妙」的說法。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葯王孫思邈都在禹行采葯,以及著書。在明朝時,禹州成為了全國四大葯材集散地,現在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葯材專業市場。

4、江西樟樹

中國葯都之一樟樹,樟樹的葯業源遠流長,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譽。樟樹鎮閣皂山有天然葯材200多種,中外聞名的江枳殼、江枳實,就是當地特產之一。5、浙江磐安

磐安作為浙江省最大的中葯材主產區,就如一個中葯材的「聚寶盆」。磐安葯材不僅品種多、種類齊全,而且產量大、質量好,在國內外都很受歡迎,其中享譽全球的「浙八味」中,白術、元胡、浙貝母、玄參、白芍五味葯材盛產於此,俗稱「磐五味」。境內的大盤山,被植物學家稱為「野生中葯材的寶庫」,崇山峻嶺間隱藏著許多珍貴中葯物種,區內有野生葯用植物1219種,占浙江省葯用植物種類的68%。

『肆』 哪位知道中國中醫葯科學城的情況請告知,急!

中國興華(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與河北國醫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在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共同投資建設「中國中醫葯科學城」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60億美元。

中葯是我國的「國粹」,但目前我國中葯在國際市場卻遠遠低於日本80%和韓國10%的市場佔有率,僅佔3%的份額。為使中醫葯進一步走出國門,擴大中醫葯的國際地位,中國中醫葯科學城項目建設將以中醫葯為主導產業,集研發、孵化、生產、交易、技術推廣、醫療、出口物流和行業服務為一體,進一步完善中醫葯檢測體系,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為中醫葯走向世界打造一個平台。

『伍』 未來中醫如何發展

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據悉,由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葯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其中,題為「傳統醫葯的典範——中醫葯」的章節已完成定稿,分為「什麼是傳統醫葯」、「青蒿素等中葯發現史、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中醫葯整體觀與辨證論治」和「傳統醫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團隊的重大創新突破不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義,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中醫葯行業不斷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前景十分廣闊。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即中醫所用的葯物,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

因此,中醫葯的產業鏈也是從上游的動物養殖、礦物採集、中葯材種植,經過一次列的採收和粗加工後,我們的中葯材材料便流入中葯材專業市場或葯材批發市場,由倉儲、物流、貿易等來到中成葯企業和中葯飲片企業;後進入我們的下游醫院、葯房、超市等,從而到達消費者手中。

未來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1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達6658億元,同比增長13.3%。2014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預測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011-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1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3.3%)

中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領域研究的突破不僅能夠推動瘧疾防治的進展,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來說也具有重大的影響。未來,中醫葯行業在世界的影響將加深,對於業內的研究也具有示範意義。總體來看,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入如下:

1、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速,總體健康需求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保健意識普遍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大量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動醫療保健市場的需求。

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政策助力,進一步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活力

中醫葯是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有潛力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葯產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葯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葯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葯繼承創新。

而根據《中醫葯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葯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葯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葯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事實上,隨著中醫葯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進一步激發,相關企業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3、「互聯網+中醫葯健康產業」將成未來發展熱點

隨著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新時代、新形勢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變化,醫改攻堅帶來的醫療服務格局調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潮流的涌現發展,必將為醫療服務提升優化釋放出巨大空間。

目前互聯網+中醫葯領域的發展來看主要有幾種模式:中葯材電商、在線問診、O2O送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健康管理、中醫媒體、中醫教育及智能化設備等。從投資數量上看,中醫O2O、在線問診、中醫連鎖獲投數量最多。未來隨著5G的快速發展,中醫葯行業市場前景可觀。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陸』 中醫葯現狀的調查報告應從那幾個方面入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將大力推動中醫葯的發展,並列為國家戰略。並進一步加快中醫葯健康服務,使得中醫葯服務百姓健康在深化醫改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可期。據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屆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預計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而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葯產業,基於「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務領域有比較優勢。
跟蹤搜集的市場數據,本報告分析框架分為三大篇,第一篇主要呈現了呼吸系統中成葯市場的整體概況,分析了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發展趨勢,以及行業內優秀企業的經營狀況及品牌競爭力;第二篇從行業各細分市場入手,詳盡地分析了每一類呼吸系統中成葯產品的發展概況、葯品競爭格局、企業地位競爭以及區域市場競爭格局;第三篇是在前兩篇分析的基礎上,系統而全面地分析了行業企業面對競爭時所應該選擇的競爭策略。通過層層分析,企業可以清楚誰是該產品領域目前主要的競爭對手、誰是潛在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產品定位及區域市場在哪裡等。

『柒』 中國葯材市場

現代中葯行業是將現代生產技術應用到傳統中葯領域形成的一種發展最活躍、進展最快的行業之一,隨著全球范圍內「回歸自然」浪潮的湧起以及人們對化學葯品毒副作用的深入認識,國際市場對天然葯物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加強,發達國家對植物葯品的態度已明顯改變,對中成葯的管制也已開始出現松動的跡象,中葯在整個醫葯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擴大的趨勢。2009年4月,國務院公布《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表明國家對大力發展中醫葯態度堅決,從政策和輿論上為中醫葯的發展保駕護航。

