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它們的方位
1、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人民大會堂位於中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西側,西長安街南側。人民大會堂坐西朝東。
3、毛主席紀念堂是為紀念開國領袖毛澤東而建造的,位於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面,坐落在原中華門舊址。
4、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在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
5、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
6、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
(1)中國革命歷史展覽館在哪裡擴展閱讀:
天安門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懸掛的毛澤東畫像造型典雅,是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表作。
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場所,是黨、國家和各人民團體舉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群眾舉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動的場所。
毛主席紀念堂於1977年5月24日落成,佔地57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8000平方米。主體呈正方形,外有44根福建黃色花崗石建築的明柱,柱間裝有佛山石灣花飾陶板,通體青島花崗石貼面。屋頂有兩層玻璃飛檐,檐間鑲葵花浮雕。
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塊花崗岩,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23噸,鐫刻著毛澤東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小楷字體碑文。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一正式名稱暫告一段落。
網路-天安門城樓
網路-人民大會堂
網路-毛主席紀念堂
網路-人民英雄紀念碑
網路-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2.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開放時間預約
關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預約。
開放時間:8:30—17:00(11月至3月)8:30——17:30(4月至10月),周一閉館。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原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主要任務是收藏國家的重要歷史文物,展示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同時進行有關中國歷史文物的考古、研究,並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工作。
其前身是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1912年於國子監成亘籌備處,後遷至端門至午門一帶(天安門北面),1926年10月10日開放。1959年7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建成了新的中國歷史博物館,196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誕生前期
中國歷史博物館,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1912年籌建。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1959年9月建成,1961年7月1日開放。
中國革命博物館,前身是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於1950年3月。籌備處最初設在北海團城,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1958年10月開始在天安門前修建新館,1959年8月落成。
3.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在哪裡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西長安街,西與中央電視台毗鄰,南與北京西客站相連,北傍玉淵潭公園。
4.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具體信息
1、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原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主要任務是收藏國家的重要歷史文物,展示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同時進行有關中國歷史文物的考古、研究,並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工作。其前身是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1912年於國子監成亘籌備處,後遷至端門至午門一帶(天安門北面),1926年10月10日開放。1959年7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建成了新的中國歷史博物館,196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2、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一正式名稱暫告一段落。
3、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5.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館介紹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展覽大樓1958年10月興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
2012年9月,軍事博物館對展覽大樓加固改造,2017年7月竣工。加固改造後,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陳列面積近6萬平方米。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主樓建築高94.7米,南北兩側各4層,樓頂裝有直徑6米的巨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全館有43個陳列廳(區)。
軍事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史、中國古近代軍事史和世界軍事史為主。館藏特色文物為武器、軍服、證章和軍事題材藝術品等。
