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的28個世界級自然保護區分別是哪些
世界生物圈自然保護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提出的實施特殊理念和目標的保護區,它具有保護、可持續利用和基地支持(科研、監測、教育、培訓)生物圈保護區的三大功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各國的「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生物圈保護區全球網路,作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基地。
目前我國已建立自然保護區一千多處,截止到2007年底,已有28處被列為聯合國「世界生物圈」自然保護區。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自下而上有4個垂直結構明顯的自然景觀帶。依次是針闊混交林帶、暗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高山冰原帶。長白山的植物多達1400多種,有「溫帶生物資源基因庫」之稱,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
2.卧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內。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里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帶邊緣。北回歸線附近由於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往往形成廣闊的熱帶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風影響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寶庫」。植物有2400多種,動物有250多種。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欖、格木、子京、蘇鐵、桫欏、蘇門羚、白鷳等。
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當今少有的亞熱帶完整生態系統,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珙桐等珍稀動植物。黔金絲猴與大熊貓一樣都是第四紀的伴生動物,是名符其實的「活化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珙桐石」,目前僅在梵凈山林區有100到500隻,對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有很高價值。天然珙桐僅存於我國,在梵凈山的面積最大,因開花時猶如白鴿展翅而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19世紀晚期,它漂洋過海流傳國外,如今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
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內,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貴動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種,鳥類有400多種,蛇類有56種,昆蟲20000多種,被稱為「物種基因庫」、「鳥類天堂」、「蛇類王國」、「昆蟲世界」。主要珍稀動植物有:銀杏、石松、草鶚、厚唇魚、角蛙、麗棘蜥、大平頭胸龜等。
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入世界自然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態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葯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
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內。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神農架以峰、埡、雲、洞、樹,號稱「神農五奇」,其中的樹就是指當地有2200多種高等植物,有的是瀕於滅絕的古老物種,如珙桐、鐵堅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
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風景區及荒漠綠洲。
9.鹽城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里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鸛、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多種動植物的綜合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的植物在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孕育成為有別於赤道熱帶雨林的季風雨林。這里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植物幾乎有一半分布在這里,如1975年發現的高達70多米的望天樹,曾轟動植物學界。動物以鳥類最豐富,有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總數的1/3。獸類62種,如亞洲象、印度虎、雲豹、小靈貓、懶猴都是稀有動物,特別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比較進化的物種之一,且數量稀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區面積達100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內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聞名,如樹齡在1500年以上的銀杏,樹高50多米;胸徑1米多的金錢松及稀有的鐵樹、馬掛木等,都有「大樹王國」之稱。珍惜動物有雲豹、穿山甲、虎紋蛙、樹蛙、蠑螈等。
12.茂蘭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南部荔波縣境內,1996年被納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殘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強又比較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
1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南坪縣。1997年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6萬公頃,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是一條縱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傳以前有九個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溝。這里最獨特的是湖光山色,108個湖泊被當地人稱為108海,連接湖泊的是幾十個瀑布,碧湖、紅柳、飛瀑、翠柏,色彩和諧,動靜相宜,渾然天成。
14.豐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納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1.84萬公頃,主要保護原始紅松林。這里地處大興安嶺東部,離海洋較近,易獲得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故氣候溫濕。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一半為東亞特有種,如紅松、沙冷杉、臭冷杉、紅皮雲杉等。利用價值最大的是紅松,而其自然生長需100~200年時間才能達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為豐林的主要保護對象。
15.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南麂列島距鰲江鎮30海里,距溫州市50海里,距台灣基隆140海里,陸域面積11.13平方千米,其中本島7.64平方千米,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列島風光秀麗,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寬廣的大沙嶴沙灘,三盤尾的天然草坪,巧奪天工的天然壁畫,風浪雕蝕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馳的鳥島、蛇島、蜈蚣島、水仙花島各具特色;鄭成功操練水師遺址、摩崖石刻、宋美齡「棲鳳居」等處的人文景觀更豐富了南麂島的歷史內涵。
16.山口自然保護區
山口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面積8000公頃,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本區地處沙田半島的沿海灘塗地帶,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海岸線總和長50千米,區內分布著發育良好、結構典型、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海欖、木欖、秋茄、桐花樹等12種紅樹林等12種紅樹林植物,其中連片的紅海欖純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欖在我國已為罕見。該區具典型的大陸紅樹林海岸生態系統特徵,紅樹林中還棲息著多種海洋生物和鳥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7.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保護區內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千米,南北寬20千米。保護區管理局下設七個自然保護站,在海拔2350米的大熊貓棲息地建立了大熊貓馴養繁殖基地,保護區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關於發展自然保護事業的方針政策,以保護和馴養繁殖大熊貓為中心,全面保護好自然資源,並結合保護事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
