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海屬於哪個省份
青海就是一個省份。青海,簡稱「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青海省省會西寧,位於中國西北內陸,青海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毗連,東南部與四川接壤,青海省總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下轄2個省轄市,6個自治州,4個縣級市,27個縣,7個自治縣,6個市轄區。
(1)中國青郡是哪個省的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清雍正初年,清朝在青海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衛改為西寧府,仍沿襲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省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
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
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
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組成,以西寧為省會。
② 青海屬於哪個省
青海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西寧。
青海省位於中國西北內陸,青海界於北緯31°36′-39°19′,東經89°35′-103°04′之間,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毗連,東南部與四川接壤,位於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區。
青海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
青海的水資源
青海省集水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達380條。全省年徑流總量為611.2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全國15位,人均佔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3倍,黃河總徑流量的49%,長江總徑流量的1.8%,瀾滄江總徑流量的17%,黑河總徑流量的45.1%從青海流出,每年有596億立方的水流出青海。
地下水資源量為281.6億立方米;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個,省內湖水總面積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青海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長江、瀾滄江流域人口中、工農業經濟總量少,但水資源豐富。
③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位置、省會和簡稱是什麼
北京市 京(jīng) 北京
浙江省 浙(zhè)杭州
天津市 津(jīn) 天津
安徽省 皖(wǎn) 合肥
上海市 滬(hù) 上海
福建省 閩(mǐn) 福州
重慶市 渝(yú) 重慶
江西省 贛(gàn) 南昌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gǎng) 香港
山東省 魯(lǔ) 濟南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ào) 澳門
河南省 豫(yù) 鄭州
內蒙古自治區 蒙(měng) 呼和浩特
湖北省 鄂(è) 武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xīn) 烏魯木齊
湖南省 湘(xiāng) 長沙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níng) 銀川
廣東省 粵(yue) 廣州
西藏自治區 藏(zàng) 拉薩
海南省 瓊(qióng) 海口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gùi) 南寧
四川省 川(chuān)或蜀(shǔ) 成都
河北省 冀(jì) 石家莊
貴州省 貴(guì)或黔(qián) 貴陽
山西省 晉(jìn) 太原
雲南省 雲(yún)或滇(diān) 昆明
遼寧省 遼(liáo) 沈陽
陝西省 陝(shǎn)或秦(qín) 西安
吉林省 吉(jí) 長春
甘肅省 甘(gān)或隴(lǒng) 蘭州
黑龍江省 黑(hēi) 哈爾濱
青海省 青(qīng) 西寧
江蘇省 蘇(sū) 南京
台灣省 台(tái) 台北
④ 青、藏、川、滇、渝、鄂、湘、皖是簡稱,那這些簡稱是什麼意思
1、「青」表示青海省
因境內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據《水經注》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這里就稱青海了,也有寫作西海的。唐以後多以青海為正名。1928年設青海省。
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青海湖故簡稱「青」。
2、「藏」表示西藏自治區
元時稱西藏地區為「烏思藏」。「烏思」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明代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清代稱西藏東部為「康」(喀木),中部為「衛」,西部日喀則一帶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國西部,故稱西藏。1965年設立西藏自治區。
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另一說認為簡稱源於故稱「烏思藏」。
3、「川」表示四川省
轄區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節度使。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後將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產生。元時合並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
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
4、「滇」表示雲南省
因在雲嶺以南,故名雲南。西漢時設雲南縣。三國蜀漢時設雲南郡。元設雲南行省。明設雲南布政使司。清設雲南省。
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一說因境內有滇池,故簡稱「滇」。
5、「渝」表示重慶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