軍事博物館主要從事收藏、研究、陳列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斗爭歷程和人民軍隊建設成就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以及反映中華民族五千年軍事歷史和世界軍事史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
軍事博物館組織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組織開展與國內外博物館之間的業務交流。下轄綜合辦公室、編輯研究室、宣傳教育室、設計美術室、藏品徵集保管室、文物保護室、信息資料室、安全保衛室、通州分館、懷柔分館等10個中層單位。
軍事博物館同時還設有學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委員會。
6. 中國有哪些歷史紀念館
. 北京市 故宮博物院 順義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2. 天津市 平津戰役紀念館 3. 山西省 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 「百團大戰」磚壁指揮部舊址 黎城縣黃崖洞革命紀念地 晉中市左權縣麻田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4.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夫故居和紀念館 武川縣大青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5. 遼寧省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 戰犯管理所舊址 鴨綠江斷橋景區 遼沈戰役紀念館 黑山阻擊戰紀念館 葫蘆島市塔山阻擊戰紀念館 大連市關向應故居紀念館 6. 河北省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涉縣129師司令部舊址 阜平縣城南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 易縣狼牙山風景區 清苑縣冉庄地道戰遺址 豐潤區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樂亭縣•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 邢台市邢台縣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陳列館 滄州市獻縣馬本齋烈士紀念館 承德市隆化市董存瑞烈士陵園及紀念館 7. 吉林省 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革命烈士陵園 四平烈士紀念塔 白山市郊七道江遺址 臨江市「四保臨江」烈士陵園 陳雲舊居 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殉難地 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 8. 黑龍江省 東北抗聯博物館 9. 上海市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上海外灘歷史紀念館
7.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是中國惟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主樓高94.7米,中央7層,兩側4層。大樓頂端的圓塔,托舉著直徑6米的鍍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徽,它凌空高聳,金光閃閃。高達4.9米的銅門,是用福建前線參戰部隊送來的炮彈殼熔鑄而成的。正門上方懸掛著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金字銅底巨匾。大門兩側豎立著陸海空三軍戰士和男女民兵兩組英姿勃勃的漢白玉石雕。全館有22個陳列廳、2個陳列廣場。陳列廳高大、寬敞、明亮。沿所有展覽場地繞行一周,長達12公里,就其規模而言,為國內外少有。伴隨著國家改革和建設的腳步,在它的周圍,建立起了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台和西客站,把它襯托得更加雄偉壯麗。
軍事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有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全國解放戰爭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古代戰爭館、近代戰爭館、兵器館、禮品館等。
土地革命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一樓,主要陳列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黑暗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歷史。陳列中突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確立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原則,開辟中國革命道路、開展革命戰爭和在革命戰爭實踐中形成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重要歷史內容。
抗日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陳列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並組織的、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全民族抗戰的歷史。陳列中重點展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等人民抗日武裝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全國解放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展示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支援下,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等三個階段的艱苦作戰,消滅國民黨800萬軍隊,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東三樓,主要展示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響應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高舉和平與正義的旗幟,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艱苦鬥爭,終於以劣勢裝備打敗了現代化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歷史。
古代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西三樓,主要展示上自原始社會末期、下迄1840年的中國古代戰爭歷史。陳列內容以戰爭史為主線,同時融兵器、軍制、軍事人物、軍事思想,以及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於一體,比較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的主要戰役和軍事成就。