中葯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和中成葯三大支柱,中葯材即原葯材,是生產中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我國是世界中葯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而中葯材產業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也是最具有市場潛力的朝陽產業。

隨著我國對中葯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中葯材種植已被各界關注,而現代中葯的興起無疑給我國中葯材種植業帶來新的發展,目前各地政府相繼出台大力支持中葯材種植的政策,鼓勵葯農種極種植中葯材。近幾年來,各地抓住西部開發、退耕還林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機遇,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中葯材生產布局調整的力度。許多葯材主產省,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葯材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中葯材產業發展重點。貴州、四川、陝西、河北、山西等中葯材主產區還制訂了當地的優勢中葯材發展規劃,逐步形成了一批大的中葯材優勢和特色產區。

2008年中葯材市場處於不景氣狀態,主要表現為生產量處於高峰,需求嚴重萎縮,交易陷入冰封,葯商普遍大幅虧損,葯商經營情緒嚴重低落。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中葯材的整體價格調整提前進入了低谷。可以預見,進入2009年,相當一部分品種進入低價或偏低價位區域。難得的一次價格和供需矛盾的調整正在來臨。面對目前嚴峻的國際市場形勢,2009年,黨和政府出台了拉動內需的救市措施,國家出台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拉動內需,投資方向為道路、港口、多項基礎設施建設及教育、醫療等方面。中葯行業是國家醫療事業的重要一環,隨著國家對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投入的加大,醫葯市場也將出現購銷兩旺的紅火場面,隨市場走動的加快,中葯材市場經營狀況將得到根本好轉。

中商情報網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中葯材產業鏈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紹了中葯與中葯材的概念、分類方法及產業鏈等,接著分析了中國中葯行業發展現狀,中葯材產業發展環境;中國中葯材的種植、生產、加工及企業發展狀況等。然後,報告分析了我國及部分地區中葯材市場狀況,並對人參、阿膠、板藍根等重點中葯材市場情況進行分析;介紹了我國主要中葯材批發市場,隨後報告對中葯材下游的中葯飲片加工、中成葯行業進行詳實的分析,最後分析了中葯材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本報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衛生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葯協會、中華中醫葯學會、全歐洲中醫葯學會聯合會、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中商情報網、國內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的內容翔實、統計精確的資料和數據。報告對中葯材產業多方面深度剖析,全面展示中葯材市場現狀,揭示中葯材的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准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9-07/2009721154055.html

『捌』 中醫葯在國內的發展狀況

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術,由於西醫以及西葯的進入,使我國的中葯以及中醫逐漸被大多數任所忽略,大多數年輕人生病都服用西葯,而忽視啦比西葯更好的中葯。
目前中醫葯在我國的發展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各個醫院不僅有西醫葯,也有中醫葯,以目前形式看我國傳統的中醫葯已經被人所重視,所以中醫葯方面的發展有很大的空間!

『玖』 有誰了解我國中醫葯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情況絕對重金!!!

有點難找,這個看一下,不過要一步注冊,很快,內容你應該滿意
http://www.gotoread.com/s/e/?vo=1293&p=31

我國中醫葯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策略

一是要弘揚中醫葯文化。

醫保商會綜合部主任許銘說得好:「中、西醫各自擁有不同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各有一套臨床方法與評判標准,要消除國外對中醫葯的疑慮,中醫葯文化認同是根本。」中醫、西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如果沒有文化的認同,就不會有對中醫葯學體系的認同。可喜的是,許多中葯企業正在做著中醫葯文化的普及傳播工作。

同仁堂在全國率先創辦了同仁堂中醫葯博物館,生動展示了中醫葯學從始創到成熟、從形成到繁榮、從繼承到創新的發展軌跡,向中外遊客免費開放。在歐美市場,同仁堂藉助當地電視台播放《大宅門》、《大清葯王》等電視劇的機會,宣傳中醫葯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走進同仁堂;在海外的網點,同仁堂經常參與當地的公益活動,定期舉辦中醫葯講座,讓國外民眾感受到同仁堂的文化魅力。

河南宛西制葯以張仲景中醫葯文化為根基,通過舉辦張仲景醫葯文化節等活動,傳播祖國中醫中葯的博大精深,弘揚現代制葯人為傳統中醫葯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以上這些文化傳播活動,不僅要在國內做透,還要走出國門,讓文化為營銷開路。中葯企業要有先付出後索取的准備。

二是要利用典型事件,讓事實說話,擴大中醫葯的影響力。

鳳凰衛視女主播劉海若在服用了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後逐漸恢復大腦意識,使得以同仁堂為代表的中葯在海外華人中受到熱烈追捧。據說,新加坡、馬來西亞市面上的安宮牛黃丸被搶購一空。通過海外華人來影響外國人,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在對抗「非典」中,經臨床證實,中醫中葯對緩解症狀、縮短發熱時間上有幫助。今年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已經發現對專用葯「達菲」產生耐葯性的情況下,中葯再一次顯示出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優勢。