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6、「鄂」表示湖北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7、「湘」表示湖南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省。
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8、「皖」表示安徽省
1667年,取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今安慶市)和經濟都會徽州(今歙縣)二府首字組成安徽省。
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別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一說認為因境內最早的名山天柱山古稱皖公山,故簡稱「皖」。
(4)中國青郡是哪個省的擴展閱讀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簡稱的由來
一、四個直轄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平」。建國後做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3、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二、兩個特別行政區
1、香港特別行政區(港)
宋代以前,這里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2、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蚝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蚝」。後又稱做「澳」,即船支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蚝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
「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台山(媽閣廟山)和北台山(蓮峰山)相封成門。
總之,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⑤ 中國二十四個省簡稱名
1、北京市:簡稱「京」,取市名中一字。
2、天津市:簡稱「津」,取市名中一字。
3、河區屬古冀州。省會石家莊。
4、山西省簡稱「晉」。春秋時晉國的所在地。省會太原。
5、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取區名中兩字。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
6、遼寧省:取省名首字,簡稱「遼」。省會是沈陽。
7、吉林省:取首字簡稱「吉」。省會長春。
8、黑龍江省,取首字簡稱「黑」。省會哈爾濱。
9、上海市:簡稱「滬」或「申」。相傳吳淞江(又名蘇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稱「滬瀆」,故簡稱為「滬」;又傳戰國時春申君(黃歇)被封於此,故黃埔江別稱春申江,或簡稱「申江」,而上海則因此而簡稱為「申」。
10、江蘇省:簡稱「蘇」,取省名中一字。省會南京。
11、浙江省:取首字簡稱「浙」。省會杭州。
12、安徽省:西部有霍山,又名皖山,故簡稱為「皖」。省會合肥。
13、福建省:簡稱「閩」。「閩」或來源於當地的古民族名「閩」,或來源於當地的古國名「閩粵」,或來源於境內最大之河流「閩江」。省會福州。
14、江西省:贛江為省內最大河流,故簡稱為「贛」。省會南昌。
15、山東省:春秋、五代時期,建都於太行山以西的國家,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金以後,「山東」漸成政區名稱。春秋時魯國在此,故簡稱「魯」。省會濟南。
16、河南省:境內大部分地區均在黃河以南,故稱「河南」。古為豫州地,故有「豫」之簡稱。省會鄭州。
17、湖北省:簡稱「鄂」。古代屬鄂州所轄,故稱「鄂」。省會武漢。
18、湖南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為「湘」。省會長沙。
19、廣東省:古為南粵轄地,故簡稱「粵」。省會廣州。
20、廣西壯族自治區:秦時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自治區首府南寧。
21、四川省:北宋在東部設川峽四路,後簡稱「四川」,沿用至今,周時有蜀國在此,戰國時被秦兼並,設蜀郡,故簡稱「蜀」。簡稱「川」則取「四川」中的一字。省會成都。
22、貴州省:明代設立貴州布政司,由上經而得省名,簡稱為「貴」。秦時屬黔中郡,唐時屬黔中道,故又簡稱「黔」。省會貴陽。
23、雲南省:以地處雲嶺以南而得省名,簡稱「雲」。戰國時境內東部為滇國轄地,或又因雲南有名湖滇池,故簡稱「滇」。省會昆明。
24、西藏自治區:簡稱「藏」。自治區首府拉薩。
25、陝西省:戰國時境內大部份地區屬秦國的疆域,故簡稱「秦」,省會西安。
26、甘肅省:舊以甘州、隸州兩地首字得省名,簡稱「甘」。境內大部分地區是古代隴西郡的轄地,故又簡稱「隴」。省會蘭州。
27、青海省:簡稱「青」。由境內的青海湖而得省名,以省名首字為簡稱。省會西寧。
28、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自治區首府銀川。
2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
30、海南省:系新建省。原為廣東省一個地區,是我國第二大島。因明朝在此設瓊州府,轄整個海南島,故簡稱「瓊」。省會海口市。
31、台灣省:簡稱「台」。省會台北。
(5)中國青郡是哪個省的擴展閱讀:
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地方行政區名稱。元朝實行的行省制是現代省級行政區的開端,行省屬於中央行政機構中書省在地方的派出機構,全稱「行中書省」。腹里地區(今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東、內蒙古部分)則由中書省直轄。時全國共10個行省、1個中書省轄地、1個宣政院轄地。
明朝初沿元制,後以行省權力太大,將行省一分為三。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合稱為「三司」,皆為省級行政區最高機關,分別掌握行政、司法、軍事權力。時全國共14個布政使司、2個直隸地區以及其他邊疆行政區。
清朝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布政使司轄區直接通稱為「行省」,並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製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時全國共18個布政使司(省)等25個省級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一級地方行政單位曾一度是大行政區,後歷經多次變動,1965年基本穩定下來;1967年設立天津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1997年設立重慶市,同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門。目前全國共設有34個省級行政區 。