近代戰爭館,位於展覽大樓西四樓,主要展示1840~1919年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壓迫的武裝斗爭史,陳列內容中還介紹了近代著名軍事人物,近代軍事工業和籌建近代海軍、清末軍制改革等內容。
兵器館,位於展覽大樓北側和東西兵器廣場,主要陳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和建國後海防、邊防、空防斗爭中曾經使用和繳獲的,以及中國自行研製的部分武器。陳列的兵器分為輕武器、火炮、裝甲車輛、導彈、艦艇、飛機等6個部分。
禮品館,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外交往友誼館,設在展覽大樓四層中廳。該館主要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外交往中接受的具有代表性500餘件禮品。這些禮品來自五大洲近百個國家,是從數千件禮品中遴選出來的。這些各具匠心的精美禮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外軍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它從不同視角反映了各個國家的民族風情、工藝美術風格和軍事文化特點。
軍事博物館在搞好基本陳列的同時,根據黨、國家和軍隊的中心任務,還適時舉辦一些紀念性的、專題性的臨時展覽。10年來,先後舉辦的大型展覽有:「利國、利軍、利民之舉--全國軍地兩用人才成果展覽」、「毛澤東光輝軍事業績--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展覽」、「雷鋒精神譜新歌--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雷鋒題詞30周年展覽」、「中華民族的勝利--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展覽」、「長征·豐碑永存--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展覽」、「新時期軍隊建設成就--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0周年展覽」、「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事跡展覽」、「建國50周年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覽」。1997年7月和2000年7月,軍事博物館還應邀赴俄羅斯、羅馬尼亞分別舉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歷程」展覽。
與此同時,軍事博物館還提供場地,抓住「熱點」,與地方先後聯合舉辦了「長江三峽工程展覽」、「懲治貪污受賄犯罪展覽」、「『嚴打』斗爭紀實展覽」、「全國海關反走私展覽」、「全國禁毒展覽」、「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展覽」等大型臨時展覽。
50年來,軍事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觀眾5000多萬人次。近幾年,觀眾逐年增加,2001年觀眾達到近200萬人次。軍事博物館被教育部、總政治部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為「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被北京市評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先進單位。軍事博物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國防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
軍事博物館在文物收藏、學術研究、陳列展覽的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專家、學者,承擔並完成了國家和全軍「八五」、「九五」、「十五」重要科研課題,撰寫和出版了一些學術著作,獲得了國家和軍隊優秀科研成果獎;創作和發表了一些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藝術作品。軍事博物館已成為當今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博物館,並躋身於世界十大軍事博物館的行列。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軍事博物館正在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改革創新,與時俱進,進一步調整充實陳列內容,強化現代化展示手段,深入開展學術研究,出精品,出人才,為建設一流博物館而努力。
[編輯本段]【古代戰爭館簡介】
古代戰爭館位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大樓三層西側,展出面積3300平方米,陳列文物、照片、模型、圖表、繪畫、雕塑等展品共計1600餘件。該館是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從1984年開始籌辦,1988年正式開館。1998年修改調整,1999年重新開館。
古代戰爭館的陳列內容,以戰爭史為主線,融兵器、軍制、軍隊、軍事思想,以及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於一體,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分為先秦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鴉片戰爭前),共6個部分。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重要的戰爭、著名的戰例和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統帥、將領;在世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等時期的青銅兵器,唐宋以來的火器及《孫子兵法》等著名的軍事理論著作,在陳列中都重點地作了反映。
古代戰爭館陳列有許多珍貴的軍事歷史文物,如山東出土的西周「薛師」戟、湖南出土的春秋時期的竹弓、安徽出土的戰國時期楚全戈、陝西出土的秦兵馬俑、江蘇出土的西漢兵俑、吉林出土的元「至正辛卯」銅火銃等等。為盡可能地展現中國古代軍事歷史面貌,古代戰爭館陳列中還展示了部分模型、蠟像及一批繪畫、雕塑等美術作品。高5米、長52米的序廳環形壁畫《華夏戎詩》,凝練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車戰、水戰、騎戰和攻守城戰的特點。此外,大型復原模型「四馬三人戰車」、再現唐代騎兵豐採的「東都虎牢之戰」景觀、宋城和攻守城器械復原模型、氣勢恢宏的火器陳列台及巨大的戰船模型等展品,均形象地再現了中國古代兵器、軍隊、作戰的特點和歷史。
古代戰爭館的整體形式設計古樸典雅,極富民族特色。豐富的文物展品,配之以多元化的立體組合陳列和聲、光、電等新技術、新材料的巧妙運用,使整個古代戰爭館呈現出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軍事歷史文化的宏偉畫卷,隨處閃耀的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燦爛輝煌。
[編輯本段]【近代戰爭館簡介】
近代戰爭館位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大樓四層西側,展出面積1300平方米,陳列有文物、歷史照片、復原模型、沙盤、圖表、蠟像、景觀等展品共計500餘件。該館從1984年開始籌辦,1988年正式開館。1998年修改調整,於1999年重新開館。