然而,這些典型事件對外傳播卻非常不夠。中醫葯企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以上典型事件,以事實說話,借勢向國外傳播。

文化為營銷開路

為何我國中醫葯產業「跨國」遲遲難以破局?廣葯集團廣州采芝林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路山說:「標准化問題是關鍵。當前,中醫葯『走出去』的戰略要點就是要解決標准化問題。」

有人認為,只要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影響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後,我國的中醫葯檢測標准就會自動升級為國際通用標准。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葯產業自身的短板,「中醫葯為國際通用標准。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葯產業自身的短板,「中醫葯理論與西醫理論不同」並不能成為其不現代化的理由。

在中葯現代化方面,天津天士力集團走在了前面,值得借鑒。天士力建立了現代中葯大發展的中葯產業平台,形成了從種植到生產的全新數字化模式。比如建立數字化在線控制的GEP(中葯提取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平台,實現分離中葯有效成分、精確分析作用機理,有效成分分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中葯現代化、工業化的新格局。

更有意義的是,天士力主打產品復方丹參滴丸經過美國FDA臨床試驗項目,確定了切實可行的新臨床適應證,符合歐美臨床要求。天士力公司創建了復方丹參滴丸「峰值加和技術」,以「峰值面積百分比」判定指紋圖譜相似度的質量控制標准。該技術在生產質量控制過程中,將有效解決批次之間的計算差別,是中葯質量標准控制國內首創的技術方案,解決了中葯國際申報的一大難題,復方丹參滴丸將有望通過FDA認證。

省不掉的「標准化」

「中醫在國外漸受歡迎,而外國人對中葯卻非常謹慎。這里就存在著傳統文化觀念的差異。」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葯品種保護審評委員會委員周超凡教授說。其實,豈止是文化觀念差異,因為沒有中葯用葯傳統,外國的消費者根本就不可能自主選擇購葯。

國內許多像三九胃泰、烏雞白鳳丸等口碑較好的中葯品牌,到了海外,消費者幾乎無動於衷。一方面葯名不好翻譯,另一方面因為在歐盟,中草葯仍是作為食字型大小出口的,因此包裝上只寫有成分,而沒有功能性的介紹。因此,要想讓中葯進入西方市場,必須讓中醫開路,以醫帶葯,葯在其中。

2008年6月12日,英國衛生部宣布把針灸、草葯、中醫三種補充療法納入輔助醫學療法學會統一管理。這其實是20多年中醫葯在英國推廣與實踐的結果。因此,中醫葯要想在西方國家打開市場,不能指望對方國家先敞開大門,然後我們堂而皇之地進入,再做普及推廣工作,那是白日做夢。中葯企業要想方設法使中醫進入對方國家的百姓生活當中,讓他們在醫療實踐中認識中醫葯,喜愛中醫葯。

現在在西方國家開中醫診所的幾乎清一色是「個體戶」,中葯企業在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可以以企業品牌整合資源,整體出擊,形成品牌,這是個潛力巨大、前景巨大的市場。

除了「同仁堂」等一些中葯老字型大小,新興的HerbMedic,Dr.&Herbs等,都是以大型購物中心為基地的連鎖集團,瞄準的是英國的中低端市場。近幾年,香港「森」集團這樣的連鎖公司,以標榜時尚求新來叩響英國中醫葯高端市場的大門。連鎖店典型的模式是,一位中醫加一位前台經理,經理主要負責銷售經營,口語好,老中醫負責診療,不一定能講英語,這是比較理想的組合。

今年6月,我國第一次評選國家級中醫大師,30位當代泰斗級名老中醫(民族醫)榮獲首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中醫葯企業一定要抓住這個寶貴的資源,加速西方的消費者對中醫中葯的了解。我們再也不能坐等日韓等非主流中葯國家,在國際植物葯市場上以正宗自居,大出風頭。世界需要中葯,中葯一定要在我們這一代企業家手裡走向世界!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中醫葯市場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薩達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瀏覽:191
酸甜義大利面怎麼和面 瀏覽:919
中國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瀏覽:795
和平精英國際服白卡在哪裡使用 瀏覽:706
伊朗為什麼拒絕進口殲10 瀏覽:579
越南花卉市場都有哪些 瀏覽:358
印尼電信卡wf怎麼連接 瀏覽:390
現在去伊朗溫度是多少 瀏覽:282
法語義大利語屬於哪個語系 瀏覽:59
在越南哪裡買最便宜 瀏覽:837
義大利什麼時候可以玩 瀏覽:899
中國有哪些專科 瀏覽:496
英國足球隊為什麼會輸 瀏覽:957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裡直播 瀏覽:700
中國電信如何求助 瀏覽:574
義大利哪裡意麵正宗 瀏覽:499
英國來福槍團有多少人 瀏覽:160
印度為什麼不能打輕甲 瀏覽:66
中國寄口罩到義大利怎麼寄 瀏覽:267
印度嬰兒夭折怎麼處理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