18.黃龍自然保護區
黃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境內花木競秀,藤蘿漫生,碧水清泉,疊瀑滾瀉。海拔2123~3576米處的黃色長坡上,排列著4300餘個迂迴曲折,層層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彎月,如菱角寶蓮,池水深淺各異,深者丈余,淺者數寸,澄凈無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時而盪紅漾綠,潑墨濡黃,時而瀉翠流金,泛青描黛,時而似藍假白,濃淡相宜,雖然活水同源,卻是水色各異,變幻無窮。既是風景名勝區,義是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9.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保山市的隆陽區、騰沖縣、怒江州的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縣,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405549公頃,為雲南省目前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於北緯24°40′~28°30′之問,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南北長約400多千米。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8378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3%;緩沖區面積142611.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2%;實驗區面積7914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9.5%。生物走廊帶,怒江范圍內的兩段116480公頃,保山范圍內4916公頃。
20.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2001年被納人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約1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態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匯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區內共有植物29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29種,省級重點保護26種。由於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餘種,金雕、金錢豹、水獺、大鯢、紅腹錦雞、香獐等30餘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餘種,僅蝶類就達170餘種,由野生果樹110餘種、野生花卉436種、野菜類植物173種、葯用植物1055種,是河南省乃至我國動植物基因庫。寶天曼良好的生態環境區域,主峰地區基本保持著原始森林狀態。
21.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
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納人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位於內蒙占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鎮115千米,保護區地跨索日嘎蘇木、崗根蘇木、朝陽鄉、罕山林場。東與巴林左旗相連,西與林西縣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北與錫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緯43度59分44度27分,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是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部景觀的縮影。還是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草原向森林的雙重過度地帶,也是華北植物區系向興安植物區系的過渡帶,成為聯系各大植物區系的紐帶和橋梁,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重大意義。這里又是東北、華北、蒙新三區動物區系的交匯點。同時,這里又是生態交錯帶,可以通過該區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響,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區已成為中國-加拿大兩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發展項目示範區。
22.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2002年被納人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達賚湖生物圈保護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西部,隸屬滿洲里市,總面積為3258平方千米,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態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內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眾多候鳥棲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驛站,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鷺、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23.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人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公元1719~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游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9月為旅遊最佳季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據介紹,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獨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岳樺等。此外,區內的野生動物也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態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24.亞丁自然保護區
亞丁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亞丁自然保護區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鄰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面積7323平方千米。其海拔為3750米,境內最高海拔達6032米;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跡「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只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西康圖經》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試行種稻,故改名稻成縣,預祝其成功之意。」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在稻城亞丁極目遠眺,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於嶙峋亂石問,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被譽為「最後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個天然的石雕公園,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跡。海拔3600~5020米,方圓3287平方千米。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地無止無境,景象壯觀,憾人心魄。
25.佛坪自然保護區