近代戰爭館的陳列內容,以1840年至1919年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壓迫的武裝斗爭史為主線,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分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抗擊列強瓜分中國的戰爭、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戰爭、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共5個部分。陳列內容除反映中國近代歷次重要的戰爭外,還有林則徐等數十位著名軍事人物,以及興辦近代軍事工業、籌建近代海軍、清末軍制改革等中國軍事近代化的內容。
近代戰爭館陳列有許多珍貴的軍事歷史文物,如鑄有銘文的太平天國火炮、左宗棠的印章、丁汝昌的戰服、美製加特林機槍等。為全面形象地展現中國近代軍事歷史面貌,近代戰爭館序廳浮雕沉穩凝重,既揭示了近代戰爭館的主題,又是近代戰爭史的濃縮。陳列中還展示了景觀、復原模型、蠟像及一些繪畫、雕塑等美術作品。其中,有揭露英法聯軍的暴行和再現「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激戰場面的大型復原景觀「圓明園」、「黃海海戰」,有著名畫家高虹、何孔德、高泉等人創作的熱情頌揚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奮勇抵抗外來侵略的《虎門抗英》《翰海糧道》《廊坊大捷》等油畫。
近代戰爭的整體形式設計簡潔大氣,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豐富的文物展品,配之以多元化的立體組合陳列,使其成為一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
[編輯本段]【土地革命戰爭館】
土地革命戰爭館位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東一樓,主要展示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土地革命戰爭的歷史。
整個陳列分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軍事活動」、「各地武裝起義和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游擊戰爭的開展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紅軍反『圍剿』及其作戰原則的形成」、「紅軍長征和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戰略轉變」6個單元。陳列內容突出反映了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發展成為一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英勇善戰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光輝戰斗歷程;重點展示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領導人民軍隊開創中國革命道路,確立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並逐步形成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揭示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斗爭,才能救國救民的歷史必然性。
在土地革命戰爭館寬敞高大的展廳中,陳列著1000餘件珍貴文物、340餘張歷史照片和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藝術作品,並通過沙盤、大型景觀、電動圖等使展覽的形式更加豐富,使觀眾的思緒不知不覺間融入了那段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戰斗歲月……
從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中,觀眾能看到人民軍隊的創始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革命殫精竭慮的身影;能看到那些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血灑疆場的先烈們的英姿;能看到衣衫襤褸、武器陳舊,但鬥志昂揚的初創時期的紅軍隊伍;能看到漫漫長征路上紅軍們的滿面征塵;能看到井岡山、古田、瑞金、遵義、吳起鎮、瓦窯堡、延安等革命聖地所留下的紅軍將士的戰斗足跡。總之,每幅照片都記載著中國革命初期令人回味的歷史往事。
館內陳列的大量文物是那段歷史的見證。其中有軍服、槍、炮、望遠鏡、醫療用具、通訊設備、印章、文告、作戰計劃等等,可以說它們件件都在人民軍隊光榮史上建立了功勛,每件文物背後都蘊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文物中有北伐戰爭中共產黨人葉挺使用的指揮刀;有體現領袖及紅軍領導人精神風范和戰斗歷程的皮裹腿、手槍、黨證等;有體現紅軍和人民群眾魚水之情的綢匾、郵包;有顯示紅軍文明之師風采和嚴守紀律的字條、包袱皮,有見證紅軍官兵關系的雨布、伙食尾子、領袖送給警衛員的銀元;有記載紅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光輝歷程的紅軍最早的軍服及紅軍的第一台收報機;有展示烈士面對死神大義凜然,壯志未酬身先去的獄中絕筆及染有血跡的遺物;有鐫刻著革命前輩赫赫功績的獎章、證章;有表現紅軍艱苦奮斗精神的油燈、荔枝炮;有目睹了紅軍勇往直前、所向無敵的瀘定橋鐵索、紅軍長征抬到陝北的惟一的一門山炮;有紅軍長征過雪山時用過的腳馬子;有紅軍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國民黨軍師長的懷表、國民黨軍的小平射炮;有飽含老一輩革命家之間深情厚誼的毛毯……
在黨旗輝映下,《星火燎原》雕塑以巍峨嶙峋的山石為基座的一隻高舉鋼槍的巨手,構成了序廳的主體,寓意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軍隊的誕生、發展壯大和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勝利。除此之外,《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反「圍剿」的勝利》《飛奪瀘定橋》《三大主力會師》《紅軍過草地》《艱苦歲月》《歃血結盟》等繪畫和雕塑藝術品,更是再現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一個個重大的歷史場景,同時又給人們-種難忘的藝術享受,它們是新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井岡山電動沙盤、長征路線電動圖、「紅軍過雪山」大型景觀及一批戰例圖、序列表、統計表等輔助展品,不但豐富了陳列內容,更增加了展覽的形象性、趣味性和知識性,能使人們更好地了解那崢嶸歲月里的戰爭本色。
[編輯本段]【抗日戰爭紀念館】
抗日戰爭館位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東二樓。該館主要展示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和組織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全民族抗戰的歷史。