⑥ 益都青郡是哪裡
青島吧 我覺得
山東益都青郡
青州之名,始見《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上古為東夷之地。至夏商間,先後為爽鳩氏、季則氏、逄伯陵氏所據。周初封呂尚為齊侯,地始歸於齊。歷春秋戰國之世,均為齊屬。
⑦ 哪裡,青州市在哪個省,青州屬於哪個市
截至2019年,青州市在山東省,青州隸屬於濰坊市。
青州市,山東省濰坊市下轄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東臨昌樂縣,西靠淄博市的淄川、臨淄兩區,南接臨朐,北與東營市的廣饒接壤,東北與壽光市毗連,為古「九州」之一。
因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於中國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1986年由原益都縣撤縣設市。
青州市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屬半山區半平原地形結構。截至2019年轄4個街道辦事處和8個鎮,總人口94.04萬人。膠濟鐵路和羊臨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和長深高速公路在青州內交叉貫通,309國道、352省道等穿境而過,被列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7)中國青郡是哪個省的擴展閱讀:
青州市地處魯中山區沂山山脈北麓和魯北平原洽接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為石灰岩山區,是魯中南台隆的一部分。
地下水為岩溶裂隙水,最高點青崖頂海拔954.3米,最低點在何官鎮張高村北,海拔16.2米,西南部群山迭翠,東北部沃野平川。地貌類型主要有低山丘陵、河谷階地、山前平原三種類型,由南到北依次排列。
低山丘陵:約占青州市總面積的52.6%,有石質山嶺、低山嶺坡、近山階地三種微地貌類型。主要分布在西南石灰岩低山地區,海拔高度多在60米以上。
河谷階地: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兩側,包括河灘高地、河漫灘和河谷梯田三種微地貌類型,約占青州市總面積的8.9%。
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區,約占青州市總面積的38.5%,包括山前傾斜平地、山前緩平地、緩崗、淺平窪地、背河槽狀窪地等微地貌類型,海拔高度多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小於2度。
青州市處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春秋溫暖適中。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64毫米,其中西南山區為697.6毫米,北部平原為638.9毫米,乾旱指數為2.24。
青州市多年平均氣溫12.7℃,最高年(1961年)為13.5℃,最低年(1969年)為11.4℃,七月份為全年最高氣溫,多年平均為26.3℃,一月份為全年最低氣溫,
多年平均為-2.9℃,年溫差為29.2℃,極端最高氣溫為40.9℃(1959年8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9.3℃(1959年8月1日),多年平均無霜期191.7天。
最大凍土深度為45毫米(1968年2月12-13日),一年之中大於0℃的積溫年均為4670℃,大於10℃的積溫為4331.7℃。
青州市河流分屬彌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過境河流有彌河、淄河兩條。廟子、邵庄大部屬於小清河水系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淄河及其支流仁河。
普通、東高、高柳、朱良、何官、口埠、王母宮辦事處屬小清河水系,其河道多為平原排水河道,主要北陽河、裙帶河、王飲河、烏陽河、龍泉河、富龍河、躍龍河等七條河流。東部地區屬彌河水系,主要有大石河、小石河、南陽河、洗耳河、康浪河、堯河等六條。
青州市的建制沿革
青州之名,始見《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上古為東夷之地。至夏商間,先後為爽鳩氏、季則氏、逄伯陵氏所據。周初封呂尚為齊侯,地始歸於齊。歷春秋戰國之世,均為齊屬。
秦統一天下,置齊郡。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青州刺史部,駐廣縣,稱青州城。
東漢至三國間,青州城為東方之重鎮。
西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棄廣縣,築廣固,為青州刺史治。
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廣固,定為南燕國都。義熙六年(410年)劉裕滅南燕,夷廣固,築東陽城,置北青州刺史治於此。
北魏獻文帝皇興三年(469年)拔東陽城,仍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築東陽城南郭,即南陽城。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遷益都縣治於東陽城,移青州府治於南陽城。
隋為青州總管府治,後改為北海郡治。
唐初復為青州總管府治,後又改為北海郡治。
宋為京東東路路治。
金為山東東路益都總管府治。
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
明清時期,為青州府治。
民國時期,撤消青州府,益都縣直屬山東省轄。
1948年青州解放,設立青州特別市,陳光任市委書記,馮毅之任市長,1952年恢復益都縣。1986年改稱青州市。
⑧ 族譜有個地名叫青郡,不知道歷史上青郡是哪裡咨詢各位高手!
歷史上沒有叫青郡的地名,青州過去也叫過郡,青州郡,簡稱青郡的也有。
⑨ 電視劇里的青城是哪個省哪個地區的
青城又名條城,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北部,黃河南岸,距蘭州90公里,白銀25公里。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瓜果蔬菜和水稻,被譽為"隴上江南,魚米之鄉"。
青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和商貿中心,唐宋元明時期的邊塞軍事重鎮,被譽為"黃河千年古鎮"。2006年被甘肅省建設廳,甘肅省文物局命名為"甘肅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青城是水煙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水煙之鄉"。水煙業的興起,鼎盛推動了古青城加工業、運輸業、商業、教育、文化和建築業的發展。這里曾經商賈雲集,人才薈萃,教育發達,文化興盛,民風淳樸,被譽為"風雅青城,仁義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