佛坪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地處陝西南部的佛坪縣境內,足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直屬於國家林業局的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00公頃,東和陝西省龍草坪林業局為鄰,西與新建的長表自然保護區接壤,北連周至金絲猴和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南以佛坪縣岳壩鄉為伴。保護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的山脈多為南北走向,次級山脈為東西走向,最高峰鉭鏈魯班峰海拔2904米,最低岳壩980米,相對高差1900米以上,在高海拔地區留有少量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河流有東河、西河、大城壕河三條水系,是漢江支流金水河的發源地。區內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共有高等植物235科755屬1758種,其中地衣植物21種,苔類植物21種,蘚類植物97種,蕨類植物94種,種子植物1435種。野生竹類主要為巴山木竹和松華竹二種,為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區內森林生態系統保持完整,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主要為天然次生林。植被垂直帶譜明顯,自下而上依次為,落葉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和高山灌叢草甸帶。
26.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
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珠峰保護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千米,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岩羊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長蕊木蘭、西藏延齡草、天麻、錫金海棠、參三七、長葉雲杉、長葉松等。其中特有種雪豹已被列為珠峰自然保護區標志性動物。
27.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始興縣東南部,面積754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華南虎等珍稀動植物。據統計,車八嶺生長的植物有192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4種。脊椎動物與昆蟲綱動物共有1552種,其中有34種珍稀瀕危動物。
28.興凱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東南部,南與俄羅斯隔湖相望。這里是東北亞最大的候鳥遷徙「驛站」,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構成保護區生態平台的興凱湖濕地,是世界少見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在國際重要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有重要地位。據初步統計,興凱湖有高等植物690多種,脊椎動物341種,我國重點保護鳥類48種。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興凱湖鳥類已由2000年的183種上升到目前的230種,每年從興凱湖遷徙的候鳥超過200萬只。
⑵ 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什麼
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24′~102°23′,北緯31°39′~36°16′之間,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9.5萬平方公里。
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重點保護的藏羚羊,雪豹,蘭科植物等。
初步區劃:
保護區初步劃定25處核心區,其中有8個濕地類型核心區,10個森林類型核心區,2個高寒草甸類型核心區,5個珍稀野生動物核心區。
以保護和恢復植被為核心,將自然修復與工程建設相結合,加強草原,森林,荒漠,濕地與河湖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濕地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以國務院已批準的《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范圍為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⑶ 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在哪裡
是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距離廣州市西南100公里,總面積約1133公頃。保護區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唯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植被;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華南地區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被生物學家稱為「物種寶庫」和「基因儲存庫」。
(3)中國的保護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林地成土母岩由砂頁岩、頁岩、砂岩與石英砂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土壤由少腐殖質的赤紅壤、黃壤和山地灌叢草甸土構成。由於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峻,加之當地雨量充沛,土壤易受沖刷。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處於北回歸線南側,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夏長冬短,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21.0℃。年均降水量為1927mm,受季風氣候影響,4~9月為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80.38%,且多見暴雨
⑷ 中國有哪幾個自然保護區
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1960年,建立長白山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自然生態系統類別中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動物:如紫貂、東北虎、金錢豹、梅花鹿、人參、東北紅豆杉、長白松。
二、卧龍自然保護區
卧龍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第三大自然保護區。四川省面積最大、自然條件最復雜、珍稀動植物最多的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動物:大熊貓、金錢豹、金絲猴、獼猴、藏酋猴等。
三、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199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及特有、珍稀物種。
主要保護動物:蘇門羚、獐、麝、麂、毛冠猴、大靈貓、小靈貓、花面狸、雲豹、金貓、鼬獾、豪豬等。
四、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包括瀕危動物、森林、草原、天山風景區及荒漠綠洲。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個、中國第七個被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網路的保護區。
主要保護動物:天鵝、雪雞、雪豹等。
五、鹽城自然保護區
1992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更名為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塗濕地生態系統。
主要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頭鶴、白鶴、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大鴇、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麋鹿、中華鱘、白鱘等。
⑸ 我國的四大自然保護區
我國的四大自然保護區: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東北部 人參貂皮鹿聳(東北三寶)東北虎,麝,天麻,水獺,金錢豹,棕熊
2.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廣東省肇慶市 桫欏,水杉,銀杏,樹蕨,蘇鐵蕨,白鷳
3.卧龍自然保護區 四川省文川縣 大熊貓,金絲猴,藏雪雞,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樹,連香樹
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貴州省東北部 珙桐,釧萼木,華南虎,雲豹,黔金絲猴,大鯢
⑹ 中國四大自然保護區的名稱
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卧龍自然保護區、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江口、松桃、印江三縣交界處,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5′55″~108°48′30″,北緯27°49′50″~28°1′30″。保護區總面積4.19萬公頃,1978年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以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為保護對象。
(6)中國的保護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1、自然保護區的作用:
(1)為人類提供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的場所。
(2)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對於人類活動的後果,提供評價的准則。