整個陳列內容分為「中華民族奮起抗戰」、「開辟敵後戰場」、「堅持與發展敵後根據地」、「堅持艱苦的敵後抗戰」、「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5個單元。陳列中突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等人民武裝力量在抗戰中的主力軍作用。
抗日戰爭館共展出歷史文物1000餘件,其中有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的迫擊炮、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銅印、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使用過的止血鉗、新四軍軍長葉挺在獄中穿過的軍衣、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使用過的手槍、白洋淀雁翎隊打擊日軍用的「大抬桿」槍、百團大戰中繳獲的日本國旗、侵華日軍首要戰犯岡村寧次投降時呈交的佩刀……這些珍貴文物,是中華民族團結禦侮的象徵,是日本法西斯侵華失敗的見證。
抗日戰爭館展出300多幅歷史圖片。這些圖片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歷史,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日武裝在敵後戰場浴血殺敵的壯烈場景。陳列中還展出了雕塑、油畫、景觀等藝術作品。進入展廳,迎面是《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雕塑,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雄形象。背景畫《長城烽火》,象徵著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團結抗戰,「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新創作的油畫《百團大戰》形象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敵後向日本侵略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作戰的歷史畫面。「地道戰」景觀表現了冀中軍民布下天羅地網,陷敵於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的生動場景,揭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真理。
整個陳列既鮮明地展現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敵後軍民堅持抗戰的光輝業績,也生動地記述了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和人民群眾出生入死、血染沙場的英雄事跡。展覽通過八年抗戰的勝利,深刻地揭示了中華民族不可悔,侵略者必敗的歷史真理。
[編輯本段]【全國解放戰爭館】
全國解放戰爭館於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經過浴血奮戰,推翻國民黨政權黑暗統治,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新中國的光輝歷史。
全國解放戰爭館陳列內容分為「爭取和平民主准備應付內戰」、「實行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舉行戰略決戰」、「實施戰略追擊」5個單元。陳列內容突出展示了毛澤東等革命領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國民黨軍進攻,千里躍進大別山,逐鹿中原,決戰遼沈、淮海、平津,強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光輝戰斗歷程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展示了革命先烈英勇捐軀、血沃中華的英雄事跡及人民群眾對革命戰爭的支援。展覽還以專題陳列形式,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的自身建設、後方建設、軍民關系等等。在展現軍事歷史的同時,也再現了這一時期的軍事文化。
《全國解放戰爭館》展出歷史文物1000餘件、歷史圖片300餘幅。它們是解放戰爭的歷史見證,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記述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看到它們,彷彿看到了解放戰爭硝煙彌漫的戰場和那艱苦鬥爭的歲月。全國解放戰爭館還運用雕塑、繪畫、景觀等藝術形式及聲、光、電等技術,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序廳以圓雕、高浮雕、低浮雕、淺浮雕構成的《解放全中國》大型組雕,展現了解放軍一往無前,解放全中國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大型復原景觀「走向勝利」中,五大書記蠟像形象逼真,再現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胸中自有雄兵百萬的領袖風采;「錦州戰役」背景畫,場面壯觀,氣勢恢宏;高虹、何孔德、陳逸飛等國內著名藝術家創作的《決戰前夕》《轉戰陝北》《佔領總統府》等油畫,藝術地展現了解放戰爭的輝煌歷史。展館中央的大型武器繳獲台上,陳列著人民解放軍繳獲的美製槍炮、通訊器材及其它軍用品,見證了人民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的歷史。
[編輯本段]【抗美援朝戰爭館】
抗美援朝戰爭館位於軍事博物館東三樓一廳。該館從1995年開始籌辦,1999年10月籌建完畢,內部預展。2000年10月,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50周年而正式對外展出。整個展覽真實的記錄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侵略朝鮮,並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應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一場震撼世界的大較量,並贏得了舉世公認的勝利的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館分為「決策出兵」、「運動殲敵」、「邊打邊談」、「勝利歸國」四個單元。整個陳列以軍事斗爭為主線,以大量生動的歷史圖片和珍貴的文物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展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表現了中朝統帥部及高級將領運籌帷幄的指揮藝術和不畏強敵的膽識與魄力,反映了作戰雙方在談判桌上的激烈斗爭等。
抗美援朝戰爭館》陳列面積1300平方米,展出歷史圖片近300張,文物900餘件,其中既有毛澤東、金日成、彭德懷等領導人親筆簽發的有關文件與使用過的物品,又有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人物生前留下的寶貴文物,同時還有大量反映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的珍貴歷史文物。整個陳列從選題到設計力求出新意,將戰場環境與陳列環境融為一體,將照片和文物及陳列形式巧妙結合,如第二次戰役、上甘嶺戰役的特殊製作,渲染了戰爭的場面,再現了志願軍戰士英勇頑強、不怕流血犧牲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尤其是地下坑道的景觀復原,烘託了戰爭的氣氛,置身其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陳列以全方位的藝術視角,展出了著名藝術家創作的《決策出兵》《准備出擊》等9幅油畫和雕塑等。
《抗美援朝戰爭館》是一曲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團結一致、反對侵略的正義凱歌;是一首大長中華兒女志氣,揚我軍威、國威的恢宏壯闊的戰爭史詩;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形象生動的教科書。2001年,該館被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博物館學會評為「十大精品展」之一。
[編輯本段]【中央北廳兵器館】
兵器館位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央北大廳,陳列面積1萬平方米,由一座高20多米氣勢雄偉的穹型屋頂建築和兩側的大型陳列廣場組成。兵器館陳列了世界上20多個國家生產的近2000件各種武器,其中有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軍刀、火炮、裝甲車輛、導彈、艦船和飛機等。兵器館被譽為「兵器的王國」。
兵器館陳列著許多人民解放軍兵器史上的第一。其中有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功臣號」坦克,以此坦克為基礎創建了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坦克大隊,並在解放戰爭中屢建功勛;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使用的教練機——日本造九九式高級教練機,它為培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批飛行員立下了功勞;人民解放軍第一代地對地戰術導彈——東風一號導彈;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噴氣式殲擊機——殲5殲擊機;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地對空導彈——紅旗2號地對空導彈等等。
《兵器館》還展出了人民軍隊在歷次戰斗中立過戰功的功勛武器。其中有曾經威震朝鮮戰場、擊落擊傷美國空軍戰斗機9架的空軍戰斗英雄王海駕駛過的米格-15殲擊機;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擊毀敵人105毫米以上榴彈炮48門、迫擊炮3門、坦克7輛的功勛火炮;有在朝鮮戰爭中曾擊落美國飛機10架的37毫米高射炮;有在朝鮮戰爭中擊毀敵人重型坦克5輛、火炮9門、地堡26個,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的215號T-34坦克;有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海防戰斗中立下戰功的414號炮艇和功勛魚雷快艇等許多功勛兵器。
兵器館還陳列著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在艱苦的環境中和簡陋的條件下,自己動手修配和製造的武器。其中有紅軍兵工廠生產的馬尾手榴彈;八路軍生產的步槍、輕機槍、蓋亮火炮;人民解放軍生產的炸葯發射筒等。別看它們粗糙土氣,卻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過卓越的貢獻。
此外,兵器館還陳列著人民軍隊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全國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以及在新中國成立後保衛國土、保衛領空和自衛還擊作戰中繳獲的部分武器。兵器館二層展廳展出的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軍刀、彈葯等各種輕武器1000多件,可謂品種繁多。
兵器館是軍事博物館最具有特色,深受觀眾歡迎的展館之一。來自國內外、軍內外的觀眾朋友都喜歡到這里一睹「兵器王國」的風采和奇觀。
[編輯本段]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社會影響
軍事博物館在搞好基本陳列的同時,根據黨、國家和軍隊的中心任務,還適時舉辦一些紀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念性的、專題性的臨時展覽。10年來,先後舉辦的大型展覽有:「利國、利軍、利民之舉--全國軍地兩用人才成果展覽」、「毛澤東光輝軍事業績--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展覽」、「雷鋒精神譜新歌--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雷鋒題詞30周年展覽」、「中華民族的勝利--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展覽」、「長征·豐碑永存--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展覽」、「新時期軍隊建設成就--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0周年展覽」、「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事跡展覽」、「建國50周年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覽」。1997年7月和2000年7月,軍事博物館還應邀赴俄羅斯、羅馬尼亞分別舉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歷程」展覽。
與此同時,軍事博物館還提供場地,抓住「熱點」,與地方先後聯合舉辦了「長江三峽工程展覽」、「懲治貪污受賄犯罪展覽」、「'嚴打'斗爭紀實展覽」、「全國海關反走私展覽」、「全國禁毒展覽」、「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展覽」等大型臨時展覽。 2008年「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建軍80周年國防成就展」
40多年來,軍事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觀眾5000多萬人次。近幾年,觀眾逐年增加,2001年觀眾達到近200萬人次。軍事博物館被國家教委、總政治部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為「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被北京市評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先進單位。軍事博物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國防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
軍事博物館在文物收藏、學術研究、陳列展覽的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專家、學者,承擔並完成了國家和全軍「八五」、「九五」、「十五」重要科研課題,撰寫和出版了一些學術著作,獲得了國家和軍隊優秀科研成果獎;創作和發表了一些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藝術作品。軍事博物館已成為當今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博物館,並躋身於世界十大軍事博物館的行列。
[編輯本段]【博物館旅遊參考】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8:30—16:30