(3)是各種生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便於進行連續、系統的長期觀測以及珍稀物種的繁殖、馴化的研究等。
(4)是宣傳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館。
(5)保護區中的部分地域可以開展旅遊活動。
(6)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意義:
(1)保護自然本底:
自然保護區保留了一定面積的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可以為子孫後代留下天然的「本底」。這個天然的「本底」是今後在利用、改造自然時應遵循的途徑,為人們提供評價標准以及預計人類活動將會引起的後果。
(2)貯備物種:
保護區是生物物種的貯備地,又可以稱為貯備庫。它也是拯救瀕危生物物種的庇護所。
(3)開辟基地:
自然保護區是研究各類生態系統自然過程的基本規律、研究物種的生態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環境保護工作中觀察生態系統動態平衡、取得監測基準的地方。當然它也是教育實驗的好場所。
(4)美學價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曠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緒可使人精神煥發,燃起生活和創造的熱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類健康、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⑺ 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什麼省什麼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距離廣州市西南100公里,總面積約1133公頃。保護區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唯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東經112°30′39"~112°33′41",北緯23°09′21"~23°11′30",這里峰巒疊翠、古木參天、飛瀑流泉、鳥語花香。在北回歸沙漠帶上有這么一個生意盎然、碧綠青翠的世界實為奇觀、彌足珍貴。
因此,1956年鼎湖山便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也是中科院屬下唯一的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為我國首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動植物
全區1133公頃的面積內生長著約占廣東植物種數1/3的高等植物,其中,桫欏、紫荊木、土沉香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達68種,其中一級保護6種、二級保護62種。
有獸類43種、鳥類267種、兩棲類23種、爬行類54種、蝶類117種、已鑒定的昆蟲713種。
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2種,其中一級保護7種、二級保護55種;已鑒定的大型真菌836種,占廣東省總種數的70%;有華南特有種和模式產地種48種。
⑻ 中國有哪幾個自然保護區
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錄,303個
地區
省區
國家級保護區名稱
華北地區
北京(2)
1.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津
(3)
1.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東
(7)
1.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山旺古生物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6.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昆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
(10)
1.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6.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柳江盆地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9.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0.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南
(11)
1.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焦作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6.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9.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0.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
(5)
1.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
(9)
1.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6.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9.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北地區
遼寧
(12)
1.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6.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9.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0.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
(12)
1.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6.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9.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
10.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
(19)
1.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
5.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6.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9.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0.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3.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4.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5.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6.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7.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8.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⑼ 中國首個自然保護區在哪裡
提起廣東省,人們首先會想到它高速發展的經濟力量,然後是它的美食,其自然景點可能就沒有什麼大的印象。不過中國首個自然保護區卻是位於廣東,且這個自然保護區非常有資歷,因為這里可是中科院推動設立的自然保護區。
除了小編所說的景點以外,區內還有蝴蝶谷、寶鼎園等都很有名,不禁讓小編對這個自然保護區有些刮目相看,有些遊客會覺得這里開發得不夠完善,但小編則覺得正因為它是自然保護區,保護力度比較大,所以雖然開發不徹底但也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它的原始性,也算是一種取捨吧。對此大家又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⑽ 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唯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植被;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華南地區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被生物學家稱為「物種寶庫」和「基因儲存庫」。
保護區景觀獨特,有近400年記錄歷史的地帶性原始森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和其他多種森林類型保存完好,被譽為北回歸沙漠帶上綠洲中的「明珠」。
(10)中國的保護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珍貴的南亞熱帶地帶性植被——季風常綠闊葉林及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森林茂密,終年常綠,各種植物組成一個層次分明的大家庭,第1~3層由喬木組成,最高的錐栗等可高達30米。
第4層為灌木;第5層為草本及苗木層。在巨樹蒼老的樹枝上,攀附著粗大的買麻藤等木質藤本,倒懸垂掛著瓜子金等附生植物。其它種如莖花植物、絞殺植物、板根植物等各得其所,競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