軍事博物館大型人才招聘會:每年春季軍事博物館都會舉行大型的人才招聘會,為各種應屆畢業生和各類人才找到合適工作一個理想平台。
寒`暑假期:今年寒,暑假,有些學校給學生留了參觀博物館的作業,北京軍事博物館是小學生理想的學習博物館。
8. 歷史博物館在哪裡呢
都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城市的歷史博物館 呵呵 不過看了你的資料了 你資料里寫你是北京的 所以就寫給你北京的
北京博物館的地址:
中國革命博物館
國革命博物館在歷史博物館的北部,陳列內容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近代中國」陳列是其基本陳列。開館時間:8:30~16:30 星期一休息。門票:2元
中國歷史博物館
在天安門廣場的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對應,有一座巍峨壯麗的建築,這就是中國歷史博物館 和中國革命博物館。 這座建築於1958年開始修建,1959年落成,是向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十 大建築之一。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以中央大廳為界,各佔一半建築,南部為歷史博物館, 其展覽面積8,000平方米,珍藏文物30多萬件。《中國通史陳列》(古代部分) 是它的基本陳列。 陳列內容從170萬年以前的元謀猿人起,至1840年鴉片戰爭前夕止。 有9,000餘件的文物資料陳列展出,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開館時間:8:30~16:30 星期一休息。門票:5元
參考出行的話看參考資料吧
9. 紅色基地有哪些地方
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北京豐台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距市中心約15公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秘書處所在地、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各種歷史文獻和相關實物為主,同時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來侵略和佔領台灣的各類文物,內容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歷史側面。
10. 中國革命遺址有哪些
井岡山革命遺址、大南山革命遺址、延安革命遺址、茶陵革命遺址、浮山革命遺址等。
1、井岡山革命遺址
井岡山革命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境內,地處江西、湖南兩省相交接的羅霄山脈中段,四周環繞高山,中部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部隊挺進井岡山,在井岡山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以茨坪為中心,擁有寧崗、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隨縣、酃縣的一部分,方圓275公里。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批准井岡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2017年12月2日,井岡山革命遺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2、大南山革命遺址
大南山革命遺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大南山潮南區紅場鎮雷嶺鎮處,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尤其是紅場鎮,被定為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
大南山革命遺址現有革命舊址紅場、紅宮、石刻革命標語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革命文物單位。
紅場鎮原名「石船」,1961年為紀念革命舊址「紅場」而改稱紅場。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民國17年(1928),紅場已是東江革命根據地。
紅宮原為紅場鎮林招村李氏祖祠,是紅軍47團成立和潮陽縣革命委員會成立的舊址,也是彭楊軍校第四分校的校址。
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分布在大南山腹地。對於研究大南山土地革命歷史具有較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3、延安革命遺址
延安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是革命聖地。
延安革命舊址包括鳳凰山中央中央舊址、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王家坪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
以及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延安寶塔、橋兒溝魯迅藝術文學院(六屆六中全會舊址)、南泥灣、清涼山新聞出版部門舊址、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陝甘寧邊區銀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等遺址。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延安革命舊址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4、茶陵革命遺址
茶陵是中國第一個工農兵政府誕生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斗爭中,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大犧牲,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寶貴的遺產。據統計,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茶陵的革命紀念舊(遺)址有近100處,其重要遺址有7處。
5、浮山革命遺址
位於桐城東鄉,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上海、安慶的部分共產黨人,轉移到浮山,繼續從事地下斗爭,因而當時的浮山成為安徽省的一個革命活動中心。
周恩來總理曾說:「浮山地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前哨,浮山中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是該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井岡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南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延安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陵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浮山革命遺址